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优秀游戏活动教案《蝴蝶找花》
活动目标:
巩固对颜色、形状的认识。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气球棒、大小毛球、废旧包装袋、即时贴、毛根。
活动做法:
1、将包装袋剪出一大一小两块方形,重叠在一起(小块的放在大的中间),沿中线捏皱,用透明胶扎起来,固定在气球棒上。
2、在大毛球上画出眼睛和嘴巴,然后把大毛球粘在气球棒的顶端。
3、把毛根对折,两个小毛球分别粘在毛根的两端,作为触须。把“触须”粘在“头”顶上。
4、用即时贴剪出蝴蝶的身体,粘在气球棒上。最后用即时贴进行装饰。
活动玩法:
准备各种颜色的花,或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拼成的花。让幼儿按老师(或同伴)的指示来找到相应的.花。如:“蝴蝶蝴蝶飞呀飞,找到红花做朋友。”或“蝴蝶蝴蝶飞呀飞,请找不是白色也不是红色的花做朋友。”对大班下学期的孩子可以提出三维的要求,如“蝴蝶蝴蝶飞呀飞,请找白色的、有三角形花瓣的、里面是黄色花心的花儿做朋友”。教师可根据不同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亦可让孩子来发出指令,提高游戏的趣味性。
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在活动方案上虽然有评价作品的环节,而且好多作品都形态各一形象生动。但由于幼儿的作品太小和活动时间长,所以就没有评价。让幼儿失去了一个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机会。
【中班优秀游戏活动教案《蝴蝶找花》】相关文章:
1.《蝴蝶找花》活动教案
2.蝴蝶找花教案及活动反思
3.《蝴蝶找花》音乐教案
4.蝴蝶找花中班语言教案
5.中班蝴蝶找花音乐教案
6.中班音乐欣赏《蝴蝶找花》教案设计
7.《小蝴蝶找花》的教案范文
8.大班艺术教案蝴蝶找花
9.《蝴蝶找花》教案设计
第二篇:中班教案蝴蝶找花
中班音乐教案:《蝴蝶找花》
执教:吴玲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感知8/6拍节奏的音乐。
2、初步感受乐曲的优美,学会简单的表现蝴蝶飞舞的动作。
二、活动准备:磁带、图片、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进场、导入:学蝴蝶飞入教室内,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小动物们都出来做游戏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很美的歌曲,我们来听一听:
2、播放课件,欣赏音乐:小朋友你们刚才听到和看到了什么?(提问)教师出示图片,刚才小朋友都说了这么多,我们再来听一遍,看一看你说的和电视机里放的是不是一样的?
3、再次感受音乐,理解图片。幼儿边回答,教师边出示图片。
4、请幼儿来贴图片:看看老师还有几幅图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老师有一个要求,老师来唱,请小朋友听着歌词来找图片,然后放到正确的图片的后面。
5、集体回忆歌词。
刚才老师唱的你们能够说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蝶在音乐里做了些什么?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多媒体课件,优美的画面吸引了幼儿,幼儿就听得更加认真了,在听过后,我及时出示准备好的图谱,出示小蝴蝶,边听音乐边舞动蝴蝶。我看幼儿基本了解了音乐的结构,就让幼儿学做小蝴蝶,学完后请个别幼儿示范动作,幼儿的漂亮动作果然能够激发幼儿创造的灵感,幼儿又开始积极的创造出各种漂亮的蝴蝶停飞的动作了,最后我让幼儿分别扮演花和蝴蝶听音乐表演。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了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并且聆听了专家的点评后,我也深深感受到要上好一个集体活动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更要心中装着幼儿,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活动内容,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组织教学,如进行好一个活动首先要来源于幼儿,幼儿要有生活经验和兴趣,如果脱离了幼儿进行一个活动,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其次,活动的准备中幼儿要有生活经验的准备。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老师要作到师幼互动,生生互动。而在活动中要注重情感的激发,如创造力,想象力,或是成功,快乐等情感,因为情感的目标对幼儿更有长远的价值。在活动过程中也将用我的语言尽量去引导幼儿去感知,尽可能的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大胆表现。
第三篇:蝴蝶找花教案
《蝴蝶找花》——小班数学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分辨红、黄、蓝三种颜色,知道颜色的名称 2.教幼儿学习把相同颜色的不同物体放在一起
