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4、渗透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2、能够正确的判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
学具袋、各种实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儿歌,创设情景。
1、歌唱《粉刷匠》,配以简单手势。
2、谈话引入:你知道粉刷教室要刷哪里吗?不论屋顶还是墙壁,都是刷它们的什么?(表面)
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
(一)认识物体表面
1、演示并说明生活中很多物体有表面,如课本的封面,黑板的表面,桌子的表面……问:你们还能找出哪些物体的表面?用手摸一摸!
2、这些表面有什么不同?动手摸一摸,感受并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物体表面 大小)
3、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出示几组物体表面)问:谁的表面面积大?谁的表面面积小?问:你们是怎样知道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的?(观察法)
5、学生活动:闭着眼睛摸一摸,凭感觉比较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摸不同纸盒的不同面)
(二)认识封闭图形。
1、描一描:教师把学生刚才摸的面描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说出有缺口的图形称为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明白它们也有大小。
2、指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出示课题)
3、认识面积的含义。
(1)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完成板书)
(2)说明: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面积有关的数学问题。
三、参与活动,理解新知。
1、再次创设情境:猜一猜智慧老人躲在哪个图形里?学生猜测后,想办法用学具袋里的学具验证猜测结果。
2、全班交流,展示验证方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剪拼法、摆图形法等)
3、出示中国地图,观察比较不同省份面积的大小。
4、学生游戏:找出老师描述的地方,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5、出示两张大小相差不大的贺卡,比较面积大小。问:用什么方法合适?(学生发表意见)
6、教师指导认识“数方格”的方法。
7、结合实例明白:比较面积大小必须统一标准。
问: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说明: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不同,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
四、动手操作,进而体验面积的意义。
1、你能画出面积是7个方格的图形吗?(学生活动)
2、展示作品
3、比较课前分好的红黄两队得卡情况,问:老师摆的两队的图形分别像什么?(房子和小船)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分别是多少?观察这些图案,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明确:不同的图形,面积可能相等;面积相等,图形却可能不一样。
四、全课小结,拓展面积的学习。
问: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面积,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想知道面积的什么知识?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学会了比较面积的大小,生活中还有很多与面积有关的奥秘,大家可以在课后到生活中继续寻找面积的有关信息,下节课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