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区生态保护建设购买服务现场会讲话提纲(大全)
林区生态保护建设购买服务现场会讲话提纲
同志们:
在林区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这次现场会,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国有林区改革精神,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解决购买服务“怎么看”、下步“怎么干”的问题。通过两天的实地考察、交流座谈,我们对于推进购买服务,在方向上更加明确,在思路上更加清晰。刚才,**局长对购买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大家要领会到位、落实到位,确保完成这项改革重点任务。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我讲三点意见。
一、务必形成高度共识,合力推进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去年至今,林区各单位、各部门严格按照中央、自治区深化国有林区改革的要求,不遗余力地推进改革,去年是做“减法”,积极地“改”、合理地“转”、稳妥地“交”,确保了“停得下、稳得住、不反弹”。今年是做“加法”,紧紧围绕自治区确定的改革重点任务,在政策对接、职能理顺、制度修订、规划编制、转型策划、项目争取、融入区域发展等方面又有新进展、新突破,为下步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改革清单中,推进购买服务、明确“三定”方案是必须落地的两项重点任务。
推行购买服务,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之势。西方发达国家于上世纪70年代推动“新公共管理”,开始兴起政府购买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引入竞争、激励与监督机制,把能推的全部推向市场,实现精简机构、提高效率。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在上海、北京、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试点,购买领域从教育、公共卫生等传统服务逐步扩大到社会工作、环境保护等新型社会需求。向社会购买服务是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一方面,社会力量具有灵活性、迅速性和专业性特点,完全能够提供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人力资源;
另一方面,由专业的社会组织运营,必然大大提升服务质量。
推行购买服务,是国有林区改革的题中之义。中央和自治区国有林区改革政策要求,必须逐步建立精简高效的国有林管理机构,在此期间“机构只减不增、人员只出不进”。要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林业生态保护建设任务凡能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实现的,要面向专业服务队伍购买服务,逐步过渡到向社会购买服务。购买服务,本身就是改革的目标任务,作为国有林区改革试点,我们必须“先行一步、做出表率”,坚决落实好、推进好这项全新工作。
推行购买服务,是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的必由之路。当前,林业发展模式正在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全面停伐后,我们的主业就是生态保护建设,原有的体制机制已难以适应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要想重焕活力、激发动力,必然要转变、要创新。购买服务,不仅是转机制、变体制,增活力、激内力,更是为森林买保障,买总量增加、买质量提高、买结构优化、买功能提升,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推行购买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之举。林区正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现在是养人重于养事,将来必然按照改革的要求转向“因养林而养人”。当前,林区在岗职工平均年龄47岁,今后每年要退休xx人左右,5年后将进入减员高峰期。随着现有职工逐渐减少,专业化工队逐渐缩减,要保证生态建设、转型发展重任优质完成,必然需要社会力量给予补充,在此消彼长的过程中,我们的职工将由“务工谋生”转向“务林谋管”,由劳力型“从业人员”转向管理型“专业人员”。同时,停伐富余职工需要转岗,既要保障职工有活干,又要保障职工收入不降低、有提升。组建专业队伍购买服务,一方面可以安置职工、通过多劳多得促进职工增收,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人力不足、人才不足的问题。
林区已进入改革的“施工高峰期”和“收获期”,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购买服务不是行与不行、做与不做,更不是我们凭空臆想、适意而为,而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破解难题的措施、寻找出路的途径。
二、务必密切结合实际,积极稳妥地进行操作实施
购买服务是全面部署、全面推动,但不是“全方位”的一哄而上、“全行业”的照猫画虎,而是要立足实际、稳扎稳打,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我们是有选择、有内容,绝不是要名声、要形式。要通过购买服务让职工有活干、收入有增长、效率有提升、管理有保证。
一要把握好步骤。按照我们明确的三个阶段,稳妥推动、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先在选准试点、内部运行上起好步,摸索出队伍怎样调整组建、竞争机制怎样引进建立、契约关系怎样形成约束、监督管理怎样跟踪到位、工资绩效怎样激励调动、工作成效怎样检验评定。在扩大试点的推进阶段,要摸索确立一套可行的方案和完整的管理办法与制度,带着问题导向去剖析可取之处、不足之处,确定好哪些行业、项目适合购买服务,哪些部位、环节需要明确责任、加强约束与监管,真正拿出买什么、向谁买、怎样买的具体措施。2020年,在市场与队伍的培育程度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之后,就可以在限定的范围与规模之内,推行部分社会化购买。我们以从少到多、从点到面、从内到外的渐进方式,逐步扩大购买服务的种类、范围,最后实现由量变到质变,凡能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实现的全部面向社会购买。
二要把握好尺度。购买服务,必须从林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把确实看的准、拿的稳的,不遗余力地推下去。大家都要主动作为,但切不可盲动,也不能乱动。我们不搞一刀切,不下硬指标,基层单位更要不跑偏、不冒进,必须做到蹄疾而步稳。推进购买服务,我们既要解决职工有活干、有收入的问题,还要解决长远转型发展需要人力、智力的问题,又要解决林区发展融入市场、融入区域的问题,这一切必须以兜住生态、发展、民生的底线为前提。凡是有把握不准的、个别尝试向社会购买的、涉及自然人的,有可能与现行管理制度、要求有出入的,涉及对资金管理、工资管理带来变化的,必须及时上报,研究确认之后再予以实施。操作购买服务,必须把好政策边界,解决好资金使用、经费保障、工资保证等问题,以严格遵守天保工程、森林经营、森林防火的制度要求、规程标准、法规约束为前提,没有可行的办法、规范的措施,不能随意去改变、去触碰,避免出现生态隐患、管理漏洞、影响资金正常使用。要明确相关责任,规范区分法律责任、行政责任、经济责任,特别是林政、防火等主体责任不能发生转移。
三要把握好重点。在实施上,要先易后难,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经验、做法与制度,为走向社会化奠定制度基础。在模式上,要积极探索购买服务的管理方式、管护模式,找准路径;
仅在吉文选取一个林场开展联防工作的向社会购买尝试,力争在防火的购买服务上能够破题、拓展。在队伍建设上,要合理设置、组建、培育专业化队伍,同一支队伍要在抚育、管护、防火的重点时段,承接不同的任务。在推进上,侧重解决体制机制的问题,理顺劳动关系,严格限制向自然人购买服务,避免劳动纠纷;
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既要体现多劳多得,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又要合理测算工作量和工资定额,绝不能因标准不一引发攀比、影响稳定。要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规范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在监督管理、整章建制中,思考什么样的监管体制、管护机制、运行模式,最适合林区的改革要求、发展需要,为逐步搭好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提出想法与建议。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推进生态保护建设购买服务,是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的深刻变革,牵一发动全身。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先之劳之、率先垂范,确保各项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是领导部署要到位。认识的程度、安排的力度决定着改革的速度。一项改革任务能否顺利推进,关键要看主要领导的思想通不通,认识的对不对,把握的深度和高度是否能够到位。各单位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就是这项任务的操刀人,必须认真分析、提前预判各种问题,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稳妥地推进购买服务工作。
