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生态环境保护对未来的影响
水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
水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
摘要: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不仅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联系,更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水生态环境的恶化与否会影响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水生态环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总量丰沛的国家,我国水力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但是因为人口数量众多,再加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污染日益严重,由于我国水资源短缺所造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导致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水生态环境安全面临严峻形势。这使得维护生态环境人水和谐,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近年来,水利部门在保护水生态环境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基础仍然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关政策法规、保护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建立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水生态环境的现状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目前,中国总水资源量2686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河川径流量)2593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839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
1998年长江大洪水、90年代以来黄河的频繁断流、北方地区沙尘暴的肆虐、江河湖泊污染等一系列事实,应该让我们认识到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密切关系。目前,在水资源配置中,生态系统用水配置已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水污染形势严峻、水生态环境安全面临严重威胁这三大问题越来越突出。从全国看,对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导致了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消失、地下水枯竭、水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整个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明显不足,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当前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水资源的管理模式不能只从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关系的角度来考虑,这种忽略了水资源管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的管理模式是错误的。水生态环境恶化对未来的影响
淡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控制性要素,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为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现代化发展中,普遍存在着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以至牺牲保护生态环境目标、忽视宏观调控和全球协调的倾向。生态环境污染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现象, 而是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改造自然过程中共有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发展中国家问题更加突出,往往主要依赖粗放经济追求经济
增长,长期以来,环境国策被置于次要的附属的地位,只讲治理经济环境, 不讲治理生态环境。在治理环境的对策上不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而是先主动污染后被动治理。在全球环境治理上,各国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往往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很少协调对策。
经研究显示,受资源制约,供水难以与经济发展同步,供需失衡会导致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我国的缺水高峰期将出现在2030年左右。联合国《世界水资源综合评估报告》也指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21世纪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冲突。由此可见,水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对未来人类的发展造成相当巨大的负面影响。
