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积
授课教师:王伟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3.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够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课型(授课时数):
新授课(1课时)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展板,每组提供剪刀1把、卡纸(4cm×4cm:1张,5cm×3cm:1张,1cm×1cm:16张)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听说过“面积”这个词吗?
生:听说过/没有。
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能见到它,比如课桌的面积、教室的面积、操场的面积。
【教师利用PPT展示课桌、教室、操场的图片,并配上相关文字,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其实面积就在我们身边。】
师:那面积到底是什么,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什么是面积”,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教师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正式开始新课教学。】
(二)讲解新课:
环节一:看一看,比一比。
师:同学们,这是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你觉得哪本书的封面大一些呢?
生:数学书/语文书/一样大。
【教师展示第1组关于数学书和语文书封面的图片,同时让学生比较两本书封面的大小。由于学生座位不同导致观察角度不同,有的学生觉得数学书封面大,有的学生觉得语文书封面大,有的学生觉得两本书的封面一样大。】
师:请同学们拿起这两本书,摸一摸它们的封面。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和语文书,对封面进行触摸,感受“封面”。】
师: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了吗?
生:一样大!
【学生通过重叠的方法发现两本书的封面一样大】
师:你觉得那种硬币的币面大一些啊?
生:1元硬币的币面。
师:非常正确,那这两片树叶呢?是红叶的叶面大,还是绿叶的叶面大?
生:绿叶的叶面大。
【教师展示第2、3组关于1元硬币和1角硬币币面、红叶和绿叶叶面的图片,同时让学生比较两枚硬币的币面以的大小及两片树叶的叶面的大小。通过观察,学生可以直接得出1元硬币的币面大、绿叶的叶面大。】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观察了两本书的封面,两块硬币的币面,两片树叶的叶面,这些名字都和哪个字有关啊?
生:“面”字!
师:你认为“面”是什么意思呢?
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对“面”的认识。)
【教师将三组图片同时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后回答“‘面’是什么意思”,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渐引导学生,让学生将“面”解释为“物体的表面”并板书。】
师:你认为刚才我们观察的这些物体是封闭图形吗?
生:是/不是。
【教师利用PPT特效勾勒出6个物体的边线。】
师:现在你觉得它们是封闭图形吗?
生:是。
师:非常正确!
【教师板书“封闭图形”。】
师:同学们,你们看,其实“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师利用PPT给图形内部涂色,让学生体会面积的直观视觉感受。】
师:我们来看智慧爷爷是怎么说的吧!
【教师利用PPT展示智慧爷爷说的话,直接引出“面积”的概念。】
师:原来这就是面积啊!来同学们,给同桌说一说面积是什么。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说什么是面积,教师利用这个时间对面积的定义进行板书。】
师:同学们,咱们一起来读一读面积的定义吧!
【学生朗读。】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理解并掌握什么是面积了,那就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次写图片,只不过我们要带上“面积”这个词了,比如“数学书的面积和语文书的面积一样大”。
【教师要求学生再次描述刚才各组图形的大小,用上“面积”一词。其中,第一组图片教师直接举例示范,第二组图片分男、女生读,第三组图片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PPT停留在第三组图片处。】
环节二: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师:有些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一眼就看出来了,但有的图形的面积大小却不容易比较出来,比如这两张纸片。你觉得是正方形纸片的面积大,还是长方形纸片的面积大?
生:正方形的面积大/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既然同学们各有各的意见,那就请大家把这两张纸片从信封中取出来比较它们的面积吧,信封中其余的学具你都能使用,现在开始吧!
【教师利用PPT展示需要比较面积的两张纸片,让学生利用信封中的道具比较两张纸片的面积大小,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两张纸片的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并巡视。】
师:下面请第1个小组到展台处来比较。
(第1小组利用割补法对面积进行比较。)
师:这个方法非常不错,叫做“割补法”,请这个小组的成员起立,全班为他们鼓掌!
师:同学们,但是如果图形不允许剪开和破坏,这个办法就行不通了!那该怎么办呢?哪个小组还有其他的办法?
(第2小组利用摆方块的方法对面积进行比较。)
师:这个方法很有新意,叫做“摆方块法”,也请这个小组的成员起立,给点掌声!
师:同学们,如果咱们没有小方块,或者小方块不允许被移动,这个办法也行不通了!那该怎么办呢?哪个小组还有其他的办法?
(第3小组利用画方块的方法对面积进行比较。)
师:这个方法非常好,弥补了前面两种方法的不足,叫做“画方块法”,那请这个小组的成员起立,咱们全班鼓掌!
【教师请三个小组分别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控制上台顺序,先是“割补法”,再是“摆方块法”,最后是“画方块法”,教师对各种方法进行简单点评,道明缺陷。】
师:淘气还有一种方法,他说“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能比较了”,他说的对吗?
生:不对,他比的是周长,不是面积!
师:非常好,笑笑也是这样认为的。
【教师引用淘气的话,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如果学生理解正确,最后就直接带过笑笑的话。】
环节三:按要求在方格纸中画出3个图形。
师:同学们,刚才有的同学在摆方格,有的同学在画方格,说明方格在这节课是很有用的,现在老师就给出方格纸。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49页,请按要求把图形画在方格纸上,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学生在书上的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
师: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抽一个学生到展台处展示画的图形。】
师:你每幅图形的面积相当于几个小方块的面积?
生:7块。
师:你来给大家数一数!
生:1、2、3、4、5、6、7。
师:同学们,我们在数方格的时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者少数,这位同学不仅画图美观,而且数方格也很仔细,来让我们一起为他鼓掌!
师:黑板上三幅图的形状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它们的面积一样吗?
生:一样。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不同形状的图形可能具有相同的面积/图形的形状不同,但面积却可以相同。
【以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不同形状的图形可能具有相同的面积。】
(三)课堂练习:
利用选盒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疲惫的状态下能够配合教师对相应的课堂练习题进行解答。
七、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啊?
生:面积。
师:那什么是面积呢?
生: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那我们如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举手回答。
生:我们可以割补/摆方块/画小格子/数格子。
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八、板书设计:
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