二是制度措施要到位。拟定的指导意见和三个管理办法,需要一些实施细则、具体措施做支撑。各专业部门要注重研究政策的指导性,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细化、完善任务核定、绩效薪酬等配套办法,适时跟进修订,使各项措施更加切合实际,真正起到“导航”作用。各基层单位要注重研究各项要求的落实与消化,政策一经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确保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三是操作推进要到位。从购买服务方案的酝酿准备、基本确定到组织实施,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要做到调研深入、论证充分、程序严密、细致工作、不留隐患。改革等不起,拖不得,已经看准的就要坚决推进,已经定了的就要迅速实施。对操作中把握不准的问题,要及时报告,上下共同研究具体的解决措施,做到慎重推进、稳妥操作。
四是监管考核要到位。必须做到对购买服务推进情况的全过程跟踪督查,要看整体安排的效果怎样,生态任务的完成质量怎样,生产规程、资金管理的制度遵循情况怎样,排一排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议一议不断完善的措施和途径。通过购买服务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带来生态保护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同志们,各单位各部门要对照年初的工作安排,全面梳理各项任务,切实把新精神新要求融入到林区改革发展实践中,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为增强国有林区的生态功能和发展活力做出贡献。
第二篇:服务能力建设现场会讲话提纲
摆脱思想束缚 提高服务能力 全力推动我县乡镇卫生院又好又快发展
——在全县乡镇卫生院提高服务能力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现场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为全县乡镇卫生院提高服务能力提供科学的发展思路。上午大家共同参观了建设和管理情况相对较好xxxxxxx卫生院。刚才三位院长介绍了各自发展的一些经验,几位分管领导进行了业务安排,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下面,我就加快乡镇卫生院发展,提升卫生院服务能力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县乡镇卫生院发展形势,探索加快发展、提高服务能力的思路。
我县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为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特别是随着新农合制度和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的实施,各乡镇卫生院先后实施了一些建设项目,整体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实行院长公开竞聘,医务人员全员聘用等制度,激发了农村卫生活力,提高了服务能力。县财政对乡镇卫生院有了固定投入,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工资待遇。国家出台的十项扩大内需的政策,又明确医疗卫生事业作为重点建设项目予以扶持。可以说,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 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县各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和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和阻碍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服务能力偏低。还没有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目标。部分卫生院还不具备开展下腹部手术的能力,大部分中心卫生院还不具备开展上腹部手术的能力,一些帮助老百姓防病治病的公共卫生工作还没有开展起来,一些慢性病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有的卫生院还缺少必要的专科,不能满足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二是经济效益偏低。1-10月,全县xxx所乡镇卫生院仍有xx家存在经济亏损,有xxxx家没有公共积累基金,都没有能力自主进行房屋和设备改造。一部分卫生院虽然勉强做到了收支平衡,但受人员流动、医疗纠纷、基建改造的影响较大,经济收入不稳定。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处在惨淡经营的状态。经济收入低,人员工资待遇就得不到保证。既而造成高学历人才不愿来,高水平人才留不住,影响了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管理水平偏低。一些单位缺少现代科学管理思想,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粗放的管理,服务流程不合理,工作效率低下,造成工作漏洞和资源浪费。三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本是管理水平问题,核心是服务能力问题,结果是单位效益问题。因此,我们在确定发展思路时,一定要着眼于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能力,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摆脱阻碍卫生院发展的思想束缚,坚定加快发展、提高服务能力的信心和决心。
各位院长都是通过公开竞聘走上工作岗位的,都具有专业技术精、综合素质好的特点,都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特长促进卫生院的发展。自实施农村医疗卫生改革以来,客观的说,各卫生院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迈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卫生院要加快发展,院长首先要下定决心。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有三种思想倾向是与加快发展背道而驰的,是绝对要不得的。一是不想发展。表现为不求进取、得过且过。一心想着只要维持职工低水平的工资、卫生院勉强运转就满足了。不注意谋划长远发展,不制定长远规划目标,结果造成卫生院发展徘徊不前。二是不能发展。一味的强调历史欠债多,经济落后,服务人口少等客观因素不可改变;一味的强调发展中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可逾越;认为卫生院的发展没有办法、没有出路,只能等、靠、要,结果造成卫生院发展止步不前。三是不会发展。不知钱往哪投,劲往哪使。满腔的热情,满怀的信心,但因为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没有摸索出促进发展的办法,没有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结果延误了卫生院的发展。我把这三种思想倾向讲出来,请大家认真对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摆脱了这些思想束缚,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卫生院的发展才有希望。
三、把握促进卫生院发展的关键环节,出台加快发展、提高服务能力的措施。
前几天,各位都参加了市卫生局组织的xxx大学培训班,我没要求你们写出感想,也没和你们座谈,无法了解到确切的效果。但是我相信,这样的经历对于你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是有重大帮助的。关于卫生院如何发展,各级领导强调和安排的都很多,各位院长也进行过不同的尝试,也都有了一定的心得。现阶段,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仍然有限,不足以支撑卫生院的发展。并且这种状况短期内不太可能改变。经济是基础。房屋设备改造需要经济投入,人才待遇落实也需要经济收入。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前提,经济效益不好一切都是空话。这几天,我对如何促进卫生院增收节支,提升服务能力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思考,得出以下结论,希望对大家以后抓好卫生院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抓宣传,确立卫生院良好的声誉
宣传就是广告,能够创造出巨大的价值。现代企业管理都很重视企业策划和宣传,品牌和知名度直接决定了它所带来的效益。“好酒也怕巷子深”,随着群众追求高水平医疗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可供选择的就医地点不断增多,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乡镇卫生院处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定要吸收和借鉴企业管理中的一些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新来了人才要宣传,新上了项目要宣传,新 改造了设施要宣传。要不失时机的、多种形式的把“我们有哪些人才?我们有哪些技术?我们有哪些承诺?我们有哪些变化?我们有哪些优势”等等方面的内容结合新农合政策宣传出去。告诉当地的老百姓我们卫生院现在的发展程度,帮助他们选择就近就医。特别是一些历史上基础设施较差、人才匮乏、发生过医疗纠纷的卫生院更要加强宣传,转变老百姓的习惯看法,赢得老百姓的信任,为卫生院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抓开发,增加卫生院的收入渠道
乡镇卫生院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自收自支,自主经营。要拓宽收入渠道,促进增收节支,必须树立市场开发的理念。有位经济学家说过:“掌握了人民的需要,就掌握了财源”。各位院长一定要扑下身子,对卫生院的院情和辖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平时要注意进行定期的市场调查,哪些医疗服务是群众最需要的,哪些情况下,住院患者的转诊情况最多,那些疾病群众就医不方便,需要到外地去就医这些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为卫生院确定发展思路提供参考。调查完了,要有决策,或者根据实际需要,成立特色专科,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或者出台惠民措施,直接开发医疗市场。变“被动地等待患者上门”为“以主动地调整满足群众的需要”。xxx卫生院接诊班车的做法就很好,它的效益不在于接回来的几个病人,而在于提升人民对 卫生院的评价,开发当地的医疗市场,远期效益是无限大的。请大家认真体会。
