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乐教学研究论文(精选合集)

时间:2020-06-30 14:4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0最新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乐教学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0最新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乐教学研究论文》。

第一篇:2020最新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乐教学研究论文

2020最新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乐教学研究论文范文

现如今,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乐教学研究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乐教学研究论文1

摘要:

在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趋势,社会本身就容纳了各种文化的因素,音乐从出现之后就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文化因素的理解和传承面临一定的困境。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是近年来不断受到关注的课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对于同样音乐的感受、审美是不同的,多元文化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感悟。由于目前我们将音乐基础教育中的重点放在审美上,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应该具有与以往教育完全不同的理念。本文尝试从音乐审美教育的起源、多元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脉络、心理学和语境质疑等角度对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进行论述,有针对性的提出适应时代潮流的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措施,以期对于当下的音乐审美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审美;定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球村”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为密切,每一种文化都积极投入到世界交流的潮流中,多元化社会已经初现端倪。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增加,使得地区之间的空间距离逐渐拉近,文化交流与融合成为一种趋势。音乐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在文化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了文化之间的交流,可以被各种肤色的人无障碍的理解和接受,但仍然会带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色彩,因此,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应结合文化特色进行开展,这对文化本身的传承和创新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音乐教育的目的应该着眼于对世界各种主流文化音乐主体间的交流和理解,取各家之长来丰盈我们的内心世界,充实我们的灵魂,带动我们民族自身音乐的创新。国内目前的基础音乐审美教育,也正是应对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对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进行深入探究。

一、音乐审美教育的起源

音乐的历史非常久远,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每个民族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音乐特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会有不同的音乐感受,音乐是一个时代的灵魂,而音乐审美教育则是在20世纪才逐渐被人们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音乐审美教育的概念较早是由伦纳德迈耶在其论著《音乐的情感与意义》中提出的,该理论提出之后引起很多教育专家的关注。随后,贝内特雷默对此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并将这套理论付诸实践。雷默对美国的音乐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美国现代音乐审美教育起着奠基作用,同时,雷默还多次来华进行访问交流,对中国的音乐审美教育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代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1]雷默对于音乐教育有其独特的见解,在其代表作《音乐教育的哲学》中,他指出,音乐教育具有与音乐不同的性质和价值,教育的关注点应该在音乐的性质和价值上,因此,音乐审美教育应当更关注艺术的艺术功能或表现功能。”[2]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雷默对于音乐教育有特殊的见解,他所提倡的音乐审美教育是基于艺术本身开展的,更多的关注音乐情感教育,突出为艺术而艺术的自律教学观念,这可以看做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正式起源和理论根基。

二、世界音乐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

1、多元文化教育的提出

“多元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文化本身具有发展创新的能力,各种文化的交融是社会发展的比如趋势。多元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杜威提出该观点是建立在文化交融的基础上的,杜威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应该并且必须接触不同的文化信仰、价值观,形成多元化的观念。这一概念得到了深远的发展,对现代教育理念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在音乐教育领域,“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成为一种主流说法,它涉及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呈现世界范围内优秀的音乐文化,突出音乐本身所带有的民族文化特征上。这一点符合当今社会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并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外来文化。毫无疑问,在多元化社会中,这种观念势必会成为新音乐教育的主流。

2、多元文化教育观念在我国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再发全球引起教育革命,同样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于外来文化持更为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交流中去,多元化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国内对多元化教育的深入研究渗透到音乐教育中,部分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需求开设不同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这使得多元文化音乐审美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另外,中小学的音乐审美教育也适当渗透多元文化教育背景,在《新课标》中对音乐教材进行适当增编,希望能帮助学生树立多元文化音乐鉴赏思维。

3、世界多元文化音乐与现今我国音乐审美教育的现状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这种文化特色孕育出与众不同的音乐特色,进而演化成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民族的文化相结合,对塑造本民族的特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民族特质决定了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影响着民族音乐的发展。著名音乐家王耀华先生认为文化决定音乐风格,文化背景影响着人们的音乐审美,世界上诸多国家有不同的音乐风格,但文化背景类似的地方可以归结到一起,因此可以将世界民族音乐划分为九大区域。这九大区域实际上代表了九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九种文化特征,每种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音乐样式。这些风格的音乐与我们传统接触到的音乐有很大的差异,而没有这种文化素养或文件背景的情况下,很难把握这些音乐带给人的感受。如何融合这种差异,真正实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如何帮助学生获得这种文化下的审美体验,体会文化音乐的美,是现在实行多元文化音乐审美教育的难题和关键所在。

