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教案

时间:2019-05-11 22:1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错误》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错误》教案》。

第一篇:《错误》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2、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

3、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

教学重、难点: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境。教学步骤:

一、导语

思妇闺怨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历咏不衰的一个主题,而吟咏得最多的又往往是须眉男士,他们或以已度人,描摹体恤女子的情怀;或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失意与惆怅。思妇形象入诗从《诗经》开始,入词较晚,有诗仙李白的《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白居易的《长相思》“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等等。而一千年之后,台湾诗人郑愁予作了一首美丽的小诗《错误》,诗中也有一个倚窗望归的女子。她等待的归人是否归来了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就是《错误》。

二、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因为喜欢辛弃疾《菩萨蛮》中的“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而将笔名定为郑愁予,从这个笔名也能窥见其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曾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错误》被誉为是“现代抒情诗的绝唱”。那么你是否同意以上的评价呢?《错误》这首诗歌有是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感受这首诗歌。

三、赏析

1、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跫音(qióng)春帷(wéi)窗扉(fēi)

2、整体感知

问:诗中描写了哪两个形象?又分别是怎样的形象?作者通过这两个形象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本诗写了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是“你”,“我”是一个打江南经过的过客、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为证。“你”是一位闺中思妇,下边有许多诗句为证,关键词是“等”。故事:一位女子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她心中的“白马王子”,“我”这个过客骑马打江南走过,“我”的马蹄声让“你”产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这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

3、分析诗的“前奏”。

(1)学生齐读,讨论前奏中比喻运用之妙。

(2)分析:一个柔弱的女子,在闺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春去秋来,独守空房。“花无百日红”,加上“相思催人老”,无尽的相思折磨着她,使得她的容颜憔悴了。诗的前奏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诗人用“莲花的开落”来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同时亦有“自君去后,首蓬飞蓬”之意,女为悦己者容,相思之人不在眼前,哪有心思装扮自己。

板书: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4、分析诗的第一部分(1)学生齐读。(2)问:本诗的第二节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征/你能否给这些意象归纳分类?它们反映了思妇什么样的思绪?

明确:第一类意象是写与春天、三月相关的,有“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从本部分来看描写的应是春季的江南,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草长莺飞,但这独处深闺中的女子却不能感觉到那温柔的春风,那婀娜的柳絮。作者描写它的心态时,连用了四个比喻,这即是作为比喻喻体出现的意象。如“寂寞的城”、“街道向晚”、“窗扉紧掩”,写思妇的心如江南的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虽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我们完全可以感觉到刘方平《春怨》中“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句的内涵。

从语言运用上来讲,第二、第四个比喻的原句应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婉曲的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怨妇的心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在这个“城中”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街上寂无人迹,她将失望的心扉紧掩。板书:寂寞的城东风不来 街道向晚封闭、沉闷柳絮不飞 落寞、孤单跫音不响 窗扉紧掩春帷不揭

(3)问:这个女子的心情是封闭、沉闷、落寞的。春帷不揭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她的院子里没有人来,没有一点动静。

(4)问:她甚至封闭到了连窗帘也不拉开的地步,那么,她在干什么? 明确: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出现。板书:等待

5、分析诗的第二部分

(1)过渡:闺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现,那么,她等到了吗?她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

(2)学生齐读。

(3)这时候,凄清的街道上分明地传来了越来越近的“达达”的马蹄声,一丝希望在闺中女子的心中升腾。同学们设想一下,在这个时候,这个女子会做出什么动作?她在那瞬间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确:她会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开窗帘向外张望,满心希望马儿送来的是“她”的“白马王子”,心中充满了惊喜。板书:(蹄声)惊喜

(4)问:但是事实又是如何的呢?这时候女子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事实是残酷的,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一名“过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马王子”。“她”只好千万个不愿意地放下了窗帘,悄然转过头去,双眼已经模糊;马上过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滞的无情的帘子。这时,女子的心里充满了失望。板书:(过客)失望

