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范文(大全)

时间:2020-09-27 12:0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0最新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范文(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0最新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范文(大全)》。

第一篇:2020最新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范文(大全)

2020最新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

【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三[人教版]

【设计理念】

本课以培养会学习的、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为最终教学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促进地理学核心概念的构建,以“地理生活化、生活理论化、理论经常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知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再利用图表材料等相结合来分析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了解其危害和注意通过这种“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的思维训练达到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通过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和综合观念与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采用图表结合理解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由于本人授课对象双差生居多,基础差,接受能力差,所以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讲述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而学生正是处于西北地区,所以对于荒漠化的理解稍微容易些。

3、非认知因素分析

意志薄弱、情感偏差、知觉及思维迟缓,要转变差生必须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在教学中要调整对差生的期望值、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去、教会学生养成评价自己学习结果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及问题(荒漠化)产生的愿因。

(2)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与发展观。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2、教学难点

举一反三,培养和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环境】

学生可能获得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课本,网络图片)

可用的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

特定的参考资料(课本)

参考网址(中国荒漠化防治网);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列表对比法:从三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的典型地区、危害列表比较;

【教学思路】

1.采用图表结合理解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2.“对症下葯”法,引导学生针对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提出荒漠化的危害。

3.通过以上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综合观念与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第二篇:高中地理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教学设计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过程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被称作地球的“癌症”。其影响和危害的深远性,在于它摧毁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危害的时间可延续几代人甚至不可逆转。在中国,荒漠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和土地问题,荒漠化面积的扩大已成为土地资源逐渐丧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了我国防止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战略与措施,并指出防治荒漠化是中国一项长期的任务。西北干旱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展的典型地区和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地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强化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载体。

(二).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

从全球环境问题角度考虑,学生或多或少地了解到一些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教师带领部分同学进行了“荒漠化治理措施”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对我国四个地区的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课前收集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通过学案为此课教学作了一定的铺垫。

(三).教学目标

⒈运用地图、图片及材料,了解影响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理解人类活动对荒漠化的影响。⒉了解荒漠化防治所需注意的问题;强化科学的人地观念,渗透环境人口容量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如何打破荒漠化与贫困相伴这种恶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想法,培养批判精神。

⒊通过案例的感知体验——“吉林4年治荒520万亩”、“沙坡头治沙”,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启示学生对如何打破荒漠化与贫困相伴这种恶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渗透国情教育及危机意识;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防治既是科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通过合作学习,交流想法,培养批判精神、创新精神,提高实际联系理论,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2.通过案例的分析,对如何打破荒漠化与贫困相伴这种恶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想法,并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方式的荒漠化整治措施。

(五).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处理

荒漠化的成因,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图入手,推理分析。在自然因素方面,引导学生从地理空间位置和气候进行分析;理解人为因素是影响荒漠化的决定因素,分析理解人为因素影响的不同表现,并挖掘根源,帮助学生认识“治沙与治穷相结合”是荒漠化治理的正确思路。荒漠化的防治,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结合具体实际,围绕突出矛盾,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水平。这部分是本节,也是本单元知识的重点。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在于协调人地关系,要针对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施科学的管理,以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2.知识关系

通过教材的分析,本节知识的内在联系是:由于气候因素和贫困→不合理的人类生产活动→土地荒漠化→制约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治沙与治穷相结合→防治荒漠化→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

3.教学设计

⑴从世界环境日引入新课,目的让学生一起关注一下我们的生存空间,通过阅读资料,问:你希望的地球应该是什么样?资料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增加绿色。荒漠化严重)⑵通过读图、析图、用图,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了解荒漠化的成因,得出具体防范措施。如观察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通过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及所属自然区;分析该地区突出的气候特征、降水的分布规律、原因、植被类型,进而引导分析风力大小及地表沙质沉积物变化的分布规律及导致自然景观变化的原因。最后,归纳导致荒漠化问题的自然原因:基本条件——干,动力条件——风,物质条件——沙 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资料,使知识直观化。通过设问,结合资料思考:蒙古国东部比我国呼伦贝尔草原荒漠化进程慢的原因。以商都县为例看该地土地荒漠化的状况。(课本P40图4.9分析:①从1962年到1978年,该地荒漠化土地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为什么?②从1978年到1988年,该地荒漠化土地比例又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归纳影响现代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类的活动。)