(三)抓管理,促进卫生院增收节支
在卫生院的日常管理中,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工作最主要:一是公务费用管理。要实行定额管理,控制公共费用支出。特别是长期亏损、负债较多的卫生院更是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卫生院支出的公务费(办公费、差旅费)、业务费(印刷费、水电费、取暖费、培训费、会议费)和招待费等三项公共费用尽可能压缩到最低程度。二是职工工资管理。要规范卫生院的工资分配方案,增加工资分配的透明度。改变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大家一定要重视工资管理方案的制定,它是一个有力的杠杆,可以充分调动卫生院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卫生院的良性发展从人力资源上创造条件。略有亏损的卫生院通过改革工资分配方案,建立灵活的人事制度和向重要岗位倾斜的分配制度,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就可以走出困境。三是医疗成本管理。据我了解,大多数卫生院公共费用与医疗费用混合在一起,医疗材料采用药房集中供应法,很难做到全成本核算。但大体上估算是可行的。要通过估算逐步掌握医疗成本中人员成本、材料成本、折旧成本所占比重,使成本结构达到最佳状态。在新科室的设置上,要实行末位淘汰制,不要固守传统 的优势科室,那个科室的实际效益大,群众评价好,就设置那个科室,反之要进行调整。我记得xxx中心卫生院以前实行过一些办法,房屋租金、水电费等由科室独立承担,使科室承担了一定的医疗成本,效益更接近真实效益,同时也减少了公共费用支出,做法很可取。
(四)抓人才,提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
人才是基础,是实现卫生院快速发展,提升服务能力的先决条件。卫生院抓好人才建设主要有四条途径。一是安排进修。要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安排恰当的人员外出进修。保障进修时间,落实进修待遇,确保送出一个、学成一个,带动全院服务能力的提高。二是短期培训。实际工作中发现有哪些欠缺,要及时选派人员外出学习。特别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不能长期外出进修,要选择在淡季进行短期培训,使他们的医疗知识和技能跟上医学发展额度步伐。三是充分利用对口帮扶工程。我县的城乡对口帮扶工程已经开展了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很多工作需要逐步改进。这项工程对于我们卫生院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它。有哪些需要、有哪些要求要与帮扶单位保持联系,把缺乏的人才培养好。四是督促卫生院职工自学。医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需要不间断的终生学习。才能跟得上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在平时对职工的工作考核中,要想尽办法督促职工加强自学,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自 己的服务技能。要鼓励职工参加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尽快取得执业资格,实现依法执业。
(五)抓投入,创造更多的医疗需求
“没有投入没有产出”,“医疗供给创造医疗需求”。只要我们设置好病房就会有人来住,只要我们准备好手术室,就会有人来做手术。老百姓的医疗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我们增加投入,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总会有人来就医。上午我们参观的3所卫生院,在改革后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院容院貌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给老百姓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卫生院发展了、条件好了、技术高了;给职工的感觉就是卫生院越来越好了、越来越有奔头了。直接的效应就是单位职工凝聚力空前提高、工作积极性极大增强,老百姓对卫生院的信任程度越来越高、服务半径越来越大。投入是多种形式的,也可以多种途径的去解决。我所强调的是大家一定要解放思想,要有开拓意识,要象自己家里过日子一样,想方设法解决各种问题,把所管理的卫生院发展好。
(六)抓规范,增强卫生院的医疗安全
乡镇卫生院发展的方向是标准化、规范化。上午我们参观时还着重看了各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包括病历书写质量,这只是规范化的一部分。今年我们全县xx所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了省级标准化建设标准。这个成果来之不易,大家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不要出现滑坡。上个月,政府办印发了 《xx县创建标准化、规范化乡(镇)卫生院示范县实施方案》,以乡镇为单位深入开展创建活动,预计在xxx年xx月创建达标。各卫生院一定要努力查找不足,完善各方面的软件,争取按期达标。在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医疗技术操作要实现规范化。要健全各种诊疗技术常规和护理技术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加强各岗位人员的技能训练,减少医疗差错率。医疗事故对卫生院的影响往往是致命的。要把“三级三严”训练作为长效机制保留下来,不断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加强医疗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同志们,卫生院的发展事关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党和政府农村卫生工作政策的最终落实,是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有效途径,一定要下大力量抓紧抓好。xxx年已接近尾声,崭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让我们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进一步摆脱思想束缚,提高服务能力,全力推动乡镇卫生院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实施方案
汪清县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
实施方案
汪清县是吉林省木材大县,汪清县林区是长白山生态体系的重要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长远木材供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半个多世纪的采伐,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森林生态失调,为切实加强生态保护,转变林区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以可持续经营为理念。
汪清县林区是长白山区域面积较大、国有林最集中、生态地位最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长远木材供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国以来,生产了大量木材,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长期的过量采伐和开发,使汪清县区生态功能退化、可采森林资源枯竭、林区民生困难、经济社会发展滞缓等矛盾问题凸显,迫切需要从建设生态文明好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高度来推动解决。
它是我国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汪清独特的地理位置,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重要功能。嘎呀河为中下游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大大降低了旱涝灾害发生几率。汪清具有森林、草原、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适生着各类野生植物近千种、野生动物300多种,是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地区,在国家生态保护总体战略中具有特殊地位。
它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区。汪清林区森林覆盖率高,有林地所占比例大,活立木蓄积量大,是我国重要的碳汇区,在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气候变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保护汪清林区生态、增加碳汇,对于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践行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义务,赢得更大发展空间,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显得尤为重要。
