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森林城市建设分析论文
摘要:自《恩施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评审以来,恩施市各相关政府部门一直秉持着“打造山水森林城,建设生态旅游市”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和终极目标,通过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着眼于保护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的可续发展,并在凸显城市历史文化和特色以及保障各大工程项目成效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战略措施,力争建设一个能够体现恩施特色和品牌的森林城市。本文着重对恩施市在森林城市发展情况及建设过程中的道路绿化项目和相关保障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恩施市;森林城市;道路绿化;生态环境
1恩施市森林城市建设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1.1恩施市森林城市建设概况
近年来,实现“打造山水森林城,建设生态旅游市”的建设目标越来越受到恩施市委市政府的重视,通过加强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的管理,着力完善了领导、投入、管护长效等机制,科学规划,高位推进,协调发展。恩施市根据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和《恩施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八大生态走廊”建设为主线构筑城市森林网络;以“三园”(公园、茶园、田园)“三网”(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防护林网)和“森林进城”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制定了相关的推动森林城市建设发展的工程项目。同时在创建过程中,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积极统筹城乡绿化,在全市推进点、线、面的森林城市绿化工程建设。目前,恩施市已形成“城乡一体化、乡村田园化、森林进城,森林围城”的森林城市建设良好格局。
1.2恩施市森林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构成一个低负荷、循环型和共生型城市是恩施市创建森林城市将来要实现的目标。低负荷即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夏、冬两季的能源消耗;循环型指的是城市供水和大气等能够达到自然循环往复的过程;共生型则是指所有生物能够共同生存,达到生态平衡。
2恩施市城市道路绿化
2.1道路绿化规划原则
区生态系统建设规划的施行要基于“十个综合指标”[1];战略措施必须要根据恩施市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目标要明确,方法要准确,通过分阶段的完成目标来推动绿化普及这一最终目标的实现;河道的绿化要在保证整体统一的原则上,力求布局和内容能够丰富多样;要对地方文化古迹采取保护措施并适当的合理利用;绿化植物的选取应该以当地的植物物种为主,适当的引进能够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植物为辅。
2.2城市道路绿化
2.2.1道路绿化树种选择。根据恩施城市道路规划原则来进行道路绿化设计,同时要结合各地段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来选择绿化树种,在观赏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力求效果最大化[2]。在选取绿化树种时,每一个道路绿化单元段的绿化设计都要保证整体效果,小范围内绿化植物的规格不宜有过多的变化和强烈的色彩对比。2.2.2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原则。结合恩施市的城市性质和历史文化,以及街道的实际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行道路绿化设计;基于行人的道路行为习惯和规律采取规划措施;要符合道路特点,保证街道的连贯性和形象完整性;道路绿化一定程度上能够对道路进行防护,同时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
3恩施市森林城市建设保障措施
3.1组织保障
第一,把各项绿化指标包括在恩施市政府行政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当中,同时实行离任评价制度,并通过目标责任考核对相关干部领导班子进行考核、奖惩和选拔任用。第二,加强各个相关部门和组织的功能作用,对城市绿化和郊区林业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尽量避免在森林建设过程中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和矛盾冲突,满足城市生态建设的新要求。第三,建立一个完善的森林城市绿化工程质量监督机制,定时定量的对工程建设进展中凸显出的“显绩”和“潜绩”指标进行检查和汇报,加强监督,提高质量。
3.2财政资金保障
首先,为保障林业建设的财政投入长期稳定性,要把林业建设的投资放到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公共财政预算体系中,保证恩施市及下属县级政*财政能够每年分别投入一般财政预算支出的1.8%和1%到林业建设中。其次,制定并落实各项与林业生态建设相关的政策,充分调动起出财政投资外的其他社会各界对于林业建设的投入,并对各界投资人士的合法权益起到维护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对林业投资方式进行创新。
大力发展城市林业,对于恩施市森林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优化都有重大的意义。而建立城市森林体系会给生态、社会以及经济三个层面的效益带来显著的提升,在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还为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动城乡绿化一体化和生态环境平衡和谐的发展脚步,所以,恩施市建设森林城市对于广大公民来说也是一件能够提供切实服务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王翔.“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通过审定[N].重庆日报,2011-03-08(A07).
