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算术游戏,看谁算得快又准,我用笔算,你们用计算器。
528×14=
264×14=
132×14=
师:我算出来了,你们算出来了吗?
生:哇,老师真神!
速度真快!
结果真准!
师:你们想知道我的速度为什么会这么快,这么准吗?
生:齐声说,想!
师:我刚才是利用积的变化规律来完成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积的变化规律,学会了你也会像老师一样神。(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激趣引出新颖而富有挑战可行的游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挑战的欲望,引出课题。)
二、激趣引入,发现规律
前两周我们学校组织了书法比赛,为了奖励优秀的学生,我们决定为获奖同学买一些学习用品。请你们帮老师算一算,一盒画笔6元,买2盒要多少元?20盒呢?200盒呢?
1.列式,计算。
(1)6×2=12
6×20=120
6×200=1200
(2).仔细观察这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情境源于生活,源于数学本身,从数学的角度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
(3).课件
自学提纲:(四人一组)
1,观察·计算·对比这组算式,思考并完成下面各题。
(1)第2,3题同第1题对比,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第二个因数分别乘10,(),积各有什么变化?
(2)你发现了什么?
(3)根据你的发现,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6×400=
6×800=
(4)
口算,验证一下你发现的规律是否成立。
(1)给充足的时间,小组交流讨论
(2)找几个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3)教师小结: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积也乘以几。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关注探索过程的梳理,体验规律探索的基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或模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二)继续观察第2组题
(2)
20×4=80
10×4=40
5×4=20
你能用观察第一组题中的方法来自学这一组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2.找两人当小老师上台汇报。
3.多人说发现。
4.教师小结: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
4.能举出一组算式是来验证你发现的规律吗。
(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索第二个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这一理念,从而让学生体验获得规律的乐趣。)
(三).通过观察这两组题得出了两个规律,我们学习数学就像学习语文一样。
讲究文字的精简美观,你能把这两个规律概括为一个规律吗?1,生:汇报
2,师:小结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3,反复读。
(教学及时组织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将规律从现象上升到文字表达,在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补充或纠正,使总结的规律简明、流畅,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三,举例说明你发现的规律。
(及时举例验证,强化规律理解,由学生随意写乘法算式,根据规律举例,计算验证是否存在同样的变化关系,确认规律成立。)
四,巩固练习。
课件:
1、判断题。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2)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也一定扩大4倍。()
2、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积,再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12×3=
48×5=
8×50=
120×3=
48×50=
8×25=
120×30=
48×500=
4×50=
3,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200平方米
≮8米
8米
长不变,宽增加到24米
4,算一算,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8×20=360
(18÷2)×(20×2)=
(18×2)×(20÷2)=
(18×2)×(20×2)=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多少收获?
六,教学板书
积的变化规律
因数
×
因数
=
积
不变
乘几
乘几
不变
除以几(0除外)
除以几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