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的说课稿(大全五篇)

时间:2020-05-06 09:2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宿建德江》的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宿建德江》的说课稿》。

第一篇:《宿建德江》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宿建德江》的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宿建德江》的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九板块的第一篇古诗。经过仔细研读小学语文课标里对古诗的相关要求,我知道了中年级学段的古诗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诗句的自学能力,并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真正做到可以激发鼓励学生多多积累课外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宿建德江》是一首借景叙情的五言诗,它是唐朝孟浩然隐居家乡多年,四十岁时奔赴长安求取功名失败归途中所作。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全诗以“愁”为诗眼,以舟泊夜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紧密结合在一起,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在对古诗意境的理解;而在指导学生朗读想象画面和体会情感则是古诗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朗读感悟法:古诗词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所以我充分地让学生读诗,努力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由初读的读正确、读出节奏,到读出画面、读懂意思,再到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用朗读的方式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想象读、配画读、配乐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体会诗情。

2、想象理解法:想象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画面,努力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鼓励学生尽情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说教学流程

这首诗诗中有画,情景交融,具有形象性和可感知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以旧引新→自读感知→研读古诗→走进心境→主题拓展”。

在“以旧引新”、“自读感知”这两个环节中,由学过的古诗引入,既复习旧知,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平等的对话,让学生大胆地朗读。出现了节奏上的错误,再和学生一起探究学习主题,掌握节奏感。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重视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

因为这是本学期里安排的第二个板块的古诗教学,所以在前一个板块的古诗教学里,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边读边借助工具书来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本课“研读古诗”又再一次创设了这样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并在读中想象诗中画面。充分锻炼并培养学生们自学古诗的能力。接着捕捉“诗眼”,创设观看动画课件的情境,来品读感悟古诗意境。当学生出现理解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从反复朗读中去感悟。

适时地点拨,更大空间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理解能力。

在“主题拓展,帮助积累”环节中,我注重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送给学生同作者同心情的诗,鼓励学生多读多积累,激发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热情。

四、说教学板书

板书设计也紧紧扣住诗的意境美,由学生想象画面,再到一同来画下来。主要采用简笔画的形式,既增强了学生的感官印象,又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说教学评价

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以读为主线,以情为核心,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在本堂课中会读会学会用。

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在学习古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以火热的激情走进心境,以不变的衷情保持对古诗的热爱。

《宿建德江》的说课稿篇2

一、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属于山水田园诗,诗人寄情山水,在山水风光的描写中抒发自己愁苦的情怀。“愁”是全诗的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着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默写这首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在理解词句,明确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情感。而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模式

根据唐诗的特点,我在县里提出的阅读教学“四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师范附小片区活动学习到的《小学古诗词自主体验式(导读)教学模式》,构建了我们学校的《小学语文古诗词分层探究式(导读)教学模式》,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分步朗读、逐层深入”的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模式,我设计了“初读感知——精读品悟———回读感悟——拓展延伸——课后作业“五个大环节,其中前三个环节属于分类自主学习、分层点拨,第四个环节属于分层练习,第五个环节属于分层自主作业。这样做注重了对“三生”的培养,让尖子生吃饱,让学困生吃好,让特长生发挥特长。

四、说课题研究

我这学期申报的小课题研究题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实验研究》。如何有效处理生成与预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这些教学一线的教师。特别是公开课、比赛课,大多数教师追求的仍然是过程的完整性,重视教师的预设,把教师能否引导学生顺利地解决教师预设的问题作为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请学生进入预设的圈子、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被贴近”标准答案,是最常见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造成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自问自答,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诱导深入,逐渐靠近教师预设的答案,其实质就是教师在自问自答。

所以我的观点是让学生通过熟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对于简单的问题,同桌之间讨论即可解决,教师筛选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全班共同解决。当堂全班也解决不了的,布置作业回去之后查资料解决。

五、说教学效果分析

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我只做他们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以读为主线,以情为核心,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在本堂课中会读会学会用。

