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范文大全

时间:2020-09-27 12:1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

第一篇: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模式,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阻碍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创新发展对策等,从而加快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速度,促进休闲观光农业稳步发展。

关键词:休闲观光农业;现代模式;创新发展;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使得休闲观光农业迅速发展,并成为一种娱乐方式,其可使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田园乐趣。国外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时间较早,其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例如日本所应用的“绿色旅游”模式,欧美所应用的“度假农庄”模式等,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的旅游消费特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需适当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与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适合我国的高效发展模式,才能促进我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1]。

1我国休闲观光农业所应用的发展模式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参照相应的区域条件以及所具备的文化背景,可将目前休闲观光农业所应用的发展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包括自然生态型、城市及景区依托型、特色农业型和民俗民风型。

1.1自然生态型

我国的山林地区、滨水地区以及草被植物丰富的地区所具备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具备着独特的人文优势,上述地区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均依托着先天自然环境和资源,核心为农民创新就业与增收,需要与自然资源、生产资源以及独特的民俗民风进行紧密依托,在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休闲农庄以及农家乐等,为游客提供农业生态游和农业景观游[2]。

1.2城市及景区依托型

以大中型城市和名胜风景区周边地带为主要发展区域,是为了有效满足市民所具备的多样化消费需求。该模式的基础为大型设施农林牧渔,主要的营销模式为新、奇、特等高端农产品产销,同时将休闲度假、宣传教育和观光体验进行有效结合,具体的形式主要为采摘乐园、休闲农庄、主题公园、开心农场等,其对城市所具备的区域优势以及市场优势进行充分依托,重点工作为功能衔接以及特色互补,突出休闲以及餐饮所具备的服务功能,强化休闲体验,从而使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

1.3特色农业型

其是依靠当地所具备的农业资源,农耕文化以及自然景观,对农业所具备的多功能性进行有效拓展,对景观农业、体验采摘、观光休闲以及农事节庆等进行发展,可使农业生产流程得到强化,并使产品所具备的功能创意得到提高[3]。

1.4民俗民风型

在对休闲观光农业进行发展时,少数民族地区具备独特基础,可依托本民族所具备的特色民风民俗资源,从而使民族自身所具备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目前,在我国观光農业的发展中,古村古镇属于热点的项目,其可依靠独具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建筑设施,以及文化传统使游客能够感受到新鲜感。

2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2.1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及行业标准

目前,国家虽然确定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休闲农业的必要性,却未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目前在对开心农场、农家乐等经营场所进行管理时,不具备相应的界定标准,也无法对其开展有效监管,使休闲农业产品得不到有效的质量检查和控制[4]。

2.2财政支持以及融资渠道不足

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以及土地使用费。而单纯依靠门票、餐饮以及农副产品的收入,无法收回成本,从而导致收支失衡,使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受阻。

2.3缺少创新型人才

目前我国休闲观光农业所产出的农产品缺乏创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创新型人才[5]。目前在我国高校毕业生中,旅游专业人数占比较低,而在毕业后能够投身农村发展事业的人才更少。使得休闲观光农业的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同时未对其开展系统培训,导致其服务意识薄弱,使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2.4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休闲观光农业大多距离市区较远,不具备先进的基础设施条件,配套设施数量明显不足,例如洗手间、指示牌等,道路路况较差,而主要的设施缺乏较好的条件,例如餐厅、客房、茶楼等,无法实现正常的水电供应以及干净整洁的卫生情况,从而导致游客的体验较差。

2.5消费者参与度不高

目前休闲观光农业尽管已经重视消费者的体验,但在开展经营的过程中,仍旧不具备足够的创新点和特点,不具备足够的项目氛围以及气息,从而导致消费者的参与度不高。

3休闲观光农业的创新发展策略

3.1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对角色体验及互动要足够重视

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需对民间艺术所具备的特点进行充分发挥,将泥塑、刺绣、风筝、皮影戏、年画、剪纸等所具有现场艺术表演、技法培训以及观众互动体验等功能进行充分发挥,从而使其发展成为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环节,促使乡村旅游体验更为丰富,有效融合休闲观光农业和民间传统艺术。

在对综合农业公园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可使游客参与到农产品采摘和畜禽喂养中,使游客能够体验到作为农民可获得的快乐,并可将体验活动和摄影、品评以及绘画等进行结合,从而使游览乐趣变得更为丰富[6]。森林公园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对垂钓区、狩猎场、露营野炊区进行设置,使游客能够获取丰富的体验。滨海区域需要创新发展海上垂钓、海滨浴场、沙滩娱乐等项目,同时可为游客提供挖海蟹、拾贝壳等体验项目。

3.2发挥休闲观光农业所具备的生产展示以及教育功能

随着科技兴国战略的提出,我国对农业方面科技力量的投入不断增加,对农业科技园区进行建设,使农业生产以及科普教育能够有效结合,通过园区中所种植的农产品以及饲养的畜牧产品,可实现有效的科技示范功能,将农业科技知识传授给游客。农业科技园区在对园区结构进行设计时,要建立观光走廊,从而使游客能够对农业产品生产的流程進行直观认识,并使其能够对农产品的质量问题进行科学认识,并对消费以及宣传进行正确引导。