再据课文p40-41有关内容思考阅读材料所表现的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⑷深入引导学生分析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贫困)。

展示结构图,(见课件)学生回答:由于人口过快增长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人们迫于生计而无可选择地采取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和落后的灌溉方式等非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形式,开发现有资源,从而加快了荒漠化的发展。

师结: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尤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使土地荒漠化进程加速形成恶性循环。

进一步思考:如何打破荒漠化与贫困相伴这种恶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⑸分析法、案例教学法相结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科尔沁和沙坡头治沙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环节,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渗透科学的人地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案例1]吉林4年治荒520万亩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及毗邻的吉林、辽宁省的部分地区,属重度沙漠化地区。一亩草场正常载畜量应为1.3只羊,而吉林白城市通榆县(位于科尔沁草原最东端)到2001年竟要承载13只羊,整整翻番了一倍。科尔沁65%以上的草原成为沙化、碱化、退化草地,一度出现“碱进人退”、“碱撵人搬家“的现象。

在沙地治理工程中,当地人提出了因地制宜的生态草建设思路即——采取封原育草、植灌种草、林草结合等手段综合治理荒..............漠化土地,实行围封禁牧,启动生物的自然恢复能力,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植被生态系统。

当地人还选择耐旱、耐寒、耐盐碱、耐贫瘠的羊草种植,不仅改变了荒芜的沙地面貌,还可作为牧草中的细粮,出口日本,售价170美元/吨(干草),比出口玉米(135美元/吨)的投资回报率还高。至2004年底,吉林用4年时间治理了520万亩荒漠化土地,这520万亩生态草,每年产生的综合生态效益可达7.8亿元人民币。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5/04/14(有改动)思考:

⑴科尔沁沙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⑵根据主导风向,绘出林灌草的排列与风向的关系示意图。⑶吉林西部人是如何打破贫困与荒漠化相伴这种恶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生:选择羊草种植,出口日本,售价170美元/吨(干草),投资回报率高,治沙又治穷,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草产业是个典型的循环经济,可带动养殖业,丰富百姓餐桌,可为下游皮革加工类企业提供工业原料,牛羊的粪便还可用来发电,产业链条长,效益高。中国草产业有上亿元的空间,现在开发的还不到10亿元,前景十分广阔)。

[交流点评]通过科尔沁治沙的成功经验,归纳治沙治穷结合,发....展草产业是形成沙区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的根本出路。

据案例一的思路,思考分析与案例2治沙的异同点。[案例2]沙坡头治沙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西,滔滔黄河在这里经过,包兰铁路沿着黄河,横穿腾格里沙漠南缘。这里年降雨量仅有18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64毫米。特别在冬春季节风力强劲,对包兰铁路形成了威胁。每当狂风肆虐时,这里便飞沙走石,连绵起伏的流动沙丘掩埋村庄,吞噬良田。

为保护包兰铁路,当地林场工人,采取以下防风沙措施:工程措施,如阻——防护带外站立式栅栏、固——麦草方格沙障;生物措施,如种植沙生植物:第一道防线——阻沙带(主要是站立式栅栏)、不灌溉人工植被带(包括麦草方格),分布宽度为铁路北500米、铁路南20米;第二道防线:灌溉绿带(树木)。

经过以上措施,包兰铁路至今畅通无阻。结合书中图4.13“沙坡头试验站的流沙固定”。

——摘自百度

思考:⑴读图分析沙坡头所处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如何?

