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论文设计
学生信息 | 姓名 吴抒炜 学号 ***476 院系 艺术学院 专业 美术系 |
论文题目 | 互联网下的书法传播与评鉴 |
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 | 当今互联网的普及,为书法艺术的传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渠道,从各类微信推文、微信公众号——层出不穷的自媒体,以及各类主打笼络书法字典、收集高清字帖的软件,使得书法艺术更为唾手可得。本文探讨的,是在互联网中的书法传播和评鉴,包含书法的社会认同、审美观念、评价体系。本文将用方法论探讨书法领域的现象,既能完善对观察问题的视角,也进一步探讨了这个课题,使研究更加有层次。 蔡大礼于2010年发表的《网络时代的书法新生态》中,统计到了600余家当时的书法类网站和专业论坛以及个人网站,并思考了书法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真实性、网友自律等问题,如今看来依然具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而郑利权《论大众传媒对当代中国书法的影响》亦指出,如今的传播渠道对书法的生存是把“双刃剑”;而在《书法“网”事》的《对话》报道中,针对互联网与书法传播问题,多位专家学者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论及如何理性看待。王高升《当书法遭遇微信时代》更有针对性地着眼于微信上的书法传播,直观地指出文化内涵缺失与价值迷失、网络负面情绪膨胀这些负面问题。 |
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框架 | 本文旨在运用方法论探讨当前网络环境下的书法评鉴乱象,兼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作进一步总结和分析。 现在,网络作为主流传媒,构成了当代社会的传播生态环境。书法无疑要受其影响,传统书法格局已被打破。书法的创作观念、传播意识、社会认同、审美观念、评价体系等也都发生了嬗变。也就是说,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可以成为当代书法现象和发展趋向的重要依据。 首先要梳理的是时下互联网热门的书法主题内容,明确目前的网络上书法领域涉及频率较高的板块,能直观反映出明确的特征。以及从网络上大众对于书法文章、书法作品、书法现象的评价,来分析当前网络评鉴书法的现状和倾向。 |
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三种或三种以上) | 在书法网络刚兴起时,它只是一种学习交流的平台,主要形式有留言版、聊天室、论坛。但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对书法网络的要求也有了革命性的升级,留言板、聊天室这类风景线只能降级为书法网络的一个小栏目了,经过大批书法网络精英的参与经营,书法网络发展成为综合性强势的网络传播,体现出了多元化。 文中采用的方法有: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评价方法以及利益分析方法。 在本课题中运用这一方法,是为了让理论总结扎根于现实,更符合实际,“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课题中是以书家、书法爱好者的网上活动为实践依据,探究网络对书法评鉴发展历程的规律。首先,互联网时代下的书法主要的对接模式是基于书法的新媒体产品。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数字化技术对书法领域的广泛介入,催生了各类书法软件、书法、书法教学视频以及线上字库等书法新媒体产品,为方便书法学习、扩展书家视野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这些数据库资源可以克服培训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记录并上传最新习作或学习心得获得专业点评,并且和虚拟空间的其他成员展开互动讨论。总之,线上途径的开辟——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补充发展,是扩大书法传播范围的思路与趋势。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最主要的实践活动。课题以观察网络上的书法评鉴活动,探索这些现象背后的成因。网上书法评鉴活动是软件平台造就的,以微信为代表,对它的社会评价更能细致地反映出当前的网络书法评鉴风气。由于微信平民化,人人都可展示甚至炫耀自己的书法成果,每个人都有发表言论的可能性,可以对他人作品评头论足,无需任何代价。