3.3加快观光畜牧业的发展速度

观光畜牧业是十分受欢迎的休闲农业项目,尤其是孩子,可使孩子和家长在与动物接触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因此在观光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实现寓教于乐,培养少年儿童对科学的热爱,使其所具备的知识得以增长,品质与毅力得以增强。在对观光畜牧业进行发展时,一是需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选择有创意的项目,不可千篇一律;二是需要做好现代畜牧业所具备的教育、科研以及技术推广的作用。

3.4有效融合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

休闲观光农业需要与职业教育进行紧密结合,需要聘用学校专家教授,使其作为自身发展的技术顾问,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指导,增加企业所具备的技术力量。休闲观光农业企业需对学徒制学院进行吸纳,使其到企业接受培训,并对具有高文凭的专业毕业生进行优先录取。

4结语

随着国家对于休闲观光农业的不断重视,休闲观光农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相关企业需对发展机遇进行把握,不断提升产业服务和产品质量,展现农业产业特色、农民劳动生活以及农村风情风貌,最终提高农民的收入。

参考文献

[1]魏祥帅.休闲观光农业区域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24):60-62.[2]杨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困境探究[j].吉林农业,2018(20):24.[3]丁少华.余杭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7(06):10-13.[4]贾宝华,李秀启,郝浩浩,等.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研究[j].农技服务,2017,34(24):5-6.[5]鲁凤娟.我国休闲农业的开发模式构建与产业化保障研究[j].农业经济,2016(12):60-62.[6]海衡,张选厚,朱芳慧,等.西安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4):232-233,253.

第二篇:内蒙古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试述包头市休闲农业发展

遂宁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近300万,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发展休闲农业潜力巨大,加之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保障。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打造观音文化,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狠抓发展,使休闲农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一、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我市休闲农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郊区和旅游景点周边逐渐出现了一些依托农村和农业自然资源为基础,以采摘、垂钓、品茗、观光观赏、农事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和休闲农庄,并且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以旅强农的重要渠道,成为我市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据调查统计:到2010年底,全市有经营主体休闲农业167个(其中,农家乐145个,休闲农庄19个,休闲农业园区13个)从业人员5000多人,2010年全市各类休闲农业主体接待总人数8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1.04亿元。带动农户数30.9万户。遂宁市休闲农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模式:观光观赏模式:遂宁市誉为中国观音故里。农业特色明显,地道中药材白芝享誉中外,素有中国白芝之乡。沙田柚、白柠檬等水果,二金条海椒等蔬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还有成片的油菜花、桃花、梨花等,为开发观光观赏型 休闲农业项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规划和建设中的“玫瑰爱都”旅游度假区和龙凤古镇、桃花山玫瑰谷、东篱花溪、红涪菜乡等乡村旅游度假区,都是遂宁结合旅游,依托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观光观赏型休闲农业的典型。

现代观光农业连片开发模式:主要以大英县万亩柑橘基地、安居区会龙、常理等乡镇万亩黄金梨基地,会龙、常理、隆盛、玉峰等乡镇10万亩油菜生产基地为主,其他特色水果药材种植基地等,全市基本实现了一乡一品的格局。

带动产业模式:主要是以农业休闲为平台,吸引消费者购买,从而拉动产业的发展,如船山区唐家乡大棚蔬菜生产基地、蓬溪县高升、安居区老池的茶叶产基地等,采用这种模式的占20%。

融合新农村建设模式:主要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把休闲农业开发与城镇建设结合在一起,如安居区的塘河村、射洪县的蒲家浩村、蓬溪县的天宫塘村、船山区的旗山村等。

同时,我市地域风俗、节庆活动特色浓、类型多,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呈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让人陶醉享受其中。一年一度的遂宁桃花节、梨花节等节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让人流连忘返。给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二、遂宁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

(一)发展战略明确,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近几年来,遂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环境立市,绿色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可持续服务业”的绿色经济发展路子。先后制定出台了《遂宁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意见》、《中共遂宁市委、遂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田园城市的决定》等系列政策措施,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保障。

(二)树典型,突出了休闲农业龙头建设

遂宁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打造出了“神奇遂宁、八大景观”培育出了“中国死海”“观音故里”“宋瓷国宝”几大旅游品牌。带动了全市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树立了以中国红海、“玫瑰爱都”旅游度假区和龙凤古镇等休闲旅游农业建设典型。

(三)抓宣传,扩大休闲农业的影响力

一是将休闲农业与全市重点旅游景区进行捆绑宣传。二是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实施网络推介,提高休闲农业景区知名度。三是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到休闲农业景区参观学习、过党团组织生活,较大地提升休闲农业景区人气指数,带动了市内外客源的流入。

