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先进事迹材料的写作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各条战线涌现出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在各自不同的而又类似的岗位上,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默默奉献着。这些先进模范人物是各条战线上的楷模,是我们队伍的脊梁,他们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广为宣传。那么,怎样才能把人和事写得事理兼备,让人读起来觉得形似神肖、激动人心呢?首先,材料的搜集、选用和剪裁是重要的前提。生活本身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写作材料,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广泛地搜集,才能把握那些最准确、最生动、最能体现写作意图的东西。我们要写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必须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搜集材料,并且材料搜集得越广泛、越多、越全面越好。在此基础上,要对所搜集的材料来一番加工。首先要对材料进行认真的提炼,确定中心思想和主题,用以统帅材料;然后要根据写作意图和主题的需要,去冗杂,选取最能反映事件本质、体现人物特点的材料,也就是典型材料。与文章主题无关的东西,哪怕它再生动精彩,也一定要舍弃不用。只有材料典型,人物事件才能突出。其次,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确定主题是写好文章的关键。而主题是从生活中挖掘的,也就是找出生活中本质的、闪光的内涵。魏巍在《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说:在朝鲜,我脑子里经常想着一个问题,我们的战士,为什么那么英勇呢?就硬是不怕死呵?那种高度的英雄气概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为了找答案,我谈了好多话,开了好多座谈会。我了解到,他们由于锻炼与认识的不同,虽然有些差异,但是都有着共同的一点,即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的深刻的同情,和在这个基础上的做一个革命英雄的荣誉心。这就是我们战士英勇无畏的最基本的动力。我想,这不是最本质的东西吗?显然,魏巍在做了大量材料的搜集工作后,经过对材料的深入思考,提炼发掘了这些材料的本质。这正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风靡全国、脍炙人口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挖掘主题,找到材料的闪光点,是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再次,我们要注意文章结构完整、线索清楚、详略得当。结构问题即怎样组织安排材料、布局谋篇。有人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而结构是文章的骨骼,这是很有道理的。一篇文章的结构,不外开头、主体与结尾三部分,而好的文章,开头要如“凤头”,美丽而吸引人;主体要如“猪肚”,内容充实,言之有物;结尾要如“豹尾”,有力度。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例如写一件事,一般应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安排结构。但有时为了突出、强调,也可以运用插叙、倒叙、补叙、平叙等。这些都应视文章的中心与材料表达的需要而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结构顺序,都要注意结构的完整,线索的清晰及各部分之间的照应、过渡等,尤其要注意线索。刘白羽说,生活五花八门,色彩斑斓,可是你要从中理不出个清晰的线索,得不出个明确的概念,也就无法概括,无法结构,也就不能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线索之外,材料的照应与过渡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比如你在环节描写时,写到墙上挂一支猎枪,那你后来一定要让它发挥作用!不然,描绘这支猎枪就是多余的。结构中的众多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把握这个尺度,必须从中心与材料本身出发;对表达中心思想、刻画人物形象有重要作用的,力求细致入微、穷形尽相;而对中心表达作用不大的,力求其简甚至一笔带过。苏轼说写文章应当如风行水上,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就是这个道理。最后,谈一谈语言表达问题。语言的通达形象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文章的成败。很难设想,思想深刻、材料充实的内容,却可以通过贫乏而苍白的语言来表现;而一个连基本的语言关还没有过的人,可以写出一篇情文并茂的好文章!我们在写文章时,首先要争取把语言表达得准确、通顺、流畅、行有余力,再来讲究其形象、生动、鲜明。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多向生活中汲取,从人们口头采集,多读书多学习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
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词。其它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古今中外,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离不开这一条,对自己作品的高度责任感和由此产生的对语言的刻苦追求和严格选择。因此,写完作品后不要立刻感到大功告成,要字斟句酌地反复推敲。只要我们做到动笔前精心构思,写作时字斟句酌,写完后反复推敲,那么,把文章写得事理兼备、形似神肖,并不是不可企及的事。篇二:谈谈如何搞好身边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的写作
谈谈如何搞好身边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的写作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各条战线涌现出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在各自不同的而又类似的岗位上,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默默
奉献着。这些先进模范人物是各条战线上的楷模,是我们队伍的脊梁,他们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广为宣传。那么,怎样才能把
人和事写得事理兼备,让人读起来觉得形似神肖、激动人心呢? 首先,材料的搜集、选用和剪裁是重要的前提。生活本身蕴藏
着十分丰富的写作材料,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广泛地搜集,才
能把握那些最准确、最生动、最能体现写作意图的东西。我们要
写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必须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搜集材料,并且材料搜集得越广泛、越多、越全面越好。在此基础上,要对
所搜集的材料来一番加工。首先要对材料进行认真的提炼,确定
中心思想和主题,用以统帅材料;然后要根据写作意图和主题的
需要,去冗杂,选取最能反映事件本质、体现人物特点的材料,也就是典型材料。与文章主题无关的东西,哪怕它再生动精彩,也一定要舍弃不用。只有材料典型,人物事件才能突出。其次,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确定主题是写好文章的关键。而主题是从生活中挖掘的,也就是找出生活中本质的、闪光的内涵。魏巍在《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说:在朝鲜,我脑子