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意义
在经济发展和高速增长的同时,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世界范围内高度关注的共同问题。水环境恶化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和制约,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要以整体性、时空性、科学性、民主性原则为指导,充分考虑到环境和资源的承受能力,在确定经济发展目标时,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不断调整社会发展规划的内容、制定方式和程序,使之更加符合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从而有效地推动水生态环境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要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一套生态环境指标体系,为水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战略政策和行动计划的制定提供基础。
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而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系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子,可以说,水资源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系统的质量。如何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的角度,针对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性对策和措施,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结语
水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对水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就越高。为了保护我国水生态环境,根本就是在于不懈推动可持续的水利发展。不断总结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经验教训,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等工作,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政策、体制、机制。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关系,要坚定不移地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推动自律式发展,不断把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第二篇:长江豚泪——长江江豚,谈谈对于水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豚泪——长江江豚,谈谈对于水生态环境保护
导语:白鱀豚和长江江豚都是生活在长江里的珍稀动物。在长江中生存了2500万年的白鱀豚,或许将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因为人类活动而导致灭绝的豚类动物。如今,被称作白鱀豚“丑表妹”的江豚也遭遇种群数急剧下降的危机。豚类与人共享同一条江河。淡水豚的今天,就是人类的明天,保护江豚也就是在保护人类。
危如累卵的长江生态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也是生命的摇篮,千万年来,它不停地把一个个充满稚趣的生命摇向成熟。长江流域覆盖了中国1/5的面积,其淡水资源占到了中国总数的40%,有超过70%的水稻和一半的小麦都靠长江的水来灌溉,产出占到了GDP的40%。除了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长江还保持着丰富的生物种群,350种鱼类中有112种是长江独有的,其中不乏珍稀物种。人们曾经对长江顶礼膜拜,但是人们也不停地向长江索取财富。长江现在正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长江沿岸除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少数几个大型湖泊以外,已全部建坝建闸,造成栖息地破碎化;捕捞手段的日趋“现代”化、捕捞强度的增大大大破坏了长江的鱼类资源;长江水资源不断被污染,使长江生态环境雪上加霜;上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黄金水道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运沙的船只、跨江的桥、新建码头日益增多……
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以下简称WWF)日前发布题为“世界面临最严重危险的10 条河流”的报告,中国的长江和怒江分别以污染和蓄水工程的问题榜上有名,报告显示:长江流域所产生的污染占中国污染的60%,每年排入长江中的污水及工业废物达250亿吨,占全国污水排量的42%。通常情况下,河流会自我净化,但当污染的速度大于河流的净化速度时,就会引发危机。目前长江水质在中国的水体中并非是最差的,但是其恶化速度却是最快的,如果一旦情况失去控制,造成的后果会非常严重。前WWF全球淡水项目负责人杰米?皮托克(Jamie Pittock)表示:“报告中的所有河流存在的淡水危机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一直未能使大家有所警惕。如今气候变化问题已引起各国的关注,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改变观念,对淡水危机予以足够重视,以免在不远的将来付出代价。” 长江被称作中国生物多样性基因库。但随着生态破坏、通航压力、三峡水库等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日益增多,水生生物的种类和种群正在急剧减少。长江江豚数量的减少,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类的活动,这也是整个长江流域生态破坏的罪魁祸首,大量的污水直排长江、采砂船密布江面、黄金水道的航运压力、兴建各种水利工程、重工业在长江沿岸密集、滥捕滥捞……这些都导致了长江江豚逐渐丧失它们曾经生活的乐园,最终走向消亡,就像此前的白鳍豚以及很多珍稀鱼类的灭亡过程一样。工业污水直排长江,污染事故频发