于是“明星体”“老干体”“江湖体”“展览体”等各种文化内涵缺失的作品扑面而来;有的书家以炫耀技法为能事,通过办班、直播等形式大肆宣扬“唯技法论”,使大批“粉丝”沉迷其中;有的热衷展览,数月精心打造一幅作品,由于文化修养欠缺,内容、字法错讹百出,拉低了书法家群体在公众中的整体形象,也使展赛成为众矢之的;判断力较低的人群认为头衔多、头衔高就是“名家”;也有的人自以为是,认为老百姓看得懂的就是好字,看不懂的就是“丑书”,忽视了书法审美风格和类型的差异;也有不少书法爱好者乐意扮演“粉丝”,以加入各种“名家群”为荣,整天与微信为伴,只要名家一有作品,就不断点赞、转发,浪费时间的同时也丢失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无论是书法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信息,还是来自微信群或朋友圈的信息,其信息源是相当丰富的。但内容缺乏原创性与经典性,且多数微信页面具有超文本的链接方式。而今,微信发布的书法作品、书家评论、书史研究、收藏销售的信息数不胜数,几乎覆盖了书法艺术的全部,扰乱书法艺术市场。还有相当一部分艺术品投资者或经纪人欣赏能力弱化,艺术修养欠缺,他们以经济价值诉求为主导,崇尚“权力审美”,对专业水准不高的书家进行大肆炒作。更有甚者,极力蛊惑评论家撰写名大于实的文章来提升自己的艺术高度,并利用微信公开销售作品,价格高标,与其艺术价值严重不符,误导受众和书法市场,引起负面传播。 社会评价方法中,“社会评价是从某种社会角度去考察和评价事物、现象的社会价值,判断该事物和现象对社会的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基于此,用来分析互联网下,书法评鉴的形势。当今大众整体书法审美水平和甄别能力还未能明晰,便人盲目跟风。这是目前真实存在的社会现象。通过社会评价,表明网络书法评鉴是缺乏文化内涵,变为重技术、轻学养,且内涵价值迷失表现在公众对书法审美标准认识模糊,价值判断上无所适从。 书家与社会的沟通是通过媒介来实现的。书法发展史中,材料既是书法的载体,同时又是书法的媒介。不同的媒介承载不同的书法信息,传播媒介的不同带来鉴赏的巨大差异,并且传播环境和效果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网络的出现,深刻影响着书法的选择与接受。真正影响书法进程并非媒介所能传播的实际讯息,书法的表达不再单纯地通过线条符号。现在,网络等大众传媒构成了当代社会的传播生态环境,书法发展无疑要受其影响,书法欣赏成为一种艺术消费。在网络意义上,书法艺术并非离人们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了,书法真正走向平民化。进而打破了书法的统治阶级和贵族界线,毕竟在古代只有这部分人掌握的书法艺术,而如今在网上,它成为全世界都能共赏的视觉财富。同时,它掌握当代话语权,其呼吁构成强大的舆论,对书法发展方向产生影响。媒体便成了当代书法的指挥棒,左右着大众的审美趋向,并成为当今书法流派形成的巨大推动力。现代派书法、流行书风、学院派书法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网上流行词汇倡导的结果。可以说,新时代书法发展是建筑在瞬间千里的当代信息交换渠道上。 受众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其它相关标题的干扰或误导,从而突破原先阅读纸质版本时线性思维的局限,弱化了受众的独立思考与深度追问的能力,使人们成为一种日益肤浅、浮躁,且逐渐丧失批判鉴赏力的消费主义者。传统媒介在技术上可以实现对媒介传播和覆盖的有效屏蔽,从而进行强有力的监控。而现在的网络媒体呈现出的多元化和开放式的特点,似乎却难以控制这一局面。 利益分析方法在本课题中用于要洞悉当下网络书法评鉴的风气,就需要梳理其背后的缘由。该方法是从利益的角度,社会历史现象通过把握其本质和根源,透过各种社会主体的言论和行为把握其动因的方法,从利益主体及其性质、利益层次及其地位,还有基于这些分析拟出的可行、合理、有效的对策。 首先要确定利益的主题极其性质。在该课题中,书法网络评鉴是主体。其性质的定位还是要置于网络媒体的环境中谈。网络平台以公共性、及时性、互动性的特点,为书法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更快捷的平台。经过五六年的高速发展,对书法艺术传播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书法网络已经拥有可以与传统报刊传媒相提并论的资本,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超前于纸介质传媒。网络传播即时体现意识、观点的时效性和全民皆有话语权的自由开放性,是任何纸介质传媒都无法相比的。 利益的层次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书法网络传播有热点、焦点、视点、亮点,能吸引住观众的眼球,成为读者、网友的视觉大餐,从而能全方位调动广大网友主动参与讨论。