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牧民教案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一、教材分析: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很具有舞蹈性,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洋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做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的抒发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本课教材的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好动和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掌握了简单的节奏并能熟练的按节奏读歌词,也会为歌曲伴舞,教师可大胆放手的培养学生自主性,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自由发挥。但是还要进一步的教给学生更多的音乐知识,使他们对音乐更加喜欢,更加了解。
三、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表演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2、通过听、唱、舞、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四、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2.在不同形式的表演中快乐的体验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五、教学难点:唱准并掌握带附点和空拍的节奏:①.×○×○∣××××∣②.×﹒.×××∣×××∣
六、教学过程:一.感受大草原 1.师生问好 2.师:请听一段音乐(放录音《我从草原来》)师配乐朗诵:蓝天高,太阳照,草原好热闹,马儿壮,羊儿肥,这里风光好。听着美妙的音乐我们的思绪一下子就飞到了美丽而辽阔的大草原上,这里有成群的牛羊,这里有美丽的草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草原的魅力吧。二.走进草原 1.听音乐《草原上》欣赏草原风光,并介绍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师:你能看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美丽的风景吗?(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洁白的毡房、成群的牛羊)2.你们能看出是哪个少数民族了吗?(生:蒙古族)师:你们真聪明!蒙古族的意思就是永恒之火,也有一个别称:就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都生活在美丽富饶的蒙古大草原上,那里的牧民还会骑马、摔跤、射箭、挤牛奶呢,而且他们还非常的能歌善舞。三.学跳筷子舞 1.师:(出示筷子)咦?这是什么?(筷子)你可别小瞧它,在蒙古族人民的眼中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我看到有些同学似乎有些怀疑,那就让老师当一回小牧民给你们跳一段《筷子舞》吧。2.师:刚才我跳的筷子舞你们喜欢吗?(生:喜欢)筷子舞是蒙古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之一,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筷子舞。3.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舞蹈。四.学唱歌曲师:欢快的筷子舞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那我们说草原的歌曲是不是也很好听?想不想把这首歌曲也学会呢?(生:想)1.播放歌曲,生聆听后师板书课题。2.带着问题复听范唱。①是谁在唱歌?(小牧民或草原小牧民)②歌曲的延长情绪是怎样的?(高兴、自豪、开心、骄傲„„)③歌曲的节奏是怎样的?师可从旁提示:听了歌曲让你有什么感觉?想不想跳舞?有没有力量?(稍快的或欢快活泼的)3.跟节奏说唱歌词。板书节奏难点①.×○×○∣××××∣②.×﹒.×××∣×××∣ 4.跟音乐范唱学唱歌曲。5.全体带着感情齐唱歌曲。6.表演歌曲师:同学们谁想当神气的小牧民?现在我们就唱起歌跳起舞当一回真正的小牧民好吗?挑选演唱组、舞蹈组、演奏组和说唱组的成员.师:其实音乐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只要你热爱音乐,能发现其中的奥秘,你就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五.拓展延伸蒙古族还有一种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它的演奏姿势和二胡很相似——马头琴。(出示图片)(播放音乐)就是我们刚开始听过的那段音乐,它就是用马头琴演奏的,它的音乐深沉、浑厚、苍劲、辽阔,富于表达勤劳、强悍的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和感情。(音乐声减弱)
六.小结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和演唱了蒙古族歌曲,理解了小牧民骄傲自豪,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也初步了解了蒙古族的筷子舞和马头琴,丰富了蒙古族音乐带给我们美好的感受,最后,让我们再次唱起《我是草原小牧民》并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走出教室,结束这次草原之旅吧。(播放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
第二篇:牧民新歌教案
一. 课题:牧民新歌
二. 教材分析:《牧民新歌》是简广易于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曲子。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新时期牧民的精神风貌。
三.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之前有学习过《草原上》和《我是草原小牧民》两首蒙古族的民歌。所以在这首歌一开始会比较容易进入场景。通过这首歌不同的分段来更加深入了解蒙古族的特点。培养欣赏能力。四. 教学目标: 1.2.3.感受蒙古族音乐特点,了解音乐表现要素,形象。熟悉全曲的主题音乐和特点
