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2.教案
22.陆羽与《茶经》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煎、吭、荼、禄”,区分“茶”和“荼”。
2、理解“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毫不犹豫、千载难逢、吭声、煎茶”等词语。
3、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喝茶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客来要敬茶。请学生泡茶,泡好几杯茶,红的、绿的、花茶,供学生观看,让学生发表意见。师适时点拨,倒茶不能太满,为什么呢?学生探讨,从来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茶礼仪)为了便于同学们观察,老师特意用透明杯子。饥饿时不饮茶;茶倒下后不要立即饮用,先闻其香,品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与茶有关。一说到茶,我就会想到陆羽,他被后人尊称为“茶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
陆羽与《茶经》
齐读 师:对于这个课题,你知道些什么,或者说你想知道什么? 简介陆羽是怎样一个人,《茶经》是怎样一本书?(同学们,学贵有疑,有疑还要解疑)
二、检查预习
1、生字出示,开火车读
2、出示词语,齐读。适时纠错。重点:荼
三、新课
1、我们常说课题是文章的窗户,看了课题后,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要讲什么吗? 生: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陆羽
他的突出贡献是写了《茶经》
jiang茶经的内容,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陆羽为什么要写《茶经》呢?为了写这本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师;下面我们走进文章,看看课文中有没有一句话或一段话直接说到
陆羽与《茶经》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答案。师:谁告诉我什么是浏览/? 生;快速的看,不出声。
对,就是带着目的迅速完成任务,重要的是要找到答案。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学生交流,反馈,,根据学生说出的句子出示
a军士取来水后,陆羽马上用勺子舀水。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轻轻地掂了掂水,说:“这水是临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动作简单,明确指出问题,可见陆羽对煮茶之水了若指掌。是,不是,语气肯定,不容置疑。
b陆羽没有吭声,默默地将瓶水往外倒。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
• 默默地说明陆羽充分的自信。
• 扬了扬,说明陆羽鉴定水平之高,令人拍案叫绝。
c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志向是推广茶艺,撰写《茶经》。
• 说明陆羽不求取功名利禄的态度十分坚定。
d当时,人们都已求取功名利禄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动摇。• 说明陆羽不随波逐流,推广茶艺的决心十分坚定。e风餐露宿
日晒雨淋
说明陆羽不怕困难,也说明研究茶道的艰辛。f足迹遍布。
• 说明他所到地方之多。
g“经过十六年的游历”“历时五年” “又过了五年”“历时二十六年”。陆羽用了二十六年的时间,经过
二十六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茶经》 这一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著作。体会:陆羽执着不懈,将自己的半生 都献给了《茶经》。
f 第三个小故事
推广茶艺
用个词来形容当时的茶活动
如火如荼
四、结课
这篇课文讲了陆羽的三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与茶有关 辨别江水 说明精通茶艺 撰写《茶经》,说明人品高尚,志向高大 推广茶艺,说明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茶艺
那么,这一切都是陆羽想要的吗,我们来听听陆羽的心声 出示《六羡歌》
充分体现了陆羽似茶一般清纯的人品。
五、作业:抄写生字词
阅读有关茶文化的文章。收集有关茶的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弄清本文的写作特点
2、完成课后练习
3、完成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
4、阅读有关茶文化的文章。
收集有关茶的诗句。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讨论的是课文中直接写到陆羽的语段,那么文章中有没有不是写陆羽的地方呢?找出来读读。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目的是什么? 师:这种写法叫
三、弄清本文写作特点
1、第一自然段总起,后分述
2、三个小故事有详有略
3、文题鲜明,照应精心
四、完成课后练习
五、交流收集的有关茶的诗句、文章
板书
陆羽与《茶经》
辨别江水 撰写《茶经》
推广茶艺
22.陆羽与《茶经》
教学目标:
5、帮助学生认识“煎、吭、荼、禄”,区分“茶”和“荼”。
6、理解“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毫不犹豫、千载难逢、吭声、煎茶”等词语。
7、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8、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请学生泡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说到茶,我就会想到陆羽,他被后人尊称为“茶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
陆羽与《茶经》
齐读
师:对于这个课题,你知道些什么,或者说你想知道什么? 简介陆羽是怎样一个人,《茶经》是怎样一本书?
