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具教案
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文具》教案
教学目标:会独立并正确的地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个数,能正确读写6-10。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的读数,写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自制“百宝箱”,实物投影等 课前交流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来了好多老师,你们知道是干什么来了吗?
师:这么多老师不仅是来听课的,而且他们也是来看看小朋友们上课的表现的,所以小朋友们应该这么做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动物王国的文具店开张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师:文具店都有哪些文具,有多少呀?
(让小朋友们动手数一数,点到即可鼓励表扬小朋友)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来找一找刚才这些文具的数字朋友吧!
(完成书本上找朋友连一连)书写数字6,7,8,9,10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写一写,6,7,8,9,10好吗?
(在小黑板上示范书写,可让小朋友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并说一说每个数字书写上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现在该轮到你们来写一写了。
(让小朋友先在书上描一描,在写一写,可将写的好的小朋友本子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百宝箱游戏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百宝箱,小朋友们想知道老师的百宝箱里面都装了什么宝贝吗?(展示百宝箱当中的物品)
师:哪位小朋友想来数一数老师百宝箱当中的宝贝呀?(让几位小朋友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数一数,并在卡片纸上写出数出的数字)课堂小练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会数了,那吴老师要好好考考小朋友们了。(小朋友独立完成书上练一练第1,2小题,教师巡视并指导,可展示做的好的小朋友的作业)
师:小朋友们做的真棒,小兔子和小猴子也想请你们来帮帮忙。(展示小兔子和小猴子做题目时的情景,让小朋友判别到底谁做的对,说一说为什么,师引导: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顺序或号码)数的倒数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写了哪些数了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那你们能不能倒数呢?(顺数1-10,接着倒数10-1)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倒数数的时候,我们来看一下吧。(课件播放火箭发射时倒数和春节联欢晚会时的倒数数)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上你喜欢哪个环节呢,你有什么收获呀!(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就学的这,再见!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来学校以来的第一次公开课,说实话有些紧张,不仅是因为时间匆忙,更是因为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的这次课的评价是很不满意,归其原因还是自己对教材对学生的了解不够,特别是针对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了解的不够,对课堂的把握度不够,总结之后自己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没有做好:
1、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即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
2、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不够合理,如“百宝箱”环节用时过长,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3、老师在范写数字时不够注意细节,主要是课前对教材了解的不够透彻。
4、课堂气氛头重脚轻,教师没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5、对本次课的知识点把握不够,对教材没有吃透。
希望能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与提点下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水平上有一个大的提升,自己也会继续努力,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老师。
第二篇:《.买文具》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附页1图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二、玩中学
1.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书包45元
水彩笔16.85元钢笔8.00元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示几元几角几分。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
2.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并进行比较,说说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2)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认识小数点。
(3)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了解小数的读法,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4)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读。(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价。)
(5)小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
4.试一试。
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
三、学中做
1.写一写,读一读。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做中得
数学游戏。完成练一练第3题。
五、总结。
第三篇:教案买文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课时 买文具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又是一年开学季,同学们在开学时都应该置办写哪些东西啊?同学们举手回答,老师加以引导,引出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生:计算器每个22元,铅笔盒每个18元,圆珠笔每个4元,钢笔每盒24元,羽毛球拍每副35元,足球每个40元。
师:买三个计算器和一支钢笔要多少元?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内容列出算式
生:22×3=66(元)24÷4=6(元)66+6=72(元)生:22×3+24÷4=72(元)
师:两位学生的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 探索新知
1.不同点:列式的方式不同,分布列式和综合列式
相同点:运算顺序相同,都是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1)在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2)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下面绿点问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5+65×40÷5 12×(153-83)÷8(96-6)×(15+9)(3)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检查预习效果)口述总结:中括号也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小括号和中括号都出现在同一个式子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 巩固练习:课本48页练习题第2、4题。
四 课堂小结 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运算时,我们就按照从左往右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顺序进行计算;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后算中括号。
五 作业布置 课本49页第3、6题 六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1)在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2)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3)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
第四篇:买文具教案(定稿)
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教学目标:
1、知识:结合购物的情境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能力:会用小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学难点:用小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小面额人民币学具袋。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周末的时候张老师去商场购物了,你们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东西?(出示商场里购物的图片)
2、怎样才能得到你喜欢的东西啊?(用钱买)
3、对,购物的时候需要钱,这节课我们就带着钱一起到文具店买文具。(揭示课题,出示幻灯片,板书:买文具)
二、认识人民币
1、钱就是我们买东西时候用的货币,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不同的名字,你们知道我们中国的钱叫什么名字吗?(人民币,板书人民币)
2、你们太了不起了!人民币是由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设计、印制并发行的,到现在为止一共发行了5套人民币了,现在我们常见和用的最广泛的就是第五套人民币。
3、你们看,这就是我们购物时使用的人民币。(出示人民币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隐去大面额的)
4、(出示幻灯片,重新按面额从大到小排列人民币图片)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小面额的人民币,找一找有没有你认识的呢?好,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两个学具袋,请组长拿出1号学具袋,里面有这些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然后仔细观察人民币上都有什么。注意要互相谦让,不要毁坏人民币。(小组活动)
5、哪个小组认识学具袋里的所有人民币?好,你们组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吗?注意:要先说出你介绍的人民币的面值,就是多少钱;再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出来的。(请一个小组来介绍)(预设:数字、文字、图案、盲点、颜色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辨别真假人民币的方法。圆通元,数字的大写和小写。)
6、哪个同学还要补充?
