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祁宗清先进事迹材料
海东市优秀教师先进材料
——记互助县林川乡马家小学教师祁宗清同志
互助县林川乡中心学校
2013.8.28
海东市优秀教师先进材料
——记互助县林川乡马家小学教师祁宗清同志
祁宗清、女、土族、现年四十六岁,小学一级教师,于1989.9参加工作,2002.9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2005.7毕业与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大专学历。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孜孜不倦地进取,默默无闻地奉献,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以“爱”字当头,“责”字为重,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把整个身心都融进了对教育事业不懈的追求中,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如果说学校是她生命中成长的沃土,那么课堂就是她展示生命价值的绿洲。以火热的心、无尽的爱、埋头的干、默默耕耘,一天天,一年年,在育人的岗位上,勤奋地工作,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模范履行职责,无私奉献,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谱写着人生的篇章。二十多年的风雨磨砺,也使她由教育战线上的一名门外汉成长为校、乡和县级骨干教师,并多次被评为县级、地区级的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教学能手。”曾获国家级“希望工程”园丁奖。这些都归功于她孜孜不倦地进取,默默无闻地奉献,主要有一下两点:
一、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断加强师德修养
他热爱着自己的教育事业,更热爱着自己的学生。时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约束自己,做学生的表率。人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她常说: “不以善小而不为!”应从亲自弯腰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做起。这种师表形象作用是不可
估量的。比如,在一次上课前,她走进教室时乱糟糟的,纸屑到处都是,真像一个菜市场。当时,她没有大声训学生,只是深深地看了大家一眼,然后拿起扫把扫起来。我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起扫把行动起来。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师德的力量。“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书育人,她不仅是业务精湛,更是师德高尚。他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处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人格、行为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她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讲脏话,她带头使用文明用语。寒冷冬日,她带头提前到校,开始时,往往是她第一个进入班级,后来,比她早的学生越来越多,整个上学期,很少有学生早读迟到。劳动、清扫我也干在前面。教育学生实事求是,自己被学生难住时,绝不装腔作势;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我首先做到及时批改每一份作业和试卷。爱校如家长期住在学校,关心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热心助人,在学生的心目中她不仅是受欢迎的好老师,而且是慈爱的好妈妈,受到老师和学生爱戴和尊敬。
二、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有句话说得好:“你的孩子,我的学生,你亲我更爱!”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她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栽培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尤其是后进生,她会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激励的办法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她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在工作中,他抓住一切机会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吸取精华,及时消化,并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备课时,首先仔细研读教材和课标,精心设计教法,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精心选择不同的练习和作业;在课堂上,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甚至是合作者,而讲解时他会选择简洁、准确、学生最容易懂的语言把有关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且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逐渐由“学会”变为“会学”。