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茶道主持词
茶会主持稿
A:尊敬的汪老师,B:各位长辈,A:各位来宾,B:各位同学,A:亲爱的家人们,AB:大家早上好!
A:非常高兴和大家相聚义乌智慧通和谐大家庭一起品茶道、聊家事,B:感恩主办方义乌智慧通教育咨询给予我们这次为大家服务的机会,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参加茶会做主持人,AB:再次感恩和欢迎大家的到来!
A:天涯海角喜相逢,茶道使我们乐融融
茶能生善,爱心宽容
茶可邀月,遨游苍穹
是甘露滋润万物一体同
茶道有真爱在其中
B:反闻自性,一时千载本相通
品味那万古长空
分享茶道,共创这人间天堂
世界和平不是梦
AB: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曲茶道之歌
(歌曲结束)
A:分享茶道,共创这人间天堂,多么美好的意境
B:而此刻我们就在这个意境之中,非常感恩尊敬的汪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这一切,AB:下面让我们以感恩的掌声恭请教育部中华传统文化导师 中国智慧通体验式 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汪园黔导师为我们拉开今天茶会的序幕,掌声!
随机节目引导
第二篇:茶道社开幕式主持词
茶道社开幕式主持词
凌霜斗雪傲寒侵,岁奉天娇谷雨新。
烈火沸汤浑不惧,要留醒世满壶春。
欢迎大家参加“茗香茶韵,传道中华”活动,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到场嘉宾,她们是中国首家儒家文化主题茶馆名人茶馆经理,高级茶艺师,儒家茶道社社长刘XX老师,文学院2013级辅导员于XX老师。感谢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同学在难得的休息时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希望大家能通过本次活动窥见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和我们茶道社一起走进茶韵幽香的世界。
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为美,以朴实为美,动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而这其中,工夫茶之隆情,使其茶艺超凡而 “入俗”。功夫茶的雅趣,让品茶者难得清闲,乐于赋闲。功夫茶的厚韵,蕴含国人苦尽甘来的生活观念,而功夫茶的义理,则明白无误地透示着传统思想文化中 “天人合一”的哲学追求。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功夫茶的妙趣。
茶,是蕴含禅意的。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下面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刘晶老师为我们带来禅茶表演。
说起饮茶,在西汉·王褒的《僮约》中有“烹荼进具”,“武阳买荼”的内容,由此说明在汉朝茶已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环,且为待客以礼的珍稀之物。下面请大家欣赏舞蹈《梦回汉朝》
人生,其实就像一片茶叶的旅行,满载而归时,择一处清幽,斟一盏芳茗,细看一撮茶叶在滚烫的热水中历练、翻滚、渐渐舒展,最后沉落杯底,在一遍遍地冲泡之后,逐渐回复到平静真实的过程。人的生命曲折往复,犹如这杯中茶叶,无声舒展,淡然收尾,沉静,清苦,那味蕾上的涩涩清香是生命的滋味。品茶,亦是品人生。且吟且歌,文雅诗意,如诗如云,静吐芬芳,岁月静好的安然,在每一个云起云落,怀抱一腔静谧温柔,品味悠然茶韵。如果对茶文化感兴趣,请加入我们茶道社,我们会不定期举行对社员的茶道培训,让您慧眼识珠,学会鉴品香茗,让您亲身体验穿古装秀茶艺的乐趣,带您走进每一个阳光明媚,岁月静好的午后,沐浴着茶香,闲品香茗。带您领略中国古代悠久的茶文化和中式优美茶道风情。
第三篇:茶道品茗会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现在离我们的茶道品茗会开始还有5分钟,希望没有落座的嘉宾赶紧就坐,今天的品茗会上为大家准备了各类小吃,大家可以尽情享用,若有其他需要请与我们的工作人员联系,活动开始后希望大家不要大声喧哗,手机尽量调至静音状态,谢谢!
尊敬的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在百忙之中来到我们腾飞汽车城茶道品茗会的现场,很开心能和大家相聚腾飞汽车城,我是小康,非常荣幸担任这次聚会的主持人,希望能和在座的朋友共同度过一段轻松愉快的时光。希望大家都放下身上的压力,把这个茶道品茗会当成你们的朋友聚会,放松我们的心情,吃好、喝好、玩好、聊好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在品鉴会开始之前请大家先欣赏一段三维动画视频。
谢谢大家的耐心观看,下面我宣布《感恩车主、一路同行》—腾飞集团、三潭茶业,共同举办的茶道品茗会正式开始:下面借用大家的双手有请腾飞汽车城营销副总武建先生为大家介绍腾飞汽车城项目,大家欢迎!