汪清还是我国储备木材资源的战略基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需求量不断增加,立足现有林地面积解决木材后备资源问题已成为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吉林省,汪清县木材材质好最适宜建设成为国家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对维护国家长远木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汪清县林业面临问题突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态功能严重退化。与开发初期相比,天然林面积减少,天然湿地大面积减少,土壤侵蚀加剧,地表径流时间缩短,水土流失严重,局部地区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和病虫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可采资源难以为继,森林质量大幅下降。由于多年来的砍伐,造成森林龄组结构严重失衡,我县林区幼中龄林占较大比例,单位面积蓄积量下降严重。但为维持林区财政收入和职工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部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中龄林也被列入采伐指标,后备森林资源培育无望。
产业结构极其单一,经济发展严重滞后。长期以来,林区经济是典型的“木头财政”,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缓慢,且多数起点低、规模小。当前我县林业收入的70%仍然来自木材销售,对木材的依存度依然很高。随着可采资源的逐步枯竭,传统林业经济逐渐萎缩,林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林区职工生活困苦,民生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可采资源锐减,林区经济发展滞缓,就业形势严峻,职工生活困难。林业职工年平均收入不足所在省(区)城镇职工平均收入的50%。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林区自办社会,居民居住条件极其简陋,林区职工住房困难面积近10万平方米。相当一部分职工仍然居住在开发初期建设的危旧房中。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生活极为不便。林区开发初期执行“边生产、边建设”、“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基础设施靠林区自己办社会建设,投入较少。更因林区发展相对独立封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长期依靠木材销售收入,致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滞后,林区路网密度小、等级低,弃养路、断头路多,林区电网落后,多数林场没有安全供 2
水设施。各乡镇林业站、木材检查站基础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办公条件差,很难适应林业发展的需要。
体制机制矛盾凸显,发展活力明显不足。资源管理权和经营权不清,林业局既是森林资源的管理者,又是森林资源的经营者,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乡村林业管理人员编制少,管护任务重,经费严重不足。
面临这些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增加生态功能、提高生态效益为基本目标,统筹林区生态保护、经济转型、改革开放与民生改善。加强林区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林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林区与全国同步。
首先要做到以生态为主导、保护优先。把保护与修复林区生态系统作为首要任务,严格控制森林资源采伐强度,逐步停止主伐,加强森林经营,强化森林管护,提升森林质量。严格限制林区矿产资源开发。
合理布局,集聚发展。将林业局场布局调整、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棚户区改造有机结合,逐步形成点状开发,集聚发展的空间开发新格局。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着力解决林区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努力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
改革先行,增强活力。以林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实现政、事、企分开,破除制约林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提供制度保障。
争取大幅提升林区森林生态功能,建立生态主导型经济体系,提高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水平,把长白山林区变成生态环境优良、产业特色鲜明、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林区。
根据森林资源总体状况及可承载能力,逐步凋减木材产量,使木材产量稳定在森林资源能够承载的范围内。科学经营培育森林,实施合理的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严格控制天然林主伐,停止生产经营性天然林皆伐,逐步降低采伐强度,提高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
分类区划形成了我县重要生态区位、生态脆弱地区的林地全部纳入生态保护范围。对于国家级公益林,要以发挥生态效益为核心,落实专人管护,优先安排营造林任务,全面禁止商品性采伐,林地内控制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尽快实现休养生息。对于商品林,要在保障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经营,有效发挥经济效益。公益林和商品林中的天然林均不得皆伐。
实行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根据管护面积、管护难易程度,明确管护标准,合理确定管护人员数量,建立健全管护队伍。对每个管护人员,要明确管护范围、对象、目标、任务和职责,完善管护制度。对交通不便,人员活动稀少的远山区,以封禁管护为主,将分散的林区居民相对集中,减少人的活动对森林的破坏。对人口相对稠密,交通便利的林农交错区、近山区,以巡护管护为主。在林区各主要出入口,设置护林哨卡、远程监控等设施,加快改善管护条件。完善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提升森林防火水平和应急能力,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健全监测预警体系、检疫检查体系和控灾减灾体系,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大力开展人工造林。以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农村四旁闲置土地、坡耕地、采伐迹地和清理回收的林地为重点,开展以红松、水曲柳、云杉等珍贵树种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和珍贵目的树种比重,增强区域生态质量,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到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择伐补植、迹地更新2.95万公顷。
全面开展中幼龄林抚育。按不同林分的抚育周期,对郁闭度0.8以上的过密林分进行疏 3
伐;对病虫害侵染较重的林分,进行卫生伐;对严重影响目的树种生长和成材质量的,进行透光伐、生长伐和修枝、割灌。调整林分林龄、树种、林层结构,促进林木快速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到2020年完成中幼龄林抚育29.2万公顷。
扎实开展低质低效林改造。对因各种原因形成的,目的珍贵树种比例较低、林木稀疏、生长量较低的低质低效林分进行改造。通过全面改造和冠下栽植珍贵树种等方式,全面提高林分质量。利用10年时间,改造低质低效林7.4万公顷,其中:冠下珍贵树种造林4.8万公顷,全面改造2.6万公顷。
加大封山育林力度,促进森林自然恢复。对郁闭度0.5以下,目的树种幼苗幼树较多的林分,或具有良好目的树种种源,依靠自然力可迅速恢复森林的无林地、疏林地,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工程。通过封育管护、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人工栽植珍贵树种等手段,培育优质高效林分,促进森林正向演替。到2020年,完成封山育林4万公顷。
实施大径材培育项目,满足社会需求。在土壤、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通过新植和改培两种方式,建立大径材培育基地。采取集约经营手段,培育以红松、水曲柳、胡桃楸、柞树、椴树、榆树等珍贵树种大径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自然保护区建设
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设施建设,提高保护区管理能力与水平,构建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重点加强汪清县东北红豆杉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推动其由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2020年,使吉林汪清自然保护区新增面积7244公顷,达到自然保护区面积5万公顷。
加强湿地保护及湿地公园的建设,全面提升湿地保护管理水平。到2020年建成省级湿地公园,吉林汪清满天星湿地公园,面积达17057公顷。维护汪清县林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基本功能、有效遏制天然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
加强森林公园建设,全面提升森林公园管理水平。依托规划区众多的自然地貌、古城遗址、人文景观等资源,以生态、冰雪旅游、民俗等专项旅游为重点,大力开发:
(一)以汪清满天星湿地公园、满天星国家森林公园、大兴沟石佛洞省级森林公园、金沟岭原始森林、毛公石、童长荣抗日根据地、东光镇绿色生态园为主的生态观光旅游;
(二)以满天星国家森林公园棉田中国朝鲜族民俗村、蓬莱山庄、卧龙山庄为重点的民俗旅游;