(5)问:请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产生了这次错误之后,这女子的心理又会如何变化? 明确:她会在心里嗟叹“应念我,终日凝眸。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会在“期待”到“惊喜”再到“失望”之间不断地反复。为什么呢?我们想象一下,这位过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响起马蹄声,她会怎样?显然,她还是会重复刚才的动作,即使“过尽千帆皆不是”,但当第一千零一片帆过来之时,她还是会举目远眺,随帆移动自己的目光,无怨无悔。情至深处,“肠断白蘋洲”啊。

四、总结

1、问:本诗题为“错误”,这为什么是一个错误?(学生讨论,教师分析订正)明确:(1)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2)“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2、问:为何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讨论)

明确: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平淡无奇的生活起了裢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的死寂。板书:(美丽)(错误)

五、扩展

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也就不同。

附:整体板书设计

错误

——郑愁予

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寂寞的城东风不来

街道向晚封闭、沉闷柳絮不飞等待美丽 落寞、孤单跫音不响期望 窗扉紧掩春帷不揭错误

(蹄声)惊喜(过客)失望

第二篇:错误教案

《错误》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郑愁予的生活经历。2.了解郑愁予诗歌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分析意象,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2.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3.理解诗歌抒发的情感美。

(三)情感目标

1.感受诗人优美深婉的古典情结。2.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难点重点

(一)重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

(二)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2)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黑板、粉笔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熏陶法、多媒体辅助法、美读法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一剪梅》中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蒋维翰在《春女怨》一诗中写道:“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诗中用了花树、庭院等冷景,通过写景状物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怨意。这些都是表现闺怨的作品,而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美丽凄哀,人们评价它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2分钟)

二、自主·合作

1. 师生互动,走近作者(5分钟)试述——我所知道的郑愁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结)要点归结(课件展示):(1)经历:

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亲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考入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58年大学毕业后在基隆港务局任职多年;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2)评价

自从现代了以后,中国也很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绝对地现代的。(杨牧语)(3)“浪子诗人”

我自小便习惯流浪,而且懂得在流浪中寻求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因为我从小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

童年时,随着父亲征战南北,抗战的悲惨情景,逃难、流浪的经验,深深烙印在他纯真童稚的心灵。这个成长背景,使得郑愁予诗作中有汩汩不断的阳刚粗犷气,在取材上,“浪子”情怀也贯穿在他的不少作品中。(张灼祥《心灵的流浪》)

三、解读和探究(30分钟)

1、教师播放录音

(1)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美丽的故事情节。(2)学生自由讨论,根据诗中的语句判断“我”“你”的身份。(5分钟)(自由朗读—讨论——自由发言——要点归结——齐读)要点归结:

“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句为证。

“你”是一位闺中思妇,有“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及第二节中的诗句为证。(投影:女子等待归人。)

2、展开联想和想象,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

(1)诗中用什么意象来写女子的外貌? 明确:(投影:莲花—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莲花的特点:美丽纯洁高雅

(投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投影:最是那有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沙扬娜拉〉〉)(投影:纯净温柔)(2)“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是什么句式?为什么这样用?“从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表明了什么?

明确:倒装句,应该是“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开落的莲花”。为了强调“开落””。“在季节里”是说女子天天在等待,直等得红颜憔悴枯槁。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女子的美丽与深情。长短句交替,长句暗示女子等待时间之长,短句暗示过客匆匆。(板书: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3)女子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明确:诗中说“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帏不揭”、“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她的内心很寂寞。它的心如江南的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闭;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板书: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

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春帷不揭”说明她的院子里没有人来,没有一点动静。而她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出现。

(板书:等待)

(4)这三句里有两句是倒装句,它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从语言运用上来讲,第二、第四个比喻的原句应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婉曲的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怨妇的心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在这个“城中”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街上寂无人迹,她将失望的心扉紧掩。倒装后还有一大好处是形成押韵,“晚”和“掩”都押“an”韵。

(5)故事发生在江南,女子为什么全然不见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呢?诗中有没有揭示出某种因果关系的诗句?