谢谢武总为我们介绍腾飞汽车城项目情况,再次为他送去热烈的掌声,下面到了我们一个精彩的环节,幸运大抽奖,为了保证抽奖的公平公正性,下面我要邀请一位在坐的嘉宾上台抽取三等奖,谁愿意?请举手,请上台!
再次恭喜中奖的朋友,接下来我们还要用热烈的掌声请腾飞汽车城的销售经理赵鹏先生上台为大家介绍腾飞俱乐部的情况,欢迎!
刚刚赵经理已经为大家详细介绍腾飞俱乐部情况,优惠真的是非常多,如果对咱们腾飞俱乐部感兴趣的话请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请工作人员发放入会确认单。
接下来还是朋友们最喜欢的环节,是什么呢?幸运大抽奖,这次谁愿意上来为我们的幸运嘉宾抽取奖项呢?请举手,请上台!
“人生四韵并七雅,琴棋书画诗酒茶。”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深厚含义,对于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人来说,品茗聊天是笑谈人生,抒发情怀的最佳休闲方式,一壶清茶,沏出浓浓的感悟,一杯在握,芬芳萦绕,所以,很多人除了对饮茶有着天然的喜爱之外,更依赖茶文化所带来的舒逸、亲和、利于交流的良好氛围,下面用我们热烈的掌声请三潭茶业杨总上场为大家分享《茶文化》以及茶道知识,掌声欢迎!
感谢杨总的介绍,再次为杨总送去热烈的掌声,真是受益颇深,若说茶文化的源远流长,接下来就该提到茶艺表演了,茶艺表演始于唐代,规模空前的和强盛,造就了唐人烈列腾腾的生活情调
兴隆,名品均出自于唐浓烈的社会风采。唐代的茶产业朝。下面一个精彩的环节就是我们精彩的茶艺表演,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我们的茶艺师闪亮登场,掌声!
感谢茶艺师傅给我们带来的精彩,下一个环节更精彩,没有掌声我就不告诉大家是什么,下一个环节就是最终大奖的抽取,价值300元的驼毛被一床,哪位朋友愿意为大家抽取最终的大奖,请举手,请上台!
相识是一种缘分,相聚是一份惦念。悠扬的音乐还在耳边回响,动人的歌声依旧萦绕,场内精彩的片段时而闪现脑海喜悦的心情,难以用语言表达难忘今宵,,我们欢聚一堂的激动,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于捧场,在今后的合作里我们将不辜负各位朋友的希望,用心做事、诚心做人,再次谢谢大家!
第四篇:茶道文化
《饮食文化》课期末论文——
日本茶道文化浅谈
日本茶道文化浅谈
摘要:“和敬清寂”被称为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茶道思想的主旨为:主体的“无”,即主体的绝对否定。而这个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们是“无”派生出的四种现象。由这四个抽象的事物又分别产生了日本茶道艺术成千上万种形式,如茶室建筑、点茶、道具、茶点心等。
关键词:茶道
日本
美学
1. 何为茶道
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饮品而文化,由礼而理的发展过程,如果说起自于中国的日本茶道是一种严格尊崇,极其讲究的级极宗教的话,那么中国茶道就是一种包罗万象,顺乎自然的美丽哲学。日本人把茶道视为日本文化的结晶,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近几百年来致力于茶道实践的人层出不穷,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近几年才开始有学者给茶道下定义。
1977年谷川澈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是日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来达到人们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日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是以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1]仓泽行洋先生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茶至心之路,不是心至茶之路。”
2.日本茶道
古代日本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饮茶的习惯和以饮茶为契机的茶文化是七八世纪时,从中国大陆传去的。至上个世纪为止,日本茶文化的发展一直受到中国大陆茶文化的影响,大陆茶文化在各个历史时代所创造出的新形式都逐次波及日本茶文化,可以说,日本茶文化的历史是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日本茶道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受中国唐朝的饼茶煮饮法影响的,日本历史上的平安时代,第二个时期是受中国宋朝的末茶冲饮法影响的日本历史上的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第三个时期是受中国明朝的叶茶泡饮法影响的日本历史上的江户时代,在第一个时期还没有形成目前的这种日本茶道的形式,喝茶不过是天皇、贵族、高级僧侣等上层社会一种模仿唐风先进文化的风雅之事。在第二个时期的寺院茶,斗茶,书院茶里,茶文化的内容丰富起来,在镰仓礼佛教的刺激下,茶与禅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加上日本艺道成立的影响,日本茶道完成了它的草创期,第二个时期是日本茶道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在第三个时期里,日本茶道迎来了成熟期,茶道普及到了各个阶层,茶道内部也分出了许多流派,形成了百花争艳的局面。