(三)以满天星国家森林公园滑雪场、天星湖冬季冰上旅游为主的冰雪旅游。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或修订好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森林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坚持“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资金,加快推进森林公园建设步伐。积极争取把森林公园纳入事业单位管理,由所在地编委核定编制,将其所需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财政给予定项或定额补贴,确保森林公园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切实加强森林公园的保护管理工作。凡是经批准建立的森林公园,都必须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有专门编制和管理人员;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深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森林公园资源整合,联合开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努力拓展多种经营管理模式,采取改组、联合、承包、租赁、委托经营、股份合作等经营方式,实行聘任制或合同制、竞聘择优上岗等优化经营管理方法,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新机制。在保护好森林景观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将森林公园的旅游经营推向市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林业经济发展活力。
从科学经营现有森林资源出发,调整林区开发布局,合理划并规模较小林场,充分考虑森林资源培育方向、经营半径、交通运输设施和国有林场经营面积条件,调整优化林区布局。
加快林区产业转型,坚持以经济转型促进生态保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林区自然资源禀赋好、生态环境优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 4
展绿色、生态和大量吸纳就业的产业,构筑以生态为主导的现代林区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由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
大力发展森林资源培育业。坚持保护恢复天然林,科学经营混交林,定向培育人工林,发展经济林的产业方向,立足提高现有森林质量,增强林地产出功能,着力构建汪清县森林生态效益林建设体系。着眼培育珍贵大径材,重点建设优质木材生产基地和经济果林基地。按照近自然林经营思想,对天然林资源实行科学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重点发展汪清县特色经济林,培育汪清县特色的红松果、野生蓝靛果、红豆杉、松籽、天然经济果林等木本生物质经济林。实行深度加工转化,带动种苗、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
做强木材精深加工业。着眼变初加工为精深加工,变初级产品为终端产品,提高附加值,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提升加工水平,加快林业工业化进程,走低消耗、少排放、高产出、可持续的发展之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及废旧木质材料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林木资源的多环节加工增值。延长林木加工产业链条,在各个乡镇形成初级产品、中端产品和高端产品各有侧重的产业链。
积极发展森林绿色食品和医药业。通过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野生动植物驯化养殖和栽培,重点建设鹿业、蜂业、林蛙、参业、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干果、桨果等养殖、种植基地,研发生产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森林绿色食品、保健品和医药产品,培育具有延边特色的森林绿色食品、保健品和医药知名品牌。同时加大林下资源开发力度,积极打造天桥岭北方黑木耳交易中心,加快GAP北五味子基地建设。围绕优势产业,推进林产品标准化建设,着眼巩固现有市场,开发潜在市场,进军高端市场,充分利用会展经济形式,组织龙头企业、大众传媒、中介组织等加大我县优势林产品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增强竞争力。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壮大生态文化旅游业。突出森林、湿地和冰雪等林区特色旅游资源,加大区域合作,构建区域旅游联盟,共同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完善景区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避暑、度假、康体和健身等休闲旅游胜地。挖掘民族文化、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世族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北方多民族、多文化生活体验基地。重点建设一批旅游林间景地,开发一批以乡村度假为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加大区域旅游通道、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道路建设,提高旅游中心城镇与景区、景点的通达水平。加快建设不同档次的星级宾馆、绿色环保森林酒店、经济型酒店和家庭旅馆等,提高游客接待能力。
扶持发展林药产业。充分利用林区“绿色药库”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刺五加、五味子、防风、龙胆草和鹿、蜂等北方林区独具特色中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和养殖、扩大规模,加大野生道地药材保护力度,建设林药特色原料供应基地。加强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积极与国内知名中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实现林药生产技术现代化、质量标准化、产品规模化和品牌化,提升林药和精深加工水平,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建设现代化的林药生产加工基地。
培育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切实提高清洁能源在林区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解决林区替代能源的问题。鼓励企业利用林业抚育剩余物、养殖业废弃物、林区灌木、秸杆、木材加工中产业的废弃物等发展生物质能源。着重发展以地源热泵、抽水蓄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以生物质液体燃料、甲醇燃料电池等低碳经济产业;以石头纸、油页岩、石材为主的接续替代产业,在偏远地区采用电网延伸,风能与太阳能互补发电等方式,解决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问题。
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内禁止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等经营活动。在生态功能区内发展矿产采掘业,要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区内矿山企业采选技术准入条件,强化土地复垦和环 5
境整治义务。已经进行开采和深加的企业,要积极应用新工艺和高新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水平,实行清洁生产。
严格限制在林区发展对生态和环境影响大的产业,尤其是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化工业的发展。淘汰关闭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无后备资源的矿山开采和加工企业,逐步减少矿山的数量。禁止新建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
优化林区产业布局,发挥各城镇及区域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引导林区产业向各城镇和园区集聚。特色产业的精深加工、商贸、物流、信息、对外合作、旅游中心服务功能等主要在中心地域发展;中间产品加工、绿色农林产品加工业、特色商品的集散、旅游服务节点等要向林场相对集中的中心地带业链初端环节、原材料供应、商贸集市要向人口集中区集聚。积极推动林区基础条件好、符合相关规定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扩大或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完善林区交通设施,提高林区路网密度,改善林区对内、对外交通运输通道,把公益性林区道路纳入国家和地方交通建设规划,道路产权和日常养护逐步移交地方管理。重点建设通场公路、防火和专用通道,提高林区路网的养护等级。全面推进林区道路的配套建设,力争将现有场局间、场场间以及局对外联系的客运生产两用主要公路规划建成符合国家二级标准的水泥公路。加快林区专用路网建设,提高防火、防疫、营林、采伐等专业路网建设标准和维护等级。
