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工艺思想中的现代设计体现论文
摘要:跟随着世界的飞速进步和现代社会的快速成长,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对美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而作为文化瑰宝的传统工艺,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而在现代设计的发展中,不少的现代设计也融入了传统的工艺思想,而本文就讲一讲这些传统工艺思想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关键词:传统工艺;现代设计;古代
工艺的体现传统工艺是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时代信息的,拥有与现代不一样的可能性,和单独属于自己的用武之地,他是古代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但是跟随世界的飞速进步,和现代社会的快速成长还有时代的不断前进,传统工艺中的不足和现代技术中的缺陷就明显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将,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得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能起到互补的作用,更使现代设计能够更多的丰富多彩,让古代传统工艺可以被更多的人所喜爱。
一、传统工艺
1.什么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在现在的社会上,人们对古代传统工艺品可以说是十分的热爱和推崇,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可以找到对传统工艺品喜爱的人。而传统工艺就是指,拥有百年历史祖辈相传的制作工艺。总的来说传统工艺就是历史文化中的产物,他拥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他的存在缔造了数以千计的文化瑰宝。2.中国古代传统工艺的特点所有的传统工艺,都是经过百年时间的沉淀,从而行成的一种制作工艺,这里面包括了当代的人文环境和社会信息还有审美观点,是一种文化的寄托。而在所有时代内的文化中,都拥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就成为了传统工艺中的特点以及传统工艺的魅力所在。当然传统工艺也聚有非常能够让人称赞的欣赏性,古代的传统工艺对产品的制作工艺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这在所有的传统工艺中都是如此。3.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的应用传统工艺,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个巨大的宝藏,在时代的发展中给我们的国家,和国家中延伸出的各种职业,都带来了各式各样的影响,如家具、陶瓷、手工等,就那陶瓷来说,我国陶瓷工艺品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而在现代的陶瓷工艺品来看,确实有着一些新的理念,和新的制作技巧的引进,创造出了一些新的制造工艺,而且获得了多方的认可和采纳,然而,要是我们把这两个制作工艺,拿出来做一个系统的比对的话,就可以发觉现代的陶瓷工艺,依旧沿袭了传统工艺中的部分手法和装饰。
二、中国古代的设计思想
1.中国古代传统中有哪些设计思想我国古代的设计思想,在各类古代书籍中,都有着粗略的记载,尽管不是十分的详细,不过对于分析古代的设计思想,有着不能小看的功能和用处。归纳总结之后再来看,古代的设计思想的重点有以下三种看法:第一,根据实际应用中的需求来设计,在古代传统的设计思想中,十分重视物品在实际应用中所能体现的价值。第二,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物品大方美丽的外观要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选择产品时最终看的是,产品在实际应用时所能起到的作用,产品的外观是否可以让人觉得舒适,唯有这两个组成部分精巧的组合到一起,方可以能够让这二者,所有的用处全都能够充分的展现出来,让这个产品接近圆满,让使用产品的人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的需要全部都能够得到满足。第三,外貌的样式要做到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在传统理念的作用下,我国古代的工艺设计一直推崇简单朴素的风格。固然某个阶段的设计也有费尽心思把产品做的十分精美的情况,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古代工艺的设计者对外貌样式基本上都是在反复的强调点到为止。2.中国传统建筑中古代的设计思想我国古代的传统建筑,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贯穿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建筑,不乏一些十分突出带有传奇色彩的建筑,如紫禁城、万里长城、阿房宫等,而这些建筑都拥有独属于自己的,设计思想和建筑理念而这些建筑理念和设计思想都是围绕着天人和一,因地制宜,五行风水,这几个基本理念延伸发展出来的,后来这几个基本理念中加入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推崇的是礼制,以礼仪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和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由此产生了建筑上的多种类型及其形制,如殿堂、宗庙、坛、陵墓等。
三、现代设计
1.现代设计的体现现代代设计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如在材料上面建筑外围的玻璃是加钢结构,室内装修中采用的几何图形等,建筑方式的体现,现代建筑多为钢筋搭架后水泥浇灌而成,与传统建筑中的搭砖垒墙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在产品上体现出的就是功能、结构、色彩、人因、环境等方面,色彩无疑比古代的时候更为鲜艳,人文环境也多有不同,在衣服上款式的不同,现代衣服的设计对于古代传统而言无疑是非常的大胆。2.现代设计的艺术特征现代设计就是随着设计实践经验的积累,综合而发展起来的。现代的设计是很系统的设计方法,风格特点就是,房间里面的空间宽阔、客厅贯穿南北并且都有窗户,在室内设计中追求不局限于承重墙限制的自由。室内的墙面、地面、房顶以及家具摆设乃至灯具电器等都以精炼的造型、精细的工艺为其特征。尽最大的努力去掉过剩的装饰和减少多余的东西,认为任何复杂的设计,没有实用价值的特殊物品及任何装饰都会增加建筑造价,强调形式应更多地服务于功能。建筑及室内的物品尽可能的应用标准部件,门窗的大小要根据需求设计。3.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现代的环境污染严重,白色垃圾可以说到处都是,所以现代的设计应该以绿色设计为主,努力的宣传爱护我们家园和环境的保护,设计作品作为感官上的表现形式,更能有力的体现环保的主题。材料上我们可以应用环保材料,设计上不要过于繁杂,减少浪费的空间。
