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
第1课时
商是整十(百、千)数的口算
教材分析
教材在学生已熟练掌握利用口算表内除法后,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除法。例1通过创设平分手工纸的情境引入了60的口算方法,并在“想一想”中将这种方法迁移到600。
例2在此基础之上,沿用前面的问题情境,教学120
÷3的口算方法。教学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充分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
在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利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平均分的含义入手,进行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一位数除法的口算,并尽可能地提供启发性强、操作简便的活动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方法。
2、能正确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能正确进行口算
难点
掌握除法口算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口算卡、小棒、多媒体课件等。
一、复习旧知
45÷5=
72÷8=
36÷6=
18÷2=
25÷5=
81÷9=
42÷6=
30÷5=
56÷7=
48÷6=
12÷6=
21÷3=
二、把60张彩纸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天多少张?
提问:一共有多少张纸?平均分给几人?求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1、教师板书:60÷3。(提示用小棒分一分)
2、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预设:
A:想20*3=60,所以60÷3=20。
B:想6÷3=2,那么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
C:借助分小棒的方法来理解60÷3,把60张看作60根小棒,把10根小棒捆一捆,其6捆,也就是60根,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得2捆,也就是20根。
3动手操作:良学生用6捆小棒分一分。
师比校哪种方法重点问题。
同学互说60÷3方法,尝试600÷3,6000÷3
交流计算方法
四、出题
80÷2=
600÷2=
9000÷3=
800÷2=
6000÷2=
40÷4=
8000÷2=
90÷3=
400÷4=
60÷2=
900÷3=
4000÷4=
第二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二 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
【教材分析】
一、素材特点:我国的民俗、民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材呈现的是学生们欣赏、交流在民俗节庆祝活动中拍摄的各种照片的画面。现实而新颖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知识基础。
1、经验基础:学生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是以前面的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在现阶段,学生可以借鉴的经验是生活中的这些对称现象,既像教材中的例子一样的材料。
2、知识基础:可以借鉴的知识是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三、教材的地位。
1、是空间与变换的初次学习阶段;
2、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变换的重要基础。【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
画对称轴。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主备人:王建国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第一单元 信息窗1 第一课时
【课 型】新授课
【课 题】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
画对称轴。【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240÷4= 360÷6= 450÷9=
230×3= 45×2= 62×3=
二、创设情境,导课明标
1、创设情境引入
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出示课本情境图)
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让学生自由说。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
谈话: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主备人:王建国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蕴涵的美。
2、出示学习目标
三、尝试训练
(一)独立思考,自主尝试 出示自学指导:
(1)观察教材的图形,找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一定要仔细观察。
(2)我发现这些图形左右。(3)如果从这些图形的中间画一条直线。
三、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独立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自主尝试解。
(1)观察教材的图形,找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查缺补漏
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2)小组长对组内不会的学生进行讲解
3、小组汇报,点拨归纳
像上面这些图形,如果从这些图形的中间画一条直直的线,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 一般用点划线把它画出来。
四、巩固练习
1、请按要求完成课本第21页自主练习第1题。
2、请按要求完成课本第21页自主练习第2题。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主备人:王建国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五、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3题。
七、板书设计 对称轴 【课堂反思】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主备人:王建国4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第一单元 信息窗1 第二课时
【课 型】 练习课
【课 题】 热闹的民俗节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
画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导课明标
1、出示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基础练习
1200÷4= 3200÷8= 120×4= 119÷3≈ 362÷6≈ 537÷6≈
三、拓展训练
练习册8页1、2、题?(1)小组统一结论
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主备人:王建国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2)小组交流,查缺补漏
小组长对组内不会的学生进行讲解(3)小组汇报,点拨归纳
三、达标训练
1、自主尝试解决。(1)练习册8页的3题。(2)练习册9页的1题。(3)练习册9页的2题。(4)练习册9页的3题。
2、合作探究
(1)小组统一结论
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答案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好。
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2)小组交流,查缺补漏
小组长对组内不会的学生进行讲解(3)小组汇报,点拨归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还有不明白的吗?