明确:有,“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黄巢的《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中“西风”指“秋风”,“东风”指“春风”李商隐有诗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跫音”指脚步声。“跫音”和“东风”其实都是喻指男子。(教师进一步分析:“不来”“不飞”与“不响”“不揭”四个否定句间隔两行两两相对,形成一种呼应重复,既使全诗音韵和谐,又使全诗抒情意味变得深婉动人。诗中的“你”有莲花般的容貌、孟姜女的执着。她心如磐石,守身如玉,除了意中人,她的心不向任何人开放。尽管阳春三月,杨柳依依,东风拂面,但在她心中、眼里,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心如窗扉“紧掩”,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被相思所苦,云鬓不整,玉颜渐凋的痴情女子的形象。)

四、发挥想象

学生代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想象的画面。教师总结。

画面一:江南小镇春意图

具体描述:(略)关键词──草长莺啼,花红柳绿,绿草茵茵,一片生机

画面二:小巷深宅清冷图

具体描述:(略)关键词──斑驳古旧、幽深绵长、凄清冷寂

画面三:马蹄声声图

具体描述:(略)关键词──过客、马儿、石板路

画面四:深闺思妇图

具体描述:(略)关键把握闺中布置,思妇动作,表情,心理的变化

画面五:途中道别图

具体描述:(略)关键把握过客情感

诗中江南,莲花,东风,柳絮,小城,青石,春帷,窗扉,马蹄……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本诗优美的深婉凄伤是意境。本诗片段性很强,和电影里运用的蒙太奇手法(把镜头剪辑,组合起来的手段)相类似。

五、请同学们课后反复朗读这首诗歌,尤其是“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一句中,既然是个错误,那为什么作者又要说成是美丽的呢?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整体把握了诗歌的内容,并分析了诗歌的前面部分,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这首诗歌。

二、分析诗的余下部分

闺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现,那么,她等到了吗?她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学生齐读。)

(1)在百无聊赖中,街道上分明地传来了越来越近的“达达”的马蹄声,一丝希望在她心中升腾。大家设想一下,这个女子会做出什么动作来?她在那瞬间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确:她会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开窗帘向外张望,满心希望马儿送来的是“她”的“白马王子”,心中充满了惊喜。

(板书:(蹄声)惊喜)

(2)事实又是如何?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残酷的事实,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一名“过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马王子”。“她”只好千万个不愿意地放下了窗帘,悄然转过头去,双眼已经模糊;马上过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滞的无情的帘子。这时,女子的心里充满了失望。

(板书:(过客)失望)

(3)请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产生了这次错误之后,这女子的心理又会如何变化?

明确:她会在心里嗟叹“应念我,终日凝眸。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会在“期待”到“惊喜”再到“失望”之间不断地反复。为什么呢?

明确:我们想象一下,这位过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响起马蹄声,她会怎样?显然,她还是会重复刚才的动作,即使“过尽千帆皆不是”,但当第一千零一片帆过来之时,她还是会举目远眺,随帆移动自己的目光,无怨无悔。情至深处,“肠断白蘋洲”啊。

三、总结

1、本诗题为“错误”,这为什么是一个错误?(学生讨论,教师分析)

明确:(1)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2)“我”错误的打江南走过,捉弄了女子的感情(3)“我”确实是女子日日夜夜盼望的归人,但“我”过家门而不入,令女子错误的以为我回家了。

2、为何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学生讨论,教师分析)

明确:(1)女子以为,“达达的马蹄声”可能是归人回来了,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所以说“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但是这“达达的马蹄声“不是归人回来的声音。(2)“我”无意中破坏了女子的心情,使其由兴奋跌入失望,这虽然是个“误会”,是个“错误”,但是从审美的角度看,这是美丽的。(3)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情节美丽,因此“错误”也成为一种美丽。板书:(美丽)

(错误)四.探究主旨,这首诗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委婉的抒写了离愁别绪,表达了一段缠绵悱恻的情怀,属于传统的闺怨诗歌,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的主题定位在思妇期盼心上人归来的执着的爱情上.

