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上第二单元教案

时间:2019-05-12 23:0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上第二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上第二单元教案》。

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上第二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过程: 活动一:阅读。

让学生通过读书,从现实中的铁轨、课本、射灯的光柱等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活动二:“认一认”a 通过活动,动手操作,体会到他们都是直的

b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c 将三个图形进行对比,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活动三:“说一说”:注意: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一般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活动四:画一画,按要求完成。活动五:练一练

a 第一题注意提醒学生有规律,按顺序的数:AB-BC-CD-DA b 第2、3题,学生自己先估计,再测量,找出估计错误的原因:视觉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用测量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估计的正确性。[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平移与平行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一张长方形的纸。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一看。

观察图中的有很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活动二:移一移。

1.用小棒,放在P17第一题的一条线段上平移,说一说哪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2.观察P17的小鱼图,小鱼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了几格?那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动三:折一折。通过折一折,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1.自己折一折。

2.讨论:你折的是平行线吗?

3.鼓励学生讨论如何才能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活动四:画一画。1.观察老师如何画一组平行线。2.自己尝试着画一画。3.相互交流画平行线的心得。4.展示自己所画的一组平行线。[板书设计]平移与平行

平移平行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相交与垂直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两支铅笔或小棒,三角尺,一张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摆一摆。

1、用两个小棒相交,可以摆出哪些图形?

2、相交的图形的线与线之间形成的是什么角?

3、用三角尺验证直角时引出: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并标出垂足“0” 活动二:折一折

自己折一折,是两条着折痕垂直。相互看一看,你折的是互相垂直么 介绍你是怎么折的?

用三角尺量一量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两条折痕的关系。活动三:说一说。完成P21的说一说的要求。活动四:练一练。按要求完成。活动五:画一画。

1、教师演示画垂线的方法,并讲解。

2、分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学画法。

3、完成P22“画一画”的第二题

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 旋转与角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要求:

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再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教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教学过程: 活动一:旋转角。

1、让学生用活动角演示各种角。

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3、引出平角,周角,说明是如何构成的。

4、生活中还有哪些自己看到的平角和周角。活动二:练一练。

1、观察表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P24)。

2、画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活动三:交流本节课 的体会和感受。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五课时:角的度量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学重难点: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直观地进行比较),在学习本知识时,可以从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着手,在比较中,可能有些角的大小在比较接近时无法进行比较,这时引出量角器。量角器的认识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观察,然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上计量单位与排列特点。

量角时,重点突出“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的量角方法。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交流量角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因此,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就显得十分的重要。(2)数学游戏

课后小记:第六课时:画角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教学重难点: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的角。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画角时,重点放在让学生的自主探索上,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总结画角的基本方法。

有些学生由于在使用量角器时,经常会出现内外圈不分的现象,对此,在指导时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如何在量角器上确定度数。

画角后,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表示方法。如∠AOB=60°等。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1)第1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答案可以选择。教师在指导学生说说马路之间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关系时,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以直观地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二是,渗透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甲马路与乙马路是垂直的,乙马路与丙马路是平行的,所以甲马路与丙马路也是垂直的。(2)第2题

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载体。学生在说之前,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画一个简单的草图,然后由每个学生带着草图来说一说马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3)第5题

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应指导对比前后两次折纸所得角的度数的变化,从中使他们发现每折纸一次,所得的角的度数均是前一次的一半。学生在发现规律后,仍可以让他们用这张纸找一找纸上不同的角,各是多少度?以便为第⑵题作铺垫。第⑵题的“用长方形纸折出45°,135°的角”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独立的尝试操作,然后进行交流。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对学生折出的各种角都应充分地肯定。(4)第6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的角度,找出直角、锐角与钝角。这主要检查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的程度。所以,在练习本题时,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观察,然后进行交流。另外,不要求每个学生一定要找出图出所有的直角、锐角与钝角。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二篇:四上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线与角》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主备课:魏银花

一、教学内容:

直线、线段与射线的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线的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课本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平行与平移:课本先通过安排“看一看活动,让学生认识互相平行的特点。在此基础安排了“试一试”“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实践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各种的实践操作,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并在活动中把平行的知识纳入认知结构中。

相交与垂直:课本先通过“看一看”来让学生认识两条直线的相交与垂直,然后让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体会互相垂直,最后通过“说一说”“练一练”“画一画”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垂直,学习画垂线。

旋转与角:以前已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课本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学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角的度量:本节课没有直接引入量角器,而是设计了一个活动,使学生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对于量角器的认识,课本安排了“认一认”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认识。

画角:有了量角的基础,学生在画角时的困难相对来说减少了。因此,课本通过安排学生的自主探索,画一个60度的角,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总结画角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 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三、单元教材重点:

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会用量角器画角。

四、单元教材难点:

直线、射线概念的理解。

五、单元课时安排:

1、线的认识 1课时

2、平移与平行 2课时

3、相交与垂直 1课时

4、旋转与角 1课时

5、角的度量 1课时

6、画角 1课时

7、练习二 1课时 走进大自然 1课时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6-17页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借助具体情景,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字母准确读 出线段、射线和直线。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 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体会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准确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会数简单图形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教学准备:

手电筒,直尺,毛线、课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展示弯曲的毛线:这是怎样的一条线? 师:拉直弯曲的线:这又是怎样的一条线? 引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直的线。(板书:线的认识)

【设计意图】从生活事物引出线有曲直之分,让学生感受线的背景。

二、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

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明白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出示孙悟空的金箍棒图片并让学生说出它的特征,引出直线。

2、打开手电筒,学生看见了什么?引出射线。

3、出示斑马线的图片,学生观察并说特征。引出线段。

【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实际的事物引入,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问题直观化。

4、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5、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6、猜谜语

师:听说大家学习了线的知识,机灵狗想出几个谜语考考大家。有始有终是什么段? 有始无终是什么线? 无始无终是什么线?