里经常想着一个问题,我们的战士,为什么那么英勇呢?就硬是不怕死呵?那种高度的英雄气概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为了找答案,我谈了好多话,开了好多座谈会。我了解到,他们由于锻炼与认识的不同,虽然有些差异,但是都有着共同的一点,即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的深刻的同情,和在这个基础上的做一个革命英雄的荣誉心。这就是我们战士英勇无畏的最基本的动力。我想,这不是最本质的东西吗?显然,魏巍在做了大量材料的搜集工作后,经过对材料的深入思考,提炼发掘了这些材料的本质。这正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风靡全国、脍炙人口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挖掘主题,找到材料的闪光点,是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再次,我们要注意文章结构完整、线索清楚、详略得当。结构问题即怎样组织安排材料、布局谋篇。有人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而结构是文章的骨骼,这是很有道理的。一篇文章的结构,不外开头、主体与结尾三部分,而好的文章,开头要如“凤头”,美丽而吸引人;主体要如“猪肚”,内容充实,言之有物;结尾要如“豹尾”,有力度。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例如写一件事,一般应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安排结构。但有时为了突出、强调,也可以运用插叙、倒叙、补叙、平叙等。这些都应视文章的中心与材料表达的需要而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结构顺序,都要注意结构的完整,线索的清晰及各部分之间的照应、过渡等,尤其要注意线索。刘
白羽说,生活五花八门,色彩斑斓,可是你要从中理不出个清晰的线索,得不出个明确的概念,也就无法概括,无法结构,也就不能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
线索之外,材料的照应与过渡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比如你在环节描写时,写到墙上挂一支猎枪,那你后来一定要让它发挥作用!不然,描绘这支猎枪就是多余的。结构中的众多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把握这个尺度,必须从中心与材料本身出发;对表达中心思想、刻画人物形象有重要作用的,力求细致入微、穷形尽相;而对中心表达作用不大的,力求其简甚至一笔带过。苏轼说写文章应当如风行水上,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谈一谈语言表达问题。语言的通达形象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文章的成败。很难设想,思想深刻、材料充实的内容,却可以通过贫乏而苍白的语言来表现;而一个连基本的语言关还没有过的人,可以写出一篇情文并茂的好文章!我们在写文章时,首先要争取把语言表达得准确、通顺、流畅、行有余力,再来讲究其形象、生动、鲜明。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多向生活中汲取,从人们口头采集,多读书多学习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词。其它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古今中外,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离不开这一条,对自己作品的高度责任感和由此产生的对语言的刻苦追求和严格选择。因此,写完作品后不要立刻感到大功告成,要字斟句酌地反复推敲。
只要我们做到动笔前精心构思,写作时字斟句酌,写完后反复推敲,那么,把文章写得事理兼备、形似神肖,并不是不可企及的事。篇三:谈谈撰写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的几点技巧
谈谈撰写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的几点技巧
今年《******************表彰奖励工作实施细则》出台后,对于进一步健全竞争激励机制,提高***积极性,促进***全面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如何挖掘先进事迹,写好典型事迹材料,极为重要。而我们当中有些同志一提起写材料十分头疼,写起来不得要领,不懂得怎样写?常常会把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写成工作总结,把先进个人事迹堆砌起来做成“流水帐”。一些单位工作干得很不错,但是事迹材料写不好,没有起到典型示范引路的作用。其实笔者认为,写先进事迹材料亦有“窍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掌握先进事迹材料的概念、分类及组成
1、概念:将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先进、典型事迹,系统、全面、实事求是地用书面形式反映出来,就是先进事迹材料。
2、分类:先进个人材料和先进集体材料;也可分为上报性先进事迹和下发性先进事迹。
3、组成:由标题、导语(基本情况简介)、正文(主要事迹)等部分组成。
(1)标题。通常用“×××同志先进事迹”、“××中队先进事迹”作为标题。也可以用副标题法,正题揭示料的中心内容,副标题写明先进集体名称或先进个人姓名。
(2)导语。
①简介先进者基本情况。个人材料要介绍所在单位、性别、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文化程度、政治面貌、职务警衔、现实表现、曾获荣誉。集体材料要简介组建时间、级别、编制人员、工作职责、突出亮点、曾获荣誉;
②概括申报理由。在什么工作中取得了什么成绩,作出了什么贡献。
(3)正文。这是先进事迹的中心内容,要求根据需要选择突出事迹叙述。
二、掌握写先进事迹材料要应该注意的三个环节
(一)撰写前,应该做好三手准备:
1、要广泛调研,全面收集事迹资料;要全面掌握先进事迹的背景资料以及全貌,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对其中关键环节和重要过程,一定要知深知细。
2、要细心交流,注意挖掘***闪光点;要和当事***进行面对面的谈话交流,通过***谈其在案件或事件中的感想体会,注意发现****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和****之间的交流,力争达到共鸣。带着感情写材料,写作时才会有感觉,写出的材料才会生动感人。
3、要认真构思,搭起文章的框架;写作前,先拟好文章的提纲,搭好材料的框架,对行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是写的是整件事,还是某个具体行为,都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来写。在拟提纲时,要重点注意三个问题:(1)是层次要清楚,整体要协调。打个比方,就要像台阶一样,层次分明,不要像慢坡,缓而无节;要像套餐,有主有次,不要像杂烩菜,糊涂一锅。也就好比“搭架子”,要先把想写的东西计划一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个合适的次序。这个次序可以是前中后的次序,可以是大中小,也可以是相互并列的次序。
(2)是主题要明显,重点要突出。主题是指材料的中心思想、主要意图;重点是指事迹中主要、关键的内容。相对其它材料,这一点对于事迹材料显得尤为重要,事迹材料的主题和重点是否明显和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篇材料的说服力。
(3)是结构要严谨,首尾要呼应。文章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结构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文章的结构要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固有规律的基础上,做到完整、严谨、匀称。完整即首尾圆合,好比有开头,就需有结尾,不能让文章构成残缺不全;严谨指各部分要联结紧密,匀称指层次和段落大小要得当,主次详略要得体,各个部分要搭配相当。这样才能使文章重点更突出,主题得到更充分有力的表现。
(二)撰写中要遵循四条原则。
1、事迹真实的原则。所写出的先进事迹必须与被表彰的单位或个人事迹相符,内容实事求是,数据准确,不得人为的“拔高”或“虚构不存在的事实”。