饮水安全设施。搞好饮用水源地(水井)、给排水管网、水质净化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水厂5座,给水管线14343千米,改造5千米,排水管线120千米。增加林区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建设,新建污水处理站5座,日处理污水能力8265立方米,配套建设城镇垃圾处理厂15座,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大幅提高森林防火装备水平、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预警、监测、应急处置和扑救能力,实现火灾防控现代化、管理工作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扑救工作科学化。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防控等设施,提高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预防和除治能力。优化调整木材检查站布局。以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中心站为依托,完善监测设施设备,设立固定监测样地,开展监测技术研究,建立监测数据处理信息库,形成较完整的森林资源及生态状况监测网络体系。
加快林区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保障林区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林区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按照优化后的林区局场和城镇布局,切实做好林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就业岗位,增加政策投入,加快林区文教卫生等事业发展。同时逐步加快林区文教卫生的社会职能的移交、剥离工作,彻底实现政企、事企、政事分离。
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完善和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发挥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项目建设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高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推动创业促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加大零就业家庭的帮扶力度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服务林区森林资源管护和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为目标,整合就业培训资源,依托职业学校建立技能培训基地,统筹安排各类劳动力技能培训专项资金。
坚持政、企分开的改革方向,加快推进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外经贸合作,扩大林区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推进政企、事企分开的改革。完成将地方行政管理、森林资源管理和企业经营分开的改革。进一步完善林区各级地方政府行政机构设置,健全各项政府职能。
稳步推进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国有森林资源的公有制,按照责权利统一的 6
原则,与“政事企分开”,改革同步实施。实行资源管理与生产经营分开;构建以国有林管理机构为主体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
扩大对外合作。以边境贸易为基础,依托附近口岸,加大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加工贸易及服务贸易。提升对俄木材精深加工和劳务输出等合作层次。积极拓展与俄的跨境旅游合作。巩固完善与俄联合防火合作机制。
充分发挥现有相关政策的效能,研究制定促进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的新政策,保障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实现。
妥善解决体制改革的相关成本。建立和完善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相配套的财政体制。森林资源管理机构运行经费按事权划分纳入财政预算。妥善解决林业历史遗留问题。
对纳入重点公益林工程实施范围的国有林,由中央财政安排管护费进行管护。对国有森林资源实施抚育经营政策,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实施无林地造林和低质、低效林改培政策,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及生态功能。将林区防扑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调查等公益性事业的运营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将汪清林区作为全国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重点区,加大中央财政的补偿力度。将规划区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家生态补偿试点,重点支持生态保护和涉及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在资金分配和资金使用效果评估中,重点考核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并按照绩效考评结果,实施适当奖惩措施。
在一定期限内参照资源枯竭城市政策并比照农业补贴政策支持林区经济转型。林业职工从事林业生产和动植物种植养殖活动,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国家扶持政策,在农业保险、小额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林区经济转型的支持。把汪清这座林业之都,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富强。
第四篇:打造平安林区 建设生态裕民
裕民县林业局关于“创建平安县市 构建和谐裕民”
平安、和谐,多么美好的字眼啊!它犹如春风,融化了坚冰,唤醒了万物,把人们带到了一个美好的季节;它又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今,“和谐”更成了时髦的代名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
那么,什么是“和谐”呢?不同的人大概有着不同的理解。家庭幸福是长辈眼中的和谐;社区文明是小区居民眼中的和谐;人民安康是战士眼中的和谐;作为林业部门,生态良好就是我们林业人眼中的和谐。是的,和谐是一幅图画,一个梦想,也是一种归宿。我们裕民只有有了和谐,才会有发展,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演进和升华。
林业局基本情况
裕民县林业局下辖一个林场,五个乡镇林业站,共有工作人员 人。其中 族 人,占全局人口的 %,族 人,占全局人口的 %。全县林地面积1336022亩,其中有林地144950亩,疏林地6670亩,灌木林地945875亩,未成林造林地132269亩,苗圃地622亩。
近年来,裕民县林业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态立林、产业富林、依法治林、创新强林、和谐兴林”的总体思路,以创建“平安林业”为载体,促进了全县林业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实现了森林资源较大幅度持续增长,带动了全县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县林业局也多次在地区林业考核中获得优异成绩。通过“平安林业”创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也赢得兄弟县市学习考察“平安林业”创建工作的一致好评。具体的说,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做法。
一、摆正位置,牢固确立林业是基础产业的地位
我素有“亚欧大陆万花园”之称。虽然过去在较长的时期内,我县一直处于因山而贫,因水而穷的境况,但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没有动摇林业是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特别是近几届县委、县政府及其主要领导,总揽改革发展的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实施环境立县、旅游强县战略,打造中国野生巴旦杏之乡、中国野生芍药之乡、中国野生郁金香之乡、中国锦鸡儿花之乡、中国兰花贝母之乡五块品牌,为生态林业建设确立了基础地位和发展方向,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了林业是基础产业的理念。
(一)林业是农民的生存之源。经过多年来林业管理经营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县林业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济林比重已经逐年提高。现有林地中除用材林之外,已开始发展黑加仑、酸梅、高酸海棠、苹果等经济林。这些林产品将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
(二)林业是旅游业发展之源。巴尔鲁克山的秀美离不开满目青山。没有良好的生态林业就没有漫山野花的巴尔鲁克山。由于我县长期以来注重生态林业建设,森林质量和林分结构得到有效改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释氧,森林减灾等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促进了巴尔鲁克山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也带动了森林旅游、农家游等旅游业的兴起。2010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达0000万人,比上年增长0000%,旅游经济总收入达00000元,比上年增长000%。旅游业已成为全县的一大支柱产业。
(三)林业是经济发展之源。生态林业建设带动了林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生态工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以旅游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2010年,全县以住宿、餐饮为主,与旅游相关的第三产业实现产值0000元,比上年增长0000%。以大芸切片、马鹿产品等为主的生态企业已经逐步兴起。林业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创建“平安林业”已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积累经验,健全“平安林业”创建工作机制