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审美的尴尬

审美是一种心理感受,因此,我们可以借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帮助我们分析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审美教育的困境。一般而言,普通人的音乐审美是一种文化定势,是指“准备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对某刺激进行知觉或反应。”这种心理定势使我们在面对完全不同于我们的文化背景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审美经验,心理定势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判断和感受,容易对某些事物产生“刻板印象”。心理定势像一把双刃剑,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加强感知的质量和问题解决的速度,同样也可能抑制或破坏你的心理活动的质量,使你陷入心理困境。从理论是看,目前使用的音乐教育理念一般是着重于教材的选择、教学的组织以及练习、评价等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适用于某一文化的审美心理定势,从而帮助其独立进行音乐审美体验、判断音乐的优劣与价值。这在音乐学习上无可厚非,但这种审美心理定势一旦形成,对于多元文化会产生懒惰心理,会影响我们对音乐的接受程度。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于符合审美习惯的音乐表现形式很容易产生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是带有文化属性的,能够自动拒绝不符合自己认知习惯的音乐。“任何知识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时间、理论范式、价值体系、语言符号等文化因素中;任何知识的意义也不仅是由其本身的称述来表达;离开了特定的境域,既不存在任何知识,也不存在任何的认识主体和认识行为。”

四、实施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认识到由于长久的一元文化背景所造成的定向思维使得现在开展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存在很大的阻碍,即学习者本身的文化观念和心理定势对于理解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音乐感受产生一定的困扰。不过音乐审美教育不需要完全改变一种文化习惯,而是应该突出音乐本身带给人的感受。因为不管是音乐的文化情景所蕴含的文化精神难以理解,还是学生的刻板印象等原因导致个人难以进入特定文化所富有的音乐审美环境之中,多元文化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都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丰富情感。那么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呢?首先,我们可以依据著名音乐教育家叶朗主编的《现代美学体系》一书中对于审美教育的分析,即审美教育不应仅仅关注即时效果,而应该关注长期的改变。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不是接受多元文化音乐,而是通过多元音乐教育塑造学生对于多元的认同和欣赏。青少年时期是难以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对音乐风格、表现性等审美特性的直觉敏感性,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多元文化的音乐审美教育,鼓励学生多学习多接触不同风格不同文化的音乐对于实现学生多元化思维、创造性理解是有帮助的。其次,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音乐对于个人成长的价值。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应该看到,“音乐”本身是由音乐各要素构成,其本质是相同的,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音乐只不过是不同文化音乐之间对于各种音乐要素的运用不同而已。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本身是一个新事物,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教育本身的目的并非知识性的,而更多的在于人的塑造。多元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窗口,让我们认识更多是事物,抓住文化的本质,关注每一个个体在欣赏任何一种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时都能获得审美体验,同时尊重个体的音乐体验和音乐感知,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沛.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历史演进——兼论多维度音乐课程价值及逻辑起点[J].中国音乐,2004.[2]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3][美]TMVOLK.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及其基本概念[J].田林译.音乐教育,2001.[4]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乐教学研究论文2

摘要:时代的多元性为文化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伴随着新时期的百花齐放,文化教育又有了一种新的内涵:为学生塑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格力量和生命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流行音乐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传承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又要顺应多元文化教育的趋势,推陈出新。文章简析了多元文化教育背景对流行音乐教学的影响,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指出了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乐教学的几点可行性举措。

关键词:多元文化;流行音乐;教学举措

著名作家梁晓声曾有言: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须提醒的自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四句言简意赅的语言准确地道出了文化的精妙、高深之处,哪怕是在当今多元文化教育下仍具有现时意义。可见文化的多元性为教育领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对于流行音乐教学来讲,无疑是一剂强行针与核动力。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在教学中且在不回避其他市场属性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提高它的艺术性,以实现教者有其法,学者得其道,让学生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尽享流行音乐的艺术熏陶。

一、多元文化教育背景对流行音乐教学的影响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就音乐来讲,我国的民族音乐也具有深厚的底蕴,经过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淬炼积淀,成为我国文化瑰宝中的一部分。然而教育要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间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日益密切,多元文化教育背景的形成也是情理之中。流行音乐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逐渐转变了传统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日益丰富,为顺应现代流行音乐教学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是多元文化也是一把双刃剑,虽多为积极、昂扬的正气之声,但也不乏污浊之气。加之接受流行音乐教育的学生多为行为意识尚未成熟,极易受不良文化信息侵染的青少年群体,所以在教学中,学校与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给予适时的干预和指导,从而能够让学生趋利避害,同时选择真正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多元文化资源帮助学生完成流行音乐的课程学习。