在辅导学生时,特别做好培优补差工作。除了从心理上生活上多关心多帮助他们,他在布置任务时能区别对待,分层设计,力争使每一位同学都“吃得了”“吃得饱”,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基础补习和知识拓展指导,最终达到人人有收获,人人有进步的目的。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近几年他所任教的科目在中心学校年级中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获得中心学校好上级部门的奖励。一份收获,一份幸福。这幸福源自于辛勤努力后的收获,来自于真情付出后的喜悦,更是来自于面对困难时一份耕耘笑对前方的勇气和决心。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却让大家难以忘怀,难以割舍。
第二篇:宣化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宗清侠同志先进事迹
宣化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宗清侠同志先进事迹
“民政人做好民政事,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民政人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是责无旁贷的天职”,宗清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96年参加工作至今,宗清侠数年如一日地把所有的热情和爱心倾注在民政事业中,无怨无悔地为民政对象和弱势群体服务,先后被评为全县劳动模范、民族宗教工作先进个人、国庆安全保卫工作先进个人。
一、坚持原则,开创工作新局面
2004年,宗清侠担任宣化县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他工作热情,积极开创工作新局面。从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入手,规范股室办事程序和提高办事效率,使股室每一个人真正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制度执行,从我做起。他每天坚持提前半个小时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在他的带动下,局机关上班习惯“踩点”到、迟点到的人明显减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也明显提高了。
他严于律己,热情待人。对待上访人员,他主动服务,真正做到了来有迎声,去有送语,一张笑脸,一杯热茶,要是遇上了达不到政策规定的上访户,他更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讲政策、讲法规,直至把他们说得心悦诚服为止,有时接待的来访对象是痴、残、傻、呆等弱势群体,一般人都不愿意理会,可他对待他们像亲人一样,细心照顾他们,亲 1 自护送他们离去,有时甚至找车将他们送到家中。
他敢于坚持原则,无论是领导还是其他人,只要不符合民政事业公务费用使用原则的,他都不予审核。有一位同事跟他说,电脑太陈旧了,想换台新电脑。宗清侠经过调查后,发现局里尚无大型物件采购指标,而且旧电脑只需要换一下内存,再维护一下,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于是,他劝说大家节约点、克服下,先换个内存。那位同事很生气,告诉他局里还缺那么几千块钱!没必要那么节省吧,为什么不能通融下呢,你这样太不会变通,这样在社会上很吃不开呀……他的回答却很平静:“该用的一定要用,不该浪费的绝不浪费。我这样做,心中无愧,心里坦然,对得起手里拿的这份工资”。
在局办公室工作两年多来,他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正是在他这种“固执”行为的感染下,他身边的同志们由原来的不理解,变成了现在人人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
二、一心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上管天文地理、下管油盐柴米,左管英雄好汉,右管计米要饭”是基层民政工作的真实写照。要做好基层民政工作确实不易。多年来,宗清侠始终以“热心、爱心、耐心、诚心”作为服务标准,走村串户,风里来雨里去,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向弱势群体进行关爱救助,向社会传递文明。2 无论节假日,还是双休日,几乎很少休息过,可他无怨无悔。只要群众一有困难,他准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他排忧解难的许多群众称赞宗清侠是姓“民”的民政干部,这个评价名符其实。他始终恪守“俯首甘为孺子牛”工作的信念,勤奋工作,忘我奉献。他把民政局当成自己的家,将全局干部、职工看成是自己的亲兄弟姐妹,同事家中有了矛盾,他就主动进行劝说、调节;因工作关系产生隔阂,他就从中协调磨合;谁家有个婚丧嫁娶,他都主动为其安排操办;谁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同他商量,他还十分关心年轻同事,在严格要求他们的同时,对他们的工作上悉心指点,生活上关心备至。经他推荐、介绍的入党积极份子就有4人,其中一位已经当上了股长。