[6] 茶传入日本之后,是自上而下逐渐普及开来的,如果日本的饮茶文化总停留在社会的上层,不走到民间,不在日本文化的土壤里扎根,不去吸收本民族文化的养份,那么,日本饮茶文化也只能落得个吃茶游戏的下场。一旦武士社会解体,社会发生**,吃茶游戏就会被人忘却,如果日本的饮茶文化不与佛教的禅宗思想相结合,单独的发展下去的话,它可能只能成为一种技能,但幸运的是,日本的饮茶文化适时地抓住了机会,在室町政权逐渐衰落的日本中世纪,在濒临解体的战国时代(即16世纪),日本饮茶文化急速的普及到民间,在日本国有的文化土壤里歇息生养了一段时间之后,接受禅宗思想的刺激和引导以崭新的姿态崛起。成为融哲学、宗教、艺术、礼仪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体系。16世纪这100年,是日本茶道史上最重要最光辉的100年。
中国茶文化的源流及关系已经显而易见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茶是中国的盛唐时代,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日本派遣大量学僧(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也派出大批学者去日本传播大陆文化,这是中国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融的时期,日本人从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中得知茗饮之事,但起初饮茶活动只局限于僧侣和上层社会,饮茶主式只是一味的模仿,这与当时整个日本的唐风文化有关。唐风文化的基本特点就是一个劲不加选择地吸收来自泱泱大唐国的一切文化。因此,当时上层社会的饮茶风尚与唐代宫廷几乎相仿。茶具也是从唐朝而来,拥有一只“天目茶碗”足以表达高贵的身份。对唐物的崇拜是每个茶人的追求,这就产生了贵族茶风。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又逐渐形成了寺院茶,书院茶,草庵茶等直至茶道的完全成形。由此日本的饮茶一开始便与中国的不同,在中国饮茶由民间开始,再由文人提倡,慢慢地形成具有精神内涵的茶文化,而在日本饮茶一开始就是贵人之事,吃茶被视为一种高雅的风尚和超然物外的享受,对日本人来说茶只是一种嗜好品,平民是可望不可及的。
从文化角度而言,中国的茶文化源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魏晋南北朝的清饮之风促进了茶的精神文化的形成。中国古代流传了极为丰富的茶叶诗词、绘画及茶书。然而除了陆羽被尊为茶圣外很难再找到几个典型的人物以之代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阶梯。中国茶艺研究选茶择水,施器,环境,宜人,但并无相对统一的点茶礼仪,也没有一种贯穿其中的哲学观念,即使对于白族三道茶,潮州功夫茶也只能具有地方性和局域性,它们甚至不能代表本民族的主体文化。《茶经》以后,虽然茶书不断却少有创新,其内容基本上是茶经的延伸,仅仅局限于对辨水识器的自然过程的描述,极少做精神上的探求。虽然也有人时常讲起佛茶结缘,但历代茶人茶书却很少致力于将茶与宗教的理念有机的融合。在僧人的日常修行中也难以见到茶的精神世界的痕迹。
在另一方面,日本茶道却被赋予了宗教的哲学内涵,自千利休集茶道之大成以来,现代日本茶人都要先行修得法名尔后才能专习茶道,茶人修行本身即已成为茶道理念的一部分。日本茶道有着严谨的程式。这些程式都体现了一种“无”的绝对精神和他界观念,茶道之美可视为一种无极之美,这种美又成为茶道严谨程式的思想基础。
如前所述,日本饮茶之风此于第一次中国文化大规模交流时期。这个时期在日本历史上称为平安时代。这个阶段日本的文化一边倒地倾向大陆文化,饮茶的境界也完全是大陆式的,即是期望通过饮茶活动达到一种境外之境,也就是“七碗通仙灵”的那种梦幻世界。其后随着唐朝的覆灭,中日交通中断,茶饮之风也随之衰落,这从一方面也说明了单纯的贵族茶风如果不走向平民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潮起潮落,贵族式的茶风随着政权的兴衰而兴而败。重开日本饮茶之风要等到近三百年之后的荣西时代。荣西茶祖两度入宋,归来后著《吃茶养生记》二卷,但是荣西的饮茶世界已完全不同于平安时代。《吃茶养生记》开篇即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人伦延生之妙术也,末代养生之良药也。”这是一种纯粹实用观念的茶。然而正是这种实用观念的茶最终得以在平民中普及,这是荣西倡导饮茶之风的一大贡献。荣西的另一个功绩在于将临济禅宗引入日本,使得日后禅宗思想能与茶的世界有缘结合。随着历史的变迁,文化的传承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兴的武士阶层通过流血斗争夺取了政权之后,又希望借助茶汤来炫耀自己的实力。在政权相对平稳的年代,日本民族固有的和歌,连歌,能乐等已不能满足这些新贵的需求。贵族式的寺院茶风与崇尚武力的实权阶层也是格格不入的。正是这种情形下,辅佐将军义政的能阿弥向将军推荐了奈良称名寺的珠光。珠光是一休的弟子,拥有一休亲传园悟禅师的墨迹。有了政权人物的支持,珠光和能阿弥等人致力于将和歌和连歌理论引入茶汤之中。饮茶进一步转向本土化。当时斗茶之风盛行,有识之士意识到这种糜废之风是不利于文化的发展的。作为大茶人的珠光更是看清了这一点,因此他首创了四张半榻榻米的“草庵茶”,倡导茅屋与名马相结,提倡和物唐物并重。绍欧的主要贡献在于将散道中的“枯寒”概念引入茶道精神理念之中,首先明确提出“茶禅一味”的观念,纵观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一条由大茶人构建的明晰的发展路经。村田珠光——茶道的开山之祖,早庵茶的创立者,武野绍欧——茶的创立者,千利休——集茶道之大成。到千利休最后完成茶道的体系后,茶道便成为日本文化的精髓。3.日本的茶道精神