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9页4题。【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主备人:王建国 6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二位小数,学会比较简单的小数大小,学会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学会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在时间生活中加以应用,而且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学会读、写一、二小数。
3、学会比较简单的小数大小。
4、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计算。
5、通过直观演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小数的读、写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难点:小数的含义的解答。
认识小数----------------------3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课时
第一课时 小数的读法、写法
教学内容: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法,写法,(课本第88-89页的内容,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学会读、写简单的(一位、二位)小数。
3、通过练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小数的读法、写法,领会0.1.0.01的含义。教具准备:物品价格标签、直尺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写分数。
()
()()()
2、填空:(1)把1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占全长的()/();其中的2份占全长的()/()。
(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占全长的()/();其中的5份占全
厂的()/();其中的15份占全长的()/()
(3)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1元=()角
1角=()分
二、引导探究,发现新知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学习认识了整数、分数。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小数 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2、小数的认识。
(1)请同学们随便取出一本书,找出它的单价,说一说是多少钱?(我的数学课本价钱是4元6角或4.6元)
(2)投影出示课本第88页的主体图。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回答,并填表。
引导观察5.98、0.85、2.60这几个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说明:①像5.98、0.85、2.60以及刚才同学们看到的书本的单价)等,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
②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中,不够1元的,要用0占位。
3、小数的读法。
教师告诉学生: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左边的数部分按整数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小数部分)按数字的顺序一个一个地读出数字名,小数点读做“点”。如:5.98读作五点九八,0.86读作零点八六,2.60读作:二点六零,10.23读作:十点二三,25.07读作:二十五点零七。
试一试:下面几个小数怎么读。1.23 0.92 0.05 2.40 12.04
4、小叔的写法。教学例1。
(1)一位数的写法。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每份是1分米,每份是1/10米)
课件演示说明:①每份是1分米也就是1/10米。1分米=1/10米。②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③0.1米是小数,她表示1米的十分之一。
教师:其中的3份是多少分米?(3分米)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应该怎么写? 4分米、5分米、6分米。。是多少米?(小数)。
(2)二位小数的写法。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每份是1厘米,每份是1/100米)教师:用小数怎么表示1/100米?(写成0.01米)
0.01与0.1相比较,有什么不同?(0.01有二位小数,0.1只有一位小数)。教师:0.01米就等于1/100米,等于1厘米,表示1米的百分之一。3厘米、5厘米、18厘米呢?
试一试。
15厘米=()/()米=()米 30厘米=()/()米=()米
提出问题:像0.1、0.3、0.01、0.05、0.18这些小数它们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为什么都是0?(因为它们都不够1米,所以整数部分要写“0”来占位)
(3)1米30厘米,写成小数应该是多少米?
由于1米30厘米比1米多。整数部分不能写0,应该写1,写成1.30米。
三、巩固深化
1、课本第89页的“做一做”。
2、把下面各数量用小数表示。
2米40厘米=()米 1米8厘米=()米 7角7分=()元 1元7角7分=()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第二课时 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内容: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课本第90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内容来学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养成会写的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小数大小比较。教具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一读下面各数 0.8 0.66 1.3 1.25 1.05
2、写出下面各数
三点二 零点三五 零点零七 六点八七
3、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量。
1米3分米=()米 1米3厘米=()米 1米12厘米=()米 50厘米=()米 1元3角=()元 2元15分=()元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引入谈话
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的体育成绩,请你们汇报一下跳高的成绩(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
2、教学例2。
幻灯投影例2题目:老师这里有4位同学跳高成绩纪录表。单位:米 姓名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林 成绩 0.9 1.2 1.15 0.88(1)读一读,各个同学的跳高成绩。
小明0.9米 小刚1.2米 小强1.15米 小林0.88米(2)教师:请给他们排出名次:
学生都知道跳高运动,因此都知道数据越大,跳得越高,成绩也越好,所以,要学会比较这几个小数的大小。
(3)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探索。
教师:你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的大小? 小组讨论法,然后汇报比较过程、结果。(4)排列大小。
不管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其结果都应该要求学生自己写出排列顺序。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1.2米)》(1.15米)》(0.9米)》(0.88米)
三、课堂活动
1、课本第90页的“做一做”
首先要使学生弄清一个正方形表示多少,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再结合图形与数字,使学生懂得一个正方形在这里表示1。
2、课本练习二十一的第3、5题。
第3题,让学生借助数轴看图比较大小。类似于“课堂活动”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5题,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成绩进行比较,得出四位学生的跳远名次和50米跑步的名次,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跳远成绩的小数越大,成绩越好,名次越向前,而跑步成绩的小数越大,则成绩越差,名次越向后。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4题。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读写法,一位二位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二十
一第4~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常见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他们的读法,写法。
2、能结合实例,较熟练地进行一位、二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3、通过练习,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了解常见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他们的读法,写法。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0.2 0.67 0.03 1.28 2.03 3.40 15.56
2、写出下面各小数。
课本第93页的第8题(看图片和题目,然后要求学生写一写,教师巡视检查,最后展示汇报结果)。
3、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
3分米=()米 4厘米=()分米 8厘米=()米 12厘米-()米 1米6分米=()米 2米30厘米=()米 6米3厘米=()米 5分=()元 2元5角=()元 4元6分=()元 20元4角5分=()元 3米1分米5厘米=米
二、课堂活动
课本第93页的第7题。
分别量出课本,练习本和铅笔盒的长和宽,把量得的数写成分米来做单位的小数 先要求学生测量长度,并纪录下来,然后再要求写成用分米来作单位的小数。
三、小数大小的比较
1、课本第94页的第9题
请学生比较它们的价格,这里没有要求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排列,所以,只要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说出来就可以。
(1)从钱贵的到便宜的:15.15元 13.60元 8.8元(2)从便宜的到贵的:8.8元 13.60元 15.15元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在小数大小的比较中,如果从整数部分可以看出大小,那么就不必要再看小数部分。
2、课本第94页的第10题。
(1)先让学生比较人均绿地面积,说一说哪个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最小?
德国 柏林最大,人均绿地面积是50.0平方米。中国 北京最小,人均绿地面积是8.18平方米。(2)按照人均绿地面积,从大到小排列。()》()》()》()》()》()
(3)说一说,睨视怎么想的?
同样,这一题的大小比较也只要看整数部分就可以确定,不必再看小数部分。(4)从这些数据中,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从数据中看到北京人均绿地面积与表中其他城市相差很大,也可以想到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要注意环境保护,要加强绿化建设。
3、补充练习。五位同学身高统计表 单位:米 小刚 小王 小芳 小红 小明 1.08 1.10 0.98 0.97 1.02 请比较他们的身高。
四、实践活动
课本第93页的第6题。
要求学生高商店了解一些指定商品的价钱,输了课本中指定的商品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指定商品,如体育用品,家电等等,要求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来表示,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平常能注意观察身边的小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
第四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本第95页的例3,第96页的例4,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进行加法、退位减法。小数点对齐。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一说。
(1)1.28表示 元 角 分,0.03表示 元 角 分。2.50表示 元 角 分 0.48表示 元 角 分
(2)1.25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0.30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0.05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 2.40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
2、算一算。
112+16 25+18 138-25 35-12 说一说:(1)整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法则。(2)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
1、揭示课题。
教师:教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加、减法,也学会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小数,请猜一猜,我们也应该学习小数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出示主体图。(用幻灯投影或挂图)
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到商店里买学习用具。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些商品的单价:铅笔盒6.8元,书包25.8元,练习本2.6元,橡皮擦0.5元,卷笔刀0.8元,铅笔0.6元,水笔 1.2元)。
3、教学例3 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1)卷笔刀多少钱?铅笔多少钱?