7、今天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三种线,更学到了学习知识的方法。老师对大家的将来充满了期待,希望大家今后能够象直线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习射线那种,一经出发就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希望大家能成为一个做事有始有终的人。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寻找数学,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说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巩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知识。

(二)活动二:

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1、学生自学教材16页的“读一读”。

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三)活动三 点与线的联系

1、过一点画直线

(1)现在纸上任意画一个点,1分钟时间过这一点画直线。

看了大家画的,老师也想画一画,同学们帮老师数一数吧„„ 过一点大家画了直线,也看了老师画直线,你想说些什么吗?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2)过两点画直线

过两点画直线,画好后把结论告诉大家。

(学生操作体会,总结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3)两点之间的直线段最短。

教材17页“试一试”从老虎山到狐狸洞有好多条路,到底那条路最近呢?你发现了什么?(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

2、机动练习

教材17页“看一看 量一量”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规律,享受劳动的喜悦。让学生明白观察到的与验证的结果可能不同。

三、课堂总结:你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8-20页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平行,感知平行线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平行线,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教学难点: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教学准备:白纸一张 直尺 三角板 小棒、课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看一看,初步感知平行

师:同学们见过的双杠的两根杠是什么样的?(平行的)对,双杠的两根杠是平行的,就像这幅图里的一样。(出示教材18页“看一看”左图)看着这幅图,你想到了那些数学问题?

生:双杠的两根杠是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好像是通过平移得到的。

师:好!同学们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非常好。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两条直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这两条线是直直的。这两条线是直线,并且是向两端无限延伸的。这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相等的。

师:那么,这样的两条线叫什么呢?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叫平行线。”)

师抓住时机:好,就用你们说的来命名。(板书:平行)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教师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数学问题,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摆一摆,探究平行线的特征

1、移一移。

请学生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学生准备两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先重叠放在一起),然后平移一根小棒。学生动手操作。

师:这两根小棒平移前后是什么位置关系?(平行)

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AB,另一根叫CD,如何用字母描述它们的位置 关系?

AB平行于CD或CD平行于AB。

你能再给摆放的这两根小棒起个名字,然后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学生自由回答。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说说怎样才能够得到一组平行线吗?(平移)平行线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纠正并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亲自动手摆平行线的过程,学会用字母描述两条平行 线的位置关系,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2、说一说,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中都有平行线,大家看图(教材19页中的“说一说”),说一说哪些线是平行的?

现在,你就在我们这间教室找一找平行线?

生:黑板的左右两个边是平行的。大屏幕的上下两个边是平行的。我的文具盒的上下两个边平行,左右两个边也平行。„„

师:原来生活中还有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啊!老师也得向你们学习呀!【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巩固应用

1、找一找,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 做教材“试一试”中的1、2两题。(学生先做,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这两幅图中的平行线比较多,学生通过用小棒移确定平行线,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不只是水平的或竖直的,两条斜线之间也可以平行。

2、折一折,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请用纸折出一组平行线。

(学生在初步了解了平行线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可以加深印象。)

3、画一画,巩固平行线的特征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出一组平行线。(画后展示)

画的不平行。一不小心就画歪了,怎么办呢?在小组内研究一下,有好办法吗? 请同学帮忙:用两个三角尺,一个在边上顶住,保证另一个三角尺在平移时不歪。师:这个办法行吗?大家试试。发现用三角板顶着直尺更稳。师:嗯,你的经验可以推广。

【设计意图】学生在画平行线中发现问题,然后在小组内研究,再解决问题,教师的角色自然地转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是把教学时间放在现成的程序进行操作的行为上,而是放在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和关注为什么会以某种特殊方式行动的原因上,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究者。

四、总结、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移与平行

平移

平行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第三课时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0页 课

型:综合实践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初步认识长方 体、正方体。通过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重难点:

1.体会实物或图形中线段的位置关系。

2.通过想象,找出实物或图形中的一些线段,并体会线段的位置关系。借助实 物,发挥想象,帮助找出隐蔽线段。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模型、课件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寻找长方体、正方体的边

一、观察学具:在学具上,你能找出那几条边?数一数,每个长方体(正方体)共有几条边?(12条)

2.演示教具:教师在教具上将每一条边的两端都标上字母。

二、探索边与边的位置关系

1.同一平面上,边与边的位置关系。(1)找一找同一平面内相互平行的线段(2)找一找同一平面内相互垂直的线段 2.不在同一平面上,边与边的位置关系。(1)找一找同一平面内相互平行的线段(2)找一找同一平面内相互垂直的线段

3.相对面之间的对角线位置关系。使学生明白它们也相互平行。4.找一找教具中还有那些边相互平行或垂直。

三.说一说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它们的边相互平行或垂直。四.课堂总结:学生谈活动体会。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第四课时

《相交与垂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8-19页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线。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认识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 正方形纸 直尺及三角尺 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课件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师: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你能说说教室里有哪些平行线呢? 再看这里的两条线,它们互相平行吗?(不平行,他们是相交的)

2、导入课题: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可以是相交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相交与垂直。

【设计意图】通过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中的事物引出课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组织活动,获取新知

1、看一看(出示剪刀和卫生标志)(1)让学生用直线来表示这两个图案。

(2)让学生说一说:这两个图案有什么不同?