三、遂宁市“十二五”休闲农业发展目标

大力实施“环境立市,绿色发展”战略,以农业综合园区、农家乐、庭园经济、都市农业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 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现代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全市建成星级以上农家乐250家,建成3条以上集生产、观光、休闲、品尝、体验、教育于一体的农业观光旅游线路,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

2011年6月23日

第三篇:观光农业市场分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中国生态农业在短短的20余年发展当中,通过挖掘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生态农业的先进理念,经过技术组装与体系建设,在农业生态型品种、农产品加工、生物疫苗、生物肥料农药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形成了一批生态农业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逐步总结与完善出了一系列适应于不同区域特点的生态农业模式,对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受我国农业科技总体发展水平落后的严重影响,没有取得应有效果。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不利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中国农业科技的贡献率仅有42%左右,而目前发达国家高达70^-85%;作物良种覆盖率仅有80%,发达国家己经达到100%;我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率35^-40%,发达国家达到60%以上;我国化肥当年利用率30 % ^'40%,发达国家在60%以上;我国农田机耕率仅54%,机播率28%,机收率14%,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具体分析,制约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科技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是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创新性不足,主要表现在科技人员积极性不高,创造乏力,原创性生态农业技术很少,技术的集成度还较低,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生态农业科技储备不足,国家级生态农业基地尚未建立起来,示范推广体系远未形成。二是国家生态农业科技投入资金不足,我国目前农业科技投入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农业科研的投入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自1985年以来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1996年降到0.36%,目前仅为0.2%左右。

只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80年代平均水平的50%左右,同时也明显低于 30个最低收入国家的加权平均数0.37%。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的投入比例一直比较稳定,研究投入占农业部总预算的比例一般在2}-5,平均为3%左右,世界平均水平也为1%。三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不畅,经费缺乏,功能乏力,农业科技转化能力较低,我国每年5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中,只有40%左右的成果实现了转化,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20% X2297。

四是农民整体素质低是制约农业科技推广的瓶颈因素之一,这不但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度,而且增加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成本。五是国家农业科技政策支持不够,近年的呼声很高,但通常说的多,实际做的少,真正付诸农业以及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及其措施不多,基层农业科技人才严重流失,农民培训的投入和机制有待改进,农民当中的科技“能人”还很缺乏。

第四篇: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休闲观光农业最初于20世纪30~40年代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兴起,以后逐步扩展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到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省陆续成为开发热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开始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和开发。

在中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迄今虽仅仅只有20~30年左右的历史,但发展势头十分良好。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省针对长期困扰农业的劳动力外流、成本提高和外国农产品倾销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各种对策,其中包括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内容。1983年,台湾农政部门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使休闲观光农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程序化。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研讨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定下了休闲观光农业的一些基本条件,如面积至少要大于50hm2,而且必须连在一起;有较多农民参加且受益;有当地产品可供销售;有美丽景观可资观赏;有丰富农业活动可让人体验,并且要能维持农业本质以区别于一般游乐区等。近十余年来,台湾继开辟大湖草莓园、木栅观光茶园、北投观光桔园、阳明山观光花园、士林观光农园、昆仑森林草药园和内湖观光草莓园等观光场所以后,又建立了有较大面积的苗栗县南庄乡三角湖休闲中心和台北县双溪乡慈晖休闲农场。到1994年,“农委会”又出台了“发展都市农业先驱计划”,积极辅导各地建立示范性之生活体验型市民农园。此后,市民农园在台湾各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台湾农政部门及地方政府在资金、技术上大力支持,在经营管理上予以辅导,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成长。

在中国大陆,1993年,《北京市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观光农业”概念。1996年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观光农业”。1998年6月正式出台《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同年8月成立了观光农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订了观光农业发展计划并建立了《郊区民俗网》。据北京市观光农业办公室调查,1996年京郊拥有119个观光农业景区(点),共接待近300万人次的旅客,获得经营性收入3.2亿元。到2002年,观光农业项目已累计达2246项,全年接待游客3618.1万人次,为1996年的12.1倍,观光农业总收入22.75亿元,为1996年的7.1倍。2002年秋,“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在北京延庆县召开。

在东南亚国家,休闲观光农业已渐成气候。如日本自1985年以后,分别设立了大仁、名寄、石垣等自然农法休闲农场。1988年,泰国社会福利协会及教育部特别教育局,在泰国最大的青少年农业训练中心开设了面积为3hm2的休闲型教育实验农场。巴西在距离圣保罗市大约60km的麦格林市建立了MAO自然农法休闲中心,并于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一个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的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休闲观光农业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既是一种值得欣喜的好现象,但也有很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概括起来,中国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8个方面的问题:

(一)盲目建设,遍地开花:很多地方的投资者为当地农民,当他们认识到身边的环境资源能作为“摇钱树”时,便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急于求成。为了降低成本,许多人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审查。由于缺少科学规划及市场定位,造成后期农业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困难,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

