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7、58页《分解质因数》。
【教学目标】
1.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会把一个合数用“树枝图示分解法”和“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经历认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以及用不同方法分解质因数的过程并掌握分解因数的两种方法。
3.在自己写算式、尝试分解质因数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会用自己的方法分解质因数。
难点: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明白质因数与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例3、例4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质数等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1.请说出20以内的质数。
2.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
复习20以内的质数为新知的学习做知识基础的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质因数。
课件出示: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质数。
30=()×()×()
(学生汇报:30=2×3×5)
2.学生小组探究:
(1)什么叫质因数?(2)什么叫分解质因数?(3)你会用几种方法分解质因数?
3.学生小组展示。
(1)什么叫质因数?
学生听汇报,补充发言。
师分析算式,帮助学生理解质因数的意义:
在30=2×3×5这个算式中的乘数还叫这个算式的什么数?(因数)2、3、5这几个因数也是都是质数,都叫做30的质因数。
让学生划出质因数的意义,并读一读。
(2)什么叫分解质因数?
学生展示汇报。
师总结补充: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板书)
让学生划出“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并读一读。
(3)学生展示用多种方法分解质因数。
方法一:枝状图分解法
×
×
63=7×3×3
师总结分解质因数的一种方法:枝状图分解法,提醒易错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大头蛙的做法,给出分解质因数的一种方法,为学生自主分解质因数提供方式方法,同时也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的不同。)
方法二:“短除法”的形式来分解:
63=7×3×3
(4)学生展示练习。
4、师:一个质数可以写出质数相乘的形式吗?
学生讨论认识到:一个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1不是质数,所以不能。
(设计意图:用用“树枝”图式分解法到介绍“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从而沟通两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巩固新知。
学生做“即时巩固”:用短除法把8、16、36分解质因数。
请三位学生板演,集体讲评、订正。
(设计意图:在找一个数的质因数以及用算式法把一个合数分解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意义、方法。)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分解质因数
1.质因数:30=2×3×5中,2、3、5这几个因数都是质数,都叫做30的质因数。
2.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
3.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方法一:枝状图分解法
×
×
63=7×3×3
方法二:短除法
6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