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讨发言材料
文旅融合大文章
打造旅游康养新居地
(2022年2月 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贯彻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作个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就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作出新部署,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稳致远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安徽经历了从“旁听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的转变。这次座谈会对于安徽来讲,更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安徽站上全国发展大局的更高位置,在新发展阶段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共建,目标明确、催人奋进。
省委专门出台贯彻落实《意见》,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两个维护”的务实行动,也是服从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安徽省在“十四五”期间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抓手。《意见》明确要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对外联通通道,着力发展适应性产业和特色经济,打造全国重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康养地。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县“两会”提出SS要着力打造成为长三角康养旅游新居地的奋斗目标。
更快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把SS打造成为长三角康养旅游新居地,是我们必须要破解的新课题和新任务。文化和旅游具有天然的区域亲和性与一体化特征,文旅融合发展可以也应当成为长三角区域融合率先起步、加速奔跑的“先行者”和“流量担当”。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全景SS”战略布局,深度挖掘SS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推介,集中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全域旅游成效彰显,SS旅游的内涵和形象大幅提升,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攀升,先后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养生宜居县、国家级生态县、“中国好水“水源地、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陡沙河温泉小镇入围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大别山仙人冲画家村入围全国第三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东西溪乡被中国散文家学会授予“中国散文小镇” 等等。这些既是下一步我们推进全域旅游、助力SS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我县融入长三角发展的优势和“资本”所在。在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SS更高质量绿色发展中,我县文旅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发展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面对新变化、新要求,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对接,对标“长三角”精品旅游区域,坚持旅游兴县与生态立县、工业富县、开放活县、文明育县、人才兴县战略协同推进,以打造“安徽最美山城”为中心,以文旅融合发展为载体,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做实“一二三四”工作举措,开创全域旅游“点亮满天星”新局面,着力打造长三角“文旅融合”新样板。
一、共唱一首歌,擦亮红色旅游“大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近年来,红色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重温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成为了当下新的旅游热点
。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全国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在11%以上的市场份额,红色文化旅游已成为文旅融合新焦点。SS红色历史厚重、红色资源富集,红色旅游也是SS旅游的主力军、主品牌。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要围绕一个主题,充分挖掘本土红色文化内涵,开展系列红色教育活动,推介系列红色文旅线路,把独具区域辨识度的红色文化底蕴融入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时代战略,积极打造并推出具有鲜明特色的SS红色文化名片,让党的红色记忆更生动入耳。
一是唱响红色教育“主旋律”。
红色旅游景区不仅承载着旅游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承载红色文化的传承和教育的重任。SS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境内分布着多个“红色景点”,要把红色旅游作为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的重要突破口,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铸魂育人、兴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做实“红色文化+”大文章。要积极探索红色旅游与党性教育一体发展的模式,盘活各乡镇红色旅游资源,使众多的红色景点成为党员教育的生动课堂。要创新表达形式,从说教式、灌输式向参与式、趣味式转变,比如增添“时尚”元素,智能导览、互动微游、趣味答题等新形式,引入互联网、VR、全息投影等新技术,不断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打造有体验感的红色旅游。二是唱响庆祝建党100周年“协奏曲”。
迎接建党100周年,我们要着眼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旅游新需求,来策划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富有影响的文旅活动。要创新方式、丰富发展业态,重点提升一批红色旅游景区,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红色文化研学旅游项目。要围绕建党100周年主题,创作和推出一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艺术作品,策划组织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聚焦建党100周年等重要节庆时间节点和重要人物纪念日,来进行节庆设计,形成丰富的节庆体验。注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丰富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最终让红色文化旅游的名气响起来、品牌树起来、人气旺起来!二、紧扣两个词,按下文旅融合“快进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在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的当下,抓牢