(3)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

2、折一折

(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请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把两条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2)作品展示

(3)认识垂直和垂足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下图AO垂直于OB,O是垂足

记作AO⊥OB或OA⊥OB(4)动手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并读一读,写好记作什么,同桌互相检查,全班交流。

3、说一说

(1)让学生说一说教室里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线,并让学生出来指一指。(2)如果要验证两条线是否互相垂直,可以用什么工具?(3)(出示课本P22的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4)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指出正方体或长方体纸盒上的哪些边是互相 垂直的。

4、画一画

(1)、用三角尺画垂线,先自学,再尝试画一画,指名板演。

步骤:

a、画一条直线

b、用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c、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d、标出一个直角

(2)、过一点画直线的垂线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过一点画直线的垂线,再讨论。

步骤:

a、用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叠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b、平移三角尺直到另一条直角边与这一点重合,再沿着这条直角边画出一条 直线。

C、标出一个直角

(3)、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垂线;过一点画直线的垂线。

三、巩固提高 小实验

体会过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交与垂直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记作AO⊥OB或OA⊥OB 过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第五课时

《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2-23页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二次备课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1、正确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能发现五种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知道五种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

活动角、一副三角尺、钟面、折扇、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活中有一个我们常用的图形,有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同学们猜 猜看它是谁?师板书引出课题——《旋转与角》。2.、复习锐角、直角、钝角

①师: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摆出一个锐角。生操作,师展示学生成果并板书:锐角

②用同样的方法摆出一个直角。追问:直角、锐角谁大? ③师:你能摆出一个比直角大的角吗?总结并板书:钝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角

①师: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转动另一边,当两条边成一条 直线时,这种形状是不是角?(同位学生讨论)

②师总结:通过旋转,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又得到一种角,这种角的名 字叫平角。板书:平角

③请学生上台用教具展示平角形成的过程。

④请学生说一说平角的特征(问:平角像什么?总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⑤指导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角,注意画角的方法。(先画一点,再从点分别引出两条射线。)⑥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两臂侧平举、折扇、钟面等)

师:打开书,翻到P24。请同学们找出平角并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吗?

2、认识周角

①师:请同学们将角的一边绕着它的顶点旋转一周,大家发现角的两边会怎样? 生操作、师总结:角的两边重合在一起,这时形成的角叫周角。②找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周角。③互相说一说周角的特征。(问:周角像什么?角的两边重合在一起。)④指导学生画周角。⑤找一找生活中的周角。

三、巩固提高

1.练一练 请同学们说一说P25练一练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指名说。想一想:时针和分针能组成周角吗? 2.探索平角、周角、直角之间的关系。

(1)师:请同位同学合作,一人摆出平角,一人摆出直角。

讨论:1平角=()直角

(2)用同样的方法,一人摆出周角,一人摆出直角。讨论:1周角=()平角

(3)用同样的方法,一人摆出周角,一人摆出直角,讨论:1周角=()直角

3.课堂活动

二次备课(1)跟我做。运用身体部位来表示角。(2)把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 1周角=(4)直角 教学反思:第六课时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4-25页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通过观察认识量角器,了解量角器的基本结构。

2、通过尝试、交流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度量角的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量角器量各种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量角器

学具准备:练习纸、一副三角尺、量角器、活动角、各种卡纸图形、多个相同的小角、10°小角拼成的半圆、课件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比较大小

(1)小组活动: 请同学利用教师课前给学生的学具(活动角、多个相同的小角、10°小角拼成的半圆),自由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请小组同学汇报并演示两个角的比较过程。① 利用活动角

说一说怎样运用活动角,要注意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活动角易改变大小)②利用多个相同的小角

说一说怎样运用,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摆。缺点是什么。(小角拼的时候易活动)③ 利用10°小角拼成的半圆

a.说一说这个工具是怎么形成的。(18个相同的小角拼在一起组成的)b.指出这些小角共同的顶点。(在这个半圆的“中心”)

指出每个小角的两条边,指出两(三、四)个小角组成的大角的两条边。c说一说怎么运用这个半圆。

(中心对顶点,看这个角里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小角)(2)比较3种方法那种最好,为什么?

(3)运用这个工具再量几个角,引出小角太大,再把每个小角平均分成10份。

二、新授 认识量角器

1、呈现“原始”状态下的量角器,(只有一圈刻度的量角器),介绍量角器的“中 心”(所有小角共同的顶点)、“刻度线”、“0刻度线”(角的一条边)、“刻度”、“1°”(指出角的两条边)。找出20°、50°、90°、150°、170°(指出角的两条边)

运用这个量角器量一个反方向的角,引出“内外圈刻度”。呈现改进后的量角器(现有的量角器)

2、介绍量角器的基本结构。投影演示。(1)中心点

(2)认识零刻度线、90刻度线,注意零刻度线两头各有两个零。一个0在内 圈,一个在外圈。

(3)认识内外圈刻度,读一读,引导学生观察内外圈刻度,找找有什么不同。(4)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量角器里的各个部分。

3、认识1度角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记作 1°1 小格是1度,几小格就是几度。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2)认识平角=180°,周角=360°(3)读度数。幻灯片出示40°,41°(内圈)79°,101°(外圈),指名读数。自主探索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

