后疫情时代系列政策对当代青年的启发
2020年1月下旬开始,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华大地上肆虐。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中国青年表现出了大无畏、敢作为的责任担当精神。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的青年人不惧风雨的挑战、勇往直前抗击病毒的蓬勃力量,而在后疫情时代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给我们在价值观、择业观等方面带来了启示。
首先,受疫情的持续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虽然我国的经济环境在国家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下有了逐步的缓和,但是其影响依然存在。许多企业为了生存,会实施裁员、减薪的措施,这无疑使我国的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更新就业观念和择业观念并看清未来发展趋势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曾经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西方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各种思潮对我们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强烈影响和冲击,许多大学生的功利主义思想越来越严重,越来越一自我为中心。但疫情的到来,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疫情之下,安能躲避”,这次疫情已经对全世界77亿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是这个影响放在每一个人身上的程度不同而已。今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任何极端现象的对立面可能都是更大的机会,比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加速了电商的发展,同样这一次的疫情虽然整体上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严峻的压力,也有很多有利的举措会随之出台,如新科技、新消费、新基建会加快推进,这些举措的落地当然蕴藏着巨大的就业机会。
其次,疫情的突如其来对我国的粮食加工、物流中转、终端配送等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受个别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等因素影响,国内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和担忧也与日俱增。然而“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厉行节约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有着重大战略意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紧随时代步伐,将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到底。
“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民生活节约粮食十分重要。要让人人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需要大力宣传节约粮食的重要性,让大家牢记于心,加大社会媒体宣传,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节约粮食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自我监督,互相监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每一粒米、每一顿饭都来之不易。“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俭事微,可助兴国安帮。”我们青年应该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