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科目:四年级数学第八单元
课题:平均数
星期
三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谈话导入
二.平均数意义的探究
三、深化理解
四、拓展运用
四、课堂回顾
师:
大家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师:
我与四年级的三位同学进行了一场踢毽子比赛,看谁一次踢得最多大家想知道比赛结果吗?
师:课件出示第一位选手小强的成绩,5个。他对自己的成绩很不满意,老师很大度又给了他两次机会,成绩分别为5个,5个。同学们思考用哪个数据表示他一次踢毽子的成绩比较好?
师:出示第二个学生小林的比赛成绩3个。有了
小强的例子小林自然也有两次机会,成绩分别为,4个,5个。同学们思考用哪个数据表示小林一次踢毽子的成绩比较好?
(在追问中澄清一次比4多1,一次比4少1,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次个数一样多,这一过程叫移多补少。)
师:听取汇报课件展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第三位选手小刚顺理成章获得三次机会成绩分别为,2个,3个,7个。思考用哪个数据表示小刚一次踢毽子的成绩比较好?
师:听取学生汇报:用数据4个表示合适,并及时追问三次的成绩没有4,它是怎样得到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平均数”并用课件展示求平均数的过程: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均分。
师:该轮到老师上场了,看到前三位选手的成绩很不理想。于是老师主动要求踢四次,先看前三次的成绩:6个,4个,5个。思考:当他们看到我的成绩后会怎么想?
师:出示第四次成绩,1个。
师:如果我最后一次踢几个就能赢?(比如:5个,9个)
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感受:只要有一个数据发生变化,平均数就变了。(易变性)
师:课件出示练习巩固:
1.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标有12、10、6、4厘米
高的水,这四个杯子水面的高度的平均数是多少厘米
2.池塘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下河游泳会有危险吗?
3.《2014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大约是71岁。一位70岁的老人看到这则消息哭了,为什么?请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劝慰老人。
4.我们校长要为学校的教师,订购一批新床,如果按照全体教师的平均身高订购合理吗?为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平均数,你想对平均数说些什么?
生:交流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生:简单交流:5个。因为他每次踢毽子的个数一样多。
生:认真听取汇报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独立思考并交流,汇报。(重点汇报:1.用2个或5个表示小林一次踢毽子的成绩合适吗?为什么?2.为什么用4合适,4怎么来的?)
生:独立思考并交流,汇报。(重点汇报:1.小刚发挥很不稳定,用2个,3个或7个表示小林一次踢毽子的成绩行吗?为什么?2.选择哪个数据合适?它是怎样来的?)
生:结合自己的交流,教师的总结,感受平均数表示统计个体的一般水平。(无中生有)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6、4、5的平均数。
生:计算6、4、5、1的平均数。并思考老师多踢了一次,为什么成绩越差了?关键差在哪一次?最后一次踢几个就能赢?
生:1题应先估计再计算,体会平均数比最大的小,比最小的大。2题强化理解平均数反应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平均数,无中生有,有时还会骗人)
生:
感受:数学是聪明人的游戏,学好数学你会变得更聪明。
生:通过描述回顾本课新知。
板
书设
计
设
计
平均数
移多补少
合并均分
同样多
代表一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