教师引导:其实诗中的“我”还可以理解为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游子。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有一种漂泊的心态,他们在台湾岛仅仅是一个“过客”,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自己的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原因,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重重的失落和惆怅的感情。时至今日,岛内的台独势力仍费尽心思地阻挠“三通”,妄图将宝岛从祖国分裂出去,如果他们的阴谋得逞,留给中华民族的将是永远的悲哀。这个“错误”决不会再是美丽的。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错误》中有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是一首期盼大陆与台湾早日统一的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五、拓展延伸 1. 总结

杨牧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这里的第二个“中国”意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就本诗而言,你认为它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哪里?再说说你对这两个“中国”的理解?(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

明确:处处流淌着古典美:采用传统题材,选用古典意象,化用经典构思。

第一个“中国”是指郑愁予是个中国人,第二个“中国”是指他的诗歌具有中国的文学传统和特色。第一个“中国”也是从地域、国籍、血统等方面说的,第二个“中国”也是就诗歌创作的构思、选材、意象、语言等等而言。2.延伸

郑愁予的诗歌富有节奏和韵律感,这在我们反复的朗读中已有所感知,台湾著名的音乐人罗大佑将〈错误〉这首诗以歌曲的形式表达出来,你怎么看这种做法?(课件展示罗大佑改编的歌词——欣赏罗大佑的演唱——发表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各抒己见,能自圆其说便可。

参考:罗大佑的改编在强化了故事性的同时,也强化了韵律感。郑愁予本人认为:“对写诗的人来说,若有人将你的诗用音乐来诠释,这是很有趣味的,也是很荣誉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此诗;

2、结合对这首诗的理解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和经历,通过想象和联想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郑愁予诗选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88版〈〈新诗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版附:整体板书设计

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

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蹄声)

等待

惊喜

(美丽)

(错误)

失望

(过客)

第三篇:错误 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2、初步培养学生品味意境和情理的能力。

3、对作品进行比较性阅读。【教学重点】 理解《错误》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等特色。

2、准确把握《错误》的情感和主题。【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的诵读,感悟诗歌情感意蕴。

2、比较性阅读:通过同一主体诗歌的比较性阅读,深刻理解《错误》的艺术特色。【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要点】学习《错误》这首诗歌,体会其优美深婉的意境,掌握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的写作特色。【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思妇闺怨,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历咏不衰的一个主题,而做得最多的又往往是须眉之士。他们或是以己度人描摹体恤女子情怀;或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失意与惆怅。思妇入诗,最早是从《诗经》中开始,《诗经•召南•殷其雷》中有“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感或惶?振振君子,归哉归哉。”而入词则有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一千年后,台湾诗人郑愁予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错误》,今天我们就从内容、意象、结构等几个方面来解读这首诗。

二、教师范背《错误》,听录音,学生朗读。

三、分析

1、内容分析 思考:通过阅读,这首诗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描写的是痴情的女子在漫长的等待中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的失望乃至绝望的故事。这个故事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哪?这就是我们曾学过的意象。

2、意象分析 意象是传情达意的载体,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都有哪些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还能想起来哪些?(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错误》的所有意象我们都似曾相识,都可以在唐诗宋词中找到大量的使用这些意象的句子,如李商隐的《乐游原》中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等。那么在这首诗中有哪些中国式的意象? 明确:(多媒体展示)莲花(的开落)女子芳洁、封闭而又寂寞的心灵 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小小的寂寞的城 小小的窗扉紧掩 感情执着、专一 青石的街道向晚

3、结构分析 既然短短90多字就有如此多的意象,如果不精心安排,只是随意的堆砌在一起,也不会有美的意境;也不会将女子执着专一的感情封闭而又寂寞的心灵描摹得如此的酣畅淋漓。所以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歌的结构,找一找诗歌的线索,试着将本诗的各个镜头按照正常的顺序来拼接一下,看一看郑愁予的时空转换艺术。明确:本诗歌由纵横两条线索,是整个故事呈现环式结构。横线——第一节两句是故事的结局,中间五句是对女子的漫长等待的想象,最后两句是写实。纵线——从大景(广阔的江南)到小景(小城、街道、帷幕、窗扉和马蹄声)像从一条幽僻的小巷,从大的背景伸向寂寞的向晚的青石街道。全诗按照:“实—虚—实”的思路来倒装的。