二、检查预习
1、生字出示,开火车读
2、出示词语,齐读。适时纠错。
重点:荼
三、新课
1、我们常说课题是文章的窗户,看了课题后,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要讲什么吗? 生: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陆羽 他的突出贡献是写了《茶经》
陆羽为什么要写《茶经》呢?为了写这本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师;下面我们走进文章,看看课文中有没有一句话或一段话直接说到
陆羽与《茶经》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学生交流,反馈,,根据学生说出的句子出示
a军士取来水后,陆羽马上用勺子舀水。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轻轻地掂了掂水,说:“这水是临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动作简单,明确指出问题,可见陆羽对煮茶之水了若指掌。是,不是,语气肯定,不容置疑。
b陆羽没有吭声,默默地将瓶水往外倒。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
• 默默地说明陆羽充分的自信。
• 扬了扬,说明陆羽鉴定水平之高,令人拍案叫绝。
c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志向是推广茶艺,撰写《茶经》。
• 说明陆羽不求取功名利禄的态度十分坚定。
d当时,人们都已求取功名利禄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动摇。• 说明陆羽不随波逐流,推广茶艺的决心十分坚定。e风餐露宿
日晒雨淋
说明陆羽不怕困难,也说明研究茶道的艰辛。f足迹遍布。
• 说明他所到地方之多。
g“经过十六年的游历”“历时五年” “又过了五年”“历时二十六年”。陆羽用了二十六年的时间,经过
二十六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茶经》 这一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著作。体会:陆羽执着不懈,将自己的半生 都献给了《茶经》。
f 第三个小故事
推广茶艺
用个词来形容当时的茶活动
如火如荼
二、结课
这篇课文讲了陆羽的三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与茶有关 辨别江水 说明精通茶艺 撰写《茶经》,说明人品高尚,志向高大 推广茶艺,说明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茶艺
那么,这一切都是陆羽想要的吗,我们来听听陆羽的心声 出示《六羡歌》
充分体现了陆羽似茶一般清纯的人品。
三、作业:抄写生字词
阅读有关茶文化的文章。收集有关茶的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5、弄清本文的写作特点
6、完成课后练习
7、完成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
8、阅读有关茶文化的文章。
收集有关茶的诗句。教学过程
四、听写生字词
五、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讨论的是课文中直接写到陆羽的语段,那么文章中有没有不是写陆羽的地方呢?找出来读读。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目的是什么? 师:这种写法叫
六、弄清本文写作特点
a)第一自然段总起,后分述 b)三个小故事有详有略 c)文题鲜明,照应精心
七、完成课后练习
八、交流收集的有关茶的诗句、文章
板书
辨别江水 撰写《茶经》推广茶艺
陆羽与《茶经》
第二篇:2.落花生(教案)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通过所写的事物,或蕴含着作者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本单元主要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三篇精读课文和《珍珠鸟》1篇略读课文组成。《白鹭》是作家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来说明做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许地山的父亲希望他们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期望孩子们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借助桂花,来展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表达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珍珠鸟》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抓住珍珠鸟的可爱,表达了“我”与珍珠鸟之间互相信赖、和谐相处的情意。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的方法。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知道课文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学习借用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心中感情的方法。如:《白鹭》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关注课文中描写白鹭的语言,通过对全文的读、悟加深了学生对白鹭的了解,从而深刻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落花生》一文则抓住花生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桂花雨》则重点抓住抓住桂花的香、乐,来寄托思乡之情;《珍珠鸟》通过叙述珍珠鸟前后对人的变化,抓住珍珠鸟的可爱,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2)学习书面表达,从阅读课文做起。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意味着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对前面四篇课文所学表达方法的运用。先回顾前面所学的四篇课文: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引导学生找到一样自己喜欢之物,或因美而喜欢,或因有特别的故事而喜欢,或因有特别的含义而喜欢等,而后要会按照习作中的提示:是什么,什么样子,怎么得到,为什么成为心爱之物等来安排自己的习作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来表达自己对这样事物的感受。
【学情分析】
五年级是由儿童向青春期过渡的开始时期。这时候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有着明显的变化,是培养各种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
在语文学习上,理解课本的关键字词难度会更大;阅读方面则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分析能力,对于准确理解字词的难度会比以往大。本次习作,对学生来说找到一件具体事物不难,难在如何用文字将这事物所包含的情感表达出来。