通过欣赏让孩子了解主奏乐器音色特点
五. 课时:一课时35分钟
六.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让学生有对整首歌曲的画面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感受牧民新生活2.难点:创编舞蹈
七. 课前准备:ppt,多媒体,八. 板书:主题旋律,九.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音阶***1.用噜模唱音阶
(二)新课导入
用噜模唱《草原上》(听琴,听清楚老师弹的旋律,我弹一句,你们用噜模唱一句。)
(师:刚刚同学们模唱的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
(生:蒙古族
(学生不知道就翻开书本p8)
(师:对,蒙古族有什么特点
(生:着装,生活习惯,爱好(学生不知道就老师回答)
(师: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住在蒙古包,是游牧民族,以畜牧为生计。,蒙古族人民生性豁达,向往自由。蒙古族的歌悠扬,宽广,热情,奔放。作曲家简广义,就是被大草原深深吸引,创作了一首牧民新歌,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金曲。我们来听听这首歌,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个草原小伙伴格朗带着我们从欣赏草原到赛马的场景。)
(三)教学:
A欣赏全曲
(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来听听这首歌的情绪,并且听听看它主要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现在让我们跟着格朗一起进入大草原)
听曲子
(师:提问情绪,乐器)
(生:答略
B分段欣赏 1.引子部分
(师:现在大家开书p20,是不是看到了五副大草原画面,上面有个男孩他就是格朗。现在我们再次来分段聆听,过程中把书中的图片和音乐联系在一起一次来感受一下每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和音乐特点。现在格朗带着我们来到大草原。播放引子部分
(师:提问画面,节拍特点(生:答略
(师:自由,宽广,运用垫音,颤音,滑音的技巧。
2.慢板部分
(师:现在我们来听听这一段,这一段慢板中出现了一个主题乐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先听出主题音乐,我们来听听格朗现在要给我们描绘他草原家乡的幸福生活。)播放慢板(师:大家眼前出现了书上的那部分画面?优美,悠扬。刚刚这段出现了这一段好听的主题音乐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老师弹主题乐句旋律学生学习模唱 3.小快板部分
(师:学完主题音乐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感受一下在骑马背上的感觉)播放快1板 老师做动作
(师:看到了什么画面?热情奔放 播放快2板 老师做动作 播放快板1和2,(师:请同学们起立做马的动作
4.结束部分
(师:现在我们来聆听最后一段,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播放结束段
(看到了什么画面,什么场景(生:万马奔腾,马叫
(师:一曲大草原和牧民生活的描绘,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了他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展现了游牧民族的新生活。同学们可以谈一谈对蒙古族乐曲风格的特点吗?)(生:答略
C再次感受全曲
1.引子让同学们闭上眼睛
2.慢板让同学们跟着音乐哼唱主题旋律 3.小快板让同学们站立做律动舞蹈 4.结束加入乐器
九.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体会到了牧民的新生活还有蒙古音乐的特点,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有许多不同地区的不同音乐风格和音乐特点,希望同学们到课后也可以留心你所听到的歌曲,体会他的风格和情感,这样对你们的音乐能力会大大提升。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第三篇:草原小牧民教案
《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科目:大班艺术
执教:龙兴中心园
李娜
活动目标:
1、能跟着音乐旋律和节拍学做踏踮步和提压腕等蒙古族舞基本动作。
2、感受蒙古舞优美活泼热情奔放的风格,体验与同伴一起舞蹈的快乐。
3、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民族风情。活动准备:
1、材料: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放羊牧马的图片。
2、经验:活动前放歌曲《小牧民》,让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对扬鞭、骑马等动作有一定了解。活动过程:
一、感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民族风情。
1、教师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地方。出示图片:看这是哪里?
师: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生活着这样一个民族,他们每天放马牧羊,能歌善舞。你们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吗?幼儿回答。
2、出示图片,师:你觉得蒙古族的人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你觉得哪里最漂亮?幼儿回答。
出示三张图片,师:辨一辨,哪一张是蒙古族的服饰。
3、师:蒙古族的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大草原上,他们每天放马牧羊。我们把他们叫做牧民,一些小孩子也喜欢放牧,我们叫他小牧民。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到草原上当一回小牧民。听他们唱着歌来了
一、感受歌曲旋律及民族特色。
1、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第一遍,问:你听过这首歌曲吗?知道它是哪个民族的吗?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歌词里都说了什么?
