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府公共服务与公众满意度研究开题报告,(5篇范例)

时间:2020-10-19 12:0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子政府公共服务与公众满意度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子政府公共服务与公众满意度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电子政府公共服务与公众满意度研究开题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网络教育)

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电子政府的公共服务与公众满意度研究 站点:上海贸易学校

专业:(业余专升本)行政管理 学号:11161837008002

姓名:

金雯佳

立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立题意义

电子政府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面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挑战,世界各国均致力于发展政府信息化的政策,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并通过构建电子政府提高国家竞争力,迎接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挑战。美国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不断受到预算赤字的拖累,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的问题。1994 年12 月,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提出“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远景”报告,该报告认为,改革政府不仅仅只是人事精简、减少政府财政赤字而已,更需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彻底重塑政府对民众的服务工作。英国在 1994 年进行了“政府信息服务”的实验,以电子形式传递政府服务给公众。日本政府为了建构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1993 年 10 月召开的临时行政改革推进审议会,将政府信息化作为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的信息部门1999 年正式启动“政府上网工程”,“政府机构将实现组织转型,机构设置将由繁到简”。电子政府目前在国际上发展的程度有 5 种情况:(1)刚刚兴起,如安哥拉、贝宁、赞比亚、乌干达等发展中国家;(2)已有改进的网页,如中国、俄罗斯、乌拉圭;(3)可相互交流的网页,如埃及、日本、印度、马来西亚;(4)可办理业务的网页,如美国、巴西、加拿大、新西兰、冰岛、德国;(5)发展较完整的网页,如英国、新加坡。可见,电子政府是全球化趋势,推进电子政府建设是公共服务改善的重要内容,给各国政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特别对于加入世贸组织(WTO)的中国政府来说,如何适应国际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加快自身电子化步伐,结合公众满意度调查折射出存在问题,从而推进公共服务的改善,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与管理创新,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2、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基于公众的视角,引入顾客满意度、新公共管理等相关理论,在探讨电子政府公共服务的特点以及电子政府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电子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指标构建电子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并且根据测评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然后,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政府门户网站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和把握公众对政府门户网站的需求、认知程度和满意程度,通过运用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使电子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明晰化,并且验证了电子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的合理性。最后,本文结合调查的情况对结论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对电子政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电子政府门户网站管理机制的创建进行初步探讨,就如何提高电子政府公众满意度提出对策建议。

3、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探讨电子政府公共服务的特点以及电子政府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

2.如何根据指标构建电子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 3.如何运用数据统计的分析方法 4.如何开展调查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5.如何提高电子政府公众满意度提出对策建议 立论根据及研究创新之处 1.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渗透性为公共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电子政府推动着公共服务的改善。李平从电子政府与政府职能转变、电子政府与公共服务程序改革、电子政府与社区公众服务系统建立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子政府与公共服务改善的相关性;李章程立足浙江实际,以具体数据较详细评测浙江省电子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围绕过程集成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混合机制三方面,采取理论、实际结合论述代表性城市的电子政府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优化公共服务、加强资源整合、引入绩效评估、发展电子民主。在现有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本文选择电子政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公众满意度来提升电子政府的公共服务。

2.论文创新之处 关于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与公众满意度的研究早已有之,但是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大部分文献涉及电子政府与公共服务与公众满意度的研究较少,探讨电子政府公共服务的特点以及电子政府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就显得很有必要,构建电子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并结合调查的情况对结论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因此,本文选择电子政府这个比较新的东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电子政府的公共服务与公众满意度。创新之处除了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之外还体现在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目录 [1] 夏显波,李靖华.电子政府服务机制运行的基本模式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14(5): 161-163.[2] 李靖华.电子政府公众服务的机制分析.科研管理,20014(4):122-126.[3] 韩俊.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政府门户网站评价模型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7(12): 87-93.[4] 李靖华.浙江政府网站评测分析.科学学研究,2015(1):45-51.[5] 李章程.浙江省电子政府公共服务研究.电子政务,2015(10):122-123.[6] 电子政府的内涵[J].电子政务,2015(5):56 [7] 电子政府的基本特征[J].电子政务,2015(6):66-75 [8] 杨冰之.建设政府门户网站的直接服务能力[J].电子政务,2015(3)[9] 周毅.电子政府的信息服务机制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6(8)[10] 迪莉娅.国外电子政府公共服务体系透视[J].电子政务视点,2016(4)[11] 孙国锋.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指标体系与初步结果[J].信息化 建设,2015(3)[12] 朱国玮.电子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J].科学管理,2016(5)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技术路线及可行性论证 研究方法