我也知道我这节课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因为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层朗读环节,分层学习环节,不能更多地照顾好学困生。另外,我的随堂练习设计得难度大了一些,而且缺少写字环节,我觉得进修学校的王蕴枫老师给我的建议特别好:把随堂练习的第一题改成写生字,学生边学边写,这样既达到了课标的要求,又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回去以后我会马上改进。

《宿建德江》的说课稿篇3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宿建德江》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宿建德江》是长春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作品。诗的起句以愁为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接着以生动的江边日暮风景图为依托,凭添了许多山水意象。

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诗句的自学能力,我们知道,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等自学的方法,想象描述能力正处于缓步提升状态,所以学习理解这首古诗并不难。基于以上情况,我设置了如下的交融式的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自学探究,理解生字词的意思,理解诗人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2、想象感悟,熟读成诵,借助多媒体情境,进行练笔创作。

这两个目标都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第一个环节是朗读导入;第二个环节是文本解读;第三个环节是创作练笔。

首先说一下朗读导入,上课开始的时候是我的一段朗读,为什么没有用配乐朗读呢?主要是我想让学生更多机会亲近文本,在更朴素的语言氛围中走进文本,感知文本。

接着说一下文本解读环节。这里一共分四步走,第一步是自读古诗,借助工具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学理解古诗中的生字、难理解的词语。这里用到一张幻灯片,是自学提示:阅读课本74页,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交流一下。这样做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次检验,一次锻炼。

第二步是质疑问难。首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接着针对自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质疑问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一起交流解决。

第三步是想象画面,这里很重要,我们知道,古诗的意境存于“言”外,对学生来说,靠生动活泼的想象才能将语言符号化为如在眼前、如临其境的画面。这方面,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所以,这里,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当时诗人所处的环境,给学生提出一个发散性的问题:那是怎样的环境?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悠悠的江水?还是倦鸟归巢?是岸边孤零零的巨石,还是垂柳依依?当然,这些都要由学生来想象表述。这里的想象,也是对后边的创作练笔的一个有效铺垫。

文本解读的第四步是体悟情感。因为有之前理解的基础,所以学生很容易抓住“愁”这个主线,这时抛出另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从哪个字或哪些字你感受到了诗人的愁。这里我做了一些预设,“宿”而未眠,这是从时间跨度上看出来的,从“日暮——月近人”,天色已经很晚了,诗人仍然辗转反侧,这是本诗含蓄的愁;“泊”而难停,这里通过幻灯片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来完成,感悟诗人漂泊无依、有志难酬的情感;“旷”而犹寂,原野空旷,更显寂寞,一份孤独的愁;“近”却难得,只有月亮很近,可是水中月,也只能是幻像罢了。这个过程学生也可能品味其他字词,有其他的“意会”,教师还要顺势引导,让学生一边品味,一边读出诗人的愁,进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信息技术助力读写结合这个环节。这是我们组的研修主题,也是我个人平时非常有倾向性的一个课题。我认为习作指导不能分崩离析地游离于课文之外,课本就是最好的范例,必须要找到读写结合点,让学生常练常写。这节课我就根据这首诗画面感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扩写古诗。这个环节靠一段视频辅助,在播放视频之前,提出这样一个要求:认真看,丰富想象,哪些画面与古诗内容相符,哪些情景触动了你。接着播放视频,这样做以视频为媒介,帮助学生丰富古诗印象,从而突破难点,为这首小诗涂上色彩,使其更加立体可感。音乐的设置,是发挥其渲染作用,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帮助学生进一步体悟作者的愁绪。播放之后,提供一个写法小贴士,给学生一些练笔建议,学生开始扩写古诗。因为有之前的想象理解做基础,有视频帮助拓宽视野,有写法的引导,所以学生扩写这首诗应该是水到渠成。

信息技术助力读写结合,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声像语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那么回顾我本节课的教学,我一共用了5张幻灯片,完全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绝不画蛇添足,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促读写、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目的。

以上是我的说课设计,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感谢国培,感谢信息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谢谢大家!