(一)建立组织机制。我局明确“平安林业”创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组织开展。在县委县政府直接领导下,我局成立了“平安林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林业局局长为组长,林场场长为副组长,由林业局各科室负责人,乡场镇林业站站长为成员,日常工作归口林业局办公室。各乡镇林业站也建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站长为副组长,林业干事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林场建立由场长负总责的护林员队伍。全县建立护林队8个,配备专职巡山护林队员0000000人。全县所有林业形成了层层有人管的“平安林业”创建活动组织机制。
(二)建立责任机制。我局把“平安林业”创建工作纳入到县林业综合考核目标管理责任制范围。年初,由局长与各乡镇林业站长、林场场长签订责任书,制定了“平安林业”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分为:组织领导、林业治安、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林业宣传5大块,以百分制的形式,每半年检查一次,年终考核。由此,全局上下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平安林业”创建工作责任机制。
(三)建立奖惩机制。“平安林业”创建活动不仅需要有严格的组织机制和责任机制,更重要的还要有严格的奖惩机制,以兑现奖惩来衡量“平安林业”创建成果。在奖惩方面,主要做到一个纳入,两个挂钩。一个纳入主要是“平安林业”考核分数纳入林业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两个挂钩:就是“平安林业”创建绩效与创建单位和个人评先创优挂钩,与单位个人年终奖金挂钩。林业局每年对各乡站、林场的考评结果,按照得分高低分为优胜单位、先进单位、合格单位、基本合格单位和不合格单位五个档次,所有单位和个人按照考核得分档次发给不同数额的奖金。
三、拓展思路,不断丰富创建内涵
创建“平安林业”是一个有效载体,具有广阔的创建空间和丰富的创建内涵。我局在创建活动中,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不断赋予创建内涵,创建活动不断向深度展开,围绕三个强化扎实开展创建活动。
(一)强化宣传,营造创建氛围,从而形成了创建“平安林业,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平安林业”创建工作深入基层,家喻户晓。
(二)强化检查,推进创建活动。我局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对“平安林业”创建情况进行检查。
(三)强化执法,落实创建活动。我局注重把林业执法活动贯穿于“平安林业”创建活动的始终。以打促防,标本兼治,做到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一是开展“绿盾三号”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二是开展涉林纠纷化解活动。三是开展“清火行动”。针对元旦、春节、清明节期间火灾易频发的实际,年初在全县组织开展了严格控制野外用火,杜绝森林火灾事故为主要内容的“清火行动”。四是开展保护野生动物活动。五是开展“绿盾护林”专项行动。
通过“平安林业”创建工作,实现了涉林刑事案件和森林火灾案件大幅度下降,涉林信访明显减少,涉林纠纷有效化解,森林有害生物防控体系严密,林业治安稳定有序,群众对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满意度更高,全社会关注林业的热情更浓的目标。各涉林创建单位通过创建,找到了实现林业稳定、科学治林、齐抓共管的新机制。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预防和控制涉林违法犯罪、森林消防、涉林纠纷调处、有害生物防控、涉林信访等方面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了标本兼治,群防群治的综合治理目标,有力地推进我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第五篇: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会议讲话提纲
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会议讲话提纲
同志们:
这次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确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省市生态文明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为开好这次会议,7月31日和8月1日先后召开了县长办公会和县委常委,听取上级会议精神汇报,研究我县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目标和措施,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以下三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按照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分试点村房屋主体工程基本结束,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新农村建设还存在标准低、档次低、基础设施不配套等方面的问题。
省市委提出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质上是对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是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措施,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省市委已分别下发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10月份省委要对各市进行考核,年底市委、市政府还要对各县区进行考核。因此我们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增强压力感和紧
迫感,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各项工作措施,狠抓落实,加快工作进度,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出成效来。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关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紧密结合我县的实际,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扎实稳妥地推进。
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2011年完成27个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村,每乡镇办事处1个;2012年、2013年分别建设30个以上生态文明村;2020年所有乡镇驻地村和中心村要达到生态文明乡村标准,其他村有30%达到生态文明乡村标准。示范村尽量选在主要公路沿线,并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相结合。各乡镇办事处要根据自身基础条件和实际情况,重点帮扶、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
(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镇域经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要与发展县域经济、镇域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统筹部署,共同推进,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搞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时,要同时规划两个园区,即农民居住区、农村经济园区;挖掘两种资源优势,一是土地资源优势,旧村改造后,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二是村庄合并后可聚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二)认真搞好生态文明乡村规划。生态文明中心村(社区)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设计,要符合曹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要结合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对已有规划的村庄进行修编和完善,对没有规划的村庄抓紧修编规划,今年年底全县村庄规划完成30%以上,明年年底前全县要做到规划的全覆盖。要切实提高建筑质量,严格把好设计关、质量关、施工关,确保建筑质量。城中村、城郊村的改造,要融入城市规划;乡镇驻地村一般按商业和工业发展的要求,应以多层为主;中心村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房屋建设以两层楼房为主。
(三)切实加大村庄改造力度。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推进村庄改造,确保今年改造住房1万户,争取1.2万户。一是加快城中村、城边村改造。结合县城区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实行开发商开发,加快3个办事处旧村改造步伐。二是加快乡镇驻地村、周边村改造。按照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办法,对镇驻地村进行改造;同时通过镇驻地村与镇驻地周边村之间土地置换,促进镇驻地周边村向镇驻地聚集。三是加快中心村建设。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快中心村建设。已经实施改造的村庄,要加大措施,善始善终,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改造任务;没有启动村要抓紧时间启动建设,力争今年完成改造任务。中心村人口规模要达到3000-5000人。同时,要配套建设生活区、经济园区、农机大院、健身广场、超市、学校和卫生室等。