2、表述清楚的原则。语言表述要清楚,多用叙述性语言,主张用事实说话,少下结论,更不能做“自我评价”。
3、语言平实的原则。用朴实的语言,叙述或描述所要反映典型事迹;
4、逻辑合理的原则。叙述要符合逻辑性,不能前后矛盾或次序颠倒。
(三)材料写完之后,要反复修改并应注意三个问题。
1、材料的行文表述是否清楚;
2、材料的写作目的是否完成;
3、材料的表达效果是否达到。
三、掌握几种常用材料的写法和注意要点
(一)集体事迹材料
集体事迹材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个时期集体的全面工作事迹,如“基层建设先进单位事迹材料”;另一类是集体在单项工作中的事迹,如“****参加社会重大抢险救援活动事迹”。基本写法:首先用一段话简介集体的基本情况、主要工作举措、所获取的荣誉或成绩,然后分几个部分重点写集体的主要事迹,详细介绍工作做法,最后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收尾。
要点:事迹内容要全面具体,每个部分要有概括性的小标题,每个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要相互关联。其段落可按照工作的几个方面,也可以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规律来进行划分。
(二)立功材料
大家接触较多的立功材料主要是****在灭火救援、防火监督活动及参加消防业务比武竞赛等方面的突出事迹。
基本写法:首先是简介****的基本情况、事迹概括、先进事迹中所体现出的精神等情况,然后分段重点详细描写****事迹,最后是所在单位党支部的报奖意见。叙述过程要用细节说话,通过细节反映工作感染读者,叙述要完整。
(三)嘉奖材料
嘉奖材料在事迹材料中属于较简单的一类材料,也是大家日常工作中遇到最多的一类材料。按照嘉奖的种类,可分为基础工作、专项技术、安全保卫、专业工作等方面的表彰。
基本写法:首先一句话对****事迹进行概括,然后重点描写****事迹行为,最后是所在单位党支部的报奖意见,“根据以上事迹,经党支部研究决定,特向支队报请×××同志支队嘉奖一次”。
要点:嘉奖材料篇幅较短,字数500左右,因此要求语言精练简洁,意思清楚明白。在材料中要写清楚事迹基本情况、抓事情经过,重点是****在抓事情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在“基础工作”材料中,要重点写****的工作举措和经验做法,以及在为民服务方面的典型事例等情况;在“安全保卫”及“专项工作”材料中,要介绍该项工作的背景和具体内容,并重点写清楚该****在这项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具体的工作做法以及取得成绩等情况。
第二篇:谈写作
到底还是提起了笔,我竟谈起写作来。这是一件需要勇气而不是创作成就的事。每个人,都可以谈。
亲爱的小读者,你还记得何谓“通感”,何谓“回环”,何谓“双关”么?都是高中语文知识,实在记不得了,不要紧。这些东西遗忘起来容易,要捡回来,也不难。
赘言赘语的开了个头,现在言归正传。对于写作,总的一句是:“你只有知道不该怎么写,你才知道该怎么写。”这是鲁迅先生的话,联系我自己的一点经验,我是很同意这个观点的。
“无目的,不写作;无情感,不写作;无坚持,不写作。”这是我提笔写东西的原则,也是我的写作经验。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写作知识比较匮乏,表情达意的功夫并不令人乐观。不要说一份调研报告、一封求职信,就连一张请假条、一张借条都写不规范。很多需要写字的任务,除了百度,还是百度。
其实,百度上的许多文章档次很低,是很差劲的,不要去抄。
许多人不喜欢甚至害怕写作,这是为什么?概括起来,我认为大致是这些:一个是以为谈到写作就需要巨大的词汇量和广博的阅读量,自己书看得不多,就不敢写,怕人笑话;另一个是限于修辞格的掌握,不敢提笔,怕没有文采;再一个是疏于情感,缺少思考,怕没有深度,也不敢写;最后一个是都还懂一些,但不愿多写。我总结为两个字:一个是“惧”;一个是“懒”。
今天偶然翻出了箱底一沓泛黄的信件,那是十多年前,父母同亲戚友人书信往来的见证,是时光的流逝,也是岁月的沉淀。细细读完这些书信,心底竟泛起一丝美好。这些书信行文简洁,格式规范,语言朴实但饱含情感。谈家事,无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谈情谊,无不真挚动人,情意绵绵;谈未来,无不谦虚谨慎,虑事周全。还有一点,这些书信里都没有错别字。我受这些书信的影响是很大的,小时候就把这些信件偷看了好多次,只是现在的鉴赏力增加了一点。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吧。
做事情要有目的,写作也是一样。谁来写,写什么,怎么写,给谁看?这些你都要去考虑。有的人只顾自己的想法,随意挥洒,不考虑受众;有的人一味迎合受众,丢掉了自己的想法。这都是要不得的。另外,任何写作者同时也应该是受众中的一个,没有哪种一味只写东西不懂受众的人是能被称作作家的。马克思写《资本论》,曹雪芹写《红楼梦》,海明威写《老人与海》,他们都是有目的的,他们从来都不会认为写作仅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谌然,写作也可以是自娱自乐,但当你选择自娱自乐时,那个受众便是你。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一定要有情感,这同唱歌一样,是一个道理。许多慢歌尤难驾驭,不是技巧不足,而是情感没有到位。说起情感,我想起了以前语文课本里的一篇课文——朱自清的《背影》,文中描写了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关怀,饱含了一个父亲对儿子平凡而伟大的父爱,文章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那份催人泪下的深沉的爱。这是以情动人的佳作。至于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的那种文字,网络上就实在太多了。有些小清新作家,其实文笔还是不错的,只是他们中好些人的文字太过于浮华,看似文采斐然,实则缺乏筋骨,没有多少营养,并且行文里的许多搭配和修饰都是有待商榷的,有的甚至是很不恰当的。时代在变化,文化在交融。他们这些写手明白年轻的读者们想读些什么,想得到怎样的慰藉,想找寻一份抑或打发一段怎样的时光。这样的文字于我无益,我是不愿多读的。有真情感的文字,能吸引人,能影响人,能塑造人。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终难登大雅之堂。
写作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觉悟,大家差不了多少,真正差得多的,是恒心。写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日臻完善的过程。就拿季羡林来说,我看过他的很多文章,有二十来岁时候的,也有八九十岁才写的。对比起来,年轻时写的很多东西还是不够如意,他自己也这样说。他还说,以前写的一些东西,尽管现在看来很糟糕,但他不会把它们删去,就让它摆在那里,就是有这么一些东西,一个过程,不怕别人看。我从这其中更多领会到的是对写作的那份坚持。我的一些朋友,以前上学写作文时是挺厉害的,几年大学读下来,破天荒挤出点时间写点东西被我看到,真可谓是前言不搭后语,语病频出。要是有初中生的平均水平那般好,倒也不会被我拿到这里来举例了。至于错别字,就更别提了。这让我开始思考信息时代到底在改变和正在改变我们的什么东西。写作啊,最好不要断,如果你有那么一点时间,有那份心,请不要停止创作。
最近央视有一档节目,中国汉字书写大会,我很喜欢。汉字的书写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根本。这几年,我常在搜狐、南周、腾讯等新闻期刊的新闻里发现语病。搭配不当,修饰不当,成语误用等是最常见的问题,这些编辑都应该去看看这档节目。举个春晚的例子:“每一片沧海桑田”,“沧海桑田”是形容变化之大,沧海变成了桑田,沧海桑田不是一个东西,这就是典型的望文生义,是不能这么搭配的。像什么“首当其冲”,“人满为患”之类的成语误用,就更多了,我们都应该注意。
回到前面的问题,何谓“通感”呢?举个例子: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在这里,让不相通的荷香和歌声相互沟通起来,这种辞格就叫“通感”,也叫“移觉”。
那么,何谓“回环”呢?这里有个例子:
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鲁迅《故乡》)不多解析,“回环”在视觉上语感上都给人以循环往复的美感。
最后来谈谈“双关”,“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对于前者,举个例子: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里重点自然在“杨柳”二字上。