4、“错误”分析 错误都是大家要改正或摒弃的,那么作者为什么给“错误”冠以“美丽”二字呢?仔细的玩味“错误”是怎么样产生?(1)我们先看一下“错误”产生的过程:(多媒体展示)制造者:女子 制造者“我” 失之交臂 漫长等待 紧掩心扉、令有所盼 可能是“归人” 无视“我”回眸 难以停留,是“过客” 少妇眼中“我”是过客 伤心、失望、绝望 美丽的邂逅情节 “达达的马蹄”带来美丽的期盼 “美丽的错误”(2)产生的原因:(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明确:因为“我”这“达达的马蹄”打开了“你”“小小的寂寞的”心,打开了“你”“紧掩”的心扉,“你”一定误以为“我”回家了,于是,一阵惊喜,一片欢心,然而,“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当“你”一旦意识到这一点时,“你”也许更惆怅,更痛楚吧!“惊喜”是美丽的,但却是虚无的。马蹄本身是美好的,它能带给那位女子以希望。所以这个错误的美丽,是种痛苦的美丽。但这种错误毕竟能给女子带来希望,总比什么也等不到要好,所以也可以说是美丽的。

四、课堂小结 面对这样一位含蓄隽永、情深义重的女子,诗人抱愧和解释是“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读完全诗,它表面看是由于一场误会而引起女子心中的波动和失落。但实际上,这首诗在无形之中对千古吟唱的思妇主题做了一个男人最隐衷而又最诚实的回答。为什么千年以来女子“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从而“肠断白蘋洲”?只因为她们所等待的男人在她们的生命流程中,多半是“过客”,而不是“归人”。

五、比较性阅读(多媒体投影)思考:下面都是“倚楼望归”的三首诗,郑诗与白、温、柳都沿用了“倚楼望归”的主题和意象,但给人的感觉又是迥异的,试着做以说明。白居易《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汴水,泗水日夜流淌,直到瓜州古渡。吴山点点,隔江相望,而行人在思妇的眼中渐行渐远,身影融入水天之间,而后杳无音讯,词不言别而言归,只言悠而未及休,最后借“月明人倚楼”一句兀现,令人怅然长叹,低回久之。温庭筠《梦 江南》

第四篇:《错误》教案

《错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意象美。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往往给人留下一种甜蜜的忧伤,而这种错误,在郑愁予的笔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都是那么美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首诗中的意象美。(二)、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进入诗境(三)、回顾故事:

江南小城的春天,一位女子为爱人痴痴等待的容颜比春天更加美丽,青石板的街道上响起达达的马蹄声,女子以为是她的爱人归来了,但她还没来得及揭开窗帷,马蹄声已经渐渐远去了,这不是归人,只是一个过客而已。(这原本可以说是一个很简单又很古老的故事,但郑愁予使用了一系列的意象进行描写后,就化普通为神奇,使它变得很美很美)(四)、找出诗中描写“女子”所选用的意象

明确:按顺序整理是:“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五)、具体分析

1、莲花的开落(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1)纯洁,回忆学过的与莲花有关的文章,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明莲纯洁,这里作者用莲来比喻江南女子的纯洁和柔美。(2)“莲”与“怜”同音,是爱的意思。《西洲曲》:“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郎和莲有关,莲代表着思念。作者在这里借用了古诗中的意象,展现了一位等待归人的女子的形象。

扩展:其实,以花喻人,在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把美丽的容颜比作莲花,更是不乏其例。

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芙蓉在唐代即指莲花,容颜像莲花一样美丽,眉毛如杨柳弯弯,面对这样的佳人,却要与之分别,怎么能不泪流呢?这里分明含有一种伤感之情。

现代诗中也有以莲喻人的。

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里不仅是以莲喻容颜,更喻神态,有新意,使形象更鲜活。

那么郑愁予是怎样别出心裁来写的呢?