(四)切实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围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搞好规划,不断加大投入,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搞好配套服务。一是着力做好“四通”工作。不断加
大投入,实施村村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网“四通”工程。二是全面加强“五化”工作。生态文明乡村要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对进村道路、村内主要街道进行硬化改造,搞好村庄街道、河流、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整治,达到协调、整齐、美观的效果。在村庄主要街道和活动场所安装路灯,改善村民夜间出行条件。搞好村庄绿化,建设高标准的围村林,主次街道栽植树木和花草;搞好庭院美化,拆除断壁残垣和乱搭乱建,并增加宣传栏、宣传标语等文化内容。三是切实强化公共服务。按照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的要求,根据各村的实际需求和条件,建设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村务活动室、学校、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体育健身场所、连锁超市、农机大院等公共服务场所,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把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站纳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农村低保动态管理,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最低救助额度。
(五)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搞好生态文明村建设。一是加强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对国道、省道、县城通往市区的主干道、各乡镇通往县城的主干道两侧500米范围内区域、村居和建筑物进行整治,彻底治理穿村路段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等问题,及时清除路面垃圾和路肩杂草,及时修补破损路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沿路风景线。二是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活动,积极推进“一池三清四改”(建沼气池,清理粪堆、垃圾堆、柴
草堆,改水、改厕、改灶、改圈)。集中清理“三堆”,垃圾集中存放处理,每个村庄至少建设1处固定的垃圾收集储运点,日产日清,抓好村内排污沟渠配套建设,生产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加快改厕、改灶、改圈进度,积极建设农村家庭卫生厕所,搞好粪便无害化处理。实行畜禽集中圈养,人畜分离,保持村内街道整洁卫生,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三是探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乡村卫生保洁的长效机制,尽快改变“脏乱差”的面貌。乡镇要成立专业环卫队伍,村里设专兼职卫生保洁员,对农村垃圾实行集中处理。制定村规民约和管理制度,建立“门前三包、分区包干”责任制。
(六)切实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着重宣传有关节水、节电、节肥、节药的生态农业环保科普知识,引导农民不断强化环保意识,自觉维护、建设良好的农村环境。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农村生态文明创建活动,鼓励使用清洁产品、新能源,提倡健康、文明的娱乐方式和消费方式。落实创建“五星级文明户”的各项措施,“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经常化、制度化,形成文明向上的村风民风。
(七)实行部门责任分工。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对县发改委、民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局、信用联社等单位实现包乡镇工作责任制(详细分工见附件),与乡镇同奖同罚。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总责,明确专人蹲点,全面帮扶。同时要根据部门责任分工,做好本部门的业
务指导。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取得成效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适应社会进步要求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是广大农民群众期盼的一项民生工程,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全面完成工作任务,经研究决定,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任正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各县区也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市里要加强宏观指导,各县区要制定好实施方案,乡镇党委、政府要搞好具体组织实施,确保工作健康、有序、顺利进行。今天,100个重点村的支部书记参加了会议,你们是市委、市政府直接调度的村,是市里树的典型村、样板村,市委、市政府对你们寄予厚望,会后要对各自的村制定好工作方案,发挥各自的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按照生态文明村的标准,扎实推进工作,争取早日建成生态文明村。
(二)研究出台扶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政策。一是充
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各县区要认真落实《中共菏泽市委、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见》(菏发﹝2011﹞14号),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腾出的土地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补贴,确保该返还给农民的全部返还到位,不准挪用和擅自改变用途。二是整合涉农资金。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各计其功”的原则,从现在开始,各部门对涉农的政策、资金、项目进行整合,所报项目优先考虑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村。三是列支专项资金。今年,市委、市政府要列出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奖励到乡镇和村;各县区也要列出专项资金,奖励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单位。
(三)严格进行考核奖惩。今年对各县区的考核,主要是参照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考核办法》和《以奖代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其中,对县区的考核有15项内容,对村的考核有10项内容,各县区要认真研究省委、省政府的这两个文件,按照标准抓好各自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切实抓出成效。今年年底,省委、省政府要表彰10个先进县区、200个先进村和部分先进乡镇,我市也要积极争取有的县区得到表彰,若干村和乡镇进入全省表彰范围,为全市争取荣誉。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结合年初制定的文件,一并对各县区进行考核。一是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经市委、市政府研究,今年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占有一定的权重。7
二是加强工作调度。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要实行月报、季调度、半年通报、年终考核制度。每年至少组织1次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观摩,将观摩情况进行排序,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进行通报,并在报纸、电视上进行公告;对工作不力的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三是严格兑现奖惩。年终,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考核办法和市委、市政府年初制定的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对各县区、各乡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对前3名的县区、前10-20名的乡镇和前30-50名的村进行大力表彰,同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同志们,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我县主要任务目标
三、下步工作要求。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