白鳍豚的灭亡、江豚的锐减与长江水质污染有直接关系。2006年8月第二届长江论坛上,一份长江“体检”报告出炉。《报告》指出,长江面临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和水生态四大问题以及流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困扰——沿江的重工业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47%增加到2005年的63%。
2000-2005年五年间,流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分别增长了136%、85%和49%;2005年流域“三废”排放量占全国比重已分别达到42%、30%和27%,环境负载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环境质量严重恶化;2004年长江水系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已达18.3%和9.6%,全流域均成酸雨频发区,南方二氧化硫(SO2)浓度最高的城市中有1/3以上集中在长江沿江地区。另据《报告》,长江干流存在岸边污染带累计长达600多公里,90%以上的湖泊呈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2005年这个数字近300亿吨。2004年2月沱江上游的四川化工集团违法排放高浓度氨氮废水,导致大量鱼类死亡;几个月后又一场污染事故导致大渡河大范围鱼类死亡绝迹,并毒死了重达30公斤的罕见胭脂鱼。曾有专家说,长江沿岸的城市都在学上海,把好水取走,把污水排进长江。现在的长江就像装满了一颗颗定时炸弹的雷区。长江水利建设破坏生态平衡
三峡流域的水利建设是威胁鱼类生存另一个重要原因。三峡大坝对泄洪和发电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是它的存在客观上的确导致了长江生态系统的破坏。水利部科技司前司长、全球水伙伴组织中国区主席董哲仁曾发表文章反思大坝对生态的破坏,他曾在长江论坛上直言不讳地批评长江上游水电开发无序,“对生态保护是在敷衍,没有考虑到要把一个生态多样性的长江留给子孙后代”。他举了更为直接的一个例子,1965年他前往岷江支流做毕业论文设计,那里刚建成一个引水式水电站,生态还处于原始状态。但2001年当他再次来到这里,看到的情况已面目全非:河水被水电站引走,十多公里断流,植被消亡岩石裸露。据统计目前长江流域已建成水库4.57万座,加上在建的大中型水库,总库容将超过2113亿立方米;已建和在建的水电站在2001年底达2441座。有调查显示,每年5-8月,当长江水温升高到18℃以上,如恰逢发生洪水时,长江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便会集中在重庆至江西彭泽的38处产卵场进行繁殖,产卵往往在涨水第一天开始,在江水不再上涨或涨幅很小时终止。三峡水库的建成,淹没了十几个这样的产卵场,并且使大坝下游的家鱼产卵期推迟了20天。长江三种鲟类的命运就是见证:达氏鲟处于极危状态,白鲟被逼到了灭绝边缘,而中华鲟作为一种大范围迁徙的物种,从海洋进入长江,上溯3000多公里来到金沙江产卵的通道被葛洲坝水利工程截断。
人类活动加速水生动物灭绝
人类活动对江豚的生活存在着严重的威胁。十几年前,鄱阳湖里的江豚有着这样的生活规律:早上从湖里出发,畅游30-50公里后进入长江干流,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们又回到湖中栖息。现在这种规律早没有了,专家分析认为人类采砂是主要原因。人类采砂的破坏性非常大,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一名知名鲸类专家在看过鄱阳湖水面上近千艘千吨位的挖沙船后惊呼这是她一生中见到的最为严重的人为生态灾难。
而长江“黄金水道”中的船只之多令人瞠目,在一次对白鳍豚的考察中研究者发现,白天从宜昌道上海的单程路线上,共有19830艘交通船和1175只捕鱼船,平均每公里有12艘船只。航行船舶产生的水下噪声会明显干扰依靠声呐定位和摄食的长江豚类,不仅如此,它们还面临更直接的危险。曾有专家出示了一张白鳍豚的照片:它的整个头部被船只的螺旋桨切掉。媒体过去多次报道过长江豚类和中华鲟死亡事故,被证实大多遭螺旋桨打伤致死。最惨的是一次清理航道,爆炸夺去了4头白鳍豚的生命,其中有两头怀孕在身。除此之外,人类的一些活动也会无意间导致江豚等珍稀鱼类的死亡,据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的资料,2004年湖南省岳阳市为迎接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在洞庭湖区投放了约5000吨杀钉螺药剂,导致一个月内死亡6头江豚。滥捕滥捞导致鱼类锐减
长江水域面积占全国淡水面积的50%,因此是非常重要的渔业产区,但利益驱动一些经济鱼类资源已经枯竭,近几年的渔业捕捞量已经明显下降。例如中华绒鳌蟹在1986年的捕捞量是324吨,2001年产量不足1986年的1/20,。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秋华曾对媒体说当初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的成立,目的是保护两种经济鱼类:鲥鱼和中华绒鳌蟹,但是“长渔委存在下来了,所管的这两个物种却消失了”。建立江豚保护区帮助繁衍生息
若干补救措施可能能够防止长江江豚重复白鳍豚相同的命运。首先,建立更多的保护区可能有所帮助。目前中国已经建立6个江豚保护区,其中包括洞庭湖市级自然保护区,长江江豚在天鹅洲保护区迅速地进行了繁殖:2008年,那里所有的五只成熟雌性江豚都产下了幼崽。但是狭小的保护区可能成为危险之地。2008年初天鹅洲保护区的大部分湖面史无前例地冰冻了两天以上,使得五只江豚几近窒息,其中包括三只怀孕的雌性江豚。“如果湖面的冰冻持续得更久一点的话,所有的江豚都将死去,”水生生物研究所的郝玉江说。食物供应是另一个经常性的担忧。天鹅洲保护区位于三峡大坝以东250公里的位置。在2003年以前,当三峡大坝背面的水库开始蓄水时,整个雨季天鹅洲的牛轭湖与长江之间的连通能从五月份维持到十月份。但如今天鹅洲与长江之间的流通仅在最多雨的六月份和七月份才会出现。这种过于短暂的流通抑制了鱼类产卵,研究人员必须在天鹅洲保护区储备足够的鱼,以喂养长江江豚。权威专家建议长江整河禁渔十年 长江江豚的主要威胁是过度捕捞,过度捕捞减少了江豚的食物供应;沿江非法悬挂渔网使得水生哺乳动物被诱捕。上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的鱼类资源已经开始骤降,这可能限制了江豚的复苏。江豚生存的关键可能是综合性的休渔期(覆盖所有鱼类)。去年九月在重庆举行的一次专题研讨会上,中国最受人尊敬的鱼类专家之