把新闻事件晒在太阳底下,既保证网友的知情权,也为网友提供平台发表言论,书法网络传播炒作的优势和强势,这也是提高网络点击率和人气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第二,中国书法家论坛、书法网、书法江湖、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等权威性书法网络现场直播的新闻报道,甚至以及动即几万人参与讨论互动的规模。书法网络的现场直播的新闻操作有别于电视传播,书法网络传播复制炒作资讯的同时,网民的积极参与讨论互动把整个气氛推向群情涌动的沸点。对于其他网络传播来说,只能是把新闻资讯一厢情愿单向地向读者、观众、听众陈述、灌输主张意识,缺少的是读、看、听后感的反馈互动。第三,书法网络传播在保证网民的知情权同时,更能保障网民参与的权利。一则书法新闻报道的帖子点击量可飚升到数万人,全民皆可参与发表见解的互动,每个网民的权利与义务都得到了强有力的主张与表现。为此,书法网络传播的新闻价值空间是巨大的。互联网传播减少了中间环节所带来的传播成本,是互联网媒介具有的优势,这些优势运用于书法领域,将为书法带来更开放、有效的传播环境和市场空间,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对书法行业的介入,互联网思维模式渗入书法产业领域,势必会改造原有的书法传播的模式。并且网民思维注重用户体验,有明确的受众群体概念,于是,互联网依靠流量变现的方式弥补固定成本。第四,对于网民而言,与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相比,微信通过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定位于提供并分享免费信息,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若在报刊、杂志、宣传册等纸质媒体传播书法信息,往往会根据内容的多少来考虑版面的涵盖量,从而支付一定的费用。而利用微信则可进行消息群发,接收图片无需保存可以直接转发,且无需支付费用,将书法作品或信息迅速传播给广大受众,这些都充分实现了传播角色成本的最低化。 在此分析后,能给予的有力对策,从网络平台入手。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于公共网络平台,互联网介入书法,将为书法带来更开放、有效的传播环境和市场空间,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将减少传播和交易过程中的中间环节,为书法艺术的普及提供更流畅的通道。问题在于,在科技创新的同时,切不可一味追求数字化的实用价值,而脱离了书法本体的艺术性,可能会误导公众对于书法艺术的认识。书法艺术讲究从容闲适的丰富情感,反映书法家的性情修养、审美情感,并通过作品与观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什么样的意识,决定了什么样的审美眼光和审美趣味。显然,在当前碎片化阅读的背景下,书法网上评鉴应以传统碑帖为审美典范,在书法的美学表达与人文主义价值追求等方面予以传播。在继承与创新的互动中演进,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是书法艺术的普适性要求。网络书法评鉴在其应有的基础与优势上,面对现实,突破困境,以构建书法创作多元化、理论深入化、展览经典化为新格局,成为方向正确的中国书法艺术传播模式的主导力量。 |
创新与不足 | 对于网络书法评鉴的乱象,事实上有相关的平台或专业人士致力于扭转风气,树立更权威的专家进行批评之争,或者用更直接的方式遏止不当的评论在网上流传。文中对这部分还没有跟进,暂时止步于整理阐明整个书法评鉴的大环境,挖掘其中的弊端,浅析背后的原因。面对当下的转圜措施,还难以进行更充分的信息搜集和研究,但不能否认当下网络对于书法的不良评鉴已采取了一些应对方法。 |
参考文献 | [1]黄亮.论“互联网+”时代的书法发展[J].中国书法,2016,24:189-191.[2]李澍周.书法“网”事——网络对书法的影响[J].东方艺术,2009,12:70-79.[3]郑利权.论大众传媒对当代中国书法的影响[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01):100-104.[4]蔡大礼.网络时代的书法新生态[R].中国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9.18.[5]戴永芳.书法网络传播的价值取向探讨[J].书画世界,2008,6:69-70.[6]王高升.当书法遭遇微信时代[J].中国文化报,2018,05:1-2.[7]吴彦颐.自媒体时代书法微信传播的多维透视[J].中国书法,2016,06:155-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