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下面,我就当前的几项具体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切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高标准迎接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
中央环保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改革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真正做到以整改为契机,解决好我们的环保遗留问题。去年,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进驻贵州,并下沉我市督察,反馈了涉及我市的31个问题,其中全省共性问题23个,我市的个性问题8个。一年多来,我们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部署,主动作为,照单整改,取得了积极成效,31个问题已整改完成29个,占问题总数的93.5%。但这仅仅是我们自己认定的,还没有经过“回头看”的检验,全市上下决不可盲目乐观、掉以轻心。特别是今年7月和9月,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省委第七环保督察组先后对我市整改情况进行抽查,现场指出了我市整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群众满意度
不够高。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555件群众信访投诉案件,虽已全部办结,但通过电话回访,满意度只有64.3%左右。这是什么原因?是整改质量不高,还是宣传解释不到位?要逐一认真研判。整改就是针对问题,目的是要让群众满意,如果群众不满意,那就没有达到我们的目的。二是部分项目整改进度不够快。涉及我市的31个问题还有12个需要补充完善,主要还有13个县级饮用水源自动监测站未完成建设,11个空气自动站未建成。湘江河及部分支流管网仍有跑冒滴漏现象,土寨污水处理厂、虾子河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等整治工程还未建成。对这些项目,要加强调度,尽快完成整改。三是个别问题存在整改不彻底,有侥幸过关的思想。赤水市玫瑰小镇、湄潭县茶海之星酒店、汇川区娄山关风景名胜区等项目,虽然上报了整改完成,但规划修编还未获得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批复,极有可能在“回头看”时被认定为提前销号、假装整改或表面整改。四是整改台账资料不规范。一些整改台账和建档资料,与现场实际不相吻合,各区域、各行业、各部门间的资料不衔接统一,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整改成果。
环保问题整改既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既是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也是对全市老百姓的承诺。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军令如山”的责任感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依法依规、严格标准、精准施策、动真碰硬抓好整改,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果迎接“回头看”。
第一,要对标清单查漏补缺。中央环保督察组即将进驻我市开展“回头看”,这既是对我市整改工作的全面检查,也是阶段性验收。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既定的整改措施、整改目标和完成时限,对标清单、查漏补缺,确保问题整改彻彻底底、干干净净。对还未完成整改的2个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措施,倒排工期,持续推进,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任务。对已经完成整改的29个问题,要全面回访,全面核实,进一步巩固提升,坚决防止整改不彻底或出现反弹回潮。特别是针对群众满意度不高问题,市整改办要将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555个信访投诉案件,与问题整改回访核实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听取投诉人及周边群众意见,对群众不满意的要逐一核实,加大整改和解释力度,用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整改成果,提升群众对整改工作的满意度。市整改办要对整改台账、整改资料进行全面梳理核查,严格审核把关,凡是不切实际的假资料,凡是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或与其他资料不相衔接的资料,一律退回相关责任单位重新完善,确保各项整改资料的真实性、逻辑性。
第二,要实事求是推进整改。中央环保督察是带电的高压线,来不得一丁点虚的,必须实事求是。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是不能糊弄的,之前,云南省上报完成率为86.5%,但“回头看”认定完成率只有
52.9%。各级各部门务必头脑清醒,坚持以中央环保督察组的整改要求为底线,该上的工程必须上,该搬的必须搬,该拆的必须拆,该完善的手续必须完善,决不能等着被问责,也不能眼看时限快到了,就做一些掩耳盗铃、欺上瞒下的事情,用一些表面文章、变通手法来糊弄“回头看”。要坚决避免以文件落实整改、以会议推进工作、以批示代替检查,确保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对在市级自查和“回头看”中揪出的假装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必须罪加一等、严惩不贷。
第三,要着眼长远健全机制。中央环保督察既在于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更在于防止出现新的问题。我们决不要以为中央环保督察只是“一阵风”,只是“一锤子买卖”,简单地认为“整改了就算完事了”,要坚持把中央环保督察作为重大机遇,更加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推动大生态战略行动向纵深发展,真正使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醉美遵义新形象的发力点。要充分借鉴中央环保督察的好做法,建立完善环保监督监管、群防群治、追责问责等工作机制,推动全市环境保护法制化、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乘势而上开创全市生态环保工作新局面。
二、着力抓好“治污治水·洁净家园”攻坚行动,不断夯实全市生态环保工作基础
“治污治水·洁净家园”攻坚行动,是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创新之举。两年多来,全市上下广泛发动、全面推进,广大农村群众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农业面源污染得以有效治理,环保监管网络逐步健全完善。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是行之有效的,基层反映好、群众反响好。全市上下要按照“一年全面示范、三年彻底改善、五年巩固提高”的要求,进一步总结推广攻坚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瞄准目标,强化措施,深入推进,确保把此项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第一,要全力治污。生活垃圾是我市最大的污染源之一。通过近年来的大力治理,垃圾围山、垃圾围路、垃圾围村、垃圾围坝等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但广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集、分类、转运、处置体系还不完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全市上下要深入开展垃圾污染防治行动,切实解决好生活垃圾污染问题。
一要加快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布局一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不断减少垃圾填埋,全面禁止垃圾露天焚烧。乡镇和中心村要规划选择适宜的垃圾处理设施,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至少建设一处垃圾集中收集点,每个乡镇都要有垃圾中转站,对交通不便无法集中转运的乡镇,必须建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加快形成“户有垃圾桶、村有垃圾池、镇有中转站、县有处置场”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确保