根据论文的选题,准备运用问卷调查法,小组访谈、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统计学方法。

1、调查法: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开展广泛的现状调查,主要以电子政府与公共服务满意度为调查对象,开展广泛的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获取详细资料,为完成课题奠定基础。

2、文献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大量查阅介绍国内外电子政府与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相关文献资料,以便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可资借鉴的经验。

技术路线

1、选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导师的指导,并确定下来论文题目。

2、根据论文题目,搜集和查阅相关资料。查阅相关的资料是对下一步进行分析提供丰富的资料。

3、阅读对与论题相关资料的研究,找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依据,并对论题进展开论述和分析。

4、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论文进行综述。

5、完成论文。

可行性分析

1、本人的辅导老师长期行政管理多年,并有非常丰富的研究经验。可以给研究者提供良好的指导;同时,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些渠道(直接或间接)来进行全面的研究。

2、本人通过现阶段(本科生)的课程学习有助于对电子政府对公共服务满意度方面进行研究。

3、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文献比较丰富,可以通过图书馆、图书城以及电子期刊等方式获得。

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7.03——2017.04)

1、确定研究对象:选择电子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为研究对象。

2、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方案实施阶段:(2017.04——2017.05)

将构建的目标,设计的内容分别对公众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作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

馈信息。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6)

1、将前阶段研究中的现象、事实、数据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2、完成论文撰写。

指导教师意见

签章

****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意见

签章

****年**月**日

第二篇:员工满意度绩效研究开题报告

员工满意度绩效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0一九年四月十九日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早在科学管理理论时代,泰罗(Taylor,EW))提出劳资两利的思想革命和管理目标时,就已经开始关注员工工作的满意与企业获利“双赢”的重要性。1932年行为科学早期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实验进行了总结,鲜明的提出了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即工人对社会因素,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满足度高,工作积极性、“士气”就高,生产率就高。梅奥的突破性贡献在于开创了管理的新领域,使过去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此后,行为科学蓬勃发展,产生了一大批影响力很大的行为科学家及其理论,为员工工作满意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纪

年代以来,大量学者对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关系进行了研究,提高员工绩效是管理者和研究者都很关心的生产实际问题。过去数十年,中外学者对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纵观这些观点,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1)员工满意度影响企业绩效。工作满意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高低,这是关于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最早的论点。20

世纪30

年代美国行为科学家梅奥等人在西方电器公司进行了系列实验,结果发现员工产量与工作心态有着重要联系,员工心理需要的满足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基础。赫茨伯格(Herzberg)于1959年在《工作激励》一书中,提出了双因素论的基本观点,把能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这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相应地把另一类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感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即双因素论。赫茨伯格指出导致满意的因素有五个:成就、认可、工作本身的吸引力、责任、晋升与成长;导致不满意的因素有:企业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工资水平、工作条件、工作保障等。赫茨伯格进一步总结到,对工作满意起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成长与发展,对工作不满意起作用的主要是环境因素。他还认为激励因素将引发满意和没有满意,保健因素将引发没有不满和不满意,工作满意度与绩效之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的关系:

满意导致高绩效,不满意导致低绩效,而没有满意和没有不满将导致一种中性状态。

(2)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绩效之间不确定的联系。近期的研究指出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相关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确定的。态度在预测行为时具有相当的局限性。有些研究者认为只有用明确的态度,才能预测明确的行为。而一些影响变量干扰了工作满意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且满意绩效之间的影响变量也被提出和验证,如归属、认知能力、成就需要、职业发展进程、行为压力、时间压力、工作适应力、职业群体、持久力、问题解决的同一性、任务分配决定的理解、情感的倾向性和环境的压力等等,这些影响变量几乎在很多研究中没有得到证实,并且证明他们的有效性也是很困难的(3)员工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无任何联系。经过多年的研究,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之间的关系始终没有得到广泛公认的结果。许多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与绩效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A.H.Broyfield

W.H.Crockett

(1955)

采用各种调查方法对员工工作态度与实际工作效率进行了

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工作满意度高的员工绩效可能较高,而工作满意度较低的员工绩效也可能较高,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以上三种主流派别说明,关于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在不同的组织中,这两者有着不同的关系,还需要对不同的组织做不同的分析才能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2.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通过对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从而更好的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进而企业绩效也会提高。研究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能更好的指导企业的发展。达到一种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结果。

意义:

1)理论意义:关于员工满意度方面,以往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积极有益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前国内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规范性的,实证研究基本很少。以往国内研究缺乏员工个人特征研究员工满意度,这样就难以发现员工在满意度方面表现出的特质。以往研究没有如何提高满意度方面的系统对策。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相关理论。

