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5、86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能计算简单的平均数。
2.通过合作交流,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数的作用,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新龟兔赛跑》的故事,你们想不想看?
2.播放《新龟兔赛跑》视频,生观看。
3.师:谁来说一说这个视频讲了什么故事?
生答。
师:4只乌龟和5只兔子怎么比赛呢?
生:用平均数
师:那你们认识平均数吗?
生:不认识!
4.引出课题——《认识平均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数
1.课件出示小明一家打篮球情境图,师提问:你能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2.学生找出数学信息:爸爸投中6个,妈妈投中3个,小明投中5个,妹妹投中2个。师提问:谁投中最多?谁最少?
生:爸爸投中最多,妹妹投中最少。
师:妹妹投中最少,为此她很难过,为了能让妹妹觉得她和大家是一样厉害的,同学们,你们能对小明一家投球总数进行平均分吗?
3.请同学上台用移一移的方法解决“每人平均分得多少个球”的问题。
4.师:你还有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把你的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5.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教师板演。
6.师:像这样,把几个不相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或先全部加起来再平均分等方法,得到一个相同的数,这个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引出平均数概念: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就是平均数,并得出用公式法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二)解决问题,计算平均数
1.课件出示课本例2,教师谈话,提出问题:你从中可以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说。
2.通过所获得的数学信息,教师提出问题:哪组成绩好?
生1:第一组
生2:第二组
……
3.同桌讨论:哪一组成绩比较好?让学生讨论,并充分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达成共识:比较每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更公平。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平均数比较哪一组成绩好。
5.根据计算结果得出结论:第一组成绩好。学生代表展示: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教师让学生用平均数描述两个组的平均成绩,并介绍平均数意义:平均数可反映总体情况或者代表总体的水平,并不能代表个体水平。
三、巩固练习
1.下面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
2.哪个小组成绩好些?
第一小组4人,一共做了100个。
第二小组5人,一共做了110个。
3.在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中,小明受伤了,需要换人上场,7号和8号都是替补队员,但教练不知道换谁比较好,聪明的你,能通过计算告诉教练到底换谁上场吗?
下面是7号、8号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7号
8号
请你算一算,7号和8号派谁上场更合适?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问题思考:平均水深问题。
课本第86页的问题讨论:游泳池的平均水深为120厘米,小军身高是140厘米,他在这个游泳池中学游泳会有危险吗?请同学说说你的看法,渗透安全教育。
六、达标检测
以下是新华小学四(6)班第五组和第六组同学坐位体前屈的成绩。(单位:厘米)
第五组
——
第六组
请你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
作业布置:课本第86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数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得到的商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