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案

2021-08-24 11:2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

一、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选自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故都的秋》是一篇具有地域色彩的写景抒情散文,课文主要通过对故都五幅秋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故都之恋和爱国之情。课文文辞优美,情感真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赏析秋景,学习情景交融、以景显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深沉的故都之恋和爱国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秋景,学习情景交融、以景显情的写作手法。

难点:体会深沉的故都之恋和爱国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揭示课题

1.大千世界,山川草木无情,但睹物思人,寓情于景,面对秋景,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抒发不同的情,便有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概,有“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的缠绵,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高歌。这种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意境正是历代文学家所追求的。今天,让一起来欣赏郁达夫眼中的《故都的秋》。

2.介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郁达夫,三岁丧父,从17 岁开始,在异国生活十年,饱受屈辱和歧视。在个人性格方面,抑郁善感;

【设计意图】用诗句导入本文学习,旨在让学生在短时间进入文本情景,并回忆情景交融的手法,为文本的写作手法、情感解读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词并带着问题疏通文意。

1.作者认为故都的秋给人整体感觉是什么?

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感情基调

2.对故都的秋,作者主要描写了哪几幅秋图?

秋晨小院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叹凉

秋果全盛

3.请找出能够直接表达对故都的秋情感的句子

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齐读第三自然段,看看秋晨小院具体有哪些物象?大家在书本上画一画

破屋

浓茶

小院

碧天

鸽声

蓝朵

秋草

2.请说说景色突出什么特点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碧绿的天色——视觉,明净高爽,清澈透明,是一种“清”

蓝朵、白色,紫黑色,淡红色——视觉,冷色调,凄凉的秋草做陪衬,是一种“悲凉”

一椽破屋,破壁腰,秋草——有年代感,破败景象是一种“凄凉”

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听觉,以闹写静

萧条,落寞,凄清又不失秋美

3.这里的景语皆情语吗?为什么?再读课文,想象情景。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作者被迫迁居。作者通过游山玩水抒发抑郁苦闷。1934年重回北平,饱尝故都的秋“味”。以情选景,情景交融,在清、静、悲凉的景后面是一颗清、静、悲凉的心。

用故都的: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引入一椽破屋、浓茶、碧绿的天、鸽声、秋草——突出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与怀念。

试采用通感、情景交融的手法写一段让你感悟最深的秋天景色,然后请同学们来分享分享。

4.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把体现清、静、悲凉的句子找出来。

“早晨起来”,看见“落蕊“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体现了“静”;

“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体现了“清”;

“潜意识下觉得有点儿落寞”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了“悲凉”。

5.第四自然段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联系时代背景,谈谈你的体会

作者多次遭到逮捕,由落蕊想到自己和时局,一种隐含的忧虑油然而生,借“一叶知秋”的成语曲折表达,情景交融。

6.说到蝉,我们不由想起了《雨霖铃》,小组合作分析秋蝉残鸣图,感悟作者情感

“哀弱”描写出了蝉声是细小微弱的,但是这微小的声音却依然清晰能听见,可见故都的秋天是十分清静的、同时“残”字则让萧瑟的气氛笼罩着故都。与南方要上郊外才能听到蝉鸣不同,这嘶叫声是如此的哀弱,连绵不绝,时时触动着郁达夫,使他勾起心里的落寞与悲凉。

7.默读课文,试评析秋雨叹凉图,通过哪几方面表现秋雨的特点?

侧面通过他们的衣着,他们的闲散,他们的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互答,表现一股衰朽之气,再配以冷雨后落寞的斜阳背景,正好传达出秋的悲凉。

8.秋果全盛

作者欣赏的是“全盛时期”的秋(“七、八月之交”),这时的枣是“淡绿微黄”,色调依然同作者的心境吻合。视觉上给人一种清静(淡色)之感,青涩也给人悲凉之感。

9.速读课文,合作探究。

尽管作者对秋极尽赞美之情,可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却是作者的寂寞、孤独、忧伤、悲凉,这是为什么呢?故都的秋在作者那个时代也不乏明艳之色,也有繁闹景象,作者为什么不写这些? 请阅读12自然段寻找答案。

(1)特别的人生经历和特别的个人气质。(2)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

当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因此作者描写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秋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对当时中国国运的感概。这就是散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技巧。

十二自然段中作者说明了自己赏秋、悲秋的文化渊源,曲折表达了内心的苦闷或对现实的不满,也创造了一种文化氛围,为文章人物增添了历史人文的“厚重”感。

10.自主探究

作者写《故都的秋》,为什么在开头结尾都写南国之秋?

对比烘托、首尾照应

形散神不散:作者围绕五幅秋景图突出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喜爱与怀念。

11.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是在颂秋还是在悲秋?

作者在秋景中融入了向往和眷恋,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本文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

【设计意图】

分段分幅画赏析,品读课文语言,学习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四)归纳总结,迁移应用

试整理有关秋的名句及古今诗文,并写几句表达自己对家乡秋的感悟。

五、板书设计

画面

景物

特点

秋晨小院——破屋,浓茶,小院,碧绿的天

鸽声,残垣,蓝朵,秋草

秋槐落蕊

悲凉

秋蝉残鸣

秋雨叹凉——衣着,声调

秋日全盛——枣子树,屋头,墙头,茅屋边,灶房

下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故都的秋 必修二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说到秋,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文学作品中是怎么形容秋的?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

    高一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赏析

    脑不忘NO.1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应试班或1对1,免费试听、随时退费,按先后自选座位。 《故都的秋》里的秋天是以“清”“静”“悲凉”为题眼的一篇文章,文章用北国的秋景的浓色与厚......

    高中人教英语必修二知识点[优秀范文五篇]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人教英语必修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人教英语必......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故都的秋 教案(★)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形”与“神”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学会运用借景抒......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故都的秋 教案

    《故都的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重要字词。2、了解郁达夫及其时代。3、诵读,积累语言素材。 过程与方法:1、领会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

    二·2《故都的秋》教案

    2·2·《故都的秋》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故都的秋的特点。 2、 领略作者在文中流露的主观情感。二、 教学重难点 1、 深入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1.2《故都的秋》教案

    秋声 秋色 秋滋味——《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教学设想: 1通过“改写”,让学生在不同言语形式的比较中感受语言节奏的变化,深入领会 散文语言调子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味。 2引导学......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故都的秋》教案(五)

    《故都的秋》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感知作家独特的视角,领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朗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