2)实践意义: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员工满意度每提高5%,企业盈利随之提高2.5%。许多公司利用“员工一顾客一公司利益”的模式,找到了使企业起死回生的妙方,他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5%,顾客满意度会连带提升1.3%,同时也因此提高O.5%的企业业绩。高的员工满意度会减少旷工、工作事故的发生,并会提高员工对生活的满意程度,降低员工的心理压力,因而会提高生产率和利润。通过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能够有效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意见和心声,了解企业与员工相关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发现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与归属感。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研究内容:

一、引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二、员工满意度、企业绩效理论分析

(一)员工满意度相关理论的综述

(二)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三)员工满意度指数模型

(四)企业绩效相关理论综述

(五)企业绩效影响因素

(六)企业绩效的测评体系及模型

三、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关系分析

(一)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综述

(二)员工满意度与企业关系测评模型

(三)相关数据统计分析

四、结论及建议

五、附录:调查问卷

六、结束语

七、谢辞

八、参考文献

研究目标:

(一)阐明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

(二)通过对员工满意度和企业绩效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关系,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1.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并进行理论分析

2.设计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调查

3.运用spss工具进行统计分析

4.拟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知识来撰写论文

四、参考文献

五、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201

****年**月**日

六、审核意见

系主任(签字)

201

****年**月**日

第三篇:公共文化产品研究开题报告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评价与文化消费环境优化研究

-以海南省为例 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 蒋国洲

课题研究人:王召鑫

所在院系: 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所在班级: 国际商务硕士

二〇一二年三月四日

【摘 要】:本文是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评价与文化消费环境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首先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并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评价、文化消费环境优化研究两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还对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内容进行了介绍。最后,本文对课题的研究方法和进度及预期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概括的介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命题”作为全会的议题,强调要“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国家新政策指引下,近年来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文化产品供给绩效评价与消费环境优化研究仍旧存在着不协调机制。本文基于此,以海南省为例,对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评价进行探究,运用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分析方法,提出文化消费环境优化的对策建议。(摘要中,第一段是严格按照模板写的,但我觉得第二段是不是更合适)【主题词】:公共文化产品 绩效评价 文化消费 优化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 选题的背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同时强调,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我国文化消费近年来呈现飞速增长态势。特别是2008年以来,文化消费越来越活跃,呈现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趋势、新动向。在规划“十二五”期间,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消费需求,必须重视公共文化产品绩效评价的构建,以进一步的优化文化消费环境。

1.1.1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评价介绍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是否平衡的问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评价则是对政府部门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否能 2

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元化文化需求进行的考评。由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不同学历的人对文化需求的层次不同,在公共文化设施所打造的公共文化消费生态环境里,居民的选择也存在明显差异性,影响着供给绩效,进而影响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绩效评价体制统一格局的建立。

1.1.2 居民文化消费环境优化分析

近年来,有两组关于文化消费的数据常被各大媒体引用。一组是根据相关部门测算,2010年我国文化消费总量在1万亿元左右,到“十二五”末,这一数字将达到1.5万亿元;另一组是根据国际经验,按我国当前人均GDP4000美元测算,文化消费总量应当在5万亿元左右。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文化消费还存在3万亿缺口,一方面,与我国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适应,与我国迅猛发展的文化产业不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潜力仍有待激发,文化消费存在较大发展空间。这对于我们是机遇,更是挑战。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需求逐渐从物质层面上升为精神层面,文化消费也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开支。因此,要引入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评价体系,一方面,该体系要立足公共文化产品消费动向与规律,满足多层次人群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要优化公共文化消费生态布局,积极培育居民的文化消费理念。

1.2.2 研究意义

1.2.2.1近年来,我国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以及“供给什么,怎么供给都市政府说了算”,而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诉求正在趋向多元化,产品供给与文化需求出现不均衡,实际文化需求与有效供给脱节的低绩效状态,因此需要探讨建立一种公共文化产品绩效评价体系。

1.2.2.2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活跃,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新动向,而文化消费面临巨大的缺口。建立公共文化产品绩效评价体系,优化文化消费结构是建设现代化社会的应有之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文化消费积极性,激活文化消费市场。如何优化文化消费环境,值得我们去探究。1.2.2.3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社会文化建设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同时又面临着挑战,这无疑给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提出了更高 3 的要求。目前,中共海南省文化厅、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高度重视我省公共文化产品建设,能否有效建立供给绩效评价,如何优化文化消费整体状况值得深入研究。