3.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讲述操作过程的习惯 活动重点
学习分辨红黄蓝三种颜色,能把相同颜色的不同物体放在一起 活动难点
幼儿能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红、黄、蓝色的小房子各一个,幼儿每人一篮(3—6片)红、黄、绿色积塑。
2.红、黄、蓝色大花卡片各一个,红、黄、蓝色大花卡片各一个,红、黄、蓝色蝴蝶卡片各一个个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1)教师出示红、黄、蓝色大花卡片各一个和红、黄、蓝色蝴蝶卡片各一个。
(2)教师讲述故事《三只蝴蝶》,幼儿聆听故事。
(3)设疑:谁愿意帮助三只蝴蝶找到相同颜色的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玩游戏“蝴蝶找花”。
2.游戏“蝴蝶找花” 游戏规则:三把椅子相隔一段距离摆开,椅背上分别贴红、黄、蓝色花卡片。幼儿胸挂蝴蝶卡片,幼儿扮蝴蝶飞舞,蝴蝶(幼儿)找到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花处躲藏。
3.送蝴蝶宝宝回家
(1)教师出示红、黄、蓝色的小房子以及蝴蝶
(2)“小朋友们看看,这儿有三个小房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这是蝴蝶宝宝的家,请小朋友把蝴蝶宝宝送回家吧。小朋友要动脑筋想一想,这些蝴蝶宝宝应该住在哪一个房子里。”幼儿伴将蝴蝶宝宝送回家。
4.评价活动——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1)“这是什么颜色的房子?谁住在里面?这些蝴蝶宝宝为什么可以住在一起?”
(2)“今天小朋友帮蝴蝶宝宝找到了家,它们可高兴了,它们说:‘谢谢小朋友!’”
5.活动延伸
请幼儿们观察一下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什么是红色的,什么是黄色的,什么是蓝色的?让幼儿自由的讲一讲。
第四篇:小班数学活动——蝴蝶找花
小班数学活动——蝴蝶找花
无锡市东林幼儿园靖海分园王玉仙
一、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说出总数。
2、能按1-5实物卡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3、愿意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二、教学重点: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说出总数。
三、教学难点:能按1-5实物卡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四、教学准备:
1、教具:背景图一张(小明的家、5盆花等)、蝴蝶卡片15只。
2、学具:第一、二组:每人一只分类盒、一只小筐(筐内有1—5的小花卡片、15只塑料蝴蝶)。第三组:人手一份立式手型套圈板(每根手指上分别贴上1—5的小花)、蝴蝶套圈15只(用摩根制成的),第四组:人手一个小筐,筐内有数量1—5的5种不同颜色的塑料花片和1-5的点子卡片及人手一只分类盒。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育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与实施,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依据这一理念,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带领幼儿去“小明家看花”这一生活化的情景设计了本次活动。
七、教学过程:
一、集体活动
1、活动导入:
师:今天早晨小明小朋友对我说:“老师,春天到了,我爸爸种的花都开了,好漂亮好香啊,请你们班的小朋友到我家去看花吧。你们想去看吗?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小明家看花。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每盆花的数量。
师:小明家的花真得好漂亮呀,有红花、有黄花、还有„„。
请你们看看这里有几盆花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点数。)(5盆花)
师:第一盆花里有几朵小花?(1朵)第二盆花呢?(2朵)第三盆花呢?(3朵)第四盆花呢?(4朵)第五盆花呢?(5朵)(幼儿回答后,教师着重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点数说出第四盆花和第五盆花的数量)。
3、学习按1—5小花实物卡匹配相应数量的蝴蝶。
(1)出示蝴蝶卡片。
师:小明家的花开得又漂亮又香,小蝴蝶飞来找花做朋友了。一只小蝴蝶找到了一朵小花做朋友,这盆花有两朵小花,会有几只蝴蝶飞过来呢?(幼儿说,教师摆放)。
(2)请个别幼儿给另外三盆花匹配相应数量的蝴蝶,其它幼儿评判是否正确。
师:3朵花会有几只蝴蝶飞来找它做朋友呢?谁来帮蝴蝶找花,找到后说一说:几只蝴蝶找几朵花做朋友。同样请个别幼儿给另两盆花匹配相应数量的蝴蝶,其他幼儿评判是否正确。
师:现在蝴蝶都找到了朋友,我们一起来告诉小明“几只蝴蝶找几朵花做朋友”。(教师引导幼儿说出:一只蝴蝶找一朵花做朋友„„五只蝴蝶找五朵花做朋友)
师:做游戏的时间到了,我们一起和小明说:再见!