二、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乐教学的新举措

1.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文化教育背景较为单一、保守,致使流行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一度陷入困境。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就是要弥补传统流行音乐教学的不足之处,让音乐教育能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流行音乐的艺术魅力与乐趣。流行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通过引入游戏机制、应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从自然。音乐教学是一种美育教育,流行音乐更是作为一种时尚元素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难把流行音乐的灵魂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就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加以实现。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也包括流行音乐文化,这种文化形式更贴近于生活,所以很多流行歌曲能够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流行音乐教学在创新教学模式过程中要抓住流行音乐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某中学在进行流行音乐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通过与兄弟院校强强联手,开展教学研讨、流行歌曲演唱竞赛等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2.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音乐教育者本身也是音乐爱好者,如何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一堂堂轻松愉悦的音乐课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学有所成,乐在其中,是每个音乐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乐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流行音乐学科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演唱技巧,同时还要熟悉流行音乐学科的发展历程、舞蹈、戏剧及相关知识等艺术门类,这些知识的涉及都会为流行音乐学科系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们一般流行音乐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延伸。所以仅依靠学校和老师的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学生要依据音乐课堂的基本理念,主动搜集、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丰富课程资源,关注流行音乐群体,了解世界著名流行音乐体系,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多样教学手段,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河南省辉县某中学在流行音乐教学中积极落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依托多元文化教育背景,在教学中以班级为单位成立流行音乐学习小组,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值得学习与借鉴。总之,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乐教学要摒弃陈腐不堪的观念谱例,选择国内外著名流行音乐代表人物的经典谱例,从乐句的构成,和声与旋律的关系,音型与音乐语境语义等方面由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分析。可见当前流行音乐教学要利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的有利条件,扬长避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其音乐表现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领会到音乐的真谛,做一名具有一定音乐素养水平的流行音乐学者与传承者。

参考文献:

[1]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张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态度与师资培训[D].西北师范大学,2007

[3]田梅荣.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4]褚荣剑.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

第二篇:“互联网 ”背景下音乐教学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研究

【摘要】互联网走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目标,音乐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被层出不穷的新模式替代,教学的时空关系重新定位。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新模式进行了探讨,力求充分利用现有科学技术为国家培养大量音乐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音乐教学,教学模式,慕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7-0141-02

“互联网+”这一词被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2015年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互联网+”中,很多成为了加数,教育就是其中一个加数。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形成资源共享。音乐教学也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改革,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如何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引导音乐教学健康持续发展是目前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的优势

手机客户端、微信和慕课等走进课堂,形成的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学生学习兴趣。“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在互联网模式下的音乐学习,最大的优势就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大量的闲散时间去学习,除了课堂上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也可以随时向指导教师咨询,与指导教师互动交流。随时随地的教学指导增加了音乐教学的灵活性。互联网、手机与微信平台交流可以最大限度获取最新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得信息量,随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极大地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上资源的开放性,链接手机和电脑就可以学习。同时在互联网上进行学习也不受师资力量限制,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和爱好寻找自己的学习资源,特别方便那些没有进入高校的学习者学习。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学习的平台让学校系统教育、教室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随时随地的教育模式。网络课程设置能够根据学生个性需要,学生查询自己所需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学习,最大限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三)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通过互联网、微信平台和手机APP客户端,学生在网络上可以获取大量的音乐资源,开阔了视野。传统教学都在教师和学生框架大纲内进行,所有的知识都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知识的传播。互联网、微信和手机平台打破原有狭隘的纲目限制,让学生接触到音乐的最新知识和动态,甚至可以快速获取国内外的信息资料,让自己知识始终处于最前沿。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音乐学习者通过“互联网+”获得学习资源,立足于最前沿先进的知识和学习理念,不会被落后的思想束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习思维方式,更多的是推动了音乐教学的发展。

(四)实现了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互联网+”背景下的慕课、微信平台等把大量的优秀教学资源汇集到网络上,学习者通过网络资源可以获取到相关的知识。传统模式下,很多教学名师都只在各个重点院校讲课,即使偶尔出现,受众者也是有限。“互联网+”背景给了教学名师更广阔的舞台,都实现了资源的网络化,让很多音乐学习者都享受到名师授课的待遇,优秀资源实现了全社会的共享。

二、“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的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遇到了不少挑战。