4、认识了量角器这位朋友,也知道了角的度量单位是度。下面请同学看作业纸中第1题,先估计一下这个角是几度,再试着用量角器量出中这个角的度数。(学生自主探索度量方法)小组交流,得出最恰当的度量方法。小组汇报演示。边汇报,投影演示。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2)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3)从与边重合的零刻度往上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5、教师演示并说出步骤。一盖:用量角器把角盖住;

二合: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 三看:看另一条边,分清内外圈,读出度数。

6、投影演示度量∠

2、∠3。比较大小。

四、巩固练习练一练

1、完成作业纸上第二题。请用量角器量出∠4的度数。先估计,再测量。(1)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读数时)

注意:读度数时,角的一边与量角器哪一圈的零刻度线重合,就从那一圈的零刻度向上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这条线上的刻度就是所量角的度数。(2)要区分是内圈还是外圈的数,你还有别的好方法吗?

还可以先判断所量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是锐角的话选择较小的度数,是钝角则选择较大的度数。

2、判断

打手势判断,说说为什么错?

3、量一量

学生量,指名核对

4、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5、知识延伸: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都是180度呢?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啊?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一盖: 用量角器把角盖住;

二合: 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 三看: 看另一条边,分清内外圈,读出度数。

教学反思第七课时

《角的度量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6-27页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教学重难点:

1、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使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复习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测量三角尺的每个角的度数。

2、学生任意画角,并量出自己所画角的度数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师:刚才画的角度数不一,小组能不能想办法让组内每个同学所画角的度数。

2、都相等?

3、小组内进行活动,讨论画角的方法。

4、学生汇报,演示不同的画角方法。

(对于想出不同的画角方法的同学要给予适当的肯定。)

5、画角方法

(1)以50度为例,小结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a.先画出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零刻度线对准射线(重合); b.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50°点一个点;

c.从射线的端点出发,过新记的点做射线,这两条射线的夹角就是50°的角; d.添上角度符号,标出角的度数。(2)展示借助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6、小组再次画同样的角

要求:不画直角、平角、周角这类特殊角

三、巩固提高

1、画60度角

学生可以使用量角器画,也可以使用三角板来画。

2、画75度角

部分同学用量角器画,部分同学会用三角板拼

3、画150度角

大部分同学用三角板拼,几个同学用量角器画

3、画15度角

在发现用两个三角板拼不出来后,学生们都用量角器画角,也可采用三角

1、板“减角”的方法。

展示量角器画15度角的方法。展示用三角板“减角”的方法画。

4、画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学生可以先采用三角板拼的方法,发现不行后放弃三角板用

2、量角器画。

师:三角板只能拼(减)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画

5、学生比较三角板画角和量角器画角,哪种方法更方便?

6、学生谈收获,总结画角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二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八课时

《练习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8-29页 课 型:练习练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垂线的特征,并能正确地、科学地进行判断。

2.能正确熟练地量出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应用各种角的关系,求出一些角的度数。

3.能应用所学到的线与角的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过已知点画直线

要求:过一点画直线;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完成后回答: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 关于直线连接两点有几种连线

提问:有什么体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点连线中,线段最短。平行与垂直

画一画:学生分别划出一组平行线和垂线。

说一说: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的方法。说一说:长方体中哪些线段互相平行,哪些线段互相垂直? 量角与画角

教师画几个角,学生量一量这些角的度数,说一说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和要点。画指定的角15 20 50 135 160

二、专项练习

仔细观察第30页第一题图

先让学生直观发现那些路互相平行,那些路互相垂直。

说一说,你是如何确定的?对于需要验证的,要求学生说出验证的方法。

第30页第3题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感知一些角与角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感性认识。

先按题目要求做,完成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观察图形中相等的角的关系 第30页第4题 第(1),在学生折纸的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对比前后两次折纸所得角的度数的 变化,使他们从中发现每折一次,所得的角的度数均是前一次的一半。

第(2)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可以让学生独立操作,教师适当给予指导。三.课堂总结 学生谈学习体会。教学反思:

第三篇: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第二单元(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 线与角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单元教学建议: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的概念

直线、线段、射线与平行线、垂线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在感受方面也是比较薄弱的。对此,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操作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感受的力度,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同时,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概念。所以,在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每一个活动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

如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教材安排了折纸的活动,通过学生的折纸,获得其中的折痕,应该说,这些折痕都是笔直的。然后对这些折痕作不同的处理。有两个端点的称为线段,只有一个端点的为射线,没有端点是直线。这些活动对学生建立上述三个概念,可能会起一定的作用。

又如在平行线的认识上,安排了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的比较,引出了平行线。接着,在练习中,又安排了“移一移”、“折一折”等活动,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平行线。“实践活动”中说一说正方体中哪几条棱是互相平行,也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才能寻找到其中的答案。

同样,在垂线、平角、周角以及量角与画角中,也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活动。对于这些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以提供他们形象地认识抽象概念的平台。2.在实际情境中,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很好题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的现象中学习概念,是学习理解概念、应用概念的有效途径。

如学生在操作活动后逐步认识了直线、线段与射线,教材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动,从汽车的灯光、到一条笔直的公路(教学中还可以补充类似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的载体,也是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概念的有效方法。又如在学习认识平行线后,教材安排了“说一说”(教材P18)的活动,虽然这些图像学生经常有所接触,但在学习了平行线后,再来说一说这些图像其感受就有所不同。再如学习了垂线的认识后,教材安排的木匠测量门框的直角、瓦工用铅垂线测量墙壁的垂直情况(教材P21),都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垂线的题材。这些内容既是数学知识深化的材料,也是提高学生应用意识的平台。因此,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学习题材的广泛性,注意从学生的身边的事例中进行学习,是学习本单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式。3.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发现数学的规律