【《宿建德江》的说课稿3篇】相关文章:

1.孟浩然诗《宿建德江》说课稿

2.《宿建德江》原文

3.孟浩然诗《宿建德江》说课稿3篇

4.唐诗宿建德江

5.关于扩写宿建德江作文

6.《宿建德江》赏析

7.《宿建德江》的教学设计

8.关于宿建德江的古诗简析

9.《宿建德江》古诗鉴赏

第二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介绍作者及建德江。

二、教授新课:

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图片)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出示古诗内容:(出示图片)

1)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欣赏边理解诗意。

2)个体感知: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

3)说一说:

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如果有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

4)比一比:

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小组比赛)

5)问一问:

客人的“愁绪”有哪些?

后两句诗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读一读:有感情朗读。

7)背一背:比比谁背得快。

三、复习巩固:

对照图片,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先写后说)

四、古诗欣赏:《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课后作业:

背诵古诗。

第三篇:宿建德江的教学设计

《宿建德江》的教学设计

李丽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略诗歌意境。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配古筝曲)一段优美的古曲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二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

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好。自由《读宿建德江》(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

2、教学生字

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3、再读古诗 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三、入境悟情 体验升华

1、同学们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

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学生板书)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齐读)

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板书)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

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4、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感觉无比幸福)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读出了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的劝慰他呢?

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五 全诗回读、情感共和

学习了本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了孟浩然的知己,朋友,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让我们这份愁情托付江中的月儿,通过我们的背诵,以解他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回读或背诵全诗指名背 小组背 比赛背)

第四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大洼小学:王晓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默写这首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明确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情感。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分层探究式(导读)教学模式,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题。

1.背诵孟浩然的诗《春晓》。

2.简介孟浩然以及相关的写作背景(学生课前预习)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

二、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在读之前,做到如下几点要求:

1、读熟古诗。

*前两遍要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古诗读通顺。

*后两遍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读出节奏。可以在诗句中画出停顿符号。

2.学生自由练读。

3.检查朗读情况。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古诗。联系上下文边读边理解诗句的意思,可以参考书下的注释,或者查阅工具书。

2.同桌之间交流一下你对每句诗的理解。遇到困难还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中相机指导。

3.汇报交流,质疑问难。

4.再读古诗,领悟诗情

四、个性朗读,传情达意。

你觉得这首诗还可以怎样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创意地读。

五、随堂练习,背诵古诗。

1.随堂练习。(分层练习)

2.背诵古诗。

六、课外拓展。

其他诗人用月寄托情感的诗句。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七、总结收获。

八、课外作业。①默写古诗 《宿建德江》。

②积累古诗:《天净沙·秋思》和《枫桥夜泊》。

③小练笔:把《宿建德江》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第五篇:把握“点” 巧迁移 ——《宿建德江》《枫桥夜泊》组式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把握“点” 巧迁移

——《宿建德江》《枫桥夜泊》组式教学反思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教育办公室

叶运强(***)《宿建德江》和《枫桥夜泊》是两首反映古代诗人旅途中“愁思”的应景之作。乡愁是一种情绪,一种文化,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客愁”是两首古诗的共同意象,是架起它们之间情感纽带的桥梁,如何解读“客愁”成了教学的关键点。教学中我对两首诗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客愁”为线索,以诵读为主线,以读为本,读中促写。通过精读《宿建德江》这个“点”,带动学生迁移学习《枫桥夜泊》。学生不仅在学习中掌握了相同主题古诗的学习方法,而且深化感悟了诗人的思乡情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把握基点

迁移式教学法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抓住适当的突破口切入。教学时我围绕“客愁”做文章,以“引客愁—读客愁—想客愁—悟客愁”为基本教学框架,指导学生精读《宿建德江》,教给学习的方法,然后学生根据“精读”学到的方法合作学习反馈,我适当点拨检查。最后对两首诗链接整合,学生通过“写客愁”进行归结升华。

二、把握迁移点

迁移式教学法关键是找准迁移的“点”,我从以下的几个“点”进行梳理:

1.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客愁”,课前教师整合“秋天的乡愁、水中的乡愁、月中乡愁”的相关诗句让学生朗读感悟,在此情感积淀的基础上巧妙导入,实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巧妙联系,再解读“客愁”内涵,为深化理解古诗打下了感情的基础。