第二篇:佛山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佛山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佛山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摘要:近年来,城市居民中又兴起了一股渴望绿色、回归自然的浪潮。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城市森林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佛山市城市森林的现状概况,进而提出了佛山市城市森林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并着重阐述了佛山市城市森林规划建设的总体布局,最后对佛山市城市森林建设的十大重点工程做出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佛山城市森林生态景观廊道
中图分类号:D92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地域内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协调,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由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在的环境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2]。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污染、酸雨、水体污染、噪音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3]。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人体健康、调节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等方面具有其他基础设施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佛山市城市森林现状概况
2.1森林资源现状
2011年,以国土面积3797.72平方公里计算,佛山市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19.25%。而佛山市水域面积为102508.4,约占国土面积的26.99%。扣除水面(湿地)后,林业用地面积占佛山市面积的比率为26.37%。
2.2城市园林绿化现状
佛山市现状建设用地共104058公顷,其中绿地面积达23453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2844公顷,生产绿地3665公顷,防护绿地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335公顷,附属绿地面积15609公顷。其中,中心城区现状建设用地19505,其中绿地面积达4169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879公顷,生产绿地127公顷,防护绿地112公顷,附属绿地面积3051公顷。
3.规划总则
3.1规划范围
第一层次规划范围:
此范围为佛山市的行政辖区,即为市域范围,包括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面积3797.72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规划范围:
此范围为国土资源部批准的佛山市中心城区范围,包括禅城全区、南海区的桂城街道和罗村街道、顺德区的乐从镇,总面积361.66平方公里。
3.2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基准年为2011年,规划分两个阶段进行建设,近期为2012年至2015年,远期为2016年至2020年。
3.3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让城市融入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的理念。充分利用佛山市社会经济优势和自然山水、森林资源优势,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着力推进城市森林的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支撑四大体系重点工程建设,构建城市生态屏障,建设城乡一体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努力构建自然环境优美、生物种类多样、生态经济发达的国家森林城市。
4.规划目标与总体布局
4.1规划建设目标
1、第一层次(市域)规划目标
近期主要在现状基础上初步构建城市森林体系,将城市森林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经济、林业重点工程以及城市绿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生态网络。近期森林覆盖率达到31%。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远期继续完善中心城区绿地建设和市域城市森林,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高效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城市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远期森林覆盖率达到35%。
2、第二层次(中心城区)规划目标
强调绿地的科学布局和规划,达到出门500米见绿的目标;有效提高中心城区的绿地总量,规范绿地建设标准,提高乔木和乡土植物的使用比例,优化绿地综合功能,并结合历史文化保护提升城市的生态品位。同时,通过生态廊道与市域绿色基础设施进行连接,打造水绿掩映的岭南历史文化名城。
近期规划目标:绿地率达到30%,绿化覆盖率达到33%,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平方米。
远期规划目标:绿地率达到36%,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平方米。
4.2规划布局结构
1、市域城市森林规划结构
综合考虑佛山市城市森林建设区空间格局和道路、水系等因子,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佛山市森林城市的总体布局结构为“两环绕城、双翼保障、五楔连心、绿核荟萃、蓝脉绿网”。
水网——利用佛山市水网密布的特点,组织滨水绿地建设,形成环绕中心城区及各镇街的绿色网络,大力改善边界景观形象,加强城市与水网的联系,彰显水乡景观特色。
路网——沿境内的高、快速和铁路两侧建设一定宽度的防护林带,减少噪音及尾气污染,降低公路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通过绿化的配植提升行车视觉效果。
林网——结合分布于平原地区的农田、基塘大力建设农田林网,防风抗灾,保障农业生产,维护生态安全。