二、相关文献综述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至2008年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3.3%,2008年至2010年间增加值年均增24.2%,由此分析,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规模明显增加,如今,文化部又提出“十二五”期间,演艺、娱乐、动漫等11个文化产业增加值至少翻一番,到2015年由4000亿元增加到至少8000亿元,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并大力推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建设,但是对于文化产品绩效评价尚处于较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在优化文化产品消费环境上也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共文化产品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关于公共产品供给绩效评价的研究

2.1.1公共产品供给

萨缪尔森在他的 《公共支出的纯理论》 中将公共产品界定为“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的减少,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指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主要涉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修缮、城市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等一系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我国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要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

2.1.2公共产品供给绩效评价

本文所意指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主要是从供给与需求平衡角度来说的,主要探究现有的公共文化产品是否能够有效满足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反映供给水平与有效需求的契合度,供给不足或者供给一些居民不需要的文化产品,都属于供给绩效低状态。

2.1.3建设公共产品供给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亟须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国家将鼓励文化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说,“十二五”期间,财政部将继续完善相关财税优惠政策,促进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发展与文化消费环境优化。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说,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4 的实施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政策体系不健全,缺少具体可行的政策。文化产业到现在只有11年的发展,原来是文化事业,不与金融、资本市场发展联系,现在成为了文化产业,就需要产业政策了。因此,建立公共产品供给绩效评价体系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2.2关于文化产品消费环境优化的研究

2.2.2文化产品消费基本情况介绍

文化部副部长励小捷指出:近年来,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一直保持旺盛态势,有利于实现倍增计划。“十一五”期间,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活跃,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热情高涨,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演艺娱乐、艺术品、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行业蓬勃发展。

2.2.3文化产品消费环境优化整体思路

范军说,近年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优化了文化消费环境。祁述裕表示“适应这一新形势,我们应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文化传播体系,不断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注入新的内容、搭建新的平台、创造新的形式,增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引导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消费。”

2.2.4优化文化环境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文化产品不够适销对路是当前文化消费总量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新兴业态大都弱小,需要有关部门为它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认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评价未充分发挥作用,需要从平衡有效需求与适当供给等方面做出努力,尽力对文化产品供给数量,质量和价格与居民实际需求之间的滞差作出评价。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分析当前文化消费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上述研究有的是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有的是对个案进行分析。笔者拟通过实证研究,对文化产品消费结构、消费层级、消费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从中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三、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和结构

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评价与优化文化消费环境。

1、研究的主要思路

本文研究的思路:搜集资料→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发放问卷、实地访谈等方式)→分析研究→对策和建议

2、论文的结构

2.1 引言,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2 文献综述,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评价、文化消费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

2.3 完善公共产品文化供给绩效评价机制、优化文化消费环境的必要性及改善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研究。

2.4 对中共海南省文化厅等部门推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2、5 优化文化消费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四、研究的方法

4.1课题研究所采用的方法

1、调查研究的方法

课题是针对现实状况而提出的,因此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本课题拟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等形式对公共产品供给绩效评价与文化消费环境优化体系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

2、案例分析法

选择个案进行剖析,从中提炼出共性的问题。

3、文献研究法

关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评价与文化消费环境的优化,国内的专家学者研究已有一些成果,本课题研究拟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梳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课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4、与相关专家研讨的方法

拟与文化厅、旅游局、公共基础设施委员会等机构的有关专家进行研讨。

参考文献

1、Samuelson Paul A.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64,36(4).2、曲创,王桂娟.公共产品区域性与层级间政府职能差异研究[J].财政研

究,2010(8).3、张文彤,阎洁.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王琳. 中国大城市文化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EB/OL].(2002-01-05)[2010-01-20].http://www.xiexiebang.comch-whcy5.htm.5、徐崇波,梅国平.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评价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0(7).

6、袁海. 中国文化产业区域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1).7、海南省统计局. 海南统计年鉴 2010[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8、中新网 文化频道 2012.http://channel.chinanews.com/u.9、中共海南省文化厅 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 2012(3).10、中国政府网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10-26).11、徐逸伦.上海浦东新区公共服务体系[C].社会转型与制度建设.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2010.

