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鸡》教学设计
迁安市第六实验小学
刘
伟
教材分析:
“鸡”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也是艺术作品中乐于表现的形象。在剪纸、泥塑、刺绣等民间艺术作品中更是多见。这些作品中,鸡的形象已不再是写实的,而是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这样的形象更接近于儿童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形象,稚拙浪漫,也更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
动物装饰绘画,需要对形象进行概括、夸张、变形和花纹装饰处理。本课通过对“鸡”的形象进行加工设计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装饰艺术的一般手法。
(1)概括、提炼(2)夸张(3)变形(4)纹样装饰处理
学生情况:
本课主要的设计思路是以鸡的形象为切入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基本脉络是观察鸡的图片,了解鸡的主要特征——通过比较了解真实形象和艺术作品的差异从中体会到概括、夸张、变形、装饰的基本方法——欣赏作品中的鸡从而给学生以启迪——通过展示学生作品,使学生在互相品评学习中得到进步和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鸡”在中国文化中的寓意,学习用装饰变形的手法表现“鸡”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能够理解“鸡”的装饰变形手法,并能用装饰变形手法表现“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传统吉祥文化,加深对民间艺术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装饰、概括、变形、夸张),感受其特有的艺术美感。
教学难点:
装饰变形及创作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彩色笔、油画棒、铅笔、橡皮、A4纸、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事先准备好六个形容鸡的外貌特征的词,让学生猜猜看到底是什么?(这些词基本都是形容鸡的外貌特征,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多媒体图片展示谜底——大公鸡。
师:这只大公鸡真干净啊!但是不够漂亮。如果给它穿上花外衣是不是会比现在漂亮呢?好,今天
咱们各位小设计师就来给“鸡”设计花外衣。
揭示课题——大花鸡。
二、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中的装饰鸡,感受学习其装饰特点。
同学们对鸡一定不陌生,谁能说一下鸡都有哪些作用吗?你对鸡了解有多少呢?
(捉虫、下蛋、打鸣……)
在汉语中“鸡”与“吉”谐音,是吉庆、吉祥的象征,所以生活中以鸡为题材的美术作品非常多,我们还可以用鸡的形象创作美术作品,装饰我们的生活。(教师展示鸡的美术作品,学生欣赏)
这些作品漂亮吗?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艺术作品中是怎样给鸡穿上花外衣的。
三、新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认识鸡的造型及特点。
出示农民画《鸡探石榴》和大公鸡照片,并讨论两者的区别。
请学生先找共同点,再找不同点。
师生总结:
共同点:鸡的身体共有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火红的鸡冠、尖尖的嘴、头、眼睛、肉坠、颈、躯干(头颈身体连一起)、翅膀、雄壮的爪子、结实的双腿,弯弯的尾巴,还有一身五颜六色的羽毛)
不同点:鸡冠——火焰,嘴——花瓣或花蕾,眼睛——苹果或太阳,尾巴——扇子,这种方法叫“变形”。尾巴化的很大,这种方法叫
“夸张”。身上有花朵,这是装饰。
教师总结:运用夸张、变形、概括、添加等方法表现出的鸡就像给鸡穿上了美丽的花衣裳。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欣赏了这么多作品,我看好多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下面就请小设计师们动起画笔,大胆创作,装扮一只特别的大花鸡,最后我要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好不好?
要求:1.画出鸡的外形,注意鸡的动作姿态。2.在鸡的身上大胆装饰合适的花纹,并注意色彩的搭配。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好的创意及时表扬。
五、评价活动
(1)作品展示。
(2)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色彩、造型、创意,以及表现手法上进行自评、互评。
(3)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态度给学生以积极评价。
六、知识拓展
我们祖国的版图就像一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雄鸡,让我们手牵手共建祖国美好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