常言道,人贵持之以恒。多年来,宗清侠一直践行自己的诺言:做民政工作,就是要把民政对象当作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要舍得付出,甘于奉献,尽我所能,为民服务!
第三篇:李宗华先进事迹
“苹果”村的领富人
——康定县优秀人才李宗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李宗华,男,藏族,四川康定人,1957年10月生,200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初中文化程度,2001年至2010年曾担任姑咱镇达杠村村主任,现任姑咱镇达杠村党支部书记。
李宗华一直在农村第一线从事农业生产,不断的自学农村实用技术,2006年取得助理农艺师,2007年又获得了全国“绿色小康户”荣誉称号。2011年9月2日在康定县全县工作会议上荣获“康定县优秀人”荣誉。面对这些成就与荣誉,李宗华一如既往,继续用行动来践行自己的承诺:积极发展全村产业,帮助全村老百姓致富奔小康。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找准农村致富路
穷则思变,探路子。达杠村属高山村落,交通信息都较为落后,群众们长期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担任村主任后的李宗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致富,全面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一方面召集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商讨全村发展对策;另一方面,他多次跑到镇农牧站,州林科所求教。多次探讨,多方请教,群策群力、实践探索,一条适合达杠村发展的思路逐渐清晰:针对达杠村的苹果产量少质量差,交通运输不便的现状,全村发展分两步走,一是争取资金修路,改变交通不便的现状。二是综合自然地理,气候等方面条件,依靠科学技术,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按照这样发展,我们离小康生活就不远了。”李宗华告诉村民:“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只要我们全村齐心协力,达杠村一定能又好又快的发展。” 多措并举,壮产业。在制定了一系列对策以后,李宗华便带领全村开始干起来了。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产业奠定基础。为了使达杠村的交通改善,李宗华四处奔走,多方争取资金,终于使得一条长1000米的进村公路建成通车。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又开始实施达杠村3.5公里通户硬化路项目。全村基础设施焕然一新,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积极组织对外考察,为达杠村引进新希望。为了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发展最有利于达杠村的特色产业,李宗华把家中不多的积蓄无偿拿出来带领村里有文化的年轻人到外地考察。在外地考察中,李宗华了解了红富士等优质品种,结合他对达杠村地理,气候等方面的了解,他认定这就是达杠村农业产业的希望。他积极学习红富士苹果的种植技术,并在自己家果园里进行试种。在充分掌握了苹果的基本种植技术,并在自己园里试种成功后,李宗华并没有忘记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乡亲们,他不仅自己出钱帮群众们购买果苗,他还运用自己丰富的苹果种植实践经验,在果树的栽培、防病治病、品种更换,修枝嫁接等方面给予村民悉心的指导。2010年,达杠村苹果产量高达170万斤,全村每户平均收入3万元,全村仅靠苹果种植就带来了300余万元的收入。三是积极联系农科所,学习科学化管理苹果种植。刚开始的几年,李宗华仅靠自己摸索,试验。遇到大规模的病虫灾害就让他焦头烂额。李宗华觉得必须得依靠农林站所来加强学习苹果种植的科学管理。于是,李宗华积极联系镇农牧站和州林科所,并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到村里来指导,从而加强了苹果种植的管理,保障了苹果的优质品质和产量。
筑牢堡垒,服务群众,踏上发展新征程
富则思进,惠民生。2001年以前,达杠村经济落后,村支部仅仅是充当镇党委的“传声筒”,各项规章制度都落不到实处,群众,党支部、村委会都为了各自的肚皮而四处忙碌,无法起到基层组织的领导作用。经过了特色产业发展,达杠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升了,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我是最基层的干部,我不仅要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着想,我还要做好表率,做好村党支部的工作。”李宗华这样说道。虽然李宗华于2008年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内还算是一名年轻的同志,但是自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就深深地认识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而他所在的村党支部就是共产党最基础的堡垒。特别是他担任达杠村村支书以后,他积极和村两委商讨对策,制定出了服务群众的几点措施。一是设立“便民服务室”,方便群众办事。