一、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曹文宣,呼吁在长江整个河段实行为期10年的禁渔令。权威专家们认为这是可行的,因为每年从长江捕捞的10万吨鱼其实不到中国淡水生产的1%,其中包括水产养殖业。
如中外专家学者所言,长江江豚数量之锐减反映出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因此保护区措施和长江整河段的禁渔是拯救长江江豚的不二选择。当然在自然生态与当前利益的角力中,人类是否会选择可持续的发展策略,不但需要专家学者的发声呼吁,更需要当地权力部门真正执行起对长江渔业的保护重任。不要让亚马孙江豚失去它在地球的最后同类,也不要让长江江豚成为以后子孙后代词典里的动物之一;长江生态的拯救,事关每个中国人。
第三篇:安康县对小水电开发利用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对小水电开发利用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市政协2011重点提案及答复 第019号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0日 点击数: 556 次 字体:小 大
案 由:对小水电开发利用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提案者:市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
内 容:小水电是廉价、环保、可再生能源。安康境内小水电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区域经济增长、财力的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截至目前汉江支流上建成和在建的几百座大、小水电站,大多数为截流引水式电站,流域生态环境已发生改变,普遍存在电站下游河道脱水干涸状况,稀有物种已经灭绝,部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老百姓已经品尝到了小水电开发所酿出的苦酒,且时见媒体报道。市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也于2007年通过实地考察岚皋、紫阳小水电开发状况,提交了专题调查报告,客观反映了小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建议“对没有按规定预留生态水下泄流量的水电站,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和技术操作规范,责令电站业主实行工程技术改造,确保库坝下游生态水流量......”时至今日,大多数小水电站库坝下游河道依然干涸、裸露,引发的社会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态环境没有得到有效恢复,库坝下游受损害的老百姓意见依然很大。为使危害不再扩大,矛盾不激化,再次建议:
1、必须正确认识小水电开发与环境生态的关系。在小水电开发过程中,开发应主动适应环境生态,把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不能仅仅盯着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而应该着眼长远,对整个生态系统负责,彻底改变“技术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工程项目的选择、建设和运营都要真正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2、规范水电开发的法律手段和经济政策要进一步加强。要综合考虑小水电开发的“自然强度”和“社会强度”,并将其作为加大执法力度的重要依据,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小水电企业的管理;要核算生物多样性价值,将环境成本纳入小水电运营之中,避免公共资源成为个别企业的“印钞机”;要进一步完善环评制度,在不宜进行小水电项目建设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等区域,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小水电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
3、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明确管理职能和责任。对全市所有小水电站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对不按规定下泄生态水流量的水电站,导致下游河道干涸的,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和《陕西省发展改革委、陕西省水利厅关于加强小水电建设管理的意见》规定及相关技术操作规程,责令电站业主采取工程补救措施,保证下泄水基本生态流量。努力将环境对生态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让老百姓看到其利益得到保护和生态环境得到恢复的实际效果。
4、对拟开发小水电,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要按照环保、水保“三同时”制度的要求,将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以及取水许可确定的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并以合同形式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最大限度地减少小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市水利局的复函]