注意“开落”一词,一开一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开”:女子听到达达的马蹄声,以为是爱人回来了,心里很高兴,脸上露出笑容,恰巧如莲花的绽放一样美丽。

“落”:女子还没来得及揭开窗帷,但马蹄声已经渐渐远去,不做停留,这不是归人,只是一个过客,女子的心情很失落,由笑转悲,恰巧如莲花的凋谢。所以我们说郑愁予别出心裁地写的是动态美。归纳:这里“莲花的开落”有两层含义: A、女子与爱人分别的时间久(莲花的开落并不是一季而是暗指很多季)

B、女子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女子的青春很宝贵,时光逝去,青春不再,容颜不再)可以感受到一种幽怨在期间。

(2)寂寞的城(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可以想象,城的样子是很封闭的,四面都用围墙围起来,而且还有护城河保护。这里用来比喻女子的心,说明女子的心里很封闭、孤独、寂寞,唯有归人才能打开女子的心门。

(3)“青石的街道向晚”:(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青石:冷色调,让人感到一丝冰冷和凄凉,就像女子的心一样冷,也正因为青石冰冷,马蹄踏上去,才会出现“达达”声,所以说这里为后文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向晚:出自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向晚就是临近傍晚的意思。

(4)小小的窗扉(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可以想象:女子为等待爱人归来,多少次站在窗前眺望远方,又多少次失望地关上窗扉。这里,窗扉已经变成了表达女子相思之情的一个外在表现景物。作者用了“紧掩”一词,不仅说明了女子的寂寞,也说明只有归人才能打开女子的心扉。

小结:注意这四个意象在它所在的句子中所处的位置,都是喻体,所以归纳为比喻类意象。

第二类与春天有关的意象:

(5)柳絮(柳树在春天结出的一种形似棉絮的东西,微风一吹,就会随风飘散,景象十分凄美,令人伤怀)柳与“留”同音,与离别有关。(6)东风

出自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表达了女子的幽怨之情。(7)春帷

这一词取自李白的《春思》“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小结:春天来了,百花绽放,山花烂漫,更衬托出了女子内心的幽怨和落寞,我们归纳这类意象为反衬类意象。

(六)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意象大多是古典的意象,还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作者巧妙地将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江南文化气息,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郑愁予的笔下,美,无处不在。诗人并不直接写女子的幽怨和落寞之情,而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意象描写来表现,真可谓“不著一字,尽显风流”。这种写作手法就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写作中去,定能使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另外,积累一定数量的诗词名句也是非常必要的,既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又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文采飞扬,得到高分,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大家下来要仔细去体会揣摩。板书设计:

错误

——郑愁予 莲花的开落(时间久,容颜憔悴)

比 寂寞的城(封闭、孤独)

喻 青石的街道(心冷)

小小的窗扉(相思之情的表现物)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柳絮(“留”,别离)

反 东风

衬 春帷

副板书:徐志摩《沙扬娜拉》,莲喻神态

《西洲曲》莲与思念有关

李商隐《登乐原游》(向晚)《无题》(东风)汉代“折柳赠别” 晏殊 李白《春思》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第五篇:《错误》教案

《错误》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2.学习本诗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3.体会本诗运用蒙太奇手法的艺术效果。〔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2.学习本诗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教学步骤〕

一、导语

思妇闺怨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历咏不衰的一个主题,而吟咏得最多的又往往是须眉男士,他们或以已度人,描摹体恤女子的情怀;或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失意与惆怅。思妇形象入诗从《诗经》开始,入词较晚,有诗仙李白的《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白居易的《长相思》“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等等。一千年之后,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作了一首美丽的小诗《错误》,诗中也有一个倚窗望归的女子。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因为喜欢辛弃疾《菩萨蛮》中的“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而将笔名定为郑愁予,从这个笔名也能窥见其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可谓窥一斑而见全豹。

二、导学达标

1.范读诗,请同学注意读音,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2.请同学自读诗,然后思考:本诗的题目是《错误》,是什么样的错误?究竟是谁犯的错误?他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为什么是美丽的错误?

师生互动过程:找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此诗,然后回答上面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张梦竹同学回答:是过客,他达达的马蹄声,踏入了寂寞的小城,踏开了紧掩的窗扉,他达达的马蹄声踏响了女子的心曲,这位女子误以为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心头一阵惊喜,但是这马蹄声仅仅是从女子的窗前经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留,随着马蹄声的渐渐远去,留给女子的是深深的失望,因而是个错误,但这是个无心的错。教师顺势引导:回答得非常好,正是这个无心的错误让女子原本死寂的内心漾起了层层涟漪,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所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3.学生再次齐读课文,思考:本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女子?(意在由这个问题分析意象,并且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⑴教师提问:“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如果真的能够揭开春帷,里边走出的将是一位怎样的女子?