这是五年级开始的第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中,教师在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注意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放缓教学节奏,不能给学生“下马威”,要保护好学生学习兴趣。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积累描写事物的词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感悟整篇文章,把握文中描写具体事物的字词,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去感悟事物背后包含的感情,夯实这个过程,让学生在“走路”中记住“路线”。并通过背诵等方式积累、加深对课文理解。
2.为习作做好阅读。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有特点的表达方法。通过关注文章结构与表达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为单元习作做好必要的准备。
3.引导学生拓展相关课外阅读,加深对于单元主题的理解与运用,更好的形成单元整体感知,并增加语言文字积累。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1.白鹭
2.落花生
3.桂花雨
4.珍珠鸟
口语交际
制定班级公约
习作
我的心爱之物
1-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
合计
10-11
2落花生(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便”,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找出描写花生特点的句子,了解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从对话描写中把握花生的特点,明白父亲要告诉的做人道理。(重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借助资料体会感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谜语导入。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教师口述: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板书课题:2.落花生。
读课题。)
展示图片:花生更不同生长阶段的照片
教师提示:提示学生直观了解花生植株的外形。
二、介绍作者
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播种
浇水
吩咐
茅亭
榨油
好处
爱慕
成熟
矮矮的石榴
便宜
(1)
(2)
(3)
(4)
(5)
(7)
(8)
(重点指导生字“吩”为前鼻音音,“亭”为后鼻音;“榨”为翘舌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便(pián
biàn)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②读一读:现在出门做公交车,既便(pián)宜,又方便(biàn)。
学习多音字:种(zhòng
zhǒng)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zhǒng),翻地,播种(zhòng),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②读一读:又到了种(zhòng)青菜的时节了,爸爸一早上去买了青菜种(zhǒng)子。
练
①选字填空
慕
墓
幕
()布
爱()
()地
屏()
夜()
羡()
(3)理解词语
练
根据“成熟”的不同解释造句。
成熟:
(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
成熟:
(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花生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2)梳理课文思路
练
填空:
课文围绕花生写、、、四个方面的内容。
(17-29)
(9-12)
(13)
(14)
(15)
(16)
(17-29)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慕
亩
浇
亭
吩
咐
播
矮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播、浇、吩、咐、矮”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慕、亩”上下结构。“亭”上中下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吩、咐”和上下结构的字“慕”,学生练写。
“吩、咐”中的口字旁:口字旁要写小,上宽下窄。
慕:下边部分,“小”后边多一点。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并积累:(1)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居然收获了。(2)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2.练习运用:
(1)感受“居然”一次表达的情感,用“居然”口头造句。
(2)练习用做比较的方法,写出事物某方面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有新鲜感的句子,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样的句子才有新鲜感,鼓励学生理解这些句子并学习运用,同时也重视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达成。】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我们也知道了课文围绕落花生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30)
(31-3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几个方面。收获花生后,他们在收获节里是怎么议论花生的呢?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到最后,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一家人是怎么议论花生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板书:特点:姐姐:味美
哥哥:榨油
“我”:便宜
不好看但很实用)
三、品读释疑
花生的好处很多,在姐姐眼里——(学生说),在哥哥眼里——(学生说),在“我”眼里——学生说,而在父亲眼里是——(指名说)
(一)研读父亲议花生的话
出示: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1.父亲是拿花生与什么东西进行对比?画出对比性的词句。
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生爱慕之心。
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果实埋在地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2.比较句子,理解父亲话中的含义。
(1)理解“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里有四句很相似的话,同桌讨论。(如学生有困难可以直接出示)。
出示:“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它虽然很好看,可是没有用。”
“它不但很好看,而且很有用。”
“它不但不好看,而且没有用。”
(1)你觉得这四种情况,哪种是值得赞赏的?