曾均德委员(社会与法制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对小水电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农村小水电建设是实施国家农村电气化和以电代燃的项目支撑。目前我市汉江支流建设小水电177处,总装机达445.6mw。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市小水电建设发展迅猛,共建设农村水电站36处,新增装机190.98mw,完成投资达17.36亿元,年发电量达66199万千瓦时。农村水电事业的发展,对改善地方能源结构,缓解地方用电压力,拉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水电建设中存在的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也日益显现。自2007年、2010年媒体对岚河小水电开发影响生态问题曝光后,省、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相继出台加强农村小水电建设管理意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小水电开发建设管理。水利部门作为农村水电行业的主管部门(2002年市级机构改革将水电建设管理职能划归经贸委,2010年重新划归水利部门),在建设中严把“三关”(规划审批关、最小下泄流量措施关、竣工验收关),注重公共安全,突出标准化管理,全面实施农村水电站从建设向运行管理重点的转变。
关于最小下泄流量问题。自省水利厅下发了《关于农村水电站保证最小下泄流量有关问题的通知》后,我局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农村水电站清查整顿工作一并安排落实。对已建成水电站要求补做生态基流设施,采取工程措施保证生态水下泄;对在建水电站联合水政执法单位,工商、环保部门不定期进行工程抽查,对违规建设电站下发停工令,严格执行无生态放流设施的一律不予竣工验收;对拟建水电站从可研审查开始,实行无生态基流设计方案一票否决制度。目前松鸦、渡船口等水电站相继请资质单位进行态基流设施设计并按规定要求下泄生态基流;刚竣工的泥坪、官元、红光等新投入运营水电站都具有生态水放流功能。由于已建成水电站情况复杂,采取工程措施进行生态基流设施建设进度不一,因此我局将在近期联合相关部门进行一次系统排查,摸清情况,对拒不执行或建设进度缓慢的下发限期整改通知,情况恶劣地将处以取消取水许可资格、终止电网结算等处罚。
关于提高准入门槛和加强管理问题。近日我局根据全省小水电开发利用规划,以“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抓紧修订我市水电开发规划,预计八月底编制出案。届时我们将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开发建设,不纳入规划的坚决不予审查。在规范完善农村水电站建设初设审查、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等报建程序的同时,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环保、水保及“三同时”制度。进行农村水电站标准化管理,开展标准化推广示范点创建,提高农村水电站管理运行水平。强化安全监管的执行力,启动农村水电安全分类和年检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切实保障农村水电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农村水电建设管理工作给予的高度关注和建言献策。望加强联系,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安水函[2011] 24号)
第四篇:国际互联网对未来教育的影响
成果—信息技术
国际互联网对未来教育的影响
资料来源:《研究性学习专辑(人与社会篇)》(大连十第二十高中)资料整理:大连教育网
作
者:大连市第二十高中
高一九班 组
长:栾述义
组
员:姜彦如
于月竹
王乐
刘宁 指导教师:韩晓鸥
一、研究目的
互联网的使用可以获得更多的资讯,资讯越多,就越容易发现许多意料之外的新知,并获得新灵感。运用电脑及网络可以使动画、声音等多媒体功能,使资讯变得十分有趣,让人乐在发现的喜悦中,如此一来,就会使学习变成自动自发的行为。
二、研究步骤
1.选题,确立研究内容 2.搜集资料
3.整理资料,剔除芜杂,吸取有价值的信息,整理基本脉络 4.填写开题报告
5.汇总各方面资料,完成论文
三、研究方法 1.参看图书 2.访问网站
四、调查结论
我们小组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了解到过去的研究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文献,随只电脑网络的进步,任何人以前需辛苦收集才能得到资料,现在使用国际互联网,只要数分钟就可以获得。电脑与网络的技术进步,对于学校的教育也带来了及大的影响。不能过分高估或低估了电脑及网络的功能,必须正确掌握住电脑及网络所具有的可能性,建构出一个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教育体系。
五、评论
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出现缩小了世界的范围,实现了资源共享。作为新世纪的高中生能够着眼于现实,把互联网和未来教育联系到一起,进行研究和思考将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也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
指导教师:韩晓鸥
国际互联网对未来教育的影响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国内Gernet和ChinaNET的普及,“Internet”、“信息社会”、“信息高速公路”网络漫游获取知识、信息。
Internet是全球性的计算网络,它是由全球数以万计的局域网、城域网及广域网互连而组成的巨型网。Internet是一组全球范围的资源的名称。几个高速中央网络构成主干网,它们是Internet这个网络里的高速公路,主干网络接收到来自各个中级网络的信息流,再把它们传递到相应的中级网,而各个中网则把从主干网接收来的信息流分别送到下局的成员网络,这些成员网络是用户密集的地方,相当于网络世界里的居民。