四、古代工艺在现代产品上的体现
1.古代工艺在现代产品造型上的体现古代的工艺在在现代的工艺品造型上,是可以体现出来的比如瓷器,有一些瓷器的造型制作手法应用的还是古代的工艺,比如家具在一些复古风的家具上,会应用一些古代工艺手法用以加强家具上古代风格的体现,房间内的氛围和装饰上,在一些以复古风格为主装修装饰的房间内,会有一些以古代装饰手法来装饰的装饰品。2.古代工艺在现代产品材料中的体现现代产品所应用的一部分材料,都是在古代工艺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比如一些器具上的彩绘所用的材料,就是由古代漆艺演变而来的,丝绸,古代的丝绸在现代衣服、窗帘、床单等纺织品上依旧在大范围的使用,编织品,现代的编织类工艺品品如筐、箩、帽等所用材料的处理方法,都是根据古代工艺处理方法的,原理进行改进从而得来的。
五、总结
在现代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宣传,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传统文化,并且喜爱传统文化,而且各类行业之中,也或多或少的融入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理念和工艺手法,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流传与我们并且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最终保留下来的宝贵的瑰宝,是我们应该铭记的、弘扬的、和发展的,在这个信息大爆发的时代里,传统文化也不可能是一沉不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保证传统文化更合理的,更自然的融入到现代文化中从而使传统文化更为的广泛。让传统工艺能在现代设计中的到体现,让现代设计在有传统工艺的加入后能够拥有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季相玉,冯忠民.中国传统文化瑰宝[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1,22(5).[2]李滋新.试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简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3]李研祖.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3,10(2).[4]王栩宁.《现代设计史》[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5]朱和平.《设计现代设计史》[J].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6]吕智强.中国当代艺术中“综合素材”现象研究[D].中央美术艺术学院,2012.
第二篇:留学生的传统工艺论文
1武汉理工大学留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态度
(1)武汉理工大学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兴趣
在本次调研中,大多数留学生都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有兴趣。41.7%的留学生喜欢装饰摆设类的手工艺品,37.5%的留学生喜欢小型配件工艺品,有8.3%的留学生喜欢家居日用品,另有8.3%的留学生喜欢服饰类工艺品,4.2%的留学生则表示喜欢其他类的手工艺品。在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时候,有58.8%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在于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35.3%的留学生对于手工艺品的历史文化感兴趣,5.9%的留学生关注手工艺品的其他信息,在调查范围的留学生都不关心传统手工艺品的吉祥寓意和意味。而在购买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时,吉祥含义和特殊寓意被55.6%的留学生视为重要因素,16.7%的留学生注重手工艺品的实用性和功能,11.1%的留学生在乎传统手工艺品的时尚感,工艺品的材质也影响5.6%的留学生抉择,5.6%的留学生会更喜欢大师的作品,5.6%的留学生更注重工艺品的价格和性价比。外国留学生大多对传统手工艺有着一定的兴趣,他们的兴趣集中在于装饰摆设性的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历史文化和特殊寓意上,在合适的材质和功用下,留学生会考虑购买中国传统手工艺品。
(2)武汉理工大学留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渠道
武汉市是中原文化聚集的交汇处,武汉市存在着剪纸,刺绣,糖塑等多种传统的手工艺形式。湖北省美术馆,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武汉市美术馆等机构举办的展览为武汉市民提供了学习认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平台。此次调研中,45%的留学生希望通过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体验来获得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知识,30%的留学生偏好文化旅游的方式来接近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15%的留学生选择去看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展览,只有10%的留学生会去听中国传统工艺的讲座。留学生更偏好通过可交互式的体验方式和多方面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去学习认识中国民间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对于在武汉的留学生而言,学习工作之余能够接触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的机会极少,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渠道更趋简单单一,又加之各个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语言障碍因素,致使留学生并不能系统地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
2针对留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分析
学校以及留学生、传统工艺者、政府方面以及媒体传播
(1)关于学校以及留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问题研究。
1)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差异性造成的问题