要计算一共多少钱?必须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2)你们认为怎么算?是怎么想的? 放手让学生探究方法,尝试计算。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一般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化角为单位计算;另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直接用小数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后,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探究用小数直接计算的方法。(3)要点分析。
①验证答案:1.4元=1元4角,结果正确 ②观察算式:
特征1:小数点对齐。(相当于整数加法的数位对齐)
这里不仅要求二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要强调和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特征2:计算过程,方法与整数加法相同。
4、教学例4。
(1)提出问题:一个卷笔刀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2)探究计算,引导用小数直接计算。0.2元=2角 8角-6角=2角结果正确(3)出示例4 一枝水笔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①要求学生用小数直接计算。
②尝试计算,汇报结果。(展示演示板)1.2-0.6=0.6元 ③说一说计算要点。
两点:一是小数点对齐;二是减法退位,方法于整数减法退位是一样的。
5、课堂小结
(1)教师说明直接用小数计算的简便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掌握小数计算的重要性。
(2)学生说明小数计算要点。
三、课堂活动
1、课本第96页的“做一做”
第(1)题是小数加法。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既有小数加法知识,又有小数大小比较知识。
第(3)题,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引导学生提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问题,并进行计算。
2、补充问题。
图中“找你6角”,猜一猜:小红给售货员多少钱,可能,买了什么商品? 启发:找出购买商品的钱数尾数有4角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3下列各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第五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4-6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这几种体育用品各是几元几角几分。
2、提出问题。
(1)一个篮球和一个排球,一共多少钱?(2)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一共多少钱?(3)一个羽毛球拍比乒乓球拍贵多少钱?(4)20元钱,能买到什么东西?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要求学生也能从简单问题入手,(学会判断加法的进位与不进位,减法的退位与不退位计算。)
二、指导练习
1、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要点。(1)小数点对齐。
(2)按整数方法来计算,注意进位加与退位减的计算。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2、算一算:12.4+7.6=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结果。
提问:“12.4+7.6”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从小数含义来说明,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不要讲小数的基本性质。)
3、想一想:5-1.3怎么算?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说出见解。(1)整位怎么对齐?
按照整数减法法则:1.3哪一位是个位? 按照小数减法要点:5的小数点在那里?(2)退位怎么退?
把5看成5.0然后按整数中的退位减来计算。
三、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4、5、6题
第4题是小数加法,先让学生读懂这幅统计图,说一说题目提供的信息,然后再要求提出问题,并解答。
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学生理解,这里只能提“什么比什么多”或“什么比什么少”的减法计算问题,而不能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如:求“上海和北京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一共是多少”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应该予以简要说明。
第5题是小数加法问题,先让学生说说从题目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1)小红是在哪一站?(儿童乐园)(2)小红要坐到哪一站下车?(光明街)(3)从儿童乐园到光明街要坐几站?(12站)
(4)票价怎么计算?(10公里以内票价1元,后2公里,1公里加0.5员,这样一共是2元)
第6题是小数减法,大小比较问题,第(1)小题用10岁时的体重减去7岁时的体重,既增加的重量。第(2)小题应该分别算出7-8岁,8-9岁。9-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然后再进行比较。
四、课内外活动
让学生准备5、0、7、6这及格数字卡片。通过排列,写出结果。
1、小于1整数部分应该排哪个数字?
2、大于7整数部分应该排哪个数字?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
单元知识架构:
本单元把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等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轴对称图形、镜子中的数学、平移和旋转、欣赏与设计等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课时划分:4课时
对称图形……………………………………1 镜子中的数学………………………………1平移与旋转…………………………………1 欣赏与设计…………………………………1
第一课时 轴对称图形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中,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所以要加强对易错易混概念的辨析。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法:动手操作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剪刀
学具准备:白纸若干,每人一把剪刀,练习本、笔、书、尺。教学过程:
一、欣赏民间剪纸,体验对称图形的美。
二、什么是对称图形?