至于“语义双关”,用一句话关涉两个对象,即平常所说的“指桑骂槐”,就属于“语义双关”,具体我不多讲,这种修辞是很容易掌握的。
写作分许多种,申论写作自然是和普通风花雪月的文章不一样,但基本的功夫是一致的。再回到前面的“惧”。最开始不要怕自己的阅读量小,都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而已。我是学土建的,就把写作比作建房子吧,词句好比是钢筋砖头,不是钢筋砖头越多,楼越高,才是佳作。一两层楼也能是佳作,关键看你怎么去构造。
自己会建房子,还要善于欣赏别人的房子。
文人大抵相轻,这在我看来,是文学发展的一大阻碍。再过三四十年,东方文化会成为全球文化的主流。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看待文化,写作也是一样,容得下,就丰富。写作要取得长足发展,你自己必须丰富,只有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
有些书写出来似乎不是为了给我们什么教益,而只不过是要我们知道作者所知道的一些事情罢了。经验表明,人总以为同他的观点分歧的任何人都是糊涂的人,同他的观点分歧的任何书都是坏书。
说了这么多,简单一点来说,平常的记事抒情文章,有那么几点感触,就是一些情感片段,你把它们组合起来,先合理遣词造句,再稍加修饰,写好后自己多读几遍,怎么好就怎么改。有时同一个意思,换种表达,就会出彩。还是那句话,多坚持,多尝试,等到你领受到一点写作的乐趣,后面的,我相信你是会比我知道得更多的。
也该收尾了。今天下了点雪,雪虽不厚,但它的到来,竟给了我一点欣喜。有些东西,不一定要有多少,有过,便是希望。
仅此而已。
布 心 二零一四年新春
第三篇:先进事迹写作格式
标题 通常有两种形式。单行标题,即“关于+先进对象的名称+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材料用途)+文种”。如,《关于评选×××党支部为市十佳党支部的事迹材料》;双行标题,采用正题和副题形式,正题高度概括文章的主旨,副题标明先进对象。如,《一心为乡亲 倾力筑和谐——×××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应用写作,2008年第1期)。
前言 开门见山地对先进对象进行介绍。前言有三种写法:简介式、概括式、引题式。简介式即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交代典型人物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以及所获的荣誉和称号。概括式即概括典型的突出之处和先进事迹。引题式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或群众对先进对象的评价引出先进对象和主题。上报的材料可采用简介式,而登于报刊的材料则较多采用概括式和引题式。
主体 事迹材料主体的写作以事迹为主要内容,写出先进单位或人物的工作经历、工作事迹及取得的成绩。为了达到写作目的,还要具体到典型事例、典型言论、典型行为、典型思想动机、典型精神品格和道德风尚以及获得的荣誉称号。在结构上可采取横式结构或纵式结构。横式结构按照材料的不同性质进行安排,纵式结构则以时间的前后或事物的发展规律为序。
结尾 结尾又称结语,此部分可进一步概括文章主旨;或表示先进人物或单位的努力方向和决心;或以所获荣誉、成就显示其先进性;或引用群众的评价、领导的表扬;或号召向先进人物或单位学习。结尾要简洁、凝练、意尽言止,切忌画蛇添足。实际运用中,在会议发言的事迹材料应当有个结尾,不能收束太快。以书面文章发表的事迹材料结尾可写可不写。
研究先进典型事迹报告的写作,无疑对宣传好先进典型、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一、什么是先进典型事迹报告
先进典型事迹报告是一种以介绍四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或先进单位的典型事迹、先进思想为内容的报告。
从文体性质来看,先进典型事迹报告是经验介绍总结、典型材料与演讲稿三种文体的交叉与融合:
㈠先进典型事迹报告是一种综合性的经验介绍总结。
它的写作着眼于突现先进人物或单位的典型经验,写作内容主要是介绍事实,总结使用的材料是先进人物、单位的具体事迹,而总结的表现手法则是叙议结合。这都符合经验介绍总结的特征。
㈡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也是一种典型材料。
它总是精心提炼具有特定时代精神的主题,认真选好写好典型事例,并强调写好其中一些细节,努力凸现先进人物的思想。这也都切合典型材料的写作要求。㈢先进事迹报告还是一种演讲稿。
它以大量用讲故事的形式生动陈述出来的事实来说明一定的道理,充分发挥口头表达的效果,并总是用逻辑的力量与有力的结论去征服听众。它像演讲稿一样产生着强烈的宣传鼓动作用。
二、先进典型事迹报告的写作规律
但以上都只是共性的东西,要写好先进典型事迹报告,重在认识其具有个性特征的写作规律。归纳起来,先进典型事迹报告的写作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写作要点一:以突出的事迹表现侧重于思想和精神的带根本性的经验。举行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推广典型的经验。在总结经验上先进事迹报告有着自己的个性:
①总结的经验带有根本性。
先进事迹报告所总结的不是某个人或某单位做好某个方面的具体工作的典型经验,如果这样它的意义就很有限。它所总结的是既不脱离典型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又超脱于这种具体的工作,带有根本性的能在更广范围内产生指导意义的经验。例如李国安的先进事迹报告就不能写成总结“我是怎样在内蒙缺水地区找水打井的”,吴天祥的先进事迹报告也不能弄成总结“我是如何做好信访工作的”,因为人们听他们的报告不是去学如何找水打井,如何做信访工作。李国安总结的经验是《努力实践我党我军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吴天祥总结的经验是《牢记党的宗旨 一生一世当好人民的公仆》,他们所总结的经验都是管总的,是对具体工作经验的综合与升华,内涵更深刻,指导面更宽泛,不是打井、搞信访的人也都能学习。当然,带根本性的经验不只是“为人民服务”,如一次知识分子的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就有人总结《立足国内同样大有可为》(北航傅惠民)这样的经验,一次青年志愿者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就有人总结《商海无情人有情》(黑龙江司季红)这样的经验,它们都同样具有根本性。②总结的经验侧重于思想和精神方面。
先进事迹报告之所以感人,往往不在于典型人物具体做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的本身,而在于他们的事迹、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精神。听李国安、吴天祥的先进事迹报告,谁能记住他们所报告的如何做每一件事呢?更谈不上模仿了。但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生一世当好人民公仆的先进思想却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因此先进事迹报告在总结典型经验时,总是不停留于如何做具体工作,而强调用先进的思想精神教育人、鼓舞人。
③总结的经验强调以突出的事迹为依托。
先进人物或先进单位报告的经验之所以能感人还全赖于本身事迹的突出,因此所总结的经验要建立在“硬梆梆、响当当”的先进事迹的基础上。例如提到李国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人们马上就能想到他想方设法为一个祖祖辈辈喝苦水的民族村打出甜水井,村民在井旁树起“幸福全靠共产党,饮水思念解放军”的石碑的事迹;提到吴天祥一生一世当好人民的公仆的精神,人们马上会想到他只身跳入粪池中,为群众疏通堵塞的下水道的事迹。正是这种突出事迹使他们的思想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使他们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写作要点二:捕捉先进典型事迹闪光点,充发展现先进典型的思想、精神。先进典型所报告的既有他们的行动、事迹,又有他们的思想、精神,而其中根本的是先进典型的思想、精神;因为行动只是思想、精神的体现,事迹只是思想、精神的结果。只有着力于表现先进典型的思想、精神,先进典型事迹报告才能感人,才能发挥很好的教育作用。先进典型事迹报告怎样表现好先进典型的思想、精神呢?