2. 学法点。教法也是学法,两者必须融合在一起。两首古诗就是通过“读诗-想画—悟情”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的,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是衡量学生是否掌握学习古诗方法的参考尺度。

3. 链接点。古诗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教学一首诗,就要“知人论诗”,走进一位诗人,解读一种生活,了解一段历史。适当的链接能够解开学生心中的疑问,缩短了学生与诗人的心里距离,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的意蕴。可以链接诗人的生平身世,古诗的写作背景,与文本内容、思想、表达有密切联系的诗文诗句等。如教学《宿建德江》时,为了帮助理解学生更好地理解“日暮客愁新”的内涵。我链接了诗人孟浩然京城求仕而不第的经历,链接了失意离开京师游历江南时抒发内心苦闷的诗句:“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很好领会了诗人“旧愁未了,新愁又来”“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心境。

4.情感点。课前的激情“点”,课中两首诗迁移的移情“点”,课末的入情“点”,需要根据古诗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创设情境的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以情激情,达到与诗人情感上的共鸣。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就综合采用了情境语言的描述、主题古诗拓展朗读、情境配乐朗读、鸟鸣钟鸣的音效等方法贯穿整个教学环节。

三、把握操作点

1.诵读与想象。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明了“读”对学习古诗的的重要性。我很好地落实了“读为主线,以读为本”的理念:第一步,读正确、流利,一字一顿,读饱满、响亮,做到字正腔圆;第二步,读出节奏和韵味,根据声调、语调、停顿、押韵的规律,辅助动作表情,读出起伏变化,做到抑扬顿挫;第三步,配乐合作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话”想成“画”,把“他”想成“你”。这样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在“有声有色”的画面中不知不觉走进了诗的意境。

2.入境与悟情。读诗的最高境界就是读出诗人内心的感情,读者与诗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想象入境后,学生的情感得以唤醒,拉近了与诗人的心里距离。此时可以适当配上情境音乐渲染,读出诗人内心的“愁思”,与诗人心气相通,读出心心相印。如在学生反馈《枫桥夜泊》的“悟情”这一环节时,在读到“夜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我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后,配上《渔舟唱晚》的乐曲,辅以 “夜鸟悲鸣”“钟声沉重”的音效,让学生反复了朗读这两句诗,在“四野茫茫、明月孤舟、江水悠悠”的背景中领悟到诗人张继旅途中的孤单、忧愁的思乡情怀,意与境,情与景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古人云,诗有三本:“以声律为窍,以物象为骨,以意格为髓。”本课教学就是遵循“诗本”原则,以读为本,读中想象,入境悟情。通过“读想悟”,不仅授人与“鱼”,重要的是授人与“渔”,提高学生学习和积累古诗的能力。

然而,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由于重点定位于对学生学法的引导与迁移反馈,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教法与学法比较单一,不够丰富;课堂的节奏比较紧凑,对两首的诵读不够深入,诵读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对古诗的诗意的理解不够透彻;对古诗的表现手法领悟不够到位,如《宿建德江》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的写法,《枫桥夜泊》动态与静态,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写法等等,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与完善。

下载《宿建德江》的说课稿(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宿建德江》的说课稿(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独坐、敬亭山、烟渚、日暮、野旷、渔灯、风簇浪。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3.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 舟夜书所见)-教学教案(精选五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教案(精选五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建高塔说课稿

    《建高塔》教学设计 擂鼓镇小学 朱涛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德江一中总结

    德江一中《傩戏面具》进课堂教学经验总结傩戏面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同学们都很熟悉的一种玩具,在古时候,它是图腾崇拜的一种工具,具有象征性,经过历史的转变,它渐渐的转变为实用......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 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 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教案示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 舟夜书所见)教学设......

    倪建琼 说课稿

    校团委实践部义务支教服务队 志愿者教案 社 区: 大西桂湖社区系班: 文新2012级3班 姓名: 倪建琼科目: 语文学号: 20120141120 联系电话: *** 2013 年11 月 《乡愁》说......

    德江2018年教育工作要点

    德江县2018年教育工作要点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县教育工作以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