2、中心城区城市森林规划结构
佛山市中心城区的城市森林建设规划结构为:“一环一廊、五横六纵、多绿心”。
一环:沿佛山水道、汾江水道、平洲水道、顺德水道设置一定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度的绿化带,构成中心城区外围绿色生态屏障,即生态环。
一廊:以中心城区内潭洲水道、吉祥涌及平洲水道建设Y字形水系景观廊道。
五横:依托海八路、季华路、魁奇路、佛一环南线、樵乐路的道路绿化建设,形成东西贯穿中心城区的绿色廊道。
六纵:以广珠高速、佛一环东线、岭南大道、佛山大道、佛开高速、佛一环西线沿线绿化为主体,建设南北贯穿中心城区的绿色廊道。
多绿心:以公园、广场以及南部农林用地形成遍布中心城区的多个绿心。
5.十大重点工程建设
5.1生态维育建设工程
生态维育建设工程主要包括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的建设。
5.2城区绿化建设工程
加强中心城区各类绿地建设,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道路附属绿地、居住区附属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建设重点是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同时,应加强完善中心城区立体绿化建设。
5.3乡村绿化建设工程
至2015年,完成全市建制镇规划及全部村庄规划,综合整治村镇环境,突出规划引导;基本实现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的绿化,村屯林木绿化率达到27.0%;至2020年规划期末,林木覆盖率40%以上,村屯林木绿化率达到30.0%,全市镇、村绿化覆盖面积达10993.8公顷,实现布局合理,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的镇村绿化目标。
5.4交通防护建设工程
干道两侧廊道及山体森林建设,道路绿廊建设应在现有绿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可利用和需改造的地块,按照森林廊道的要求进行建设。宜宽则宽,行数不够的要进行补植加宽;景观效果不佳的,要补植观赏树种,营造景色优美的防护林景观。
5.5滨水景观建设工程
根据现状河岸线的特点,采用设置缓冲地带等不同的手法对河岸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线进行整治,以提高滨水森林覆盖率、涵养水源、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注重大乔木固岸护堤的功能,同时兼顾湿生植物的配置,一方面可以固堤护岸,净化水质,以防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能够维护城市生态过程和景观格局的连续性,提高生物多样性。
5.6生态恢复建设工程
生态恢复就是那些水土流失区域、采石场复绿等。
5.7林业产业建设工程
林业产业建设工程就是产业体系内容中除了旅游外可以打包进来的项目。
5.8森林旅游建设工程
依托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彰显绿色文化;鼓励企业、团体投资森林生态旅游建设,开发森林旅游产品市民森林生态旅游意愿增强,森林游憩率年达20%以上。
5.9生态文化建设工程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和健全的管理体制,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教育,培育和引导具有生态导向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生态文明观念。
5.10森林管控建设工程
森林管控建设工程主要包括森林防火,有害生物,动植物保护等机构的建设。
参考文献:
彭镇华,刘滨谊等.城市林业发展战略[A],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战略卷,2003.温全平,城市森林规划理论与方法[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杨学军,许东新,唐东芹.城市森林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综述[J],生态经济,2001(7):38-40.刘滨谊,马东跃,刘颂,等.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城市森林:以无锡市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06,6(3):33-36.成都市规划设计院,成都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成都市城市森林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划(纲要)[J],中国城市林业,2007,5(2):21.------------最新【精品】范文
第三篇: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意见
关于深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加快发展民生林业的意见
为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让林业真正惠及群众、惠泽民生,全力推动助农增收,努力改善生态环境,现就深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加快发展民生林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
到201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2%,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6平方米,水岸绿化率达到82%,公路绿化率达到81%;新建现代林业产业基地50万亩,发展林下种养基地19.5万亩,引进培育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家;完成森林景观利用6.8万亩;林业产值达到80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增长到1800元。森林城市建设质量明显提升,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市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8平方米以上,水岸绿化率达到85%,公路绿化率达到90%;新建现代林业产业基地36万亩,发展林下种养基地15万亩,引进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家;完成森林景观利用3万亩;林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增长到2500元。森林城市建设水平较高,初步建成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结构稳定、优质高效的现代林业体系,基本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建设重点