①要确定好反映先进典型思想、精神的写作角度。
对一个先进典型的事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能选取和确定恰当的写作角度,先进事迹报告就会一般化,突现不出先进典型事迹的闪光点。写作角度的选取和确定,一要抓本质的、主要的东西,二要有个性、有特点。例如写李国安,如果把写作角度定在如何在祖辈找不到水的内蒙戈壁上打出甜水井,或定在如何献身祖国的边疆建设,这就一般化;写吴天祥,如果把写作
角度定在如何通过信访工作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党和政府的崇高形象,或定在公务员如何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这也就一般化。李国安是一位军人,吴天祥是政府部门的基层干部,各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把他们先进典型事迹报告的写作角度分别定在“努力实践我党我军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牢记党的宗旨 一生一世当好人民的公仆”上,就能以鲜明的个性、特点,抓住本质的主要的东西,表现出他们先进事迹的闪光点。
②对先进典型的思想、精神作“分解“的表现。
由于思想、精神是先进典型事迹报告的核心,因此一定要把它写深写透,使之得到充分的表现,这就要求善于“分解地表现典型的思想、精神”。所谓“分解”,就是分点写出先进思想、精神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或分类地指明先进思想、精神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或指明先进思想、精神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或哪几类事上。例如李国安的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就把他的思想、精神“分解”成了四点体会:第一点体会是,实践我党我军宗旨,就要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第二点体会是,实践我党我军宗旨,就要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人民的公仆;第三点体会是,实践我党我军宗旨,就要时刻不忘我们是人民子弟兵;第四点体会是,实践我党我军宗旨,就要时刻不忘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吴天祥的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则把他的思想、精神“分解”成这样四条:
一、共产党员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唯一的人生追求;
二、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主动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三、共产党员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时刻把群众冷暖疾苦挂在心上,份内的事要办,份外的事有条件的也要办;
四、共产党员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坚持人生在世,奉献二字,淡泊名利,一尘不染,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这种“分解”,就在抓住先进典型事迹闪光点的基础上,深入写出了他们思想、精神,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教育与启迪。
写作要点三:要善于运用典型材料去突现先进典型的思想、精神。
先进典型事迹报告的写作在材料的运用上一怕空泛,二怕平庸。空泛,就是没有典型材料,言之无物;平庸,就是材料一般化,缺乏说服力。材料的空泛与平庸,必然给人印象不深、收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只有材料典型,先进典型的思想、精神才有说服力、感染力,才能使人受到教育和鼓舞。
①典型材料要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
例如吴天祥的报告在谈到“共产党员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时举了这样的典型事例:“我利用春节、元旦、五
一、星期一等节假日,深夜两点钟起床和环卫工人一起扫大街、清垃圾,一直坚持了10年。”这个事例极有代表性地表现了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唯一的人生追求”的共产党员的本质。
②典型材料要内涵蕴藉,寓意深刻。
例如李国安谈到“实践我党我军宗旨,就要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举到了这样的典型材料:“1983年部队精简整编时,我从后勤处副处长位置上编余了,团领导说,你这些年工作很辛苦,编余就先休息,等有了位置再说。但我认为,职位虽然没有了,可我还是一名党员,要为党多做工作,而不能在家等着组织安排,就主动要求到我们团的北大荒农场去搞生产。在农场的4年中,我同官兵艰苦奋斗,扭转了多年亏损的局面,每年为团创收50多万元。”这个典型材料不仅说明了李国安确实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而且在如何当好一名共产党员上从多方面给人启迪:共产党员应如何对待职务、地位的变化,如
何对待休息与工作,如何到党的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去,如何克服困难扭转工作的落后局面„„在这些方面都显示出李国安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
第四篇:谈写作三要素
谈写作三要素
2012-11-冬爸
写作有几要素:立意、选材和细节描写等。评判一个作文好坏基本是围绕这几个要素展开的,比如济南市中考作文一类文(30-40分)评分细则中明确规定:“思想健康,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谋篇布局合理,语言通畅,符合文体要求。”其中思想健康讲究的就是立意;切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考验的是孩子对应试要求的理解,锻炼的是孩子的理解力;中心突出、思路清晰、谋篇布局合理等考验的是孩子文章构思能力;感情真挚、内容充实、语言通畅考验的是孩子选材及语言运用能力。
创新分共10分,分为三部分:思想深刻、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其中思想深刻指的就是立意的问题;构思新颖指的是选材和文体结构的问题;语言生动指的是语言的运用和文采。具体包括:(1)见解新颖;(2)透过现象深入本质;(3)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4)材料丰富。(5)构思精巧;(6)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7)形象丰富;(8)有个性。(9)词语丰富;(10)句式灵活;(11)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2)文句有意蕴。
能把一个思想、一个动作、一个语言写活的学生不多,所以有文采的学生不多,这需要学生平时就注意好词好句的搜集和记忆以及高频度的写作锻炼,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孩子本身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比较强,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很多孩子没有养成背诵和运用所学好词好句的习惯,写作训练也只是在应付老师作业时才做,加之孩子本身课业重,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的不多,对事物观察不细,思想分析不够透彻,由表及里的能力不强,这些缺点严重影响了孩子写作水平的发挥,往往50分的作文止步在40分。
针对大部分同学的现状,如何在平时就引导他们爱上习作,学会写作。其实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有具体措施可以落实的。