虽然,本单元的内容基本上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时有一些困难。但为了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教材仍安排了较多的自主探索的题材,通过学生独立、或相互交流的方式,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从而提高他们探索的能力。

如学生在认识垂线的概念后,教材安排了一个“小实验”的内容(教材P22),请学生自己在公路上设计确定一个车站的位置。这个问题的知识点是从一点到已知直线中,距离是最短的。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结论性语言教材并没有出示,而是通过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逐步获得这一认识。所以,在开展这一活动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几个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从中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又如在认识平行线后,教材安排的“小鱼平移”活动(教材P17),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练习。图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需要学生在方格纸上自己摆一摆,通过摆的过程,来寻找互相平行的线段。当然,寻找的活动需要学生自主地探索,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说一说互相平行线段的特点。

第1课时: 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活动一:阅读。

让学生通过读书,从现实中的铁轨、课本、射灯的光柱等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活动二:“认一认”

a 通过活动,动手操作,体会到他们都是直的 b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c 将三个图形进行对比,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活动三:“说一说”

注意: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一般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活动四:画一画,按要求完成。活动五:练一练 a 第一题注意提醒学生有规律,按顺序的数:AB-BC-CD-DA b 第2、3题,学生自己先估计,再测量,找出估计错误的原因:视觉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用测量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估计的正确性。[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第2课时:平移与平行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一张长方形的纸。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一看。

观察图中的有很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动二:移一移。

1.用小棒,放在P17第一题的一条线段上平移,说一说哪两条线段是平行的。2.观察P17的小鱼图,小鱼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了几格?那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动三: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1.自己折一折。

2.讨论:你折的是平行线吗?

3.鼓励学生讨论如何才能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活动四:画一画。

1.观察老师如何画一组平行线。2.自己尝试着画一画。3.相互交流画平行线的心得。4.展示自己所画的一组平行线。[板书设计]

平移与平行

平移

平行

第3课时: 相交与垂直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学具准备:两支铅笔或小棒,三角尺,一张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摆一摆。

1、用两个小棒相交,可以摆出哪些图形?

2、相交的图形的线与线之间形成的是什么角?

3、用三角尺验证直角时引出: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并标出垂足“0” 活动二:折一折

l 自己折一折,是两条着折痕垂直。l 相互看一看,你折的是互相垂直么 l 介绍你是怎么折的?

l 用三角尺量一量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两条折痕的关系。活动三:说一说。完成P21的说一说的要求。活动四:练一练。按要求完成。活动五:画一画。

l 教师演示画垂线的方法,并讲解。l 分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学画法。l 完成P22“画一画”的第二题 l 小实验

第4课时 旋转与角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要求: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再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教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教学过程:

活动一:旋转角。

1、让学生用活动角演示各种角。

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3、引出平角,周角,说明是如何构成的。

4、生活中还有哪些自己看到的平角和周角。活动二:练一练。

1、观察表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P24)。

2、画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活动三:交流本节课 的体会和感受。

第5课时: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学重难点: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直观地进行比较),在学习本知识时,可以从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着手,在比较中,可能有些角的大小在比较接近时无法进行比较,这时引出量角器。量角器的认识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观察,然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上计量单位与排列特点。

量角时,重点突出“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的量角方法。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交流量角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因此,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就显得十分的重要。(2)数学游戏

本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估计角度的能力。利用附页上的材料,组织学生制作一个活动角的学具。学生开始猜角度时可以作一些指导,如看到这个角,想一想大概是什么?以缩小学生猜角度的范围。学生有了一些经验后,可以放手组织同桌的两个学生进行互相猜角度的活动。

第6课时:画角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重难点: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的角。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有了量角的基础,学生在画角时的困难相对来说已减少了。因此,指导学生画角时,重点放在让学生的自主探索上,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总结画角的基本方法。

有些学生由于在使用量角器时,经常会出现内外圈不分的现象,对此,在指导时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如何在量角器上确定度数。

画角后,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表示方法。如∠AOB=60°等。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1)第1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答案可以选择。教师在指导学生说说马路之间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关系时,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以直观地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二是,渗透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甲马路与乙马路是垂直的,乙马路与丙马路是平行的,所以甲马路与丙马路也是垂直的。(2)第2题

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载体。学生在说之前,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画一个简单的草图,然后由每个学生带着草图来说一说马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3)第5题

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应指导对比前后两次折纸所得角的度数的变化,从中使他们发现每折纸一次,所得的角的度数均是前一次的一半。学生在发现规律后,仍可以让他们用这张纸找一找纸上不同的角,各是多少度?以便为第⑵题作铺垫。

第⑵题的“用长方形纸折出45°,135°的角”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独立的尝试操作,然后进行交流。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对学生折出的各种角都应充分地肯定。(4)第6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的角度,找出直角、锐角与钝角。这主要检查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的程度。所以,在练习本题时,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观察,然后进行交流。另外,不要求每个学生一定要找出图出所有的直角、锐角与钝角。