(一)森林保护工程。一是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森林、林木、林地、野生动植物、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决遏制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行为,加强森林利用管理,采伐成片林木(面积0.1公顷以上或蓄积3立方米以上)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伐区调查设计,未进行伐区调查设计的,不得批准采伐和核发采伐证,坚持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和木材凭证运输制度,强化林木采伐过程监管。加大木材经营加工监管力度,明确准入条件,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经营加工木材行为。二是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四川省森林防火条例》和《广安市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实现防火(扑火)指挥科学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构建卫星监测、视屏监测、高山了望与地面巡护“四位一体”的林火监测体系,不断增强对林火的应急防控能力。三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应急防治和公共服务等4大体系,强化市、县(区、市)、乡(镇、场、站)3级预测预报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业检疫执法,推进无公害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四是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推进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警务信息化、保障标准化、警民关系和谐化等“五化联建”,不断提升森林公安的侦查破案能力。组织开展林业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林地(湿地)、乱砍乱伐、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森林增长工程。一是建设城市周边森林生态屏障。围绕广安主城区、各区市县城区规划建设城周森林生态屏障,实施生态观光园区、生态水岸、生态场镇、生态村落、生态道路、农田林网等生态细胞工程,增加绿量,美化环境,实现城乡绿化有机融合,拓展城乡居民生活休闲空间。二是建设嘉陵江、渠江干流沿线生态经济林带。在嘉陵江、渠江两岸景观林带后至第一层山脊范围内的宜林荒地、25度以上坡耕地、部分低质低效林地和四旁隙地,分层次、按梯级建设集护岸、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态景观和产业基地于一体的综合林带。在第一层江河两岸50米范围内,建设以慈竹、柳树、水杉、栾树为主的防护林带,在两岸前几排选择适生、高大的阔叶乔木树种,营造生物多样、色彩丰富、景观优美的沿江防护型景观林带;在第二层建设以珍稀树木、特色经果、木本油料等经济树种为主的经济林带;在第三层在山坡山脊营建景观林,主要选择香椿、桤木、栾树、苦楝等季相变化明显的树种。三是建设铁路、公路干线森林生态廊道。以新建的兰渝铁路、襄渝铁路复线、遂广和巴广渝高速公路为重点,继续完善提高沪蓉、达渝高速公路绿化,构建“一带”、“三网”和“多点”绿色廊道,“一带”即沿线两侧按30—50米配置景观防护林带;“三网”即可视范围内农田林网、道路林网和水系林网建设;“多点”即视野范围内村庄、镇区、站点、互通、隧道口、采石宕口、迎坡面林相改造以及与其他重要交通道路交叉路口等点状绿化建设。
(三)森林经营工程。一是实施森林抚育。对中幼林围绕培育目标采取相应的营林措施,调整树种组成与林分密度,平衡土壤养分与水分循环,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缩短森林培育周期,提高木材质量和工艺价值,发挥森林多种功能。二是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对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
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低产低效林分,采取结构调整、树种更替、补植补播、封山育林、林分抚育、嫁接复壮等营林措施,改善林分结构,开发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水平。三是实施封山育林。通过对乔木、灌木、竹林等林地采取全封、半封、轮封的方式,建立管护组织,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人员,建设管护基础设施,促进林木快速郁
闭成林。
(四)森林富民工程。一是发展木竹产业。在低山、丘陵区,通过新建、抚育、改造、采伐迹地更新等措施培育以杨树、桉树、柳杉、泡桐为主的短周期木质工业原料林,以椿树、楠木、香樟、银杏、柏木、麻栎为主的珍贵大径级用材林基地和竹材、竹笋两用竹林基地。二是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在山区坡地、山顶等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通过新建、抚育、改造等措施培育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林,以杜仲、黄柏、金银花为主的木本药材和以花椒为主的特色干果林,着力抓好特色林产品的采后处理、分级包装、储藏保鲜和精深加工。三是发展林下产业。推行林茶、林菌、林药、林草、林花、林粮、林菜等立体种植模式发展林下种植业,利用林下空间立体发展林下养禽、林下养畜、林下养蜂等生态养殖业,开展采药、森林蔬菜采集等产业。四是发展林业生态旅游产业。以邓小平故里、华蓥山国家森林公园、罗家洞省级森林公园、大峡谷旅游风景区、邻水县树橛自然保护区、嘉陵江渠江湿地公园为重点,打造森林、湿地、乡村三大生态旅游品牌,构建以红色旅游、森林疗养、观光休闲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功能区。五是发展野生动物繁殖利用产业。在山区和丘陵区,发展以野猪为主的食用野生动物养殖业,积极深度开发有市场优势的使用和保健类系列产品,提高附加值。六是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坚持增绿增收相结合,围绕城镇、新农村聚居区、工业园区和通道绿化积极培育珍贵树种、木本草本花卉和盆栽景观植物,建成特色苗木花卉观赏基地,营建良好的人居环境。