将村级场所,腾出一间,建成了“便民服务室”,实行“一站式”服务。他和村干部一起完善了村级“便民服务室”的相关规定,实行专人管理,明确具体负责人的职责,坚持8小时坐班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密切了干群关系,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他以村级活动室为依托,开展了棋牌大赛、篮球比赛、春节联欢会等多项活动,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立志高远,攀高峰。在达杠村苹果产业到达一定规模之后,他又在积极寻找再能带领达杠村经济腾飞的路子。此时的李宗华已经是经历了千锤百炼,有着非常深厚的农林业技术知识。首先,李宗华学习内地经验,加大了全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规模化。李宗华在达杠村苹果产业初具规模之后,又积极的推进花椒的种植。李宗华提出充分发挥土地效益,鼓励村民根据土地的地势,结构化的种植花椒与苹果。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为村民增收。截止2011年年初,达杠村有成片苹果、花椒园500多亩,年产量可达11000多万斤。其次,注册商标,保护村民利益。细心地李宗华发现,经过产业调整和科学管理,达杠村苹果产量大幅上升,但是苹果收益却没有明显增加,尤其在这几年,收益甚至还有较小的减少。经过自己调查,他发现自从优质达杠苹果进入市场后,市场中冒充达杠苹果的现象屡见不鲜。他意识到如果不杜绝此类现象,达杠苹果的收益将会大大降低,还会影响达杠苹果在市场上的良好口碑。“只有注册了商标,我们才能够保护我们达杠苹果效益。”李宗华说道;“只有为达杠苹果注册商标,达杠苹果才会给整个村子带来更大的收益。”凭借达杠苹果个头大、色泽好、含糖高,口味好等特点,2011年8月,李宗华终于成功注册了“达杠红富士”商标,这也使得达杠红富士苹果在甘孜州更加闻名,广大村民由此得到了更大的实惠。然后,他充分发挥两委职能,积极寻求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倾斜。2011年康定县通过专题会议,确定姑咱镇达杠村苹果扶持项目的有关内容,要求达杠村在保证苹果质量的前提下,做好达杠苹果的外包装,将达杠苹果打出品牌,进一步提高达杠苹果的市场销量。由县级主管部门无偿提供苹果包装箱,苹果包装箱的销售价值作为达杠村苹果合作社的启动资金,列为发展特色林果资金专户。
“李书记心里装着的是整个达杠村,”达杠村村官雷音飞这样说道:“他一心一意想的就是如何让村民增产致富,让村民过上健康文明的生活。”“作为一名村干部,如果不能带领老百姓致富,那老百姓选你来干什么。”李宗华朴实的说道。相信在他的带领下,达杠村群众一定会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达杠村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刘宗勇老师先进事迹
大山里的“牛”
——镇远县江古乡中所小学刘宗远老师的先进事迹
镇远县江古乡中所小学坐落在云贵高原的大山之中,海拔600多米,这里山高路陡,到处都是高山,弯曲的山路非常难走,在这崇山峻岭之中,中所小学的孩子和教师们去学校上课,总要失足几下,有时滚得头破血流,还是要坚持去学校上课。但刘宗勇这位边远山区的优秀教师总是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从不落下一节课。
“老牛”的动人故事
说起刘宗勇老师,他当时的确有些优秀。在1980年6月的一天,当时是高中在校学生,他救过一个孩子,他本人与孩子差点死在河水中。他高中毕业后,由于中所山区没有任何教师想去那里工作,只有这位高中生在1985年6月主动请缨为同学们上课。之后他转为民办教师。当时没有钱,人民群众看他家中贫苦,每年就给这位教师100多斤大米为报酬,从此之后,他把青春和全部的爱献给山里的孩子,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
在学校里,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牛棚当作办公室和睡房。还有两间稍大一点的牛棚当作学生教室。刘宗勇以及当地的村书记刘世勋告诉我们,这个山区的教师少,教师的课程多,每天又要走较远的山路,甚至要去很远的地方接送较小的孩子,特别辛苦。但刘宗勇老师总是那么从容。也许他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老书记告诉我们说:刘宗勇教师还没参加工作时都有过两次救火的英雄事迹。在1985年6月参加工作后,当时学校没有了(85年前被大火烧了),但刘宗勇主动把自家的板子、櫈子都搬到村里的牛棚里学习。他用木棒、板子钉成一排一排当作学生们的课桌。当时那几年,乡里面没有什么钱或物的补助,但刘宗勇老师不求报酬,一心为了孩子们的将来。村民们觉得过意不去,一年给他100多斤大米为教孩子们的报酬。后来他转为民办教师,一个月40多元,他省吃俭用,用自己节约的钱给孩子们买玩具、笔、书包等。他就这样把孩子们当作是自己的孩子。
他与学生们一起生活。每天认真批改作业,每天晚上他都要去老百姓家里给学习差的同学补课。有的家里穷,他主动拿出钱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每天放学回家要经过一道小河,他都要走很远的山路送同学们过河后才返回学校。中所小学虽不是他一个教师,但他当时年轻有为,思想不象别人那么固执,他总是考虑别人,不关心自己。他对人热情。家长来学校报名,他把自己的饭菜让给家长吃。有时家长接送学生,他也把自己的饭菜让给别人吃,不知他饿了多少回,总是饿着肚子给学生上课。
我们的刘宗勇教师总是想着学校的工作。每到冬天,他自己出钱买碳烧火给学生取暖。甚至自己出钱买白纸糊破旧的窗子。有时把自己的衣服脱给穿得少的学生穿。这位教师不愧是当地的一头耕耘的“老牛”啊!