(一)互联网资源管理不到位。网络上的庞大资源为音乐教育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却也因为网络资源管理不到位而出现问题。网络上的音乐资源分布比较杂乱而零散,学习者要费很大精力去搜集和整理资料,缺乏专业系统的资源管理,会浪费很多时间,降低了学习效率。很多学习者如果没有线下的专业指导,不知道怎么去选择学习资源。同时海量的音乐教学资源,也是良莠不齐,一些运营商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质量和水平不到位的音乐也在网上传播,没有专业者组织和管理,教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缺乏面对面交流。科技进步,让音乐教育有了深刻的变革。传统教学师生在同一个空间里,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也可以面对面交流,因材施教是传统教学的特色。“互联网+”教育形式下,教师通过微信等客户端指导,有时候会出现滞后,不能及时对学生学习的偏差进行纠正。人与手机屏幕或者电脑屏幕上沟通,是没有办法跟现实中面对面沟通相比的。“互联网+”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完全依赖学生的主动和自觉性,没有教师的监督,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网络音乐声音失真。目前手机、电脑普及,但是也是有质量区别,不同的手机质量和电脑音箱,导致的音乐传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不同于原始的声音,会出现音乐声音失真现象。教师在慕课、手机客户端进行教学时,并不是所有的设备、技术和网络环境都能达到专业水平,会影响音乐声音效果,学生在最初的时候是采取模仿的手段去学习,由于失真的声音会给学生误导。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很多人愿意去演唱会现场,而不是简单的在线倾听音乐的原因。网络教学会因为录音师和录音设备等原因出现偏差。

三、“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在“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育带来很大益处的同时,也存在各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解决。

(一)整合?W络资源。为了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网络教育,发挥网络带来的优势,必须进行网上教学资源整合。统一建立音乐教育系统,让各种音乐网络资源在严格把关情况下加入进来,节约学生的搜索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也应该利用互联网优势,对于学习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充分利用资源共享,统一进行管理。

(二)加强网上学习交流的互动。互联网资源在学习上可以让时间与空间分离,不受限制,同时也会减少互动反馈。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可以加强在线交流,这就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学习,教师和学生同时在线,能够及时进行交流和反馈。建立在线空间讲堂,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同时出现在同一虚拟空间中,针对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解决了由于地域限制,难遇见名师指导的问题,更多人能够实现网络“面对面”的教学。

(三)提高音乐音质效果。受到录制人和设备条件限制,网络音乐的音质与现实的音乐效果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实现网络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各位音乐教师上传网路学习资源资料的时候,尽量在录制时候,找专业人士和专业设备,毕竟音乐在网络传播广泛,受众群体数量庞大。同时在网络教学资源投入上,相关部门要给一定的政策支持,才能更录制出好的音乐。录制教师也要给予充分重视,加强录音技术学习,平达到音乐的艺术效果。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音乐的学习是音乐教学的重大发展,电脑、微信,手机APP改善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学生有机会在触手可得的平台上获取自己的学习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音乐教学模式会与时俱进地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晓哲.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2]云亮等.智慧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转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3]韩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传统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100-101.[4]单莺歌.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音乐时空.2015(19).[5]陈茴茴.音乐教育如何搭“互联网+”这班车?[N].音乐周报,2016(9).

第三篇:价值多元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精神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师专业精神 内涵 意义 途径

[论文摘要]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分工的越来越细,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也越来越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成为当今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的热门话题。通常学者们比较多的是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两方面来谈论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面对当前这种价值多元背景的环境下,从专业精神的角度来探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专业精神的培养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已经进入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与之匹配的是:分工越来越细,谁也不可能一网打尽,而教师却成为了最为特殊的职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一直是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努力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国先进国家当前教育战略的共同措施。教师专业精神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专业精神”尚无公认的定义,但有关这方面论述的观点很多,有定义为:专业精神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所需要的特定的思想信念与道德品质;有定义为: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都会有某种程度的投入与承诺之后,在工作中表现出认真敬业、主动负责专业研究的精神。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做好本质工作的重要保证,它是教师教育人格和伦理的组成。其内涵包括:“认识教师从事的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国家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的希望与幸福的重要的事业,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和崇高感;具有以敬业和为人类及其文明发展奉献自己为特征的专业精神。”我国著名学者朱宁波考察了各种观点之后,总结出了教师专业精神的五个特质即服务性、专门性、长期性、创新性、自律性等多方面特质。培养教师专业精神的意义