这一问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肯定是个大家闺秀,有的说肯定是个小家碧玉,有的说像林黛玉的袅袅娜娜,有的说可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有的说肯定是穿着古代服饰的很端庄的美女。大家议论纷纷,教师盯问一句:怎见得?(顺便赏析意象)王硕颖同学回答:“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盛开的莲花,花瓣是娇嫩的,红莲的粉红,白莲的粉白,用来形容女子的容颜,正如辛弃疾《浣溪沙》中“花向今朝粉面匀”,那种美是难以形容的,可以把她想象成古代的四大美女的容貌。”教师追问:如果莲花的盛开是女子青春焕发,最娇美的时候,那么落呢?任婕回答:莲花的凋落,是在写女子娇嫩的皮肤,娇美的容颜在等待中渐渐黯淡,逐渐憔悴,慢慢衰老的过程。文中说这种等待是在季节里。教师引导:季节里,什么是季节里?是春天,夏天,秋天还是冬天?学生答:都是。引导:其实每一天都是季节的一天,也就是说女子天天在等待,直等得红颜憔悴、枯槁。

从哪句看出她是位端庄的女子?柳冬回答: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教师引导:为什么东风会不来?无论是什么地方的春天,都是东风送来的,更何况江南的春天来得更早,春雨迷蒙的江南,丝竹优雅江南,怎么会东风不来?其实是心上人的信息没有传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怎会不飞柳絮?这与女子的心情有关,也与古典诗词中它的特定意义有关,柳与留谐音,柳枝长的特征跟人们离别相思感情的缠绵有相通之处。是留,挽留,留恋的意思。古代很早就有折柳送别之意。柳絮是绵绵不尽的思绪,女子的心里只有心上人,容不下任何人,既然是心上人没有音讯,心上人不归,那么这心就是寂寞的,她就固守着这份寂寞,所以说“三月的柳絮不飞”。这样自然导出对下句的分析:“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小小的”写出了女子的坚贞、忠诚;“寂寞的城”是封闭的,是落寞的,是凄凉的;“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青石的街道是由青石铺成,岁月很久远了,也许有的地方已长满了青苔,点染了一种古朴,清幽之境;向晚是接近傍晚,夕阳斜照在清冷的青石街道上,更给一种凄凉凄清之感,这几个比喻写尽了女子凄伤、哀婉的意绪。

接着分析:“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跫音不响”是说心上人的脚步声没有响起,春帷是窗前的幔帐,幔帐不揭,营造一种层层帘幕深垂,深闺闭锁的氛围,“窗扉紧掩”,是窗子和门都紧紧地关着。思考:她为什么不像古典诗词中那些倚楼凭栏的女子那样,走出深闺?学生答:也许是因为失望太多,心情太痛苦,也许是因为她的矜持、含蓄、内敛又深情,但无论如何从对文章的分析中能看出她的容颜娇美,她的感情专一。她应该是一位古韵犹存的,端庄秀美忠贞又深婉含蓄,典雅而美丽的女子。

⑵在分析中提取意象:江南,莲花,东风,柳絮,小城,青石,春帷,窗扉,马啼。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本诗优美含蓄、深婉凄伤的意境。

4.找出本文中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进行分析:“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由于上文详细地分析过了,这里不再分析。只是强调本诗运用新奇的比喻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5.本诗片断性很强,和电影里运用的蒙太奇手法(把镜头剪辑,组合起来的手段)相类似。请大家思考:如果把这首小诗拍成一系列的电影片断,由你作导演,你该如何拍摄?镜头的远近,画面的大小该如何调度?