被调查的留学生,大多数对某些传统有一定了解,如:剪纸、刺绣,但是更多的传统工艺不被留学生所熟知。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差异性所造成的,其中包括语言障碍、文化障碍等。留学生在中国的交流学习中大部分汉语水平有限,他们通常只在留学生圈中活动。这种由语言障碍导致的文化障碍使留学生难以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主义导致的文化差异性和民族意识形态的不同也导致留学生无法了解传统工艺背后的意义。
2)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计划
学校在培养外国留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增加留学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知识的学习,可通过展览、参观工作室等方式组织留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2)给传统工艺从业者的建议。
1)宣传途径方式需完善
在调研前期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从业者探访过程中,许多的传统工艺者以家庭作坊制为主,在展示作品采用的宣传方式较传统保守老旧。在此我们推荐立体式、多角度、长久性、多媒体的宣传方式。例如,亲身体验,更加系统详细的讲解传统工艺的独技艺、悠久传统等旨在让参观者身处其中的体验感;在体验者初次体验后,通过兴趣班的开设或者课堂讲座为有意愿继续了解或学习其制作的留学生提供长期的专业指导和培训;结合多媒体进行宣传,在原有传统媒介传播的基础上,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宣传,提高传统手工艺的曝光度。
2)实现传统工艺产品
与市场相结合。从留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推断外国人的兴趣点所在,根据他们的需求,适当调整工艺品品类,从而打开和拓宽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国际市场,把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推向国际舞台,向世人展示中华文化的艺术精髓。
3)加强英语学习,完善工艺品介绍信息
调研前期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从业者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从业者都为方言使用者,不具备与外国留学生交流的语言基础,而其工艺品的介绍并未有外文标识,这也是外国留学生很难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大障碍。中国传统手工艺从业者应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完善外文标识,才能更有效地宣传自己的工艺品。
(3)政府方面以及媒体传播。
1)加强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关
注和宏观调控。建议政府构建完善的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服务体系,加强有关方面的宏观调控,并有目的性的针对外国留学生开展传统工艺活动,提供可交互式的体验方式和多方面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加强活动的立体性和生动性,实现宣传的高效性和深刻性。
2)形成传统文化集聚地,实现集中式宣传
政府调控传统文化的集聚,形成传统文化功能分区,打造城市文化旅游聚居区和文化名片。便利外国留学生和其他游客系统性地游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3调查研究的意义
(1)对于留学生而言
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力量,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给他们提供一些能够近距离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同时还有助于解决留学生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对于学校而言
校园就是我们学习、生活必不可少重要场所,学校对于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来说影响巨大。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我们深入了解留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可为我校留学生创新培养计划提供案例分析和翔实的研究数据,推进留学生学科创新建设。
(3)对于整个社会而言
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的发展,西方文化的传入与吸收不可避免,文化外输是我们发扬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以教育为核心,以传媒为阵营,以政治为主力,促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
第三篇:中学数学中无穷思想的体现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学数学中无穷思想的体现 作者:丁智林 杨子龙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5期
第四篇: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期末论文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脉络
社会福利:通常被理解为有关改善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的一切举措。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里,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古典经济学是在重商主义衰落之后,作为欧洲国家的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意识,而继起的统治经济思想。经济自由主义是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基础。国家契约论的首创者是孟德斯鸠,卢梭和洛克。国家契约论者认为国家或社会只是个人的总和,人类文明进化,集居逐渐形成了群体组织,终于成为社会。个人为达到某些公共生活的目的,主动地同意限制自己的天赋权利,把它交给国家,于是构成国家与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这关系是自由的契约关系。在这契约关系中,主体是个人而不是国家。而个人主义以个人为主体,个人的第一,特点是利己。人类一切的活动都可最终归结为自我保存。利己成为人类一切行为的动机。
功利主义及其社会福利思想