初中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爱好学习,喜欢新奇,喜欢挑战,容易满足于小的成就感。他们所欠缺的是细心的观察、由表及里的深刻思考、开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做教师的应该抓住孩子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有的放矢,让孩子爱上写作,从写作中感受美和成就,感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孩子的内力,主动捕捉生活的细节和对情感的感悟,帮助孩子在这个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立意。
首先,来看立意。一篇文章,立意非常关键。立意的深刻,会使文章脱俗,让评委眼前一亮。孩子们较少接触生活,本身经历的事情并不多,能记住的就更少了,加之老师要求大家尽量写实,所以孩子经常会写出一些众所周知的过程、流水账,没有任何新意可言。要想在平凡的事情描述上有所突破,必须首先有较高的立意。如果仔细审阅最近几年孩子的作文,你会发现因为文采得高分的孩子比较多,而因为情节构思新颖得高分的孩子比较少,原因就在于孩子们缺乏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缺乏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构思创作的能力。
立意来自于哪里?立意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社会现状。建议孩子们平时要多关注时事政治,多读报,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这些信息的获取根本无需亲自经历,是适合学生的。
一篇文章是否有生命力,在于这篇文章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是否能准确反映当下的社会现实,是否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历来,生命、死亡和爱就是世界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给莫言的致辞评语中这样写道:“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围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的谬误和贫乏,声讨政治的虚伪和妄言。他有技巧地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对历史的评价,对当下社会现状,人们生活状态的准确到位的描述,对社会不公平的抗争都能激发人的斗志,使社会前进,人格升华,使人在社会的反思中获得更好的生存状态。这就是立意,是站在世界文学创作角度上看来的立意。此立意可谓大了,作为学生,首先要有这样的心态,有这样的意识,有这样一种思想流,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缩小命题和立意,纵观历年中考或高考的高分作文,不外乎就是对社会现象的准确到位的描写、总结,不外乎对高尚情感的呈现和宣扬。
三篇中考满分作文:《偶然的发现》讲述的是祖孙三代人于车灯上系红绳的生活细节,文章围绕这个细节写亲情;《又是一年风起时》讲述的是饭后妈妈提议散步而引发的与作者的一个小小的争议,透过作者的心里描写来反应生活,表现母子间浓浓的爱;《几分释然在心头》通过描述蚕生,来讴歌生命。生活不像电视剧,总是很平淡,不甘平淡的是我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我们善于提炼美的心灵,一根系在车前灯上的红绳让作者想到了爷爷对父亲的牵挂;一次不经意的回眸让作者看到了失望的母亲;一次心灵的驻足让作者发现了一种高尚的生活状态:生命,不在长短,而在于尊贵而高傲活着。
一篇介绍传统地道美食的文章,作者的本意是想通过描写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美食文化即将流失的遗憾,结果,他把怎样制作这种吃法的过程,介绍的清清楚楚,详详细细,在这篇文章里立意已经被哗而不实的文字描述挤兑没了。洋洋洒洒地讲了一大篇,最后也只能归并到二类文里。
立意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决定了同一篇文章的深度和高度。下面看一个故事:子路救了一个溺水者,溺水者要送他一头牛,他不想要。如果故事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文章只表达了“君子不谋财”立意。接下来,孔子说,你要下这头牛吧,因为,你一旦要下了这头牛,鲁国就会有更多的人效仿你,去勇敢地救溺水者了。通过延伸,文章的立意接着就升到了一个高度。子路不收牛,意为“君子不谋财”,小智慧,可取;子路收牛,意为“以己立标,影响社会”,大智慧,正道。
再比如,“当洪水来了……”,一个孩子写: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大家是如何团结的,这是正面描写,符合大部分人的思路;但另一个孩子写:洪水来了的背后的原因所在,指出人类过度地破坏环境,呼吁大家保护自己的家园。不同的角度所阐述出来的立意是不一样的,一件事物多从几个角度出发,就会让文章更有新意。从这个角度看,文章写不好与孩子的思维是相关的,大部分孩子的思维几乎成了定势,不具有可扩展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条:一是孩子生理不成熟,思考问题没有深度和广度;二是与孩子平时学习生活习惯有关,知识面狭窄,三是与家长引导不够有关。当孩子有困惑的时候,家长的即时引导可以帮助孩子成就一种好的思维习惯。
二、选材
都说选材是决定作文成败最关键的一步棋。很多老师在教课的时候告诉孩子:选材新颖往往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前提。其实,仔细想想,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新颖的题材?不是吗?有很多同学拿了一个例子写N多遍,反复地写,从小学到初中,从平时作文到小考,到大考;更有甚者,有些同学拾人牙慧,乔装打扮,完全嫁接别人的情节,导致评卷老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给打低分了。
好人好事一定是公交车上让座,扶老奶奶过马路?表现老师的奉献精神就一定是让老师带病上课?反映同学互帮互助就一定是去医院给他补课?其实题材来源于生活,要想发现新颖的题材,一定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当然,如果有一颗能善于挖掘美的心,所有你看起来并不经意的小的生活细节都会成为写作的好的题材。看脍炙人口的长篇巨著,哪部没有生活?于平凡处体味不平凡,于无声处聆听有声,这才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一个陌生人走在路上,他一定是有事情要去做;一只鸟落在树上,生活的维度里一定有关于这个鸟的一段故事;一件事情发生了,它一定会有前因和后果。素材是生活给予的,把生活中观察到的平凡的素材按照一种逻辑关系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就会形成有冲击力的新颖的素材,这个能力只有人类才有。这是一种用新意、有创见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结果,这是一种通过所学知识挖掘事物更深层更内在含义的结果,这是思维角度变换激发创作火花的结果。组合和嫁接出来的新颖的素材只要符合常理都可以用,《小小说》《微小说》《读者》等杂志上就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平日里多看这样一些小品文有助于开拓孩子的写作思路。
好人好事为什么不能是公交车上让座,扶老奶奶过马路?表现老师的奉献精神为什么不能是让老师带病上课?反映同学互帮互助为什么不能是去医院给他补课?题材的新颖还表现在对旧题材的利用和挖掘上。题材之所以不新颖,其实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选材,按照“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常理,新颖应该是出在作者的笔触上。当一个经常路过的小店门上突然贴了一张“家中有事,暂歇业一周”,你能不能成文?老板回家省亲?逃避债务?又或是自作主张外出游玩?每一个思路都能写下去,具体写什么就要看自己比较熟悉哪方面,又或哪方面有更深的立意了。