(2)为什么在父亲眼里,花生的“不好看但很有用”,这个特点是最可贵的?(指名学生说,感受父亲想让我们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父亲说这句话的目的。)
3.理解作者话中的含义
出示: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
(4)
(5)
(6)
(7)
(1)那作者理解父亲话的含义吗?引读“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体面”。
出示三种意思。
1.体统;身份:有失~。2.光荣;光彩:好吃懒做是不~的。3.(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长得~
请学生联系上下文选择“体面”的意思。(引导学生根据父亲说的花生——不好看但很有用的特点,来选择“体面”的意思,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借物喻人”,为下面做铺垫。)
(3)
作者听了父亲的话后形成的观点是什么?(自由交流)
出示:
要做光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要做既讲体面又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要做既不讲体面,又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要做虽然不讲体面但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要做虽然不体面但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请学生选择哪些句子是父亲的观点?(引导学生关注“只”,理解父亲的目的是叫孩子们学会花生默默无闻,不图名利,无私奉献的品质。)
(二)领悟作者的选材技巧
1.朗读课文的对话部分。
2.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自然段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写出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以及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3.揭示选材规律: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写父亲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孩子,因此,作者写作时与主要内容相关的写得比较详细,与主要内容关系不大的就写得简略,或者不写。
4.背诵文中父亲的话。揭示课文写作方法:借物喻人
四、再次了解故事背景
1.为何文章中,作者的父亲希望作者只做一个像落花生一样的外面不好看而有用的人?
许地山的父亲为什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反而希望孩子们做花生那样的人呢?”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国情来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
出示补充材料:二十世纪初叶,国家正处于一个极为动荡的年代,国家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各类有用的人才,而当时的许多有条件有能力的公子少爷们天天醉酒欢歌,置国难于不顾。
面对这样的现实,许地山的父亲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之心的民主人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扎扎实实的学点本领,为国家为民族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做个有用的人。其拳拳爱国之心浓缩在殷殷期望之中,父亲之所以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参加“收获节”,父亲之所以拿花生与苹果石榴对比来揭示花生得最可贵的品质,许地山之所以将自己的笔名确定为“落华生”,就不难理解了。
(8)
(9)
(10)
(11)
(12-14)
爱国,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同时,介绍许地山的父亲:许地山,1893年2月14日生于台湾省台南府城延平郡王祠附近的窥园里。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祖籍广东揭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临危受命,担任台湾筹防局统领。他激于民族大义,率众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日寇占领台湾后,遂将全家迁回大陆。当时因清政府不准内渡官员保持台湾籍贯,许南英便在福建龙溪落户。
2.方法指导:借助资料读课文
文章都是作家在特定情况下写的,不同的人即便写相同的事物也会有不同。为此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可以查找阅读一些作者或者文中事物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父亲所说的话,明白做一个有用的人的意义。
在边吃边谈中,理解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理解这一印字。牢记在心中,一生受用的意识。
五、超越文本——引发人生思索
1.了解许地山
许地山生于1893年――1941年,许地山积劳成疾,导致心脏病逐渐严重。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时,他心脏病再次复发,英年早逝,年仅49岁。
噩耗传出,第一个送来花圈的是宋庆龄。梅兰芳、叶恭绰、郁达夫、徐悲鸿等许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挽联。当天,香港学校下半旗,港九钟楼鸣钟致哀。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个团体近千名代表举行“许地山先生追悼大会”。国内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会,痛悼这位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爱国者。
2.许地山为什么以“落花生”为自己的笔名?