7、你们发现多数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要像热爱我们的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不要再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要损坏人民币。
8、人民币按照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幻灯片上显示)如果按照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呢?(元、角、分)(幻灯片显示)
9、你们知道元、角、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吗?1元等于几个1角?1角等于几个一分?(出示幻灯片,填空)
10、介绍货币的历史(幻灯片)
三、实践活动,模拟购物
1、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可以用它来买文具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文具,谁想作为顾客来我的文具店买文具?请组长将1号学具袋收好放好,拿出2号学具袋里的学具,这里面有老师为你准备好你买文具用的人民币的模型。小顾客请你要带着这些钱到前面来。(师:小朋友,你好,请问你需要什么?生:买一个。师:一个多少钱。生:付钱。师:问大家,够不够?请2位同学上台演示)
2、现在你们都来购物好吗?请听要求:每人在我的文具店选一个你最需要的文具,想一想以及你是怎么付钱的。请大家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比一比谁表达的最准确。
3、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刚刚买了什么文具,是怎么付钱的?
4、老师也想买文具,可是我只有一元钱,我可以买什么呢?
5、生活中,一元钱都可以买什么呢?
6、看来一元钱的用处还真不小,所以我们一定不要乱花钱。
四、练习小朋友们,你们这节课收获大吗?智慧老人看大家这节课学的这么开心,他想考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幻灯片出示练习,书P71)
五、小结
1、看来你们收获还真不小,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呢?
2、老师这节课也很开心,希望大家能把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帮爸爸妈妈一起去买东西,好吗?
第五篇:买文具教案
《买文具》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购物》第10、11页:买文具。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3、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准确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准备:
课件、人民币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钱包,从钱包里拿出一些不同小面额的钱来)“钱”是我们国家进行购物时使用的货币,统称为“人民币”。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并学习用人民币来购买文具。(板书:买文具)
(二)学习新课
1、认识人民币。
(1)(出示不同小面额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从老师手中拿出来吧!
①你是怎么知道它是5元、2元、1元、5角、2角、1角„„(这里根据学生所拿的、自己认识的每一张人民币进行提问)?
②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来辨认的?除了这些,你还认识哪些面额的人民币?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及或直接出示不同面额的硬币:1元、5角、1角、5分,让学生进行辨认。然后进行总结这一类是纸币,这一类是硬币。
(3)看课本“认一认”: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4)同学们,你们知道1元可以换几张1角呢? 几个1分可换1张1角呢?(5)练习:
① 练一练的第1题 换一换,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② 练一练的第2题 填一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强调:计算钱数时,相同单位的钱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2、学习付款。
(1)创设情境:(出示钢笔)1支钢笔1元钱,要买这支钢笔你都可以怎样去付钱呢?老师做售货员,让学生来付钱购买钢笔,展示学生的付钱方式。
(2)课件出示文具情境图,同学交流说一说购买每一种文具都可以怎样付钱。老师选其中2-3种让学生交流付钱方式。
(3)小结:在用人民币付款时,相同的钱数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式。3、1把尺子8角,淘气想用1元买1把尺子,如果你是售货员,你应找回多少钱呢?你如何列式解决呢?
学生交流并列式解答(见板书)
4、学生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图中的哪些文具?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
(四)本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应该如何爱护人民币 ?
六、板书设计:
买文具
———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0-8=2(角)
1元=100分 答:应找回2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