(二)政府包办,作秀道具:不少农业高科技园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或由政府出面将土地以很便宜的价格承包给企业,或建成后由政府直接养着,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个作秀道具,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极大浪费。这一方面是因为干部的考核制度和“业绩观”使然,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领导对休闲观光农业理解不透,或决策脱离实际。

(三)管理不善,环境超载:大多数地方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基本上还是以乡村和企业自主开发为主,布局不尽合理。一些地方政府希望借助开发当地农业观光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出台了一些低价租赁土地、减免税费等系列政策,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但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

(四)档次不高,缺乏特色:目前,中国许多休闲观光农业所在的地方都是在原有的农业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经营人员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文化水平较低,服务意识不强。中国疆域辽阔,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性明显,有利于各地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是目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尚不多见,同一区域内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开发的模式雷同。

(五)良莠不一,效益迥异:目前在一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比较早的地方,如广东,已出现两极分化,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管理规范的企业效益不错,反之则有的刚好能维持,有的则已关门大吉,自行退出。市场是十分残酷的,随着休闲观光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必定是大浪淘沙,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六)规模较小,项目单一:国外研究表明,当休闲观光农业的半径达到29.5km时,才能发挥最佳效益。但由于受短期利益的支配,中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大多规模较小,活动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如有的观光果园、垂钓园除供游人观光、采摘、垂钓之外,缺乏必要的休息、娱乐、餐饮等配套设施和服务,致使游客在园区逗留时间短,观光农业的旅游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七)圈地运动,缺乏规划:政府有必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制定。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各地不同农事特点、民风民俗,建立相应咨询服务机构,加强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有关的调查研究与经验总结,形成一整套休闲观光农业政策信息服务体系。

(八)规范不够,潜力不足:总体上来说,中国休闲观光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政策法规还没有出台,或有些地方性的政策法规出台,但还不够完善。在一个地区,如果政府部门不对其进行很好的规范,让其自由发展或自生自灭,势必潜力不足,来去一阵风,几家高兴几家愁。

三、值得注意的若干方面

(一)休闲观光农业的内容和服务项目应区别于旅游度假村和宾馆、饭店

休闲观光农业的内容和服务项目与旅游度假村、宾馆、饭店和一般的游览参观有较大的区别,要紧紧围绕“农业”做文章,体现农村的幽美、质朴、古淳等特色,而不是追求高档化、城市化、现代化。具体地说,休闲观光农业的内容和服务项目可将重点放在以下一些方面:①农村自然景观,如油菜花、溪涧、田间小路、石桥等;②农村人文艺术,如民间花灯花会、狮子舞、剪纸、社戏等;③文物、传统农具和生活用品,如梭油瓶、水车、风磨、蓑衣等;④农村风味食品和野味、野菜品尝,如烤番薯、臭冬瓜、野猪肉、马兰头等;⑤垂钓;⑥农村集市;⑦参观农舍及其室内布置;⑧果园、菜园、花圃、茶园、桑园观光与采摘;⑨家畜家禽喂养;⑩干农活,等等。

(二)休闲观光农业应向多目标利用型、综合经营型和规模型方向发展

台湾在经营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有些游客对农产品成熟度缺乏了解,幼嫩果实和成熟果实一起采摘,使业主蒙受重大损失;二是由于内容和服务项目单一,或有明显的季节性,影响设施的综合利用;三是当大量游客蜂拥而至时,由于管理人员不足,造成混乱和某些设施使用不当,致使场内物品丢失或毁坏。鉴于以上教训,为避免重蹈覆辙,在开发和建设休闲观光农业时,首先应把多目标利用(健身、教育、休憩、商务等)、综合经营(观光、采摘、购物、饮食、住宿等)和规模化(要求面积较大,成带连片)纳入规划之中。经过近20年的探索发展,目前台湾已涌现出许多成功的休闲观光农业区,如苗栗县南庄乡三角湖休闲中心,堪称岛内经营休闲观光农业的典范。该中心占地86hm2,四周群山环绕,中间有一个三角形的湖泊。内设野餐区、牧场、牛车站、山地文化荟萃、茶艺馆、农家花园等,是一、二日游的好去处。游客可在中心内看瀑布、戏湖水、露营烤肉和品尝农家菜肴。中心备有帐篷、睡袋,可出租给游客使用,生牛肉由当地饲养户直接提供,盆景由当地农民自行种植制作,农产品展售中心供应山区妇女编织的手工艺品。上述设施和服务项目均值得全国各地借鉴。

(三)农业院校要为休闲观光农业培养和提供所需的全面型人才

由于休闲观光农业所涉及的部门较多,相关的专业领域不下十余个,故从事该工作的技术人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比较全面的实践能力。可以说,目前这种全面型人才还没有或相当少。农业院校要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休闲观光农业培养和提供所需的全面型人才。该专业可由环境、旅游、生态学、农业、文化艺术、园艺和农学等系或学科合办,挂靠在农业

经济系(或经济与贸易学院)。课程的设置应包括旅游学、园林学、生物学、环境学、农业考古学、作物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民俗学、农产品加工、烹饪等。