第四篇: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乘法口诀

(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连加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这是乘法运算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好2、3、4、5的乘法口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第二册中最重要的单元之一,也是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一个单元之一,乘法口诀会伴着我们的生活一辈子,因此,在学习上我们肯定要加强。但是对于刚从一年级上来的二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的培养,理解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可能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只是能机械地进行记忆,不能很好地理解。但是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真实有趣的情境进行引导,我想这个单元的学习还是会很顺利的。单元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2.使学生经历乘法口诀所产生的经过,熟记2~5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内各数相乘3.初步学会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4.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5的乘法口诀。难点:(1)理解2~5的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和。

(2)利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学困生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1、加强对乘法口诀含义的理解,多采用实物来帮助他们进行理解。

2、对于他们的作业和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让他们尽快跟上班级速度。

3、学习过程中建立一帮一的学习小组模式,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单元课时计划:10课时。教学课题数松果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

授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和意义,能正确应用口诀,较熟练地口算5的乘法算式。教学(具)准备数松果的教学情境图。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学生看图并回答。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松果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探究生:一共有几只松鼠?一共有多少棵松树?一共有多少个松果?可以数一数,算一算。(1)1,2,3,4,5„1个1个地数;(2)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3)5,10,15,20„5个5个地数;„„生:我喜欢5个5个地数,这样简便。1×5=5,2×5=10,3×5=15,4×5=20,5×5=25,5×6=30,5×7=35,5×8=40,5×9=45学生说出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算法。每个算式中都有一个乘数是5,积一个比一个大5。学生通过思才得出要用简便的方法来记忆。生:我的铅笔盒上的乘法口诀表中就有。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口诀都是四五个字。

1、提出问题看着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寻找解题思路师:下面我们来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松果”这个问题吧!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师: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老师先出示5个松果,再出示5个松果,又出示5个松果,„„每次出示5个松果,共9次,摆成9行。师:1行、2行、3行„„各有几个松果?你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根据图意来试编口诀,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有谁能从口诀中找到规律呢?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通过直观地观察,找到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将现实问题与乘法进行连接。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遇到问题,请老师帮助解决。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1页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小结学生进行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熟记5的乘法口诀,算5和几相乘时才能算得又对又快。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数松果1×5=5,一五得五,2×5=10,二五一十3×5=15,三五十五,4×5=20,四五二十5×5=25,五五二十五,5×6=30,五六三十5×7=35,五七三十五,5×8=40,五八四十5×9=45,五九四十五 课后反思教学课题摘桃子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

授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5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3、学会看图列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教学重点在具体环境中,掌握并灵活应用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熟练掌握5的口诀。教学(具)准备挂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景创设认真倾听谈话:猴子妈妈准备了三个桃子,分给乐乐毛毛怎么分?于是妈妈想了个办法,谁第一个答对8道题就给谁2个桃子激发兴趣,调动学习兴趣体验感悟学生独立做,发奖品

学生反馈,说出每一个算式所用的乘法口诀。出示教材12页图画,谈话:男生帮乐乐,女生帮毛毛做的又对又快的老师也奖励一个大桃子,男生女生交换,前五名奖励体验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快乐实践应用3×5=15(人)

3+5=8独立填写,集体订正小组交流,集体订正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练一练”第1题:出示题目指导分析第2题:在括号里填适当的符号第3题:组织学生观察图画说图意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信息适当指导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课题做家务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

授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2连加的过程并借助编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2的乘法口诀。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法。

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教学重点利用经验规律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正确编出2的乘法口诀。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观察回答谈话:小名是一年二班的学生,非常热爱劳动,看,今年他正在做家务板书课题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激发兴趣问题探究1.学生独立用小棒摆一摆,认真观察操作后,小组交流,完成填表格2.1×2=2

2×2=4

3.独立列算式,小组交流汇报4.编制乘法口诀

5.对口令游戏

1.谈话:小名要摆几双筷子?我们一起来帮小名,同学们摆的很好,能不能一边摆一边填上4页的表格?2.组织学生交流订正:摆一双筷子怎样列乘法算式?摆2双,3双,4双„„会吗?3.组织小学生独立列式后交流汇报4.根据5的乘法口诀编制2的乘法口诀5.整理2的乘法口诀6.怎样记住这些口诀7.对口令游戏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给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空间,充分展示自我实践应用2×9

9×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做2×4=8(只)做练习1题:计算哪乘法时用二九十八这个口诀?2题:用1、2、3、4、56、7、8、9分别跟2相乘,得数画上圈3题:口算练习4题:每人2只手,4人几只手?一只手5个手指,8只手几个手指?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天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们的收获吗?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做家务填一填: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6 8 10 12 14 16 18

课后反思教学课题需要几个轮子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

授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掌握3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编制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挂图、小棒。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景创设有一个小朋友在给三轮车安装轮子。一辆三轮车3个轮子,9辆车需要几个轮子?今天,我们要帮助小熊一起解决“需要几个轮子”这一数学问题,大家打开课本16页,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大家发现图中的数学问题了吗?问题探究学生自己数一数,然后填表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几个轮子?为三的乘法口诀做铺垫体验感悟

.摆一个三角形2.1×3=33.一三得三4.独立摆三角形,编制口诀,组内交流

.拿小棒摆三角形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3.板书:1×3=3

一三得三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实践应用独立练习,小组交流,集体订正。“练一练”1题:找朋友2题:找规律填数3题:动物运动会数学故事反馈信息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1×3=3

一三得三2×3=6

二三得六3×3=9

三三得九3×4=12

三四十二3×5=15

三五十五3×6=18

三六十八3×7=21

三七二十一3×8=24

三八二十四3×9=27

三九二十七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可爱的小青蛙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

授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3,5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以的口算。