12、中国文化报.《文化部副部长励小捷:有把握实现文化产业倍增》

(2012-03-02)

第四篇:电子政府与电子服务探索论文

【摘 要】:由于电子商务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被各国政府所青睐,并把它引进了行政系统了,形成了全球的电子政务热潮--它正在广泛地使用于政府传播和接受信息,提高政务办公效率,降低支出和收税的成本,并增强政府对居民的信息服务。本文简要介绍美国电子政府在这方面的观念和做法,希望对国内电子政府的开展有所启发。

政府网络采购成为重要内容

在美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首先为政府提高效率及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了可能。在私有企业,B2B电子商务已经降低了采购成本,并提高了10-50%的采购效率。美国政府已经逐渐开始适应这种变化。基于电子商务的政府网络采购,使采购过程更具效率、更具透明度。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把有关合同方式的采购信息置于网上,并通过在互联网上公布获胜的投标和运营评估,政府增加了透明度并提升了专业标准。既然未来的采购通告可以置于人人都可看到的互联网上,对中小型企业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对公众来说,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的透明度,所有这一切将导致私有企业和政府间的更好的合作。这样具有两个明显的正面效果,首先,使得私有企业在政府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另外,由于私有企业将被要求满足政府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将有助于促进技术的进一步创新。

EDS成为电子服务主体

政府也可以运用互联网传播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以比十年前能做到的更快地回复居民的询问。在世界范围内,政府正在建立信息交流系统,使得居民选择不同层次的参与。居民可以运用互联网与政府官员进行交流,下载正式表格,以及学习其他重要的政府信息。

电子服务传播(ESD)提供了网络接入数据库的途径,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网络商业交易,以及提供信息基本构架,使得在几乎任何地方,政府都是可接入的。ESD解决方案的收益点包括:

*通过建立公共服务点,提高公众对政府计划的参与。

*改进公共服务,却不会提高纳税人的整体费用。

*在法规的解释和应用中提高了透明度和一致性。

*针对那些要求个性化帮助的客户,提高并细化了服务质量。

*增加了居民获取政府服务在时间、地点上的选择性,包括在家、在办公室以及其他地点。

ESD渠道被政府用于实现一些基本目标,包括:1)提高政府的民主过程和体制意识。2)电子传播信息和服务。3)提高公众在政府和行政机构的运作过程中的参与性。4)在民主进程的基础上,给予居民直接的、政府性的支持。

税收表先可以在数秒内从ISR网站直接下载。说明性小手册、电话号码以及经常被问及的问题的答复都可以快速提供给居民,另外,希望与他们的国会成员写信的选民可以选择用发e-mail的形式。

美国政府正在不断提高其在网上提供信息和服务的能力。现在,居民可以获得超过2,700万网页的政府信息和不断增长的在线交易数目。个人可以查找并下载500多种使用频繁的政府服务表格,包括税收和社会安全服务、选民登记、军队征募、执照更新和商标登记等。

去年,联邦政府推出了一个新网站--FirstGov.gov,作为一个综合性网络门户,使得用户可以接向任何政府网站,包括州和地方政府。FirstGov.gov允许用户同时搜索全部2,700万网页。通过使用由私有部门企业和联邦政府一起开发的高强度搜索引擎,该网站可以在1/4秒不到的时间内搜索半兆的文件,一天可以处理上千万种搜索。个人可以通过关键词、主题或机构进行搜索,并在数秒内一次敲击接入所有相关文件和网站。州和地方政府发展电子政府的经验

尽管联邦政府极力推进政府对互联网的使用,电子政府最大的潜在影响依赖于州和地方政府。既然州政府自身更清楚地认识到影响当地居民的问题,他们可以用最及时的信息、事实、新闻和其他栏目更新他们的网站。所有50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都设置了正式的政府网站,并可以通过FirstGov.gov连接直接进入,或所有其他的搜索引擎获得。每一个政府网站都各具特色,包括税收、执照、注册和护照信息,以及满足每个州的居民的具体需求的有用信息。

例如,在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和加利福尼亚健康和人类服务机构建立了一项在线服务,称为加尼福尼亚护理网。该计划被设计用于帮助加利福尼亚居民为他们自己和家庭寻找健康护理的机构和服务,它包含了大多数经州政府认可的、有保证的老年人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种类包括:健康、社会服务、心理健康、酒精、药品和老年人护理服务。该网站有助于用户寻找他们所在地区的相应机构。例如,网站访问者可以在具体指定他们所需要的服务种类(例如一个社区居民治疗系统或一个心理健康康复中心)之前,敲击“心理健康护理机构”。一旦他们已经确定了他们所需的服务种类,他们可以输入他们的邮政编码来寻找附近的相应的机构,或者他们可以进入有关病人的信息,确定哪些机构最适合他们的要求。

华盛顿州信息服务部门(DIS)和税务部门(DOR)在1997年合作推行一项互联网计划,即自动化地计算税收,并使企业电子化申报并支付他们的税收。电子税收申报(EIF)系统是该网站的一个交易性系统。互联网安全性和保密性问题也已提出并被证实可行,网站应用系统的安全网络支付已经启动和实施。更重要的是,ELF系统是通过简洁的界面、自动化的计算、自动化核查错误、安全加密环境、网络收据和现代化的网络保障做支持的。DIS和DOR同样遵循“32/10规则”,该规则是由参与其中的企业建议的,他们认为他们仅仅愿意使用费用低于一张32美分的邮票以及只需花费不到十分钟时间的系统。