Internet于1969年建立,由其军事实验指挥实验性网络,到1983年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定用。从而产生了真正的Internet。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ience Foundation)利用APPAnet发展起来的 TOP/IP通讯协议,五个科研教育服务超级电路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NSFnet中建立了自己的网络-Milet, APPAnet逐渐由Anet替代。1990年APPAnet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NSFnet已成为Internet的重要骨干网之一。
Internet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社会,知识信息的共享,为网络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美好的前景。
从网络的建立到今天,已取得了可喜成果。新一代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中发生,为多媒体网络教育带来了艳阳春天。从北京101教育网到今天9月1日刚刚建立的www.xiexiebang.com——大连市教育网,到处不预示着互联网与教育的关系日趋密切,教育将面临一次重大的改革。
首先是研究活动的性质,会有极大的变化。
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的领域内,电脑造成的改变是非常显著的。在这个领域内,过去都仅仅是将国外的研究成果及国外的研究情形等介绍到国内,如此就可以算作是一篇论文了。也就是说,只要能够独占知识的来源,就能够成为一名学者。因此,“文献”会比任何东西都重要,而且“文献”不是轻易就能获得的。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能够找出并获得国外的文献,都还是研究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而在研究活动中,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则是不可或缺的。一些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都会有一座巨型图书馆。可是在历史较浅的小型大学或中学中,图书馆的资源就很贫乏了。于是,这就变成了研究环境中一层难以克服的障碍。
有些人尽管苦心好不容易获得了一项文献,就会打算一个人独占,将这份资料隐瞒起来。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甚至还会出现这样情形“如果有同样的文献新进图书馆的话,就要赶紧借出来,不让别人看到”。
然而随着网络世界发展,上述状况产生了根本的改变。现在在大部分的领域中,文献已成了所有人的共有物,而再也没有人能独占某一项知识了。无疑的,当前的研究环境,正在朝向平等化进步中。其次是电脑与网络所改变的教育内容及教育环境。
电脑与网络的技术进步,对于学校的教育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果现在已经能够轻易获得任何资源,那么只是知道一大堆的事情,是派不上用场的。真正重要的是能够用来评判那些事情的理论,也就是基础知识。
使用电脑,通过网络不但只是能够轻易地获得知识,如果使用了向“Encarta”那样的新工具,就会想要进行调查。于是,在历史、地理、生物等方面,都可以一边玩,一边学习进步。如果是个对知识充分好奇心的小孩,只要提供给他一个这样的环境,就能够让他主动进步学习。过去的学校教育,总是不被动之感,如果能够活用电脑,就能够发挥出改变过去的极大潜力。
运用电脑网络还具有让教育机会平等化的功能,向过去穷乡僻壤学校的图书馆中,未必能够具备向百科全书之类的参考文献。但现在透过电脑网络,就能够获得所需的参考文献,如此一来,就会使得教材方面的地域着别消失或是缩小。
还有一个话题就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那就是越来越不需要背诵了吗? 如果能够利用电脑轻易取得资讯的话,应该不在需要背诵了吧?
其实未必如此,纵使电脑在怎么进步发达,依然有必要将一些基础知识记诵在脑海中。比如说,纵使可以运用电脑进行自动翻译,然而使用英文进行沟通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若就可预期范围内的技术可能性而言,后者仍然有效得多。因此,就必须要记住单词的意思及文法的规则,所以教科书背诵仍是需要的。
关于地理、历史方面,纵使可以靠光碟百科全书立即获得资讯,但也是必须将基础知识背记在脑海中。为什么呢?因为储存在电脑中的资料,终究不过是脑外的记忆而已,想要活用这些资料,仍必须将这些资料输入人类的脑袋里。
特别是关于“灵感”方面,背诵是非常重要的。新的灵感并不是凭空突然迸出来的,大部分都是从新的观点重新审视各种知识、资讯,然后因发现新的关连而产生出来的。因此,想要获得新的灵感,就要必须将知识、资讯输入人类的大脑中。
最后,在越来越智能网络面前,我们将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学校的何去何从!如果是网上的授课,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受于最好的教师,而且,还可以因个人的情形来改变教育的内容。网上教育在这一点上,比起电视教学那种一元化的内容,要优良得多。
因为,今后会有越来越多运用电脑网络的学校应运而生吧!特别是向专科学校那种技术教育机构,可能会被网上教育取代。
不过这种技术纵使在怎么发达,也不可能让学校消失。为什么呢?因为网上教育很难让同学之间获得接触。学龄期的孩子如果要获得精神方面的发展,不但只是要学得知识技法而已,因同学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刺激,也会发非常重要的效果。特别是在我们高中之前的阶段,与朋友的接触,具有绝对的重要性。
所以,将同一年龄的学生集合在同一处所的学校,其必要性在今后也决不会消失。
不过,这并不表示现在的学校就得依原有的情形继续下去,实际上,某些学校中所实施那种大班级,其枯燥无味的大量生产教育,我不认为能够发挥出前述的那种学校的功能。如果要上那种大班级的课程,还不如改成网上式的家庭学习要好的多。
不要过分高估或低估了电脑及网络的功能,必须正确掌握住电脑及网络所具有的可能性,建构出一个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教育体系。
2002.1
第五篇:浅谈计划生育对未来农村的影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课作业
《浅谈计划生育对未来农村的影响——以敖汉旗为例》
院系: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姓名:国海玲