四、学习写作方法
1.许地山的父亲借用落花生来教育孩子——要做一个不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
课文由“落花生”想到那些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的人,下面的事物让你想到了身边的哪些人,试写一段话。
出示:石头、竹子、梅花、蜜蜂……
比如:土豆埋在地下,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贡献给人们。我们身边的环卫工人不正是这样吗?每天,天还未亮时,他们就走上街头打扫卫生。当我们起床去上学时,街道已经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示例:
提起土豆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它是一种疏菜,它相貌平平,但它的营养成分却很高。
土豆的心态似乎很平稳,低调的恨不得把自己一直埋在土里。它的果实生长在地下,不像苹果、石榴鲜红鲜绿的果实挂在枝头;它的价格很便宜,从没有大起大落过;它的品味似乎很单调,长期被视为穷人的蔬菜,如今,人类对它的影响已彻底已改变了,认定它几乎全身都是宝,联合国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到2010年全世界人口将增加到105亿,可能导致粮食危机,有的科学家认为,到那个时候,最有可能帮助人类度过危机的就是貌不惊人的土豆了,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土豆。
(15)
(16)
(17-18)
(19)
(22-23)
土豆还有许多用途呢!
土豆不会使人发胖,医生和营养学家把土豆称蔬菜中的“一宝”。经研究发现:它每100克中含有的热量不足90千卡,比米饭的热量都少,而且它含有相当于其身体重量的20%的蛋白质,它还富有钾、铁等矿物质。维生素也很高,不光有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C,对于那些不能多吃甘蔗的人来说,土豆可以成为它们借以摄取维生素的主要食品。
看!其貌不扬的土豆,竟有如此多的好处,它不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默默无闻的人吗?我们身边的环卫工人不正是这样吗?每天,天还未亮时,他们就走上街头打扫卫生。当我们起床去上学时,街道已经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设计意图:在练笔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课文写法。】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让我们了解到了花生的特点,从而明白了“父亲”希望孩子们做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人。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们学习了借物喻人的方法。
六、当堂检测(必做)
1.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材课后题第1题。)
2.花生具有什么特点?
3.“父亲”想借花生告诉“告诉”什么道理?
七、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白杨》,完成《点拨》1+x阅读攻略的练习。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20-21)
板书设计
落花生
姐姐:味美
父亲:不好看但很有用
哥哥:榨油
默默无闻、不求名利、无私奉献
“我”:便宜,可买来吃、喜欢吃
要做有用的人,而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第三篇:2.我是什么(教案)
2我是什么(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晒、极”等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变、极”等
10个字,会写“天空、傍晚”等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单说说水的变化过程。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并能仿照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必备品格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学会爱护水资源。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难点】
了解水的变化,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在朗读中感悟“落、打、飘”的不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谜语,猜一猜:
风吹皱面皮,火烧就生气,利刀切不断,斧砍无痕迹。(谜底:水)
教师口述:
你们知道水会变魔术吗?它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我是什么)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导到课文学习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生字,识记。
①“晒”是翘舌音。“猜”是平舌音,“冲”是翘舌音,“奔、淹”前鼻音,“洋”是后鼻音,“越、屋”为整体认读音节。
(1-4)
(5-6)
②识记
用熟字加部件(熟字)识记:“晒
溪
奔
淹
冲
屋
猜”
形近字比较:滴-摘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暴晒
晒伤
越过
翻越
水滴
滴落
小溪
溪水
奔跑
飞奔
水淹
淹没
没落
冲刺
冲劲
毁灭
摧毁
房屋
屋顶
猜想
猜测
(重点指导生字:平舌音“猜”,翘舌音“晒
冲”,“奔
淹”为前
鼻音等。)
(2)学习多音字:冲(chōng
chòng);没(méi
mò)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这里,“冲”读“chōng”,是“猛烈地撞击”的意思,还有一个读音,“chòng”,是“对着、向着、猛烈、强烈”的意思;“没”读“mò”,是“沉没”的意思。还有一个读音“méi”,是“无、不”的意思。组词如下:
冲
chōng(冲击)(冲动)
méi(没有)(没事)
chòng(冲着)(相冲
没
mò(淹没)(出没)
②读一读:
A.洪水冲(chòng)着水库流去,冲(chōng)击着闸门。
B.驾车违章,证件被交警没(mò)收了,他仍像没(méi)事一样。
(3)识字游戏
放气球游戏,看谁放飞的气球多。(读对一个,就放飞一个气球。)
注意读准轻声:衣服
穿着
时候
庄稼
朋友
(4)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飘浮
(水、火、虫、旱、战争等)自然或人为的因素造成的伤害。
暴躁
随风摇动或飞扬。