今天我们重视探讨教师专业精神,不仅有其理论价值,更有其现实意义。首先,教师专业精神是影响学生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性的交往,教师对学生除了知识与道德的影响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精神影响。如果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专业精神,能够“感动和激发学生的良心和智慧”,而“学生如果能时时感受到教师精神力量的召唤,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其次,教师的专业精神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价值。良好的专业技能与崇高的专业精神会让教师的社会价值充分体现并成为社会的楷模,像德国、日本的教师是“智慧”的象征,从而也有利于提高相应的报酬,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精神形象”和“文化形象”。教师专业精神不仅是以一种朝气、一种活力而构成教师形象的重要特征,而且是一种自尊自信、自重自强的行为表现,促使教师时时保持良好的专业形象,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地位和社会价值。再者,教师专业精神可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完善。教师专业形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凡是那些有成就的教师,在工作中自始至终表现出一股令人振奋的精神力量,越教越有兴趣。而相反那些成绩平平,甚至无所作为的教师,在工作中总是缺乏精神活力,甚至于还表现出一种精神衰竭的特征,诸如经常垂头丧气、愁眉苦脸;心情烦躁、易发脾气;怨天尤人、常发牢骚。最后,教师的专业精神还可以弥补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不足。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太多的智慧,有的只是热情和好奇。”教师专业精神培养的途径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专业精神作为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必备内容,加强对它的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由于教师的专业精神的养成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那么在目前这种价值多元背景下如何加强教师的专业精神培养呢?

3.1 改善教师的待遇,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待遇包括教师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这是教师专业社会地位的标志,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基础。较高待遇能增强教师的形象意识,维护教师专业尊严,因而有利于专业精神的提高。从我国实际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待遇有明提高。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经济待遇还是较差的,这主要表现在工资收入低、生活和工作条件差、实际困难较多等方面。

3.2 学校实行人文管理,尊重和善待教师。学校是教师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重要场所。有关教师专业社会化的研究表明,教师任职服务的学校对教师专业精神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学校实行人文管理,结合本校的特点制订出适合学校特点的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办法和措施。首先,学校要倡导良好的尊师风尚和良好的文化环境,使教师觉得自己在学校中有地位、有价值,进而形成尽职尽责的信念,使他们能不断地体味到教师工作,不仅是一种职业,也不仅是一种事业,更是生命的一种历程。其次,学校管理者要以人文组织模式的观点调整策略,改变领导方式,努力做到能够维护教师利益,关心教师疾苦,听取教师意见,帮助教师进步,真正使教师感到学校属于自己。再次,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利,科学公正地评估教师劳动,相信教师的智慧和能力,鼓励教师借鉴创新,支持教师从事多种专业活动,帮助教师认识自我,找准位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正把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发挥出来,使教师感觉到教师工作,不仅是付出,不仅是奉献,同时也是在获取,获取成功的喜悦,获取生命的价值,获取人生的价值。这样教师的专业精神也就有了其存在的基础和意义。

3.3 恰当的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在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中,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三者之间互为基础条件。一般情况,教师的专业精神是在知识和能力基础内化形成的品质和精神状态,知识越多,能力越强,专业精神境界可能会越高,而教师专业精神又是其两者的动力机制,这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辨证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参加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有利于激发教师专业精神。我国《教师法》已把“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作为教师应享有的一项权利规定下来,但要真正实现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3.4 从教师主体意识出发,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教师承担着育人教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任。教师的本身素质如何,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育人的质量,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的自身修养。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教师的劳动付出和取得的报偿是难以相等的,这需要教师有很高的精神境界,对教育事业有一种执着的追求,方能乐此不疲,矢志不渝。教师要能够明确认识到教师专业既具有社会价值,同时也具有个人价值,正确地处理看待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的关系。教师固然离不开物质享受,但教师劳动是精神劳动,教师对精神享受的追求永远高于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其次,教师应加强自我解放。

具体来说:教师要有爱心,即教师要有爱学生,爱教育,爱岗位之心;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取,加强自身的修养,积极开展培训和校本教研,做一个自主成长型的教育者;教师还要与同伴互助,有专家引领,努力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努力达到从厌教、怕教、教得累转向乐教、善教、教得活的境界。总之,教师要通过不断自我省察、自我调节、自我促进、自我解放来保持和加强专业精神。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分析。

一、更新阅读教学观念

传统语文教学观把传授学科知识作为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标,而新课改则更关注学生现实的、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在学生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强调经验与知识的整合,使学科知识成为学习者的发展资源,使文本为教学对话提供话题及创设情景。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树立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探索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还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初中生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流向,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二、创设情境进行阅读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最有表现力的语句,反复推敲,会 心悟解。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的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老师可让学生在班内表演捕鸟动作,在表演中体会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天真、快乐的心理,然后同学发表议论。学生在情境中,动态生成动词的运用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改进教学手段进行阅读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时,由于教学内容与声音、图像、动画等有机融合,教学信息呈现出直观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而备受学生欢迎。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有效利用传媒资源的独特价值。首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要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教师应整合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媒体,以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在课文导入及作品赏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真实生动的视频等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沉浸在美妙的语言世界。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自己截取了同名电视散文中安塞腰鼓表演片段,动感十足的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铿锵有力的诵读给学生深沉的情感震荡,这样学生更好地进入了教学情境。其 次,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当前很多学校都配有多媒体设备,语文教师要正确看待课件的功用,要树立课件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应该在吃透教材、理解文本、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适合教学对象、切合教学内容的课件。