四、对策措施

(一)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可采用双管齐下的方法,即一是经营者及有关政府管理部门要从农村发展、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的高度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介绍休闲观光农业的概念、意义、特点及相关知识,使人们逐渐从单纯的公园和风景点游览走向多元化的集观赏、健身、长见识的休闲观光农业区。新型的休闲观光农业区与现有的公园和风景点一起,将极大地丰富城乡人民的业余生活。

(二)因地制宜地开发休闲观光农业

其一,可在原有农场(或农庄)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投资,把其改建成集观光、采摘、野餐、娱乐、体验农家生活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休闲观光场所。如浙江省金华市北山生态实验场在上阵垄水库上游,经过数年的努力,将昔日荒山秃岭低洼地建成了鸟语花香、果硕鱼肥、绿树成荫的富庶园。目前,他们正在进一步建设垂钓区、乡村别墅、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以形成垂钓、采摘、观赏、农家菜品赏和农家生活体验一体化服务的休闲观光农场。其二,利用某类农副产品可直接供人品尝的特性以及生产这类产品所具有的临近城市的区位优势,开展以品尝和休闲为主要内容的经营活动。如位于杭州西湖边的龙井一带,可利用杭州市民喜爱喝茶和向往田园生活的心理,在茶园里搭棚造屋,表演茶道艺术,供前来游玩的城里人在品茗龙井茶和观赏郊区茶园景色的同时,能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可与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结合起来

中国的生态农业于1981年在北京举行的生态工程学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它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生态农业,与其它类型的替代农业也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生态农业实质上是一种综合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而形成的生态经济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工程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精华建立起来的,是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模式。生态农业建设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无污染的安全保障。所谓绿色农产品,是指从生产、加工、运输、贮藏到销售过程中无任何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能提供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无毒、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总称,它可以是粮食、蔬菜、水果、畜禽、蛋类和饮料等食品类,也可以是服装、工艺品、草席、纸张等用农产品加工而成的日常生活用品及轻工业原料,还包括绿肥及饲料类等。在休闲观光农业区内开辟水果、蔬菜等绿色农产品基地,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能为游客提供新鲜、美味、无污染的各类食品,可谓是一举两得。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与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基地结合在一起,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利互惠,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管理机构,增加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与建设的投入

目前,中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与建设,总的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旅游、文化艺术、卫生检疫、建筑业、科研、食品加工、环境保护、财政及商业等诸多环节或部门,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可组成由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国家、省(市、区)、地区(市)、县(市、区)休闲观光农业开发领导小组,以加强中国休闲观光农业工程实施的整体协调性。在加强合理布局、统一规划的同时,积极争取多渠道的财力投入,同时要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和对外开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优惠政策,并逐步推动形成较明显的规模化效益。

(五)优先在沿海滩涂、高山坡地和生态农业实施区等生态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在选定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时,应将生态环境条件的好坏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在目前情况下,可在沿海滩涂、高山坡地和生态农业实施区等污染较少的区域优先发展,并逐渐扩大面积与增加服务项目。要因势利导,避免盲目发展。在项目实施以前,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向有关部门递呈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五篇: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的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

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

【摘要】休闲观光农业是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从一个全新角度解析浙江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机遇与挑战所在。

【关键词】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SWOT分析发展对策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农业。它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产品,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是一种集观光、休闲、度假、修学、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游憩体验形式【1】。

浙江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为5442.69万人。2010年人均GDP为52058元,位居全国第四,随着浙江省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浙江人民过上了真正的小康生活,对类似于休闲观光农业体验这样短期旅游的需求大大增加。休闲观光农业给社会带来的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保健、文化传承功能日益吸引着政府和专家学者的眼光。1浙江省发展观光农业的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1)独特的区位优势。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生态特色农业发展快速且成效显著,已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7035个,有中国特色之乡50多个,茶叶、水果、水产品、竹木、【2】花卉、食用菌、茧丝绸、中药材等具有优势和特色。同时,工商企业实力雄厚且充满活力,民营企业家和率先致富农民愿意积极投资休闲观光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多样的农业自然资源、不断推陈出新的名优新产品、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宝贵的人才优势,加上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雄厚的资金优势、充满活力的机制优势和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都为我省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方便快捷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的交通网络,是游客参与农业休闲观光活动的必要条件。在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九五”以来,我省旅游交通能力逐步提升。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已建成沪杭甬、上

三、金丽温、杭金衢、台金、甬金、诸永高速公路;甬台温、杭宁、申嘉湖杭、乍嘉苏等高速公路部分建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3000公里,一级公路已达2000公里以上,“康庄工程”使公路路面硬化到村工作快速推进。杭浦高速公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以后,已串联起宁波、乍浦、上海大小洋山港四个港口群,拉近浦东、萧山两个国际航空港,从海陆空缩短了长三角的时空距离铁路的复线改造、火车提速、旅游专列的开行、航运的内河改造、港口建设、船舶更新等都大大改善了游客的旅行环境。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建成通航,改善了我省的客运航空条件,为开通杭州至全国各省市、浙江至世界各地区的航线奠定了基础,为我省国际旅游线路的开发和国内长线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省内外游客开展农业休闲观光游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3)广阔的消费者市场。长三角收入普遍高于全国平均值,居民有假日出游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逐年呈上升趋势,对旅游的质量和意义有更高的要求。从我省现有的客源市场分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省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