学号:3115205
5目录
一、题目„„„„„„„„„„„„„„„„„„„„„„„„„
3二、引言„„„„„„„„„„„„„„„„„„„„„„„„„
3三、计划生育政策出台„„„„„„„„„„„„„„„„„„„
4四、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4五、关于农村计划生育的几点担忧„„„„„„„„„„„„„„6
六、结语„„„„„„„„„„„„„„„„„„„„„„„„„6
七、参考文献„„„„„„„„„„„„„„„„„„„„„„„6
浅谈计划生育对未来农村的影响
——以敖汉旗为例
[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于一个人口众多,它是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发达的工业国的过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须。计划生育施行以来,到本世纪初,保守估计全国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可以说,计划生育政策预想的结果已经逐步实现。但是,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以及会演变成难题的次生问题。未雨绸缪,才能够防患于未然,因此粗略的提及问题解决的愚见。
[关键词]计划生育 三农问题影响 敖汉旗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于一个人口众多,它是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发达的工业国的过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须。1972-2008年间,排除经济社会发展的①影响,单纯由于计划生育的作用,中国少生了4.58亿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
史性转变。可以说,计划生育政策预想的结果已经逐步实现。但是,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以及会演变成难题的次生问题。未雨绸缪,才能够防患于未然,因此粗略的提及问题解决的愚见。仅以我的家乡赤峰市敖汉旗为例,借此反应与我的家乡相同情况的农村计划生育下的现状。
一、计划生育政策出台
当马寅初1957年在“新人口论”提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限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中国人口增长过快”,并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论述,这在当时遭人唾弃。在文革期间,新人口论受到严厉批判,因为从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观念就是多子多福,而且,正是因为人民的支持,大众的力量,我们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辉煌胜利,小米加步枪的论断进一步演变为人多力量大。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和平的环境、医疗水平的相对好转,在毫无限制的人口观念下,中国人口迅速激增。中国改革开放后,新人口论得以翻案和正名,为中国实施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做了舆论准备。无独有偶,早在200多年前的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就提出“不断增长的人口将①陶涛、杨凡:《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效应》
② 马寅初:《新人口论》②
始终制约着社会养活自己的能力,结果人类注定永远生活在贫困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控制人口刻不容缓,如若不然,人口问题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拦路虎。因此,1980年9月2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信中阐述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必要性。之后,1982年计划生育被中共十二大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全国各地,不分城乡开始实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紧缩计划生育政策,对于超生家庭给予严厉的行政或经济处罚,成为一场波及中国大部分家庭、影响千万人命运的“生育革命”。
二、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之初,需要国家的强制力辅助实施,因为几千年的传统观念早已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思想,岂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在此,我仅将农村计划生育状况加以例证叙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计划生育政策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留下了太多的陋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重男轻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能够传宗接代的只有家中的男丁。因此,农村计划生育难上加难,实行之初,需要政策的强制实施。有时一家人为了躲避计生部门的检查,关门闭户,举家外逃,几日甚至数月不归,饿死了锁在屋中的猫狗;有的人家没来得及外逃,计生人员拿走了他家仅剩的一些米、炕上的凉席等等物件。④③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及计划生育在农村的强硬实施,以及宣传力度的加大,加之农村人口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国家政策向农村的倾斜,近年来农村医疗合作政策、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农村独生子女补助政策及农村老年人口补助政策的施行,使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减轻。因此,养儿防老的 观念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于计划生育下出生的农村80后来说,三口之家已成为固定模式,生男生女已经没有本质区别。