四、改革阅读教学评价方式

新课标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评价应随时进行,及时评价。阅读教学不能搞标准化,因为学生有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所以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性格特点及学习基础来制定不同的要求,实施多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大班额教学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大班额教学研究

论文摘要:大班额教学,有很多弊端。但是大班额的现状暂时是改变不了的,我们要做的是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研究,克服弊端,尽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大班额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分层教学

小组活动 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和谐课堂

众所周知,班级大小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教学的效果。小班化教学是理想的教学模式,但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大,城市人口的猛增,导致市区大部分学校班级人数都超过了正常的要求,一个班人数都要超过50。这样的大班额教学,有很多弊端,特别是在小学,尤为明显。

一、教学活动不易组织,教学效率低下。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容易兴奋。又由于人数多,活动起来,课堂秩序会很混乱,增加了教师对课堂组织,调控的难度,导致教学活动进展缓慢,效率低。如:英语的对话操练、情景表演等。一方面学生的参与率不高,一部分不参与的学生往往会注意力分散,无所事事,不能达到真正的操练目的。另一方面由于人数多,没有多余的空间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的活动也受到限制。

二、课堂操练不能到位,两极分化严重。

语言是在实践中习得的,即教学中常说的操练。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必须使机械操练尽可能地充分,尽量使每个学生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以便意义操练和交流性操练顺利有效地进行。但由于学生数量多,往往操练流于形式,失去意义。

语言的表达首先是有声的,如学习英语也必须从语音入手。在老师讲的基础上学生需要的是认真听、大胆模仿、开口说、读„„在这过程中,校正是必要、必须、必然的,特别是新词以及新的功能句。但大量的学生让老师无法逐一听音、辨音、校正,这就不能保证学生语音的正确。

和一部分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相比,个别有困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操练的机会就更少了,而且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个别指导,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学生间的两级分化的严重。

三、班额过大,影响教师设计作业、批改作业。

班额大,学生多,每次设计作业无论是题型还是数量都关系到教师工作负担。如,拓展变化习题设计多了,教师批改费神;每人多做一题,教师批改量就增加不少。因而,大班额教师一般都低要求设计和批改作业,这样就影响了教学质量。

大班的现状是改变不了的,我们要做的是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研究,克服弊端,尽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我认为大班应从下列几方面进行教学。一、贯彻学生主体原则

大班教学条件下,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尤为重要。首先,如果学生主体原则得不到很好的落实,那些由于学生人数多而得不到教师足够关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可能得不到充分调动,他们就有可能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就可能掉队,“面向全体学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其次,语言学习的特殊性本身也要求学习者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有效的语言教学应当满足学习的需要,不能让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来适应学生。这就要求在进行大班教学时,教师除了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的层次和需要。在安排教学程序时,一定要充分预测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和点拨。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准备。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方法,还要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学习动机、智力水平、意志品质、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等。总之,对学生的了解越全面越细致越好,只有了解充分才能提高针对性,这是实现学生主体原则的基本前提。

二、培养兴趣、激发动机

动机和兴趣对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要动因,也是维持学习者努力水平的底层力量。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比较持久的学习动机,那么教师的许多努力都会变成无用功。相反,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大班语言学习的许多先天不足。

多数学生在开始接触英语时对英语学习都有一定兴趣,但随着学习进程的发展,不少学生开始变得不愿意学英语。导致这种兴趣丧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心理准备不足,遇到困难时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不理想;取得成绩时没有得到教师或家长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英语学习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导致达不到学习要求;不喜欢英语老师,或者不喜欢英语课堂上的教学活动等等。对这些常见的原因,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并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就给学生打上预防针。这样,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不会那么快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班教学环境下导致学习动机丧失的诱发因素,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增加课堂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之外,还需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情绪变化,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持续不断地刺激及保持学生的内在动机。由于多数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仍停留在外在工具型动机阶段,他们遇到困难时很容易退却,所以教师有必要以多种方式,持续不断地刺激和保持他们的内在动机。例如,用一些具体案例结合日常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渗透,使他们的外部动机逐渐稳定和内化。此外,利用学生渴望成功、希望得到他人鼓励和关注的心理,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也是一种激发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有效方式。