再比如,有个孩子写“奶奶的唠叨”,他说,奶奶爱唠叨,我对她发火了,但是事情过去后感觉自己做的不对,于是回过头来向奶奶道歉,说以后不会再这样做了。这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估计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过。但是,只这样,不够新颖,也没有比较深的立意。另外一个孩子,写的是“爷爷的习惯”。他说,奶奶去世后,爷爷爱看电视,有一天,放学回家后看到电视还开着,爷爷却躺在沙发上睡着了。那一刻他才忽然明白:原来爷爷并不爱看电视。他继而延伸开来,说我们平时太忙了,没时间陪爷爷说话,其实他只需要声音就可以。引出一个很高的立意:呼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旧材料、小细节都有其背后很深的可以挖掘的立意。就看你能不能从小事中,挖掘出大的问题,这是一种能力,无关乎选材。
旧的题材通过合理的构思和创意完全可以体现出新意。拿公交车上让座来讲,如果孩子单单描述让座的过程,无论文字如何生动,圈定的情节圈定了阅读者的思路,无论如何是引不起阅读兴趣的。如果孩子这样写:一位老爷爷上了车,我没有让座,坐在我后面的女孩让了座,当车停靠在下一站时,女孩下了车,我突然发现,这个女孩原来是个腿部有残疾的人。这种描写一下子就让人从情感的平淡中跌进洪流里,让题材变得生动,让情感萌发了新意。
旧的题材也可以通过不同角度的思维转换获得新意。比如“我从未如此快乐”,大家都写自己是如何得到快乐的,你却可以写自己付出获得了快乐;再比如“我的好朋友”,大家都写自己的同桌或者知己,你却可以写自己熟悉的动物或植物;记得济南2012年年底期末考试考过一篇阅读:《一只空瓶子的温暖》,故事通过对父亲和闺女在处理空瓶子的过程中所持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对比,给捡垃圾这样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赋予了新意,当然立意也更高了些。
写作是一种生活话的艺术。所以写作中的材料尽量要真实,但并不要求亲历。你听到的,你看到的,你想到的,都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但切记所有虚构的材料一定要符合事情发生的背景,符合人的思维逻辑。
三、细节描写
细节可以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表情、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小但有深意的动作,一个意外而又合理的情节。扩大开来,细节的描述其实为文章增添了很多的新意。细节也最能体现文章特性,突出文章立意。毫不夸张地说,在描述情感和爱的写作中,细节几乎决定了这些文章的成与败、优与劣。
所谓细节描写,其实就是对有针对性的中心句子或者形象,进行扩句的过程。这种扩句的练习已经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这种扩写不局限于动作、语言和心理,甚至在状物上都可以。采用的方法无非就是对这些拟扩的句子加以六种感觉的描述:听觉、味觉、触觉、视觉、嗅觉、感觉,并配合各种文学修辞和描写手法,比如排比、拟人、通感等。
比如,有一个孩子在描写下雨时,爸爸来接她放学回家,这个例子不能不说俗气。但是一加上细节,文章就显得丰满多了:“爸爸就站在雨伞下,异常拥挤的人流里,佝偻着身躯,焦急地等待着我。穿的衣服因不停地张望和探头而淋湿了一大半,我忽然发现,爸爸的头上多了几根银发,我不敢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看着那风中瑟瑟抖着的银发,我的鼻头一酸。”表情、动作、心里活动、景物都写的比较细致,爸爸为这个家的付出、对我的关爱无须过度修饰,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这是场景和心理描写,当然,也可以写动作细节,比如:“我不由地伸出手来,想拉着爸爸,爸爸猛得把手缩了回去,他淡淡地说:“我的手太凉。”顺势从我肩膀上卸下了沉重的背包。”如果没有雨中的这些细节,接孩子回家就成了每一个孩子都会碰到的最俗气的事情了。俗事之所以不俗,是因为普通的事物里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和丰富的情感,孩子应该学会从小事里挖掘这些难得见人的感动。
生活中的细节你真的注意了吗?每一个细节你真的思考了吗?有一个孩子写晚自习的时候妈妈给自己送牛奶,他是这样说的:“妈妈送完牛奶、走了、然后又回来了,她转了一下杯子后又走了,原来,杯子刚才对着自己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豁口。”一个举手投足的简单的动作,牵出了一个仔细的孩子,也牵出了一个细心地充满了爱的母亲。
儿子去北京参加二胡比赛,妈妈在家给爸爸埋怨似地唠叨着:“这小子,去了北京这么多天,只发过一次短信。”其实,去北京的时间只有2天。一句朴素的语言里包含了多少母亲对于一个孩子的爱啊。孩子坐晚上的火车,早上5点多才能到家。5点刚过,平日里懒床的爸爸也一骨碌爬起来,催促母亲说:“赶紧给儿子打个电话,咋这么晚了还没有回来?”平凡中的爱才更显得伟大和感人。
如果一个作文题目《我从未如此快乐》,我们把题材定位到学游泳上。你认为一定要写游泳池周边的场景吗?写老师如何教孩子游泳的场景吗?还是写自己在泳池里的感受呢?有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爸爸把我带进水里,然后就放开了,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恐惧,我努力挣扎着学会了游泳,但是,当我转过身后,却发现,爸爸一直偷偷地跟在我身后,从来都没有离开。”这是一种快乐,作者把这种快乐上升到了父亲的爱,从而抬高了立意。
很多孩子从来不知道细节可以让材料出新。有一个孩子特别倔强,跟父亲闹矛盾以后,被父亲打了一巴掌。于是,这个孩子就一气之下出走,去同学家住了两天。第三天回家的时候,他突然发现父亲的头发上面有一层灰尘,走近了仔细一看,原来不是灰尘,而是白发。他出走的这三天,父亲为了找到他,受尽了心灵和身体上的折磨,自己的置气让父亲几乎是一夜白了头,爸爸见到他回来,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只是不停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仿佛是给儿子说,也仿佛是给自己说。当父亲回到卧室,儿子的心里五味杂尘,孩子一瞬间明白了很多道理。其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平淡的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思考,有一些东西不是非要经历山崩海裂才能得到证实。
其实,写作就是成长,写作就是生活。孩子的成长往往在于一个动作:懂得、学会、理解、明白、领悟。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自己看了都有点酸酸的或者甜甜的或者辣辣的,那么它也一定会给某些读者带来同样的感受。这也是一篇文章有价值的体现之一,即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写作的要素还有很多,一个好的立意,一个新颖的选材,加上恰当的细节描写,一定能让你的作文熠熠生辉,增色不少。还等什么呢?把这些想法用到你的下一篇周记或作文里吧。
备注1:
文章中大部分例子取自于学而思网站巧玲老师的聊天记录 附录1:
三篇济南市中考作文分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3080bb0100pt9f.html
第五篇:谈新闻稿写作(定稿)
谈新闻稿写作
新闻,是宣传先进事迹、典型经验和反映情况、意见、要求的一项宣传活动。
一、新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题目。它能高度概括和揭示新闻的基本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价值和意义,并引起读者的兴趣,被称为报刊的“眼睛”。新闻标题分为引题(也叫肩题、眉题)、主题和副题。引题置于主题上方,其作用是交待主题背景,说明原因渲染气氛或者揭示主题的意义和内容。主题是对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和思想的概括和说明,是标题中最醒目的。副题是位于主题之后的辅助题,常用于交待主题的不足,对主题起注释、补充和印证作用。一则新闻可以只有主标题,也可以加引题和副题。在什么情况下只用引题加主题或主题加副题,或只用主题,要根据新闻主题思想的需要而定。
新闻标题的命题方法主要有:
1、内容命题法。就是以新闻的主要内容为依据而拟定标题的方法。这一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它适应了新闻快捷这一特性,因而是拟制新闻标题的常用方法。如:
看某局一些领导是怎样对待知识分子的(引题)
