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新课程目标是要通过该课题帮助学生用粒子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再反过来用微观世界的知识去解决宏观世界中的诸多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分子和原子》这一课题的设计构思巧妙合理,有利于教师的演绎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接受。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过程方法: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即宏观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
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
2、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
3、逐步培养学生微观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用分子和原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分子、原子。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提问] 分子、原子的性质有哪些?
[引入] 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是分子和原子。
[板书]
原子
(二)、新课研讨
自主学习:
[教师]
通过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提问请学生回答,要求学生从宏观方面解释。
什么是物理变化?
[学生]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教师]
什么是化学变化:
[学生]
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老师]
什么是纯净物?
[学生]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教师]
什么是混合物?
[学生]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教师]
从宏观方面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宏观到物质的微观。
[教师]
世界上的物质由那些微粒构成的:
如:水(H2O)是由
构成的;
铁(Fe)是由
构成的;
[学生]
世界上的物质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铁是由原子构成的。
[教师]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原子构成的。
合作探究一:
[教师]通过观看水受热蒸发微观过程和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用分子观点解释两种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请学生从微观方面解释:
物理变化:
(1)
化学变化:
纯净物:
(2)
混合物:
[学生]
物理变化:
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1)
化学变化: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
纯净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2)
混合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教师]
区分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从分子的种类有没有发生变化,区分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从是不是同种分子构成的。
[教师]请学生讨论,通过观看水受热蒸发微观过程和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并总结。
[教师]
通过自制水分子通电分解的微观模型进一步讲解什么是分子。
[学生]
小组间合作讨论。
[学生]
结论:
1、分子由
原子
构成的。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
保持化学性质
最小粒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
[板书]
分子的概念。
[教师]
进一步讲解,并在黑板上演示给学生观看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如何分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合作探究二:
[教师]
通过观看氧化汞分解的微观视频,得出原子概念结论:
[学生]
认真观看视频中讲解氧化汞分解的视频,观看完后,学生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板书]
原子的概念。
[教师]
讲解为什么原子水化学变化那种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变,为后面的质量守恒定律和方程式书写打下基础。
合作探究三:
[教师]
通过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请学生比较分子和原子: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不同点
(本质区别)
相互关系
[学生]
小组间相互讨论,进行交流。
[教师]
请讨论好的小组举手回答。
[学生]
学生回答。
[教师]
进一步讲解分子和原子的相同点,不同点,相互联系。
七、检测矫正:
[教师]
同学们,我们学了一节新的知识点,我们要会学以致用,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完成下列题目。
[学生]
独立完成,并分析每个选项。
[教师]
请同学回答,并让同学代替老师讲解给同学们,老师在补充不足的地方。
八、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一、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三、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四、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