三、实施分层教学

大班教学条件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和学生人数众多的事实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这个矛盾的有效解决方式之一,就是分层教学。新课程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要求;相反,面向全体学生的本意就是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的共性,又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分层教学的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和材料分层、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以及评价分层等。要求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前提下,给不同学生量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评价。一般的原则是:输入性活动(听和读)采取集体活动、分层要求的办法,例如,所有学生听同一段对话,要求程度高的学生边听边记笔记,听后转述;程度中等的学生边听边记笔记,听后说出主旨大意或者回答几个细节问题;程度较低的学生记下所能听清的任何单词或句子,猜测说话的人是谁、在哪儿等。这时,学生回答问题的顺序一般是由易到难。输出性活动(说和写)则实行分层活动的办法。作业的分层可以采用录音作业的方式,有条件的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个别指导。

分层教学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自如驾驭教材及课堂教学能力,能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分层。为避免分层流于形式,教师要做到备课充分,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要求。为使分层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保证分层活动的实效,每项活动之前,教师给学生的指令语和活动所需要的规则一定要具体清楚,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要给学生产生迷惑或者不肯定的机会。学生活动时,教师有必要巡回指导,随时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对于那些不积极、不主动的学生要特别留意,及时督促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必要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直接参与某个小组的活动。对学生的评价要在客观的前提下,不同层次不同要求,以鼓励为主。

四、利用小组活动,促进合作学习

分组活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一种常用形式。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励学生学习。同时,由于它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所以也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团队精神。

在大班教学环境下,小组活动可以实现更多的价值。一方面,由于学生人数多,只要准备工作做得好,小组活动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会比小班条件下好得多;另一方面,它又可以较好地解决大班教学中单个学生学习和活动机会相对较少的矛盾。

小组活动的组织准备和监督是决定活动成败的关键。首先,小组划分有多种形式,原则上,分组时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小组中的分布尽量均衡,即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标准来划分。这种划分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以及组内成员间的互相帮助和共同提高。其次,小组活动应有一个明确的、充满挑战的目标,这一目标应该是学生通过努力可完成的任务。同时,对整体目标要进行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为目标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不是仅仅靠几个英语学得好的学生来垄断活动,其他学生做观众。另外,小组活动的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都要丰富多样。可以是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也可以是教师对小组的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小组每个成员的评价,也可以是对达成目标的评价,对活动过和合作情况程的评价等。教师应着重强调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对学生的努力加以肯定,而不是一味强调谁做得好。

五、探求操练的有效途径,促进技能的形成

语言学习学的是语言,而语言在其本质上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基本语言交际技能的培养。对于知识积累还很有限的小学生来说,课堂学习仍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形成技能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中足量的、有效的实践操练活动仍然教学目标最终是否能够达成的关键。在强调语言学习的交际性和真实性的同时,不能否认系统的语言知识和必要的形式操练在各阶段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改变英语学习方式”并不是不讲语言知识、也不是要废除形式操练,而是要使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操练形式变得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意义。操练也有不同的层次,形式操练是基础,足量的形式操练是前提;模拟的准交际操练是过渡,是知识向技能内化的必要桥梁;交流性操练是目的,是语言知识学习和形式操练的归宿。

在实践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时候,不能片面地、形式化地认为提倡交际就是不要形式、不要结构。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能割裂开来的。过去有些人过于追求结构和形式不对,目前有些人谈形式和结构色变也大可不必。关键还是根据学生的基础,根据教师的实际水平,根据教学条件和实际需要,寻找一个能把结构和意义真正比较好的地结合起来的办法。

学生年龄越小,其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受到越多的限制,所以必须语言形式操练尽可能地充分,尽量使每个学生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以便意义操练和交流性操练顺利有效地进行。在大班教学条件下,由于学生数量多,操练往往既不充分又不普遍,流于形式而失去应有的意义。教师需要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不是学生练了没有,练了多少或怎么练的,而是练的结果如何。离开这一点,活动形式再新颖,课堂气氛再活跃,也都会偏离英语教学的立足交际能力培养的本意。

精心安排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操练活动的顺序,以求得最佳效果,正是需要特别用心钻研的地方。比如,进行听读任务的操练时,为确保输入的可理解性,事先如何做好分解的铺垫性操练;分组角色扮演之前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的估计和排除;小组活动中Group leader 的选择和任务说明;拼块式阅读活动中学生的分组,问题的准备,小组间信息沟通的方式,汇报人的选择等等,可以说每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环节都需要精心策划。

结对活动和小组活动在大班教学中有时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判断哪些目标适宜采取这样的活动,效果会如何。不一定所有目标的练习一定要用到这样的活动方式。在形式上,即使桌椅不好移动,小组活动也可以通过让相邻的两行或者两列学生在不挪动桌椅的情况下,转身面对面进行。结对活动可以采用男女生组、左右侧组或者前后半组等形式。总之,根据需要,不拘形式。