文旅融合着力点、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SS必须顺时而动,应势而为,紧扣两个关键词,通过突出地方特色,结合“两山”理论的新实践,努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紧扣一体化,推动文旅产业驶入“快车道”
发展全域旅游是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SS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融入长三角,要求我们紧扣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将SS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后花园”。第一,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立足“天然氧吧”生态优势,面向长三角客源,大力发展高山避暑养生、休闲体验旅游等新业态,深化精品旅游线路对接,融合旅游+文化、体育、康养,积极融入长三角旅游线,形成高质量的区域融合发展;突出SS地质优势,发展民宿养生、温泉汗蒸、石斛体验等项目,完善太平畈石斛小镇、陡沙河温泉小镇以及绿斗生态园、淮源农庄等康养民宿,打造健康养生首选地;按照“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持续打造石斛小镇、温泉小镇、迎驾贡酒生态酿造小镇,通过整合优势产业资源,美化人居环境,建设一批满足长三角游客需求的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旅游产品。第二,打好品牌营销“战略牌”。积极融入长三角旅游联盟,不断加快信息互通、资源互享、客源互送、产品互联、营销互动。依托县级融媒体平台、官方抖音及微信等载体,综合运用传统+新媒体、线上+线下等营销方式,持续宣传贯彻“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招牌,深入挖掘我县潜在的红色、绿色文化资源,深入阐释文化内涵,加快提升旅游品牌形象。
第三,深化合作体制机制。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我们实现更高要求的协同、协调,需要我们做好“先行官”,主动完成对接。首先,要统筹完善县内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晰任务分工,加强对旅游一体化发展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督促;其次,找准“时机”,积极参加长三角旅游推荐,展现SS“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战略内涵,让“两山”理论实践“走出去”,争取长三角旅游市场互联互通;最后,在市场营销、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开展深入合作和互动。
二是锚定高质量,厚植文旅发展新动能
高质量一体化的长三角,生态绿色是主基调。近年来,我县在文旅产业发展开拓上,始终坚持生态为本,将“绿水青山”摆在重要位置,推动“绿色”和“金色”呼应,“颜值”与“产值”共存。而当下,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进入长三角必须紧扣“高质量”这个关键。
第一,坚守“生态立县”定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SS实现文旅再发力的“助推器”,要提升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保证方向正确。始终坚定“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保护好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发挥闲置资源功能,擦亮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第二,打出SS亮点。要以解决内生动力为目标,以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形成辐射效应,促进高质量发展。注重旅游产品、品牌对于周边行业的带动性,在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同时,延长旅游服务产业链,持续提升全行业的服务与经营水平,提升旅游商品附加价值以及旅游产品的体验性,确保旅游项目和产品的精品化。第三,挖掘传承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发展,加大SS庐剧、四弦书等传统剧目保护,黄芽茶制作技艺传承,深化文化旅游融合,推动特色产业的成果转化,推动传统工艺进社区、进校园;同时,鼓励旅游集团对游客进行二次开发、三次开发,增强文旅产业对用户的粘性,最终实现“一鱼永吃”和“一鱼多吃”。
三、打造三个区,铸造文旅融合“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上走在全国前列。实践证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比较,旅游的综合性最强,拉动最大,就业领域宽广,在“六稳”“六保”中的作用也最突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发力点,也是我们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佳切入点。我们要围绕构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乡村旅居休闲度假区、研学旅游度假区”三个特色旅游区块,依托大项目建设,打造全生命周期“合家欢”旅游产品,做到“留得住老的、引得来中的、吼得住小的”,形成“康养旅游、乡村旅居、研学旅游”三足鼎立发展态势。
一是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聚焦健康中国建设,依托陡沙河温泉小镇,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瞄准中老年群体,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构建康养旅游板块。发挥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县、养生宜居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好水”水源地、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等金字招牌作用,加快推进华强康养基地、华彬康养小镇建设,打造集养老居住、养老配套、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养老度假基地;围绕“全民建设,健康SS”主题,依托县体育中心、大别山主峰、马槽河大峡谷、茶马古道等运动休闲类景区景点,开发徒步、骑行、溯溪等“轻运动”养生项目,积极培育“本草霍膳”养生药膳品牌,打造以旅居养生、运动养生、食疗养生等为核心的“养身”系列康养休闲产品。立足县内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沿大别山风景道布点建设冥想静思“养生微空间”,注重挖掘SS独特的养生文化,打造以冥想、禅修为核心的“养心”系列康养休闲产品。二是打造乡村旅居休闲度假区。