其他正在有效使用电子政府的州的例子,包括犹他和肯得基。犹他网站最为人知的特色是有关在盐湖城举行的2002年奥运会的信息连接。肯得基的主页提供了有关农业的连接和有用信息,农业对于该州大量的烟草农场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网站也包括有关州和地方政府的信息、企业的发展、州就业机会、州公园和娱乐、以及运输服务,再加上无数的帮助政府为他们的居民提供高效服务的其他有用服务。

除了运用互联网在网上传播有关政府结构和服务的信息,许多国家正使用互联网减少纸张作业并使机构内、机构间以及政府和居民间的支付和交流过程更趋合理化。1998年颁布的《美国政府纸张作业消除法案》要求机构尽可能使用和接受网络的文件、签名和网络记录。尽管该法规的目的是通过运用网络方式提高居民与政府进行互动的能力,该法案在减低物质性文件的使用以及减少纸张的使用的同时,也促使政府交易更具效率。

在美国,政府相应已经成为由私有部门引导的IT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持者,美国政府在认识和促进数字化经济的发展方面已经作了重要的努力,而不是用一些过时的法规去阻碍它的发展。互联网同时也成为美国政府更有效地、以更低的成本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一种工具。在某些程度上,政府的运营就像一个企业,它的居民就象企业客户。象一个企业那样,一个政府--甚至是通过新技术高度现代化的政府--拥有巨大的劳动力、庞大的预算,以及与它的客户进行有效互动的需要。正如一个运用电子商务维持其竞争力的企业那样,政府同样必须能够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成长。新技术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途径,并且美国政府已经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数字化世界的领头羊。技术的运用降低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公众对一系列重要问题的关注度,并且提高了效率,而及时的回复(responsiveness)应该是电子政府最根本的目标。

第五篇:舆情引导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院(中 心)学 科、专 业研 究 方 向指 导 教 师研 究 生入 学 年 月论 文 题 目开题报告日期

研 究 生 学 院

: : : : : :

: :

一、题目名称及来源

(一)题目名称:舆情引导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二)题目来源

在大众媒介日益发达的今天,舆情引导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共危机传播的控制是限制其的关键途径。舆情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是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

公共危机传播贯穿于公共危机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是引发舆情的重要的中介性社会事件。公共危机中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双向互动的信息沟通行为异常激烈,在此过程中,舆情的监测、分析、研判、疏导等是危机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

舆情控制与公共危机管理这一领域的研究在理论方面也极具价值: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信息传播的新特点、新趋势;另一方面,在定量与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公共危机传播中舆情引导进行探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舆情发生、发展、演变的一系列过程,从而对舆情引导过程进行理论深化和拓展。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现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如何进行舆论的引导,倡导何种思想潮流,引导何种精神生活,都会影响到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特别是在当今的在网络时代,政府作为国家的掌舵者,必须主动引导社会潮流,而不是逆流而动。舆论理应成为诚信友爱的体现者、安定有序气氛的营造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民主法治的推动者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相处观念的传播者。当前,我国社会处于群体事件多发期,公共危机可能潜伏在任何地点。强拆、环境污染和讨薪等事件均可以成为公共危机的导火索。要在危机处置中满足群体的合理要求,又不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恶性事件需要相当的公共管理能力,舆情引导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化解公共危机与无形的重要方法。因此,研究公共危机中的舆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化正确舆论的引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塑造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和谐的舆论氛围。而价值观作为人进行真伪判断和价值评价的思想基础,是在社会生活的事件中形成的,对于公众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如果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混乱,就会导致社会公众认识不一,引发社会冲突。

二、强化对正确舆论引导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是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引导得当则会成为传播先进文化乃至保证社会稳定的利器。因此政府能否做到趋利避害, 做好正确舆论引导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工作,是促进社会发展、满足民众需要的重要方式,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严峻挑战,对于稳固党的执政地位、捍卫执政的合法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对舆情引导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而导向错误的舆论引导与公共危机管理则有可能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祸国狭民。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舆情引导与公共危机管理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必须加强相关研究,从而塑造健康的舆论环境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研究现状