为孩子,竭尽全力建学校 山区太穷,条件艰苦。总不能在牛棚里让孩子们如此艰苦,刘宗勇教师为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诚心建校。他把自己山里的树木砍来给学校。几个月过去了,他一个人扛了一大堆树木。乡亲们见他这样辛苦,村里开会决定,再穷我们也要象刘老师学习。一人出点力,终于在刘老师的感动下,一栋六间的木房教学楼落成了。这是多么欣慰的事啊!可是有了教室,又没课桌怎么办,刘宗勇带头与几位教师向社会人士讨,新课桌也有了。在建校期间,刘宗勇老师出了不少人力和物力。我们为山区有这样的教师感到无比的光荣!
从此以后,他有了办公室,后来被转为公办教师,还取得乡优秀教师称号,教起书来很用心,每天在繁忙地学习和工作着,不分酷热和寒冷,每晚在十二点都还在批改作业。
为孩子,赔了青春赔终身!
在刘宗勇老师看来,要想给学生不断地灌输新知识,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当年刘宗勇老师参加工作,只是一个高中文化,在工作过程中,他从来没有忘记提高自己的知识,于1988年参加贵州省中师函授学校毕业,2003年7月毕业于贵州省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
在中所小学的26年里,刘宗勇老师当过班主任,当过教导主任,也当过校长。在他教过的学生中,无一不记得这位瘦高、淳朴的刘老师,他的学生刘丹迪(现在是一位人民教师),在我们问起她刘老师的事迹,她感慨地对我们说:“当年要是没有刘老师的悉心照顾,我早就失学了”……
现在的刘老师,看上去虽然很精神,但身体不是很好,从他边谈话边咳嗽的表现里,可见他已经得了严重的支气管炎。我们说:刘老师,你看上去身体不太好,应该去医院作全面检查。他说:现在学校老师少,学生的前程不能耽搁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所有幸,有刘宗勇这样的“牛”老师。中所有幸,有刘宗勇这样一面献身山乡教育事业的旗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所乃至镇远这块教育的沃土上,我们将看到的是满山灿烂的映山红,看到的是一座座献身山乡教育事业的精神丰碑。
第五篇:学王宗瑜先进事迹有感
学王宗瑜先进事迹有感
事前,我看了人民银行陕西105重点库副主任,王宗瑜同志的不久先进迹,心灵受到了震撼。不仅为“老王”的感人事迹,也为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对一名基层普通员工的这种人文关怀而心生敬意。老王之所以能不慕虚荣,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因为有着较常人更高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正所谓“非淡泊无以明志”也!而现在,有些人则对个人名利看得重了。在个人荣辱得失面前,却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为了追名逐利,他们放弃信仰和人格尊严,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胆大妄为,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过重的名利思想给人带来无穷的烦恼。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名利得失,唯恐有一丝半点吃亏,日思夜想着自己的名利,分分秒秒算计着个人得失,忧愁万分烦恼不断,根本没有心思考虑工作,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对我们每一个同志都是十分必要的。有些细节无不令我们感动,许多人看似不以为然,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感人肺腑,如对废弃包装纸进行检查时,老王意外发现一枚银元,为了彻底杜绝此类现象,他给挑选室配备了炉子以便烧纸,为了杜绝挑选过程中银元掉入口袋,他又要求挑选银元的同志把身上所有口袋都撕掉,彻底消除隐患。王宗瑜同志的先进事迹没有什么感天动地之举,但点点滴滴都是平凡中孕育着伟大,细微中透着高尚。在近30年工作中,老王同志始终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对广大干
部和群众关心爱护,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廉洁奉公,淡泊名利,忘我工作,心系事业,扎实工作。他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优秀干部服务人民、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时代风采,集中展示了一名基层干部“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优秀品质和良好形象,为全行干部树立了榜样。
学了王宗瑜同志的先进事迹,给我带来的感悟和思索却远远没有结束,就像牛吃过草还需要慢慢反刍。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努力工作的人。不论工作有多难,只要你努力了,用心去做了,必定会有成就。只要你追求,你就有目标,你就有成功的希望。正所谓勤奋沉淀美丽,执着收获成功。所以,无论你的职位高低,一个努力、踏实、用心去工作的人才会给别人信任感。有了不断努力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你就是最优秀的。
二0一一年八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