2、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口诀。教学难点用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挂图,口诀卡片。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复习同桌用卡片互相提问。

1、对口令。三六()

四()二十三四()

二四()五八()

()九十八

2、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口算。复习前面的口诀,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连一连

2、比一比

3、算一算(1)学生独立作答,同桌交流。(2)集体交流反馈。生:小蝌蚪2×3和3+3生:小蝌蚪9×2,6+6+6,3×6,9+9生:我是用加法计算的。生:我是用乘法计算的,6+6+6就是三个6相加,所以可以用3×6的口诀来计算。学生口算完,全班核对。并说出每个算式所用的口诀。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生:1个9生:3个9(出示挂图)同学们都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丁丁是个爱护动物的好孩子,他把小朋友们捉到的小蝌蚪放回到河里。小蝌蚪到了水里就到处找妈妈,你知道谁是它们的妈妈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找妈妈吧。师:6号青蛙妈妈的孩子是谁?师:18号青蛙妈妈的孩子有哪些?师:6+6+6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呢?(重点关注:相同加数的算法,以及他们与乘法的联系,巩固乘法的意义。)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们将剩下的汇报完。师:小青蛙也像我们小朋友一样,喜欢比比谁的本领大。快看,两只小青蛙在岸边等待小裁判的枪声,准备比赛过河。我们也加入它们的比赛吧。(引导学生观察2×3和3×2所用的是同一句口诀“二三得六”,再进行拓展,让学生说出2,3,5的每句口诀可以写出哪些算式。)老师帮助加深理解。师:1只青蛙吃了9只害虫,也可以说有几个9?那3只青蛙吃了几个9呢?3个9我们可以怎样列式呢?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加深相同加数和乘法的联系。熟练运用2,3,5的口诀。运用乘法的意义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第2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生根据第四题的要求,提出多个数学问题并进行计算。

1、让学生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看懂第2题的图意,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除了完成书上的问题,还可以进行拓展,问“大楼正面有多少个窗户?大楼侧面有多少个窗户?”这里要提醒孩子们看清图画,大楼的底楼有一个门,我们应该注意不要把门也当成了窗户,还有就是侧面并不是只有看得到的那个,侧面应该有两个。

3、引导学生独立弄清第三题的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行交流。在巩固练习时,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可爱的小青蛙过河比赛:2×6

3×3

2×7

4×38×3

9×25×2

3×27×3

6×33×6

8×22×3

4×23×5

3×9 课后反思教学课题小熊请客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

授教学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4的乘法口诀,寻找记忆口诀的方法,并初步记忆4的口诀。

3、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4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用4的口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学生认真倾听,并回答老师的提问。生:一串有4个。生: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呢?今天,小熊想邀请小伙伴们到自己家做客。它准备了一篮子红果,并且把它用竹棒串成串。(老师边说边出示书上的图,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师:小熊串好的红果每串有多少个?师:小熊在串红果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什么问题?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是最乐意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

二、新课

1、数一数学生数完汇报结果,共九串。学生独立思考,数一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生:我是一个一个地数的,从1数到36。生:我用的是加法。一串红果是4个,2串就是4加4是8个,3串就是8加4是12个„„出示红果的串数。师:请热心的小朋友来帮助数一下,这里共有几串红果?师:九串里共有多少个红果?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师:九串一共有多少个红果?你们刚才是怎么数的呢?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师:这个办法真好,谁用这个方法接着算?算完之后让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让学生观察图自己去寻找方法,这样会让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

2、填一填

3、写乘法算式,编口诀

4、说一说生:表示1串红果。生:分别表示红果有2串、3串„„9串。生:它表示一串红果4个。生:填在2下面的空格里。1×4=4或4×1=42个4是2×4=8或4×2=8„„学生独立编写。全班交流编写好的口诀,并进行总结,归纳。小组内由组长组织学生说一说。“一张桌子4条腿,2张桌子8条腿,3张桌子12条腿„„9张桌子36条腿。”师:刚才孩子们算的真不错,现在你们能填一填这个表吗?(出示书上的统计表。)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表格里的各个数表示什么?谁知道1表示什么?师:那后面的2、3„„9呢?师:1下面的4表示什么呢?师:2串红果几个填在哪里呢?用这样的方法完成后面的填空。并指导孩子们认识一串红果有四个表示1个4,二串红果有8个表示2个4等。

1、写乘法算式师:1个4可以写成哪个乘法算式?师:那你能根据刚才讲的几个几,依次写出乘法算式吗?(教师激励并引导学生写出所有的乘法算式。)

2、启发学生独立编写口诀。

3、引导演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记忆口诀。要求全班都会背诵。(顺着背,倒着背,对口令。)师:学了4的乘法口诀,请你利用它们来说一说。(引导观察书上的“说一说”,使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为后面的乘法口诀的编写做准备。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帮助学生熟记4的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与小结学生独立完成第1,2小题。第三小题具有数形结合的特点,当学生完成这道题后,老师应该对他们进行强化,让他们结合图形说一说算式的意义。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小熊请客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课后反思教学课题回家路上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