灾害
遇事急躁,容易发怒。
(5)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句子,为学习课文夯实基础。】
四、学习“会写字”
变
极
片
傍
海
洋
作
坏
给
带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7-17)
(18-27)
(2)多元识字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极
傍
洋
作”。如“极”“木”表义,“及”表示读音。
形近字比较:弯-变
梅-海
环-坏
拾-给
组词扩展:“一片
带路
带来”等。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多元识字,交流不同的识记方法,是部编版教材的要求,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和喜欢识字的兴趣。】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变
带”,上下结构。
“极
傍
海
洋
作
坏
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
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变
极
海
带”学生练写。
“变”的上面先写点、横,再按照先中问后两边的顺序写竖、竖、左点、右点;
“极”的右边“及”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捺;
“片’’先撇,再写竖、横、横折;
“海”中的“母”先写竖折、横折钩,再从上到下写点、横、点;
“带”的上面先横,然后从左到右写竖、竖、撇。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水从天上降落动作的词:落下来
打下来
飘下来
(2)表示水作好事、坏事的动词:灌溉田地
发动机器
淹没庄稼
摧毁房屋
(3)表示水自由活动的词语:睡觉
散步
奔跑
唱歌
跳舞
2.练习运用:练习用“
落下来
打下来
飘下来”说话。
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
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词语,让学生初步积累这些词语,鼓励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并学习运用,增强学生积累和运用字词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学习本文,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多音字,新词,掌握了生字的音、形、意,学会运用新词写句子。到底“水”还有哪些特点,我们下一节课,接着学习。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28)
(28-31)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3.初步感受科学童话,作者写作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
(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些什么?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1.请你猜猜“我”是什么?(我是水)
2.“我”会变成什么?
我会变成“云”“雨”“雪”“冰雹”。
【设计意图: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下面的具体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三、品读释疑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导读第1自然段,体会水变成云的过程。
(1)出示句子:“我会变。”
这句话在本段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本段的总起句,总领了下面的内容水的变化。)
(2)出示:“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我”变成了什么?
(太阳一晒,水就变成汽,汽升到天空又变成云。)(板书:我会变
遇热:汽
云)
这里的“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分别指什么?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云的不同色彩。“白衣服”指白云,“黑衣服”指乌云,“红袍”指朝霞和晚霞。)
“句式“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连接的部分是什么关系?(互相矛盾,相反)
师:句式“有时候……有时候……”把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集中在一个主体身上,突出水的多变的特点。你能用“有时候……有时候……”写个句子吗?
预设:我的爸爸有时候严厉,有时候慈祥。
(1-3)
(4-14)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文,说一说“我”在什么情况下又变成了什么?
出示:“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管我叫“雨”。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试着写出几个类似于“越升越高”的词语。
示例:十全十美
一心一意
自言自语
一五一十
(2)“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都是指水从天上落下来,有什么区别?
雨、雪、冰雹给人的感觉重量不同,雪是轻飘飘的,所以用“飘”,冰雹很重,因此是“打”
下来,雨是自然的落下来的。(板书:遇冷:雨
雹子
雪)
演一演水以不同形态从天上落下来的不同动作。
(3)读句子,选一选,再用所填的词各说一句话。
落
飘
打
冰雹像小硬球一样从空中(打)下来。
云越升越高,变成小水滴(落)下来。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动词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1)“我”存在的地方有哪些?(池子、小溪、江河、海洋)(板书:我的家:池子
小溪
江河
海洋)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四个拟人句组成排比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存在的不同地方,语言优美,有气势。)
练:请你仿写一个排比句。
示例:天空中的云可真美啊,有的像小兔,有的像狮子,有的像骏马。
(4)指导朗读
朗读时要富有变化,前面要读得舒缓、轻松;后面则要读出欢快的语气。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我”温和、暴躁的时候分别会做些什么?