【3】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684.7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29500万人次。全省已初步形成以

杭州为中心,东、西、南、北4条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和全省旅游网络。还成功推出了“新

1江南秀丽山水”新线路,拓展了我省接待入境游客的区域。从百姓意愿来看,城区规模的扩张,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都市居民十分向往乡村的恬静悠闲,走出城市钢筋水泥丛林到农村大自然中去观光、休闲、度假的愿望强烈。从消费能力来看,长三角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早已远超3000美元;并且国内多数城市的居民已经具备外出休闲旅游的经济支付能力。我省资源丰富,作为上海等长三角大城市居民的“后花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称得上“天时地利人和”,绝大多数项目特别适合城乡居民休闲旅游的消费需求。

4)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省委、省政府200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发展生态林业和生态渔业和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近年来,全省一方面以13个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为代表的农业园区、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科技示范场等建设得到快速发展【4】;另一方面,我省经济社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这些客观上不仅为我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累了经验,更为我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既符合新阶段农业发展要求,又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既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的现实举措,更是新时期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

5)一定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浙江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大力拓展农业功能,培育了一批高效生态的休闲观光农业区(点),有农庄经济型、园区农业型、特色产业型、自然人文景观型、农家乐型、农业贸易型等6大类。到2010年底,全省已有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区(点)1683个,从业人员7.44万人,园区面积80.15万亩;年接待游客4214.29万人次,年总产值达 52.8亿元。2009年由省农业厅、省旅游局、省旅行社协会和省休闲观光农业行业协会联合评选了12条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和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优秀线路的8条线路。整合并突出了我省精品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为进一步提升产业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6)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支持。从2007年颁布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和2011年颁布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不难看出,省委省政府对休闲观光农业在近几年的发展极为重视,此外,配套出台的农家乐经营户(点)旅游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办法、特色示范农家乐、农家菜评比大赛以及各种奖励机制都使得投资者、农户们的经营积极性越来越高,从而带动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1.2劣势weakness

1)缺乏统一规划,整体效益不高。目前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基本上以乡村和工商业主自主开发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项目设计雷同、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配套、简单仿效、粗放经营、市场定位不明,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存在着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浙江省的多数观光农业旅游项目是在原有农业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和可行性研究,显得杂乱无章。投资者简单地按自己的理解进行开发,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经营管理,忽视游客的需求和满意度,整体效益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2)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服务能力低。浙江省最早的休闲观光农业普遍是小规模经营的农家乐,现己开发的多数观光农业项目规模小,综合接待服务能力低。部分观光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体憩服务设施不足,餐饮、住宿的卫生状况较差,目通往观光园区的道路多为村野小道,行车不便。这些都影响了浙江省观光农业的发展,导致旅游效应低下

3)项目内容单调,缺乏特色。全省休闲观光区多为低档次、小规模、较散乱,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观光农业区较少,多数观光园区设施普遍简陋,内容不够丰富,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缺乏高品位。由于受农业规模、科技水平和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浙江省目前的观光农业产品类型单一,游客参与性不强。缺乏真正体验农村民俗民情、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旅游项目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与文化基础的项目,无法满足游

客高层次文化活动的需求,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回头率。

4)缺乏对目标市场的研究与细分。浙江省目前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往往就资源论资源,不重视市场分析与目标市场定位,缺乏针对目标顾客的产品开发,未能提供分层次和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对现有的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的宣传力度不够,单体市场占有率低。据调查,浙江省各大旅行社在省内游的线路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农业观光景点被推介,因此,游客对观光农业的相关信息了解不多,故难以产生旅游动机。

5)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目前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生产、加工、营销工作的人员,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从事休闲观光农业服务业方面的人员,绝大多数不是正规的职业学校毕业生,虽然有关方面专门组织了短期的岗前职业培训,但整体素质仍然偏低。例如,浙江省凤生香草园种植了几十种香草,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色,却无专业人员讲解介绍,单凭游客自己观赏,无法达到预期的旅游目的。而一些观赏园中,即使有人讲解,也是生硬地背讲解词,不能从科学、艺术、美学的高度介绍景区的各种知识,对于游客现场提出的各种问题也无法回答,大大影响了游客的美好感受。

1.3机遇opportunity

【5】1)“假日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世界旅游组织的相关数据显示,当人均GDP达到3000