三、关于农村计划生育的几点担忧
③ 马尔萨斯:《人口论》
④ 采用口述史学的方法,讲述奶奶和妈妈眼中的关于80年代中期的农村计划生育实施的情况。
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实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只生一个”的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农村。伴随农村计划生育的初见成效,几点担忧呈现在我们面前。计划生育之下,农村的人口随持续增加,但相比以前增长速度趋缓。
在欣慰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掉以轻心。在当今“低生育率高增长量”⑤的表面态势下,应该对农村计划生育做深入地思考:在计划生育观念植根农村后,我们应该怎样控制或怎样有效地使农村人口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怎样解决农村人口外流与农业发展的矛盾?怎样吸引农村飞出的“金凤凰”再次栖息在农村的梧桐树?怎样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亟待解决,发人深省。
下面就上述问题加以详细叙述:
第一,如何有效地使农村人口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问题。对于我的家乡敖汉旗来说,地处努鲁尔虎山脉北侧,北临科尔沁沙地且多山。在这种情况下,人口比较密集,因此每口人分得的土地区区四五亩,很难实行机械化,而且一般情况下,夫妇在手工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全部的耕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高强度的劳动年龄大的农民无力解决,只能依靠年轻力壮的农民来解决,这种需要让农村人看到了农村劳力的作用。在这样的家庭里,如果有男劳动力问题将迎刃而解,反之,生产就不能维系。这时就需要国家政策对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是独生女家庭)的夫妇予以经济上的扶持。
第二,怎样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来就应该是与计划生育政策相配套的一项制度。我国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传统, 可以说, 多子多福的观念根深蒂固。如果抚养子女算是投资, 老年人得到子女的赡养就是收益, 多养子女也是分散投资风险的一种方法。⑥然而,计划生育打破了原有的养老传统,此时更加需要国家建立健全完善农村养老养老体制。2010年以来,我所在的敖汉旗对农村五十岁以上人口发放50元/人/月的养老补助、六十岁以上的人口60元/人/月、70岁以上的人口70元/人/月。物价飞涨的今天,并不能解决补助金额较少无助于老年人日常生活问题。因此在农村社会的转型期,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另一方面应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制度保障之路。
第三,怎样吸引农村飞出的“金凤凰”再次栖息在农村的梧桐树。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经久不衰,在农村尤甚,教育在今天的农村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是现实的问题不禁让人揪⑤ 顾宝昌,1945年生,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
心,大多数的农村大学生留在了城市,那么农村的未来在哪里?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村官政策、三支政策也只能解决燃眉之急,杯水车薪。返回农村的大学生将其当做进城的跳板,期满后又回到了舒适的城市,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学生继续留在农村,建设家乡。
第四,如何有效地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近几年来,在我的家乡有很多农户搬迁到了城市,他们或是因为子女在城市定居、或是因为到城市寻找工作,出租了家里的田地,卖掉了房屋。这样的家庭永远也不会再回到农村。虽然,进城的农户相对较少,但持续下去,必定对农村生产产生不良后果。这就需要采取措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限制农村常住人口外流。
四、结语
当前,国家政策加大向农村倾斜的力度,重视农村的生产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问题”、“新三农问题”的提出,农村各种设施的完善,都使农村有了日新月异的面貌。但是,农村计划生育下产生的问题不容小视。本文只是提出的些许问题,对于解决的办法也只是蜻蜓点水。希望能够受到重视,让农村的明天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陶涛、杨凡:《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效应》,《人口研究》 第35卷 第1期,2011年1月
【2】马寅初:《新人口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43页
【3】[英]马尔萨斯著,朱泱、胡企林、朱和中译:《人口论》,商务印书馆出版,1992年10月第1版,第67页
【5】顾宝昌:《论中国计划生育的改革》,《人口研究》第26卷第3期,2002年5月
【6】刘效梅:《 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23 卷第3 期,2008 年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