功利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它产生于近代英国,是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该学说最早萌芽于培根和霍布斯的伦理学说中,18世纪的哈里森·孟德威尔和斯密对其都有一定的发展,至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边沁和密尔最终将其建立成一种系统的有严格论证的伦理思想体系。
功利主义的福利思想:
1、在最大幸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勒福利最大化的主张。
2、为了保证福利最大化,并使功利原则成为社会的基本原则,边沁提出了立法改革的需要。
3、密尔(穆勒)将人的价值看做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的方面,并认为要平等的对待自己的幸福和别人的幸福。
4、功利主义是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基石。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思想
民主不只是个人的自由,也同时包含免于被歧视的自由、和免于被控制了生产工具的资本家滥用政治权力的自由。平等和社会正义不只是在法律前人人平等,也包含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平等,同时也要给予身心残障和其他社会条件不佳的人平等的机会。团结一致,要团结起来同情那些遭受不公正和不平等待遇的人。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这样一种国家和社会制度的原则,在这种制度下,所有的人在一切生活领域的平等的自由将能通过团结互助和社会组织而得到实现。建立一套管理体制管理民营企业以确保劳工、消费者和中小企业的利益。建立广泛的社会福利体制,尤其要缓和贫穷人口,并且为人民投保以避免人民受疾病或失业的影响而失去收入。由政府持有或者由政府补助,为所有人民提供教育、医疗系统、孩童照顾等服务。支持民主的外交政策,并保护人权。如果可能的话,支持有效的国际多边主义。
费边社会主义认为福利国家某种程度是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它具有消除贫困和促进平等等重要社会目标。费边社会主义者普遍认同福利国家,认同社会福利发挥消除贫困、社会资源再分配、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个人才能、促进社会整合、鼓励社会中的利他主义,不附带任何歧视和促进社会团结,以及消除个人非福利状况等诸多不可或缺和积极性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功能与作用。福利经济学及其社会福利思想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边沁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社会的普遍利益,把资产阶级趋利避害的伦理原则说成是所有人的功利原则,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帕累托的“最优状态”概念和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按照这一规定,一项改变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进而其他的人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有利;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马歇尔从消费者剩余概念推导出政策结论:政府对收益递减的商品征税,得到的税额将大于失去的消费者剩余,用其中部分税额补贴收益递增的商品,得到的消费者剩余将大于所支付的补贴。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和政策结论对福利经济学也起了重要作用。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1、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凯恩斯认为,克服经济危机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国家需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由国家直接进行投资和消费,以保持和提高社会有效需求的水平,从而保持充分就业水平。他主张政府举办公共工程承担老年救济和失业保险等社会责任。
2、通过实行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凯恩斯认为,贫富差距扩大不利于提高人们的消费倾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他主张通过累进税修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缩小收入差距,增加消费需求,提高就业,增加公共收入。
3、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的福利价值取向。福利国家的福利理论
贝弗里奇报告是一个关于全方位福利问题的报告,基本宗旨是消除贫困。它从人们的需要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福利体系。报告设计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提出国家将为每个公民提供9种社会保险待遇,还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康复服务,并根据本人经济状况提供国民救助。新自由主义及其社会福利思想
1.伦敦学派
伦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哈耶克。哈耶克不仅明确主张自由化,强调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而且坚持认为私有制是自由的根本前提。他认为,“只是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许多个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才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我们才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如果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在名义上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 2.现代货币学派