“我”性格温和的时候,会灌溉农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
“我”暴躁的时候,会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板书:温和
:
灌溉、发动机器
暴躁:淹没、摧毁)
(五)学习第5五自然段。
出示:“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
预设:“我”是水,“我”变成云、雨、冰雹、雪花等。
结尾有什么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采用疑问句的形式结尾,照应了文题,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你知道水还会变成什么吗?(雾
霜
露
冰)
认识总分的写法
概念:总分的写法就是先用一个总起句或一段话概括整段或全篇的内容,然后再围绕这句话或这段话作具体介绍。
效果:能使文章结构脉络清晰,严谨,便于文章内容情节的展开。
运用:观察课文是怎样按总分的写法来叙述的。
【设计意图:巧妙的问题引领,一步步的深入理解,抓住关键词句,训练学生理解和思维能力。】
四、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水》
听儿歌《水》,想想人们用什么办法管住水,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五、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课文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影响,告诉我们:要想让水全心全意为我们服务,还需我们继续努力。
六、学习写话方法
学一法:巧用排比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如本文“平常我在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这句话是连用四组结构相同的句式,描述了水的形态。使用排比句时要注意: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句子。
举一例:天上的白云就像一个魔术师,一会儿变成乖巧的小白兔,一会儿变成了威武的龙,一会儿又变成了凶狠的狼……真是太神奇了。
练一练:下课了,同学们都在干什么?用一个排比句写下来。
示例:下课了,校园里热闹非凡,同学们有的丢沙包,有的捉迷藏,有的打篮球,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七、课堂小结
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图文并茂地向我们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使我们懂得了要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八、主题延伸
仔细观察,想一想,生活中水还能变成什么?
九、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中的习题。
(15-16)
(17)
(18-20)
(21)
(22)
(23-24)
(25)
板书设计(课件24)
我会变
遇热:汽
云
遇冷:雨
雹子
雪
我是什么
我的家:池子
小溪
江河
海洋
保护水源,温和
:
灌溉、发动机器
合理利用
我的性格
暴躁:淹没、摧毁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一、猜谜激趣
整体感知
为配合课文中“水”会变化的特点,突出这个“变”,我先让学生猜谜语,“风吹皱面皮,火烧就生气,利刀切不断,斧砍无痕迹。”这样的话语导入,学生读课文的兴趣明显提高了,激起了学生探求的欲望。
二、以读为本激发兴趣,帮助理解课文。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教师在加强朗读训练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理解动作词“落、打、飘”。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地理解句意、层意。通过教师范读,大大激发学生朗读兴趣。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教师指导,再由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在空中飘浮,连片成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落在地面,就在“家”(江河湖海)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
不足之处:
教师范读对学生的示范性不够强。低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方面,更多地是模仿老师。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应该为学生做好朗读的示范。
第四篇:2.金木水火土(教案)
金木水火土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短小的儿歌,前两行数字与五行相对,后两行天地与日月相应。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本课堪称识字小文的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教师以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想象等方式理解课文,练习朗读。2.学习“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一句。
3.认识田字格和笔画横,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会写“一、二、三”。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2.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教师)3.课件。(教师)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音频激趣,诵读导入
1.导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 2.播放《金木水火土》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3.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4.播放《金木水火土》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着文字,跟着声音诵读。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上课伊始,就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交流,了解韵文
1.自由朗读儿歌,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小文,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每一句话讲了什么内容?(2)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4.集体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行中“一二三四五”是数字。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数字?(六七八九十等)(2)第二行中“金木水火土”指的是五行。教师讲解:古代的人喜欢用五行代表自然万物,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和“金木水火土”有关。
(3)第三行中“天地分上下”,“天地”指的是“天和地”,头上为天,脚下为地。我们就生活在天和地之间。(4)第四行中“日月照今古”,“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从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变。
5.齐声诵读。
设计意图:韵文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韵文内容的大致理解,教师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必然实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7张字卡,怎样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朗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预设:
(1)“一、二、三”是三个长得很像的兄弟,一个横就是“一”,两个横就是“二”,三个横就是“三”。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2)“上、下”也是两个长得很像的兄弟,竖、短横在“一”的上面,就是“上”;竖、点跑到了“一”的下面,就成了“下”。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3)“四”和“田”长得很像,把“田”里面的“十”换成“ ”就是“四”。
(4)“五”字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一个“工”人腰里挂着一把折尺()。
3.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4.生字运用,在7个生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为它组词,比一比谁组的词语最多。如果这个字的词语较少,可以用其中一个词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7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2.认识田字格:
(1)引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练习写字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写字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田字格。
(2)动画展示田字格,学生一边观察动画中变红色并闪烁的部分,一边倾听田字格的自我介绍。
我叫田字格,我中间的横线叫“横中线”,横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上下两部分。我中间的竖线叫“竖中线”,竖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左右两部分。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又把我分成了“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四部分。
(3)学生观察田字格,用手指一指田字格的每一部分,再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4)教师小结: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指导书写“一、二、三、上”。(1)动画展示“横”“竖”两个笔画的书写,学生先观察它们的笔画走向,书空模仿,再观察两个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最后在练习本中练写。
(2)动画展示“一”“二”“三”“上”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第8页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5)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横”“竖”的写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书写,因此教师的书写指导必须到位。教师在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所学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汉字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1.以动画视频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入学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拼音基础,有些孩子识字量少,又不会拼音,他们读起韵文来困难较多。小韵文音频和视频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在写字过程中,我利用动画展示生字的笔顺,利用动画突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这都起到了直观示范的作用。学生的感知是清晰的,学生的理解是轻松的,学习的效果是实在的。
2.注重书写姿势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夯实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书写姿势,不注重握笔姿势,写着写着,姿势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在写字指导过程中反复强调书写习惯,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第五篇:丰碑2.教案doc
《丰碑》教学设计
侯老师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环境描写并感受将军内心和神态的变化,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2、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克已奉公的精神,接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2、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一、板书课题,指导书写“丰碑”,解题。
学习课文生词,扫清字词障碍:晶莹严峻愣住思索安详镇定单薄军需处长大冰坨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二、播放红军长征过雪山的视频,引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只红军的队伍会经受怎样的考验?快速阅读
1-2自然段,体会环境描写作用,并体会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1、“可能会(),可能会(),可能会(),可能会()。。。”
2、究竟这支装备差的队伍能不能取得胜利呢?学生汇报:“那声音似乎在告诉我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三、抓住将军的神态变化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感悟侧面描写表达人物的情感。
1、多么坚定的决心啊!将军的疑虑消失了,但老师的心里却有了新的疑问:为什么刚才还是疑虑重重的,现在却是信心十足的呢?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究竟是什么在影响着这支部队呢?(生自由回答:军需处长冻僵了;因为军需处长的出现)
2、有谁知到军需处长是管什么的?军需处长冻死了你有什么疑问吗?
3、当将军看到这位老战士时,有没有想到他就是军需处长?当有人告诉他之后,将军有什么表现?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出来。学生汇报:将军的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感情。
4、当有人小声的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是怎么做的,假如你是他,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四、再悟丰碑,课终升华主题。
1、“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2、通过关于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外貌的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军需处长很冷,穿得很少、很破,神态镇定、安祥)作为军需处长,他的棉衣去哪里了呢?
3、“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感悟“丰碑”两层意思。)
五、升华主题,拓展写话
假如你就是当年这支红军队伍中的一员,你什么话想对将军或军需处长或这支队伍说?或者是你想给军需处长立个碑,你想写什么?请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