⑵沙坡头试验站采用什么措施来固定流沙?效果如何? ⑶麦草方格在铁路南北的分布宽度说明什么?采用这种措施的主要原因及作用是什么(是如何起到固定流沙作用的)? [小结过渡] “沙患不止,沙区难富,沙区不富,沙患也难止。”因此,“治沙与治穷结合是形成沙区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的根本出路。荒漠化主要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使固沙植被遭破坏而引起,因此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6〕观察—— 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不同。课件中三幅景观图与课本图4.14的三种类型植被有何对应关系?他们适应干旱环境的生态特征分别是什么?你认为上述两地应选择什么样的植被进行生态恢复?(学生回答:略)总结:(见课件)这节课我们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分析了荒漠化的成因。由于人为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因此防治核心是加强人与自然的协调,我们通过科尔沁和沙坡头两个案例分析了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措施是恢复荒漠区的自然植被做到“人退沙退”。通过科尔沁也看到了治沙治穷、寓环境保护于经济发展之中,既控制了沙漠化的蔓延,又为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探索出一条良性循环的新路。尽管有这么多新措施,我们也不能指望所有的措施都能立竿见影,让咱们的环境马上就变成人间仙境。我们要给大自然恢复的时间。

荒漠化防治的注意原则:

预防重于治理.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治沙是科学问题); 以消除贫困为核心,重视地方参与(治沙是社会问题)。4.板书设计

4.2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一、荒漠化的成因 1.概念 2.荒漠化的成因

二、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2.核心内容:预防、扭转、恢复 3.荒漠化的整治模式(1)有明确的整治目标(2)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3)建立健全和完善治理实施系统 4.主要原则:

(1)预防重于治理——建立早期预警系统(2)重视地方参与——关注地方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三、治理措施和经验

1.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

2.优良的固沙植物:梭梭、拧条和沙拐枣

第三篇: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学目标】

1:理解荒漠化形成的过程。

2: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教学重难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特征 2:荒漠化形成的认为原因 2:【学法指导】

比较法,图示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昔日罗布泊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透明,称之为生命的绿洲,现如今戈壁一望无际,无一棵青草,无一条小溪,风蚀丹丘,沙堆连绵,连飞鸟也不敢穿越,是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2自学指导:阅读教材注意下列问题 ① 什么叫荒漠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 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③ 干旱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3教学过程: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概况

1.荒漠化发生的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2.荒漠化发生的原因:自然因素与人类过的经济活动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4.影响: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5.思考:(1)荒漠与荒漠化的区别。

(提示:荒漠与一种地表景观类型,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沙漠化与荒漠化的区别。(提示: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过渡: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地区,为什么呢?我们下面来学习。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一)干旱的自然环境------荒漠化的潜在因素

思考: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1.位置------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说明: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思考:西北地区什么位置特征使这里形成干旱环境,以致荒漠化严重? 提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地形------四周高原山地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 看图:学生总结地形特征

思考:西北地区什么地形特征使这里形成干旱环境,以致荒漠化严重? 提示:四周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教师补充讲解: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响,再加上周边高大山地特别是隆起的青藏高原,进一步阻隔了水汽的进入,干旱就成为了这一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并且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3.气候

利用以前所学内容,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征。思考:导致西北地区形成干旱环境的主要气候因素是什么? 提示:降水少。

4、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西北地区从东向西随着离海洋距离增大,水汽越来越少,植被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思考(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点拨: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二)气候异常---------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的主要自然因素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归纳总结: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②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生活动:根据图2.4,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点拨:图2.4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三、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荒漠化的决定因素

(说明: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图2,5)人为因素 破坏原因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②一些农牧民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沙破坏植被。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沙区边缘从事过度农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阅读材料,了解如下问题:(1)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2)灌溉措施不当,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1.点拨:在从气温方面,降水方面分析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

2.点拨: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

3.点拨: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

4.点拨: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概况 1.概念 2.形成 3.主要表现

4.影响

二、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干旱的自然环境--------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1)位置------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地形------高大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

(3)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大风日数多(4)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地表缺少植被保护

2、气候异常------荒漠化加速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第四篇:荒漠化的防治说课稿

第二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说课教师:李青平

关于 李青平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

地区为例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在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提供借鉴或服务)。

本节教材包括荒漠化的概念,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等五部分。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一)知识与技能:

1.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及问题(荒漠化)产生的愿因。

2.了解区域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3.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与发展观。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重点: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难点:举一反三,培养和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五、教法设计 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结合材料,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荒漠化的概念及基本过程和危害。采用数字记忆法,强调记忆荒漠化的概念(三区、三退、三化、二因)

2.充分利用课本的图示2.1,2.2及材料,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干旱,气候异常)。

3.采用图表结合理解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产生原因。

4.“对症下药”法,引导学生针对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提出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5.通过以上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治理说明和综合观念与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学法设计

由于本人授课对象双差生居多,基础差,接受能力差,所以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加上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再利用图表材料等相结合来分析荒漠化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注意通过这种“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达到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2、教学安排 2课时

3、教具准备:1。充分利用课本的图示及材料。2。利用多媒体

4、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复习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酒精厂>,生态农业<留民营村>},引入说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2分钟).(二)图片展示(西北荒漠化景观图)引导分析,讲解荒漠化的概念,基本过程,强调记忆荒漠化的概念。(数字记忆法)“三区、三退、三化、二因”。(5分钟)

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它示气候异常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展示图示“中国,世界荒漠化的分布”理解其危害性。(2分钟)

(三)结合图2.1,2.2(课本)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重点落实在图上①.西北地区位置与范围。②.地形特征。③.气候特征。④.植被水文等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荒漠化的自然原因:①干旱是荒漠化的前在因素。②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0分钟)

(四)印证练习结合图2.3完成思考题P17,P18活动。(8分钟)

(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8—20结合图2.5,引导学生类比分析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①原因:人口剧增,人类本身的不当活动。②.表现:三个过度。

并列表归纳(人为因素表现,分布地区:用多媒体呈现),进一步理解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15分钟)

(五)小结(2分钟)

(六)布置作业:P21活动(1分钟)

第二课时

(一)讲评作业引入:不管是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还是非洲的萨 赫勒地区的荒漠化,总的来看,荒漠化并非只是现代的产物,只不过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荒漠化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5分钟)

(二)结合课本材料,图2.12,2.13列表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 的分布及原因。(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后果)

(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对照课本落实,8分钟)

(三)展示图片:回顾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让学 生讨论分析:针对这种情况,如何防治?(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多角度 来分析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8分钟)

(四)明确归纳(落实在书上)(12分钟)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1.核心 2.内容 3.原则 4.措施(结合案例分析)

(五)完成活动P21(5分钟)

(六)能力培养: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5分钟)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 → 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 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重点分析>)→ 制定综合治理措施

(七)总结: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荒漠化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结果,防治荒漠化应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核心,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努力学习,为把西北地区建得山川秀美做出自己的贡献。(1分钟)

(八)布置作业:练习册(1分钟)十.预估效果: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掌握荒漠化的概念,理解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和防治、综合治理措施。并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十一.板书设计:

(一)荒漠化的概念

“三化”“三退”“三区”“二因”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2.气候异常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原因:人中剧增,人类本身的不当活动 2.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核心

2.内容

3.原则

4.措施(5点)(结合案例:沙坡头)

(五)能力培养: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第五篇: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荒漠化,教材以西北地区为例,阐述了西北地区荒漠化发展的地理背景和人地作用的特点,从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论证荒漠化的形成,分布和防治措施。

本节课程是在学习了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为后面“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及以后的区域案例学习大好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原因与人为因素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土地荒废的原因,进而分析全球荒漠与荒漠化的成因。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素材展示荒漠化的危害,鉴定学生智力荒漠化的决心,讨论治理措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若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是其关键,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学生能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主要流程: 多媒体展示荒漠化对自然环境、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引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介绍我国的成功经验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活动:萨赫勒地区)

师:(新课导入)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引起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不合理的认为因素。但是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象。现在我们来直观的感受一下世界各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及林地退化的情况(多媒体图片展示)。

师:看完这样一组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对地然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大家有什么想法没?是不是想要去对它进行改造呢?

生:是。

师:根据前面的所学,大家有什么可行的方法来遏制荒漠化蔓延的趋势呢?