学术界对日本茶道精神的解释主要使用三个概念:
(一)和敬清寂;
(二)一期一会;
(三)独坐观念。这些概念与禅的思想是相联系的。
“和敬清寂”被称为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茶道思想的主旨为:主体的“无”,即主体的绝对否定。而这个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们是“无”派生出的四种现象。由这四个抽象的事物又分别产生了日本茶道艺术成千上万种形式,如茶室建筑、点茶、道具、茶点心等。
“一期一会”一词出自江户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论《茶汤一会集》。井伊说: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
“独坐观念”一语也出自井伊弼的《茶汤一会集》。面对茶壶一只,独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静思此时此日再不会重演,此刻茶人的心里不禁泛起一阵茫然之情,又用起一股充实感。茶人此时的心境可称为“主体的无”。
由此可见,茶道是一场静心清魂的佛事。茶人不愧为在家的僧人。茶室可比作寺院的佛堂。所以,日本茶道思想是茶与禅的融会贯通。茶中有禅理,禅理又在品茶中深刻体会到。
参考文献: [1]、《中国茶文化》专号14期 第12页 [2]、http://sanzui.com [3]、林治 《中国茶道》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0版 57页-60页 [4]、《晋书》卷三十三
[5]、于川 《谈茶说艺中国的茶与茶文化》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版 54-57页 [6]、滕军 《日本茶道文化概论》1992年版 北京-东方出版社 第1页
第五篇:茶道感悟
感悟茶道
无论是大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大雅的“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中国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茶。更有俗话说“宁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那么为什么茶能够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样生活用品?也许在我们看来,那些繁文缛节什么的,没必要有那么多,喝一次茶,不用搞得这么费劲,不过这在中国文化中,茶文化是必须的,不可或缺。
茶圣陆羽的《茶经》为中华茶文化在历史上吹响了号角,古代文人雅士更是把茶文化融入到诗词、绘画、书法中。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才有了中国特有的茶文化。据科学证实,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多达上百种成份,能调节生理功能,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和药理作用。茶叶被发现就是从药用开始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而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现在的人们以茶待客和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中国茶道以“四谛”为总纲,即和、静、怡、真。故中国茶道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虚静的空灵的心境,当茶的清香浸润着你的心田的时候,你的心灵就会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就会在虚静中升华,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和交汇,达到“天人和一”的境界。
与中国相比,日本茶文化虽然源于中国,但它在日本发展的这么多年中,日本很多茶道大师将其对茶文化的领悟和理解融入其中,使得现在日本茶文化能够发展得如此繁盛。其中以千利休的贡献最为突出,才让人们现在一提起茶道就想到日本。
刚开始接触茶道这门课的时候,还觉得挺有兴趣,毕竟是接触一种自己熟悉的事物(我家平时也喝茶,从小耳濡目染的原因)。但是慢慢地发现,其中那些无法理解的部分,觉得还是很麻烦的,直到后来在茶道课上通过了老师的讲解,让我对茶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唯一遗憾的是像这种科目没让我们亲身体验实践一下,也许会比在课上看视频更奏效。虽然在课堂上我没有学到很多关于茶的知识,只会一点很简单的知识,但我却学会了比茶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茶文化真是让我获益良多,我尽量地让自己可以独善自身,让自己的觉悟和智慧更上一层。一门让人感悟良多,收获甚丰的课,一门真正有意义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