由于现代技术革命的推进,西方率先进入了现代社会,也较早展开了对舆论的研究。1899年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就写出了《社会舆论与公众》,这是人类社会科学历史上第一部探讨社会舆论与社会公众关系的专著。之后陆续有一些较有影响力的专著诞生,如美国沃尔特 李普曼的《舆论学》、《公众舆论》等。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国外的舆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不但存在众多的舆论专业研究机构,而且还发行了许多专业的研究期刊,并且大大拓展了舆论的研究范围,对社会公共舆论管理、社会大众舆论传播等领域都有所涉及。舆论研究的范围得到持续拓展,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新兴学科都成为舆论研究重要的理论基础。国外网络舆论管理主要有政府立法管理、市场机制调节、技术手段控制以及网络经营者与网络使用者的自律四种管理模式,且这四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

我国的舆论引导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我国网络发展时间较为短暂,当前对于网络舆论的研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是已经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国内的舆论引导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实际操作研究与学术理论研究。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和监管》、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为其中的翅楚之作。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建立和完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反映了党和国家对舆情研究重要性的认识。

三、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公共危机是多是因民众不满的集中释放引起的。目前,我国处于群体性事件多发期,民众对通过公共媒体来表达不满已经不再陌生。在很多群体性事件中,不满的民众通过舆论影响,将群体性事件不断放大,最终引发了社会危机,造成不必要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采取措施,控制错误的言论的传播,引导正确的舆论观是新闻学研究中非常有意义的内容。

本文拟首先研究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我国现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现状。目前,由环境引发的、拆迁引发的和P2P非法集资等引发公共危机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公共危机与舆情控制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正是因为舆情缺乏管理和控制,公共事件才得以发酵,扩大,最终形成危机。当然,公共事件本身是中性的,其可能对社会发展有利,也可能对社会稳定发展不利。舆情控制也并非一味打压,禁止群众发声。舆情控制与公共危机之间并非简单控制与被控制关系。舆情控制也并非主流媒体对民众言论的管控、压制,而是需要通过舆情的引导,促进冲突双方对话,促进社会的理性思考。基于此的思考,本文确定了我国舆情控制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并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对舆情控制方式和公共危机防治对策展开了阐述。

(一)主要内容

本文的具体框架如下:

1.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1.3.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1.4.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第二章:舆情引导与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理论阐述 2.1.舆情引导的含义及特点 2.2.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

2.3.新权威主义视角下的引导与管理 2.3.1.基本原则

公共危机的中性特征

促进社会发展和破坏社会稳定的两面性 2.3.2.基本目标

(新权威主义下的社会改革路径-持续改革,深化民主、法制、平等)2.3.3.我国舆情控制的特点

3.第三章:政府舆情引导与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审视 3.1.引导与管理的现状 3.2.引导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3.2.2.舆论引导运作模式不协调

3.2.3.过度控制、反应迟纯导致负面舆论泛滥 4.新权威主义视角下的政府引导与管理相关案例分析 4.1.现阶段引导与管理的方式方法 4.2.应对成功案例 4.3.应对失败案例

5.第四章: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舆情引导的有效对策 5.1.完善法规制度 5.2.改进方式方法 5.3.妥善运用新权威主义 6.结语

(二)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本研究中的文献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辅以量化的研究,并揭示其逻辑关系,进行趋势分析、比较分析和意向分析。

比较研究法:结合各种处理方法,将其逐一归类列举,并将各个环节和最终结果进行分析,得到行之有效的方案。

结合学科交叉法和价值分析法。

(三)创新点

当前对舆论引导和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研究较多,相关研究大多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有的从哲学,有的从社会学或者心理学和管理学等角度分析问题。但从整体性视角,从基本原则上分析该问题的研究较少。本文拟对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最新社会生活状况的变化,结合网络舆论引导及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理对该问题深入分析,并致力于从舆论控制的力度这一角度分析问题,即从整体上把握社会舆论管制强度对社会危机发生频率的影响,从而定性分析如何整体把握舆情控制的原则,在收放有度的条件下促进社会事件多发型社会的公共危机管理。在运用新权威主义分析舆情控制和危机管理上具有一定新意。

四、进度安排

2015.10-2015.11 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并搜集数据 2015.11-2015.1 资料整理阶段 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

2016.1-2016.3 论文写作阶段 在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完成论文 2016.3-2016.5 论文定稿阶段 对论文进行修改、定稿 2016.6 论文审查阶段 将论文提交送审 2016.6 论文答辩

五、研究难点及对策

(一)研究难点

1、部分文献资料缺乏权威性。由于文献资料查阅条件的限制,论文中部分概念解释来源自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对于专业的学位论文来说,这些资料缺乏权威性。

2、相关文本内容与典型案例的详细资料数量庞大且较为分散。

3、国外文献资料相对较弱。由于文献资料查阅条件的限制,国外文献资料相对单薄。

(二)解决方法

1、通过学习,借鉴其他论文,掌握大量资料,多和导师沟通,寻求意见。

2、采用合理的分析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文本内容与典型案例,有重点有选择地处理资料。