王新超同学:远镜头是三月的江南,无人的小城,逐渐拉近镜头,青石的街道,夕阳的余辉静静地照在上面,这条街道的尽头有一幢小楼。小楼的窗扉紧掩,帘幕深垂。里面有一位女子,她坐在梳妆台前,像是在绣花,夕阳静静地照在她因轻风卷起的长长的柔柔的秀发上,显得格外美丽。这时,一阵急促的达达的马蹄声传来,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女子一阵惊喜,立即从位子上站起来,静静地听着,她快速走向窗前,刚要揭起窗帷,但就在马蹄声擦过窗前的一瞬,女子的动作明显地慢了下来。外面马蹄声越来越远了,女子无奈地失望地瘫坐在椅子上。这时夕阳慢慢地落山了,小楼笼罩在一片雾霭中。

李季同学:远景镜头是柳翠丝长的三月的江南,古朴、宁静的小镇,镜头逐渐拉近,落在夕阳中的青石街道,清幽、凄冷,落日的余辉照在街道深处,逐渐落在一座邻街的小楼上,紧掩的镂空的窗扉,层层春帷深垂,一位年轻的女子,她正默默地坐在梳妆台前,若有所思,这时哀婉凄伤的音乐响起,隐隐有马蹄声传来,女子凝神谛听,马蹄声近了,近了,一阵惊喜掠过她的心头,她悄然走到春帷前,马蹄声到了窗前的那一刻,女子正要揭开窗帷的纤纤素手,却僵在空中,原来是马蹄声已经远了,远了,女子失神地站着,站着,却已是泪光点点,凄婉的音乐再次响起。

教师点拨:如果用一种乐器来演奏此诗,你认为是什么乐器最合适? 学生:用二胡那哀怨凄婉的乐曲,向世人、向天地倾诉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用长箫那呜咽的哀鸣,如泣如诉,如怨如慕,诉说着那份怅惘与无奈;用短笛那幽怨、低回、绵长的旋律,解读着那份凄苦与哀伤;用葫芦丝„„ 6.小结:没想到你们对美有这么多的感悟和这么深的体会,不愧是艺术班的学生,不愧是学音乐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的艺术品味一定会有大辐度提高,祝愿大家早日成为艺术家!

三、作业

下面把我们八中程岩老师写的对《错误》这首诗的赏析发给大家,人教社网站的编辑评论说:“该文抓住《错误》一诗的意蕴、意境、风格、文章内涵等,延伸拓展,纵横议论,某些分析颇显精彩。对诗的感受需要很高的悟性,很强的

感悟力,写鉴赏文章则是提高悟性、感悟力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请同学们体味文学鉴赏文章的写法,结合这节课的分析写出自己对《错误》一诗的鉴赏。

板书设计

错误 郑愁予

编辑短评:从题目“错误”入手,到对女子形象的猜测、描摹,教师适时的引导、延展“三月柳絮不飞”,再到学生的镜头式回味,完整到位。读如此美丽的诗是一种享受,建议多读、慢读。其中的问题最好让学生自然提出,由教师开篇点出,感觉有点破坏诗的韵味;另“小小的寂寞的城”中,从“小小的”一词写出的似乎不是“女子的坚贞、忠诚”,而是一种与女性相谐的柔弱细腻,与江南小镇相谐的灵巧秀丽。本课最妙的是学生的镜头描述,把美的意境落在他们的笔下,这才是语文课想要的吧。(张华娟)

下载《错误》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错误》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错误》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2、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3、了解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学会......

    错误教案

    《错误》教案 班级:财经151教室:4404 授课人:姜之颖 教学目标:以叙事诗的特点为线索,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的情感变化。 引导学生对诗歌的......

    错误教案

    郑愁予《错误》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思......

    错误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比喻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歌凄美幽怨的意境,品味抒情主人公感情; 3、背诵全诗。 重点难点 1、 比喻; 2、 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鉴......

    《错误》教案

    《错误》教案 知识目标:1.掌握该诗古典意象 2.把握否定句、倒装句及该诗结构 能力目标:赏析这首诗精炼优美的语言,体会思妇心境的变化。 情感目标:开发学生对《错误》的不同情感......

    郑愁予《错误》教案

    错误 一、教材分析 1、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和节奏韵律。 3、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当代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

    《错误》教案(推荐5篇)

    大 同 三 中 月日 错 误 一、导入 闺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 1. 闺: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

    错误定稿教案(5篇)

    错误 郑愁予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组 王芳 一设境导入:错误大家都犯过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列宁都说过“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的”如果问你都犯过什么样的错误,给错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