(五)森林文化工程。一是开辟科普场所推行科普宣传。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的开放区等公众游憩地,设立专门的科普小标识、科普宣传栏和创办森林学校等生态知识教育设施和场所,广泛开展以造林绿化、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保护和林业实用技术等为主题的生态科普知识教育。二是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广泛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活动,建立各级机关义务植树示范基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三是宣传推广栽植市树市花。通过电视、网络、悬挂标识等形式广泛宣传市树香樟和市花桂花的特性和价值,形象展示和推介市树市花。选育良种市树市花品种,抓好示范推广,建设市树市花观赏基地、产业基地,培育市树市花产业龙头企业,精心打造市树市花品牌。把市树市花的栽植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在城区、街道、公园、绿地、居民小区、重点城镇、重点旅游线路推广栽植市树市花,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充分利用庭园、道路两旁、阳台栽植市树市花,鼓励乡镇、村组结合新农村建设在房前屋后和“四旁”广泛种植市树市花。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工作职责。市、区市县政府和园区要加强对深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和加快发展民生林业工作的领导,强化市县两级绿化委员会的职能职责,加强对各区市县、各行业、各部门绿化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城市建成区、规划区的绿化管理,由城市建设(园林)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实施;城市市区以外地区的绿化管理由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实施;水果林树种的栽植由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实施;铁路、公路沿线两侧和港口、码头的绿化管理,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实施;江河两岸、湖泊周围和水库、渠堰管理区域的绿化管理,由水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实施。
(二)科学编制规划。根据《广安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川渝合作(广安片区)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5年)》要求,将森林城市建设与发展民生林业紧密结合,因地制宜、高起点编制《森林保护工程》、《森林增长工程》、《森林经营工程》、《森林富民工程》和《森林文化工程》五个单项规划,明确新阶段森林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区域布局、实施进度、资金来源和保障措施,科学指导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和发展民生林业各项工作。
(三)积极筹措资金。一是争取中省支持。认真吃透政策,用足用活中省现代林业发展、造林补贴以及森林植被恢复等林业项目资金,积极做好项目论证、筛选、储备和申报工作,加大向上级主管部门衔接汇报力度,全力争取中省支持。二是加大市县投入。2014—2020年市级财政每年根据财力情况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和发展民生林业,重点对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业大户建设的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果林、珍稀树木、林下中药材和森林蔬菜基地进行补贴。各区市县也要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安排资金发展民生林业。三是注重资金整合。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叠加相关政策和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发展民生林业。
(四)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农业用地、林业用地、水岸绿化用地和公路绿化用地均可依法放活土地经营权,采取转让、承包、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流转给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的经济实体开发经营。二是建立土地租金补助机制。重点建设区域的区市县财政可出台土地租金补助政策,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城乡绿化项目建设。三是推行林木绿地认建认养机制。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以自愿出资、投工投劳等形式,参加林木种植或绿地建设、养护和管理的活动。
(五)推动专业合作。一是组建林业专合社和专业协会。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自愿组建林业专合社和专业协会,采取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组建林业经营实体,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构建县、乡、村一体化,互动互联的服务构架。二是搭建林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资源,整合各种媒介,实现林业信息进村入户;建立林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加强对林业服务信息内容真实性及收费合理性的监管,防止损害林农事件发生。三是组建林业中介服务机构。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组建经营性林业中介服务机构,为林业企业、林农、消费者搭建平台。同时,要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林业中介服务机构健康发展。
第四篇:海绵城市建设论文
海绵城市建设论文
摘要: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景观建设与设计作为提高城市整体面貌的重要因素,在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下,生态型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城市建设中追求的生态性也是通过城市景观所反映出来,本文通过从海绵城市角度分析,研究城市景观设计如何适用于城市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城市景观;设计
引言