美元以上时,旅游业将进入比较快速的发展阶段。2010年,全国人均GDP为4400美元,为中国居民旅游出行奠定了经济基础。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居民潜在的旅游需求不断增加。目前,我国传统的节日,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放假,“长假”变身“小长假”适合周边居民短途旅行,而春节、国庆节两个旅游黄金周,则更适合各省的客人来浙旅游。

2)各种文化主题活动带来机遇。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20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被誉为本世纪初中国的三大国际盛会。2011年全国残疾人奥运会的举办,更为浙江省增加了知名度。世界休博会“休闲--改变人类生活”的主题演绎,是融休闲、旅游、娱乐、会议、展览、大型活动为一体的国际盛会,第一届世界休博会有6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5000多家海外客商赴会,计划接待国内游客1500万人次,海外游客100万人次。第二届世界休博会在第一届的基础上做精、做强,面对世界休博会历时半年、数以千万计的巨大客流,为我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点带来了可观的创业和获利机会;举办世界休博会所引进的先进休闲理念,倡导的健康休闲方式,丰富的休闲体验项目,为我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当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努力寻求创新和突破,推动我省休闲观光农业的新发展。在打响浙江省特色农产品销售的同时,加大观光农业旅游精品的宣传,吸引更多的外地客源。

3)浙江海洋经济区带来的机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国家第二个海洋经济区,它包括了浙江全部海域,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7个设区市的市区及7个市下辖的沿海县(市)的陆域(含舟山群岛、台州列岛、洞头列岛等岛群),示范区陆地面积共3.5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2000平方公里的海岛,占浙江全部国土面积约1/3,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浙江将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是核心区;在产业布局上以环杭州湾产业带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并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可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海岛观光农业,做出具有浙江特色的海岛休闲观光产业。

1.4威胁threats

浙江省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会受到地理、气候、环境相似的其他地区观光农业的威胁。【6】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来上海和江苏的挑战。上海、江苏和浙江在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上有着极高的相似度。上海观光农业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至今,己形成观光农园、体闲农场、市民农园、农业公园、民宿民俗、假日花市、教育农园、森林游乐区、屋顶农业、观光渔场、观光牧场等多种旅游形式。不论是理论研究、实践经验,还是开发建设、推广管理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而浙江省的观光农业仍在多类农园发展阶段,在实践探索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两地观光农业结构上的同构,以及发展水平上的落差,势必影响浙江观光农业的竞争优势,分流部分客源。此外,江苏省近年来休闲观光农业得到长足发展,2011年其休闲观光农业点拥有量在国内各省份中位于前列,以其产品类型丰富多样,品牌打造凸显成效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对我省发展的休闲观光农业带来同质竞争的威胁。

2推进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对策

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应以休闲观光农业的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保健、文化传承等主要功能为出发点,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加强领导,科学积极地着力把休闲观光农业培育成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培育成农业现代服务业的闪光点。

2.1市场导向,政府扶持。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将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来培育,在政策扶持、项目建设、规范管理、工作引导上加大力度,研究出台一批可操作的政策,及时解决影响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休闲观光农业园必须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市场导向要求培育市场主体、建设高效便捷的市场流通体制(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等)、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科学的项目。同时必须考虑到休闲观光农业具有形式多样性,参与主体广泛性的特点,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是休闲观光农业成功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观光农业发展协调服务,制定观光农业项目发展优惠政策和行业管理规范,对项目立项条件、申请程序、管理制度等事宜予以明确。政府通过设立发展基金、减免税收、补贴、低息投资贷款等对农业旅游给予特定的支持和帮助。政府通过编制发展规划,制定服务规范,举办节庆活动宣传造势等工作,可以起到强力助推器的作用,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南京市在推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时启动市场化运作,成功实施“政府+旅行社+景点+农户”合作发展休闲农业的模式,它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与旅游客源地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了企业、农户和游客之间良性循环,取得了“三赢”的效果

2.2科学定位,理性开发。实践告诉我们,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合理产业布局,做到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循序渐进,分步实施。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尽可能在农业现有开发基础上增加观光功能,帮助农民参与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使休闲观光农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要充分利用荒山、荒滩、荒地等后备资源,做好节约耕地、水土保持以及废弃物处理等环境治理工作,实现休闲观光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浙江省观光农园的数量很人但规模都比较小,根据国外的经验,农业观光区在半径为

29.5 km区域才可以发挥最人的经济效益,而我国的人多数农业观光区的半径都低于这个数字。科学的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要尽量避免盲目发展、无序发展的倾向。科学规划要求突出特色与个性化相结合,挖掘农村生话风貌和乡上文化内涵,注重生产、生话、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结合,同时也要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

2.3政教合作,部门联合。目前省内大多民营自建的小型“农家乐”都以农民服务员为主,他们的思想水平不高,服务意识较弱,在游客繁忙的季节往往会降低服务质量,导致游客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必须加强人才培训,培养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的管理人才、规划人才、导游培训教育人才,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2009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与【7】