(学生讨论,并找同学回答问题)

师:大家谈到的这些方法都是由道理的。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研究这一问题。

师: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认为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自然因素形成的荒漠化过程是极其缓慢的,而人为因素在加速荒漠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在其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板书:

一、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师:大家觉得这几点中哪一点是需要特别重视的?

生:预防。

师:大家说的很对。

二、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泊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

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

植被。

师: 针对荒漠化的防治大家也给出了自己的想法,一个行之有效的政治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我们防治的目的是通过人地协调,达到区域化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不同的荒漠化类型不同,形成的原因也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我们既要保护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又要解决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问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⑴合理利用水资源

师:我们需要注意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不同区域的防治措施有所不同。

①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②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③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⑵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师:干旱地区的绿洲容易受到风沙侵袭,因此绿洲外围边缘带进行封沙育草、建防沙林带。

(多媒体展示:梭梭林、沙拐枣等)

①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

②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

然灌草植被)

③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

④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⑶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师:举例:停止开发北大荒。

坚持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耕还草。

⑷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师:前面我们提到过荒漠化产生原因之一就是过度樵采,牧区农民的生活用材问题不解决就不能根除荒漠化的原因,所以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势在必行。

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⑸控制人口增长

师:认为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影响是重大的,因此我们要从根源解决问题就必须更关注我们自己的行为。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师:我国西北各族人民很早就开始了同土地退化和不利自然条件的斗争,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合科研人员的努力,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让我们来看一看。

(多媒体展示:沙坡头草方格沙障;“三北”防护林)

资料:三北防护林

在这块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

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呈“双减”趋势。在以黄土高原为主的水土流失区,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按山系、分流域综合治理,营造水保林和水源涵养林723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由工程建设前的 5.4万平方千米增加到现在的 38.6万平方千米,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呈“双减”趋势。重点治理的黄土高原造林779.1万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平方千米,使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3万多平方千米,近5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万多平方千米,土壤侵蚀模数大幅度下降,每年入黄泥沙量减少3亿多吨。

师:学习了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对策,并且了解了相关的成功案例,那我们来帮助下面这

个地区分析一下他们所遇到的问题。

(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师:阅读前两段,请同学说说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

(学生阅读课文及图表并回答问题)

生:干旱,降水少且集中。

师: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

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师:自然因素分析完之后我们来认识一下该地的社会经济状况。读图2.8,比较传统游牧业

与商业性的定居牧业对草场的影响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学生回答。传统游牧业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

模式。商业性的定居牧业增加了草场的负担,加速草场退化、毁灭。

师:那为什么传统游牧业会向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变呢?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一变化? 生:人口的增长。

师:很好,我们来看看人口是如何影响改地区的环境的。

人口增加 草地缩小

牧场超载

师:至此,我们找到了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结合图2.10,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生:控制人口增长。

师:另外,我们不能忘了实行环境的整治,坚持预防为主。

师:(总结)利用这一案例,我们又一次回顾了分析一个区域问题的方法,首先是分析其自然原因与社会经济原因,最后结合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今后我们遇到此类问题要掌握分析的方法。

下载2020最新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0最新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样例5)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发生的......

    世界防治荒漠化日致辞

    世界防治荒漠化日致辞2014年6月17日“土地属于未来,让其不受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造成或加剧的土地退化,不仅威胁到生计,也威胁到和平与稳定。畜牧者与自耕农之间争夺更具生......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反思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教学反思 温江中学地理组 李海英 1.从课标要求灵话采用案例教学法。 以实际事例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分析该事例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引起该问......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反思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反思 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篇,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分析区域的现状,掌握如何去解决区域的问题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举一反三会分析其他地区的生态问题......

    荒漠化防治毕业论文题目(818个)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荒漠化防治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

    4.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教案(旧人教选修二).

    4.1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和相应的自然景观特征,了解主要沙漠和沙地的主要分布与成因分类. 2.理解干旱是本......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为例”教案 学 校: 年级及班级: 授课教师: 上课题目: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致辞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致辞 荒漠化和土地退化使三分之一的地球表面受到影响,并对多达10亿人的生计、福祉和发展构成威胁。在长期干旱、饥荒和日益深化的贫穷面前,许多人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