城市建设中离不开生态景观,通过海绵城市角度分析城市景观设计以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海绵城市角度下,如何通过海绵城市分析城市景观设计,并提高景观设计的实用性。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城市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理念系的具体实施与发展。
海绵城市角度的城市景观设计概述
海绵城市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新名词,顾名思义,海绵城市就是打造海绵一样的城市,使城市具备海绵一样的特征,进而实现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城市化的过程中,人类强制性的改造行为,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平衡,导致很多环境问题。而海绵城市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建立城市、自然、人类和谐共存的发展模式。传统城市在土地利用方面开发过渡,进而导致城市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资源不但减少,海绵城市则是强调土地利用、水环境、水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海绵城市又被称为低影响设计或者是低影响开发。
而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城市景观设计,首先,能够实现区域内部雨水的收集、渗透以及过滤等,有效提升了水质,另外也降低了洪涝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水岸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其次,还限制了城市的盲目发展,实现了集中开发,进而建立了更多开敞自然环境,在增加了生态休憩场所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种。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在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非常科学,将雨水管理与净化处理相结合,不仅能够利用雨水进行水景类型的景观设计,同时也合理利用了雨水资源,一举多得。在鼓励公众参与城市景观建设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最后,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建设,将雨水利用融入了景观设计,有效克制了传统城市中以排为主的灰色基础设施利用,大大环境了城市环境压力,可减少排水设施的维护与建设成本。
二、海绵城市角度来看城市景观设计分析
1.实现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技术原则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一下几点技术原则:
将保存生态资源作为景观设计前提,比如森林、溪流以及湿地等;实现土地资源优化,最大限度减少土地浪费,减少不可下身地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针对不可下渗地面与排水管道连接方面,要最大限度实现水平衡,科学利用场地特征,保障自然水的流通;通过排出控制和增长通过时间,使径流中所含的物质有充足的预处理过程;通过小尺度场地中设臵分散的过滤、滞留等工程设施提供径流的储存和过滤。
2.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技术方法
减小城市化对水体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非工程及工程性措施结合。海绵城市景观设计主要是在工程性措施方面发挥作用。工程性的措施可以主要分为滞留式、渗透式、过滤式和生物式四种,然而实际上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多数措施都是综合性的。相对于传统的BMP,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独特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都市自然排水系统(植被洼地、浅沟和低势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滞留草沟)、可渗透路面、生态屋顶。
2.1自然排水系统
自然排水系统(植被洼地、浅沟和低势绿地)由植物、地表洼地和渗透空间、人工改良土壤、本地土壤以及排水管道(选择性)组成。其中选择耐涝性的植被加强对雨水的有效过滤与渗透。地表洼地的尺寸根据涵洞的溢流来设计,使地表积水在24-48小时内渗入地下。自然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有别于传统的排水系统,让雨水顺着街道流入收集管道,然后直接排入河流或湖泊,而是将雨水留住,通过植物的过滤和土壤的下渗,对地下水进行补充。自然排水系统比传统自然排水系统相比,造价更低,可以对径流量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2.2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指在一个浅的洼地区域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等植物的工程性措施,它主要利用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下渗雨水,减小径流量。雨水花园将雨水管理的技术和景观设计密切结合,在处理雨水问题的同时也美化环境。它主要集中应用在居住区和商业环境中。目前相关领域研究主要前沿问题为如何利用雨水花园有针对性的减少雨水中各种污染元素的含量。
2.3可渗透路面
可渗透路面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不可渗的路面变为可渗透的水面,直接减少地表径流的工程性措施。这一措施是从源头治理雨水带来的污染,缓解地下水位降低的情况,从而减少其他雨洪水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针对可渗透路面主要集中于水泥砖块、水泥网格物、塑料网格物,可渗透沥青、可渗透混凝土等渗透材料的研究上。期是否适宜,包括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使用策略,满足土地使用者的美学期待,景观维护的成本,投资者高经济回报率的要求等。
三、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设计与工程在中国
1.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设计与工程在中国的实践