我们所追求建设的“一体化”必须含有乡村振兴,没有乡村振兴,就谈不上“高质量”,谈不上“一体化”。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融合途径就是乡村旅居。这里要说明一下,是“乡村旅居”不是“乡村旅游”。一个字的差别,重“居”不重“游”,体现的是发展方式和环境承载力的变化,我们讲的“乡村旅居”不再是“10*1”,而要“1*10”,不再追求“爆棚式”发展,而是寻求“慢生活”。具体到我县,以“高铁新区”建设为统领,整合与儿街、下符桥、但家庙等乡镇资源,辐射覆盖周边其他乡镇,瞄准中青年群体,努力建设“世外桃源”,构建乡村旅居板块。按照与民共处、共赢、共享原则,依托“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老天爷赐予的自然环境、老百姓笃守的传统习俗”,打造“与民共享”系列产品。第一,打造高端民宿。聚焦”长居住”,以磨子潭镇民宿小镇建设为重点,坚持“民宿姓民”理念,培养一批有思想、有情怀的民宿主,让他们“主创、主持、主理、主宣、主责”一批有温度、有档次的民宿。第二,建设共享田园。以大沙埂现代农业产业园、下符桥瓜果采摘基地、龙虾养殖基地等为重点,挖掘农耕文化,推广有渔樵耕读、有原态生活的共享田园生活。第三,实施“隐居乡里”计划。聚焦“微度假”,整合乡镇废旧公房资源,招商企业统一经营,以单院包租的形式,让一家人或三五好友在假期享受“隐居乡里”的快乐。同时,以此推动探索实施“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推动“田园变景区、农园变游园、农民变市民、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旅游商品”,达到“农户拿租金、企业有效益、村里聚人气”多赢效益,实现“包袱”变“财富”。三是打造研学旅游度假区。
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整合县内红色、文化、工业、休闲农业等资源,瞄准青少年群体,开启“研学+”新模式,精心打造“田野上的课堂”,构建研学旅游板块。第一,发展“研学+红色旅游”。以大别山红色区域中心纪念馆、西镇暴动纪念馆、舒传贤故居等红色资源为基础,大力传承红色基因,依托县委党校、县委史志室资源平台,开展百年大庆学党史、讲党史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第二,发展“研学+休闲农业”。依托大化坪镇、诸佛庵、太平畈、太阳等乡镇丰富的茶叶、毛竹、石斛、灵芝等资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量身定制多样化课程,让孩子参与农业体验与劳动,促进他们敬畏土地、感恩自然。第三,发展“研学+生态工业”。以迎驾工业旅游基地、迎驾春风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为重点,结合“工业富县”战略,设计参观工厂、DIY制作等活动,讲好SS工业发展故事。第四,发展“研学+文化三村”。以月亮湾作家村、单龙寺摄影家村、仙人冲画家村为重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整合县内摄影家协会、作家协会、书画协会等人才资源,大力培育“艺术点亮梦想”志愿服务项目,提升孩子们文化文艺素养。四、落实四保障,构建文旅融合新格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浪潮中,SS若要乘风破浪实现文旅精准对接,还得落实落细落小“后勤”保障,着力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是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我县旅游市场体制机制改革,坚决破除影响文旅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出台一批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资本和人才向文旅业集聚,聚焦旅游领域新业态、新模式,用好用活旅游发展资金。发挥“绿水青山”比较优势,加大招商引资、招商引才力度,吸引文旅企业和人才来我县发展投资兴业。积极引导文旅企业转变经营理念,鼓励企业通过探索一体化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辐射作用,强化衣食住行“一站式”服务供给,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积极开发创意文化等衍生产品,延伸做强文旅产业链。二是强化旅游服务保障。
坚持安全、舒适、便捷、文明的工作理念,提供高质量旅游服务产品,提供可靠稳定服务保障。一要织牢安全兜底“防护网”。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落实“三管三必须”原则抓好安全生产。对旅游线路交通、市场治安秩序、疫情防控管理、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进行常态化、动态化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聚焦游客、导游、本地租赁公司多方主体,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培训,提升SS旅游形象。二要创新旅游市场监管方式。围绕文旅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加大文明执法力度,探索建立文明旅游红黑榜,将文明旅游与“文明银行”“文明超市”有机结合,鼓励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旅游新风尚。三要筑牢公共服务设施基石。大力提升全县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管护水平,着力推进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旅游专用道路等项目建设,完善旅游沿线标牌等景区内部引导标识系统,让各类游客切实体验享受高质量服务。四要释放志愿服务活力。依托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平台,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做好旅游问询、环境美化和宣传讲解等服务工作,提供“居家式”的温馨旅游体验,切实发挥志愿服务营造良好旅游环境的独特作用,彰显大美SS的人文情怀和SS旅游的人文关怀。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更新迭代的新挑战,深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互联网+旅游”发展。盯紧“互联网+旅游”领域内容创作、产品研发、模式创新等知识产权保护事宜,健全线上线下维权机制,增强文旅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一方面,要逐步完善智慧旅游景区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投入,加快在线预约、分时段预约游览、流量监测监控、非接触式服务、智能导游导览等建设规范,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引导景区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并普及线路推荐、语音导览等智慧化服务,提升群众旅游体验;另一方面,要采用大数据技术,加强旅游安全数据监测,有效整合文化和旅游、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加强旅游领域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强化人才支撑保障。
今年,县委县政府在谋篇“十四五”时,充分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增加“人才强县”,形成了新的“六县战略”。推动建设长三角康养新居地,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要筑巢引凤,完善融合“外引”与 “内出”。一要吸引留住外来人才。出台针对性引才政策,鼓励文旅企业引进高端专业人才,为文旅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强艺术创作、文博考古、导游讲解、综合执法等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旅专家智库,为文旅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二要培养本土人才。依托SS职业学校开展专业教育培训,培养一批懂旅游、爱旅游的技能型人才。三要强化干部培训。突出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等旅游产业新知识,加强干部教学培训,深化对文旅发展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