1、看过这么漂亮的图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2、折一折,剪一剪。
3、明确什么是对称图形?了解“对称轴。”
4、观察剪出的图形,想一想剪的过程,你发现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5、猜一猜,剪一剪,由对称图形的特征推知对称图形。
三、生活中的图形。
1、看一看,说一说。学生先独立判断对称与非对称图形,然后同桌之间说说判断的依据。
2、介绍少数民族的蜡染。
3、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并与同位说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
四、动手做。
1、围对称图形。
2、按图给出的对称轴画对称图。
3、剪对称图。最后全班交流。
五、巩固与提高
1、练一练第1题,在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围绕“怎样找”全班交流。实际上就找它的对称轴。对于都是对称图形,比较对称轴的位置及对称轴的的条数,发现对称图形的不同点。
2、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展示学生的创新力。
3、第4、5题比较难,注意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根据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帮助学困生掌握基本的画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标应定位在学生对于对称图形的认识及简单认识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上。
在认识对称图形时,为了让学生提高感性认识,让学生带好剪刀,先欣赏剪纸,再在自己动手剪一剪,在此基础上认识对称图形。在课堂上,对于对称轴有些忽略了,对于教材的把握,应以学生为本,不用太受教材的左右,包括教学目标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包括教学内容。作业:找出生活当中的对称图形
附板书:
对称图形 做一做 折一折 剪一剪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镜子中的数学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镜子中的数学中,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游戏活动法 教具准备:镜子
学具准备:每人一面镜子,练习本、笔、书、尺。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每天都要照镜子。知道镜子里还有数学问题吗? 游戏:照镜子。同桌两人互相玩照镜子的游戏,一人做动作,另一人模仿镜子中的人。
二、研究镜子中的数学
1、在黑板上写个“日”,你能把镜子放好,让镜子内外形成一个“田”吗?
2、能让镜子内外仍然是“日”吗?
练习:第26页第1、2两题。你看到的是整个图形吗? 其实是一半和它的像和起来的,另一半并没有看到。先猜想,再验证。
3、试一试。
(1)把镜子放在对称轴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3)机灵狗的故事。
机灵狗说的对吗?为什么?你认为那是几时了?出示多媒体,让学生练习镜子中的时间。让学生反复体验。
游戏作业:与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镜子里的时间
实践家庭作业: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级里展览。
附板书
镜子中的数学
镜子的学问:镜子对称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平移和旋转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习近平移和旋转时,确定平移后的位置比较难。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法:直观教学法,演示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图片
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书、尺。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
1、看书中的四幅图,了解什么是平移和旋转。
2、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对平移与旋转的理解。
二、说一说,丰富对平移与旋转的认识。
1、同桌之间说说,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
2、学生独立判断两种运动,同桌交流判断根据。
3、补充几个非水平与竖直方向的平移现象,如汽车在宛蜒的公路上行驶;电梯等;让学生判断并讨论,加深对平移与旋转本质的理解。
4、每个学生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做的好的学生向全班表演。
三、画一画,掌握平移运动的特征。
1、教师在方格纸上通过平移三角板画出相应的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三角形的形状及大小是否相同。了解平移过程即水平方向(向左、向右)或竖直方向(向上、向下)平移几格。
2、如何知道图形是怎样平移的?
师生共同探讨: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
3、如何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及形状? ① 找关键点。
② 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位置。③ 连接相应关键点。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的1、2、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及时评价。
2、数学游戏。① 猜猜我在哪儿? ② 猫捉老鼠。
作业:同步 附板书:
平移和旋转
如何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及形状? ① 找关键点。
② 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位置。③ 连接相应关键点。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欣赏与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欣赏与设计中,有部分学生不能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法:直观教学法,演示法 学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准备:图片
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书、尺。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出示书中的图片,学生观察。
二、说一说
1、独立涂色,然后同桌之间说说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2、找出对称图形,说出对称轴。
3、议一议复杂图形的构成。促成学生形成一种以简驭繁的设计图案的理念。
三、画一画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
①学生先观察,独立思考,然后通过讨论得出绘图的策略:根据对称轴,找图形特征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各对称点。
②学生掌握策略下独立绘图。
2、继续画下去。学生独立完成。
四、练一练
1、图案设计。
用自己带的一片树叶或其它图案,通过平移或旋转设计新的图案,并涂色,可进行评比展示。
2、根据附页中的图4通过对称、平移、旋转来设计图案。
五、实践活动。
1、收集一些图案,在小组内说一说。
2、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3、制作“雪花”。让学生对对称图形提高感性认识,认识对称美,感悟对称美。
作业:利用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你喜欢的图案
附板书:
欣赏与设计(欣赏课)
对称、平移、旋转
教学反思: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
1、口 算 除 法
第一课时 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数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1.在实践操作活动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4.如果不分小木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5.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80÷4 60÷2(1)口算写出结果。(2)说说口算方法。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二.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