这一学派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为主要政策主张,强调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对产出量具有更大效应,货币供应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源。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和其他商品、其他金融资产是一样的资产。人们保留商品、债券、股票没有区别,彼此之间可以互相替代。3.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是理性的,总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由于经济变量的未来情况事关自己的选择和利益,个人会调用自己的智力和资源,对它进行尽可能准确的推测。人们会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可得的信息,按照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经济变量的未来情况做出预期。由于理性预期的作用,市场机制能确保充分就业均衡,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要么归于无效,要么加剧经济波动,因此是不必要的。
第五篇:《论语》思想中体现的领导之道
谈《论语》思想对领导阶层的几点启发
【摘要】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有其自成体系的政治思想。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孔子通过《论语》向世人表达了他的为政思想:“礼”、“仁”,他主张“为政以德”、“以人为本”,崇尚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并且,他在《论语》中还深刻地指明了道德与政治的统一关系,特别是对现代的领导阶层来说,熟读《论语》,一定能悟出一些管理之道。
【关键词】 《论语》; 孔子;领导;启发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一言一行被铸成了一部传世经典——《论语》,为我们后世子孙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所身处的春秋战国时期正在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制度的过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一场生产关系的大变革、政治的大动荡。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不断进步促进了商业的快速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变化,为孔子政治思想的产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经济条件;诸侯割据分裂、社会动荡不安、“天下大同”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得孔子周游列国,开展政治活动成为可能;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萌芽与发展,文化环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新局面,这为孔子的政治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文化条件。面对社会的动荡不安,孔子究其原因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并且试图去寻找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方法,试图通过游学来改变这“礼崩乐坏”的政治现实,孔子的政治思想应运而生。其弟子将其一生的政治思想言论记录下来,形成了一部伟大的经典《论语》。在《论语》中,孔子向人们阐明了思想道德和政治统治内在的统一关系,试图解决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并且阐述了政治本质、国家制度、治国之道、用人制度等基本的政治问题。作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美誉的《论语》,其思想包涵了许多有关治国的道理,为现代的领导阶层所借鉴和使用。其透露出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其一,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修养。其二,领导者要时刻约束自身行为。其
三、领导者要“以德治国”。其
四、领导者要“以仁治国”。其五,治国的基本方法,“选才、富国、育人,立法”。孔子认为君主管理国家大事,要处处从大局着眼,重视选拔优秀人才。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治国的基本原则,讲究信用,爱护人民。孔子认为治理好国家,君主一定要重视人品、道德,要讲究信用,爱护民众,这是治国的基本原则。
通观《论语》,它是孔子治国之道的思想结晶,对后世的领导者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借鉴的作用。
一、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修养
孔子很注重政治生活中领导阶层的作用,他要求领导者必须首先在道德和修养上作出一定的成绩,否则就无法领导下层的民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的意思是工匠们在做事之前要把工具磨得锋利。深究其意,孔子在告诉我们,这个“器”指的就是领导者自身的道德素质。领导者要如何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修养,在《论语》中,也做了大量的阐述。[1]
(一)有余力,则学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学习,能使人明理。孔子认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孔子眼中,对于学习而言首先在于自我完善和自我修养,其次才是经世致用、贡献社会。个人只有完成自身的修养,在品行和技能上有所提升,然后再将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用应用于社会实践,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要先修道德,再修学问。学习是修身的基础。人若不学习,就不分善恶,不懂规矩。不分善恶,不懂规矩,又如何有一个安稳的社会环境呢?平民百姓尚且需要学习,更何况作为一国之君呢?及至当今社会,领导人更是应该如此,注重修德、修学,为提高自身道德素质而学习。
(二)胸中有国,言行一致
言必行,行必果。作为领导者,如果不能够让下属信服你,那么工作就无法顺利进行。要做到让下属信服,就必须做到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所谓“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作为领导者也必须胸中有国,立志为民。俗话说,在其位,谋其职。领导者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立志为民服务立廉洁奉公之志,立先民后己之志,立为民造福之志,立为国鞠躬尽瘁之志,通过立志为民来激励自己,告诫自己,不懈提升自己的修养。
