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幸运的花瓣(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
整合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素材制作课件,音画同时刺激感染,以普通的四瓣丁香之美去激发学生对找到五瓣丁香——幸运花瓣产生强烈的期待,从而引发阅读课文的兴趣。应用白板技术,展示学生学习重要知识点的过程与结果,促进交流评议。
从表达的角度引导学生去学习阅读,对阅读方法进行恰当指导,探究作者抓住哪方面写找花的了乐此不疲,“我”的心理感受有哪些变化,让学生在领悟文本意蕴的同时,关注语言表达本身所具有的魅力,领悟文本中融合的言和意。
从课文中提炼出“用问句描写心理感受”这一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并沟联运用了同样写法的两篇文章进行迁移阅读,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心理感受是怎么写的,在语境中会产生什么效果,并尝试运用,在学习表达上做到一课一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寻找幸运花瓣的经过,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2、体会“幸运”的内涵。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对自然的观察、体会与思考中感悟生活。
3、学习从表达的角度进行阅读的方法,并迁移运用问句写心理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寻找幸运花瓣的经过,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2、学习并运用独白式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运用了独白式心理描写方法的文章,给学生作对比阅读的材料。
学生:了解丁香花的有关知识,了解著名作家金波爷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发阅读课文的期待。
1、认读词语,复习导入。(词语读完后,说说“乐此不疲”在词典中的意思。)
2、用上“乐此不疲”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乐此不疲)
3、出示课件。学生欣赏丁香花,由感受四瓣丁香花的美导入新课。
二、从表达的角度感悟寻找五瓣丁香的乐此不疲,初步感受心理变化。
1、在三次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中,哪些行动最能体现“我”
乐此不疲?请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习第一次、第二次寻找部分。从找花的时间中体会“乐此不疲”。
(1)先看第一次寻找幸运花瓣,你画出的体现“我”乐此不疲的句子是哪一句?体会到作者找花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板书:兴致勃勃)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
(2)第二次呢,你画出的句子是哪一句?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
(3)读读想想:作者抓住什么写“我”乐此不疲地寻找?你具体从哪里读出来的?(板书:时间)找花的时间如此之长,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学习第三次寻找部分,从找花的姿势中体会“乐此不疲”。
再看第三次,你找出的描写“我”乐此不疲寻找幸运花瓣的句子是那哪几句?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
(1)读一读。作者是抓住什么来写呢?(板书:姿势)
(2)老师以教具示意,引导学生体验并表达:
师:花向左边开,你的姿势是——
生:花向右边开,我侧着头,;
师:花向下开,我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生:花向上开,我。
(3)为什么要这样变换着姿势去看花?
(4)结合体验情境再次理解词语“乐此不疲”
4、引读第16—24自然段,继续感受第三次寻找幸运花瓣的乐此不疲。
(1)师:正是因为这赏花的姿势,让许多人诧异,用异样的、怪怪的眼光瞧着“我”,“我”还能乐此不疲地找下去吗?引读课文第16—24自然段。
(2)回顾整个寻找过程,说一说“我”为什么能找到五瓣儿丁香?
三、梳理“我”的心理变化,体验“我”发现的快乐。
1、三次寻找幸运花瓣,“我”的心情变化不仅仅只有兴致勃勃、悻悻,还有更复杂的,请再次默读三次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
(1)梳理“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用关键词在文中作批注。
(2)用“
”画出直接描写心理感受的句子。
(学生补充板书:兴致勃勃—悻悻--怀疑—兴奋不已—失望—惊喜、激动—茫然—快乐)
2、作者的快乐源于什么?寻找五瓣丁香的过程中,作者有哪些快乐体验?
3.你品尝过的“发现”的快乐吗?快乐还源于什么?
四、沟联延展,迁移学习并运用问句描写心理活动。
1、整理出课文中用问句描写心理感受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特点,并想想写出了什么。(用问句写心理活动)交流中知道用问句的形式写心理活动,很容易就把自己心理的疑问、惊讶、思考等表达得清清楚楚。
2、沟联熟课文《检阅》。浏览,找出用问句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写出了什么?
3、小组合作,拓展阅读短文《光头处罚》。
(1)用“
”画出用问句描写心理感受的句子,想想写出了什么。
(2)组长组织小组讨论交流。
4、牛刀小试:在课文《寻找幸运花瓣》中找一处你认为可以加上心理活动的地方,用上几个问句展示“我”的心理感受。
四、链接原文片段,深化对课文主旨的认识。
1、本文的作者金波先生对幸运又是如何理解的呢?出示《寻找幸运花瓣》原作末尾的一段话,学生齐读。
2、结课:让我们记住金波先生的话,通过努力,把心中美好的希望变为现实,成为一个幸运的人。
五、作业。推荐课外阅读,金波的散文集《寻找幸运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