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移民美丽家园 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在2020年全区水库移民整村提升项目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2020年10月29日)
富川全县总面积1572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56个村委(社区),全县总人口约33万人,其中水库移民村92个,水库移民人口3.57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0.8%。近年来,富川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在水库移民整村提升的三年建设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打造了一批群众满意的水库移民新村,有效提升了水库移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筹工作布局,科学制定“一个规划”
我县始终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高位谋划,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责任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整村推进工作的综合指导与调度。科学编制了《富川水库移民整村提升工程项目规划》,明确了部门责任和实施内容,细化了项目建设措施,将移民美丽乐园建设纳入全县“两带”规划统筹推进,将坚持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坚持补齐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短板、坚持发展产业增加移民收入等三大理念贯穿规划编制始终,选取了群众基础好、辐射带动性强的城北镇朝阳村、柳家乡佛子背村、莲山镇马田村等10个移民村开展建设,为水库移民整村提升工程指出了明确的工作方向。
二、整合有效资源,明确“两个重点”
一是重点加强专项资金的集中投入,积极融入全县重点建设集群示范带。明确整村提升工程项目资金100%用于整村推进项目工程,同时,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向全县重点打造集群示范带的移民村倾斜,从而达到建设一批项目,呈现一批“可看、可增收、可持续”的移民新村。“可看”指的是移民村处处有风景、生活质量宜居,同时,能够融入全县全域旅游大格局,与全县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达到有效串联,如佛子背村、大增村融入了乡村振兴示范带进行整体打造;朝阳村、和平村融入了古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带进行打造;下坝村、马田村等融入龟石水库湿地公园进行打造。如今,两条示范带和龟石水库湿地公园已成为富川特色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每年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到富川观光休闲。据统计,2018年和2019年全年游客接待量分别同比增长57.4%和31.8%。“可增收”指的是牢牢抓住以产业发展促移民增收,从根本上解决移民问题这个关键环节,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如在柳家乡新岭磅村共投入移民资金184万元用于支持村民合作社发展葡萄产业,种植面积达40亩,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超6万元,促进了250名移民群众脱贫增收。“可持续”就是以党建引领为着力点,挖掘繁荣移民文化,维持思想环境和谐稳定。我县打造的10个移民新村全部建立了党建文化室和设立了党建宣传长廊,建立了“县直单位+移民新村”党建联盟点,通过组织开展“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微党课、移民业务宣讲、与移民新村党员一起过组织生活等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移民新村的凝聚力和内生动力。从2018年起至今,共送党课下乡120节,开展移民业务宣讲140场次,有力促进移民群众牢记历史,铭记党恩。
二是重点加强对部门资金的整合投入,形成齐抓共建格局。我县按照项目资金“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突破长期固化的部门利益观念和涉农资金分散投入的管理使用方式,采取整合资金整村推进建设移民新村的办法,将水库移民项目、城乡风貌改造项目、扶贫开发项目、旅游项目以及新农村建设项目等统筹纳入整合范围,有效放大了水库移民新村建设资金投入的整合效应,迅速突破了水库移民新村建设投入不足的瓶颈,达到了规划一村建成一村、投资一村见效一村的良好效果。据统计共整合各项资金超3000万元。同时我县还积极组织动员移民村群众出钱出力参与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据初步统计,群众自筹资金达1000多万元。
三、转变守旧观念,注重“三个发挥”
土地是水库移民最宝贵、最难舍的资源。我县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做好“三个发挥”,积极破解移民村用地难、拆旧难的问题,全力以赴提升移民新村村容村貌。
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方式全面推进政策解释工作。依托“新时代讲习所”道德讲堂、农民夜校等阵地,让移民村群众理解并支持水库移民整村提升项目建设工作;同时,努力为符合条件的群众争取危房改造资金、拆旧复垦、增减挂资金、风貌改造资金等,及时落实建房补助资金支持移民建房和房屋修缮,以及征地补助等等,给群众吃下“定心丸”。此外,进一步压实帮扶人责任,利用每月进村入户期间与服务对象进行“一对一宣传”。
二是发挥民间推动作用。发挥“乡贤”“三长”“五老”和村民理事会作用,积极参与村庄建设管理,推动村民根据规划积极开展“三清三拆”行动,实施房前屋后“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工程,绿化、美化庭院和人居环境。如大增村村民理事会积极宣传讲解整村建设有关政策,群众签名要求建设美丽家园,该村村民共自发清理垃圾杂物近万吨;拆除危旧废弃住房180座,拆除面积超1.4万平方米。整村进行外墙装饰51户;建设环村道路2公里。如今的大增村村庄美丽、环境整洁、道路通畅。
三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度。摒弃以往的“大包大揽”思维,坚持把尊重群众意愿、发动群众参与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通过覆盖全县所有自然村广播小喇叭广泛宣传,实现群众由“不理解”、“不配合”到“广参与”的转变。截至目前,动员发动了超2000多户移民群众主动拆除危旧厕所杂物房和废弃住房2500多座,拆除面积近25万平方米。
四、健全管护机制,做到“四个落实”
移民新村建好后,为确保建设项目能发挥最大效益,我县重点从“人”和“物”两大方面做好保障。一是落实村规民约。明确新村建设设施的管护主体、刚性约束和惩戒措施,让群众自觉爱护公共资产,营造共同参与新村建后管护的良好氛围。二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各家各户对自家门前、院子、道路的卫生、绿化和秩序负责,把管护责任压实到户。三是落实管护组织。结合精准扶贫,各村村民理事会通过公益岗位方式聘请专门人员特别是移民贫困人口进行综合管护,增加其收入。四是落实村集体产业扶持。通过扶持产业发展增加集体收入,解决管护资金问题。我县实施移民新村建设的10个村委均成立村民合作社,通过政府对村集体的农业、旅游、果蔬加工等产业进行扶持,增加集体收入,把收入中的部分资金用于管护支出,从而解决新村建后管护资金来源问题。除用好村集体产业收入资金外,我县还注重统筹用好水库移民自然减员人口补助资金、村集体土地林地水面承包收益资金、群众自筹资金及其他各类资金,优先用于新村建后管护开支,全力确保新村建后管护工作的可持续。
尽管我县在水库移民整村提升项目建设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与群众的期待、与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现场会精神,虚心学习兄弟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把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打造成惠民利民的高效民生工程,更多造福移民,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