浙江省农业厅合作打造“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培训研究基地”,目的是促进旅游业与农业的充分融合,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提高休闲观光产业的整体素质,开创我省乡村旅游新面貌。此外,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网络体系,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投资建设工作,旅游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旅行社及游客前往休闲农场观光旅游,以扩大客源市场。两个部门也需加强协调,形成合力,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2.4主打产品,强调游憩。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观光农业主要处于观光阶段,而农业景观、农产品都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这样造成了淡旺季严重失衡,往往是旺季车水马龙,淡季门庭冷落。要建立一套系统的营销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加强休闲观光农业的信息特别是特色农产品的发布,加强与国内外旅游业合作进行项目推介,协助开发文化节、展览会等进行宣传促销,增加休闲观光农园在淡季的可玩性。休闲观光农业追求的是新、特、奇的农村农业资源和人文文化,优势在“农”字、休闲观光农业园的建设者和经营者应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打造特色品牌;应以新取胜、以特色取胜、以品牌取胜;在开发话动项目时,必须突出特色、突出参与性,从整体上提高休闲观光园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5品牌创建,特色宣传。浙江省多数观光农业景点的旅游功能多为其生产功能的延伸,处于次要地位,这使得人们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宣传营销观念不足,所以很多观光农业景点宣传促销力度不够。【9】如何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使潜在游客了解并相信产品质量,对观光农业的经营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我省应根据自己国情,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文化风俗等地方特色,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与之相匹配的旅游服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做好规划,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观光农业的知名度。大型的节庆促销活动,对于展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名气,营造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氛围,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浙江省农业资源丰富,每年可举办大大小小近百个农事节庆(节会)活动,每个节都应以当地规模农产品和特有的农业资源为载体,通过主题鲜明、参与性娱乐性强、内容丰富的特色活动和旅游线路,拓展和挖掘农业旅游市场,使各地休闲观光农业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申报和展示宣传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为全省休闲观光农业树立成功典型。

2.6协会带头,强化服务。2008年12月,在浙江省农业厅、省民政厅指导和监管下,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行业协会成立,我省应利用这一机构,进一步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景点规划编制的指导,提高休闲内容策划设计水平,增强开发项目的特色,建立多样化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规范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行为,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培训服务,促进从业人员从农业生产型向旅游服务型转变,提高行业整体素质;设立、细化促销宣传专项经费,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市场化运作增加休闲观光农业的知名度,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2.7重视教育,传承文化。在西方发达国家“郊野教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成分,休闲观光农业园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科普知识教育,增强人文、科学配套讲解服务。农园应向人们提供认识农业、了解农村动植物生长过程、体验农村生活、认识农村文化及生态环境、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水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方面的知识服务,并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业农村的自然生态资源、自然文化资源,激起没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兴趣,也进一步增加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同时,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产业文化及许多民俗文化等通过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得以继承,并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农村文化。由于传统农耕文明文化和休闲娱乐思想的侵浸,以及民俗习惯的凝聚力和我国文化的延续性,使得我国传统的民间娱乐旅游活动具备很强的历史延续性和文化展示性。如农村二月二闹春社,男人们在野外赛田鼓、喝春酒,尽兴狂欢。清明前后到田野乡村去踏青、九月九重阳节登高赏菊花等等。通过加强文化传承功能也能开【8】

拓更为广泛的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宋金平,盖文兴.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3(2):31-3

4【2】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现状与对策研究【R】2005:9-10

【3】皇甫宁.2010年中国旅游业分析报告【R】2011:5-6

【4】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做好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

【5】陈浩,朱亚波,徐爱琴,等.泰兴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07(5): 11-12

【6】王志新,石巍.标准化促河北农业示范区大幅增收【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8-03-25(7)

【7】王文婷.论我国农业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地理,2008(8).:67-69.【8】毕洪文.我国旅游观光农业的特征及发展方向【J】.北方园艺,2009(6):33-36.【9】王莹.对发展我国农业旅游的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4).:45-49.

下载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富阳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富阳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富阳市风景旅游局 王毅 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主题年。发展以农家乐乡村旅游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是今......

    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原稿)

    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周莹 (浙江大学求是学院 社会科学试验班 3100103992) 摘要:近年来,北京、上海、以及江浙一带休闲观光农业迅速发展。而在我国农业主......

    安福县城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初探

    安福县城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初探 摘 要:在我国农业总体发展战略指导下如何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是实现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安福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就是一个呼应......

    关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情况汇报

    关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情况汇报发展休闲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以......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建设条件研究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建设条件研究 【摘要】本文以帅府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区为例,通过对园区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剖析现阶段城北乡创业园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从产业定位、......

    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如何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园市场分析(5篇)

    极限意识的确立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基础 当传统社会将经济发展等同于人类发展的发展模式凸显出越来越多的负面效应时,传统的发展模式开始受到了怀疑和批判,由此产生了发展......

    浅谈云和县观光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浅谈云和县观光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现在我县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

    如何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

    生态观光农业园的研究涉及到了产业、经济、生态、农业、旅游、园林景观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交叉。本文主要运用了有关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理论、可持续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