六、参考文献

一、著作

1.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2.丁柏绘:《新闻舆论引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丁俊杰、张树庭:《网络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北京:中共中央党校 出版社2010年版。4.高红玲主编:《网络舆情与社会稳定》,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

5.黄鸣刚:《公共危机中的网络舆论预警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

6.郭明飞:《网络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7.廖永亮:《舆论调控学》,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8.刘建明:《基础舆论论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10.吕文凯:《舆论学简明教程》,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刘肖:《理智与偏见:当代西方涉华国际舆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12.人民日报社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13.申荷永:《社会心理学原理和应用》,福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4.叶皓:《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15.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报告(2010)》,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16.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7.张厚粲主编:《大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8.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二、论文

1.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载《求是》,2011年第13期。2.白少飞:《行政社会化的理念与路径:中国政府管理创新》,载《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增刊。

3.曹桂先:《和谐社会的舆论构建》,载《新闻前哨》,2005年第8期。

4.陈力丹:《论网络传播的自由与控制》,载《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年第3期。5.陈力丹:《论舆论形成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载《新闻大学》,1998第2期。6.陈力丹:《论我国舆论监督的制度困境》,载《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7.陈力丹:《我国传媒业的职业道德意识与自律建设》,载《现代传媒》,2007年第1期。

8.陈力丹:《健全有效的传媒自律机制》,载《新闻界》,2003年第6期。

9.陈桃生:《网络环境中的言论自由及其规制》,载《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10.陈振明:《什么才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3期。11.胡键:《信息流量与政治稳定》,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12.李斌:《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策略:社会转型、网络政治参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交集》,载《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13.李昌祖:《网络舆情研判的类型分析及其制度建设的途径思考》,载《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第6期。

14.李娜:《世界各国有关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立法和管制》,载《世界电信》,2002年第6期。

15.李琼瑶:《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载《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6.李征:《基于西方社会控制理论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载《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101期。

17.刘绛华:《论我国社会公共管理的转型》,载《求实》,2005年第11期。18.马冰星、林建成:《试析网络舆论引导主体的培育》,载《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19.聂娟:《我国媒介自律模式研究:评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创新网络自律机制》,载《人民论坛》,2011年第14期。

20.潘小娟、白少飞:《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思考》,载《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2期。

21.宋铮:《互动、自组织和自我净化》,载《青年记者》,2008年第15期。22.舒刚:《社会转型期背景的网络舆情监管及其路径优化》,载《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第12 期。

三、英文文献

[1]Porter,L.V.Sallot,L.Cameron,G&Shamp,T.New technologies and public relations:Practitioner use of online resources to earn a seat at the management table[J].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2001,(78):172-191.[2]Coombs,WT.Teaching the crisis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course[J].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001,(27):89-101.[3] Maureen Taylor, Danielle C.Perry.Diffusion of traditional and new media tactics in crisis communication [J].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005,(31):209-217.[4] Benigno P, Missale A.High public debt in currency crises: fundamen-tals versus signaling effects [J].Journal Money and Finance, 2004,23(2):165—188.[5]Jay M.Russell,The art of Policy Mark Tools.Fechniques, and Proceses in the Modern Executive Branch[M],NY:Lonman,2006.

下载电子政府公共服务与公众满意度研究开题报告,(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子政府公共服务与公众满意度研究开题报告,(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调查表

    连江县卫生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调查表餐饮业是关系到广大群众日常消费与身体健康的重要领域,依法及时消除餐饮食品安全隐患,维护群众身体健康是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职......

    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措施

    XXXXXX医院 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措施 按照市卫生局《关于印发XXXXX通知》的要求,XX月XX日上午,我院及时召开了院长办公会,对目前影响我院公共服务满意度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提......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的开题报告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的开题报告 姓名:孙军 学号:2009013292 1 选题依据 我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把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新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基本任务。部分公共部门也相继......

    构建我过电子政府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重庆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专业:学号:指导教师:论文题目: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时间:2014年3月 27日......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与满意度调查问卷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与满意度调查问卷 您好!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需求,提高公共文化供给服务质量和水平,我们邀请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活动。希望......

    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开题报告1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

    《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教学的研究 开题报告 (2011年7月) 一、课题来源 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高职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有效的课堂教学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但由于我们......

    超市服务与顾客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超市服务与顾客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姓名:李锋指导老师:田春荣 摘要:超市是现代商业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主要从事生活日常用品和食品的销售活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超市不再是仅仅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