(三)学会自省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凝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大概说的是,做一个君子,要老想着这九个方面:看到一个现象时,要想一下,是否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见和看到的东西;听到什么的时候,要考虑一下,偏听了没有,轻信了没有;说话处事时,要老想着自己的脸色不要冰冷地板着,任何时候脸色都要温和才是;要到考虑自己的态度是否恭谨,不论贵贱,自己的态度都得恭敬;说话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撒谎。是否说了实在话;做事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敬业、认真;有问题或疑问时,是否马上问人了,以求得正解。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自己要发脾气时,要想一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想一下你自己也反感别人发怒;若是可以不劳而获时,要想一下是否取之有道、得之有义,是否自己应该得到。内省是靠自觉性来监督的,不自觉就难于真正进行内在的自我反省这告诫我们,在平日的交际中,要学会时时处处反思自我,通过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正,才能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标。
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如果有良好的道德素质,那么他们的治国思想必定是与他们自身的道德素质相互为依据,而在这种正确的指导思想下,人民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化,一定会国富民强。
二、领导者要时刻约束自身行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意思是说,为官者自身端正,不发号令百姓也会行使正道;为官者自身不端正,即使多发号令百姓也不会听。领导者要必须要先端正自身,严于律己,做任何事情的都以规矩为准绳,那么,下属看着眼里,自然就会敬在心里,行动上也会积极响应。领导者要规范好自己的行为,应该注意以下两点。[4][3][2]
(一)端正自己
孔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孔子说:“只要执政者金额能够严肃端庄的面对百姓,那么就会得到百姓尊敬;孝顺长辈,慈爱大家,那么就会得到大家的忠心,能举用贤能,那么百姓就能相互劝勉向善了。这就要求领导者为政,不可一味要求人民要怎么做,怎么配合,必须要自我要求,端正言行,才能得到群众的敬重。季康子是一个行为不端正,贪得无厌,并且政治头脑简单的人,他虽然居于君子之位,却没有君子之德,而孔子通过批评季康子提出了领导者应身先士卒走正道,为民众做表率,方能治理好国家的道理。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篇》)孔子还以舜为例说明君主严于律己的重要性。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在孔子看来,真正能从容安静使天下太平的人大概只有舜吧?那么他做了些什么呢?也不过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上罢了。这里舜的庄严端正行为正是他实现太平世道的关键所在。领导者要带头走正道,为民众做表率作用。“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即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端正自己本身,严于要求自己。如果己正,管理国政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不端正,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就不可能去端正别人,其国家也无法治理。总之,孔子认为为政之道,在于在位者端正自己的品行,在于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只要自己带头做在前面,那么老百姓就会和你同甘共苦,付出劳力也心甘情愿。
(二)尽忠职守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意思是说为官者要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这是孔子为后世留下的宝贵治世思想和为官之道之一,对于当今的领导者来讲,是为政之基,是为官之德。在其位,谋其政。现实中有不少干部一心想做官,却怕吃苦、怕面对矛盾;有的干部华而不实,说得很好,做得不行;有的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心思不用在工作上。这些与“居之无倦”的要求不相符合。不管在任何职位上都要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做事,不怕吃苦,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只有从自我做起,约束自我,被领导者才会遵守约束,以领导者唯令是听,甘于被领导,并且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为将来的发展不断付出努力。
三、领导者要“以德治国”
子张问孔子:“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7][7][6][5]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想从政,或者成为一个领导,必须遵从五项美德,摒弃四项恶习。
(一)尊“五美”
“五美”指的是“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奉而不骄,威而不猛”。领导者应该要做即利人又是利己的事情;让下属甘心为你做事情却不让他们产生抱怨、要让他们有欲望和强烈的工作动力却不会贪婪,有节制;保持一个平和的内心世界,但不要给人感觉是故作姿态,自然而然、亲和不语,是一种领导需要经常保持的表情;领导要控制局面,掌握发展方向,所以一定要有威慑力和挥斥方遒的强大意志力。应该给人感觉是高山仰止,而不是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感觉。
(二)屏“四恶” “四恶”指的是“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意思是说:“不加以教育而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申诫而督查成绩叫做暴;政令松懈而限期紧 迫叫做贼;用给人东西作比,出手吝啬叫做小气”。不教而杀谓之虐,强调对下属的培养。不戒视成谓之暴,强调对下属的引导。慢令致期谓之贼,强调领导自律才能服人。犹之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强调付出与获取的平衡、如此才能让大家目标一致、为共同拥有的目标发力,最后才能达到发展的实现。
自古以来,“德”是所有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若是无德,国将不国,又何谈国治民安呢?所以,领导者应该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修行,以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