授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教学重点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条理说明自己的想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教学(具)准备挂图、口算卡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观察图画数学游戏练一练小结学生认真听老师的导入。学生积极地描述图画的中事物,开始的时候是自己对自己说,然后又同桌说,再进行全班交流。生:有16只猫在划船。每只船上有4只猫,有4只船,所以列式是:4×4=16(只)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提问,回答问题。交流提问结果。生:我们的问题是一共有几只小鸟?生:一共有15只小鸟。生: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草地上有2个5只小鸟,树上也有5只小鸟,一共就有3个5只小鸟,5乘3等于15只鸟。生:谁知道背书包的小动物有几只呢?生:我知道3乘除等于9。生:为什么?生:因为它们是三个一起走的,这里有3个3,所以算式是3×3=9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独立完成第三小题,然后进行全班订正。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森林中的动物学校去看一看,现在那里可热闹了,动物们刚刚放学,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小朋友们想见到它们吗?(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谁在干什么?(重点关注:注意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和积极踊跃地发言。)师:孩子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下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根据画面来提问题。最近我们学习了乘法,你能不能提出一些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呢?如:一共有几只猫在划船?(师把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并追问,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诀。)(这时,老师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同时,老师也参与到其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请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追问。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板书算式:5×3=15(只)在做这种解决问题的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醒写单位。

师:刚才小朋友们问得非常好,答得也很妙。第一个问题问完了,那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老师将问题和算式进行板书,并表扬孩子们这种追问的方式。用同样的方式提出后面的问题,并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先让学生完成第二题,再请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意。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画面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学生之间的提问、回答、追问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他们会主动地思考,问个为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回家路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背书包的小动物有几只?

3×3=9(只)船上有几只小动物?

4×4=16(只)河里有多少条鱼?

3×4=12(只)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6=12(朵)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3×3=9(只)课后反思

第五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教科书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难点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教学时数:1课时 教

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本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讲评。

师: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认一认。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

学生自学后,指名回答。

二、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下面拿出你们带来的纸盒,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学生开展研究,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约8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特点?是怎样发现的? 按面、棱、顶点进行交流。

师:刚才大家通过研究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很多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把刚才研究的结果填入14页的表格中。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整理、比较、交流,共同完成表格。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练一练

教科书第2、3、4题。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1题,实践活动。

教学后记:学生刚开始学习,这个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比较混淆。

教学内容(课题)

教科书

《展开与折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准备

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教学时数

: 1课时 教

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

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教科书 “做一做”第1、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

二、练一练

1、教科书 “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2、教科书 “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和学生的动手操做,学习内容,学生都接受了。

教学内容(课题)

教科书第《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教学时数:2课时 教

一、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1、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8页的长方体纸盒和它的展开图,完成下面两项活动。(1)长方体的6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图的哪个部分?分别将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2)展开图的各条边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在展开图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3)估一估,做这样的一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再算一算。学生交流,小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方法,教师都给予肯定,关键是让学生说清解题的基本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提示:在计算实物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实际选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计算。(要弄清物体的表面积是指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2、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学生尝试探讨:教科书第18页“试一试”。学生交流,小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 “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科书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先说商标纸的面积纸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再计算。

3、教科书 “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一个电视机布罩要做几个面,哪个面是不需要做的,再让学生尝试计算。

4、教科书 “练一练”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5、教科书 “练一练”第5题。

如果学生列综合算式有困难,允许分步计算。

6、教科书 “练一练”第6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题)

教科书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

教学准备 每桌准备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纸盒。

教学后记:学生都觉得比较难掌握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时数:1课时

一、综合运用

1、观察右图并计算。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右图,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并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2、观察左图并计算。

师: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观察左图,用书本当墙角,拿出带来的盒子搭一搭,看看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你是怎样找出来的?并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师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

一是看每个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再计算全部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其中,里面的纸箱没有一个面露在外面;二是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看每个角度能看到几个面,在计算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3、4人小组合作,将4个盒子换一种方法放在墙角处,露出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 搭好后进行交流。

二、找规律:有多少个面露在外面?

1、教科书第(1)(2)(3)题。

师引导学生发现堆放的正方体个数与露出外面的面数的变化规律。再小结:

第(1)题: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3个面。第(2)题: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4个面。第(3)题: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5个面。

2、练习:如果按上述三种方法摆放16个小正方体,那么,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各是多少? 教学后记:本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掌握比较好。

教学内容(课题)

教科书

《练习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较熟练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盒子和3个正方体的盒子;

2、每个学生准备3种不同长度的小棒若干根和橡皮泥。

教学时数:2课时

1、教科书第1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盒子,按要求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再量一量,最后计算出他的表面积。

2、教科书第2、3题。

先让学生说说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

3、教科书第4题。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看看有几种堆法?那么,露在外面的面积有没有变化。

4、教科书第5题。

让学生理解2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露在外面的面与原来的2个正方体相比减少了2个,所以是不相等的。

5、教科书第6题。

6、教科书第7题。

指导学生运用长方体棱长的特点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教科书第8题。

让学生借助操作等手段帮助思考。

8、教科书 “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并与自己所想象的形状进行比较。

教学后记:通过巩固练习,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下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上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上第二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完成并检查预习任务。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上第十二单元(风雪)

    瑞雪图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能比较流畅的通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1、大家喜欢下雪吗? 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

    最新苏教版四上数学五六单元教案

    大丰区新丰镇金墩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第56-57页的例题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认识、比例的应用、比例尺以及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四部分内容。教材充分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生......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比较 教案(5篇)

    第二单元 比较 总第9课时 过生日(比大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初......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比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比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二单元比较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精选合集)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除法第1课时商是整十(百、千)数的口算教材分析教材在学生已熟练掌握利用口算表内除法后,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除法。例1......

    北师版四上数学第二单元 画 角2教案

    [教学内容] 画角(第29-30页)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有关知识。 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