车伍等针对雨洪水管理作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主要包括针对河湖水系的非点源污染,城市区域雨水污染物控制,城市雨洪调蓄,社区住宅建筑雨水利用系统,典型技术应用分析,不同城市雨水问题研究和雨水利用规划等。一部分学者以“反规划”途径和“生存的艺术”为理论基础,实践上以可持续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为目标,针对如何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尽量减少环境的不良影响做了大量的探索。例如,以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和防洪相结合为目标的台州黄岩永宁公园,以避免对原有自然河流廊道的破坏同时又满足城市扩张对本地段河流廊道的功能要求为目标的秦皇岛汤和公园,以改善水质,修复水自然过程为目标的中共中央党校及国际关系学院校园景观设计,以保护湿地、洼地自然水过程为目标的天津桥园,以强调下垫面水下渗等生态过程的国际关系学院景观改造,将社区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引入景观设计的合肥滨湖新区生态基础设施概念性规划等。
2.推进中国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应用的思路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蔓延带来众多弊病,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内涝与干旱并存等成为中国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越来越紧迫的问题,推进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在中国的应用迫在眉睫。从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形势和观念看,当前是应用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技术的最佳时机和地点。
2.1更新价值观,水危机是城市与区域决策者和设计师面临的严峻现实,无视这一问题的存在的决策和规划设计方案是缺乏时代人文精神,甚至是不道德的。
2.2更新知识,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必须和水文管理密切相结合,普遍地掌握水文过程
知识迫在眉睫。
2.3更新观念,雨洪水是宝贵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好雨洪水是实现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结束语: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将土地资源、水环境、生态平衡纳入设计理念,建立海绵型新型城市,是我国城市互建设的必然趋势。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从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基于海绵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能够有效环境土地资源使用压力,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倡导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政策和管理层面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梅红,于海琴,王建良.对滨水景观设计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
[2]曹文美子.校园滨水景观设计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02)
[3]邓彦,宋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人的心理需求[J].城市发展研究.2008(03)
第五篇:城市建设与规划论文
作者文章名摘录杂志姜仁(建设部副部长)
许广安
吴丁杰 徐聪 夏圆圆
周承水我国城市规划存在十大问题姜仁新浪微博 关于城市建设现状存在一些问题的思考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关于新时期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的两点探讨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1世纪城市建设发展趋势与对策长江建设
王静霞迈向21世纪的城市规划战略思考城市规划会刊任致远略论21世纪我国城市规划战略思考规划师
甑峰 万绪才 张越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应对
乐 勇机械工程学院机制10142010710113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然而在城市化建设前进的路上却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此,本文对于城市规划中的理论部分和实施部分提出我自己的观点,为解决这些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以我的家乡沙县为例,说说我国存在的很严重的城市建设问题。并希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在未来可以取得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我在人人网上看到过一个别人转载的一个视频叫做“中国的盖楼”,里面有我国各大著名城市从1996年到2011年这段时间内城市的变化(这个是用卫星拍下来的,据说),里面的视频是3年一变,变化非常大,有的甚至整个城市布局都变了,盖楼速度号称全球第一。但是这个视频在让我震撼的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两个很直观的问题,一、那就是整个城市的绿色越来越少了,有点甚至在卫星图里已经看不到半点绿意了;
二、我觉的城市的变化很大,但是变着变着很多城市就都一样了。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非常快,但是我国城市建设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有的问题将会对城市现代化的未来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很多城市的领导人在看到其他城市像上海的快速发展,为了追求政绩,大多都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83个城市提出建设为国际大都市的申请,并要求按现有人口和产业规模的两倍、3倍、4倍进行大城市规划。几年前,我国建设部副部长 姜仁 在新浪微博中指出了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十大问题,在微博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令人困扰”之后提出了十大问题,如下:
一、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失去了调控作用。这种“规划失效”表现在许多城市把20年的规划在5年内就完成了,导致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建设的速度。
二、城乡规划体制分割,城郊结合部建设混乱。
三、开发区规划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脱节,自成体系。
四、历史建筑、城市风貌受到严重破坏。
五、城市生态收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
六、规划监督约束机构软弱,违法建筑严重泛滥。
七、城市建设时序混乱,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和重复建设浪费并存。
八、区域化规划或协调机制不健全,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思想还占上风。
九、城市风格建设雷同,千城一面。
十、中小城镇规划建设未引起足够重视。
上面说出来了问题只是部分,我还在其他关于城市规划的文献中看到很多的问题,只是我觉的姜仁说的比较有代表性。
当然,在我国城市建设中也不是只有问题,还是有很多特点的,例如城市建设速度上全世界就没人敢和我们比。
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应对,否则,在建设后期,这些问题将会延缓,甚至会阻碍我国城市建设的脚步。
城市规划分为理论部分和实施部分。在规划理论部分,不能仅仅限于思想模式的探讨,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即结合我国的现有国情,从实际出发,注重务实,提出符合各自城市情况并且在城市大部分方面都允许的城市规划方案,提前想象实施该方案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避免像上述中提到的各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同时,在注重实际的前提下,在规划理论部分主要还要遵循以下几个思想:
一、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非常重要的,不止是城市规划领域,同时也是其他各个领域都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和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采取这个思想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主流思想。
二、人性化的规划理念。城市规划的目的是给予人们舒适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所以城市规划要人性化,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进行人性化的规划。
三、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我国目前在大力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城市规划也要跟着社会的脚步,和谐,即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交通,娱乐,城市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在理论部分结束之后就是要对理论的实施,实施部分不是理论,理论错了还可以改,但是实施了之后就不能改了,不然代价很大,所以对于实施城市规划部分我们应该报以谨慎的态度。我的家乡是福建沙县,对于其他城市虽然有去过很多,但是还是对自己家乡的发展变化及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比较深的印象,所以这里我就用沙县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来说明下。
沙县,我觉得他发展是挺快的,至少有网友调侃中国城市建设中“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速度,因此,沙县虽然是小地方,但是也存在着很多我国出现的典型问题。沙县的母河是闽江的一条支系叫“沙溪河”,很小的时候,沙溪河是一条很清澈的小河,当时还没有大坝,大家就生活在沙溪河边,喝的,用的水都是沙溪河水。(这些是听我父母辈的长辈说的,我记事以来就已经搬离了河边)可以想象当时的河水是有多清澈,环境有多好,但是这些就是因为城市建设的不合理,没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导致沙溪河水污染日益严重,现在不要说喝水,连用沙溪河水洗手都觉得会被感染皮肤病。两者差距可见一斑。对于郊区在2000年的时候,那个就不是人可以忍受的地方,现在理解了之后可能是因为城市郊区管理没有具体细则,因此在城市规划编制中成为了空白地带。实施工程的时候城市规划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使得郊区成为了“两不管”的乱、脏地带,造成了严重的“城市郊区病”。当时的情况是漫天的灰尘,经过哪里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小型的沙尘暴一样,灰头土脸的。
说实话,沙县人在这十几年内因为沙县小吃带来了很多的财富,政府感觉上去很有钱的样子,一味的追求城市的发展,盲目的追求城市变大,变新,变样,城市不断的拆迁,盖楼,特别是这几年,多出来的高级小区就不知道有多少,更为让人不解的是在建国市场上面(一个地名我家小区附近,感触很深)修了一条4倍国道那么宽的道,我觉的这就是完全的浪费,沙县人口很少,城关人口,加上乡镇人口也才28万(几年前的数据,现在可能多一点),修那么宽的路有什么用,就给那些飚车族在凌晨以后飚车用的吗?更是领导们为了面子向各大城市学习,照搬他们的建筑风格,使得沙县没有属于自己的建筑。这同时也反映了目前的总体情况,各个城市风格雷同,千城一面的“壮观景象”。
沙县城东有一个从清代留下来的老城区,那些房子都是历史,代表沙县的一段历史,曾经的李刚还在哪里居住过,但是就是因为去年领导人的一句话,导致那片老城区将在今年的12月份也就是现在就要拆迁,可能现在已经在拆了。这是历史建筑是沙县的一个特色,但是就这么拆了,使得城市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木有了自我,完全就是改旧换新,破坏城市风貌。虽然沙县在这几年内对于环境的治理很有效但是城市规划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很多问题都是我国目前共有的,有很多我没有提到,到时没提到不代表就没有,我提出了是很直观的每个城市公民都可以切身体会到的问题,对于城市建设中取得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但是这些问题,我们作为公民理应做出力所能及的帮助。
希望沙县越变越好,中国城市建设在快速的特点下,解决好一些显性的问题,预防好隐性的祸患,为城市建设的未来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