四、领导者要“以仁治国”
当今社会的矛盾激发,富士康问题隔三差五的出现,隐藏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什么原
因?作为领导阶级,就应该学习用“仁义”来对待下属,在一个仁爱和谐的环境中,“大家”、“小家”会越来越顺利。对于“仁”,孔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给出过若干不同的答案。“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对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对仲弓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韧。”对樊迟说“爱人”,又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对鲁哀公的提问,则说:“仁者人也。”但所有的回答都显示了孔子一个相同的观点。即孔子认为君主治国除了行为端庄之外,还应重视才智礼仪仁德的关系,这些都是治国不可偏废的条件。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即靠聪明取得了地位,不能用仁德去保持它,虽然得到了地位,也一定会失去的。靠聪明取得地位,能用仁德保持它,假若不用严肃的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不会尊敬他。靠聪明取得地位,能用仁德保护它,能用严肃的态度治理百姓,而不用礼义教化人民,那也算不得完善。可见治理好国家对君主的要求应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另外,孔子还总结了历代圣明君主治国的道理,重在宽厚、诚信、勤敏、公允。即:“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有功,公则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反对统治者无节制地剥削人民,过分的剥削会造成“不均”,“不均”是有国有家者的大患。政治上宽民,即反对实行“不教而杀”的纯任刑罚的苛政,主张对人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反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认为德化礼教能禁止犯罪于未萌,比行政命令和法律制度更具有效力。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之以德”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统治者必须推行德治,表现为宽惠使民,轻徭薄赋,省法轻刑。二是统治者为人民树立道德榜样,启发民众的心理自觉。“齐之以礼”又包括:一方面统治者要模范的遵守礼的规定,从而感化和影响群众;另一方面是所有的人都应该用礼来规范自己,用礼来约束道德。这样,德化与礼教的结合就能防止犯罪和反叛。孔子重教化,轻刑罚,但他并不否认刑罚的强制作用,他视德与刑为为政治德两手,两手都要重视。“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他认为政治宽厚百姓就[9][8]
会怠慢,怠慢了就要用严厉来纠正;政治严厉百姓就会受伤残,伤残了就要用宽厚的政策补救。孔子基于“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认为犯罪可以通过德化和礼教来预防,罪犯可以通过仁德和礼义来教化,反对不教而杀,是道德教化为消灭犯罪的有效手段。认为审判和刑罚的目的在于消除争讼发生的原因,而不在于残酷的制裁。
爱民者,民爱之。“以仁治国”就必须心中有“仁”,人性化的管理手段会让领导者获得更多人的衷心,管理起来会更加的顺畅。
五、领导者要知人善任,重视选才育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孔子告诉我们治国的基本方法在于“选才、富国、育人,立法”。孔子认为君主管理国家大事,要处处从大局着眼,重视选拔优秀人才、体察民意。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同时要重视富国,教育民众。人才是成就一切大业的基石和先决条件,是为政之本、治国之本。未来世界的发展将是人才的竞争,得才者得天下。领导者必须思考了解下属的优缺点,依照他们的长短处,做适合他们工作,及时调整,让整支队伍发挥最大的效能。
综上所述,笔者将孔子的政治思想概括为几大块:首先,领导阶层要不断提高自我素质,要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去领导民众;其次,领导者要不断规范自我言行,为民众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让他们信服,才能让他们敬你;再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要以“德”“、以仁”为精神内涵;最后,要知人善任,选贤举能。
孔子虽然已经逝去两千多年了,但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例如“仁”是指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珍惜民力,它是民本思想的源头。当代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就受到它的影响。我们应当继承祖先的优秀文化并予以发扬光大。通过《论语》一部经典,深刻了解他的思想,以他的思想作为行政的参考,再现中华五千年的辉煌。
参考文献
[1]《论语图典》,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163页。
[2]《论语图典》,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67页。
[3]《从<论语>看孔子的治国思想》,江苏工业学院报,2007年9月,第8卷。第3期。
[4]《论语图典》,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136页。
[5]《论语图典》,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18页。
[6]《论语图典》,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136页。
[7]《论语图典》,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129页。
[8]《论语图典》,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174页。
[9]《论语图典》,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218页。
[10]《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岳麓书社,2001。
[11]《孔子的政治思想》,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6月,第30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