2019年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率达90%以上。
二要加快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在集镇附近的村、主干道沿线村,全面普及“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置模式,确保2019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全覆盖。各村要配齐垃圾收运车辆和清扫工具。各镇要普及密闭式垃圾清运车辆,有条件的可配置压缩式运输车。居住分散、人口规模小、生活垃圾总量少的偏远村庄,要以组或自然村为单位,对垃圾进行规范化、无害化处理。
三要加快完善农村保洁制度。根据作业半径、劳动强度,合理配置农村保洁员,确保村村有一支稳定的保洁员队伍,负责村内垃圾收集、公共环境保洁、可再生资源分类回收、环保宣传监督等工作。要大力开展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通过村民自治、积分奖励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居民自觉、科学地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各县(市、区)要创新工作方式,通过在村村之间举办公共环境卫生评比、现场观摩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促进农村地区环境持续改善。
第二,要全力治水。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遵义,山是城的骨,水是城的魂。抓好水污染防治,既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现实需要。全市上下要把治水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力抓好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让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成为遵义的常态。
一要扎实抓好大江大河治理。我市有水流的河长共9148.5公里,河长大于10公里或集雨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16条。各级各部门要深入推进“河长制”,对每一条河流定期进行体检,制定日常“保养”清单,真正把“一河一策”落到实处,使每一条河流都碧水长流、两岸常青。要集中力量保护好乌江、湄江、芙蓉江、湘江河、赤水河、桐梓河、洪渡河等大江大河,对沿岸绿化、生态修复、水体自净等进行系统治理,依法严厉打击砍伐护岸林木、开挖损伤河堤、偷排污染河流和炸鱼、电鱼、毒鱼等非法行为。湘江河污染问题是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的重点问题之一,市环保局和流域涉及区(县),要坚持把湘江河综合治理作为我市环保督察整改的样板工程,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加快土寨、虾子河等干支流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全面加大湘江河流域环保监管执法力度,确保湘江河水质稳定达标,不折不扣完成好湘江河污染问题整改任务。同时,要统筹抓好山塘、沟渠治理,积极争取实施一批农田水利项目,通过清淤扩挖、修整护坡,让山塘之水“活”起来。
二要扎实抓好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
和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及县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升级改造,确保今年底全面完成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大力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沿路、沿河、沿饮用水源保护区、沿景区或集中居住1000人以上的乡镇集镇所在地,必须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力争年内实现乡镇集镇所在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要因地制宜推进村庄村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原则上1000人以下500人以上的人口聚集地,都要建设污水处理厂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500人以下的人口聚居村落,要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200人以下的聚居村落,要建设分散处理设施,确保到明年底,90%的行政村和80%的村民小组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要大力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积极探索农村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推动全社会树立“生污必有责,有责必负担”的意识。
三要扎实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村庄集中供水项目建设,通过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措施,全力加快农村地区集中供水步伐,确保到2019年,全市村庄集中供水达8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饮用水源台账档案,落实最严格的管控措施,坚决取缔和制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和违法建筑等行为,凡水质安全得不到保障,水质达
不到饮用标准的取水点,必须立即停止取水并及时调整。
第三,要全力整治乡村环境。乡村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投入少、见效快,最容易提高群众认同感,提升群众满意度,提振群众精气神。各县(市、区)要有机地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新一轮“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计划,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建设一批特色突出的生态村庄,实现生态环境和农民增收致富双促进,使每个村庄都成为遵义的靓丽风景线。要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大户用卫生厕所新建或改造力度,全面普及户用卫生厕所和行政村公共卫生间。要全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计划,加大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农用薄膜的资源化利用力度,广泛推广“畜—沼—粮(茶、菜、果)”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促进规模化、高效化、生态化循环农业发展。
三、持续抓好“月月造林·增绿添彩”行动计划,厚植全市绿色发展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造林绿化不是一件小事,而是造福当代、泽被后世的千秋伟业。绿化是城市的天然屏障,俗话说,人美在一白遮百丑,城美在一绿成天然,城市
绿化搞得好,则可以极大地提高城市的格局和品味。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夫必须有我”的思想,弛而不息推进“月月造林·增绿添彩”行动计划,为醉美遵义增添更多绿色。