此外,一些传统的教学形式,如听写、集体朗读、分大组朗读、集体尝试背诵等,这些实践证明有效的方式在大班英语教学中也应该继承下来。在真实语言环境相对缺乏的条件下,运用恰当,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操练活动中需要强调几点:首先,由于班额大,教师在整个教学操练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察言观色,观察监督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表现消极的学生,特别关照有困难的学生。其次,教师的板书或者课件中文字的字要足够大,足够清楚,让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教师声音、录音的音响都要清晰;同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声音也要洪亮、清晰。最后,教师不要总站在教师的前面,如果还有可能,要经常走动,特别是关注一下教室另一边的学生。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如不注意,同样会因“小”失大,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

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学习策略的培养也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总是有限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学习内容,加强学习策略培养,引导、帮助不同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随着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会越来越少。

为了弥补课堂空间小的不足,教师还有必要带动学生多渠道拓展教学资源,例如制作收集可以用于教学的实物和直观教具;充分利用录音机让学生模仿真实、地道、自然的英语;建立小型英语图书阅览室;课外利用报刊杂志、广播影视节目、多媒体光盘资料等进行学习;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等。

此外,组织经常性的课外活动也是弥补课堂教学的好办法,如英语角、手抄报、阅读小组、演讲比赛等,创造英语语言环境,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空间。当课堂不再是唯一的语言学习场所时,当学生真正发挥了主体作用时,大班教学的空间矛盾就得到了缓解。此外,传统的课前预习和准备,课后复习练习等要求也是巩固大班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方式。

七、重视师生感情的交流,师生共建和谐课堂

大班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无意识地冷淡某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其实,这些学生才最需要教师的关注。一旦他们掉队,不仅使“关注全体学生”的理想成为空话,而且会影响到身边更多的同学,导致整个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滑坡。教师要特别注意,课上多这些学生给机会,课下定期与他们谈心,进行情感交流和关心鼓励。

教师应该是所有学生的朋友。教师要用真爱去理解学生,要蹲下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这既包括英语学习上的需要,也包括英语学习以外的需要。教师的爱和付出最能感动学生,结果学生往往是“亲其师,信其道”,学习兴趣和信心大增,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同时,教师也不必再为大班教学的课堂秩序伤脑筋。不仅如此,前面谈到的几个原则,对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实际情况和需要“对症下药”的技巧都有很高要求,而这些技巧也都是以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关爱和深入细致的了解为前提的。许多教师对此认识不足,甚至认为这些不应该是英语教学的必要内容,英语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就行了,其他都是班主任的事。他们忘了“磨刀不费砍柴工”的道理。毕竟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有自己思想情感的生命个体,如果不舍得花些功夫磨好“了解学生”这把“刀”,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就往往会遇到重重困难,教学效果就很可能不那么理想。大班教学时,了解学生会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智慧,但是这项工作很有价值,非做好不可。

总之,由于目前我国教学师资的不足,大部分城市学校大班教学将在一定时间内存在。作为大班教师,要有“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观念,主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小学大班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小学教学教法与研究》

下载2020最新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乐教学研究论文(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0最新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乐教学研究论文(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减负增效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减负增效”背景下初中物理导学案研究 0905210128 魏成雷 摘要 本文首先对“减负增效”教学理念的概念,以及“减负增效”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流行音乐论文

    对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现状的思考 03211001班 苏杭 1120100654 我们是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的一代。不同于老一代的京剧、评剧、样板戏。小时候,罗大佑的歌声便穿梭在我们的校园......

    多元智能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今天,梅教授给我们讲了《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改革的启示》专题。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备受西方学界推崇IQ情结,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在4月13日《加强校......

    多元文化教育已有定义分析

    多元文化教育已有定义分析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的含义,许多教育研究这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进行了界定。归纳起来,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如下:日本异文化教育学学会会长、九州大......

    大数据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使得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变得更加快捷,海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可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更加准......

    流行音乐鉴赏论文

    流行音乐鉴赏论文 ? 纵观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中国流行音乐似乎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流行。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歌曲创作领域以传统的抒情歌曲为主,港台流行音乐开始传入内地,同......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后,很多科目的教学工作,都必须做出良好的优化处理,不能总是按照老旧的模式来操作,这样并不能在未来获得良好的成就,还容易......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

    秦智宇 随着新课标改革在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的进程不断推进,初中物理课程在其教育方法、研究方向和学习策略上都做了一些新的改革。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学科教学能够满足当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