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间副局长一家新房四套(主题)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结论竟是分配基本合理(副题)
在这篇新闻中,作者把主题、引题、副题齐出动,把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集中,鲜明而又生动地在标题中显露出来,从而吸引了读者。
2、以名命题法。是指以人名(或绰号)、地名、单位名、牌匾名、物名、事件名(或代号)巧妙地与新闻主旨串缀成题的方法,它使新闻标题更富有情趣性。如一篇消息的主标题是:黄金田敢冒风险水中“捞黄金”。这是用人名衍化为标题,作者借用主人公姓名中的两个字,巧妙地把主人公名字嵌入标题中,比喻精当,天衣无缝,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3.引语命题法。就是引用他人的话作为新闻标题。引语的范围包括两方面:一是新闻里的人物或前人说过的话;二是成语、谚语、格言、诗词、口号等。借用这些引语来阐述、表现命题的思想,能够增强命题的说服力。如有则消息的主标题是:双城堡车站野蛮装卸事件绝非偶然。副标题是:当地群众气愤地说:这个车站的“铁老大”得罪不起。作者在副标题引用群众的话对事件进行评说,增强了标题的说服力。
4.情感命题法。是指作者以对新闻事件所产生的感情命题的方法。以作者的情感命题,从性质上分为四种:一是以赞颂、钦佩之情命题,如:《工会热心肠人走茶不凉》;二是以愤怒、痛恨之情命题,如:《奸商一何毒百姓一何苦》;三是以悲哀、痛苦之情命题,如:《英雄含泪吊忠魂》;四是以喜悦、欢笑之情命题,如《千里长龙穿南.北滚滚原油过江来》。
5.辞格命题法。是指把修辞学的辞格运用到命题上来,使新闻标题更加精炼优美,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如:《石头城摆开“车马炮”“众诸葛”争鸣新战法》(借代)、《满腹知识问道于人前程如何胸无点墨财从口来运气不错》(映衬)、《广昌路上好睡觉宁都路上震断腰》(对比)、茅台酒尚未沾唇人先醉三分》(夸张),等等。
二、新闻导语
导语,是以简练的文字表达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并能吸引读者往下读的开头部分。导语是新闻特有的一个概念,通常是指消息的第一个自然段。
导语有两个作用:一是用简洁的语言把新闻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内容告诉读者;二是它应当像诱饵一样把读者吸引住,使读者有兴趣往下看。因此,新闻写作训练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作者写好导语的能力,导语一旦完成,报道即可一挥而就。导语的类型及写作方法主要有:
1、概捂式导语。也叫概要式导语。就是用直接叙述的方法,把新闻中最重要、最引人的事实和思想,经过概括、提炼,简明扼要地写出来。它的特点是,择其精粹,高度浓缩,提纲挈领,开门见山。
2、悬念式导语。即从新闻事实中切取某个反常的现象或情节的突然性入手,在读者心中悬下疑团,从而调动读者的好奇心与兴趣去阅读全文。悬念的设置手段主要有:一是悬在令人震惊之
中,即通过一个震撼人心的情节描写,激起读者探索求知的强烈兴趣;二是悬在反常的事理之中,即善于把那些违反常规常理的现象摆在前头,悬在明处,而将其合乎逻辑的本质隐在其后。
3、描写式导语。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所要报道的人物、事件、环境和现场所作的具体描绘。这是导语中比较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能够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它的写法也比较自由多样,既可是目击式的现场描写,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也可是对新闻高潮部分简练而富有特色的勾勒,给读者展示出一幅清晰而引人深思的画面;还可是对新闻人物的情态、特点和音容笑貌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4、设问式导语。即在导语中鲜明尖锐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它最显著的功效是能引起读者对新闻的关注,也有助于突出新闻的主题思想。设问式导语要自问自答的,但答的方式可以灵活,既可以在导语中即问即答,也可以在导语中设问,在主体中回答。运用设问式导语时要注意:一是要紧紧围绕新闻的核心事实来设问;二是对设问的回答应当尽量提前,能在导语中回答的导不放在主体中,能在主体起首句回答的不推到主题后面,避免延缓核心新间事实的出现。
三、新闻主体
从新闻结构看,导语之后便是主体了。新闻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发挥和表现新闻的关键部分。新闻主体具有双重功能:一是注释导语,使导语的事实更加清楚,更加详细,以满足读者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要求。二是补充导语,使导语中没有提到的其他有关新闻主题的事实得以补述,以保证新闻的完备性。常见的新闻主体结构及写作方法主要有:
1、时序结构。是按照新闻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的时间顺序安排新闻主体的结构。按时序结构写新闻主体,事件发展的脉络比较清楚,作者容易写,读者容易懂。
2、“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是说新闻的结构像埃及金字塔倒过来一样重的在上头,轻的在下头,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次递减,即以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为依据,按最重要、次重要、相对不重要顺序安排新闻结构,这种结构是从西方学来的,“倒金字塔”结构特别适用于突发性事件或动态新闻。这类报道时效性要求很强,不容许作者在文章结构上花费更大功夫,这种结构有利于作者快速组织材料,搭配成篇。
3、逻辑结构。就是根据新闻事实的内在逻辑联系来安排层次段落,这种结构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深入。其结构特点是:问题、原因、措施、效果。第一步,先提出存在的某一突出问题;第二步,深入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第三步,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第四步,反映所取得的效果。这一结构方式的好处是能有效地反映某项工作的全过程,有观点、有分析、有成效,使读者看了信服。二是横向并列。这一结构的特点是:对某一新闻事实分成几个观点并列起来,分层叙述,这样写的好处是有层次、有气势、有厚度。
4、文学式结构。也叫散文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在忠于新闻事实的前提下,不拘泥于传统的结构方式,而是按照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原则组织新闻素材,使新闻更加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是对新闻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的说明,是对事件发生和和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的解释,它是新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地运用新闻背景材料,对深化新闻主题,增大新闻信息量,增强新闻的知识性、趣味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方法主要有:
1、前导式。即将背景材料放在导语中,同新闻事实巧妙地揉合在一起,使新闻一开始就能抓住读者。有些消息,由于事件本身的性质所决定,不容易写活,尤其是不容易在导语中写活,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地在导语中加入一点有趣的背景材料,就能使这条消息活起来,并同时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2、浓缩式。即在导语之后,将新闻背景材料浓缩为几句话,与介绍新闻事实结合进行,以达到对新闻事实进行说明、对比、衬托的作用。
3、“天女散花”式。也叫辐射式,即把背景材料化整为零,分散开来,根据主题的需要,巧妙地穿插在各个段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