第一,要因地制宜造林绿化。各县(市、区)要围绕种哪里、种什么等问题,始终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群众意愿,切实统筹好土地资源和苗木供给,大力推进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全面绿化宜林荒山荒地,不断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确保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要广泛发动群众多种经济林、经果林,探索种植竹子、蜜柚、花椒等“种植地域广、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的树种,使其像茶叶一样,既能绿了千千岭,更能富了万万家。要在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沿线和精品旅游线、旅游景区景点,大力种植景观树和木本花卉,使其在绿化环境的同时,也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要在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脆弱地区,选择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苗木树种,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切实防沙固土。要大力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岸、湿地、植被,见缝插针地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景观,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魅力活力。
第二,要科学管护提高效益。树是有生命的,生长周期长,需要坚持不懈地精心抚育和管护,才能成林成材。各级各部门要围绕怎么养、怎么用等问题,切实提高管理养护水
平,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尤其是林业部门,要引进高水平专家团队,进一步加大科技和技术指导力度,扎实抓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各地要坚决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思想,坚决防止搞天然大树移植“一夜成林、一夜成景”的形象工程,坚决防止搞破坏原始景观、人为造景的政绩工程。要坚持国土增绿、林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始终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发展山上经济、林下经济,努力使林业成为全市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增长点。
第三,要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造林绿化重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力推进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和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林业、园林、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要严格落实绿化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部门在造林绿化中的作用,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广泛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在校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努力营造人人爱绿、人人植绿、人人护绿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全民造林绿化新格局。
四、全面抓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大力营造全民环保浓厚氛围
生态创建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遵义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
底线,建管并举、标本兼治,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们坚持“户为单元、村为基础、镇为重点、县级领导、市级统筹”,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已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个、国家生态县2个、国家生态示范区5个、国家生态乡镇38个,省级生态县7个、省级生态乡镇187个、省级生态村95个,极大地改善了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创建目标和指标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形成全民环保的强大合力。
第一,要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生态绿色小镇、生态美丽乡村目标,充分借鉴“创文”成功经验,加快健全完善创建工作机制,精准对标国家创建考核标准,挂出作战图、列出时间表,全力以赴抓好创建工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探索第三方运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大力推进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生态环境“六大工程”建设。已经创建成功的地方要进一步巩固提升,引领示范。还未创建的地方要主动作为,细化措施,争取早日创建成功。市环保局要结合各地实际,每年下达具体的创建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一批示范创建。
第二,要大力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生态创建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我们决不能为了创建而创建,必须牢固树立“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生态创建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完善生态制度,推动生态创建与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有机结合,进一步夯实生态基础。各县(市、区)、乡镇、村要立足自身生态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坚定不移培育发展“一长两短”产业,推动茶叶、蔬菜、中药材等产业规模化发展。要按照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要求,以“双千工程”“万企融合”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产业。要扎实推进生态旅游业与生态农业、林业、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集道地药材、民族医疗、养老养生、智慧健康于一体的大健康服务业,推动更多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第三,要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推进生态创建,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在创建中改革创新,用改革的办法和举措推进生态创建。要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和省规定动作落实,做好机构改革过渡期各项工作,全面承接和落实好上级交办的各项改革任务。要着力推出一批自选动作,全面实施生态红线、生态补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监测等改革,切实有效解决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打造更多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同志们,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遵义的最大优势,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我们的重大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醉美遵义新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