二、小组操作活动:
(1)第一组、第二组:蝴蝶找花:
“先请小朋友看看每张卡片上有几朵花,然后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把卡片插在分类盒的格子中,插好后看看卡片上的有几朵花?会有几只蝴蝶飞来找它做朋友?然后一边找出相应数量的小塑料蝴蝶放入格子里一边说:几只蝴蝶找几朵花做朋友。”
(2)第三组:手指套圈
请你从大拇指开始数一数每根手指上有几朵小花,再给手指套上蝴蝶圈,一朵小花套一个圈,最后说一说:几朵小花套几个蝴蝶圈。
(3)第四组:分花片、找点卡
“先把盒子里的花片都拿出来放在桌上,把相同的放在一起。想一想,应该谁放在最前面的格子里、谁放在后面的格子里。放好后,再找点卡送给花片。
最后说说:几个花片我送你几的点卡。
三、活动评价
重点展示第一组、第二组:蝴蝶找花的活动,请大家说说是怎样做的。
八、活动反思:
对幼儿园的小班孩子来说,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如果教师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或者能将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话,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又能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避免数学学习的机械化。因此,在活动中,我以带小朋友去《小明家看花》这一生活化的情景贯穿在整个集体活动部分。借助让小朋友看看小明有几盆花开?每一盆花中有几朵小花?蝴蝶飞来找花做朋友等环节,将本次教学活动的教学重点悄然融入其中。同时,我还注意小组操作中游戏的多样性、层次性。把原本枯燥的简单重复的点数练习和数物匹配因游戏并得生动有趣,把幼儿思维活动的定向训练,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让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因此,在本次活动中大多数幼儿有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说出总数。能按1-5实物卡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并能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但也有个别幼儿会操作但还不会用语言来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这需要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活动中加以引导、培养。
小三班
第五篇:小班音乐欣赏教案:蝴蝶找花(精)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蝴蝶找花 活动目标 :
1、欣赏音乐《化蝶》,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2、能够安静地倾听、欣赏音乐,并能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内容。3、了解《化蝶》的基本结构,学习分辨乐句。活动准备 :
1、音乐《化蝶》、花园图片。
2、幼儿有去过花园玩的生活经验。活动过程 :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语:你们去过花园吗,花园里有什么? 教师出示花园图片,进一步深刻幼儿印象。
引导语:这个花园漂亮吗?在这个花园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2.、完整欣赏乐曲:引子+A段,充分感受乐曲优美旋律。
引导语:昨天,在这个美丽的花园里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来听一听,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播放乐曲:引子+A段,请幼儿安静地听乐曲。引导语:你们觉得花园里发生了什么? 引导语:再听一次,看看你们猜得对不对。
幼儿再次欣赏引子+A段,同时,与助教老师分别扮演花朵和蝴蝶,示范动作。引导语:在这段乐曲里面,老师和助教老师分别扮演了什么? 教师分解蝴蝶动作,幼儿跟随教师学习动作。教师播放乐曲:引子+A段,带领全体幼儿。请一位幼儿与教师示范表演,教师小结提升。
3、跟着音乐表现动作。
①播放乐曲:引子+A段,全体幼儿跟着乐曲表现蝴蝶的动作,助教老师扮演花朵,主教老师观察、指导。
②再次播放音乐引子+A段,幼儿表现动作,同时,教师提高要求:表现出蝴蝶优美的姿态。
③分角色扮演:播放乐曲引子+A段+A段,第一个A段男孩子扮演花朵,女孩子扮演蝴蝶,第二个A段双方角色互换。活动结束
附:动作设计:
甲扮演蝴蝶,乙扮演花朵
引子: 甲模仿蝴蝶静止造型,手臂稍稍展开,手指并拢,乙做“花朵笑脸”造型,跟随音乐左右摇摆→原地转两圈→继续保持“花朵笑脸”造型。
A段:乙保持“花朵笑脸”造型,甲扮蝴蝶张开翅膀状(与乙距离3米左右)大幅度地扇翅膀→小幅度地扇翅膀→甲走到乙身旁,抱一抱乙→甲绕乙转一圈→甲乙手牵手转圈。
(两个A段乐曲,“蝴蝶”和“花朵”动作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