2、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第二遍,幼儿听音乐自由做动作。
三、学习蒙古舞《小牧民》的基本动作。
1、教师示范。问:老师刚才都做了哪些动作。
2、学习骑马扬鞭,踏踮步和提压腕。
出示图片,幼儿学做。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老师喊节拍,幼儿学做动作,先学手和脚的动作,再完整的做。合音乐做。
四、幼儿展示蒙古舞
1、蒙古舞人民热情好客,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跳舞。幼儿在音乐伴奏下与老师欢乐的跳舞。
五、拓展廷伸
1、蒙古舞人民在举行节日庆典时还有哪些仪式和习俗呢?
2、我们学了蒙古舞的基本动作还可以用这些动作跳其它的蒙古舞?如:《草原英雄小姐妹》。
第四篇:《牧民的一天》教案01
牧民的一天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通过欣赏《牧民的一天》等歌(乐)曲,激起学生对草原音乐的兴趣,并能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
智育目标: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美丽的夏牧场》的意境,并能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的内容。
素质发展目标:通过自己搜集素材、自己组织、主持的班级音乐会“美丽的草原”,锻炼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知“草原音调”(主要指蒙古族的);自己组织班级音乐会。教学难点:在读谱教学中进一步熟悉1=G的五线谱音位。
教学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1.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男声独唱歌曲《天堂》,这是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创作并自己演唱的。腾格尔生于内蒙古,从小就深受蒙古音调的浸润,又受过良好的专业音乐教育,所以,他的演唱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和原汁原味的蒙族音乐风格,我们再来听一首腾格尔的成名之作《蒙古人》,歌词大意是“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我出生在牧人的家里,辽阔无边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这就是蒙古人,热爱故乡的人。” 教师请学生讨论旋律和歌声有些什么特点。2.欣赏电子琴独奏《牧民的一天》。
这首乐曲运用电子琴多变的音色,生动地描绘了蒙古族牧民一天的生活劳动情景。乐曲由五个部分组成,请先听引子(教师在琴上弹奏),再听A段和B段的音乐(教师在琴上弹奏)(1)初听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各段落的分段和衔接。
(2)复听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各段落运用的音乐素材及表现的意境。
(3)根据音乐和课本上插图的提示展开想象,分别用语言来描述各段音乐所表现的情景。(4)按课本要求,将五段音乐排序并分别命名。3.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1)复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2)欣赏合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齐唱与合唱不同的效果。
(3)请同学们思考在没有合唱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设计、安排各种演唱形式,将这首歌曲唱得更动听。(4)学生试唱各种方案。4.读谱练习《草原上》。
(1)现在,让我们来视谱学唱一首蒙古族民歌《草原上》
(2)教师弹奏歌谱在括号处停下,请学生思考在两处括号内应分别填上什么音。(教师可以分别试填,请学生反复倾听后确定,这是培养调式感、主音感的很好练习,要引导学生注意上下两句应使用不同的结尾音,以造成呼应的关系。)
(3)在确定两处括号中应分别填上“3”和“(谱面上是1=F,但用1=D弹奏)”后请学生视谱随琴声学唱。(4)学生独立学唱歌词。5.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草原上的音乐,并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下一节课,我们将举办“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及早作好准备。
第五篇: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一、教学设计说明: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唱歌内容。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体验。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等为基本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丰富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智。在互动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成为学生们的合作伙伴、平等中首席者。通过本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使师生间达到共识、共赏、共进。
二、教学分析: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很具有舞蹈性,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洋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做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的抒发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本课教材的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好动和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3、知识与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和舞蹈创编能力,并能用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音符、休止符、装饰音的演唱。
五、教具准备:钢琴、电脑课件、自制打击乐器。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音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耶!”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音乐四十分又和大家见面了,大家高兴吗?(高兴)请坐。
(二)激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乘坐音乐列车到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去旅游。我国是多民族大家庭,在大草原上主要生活的是蒙古族。对于蒙古族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生: 他们吃的和我们不一样:喝牛奶、吃羊肉:穿的衣服很鲜艳;住蒙古包;蒙古人骑马。
2、师:大家知道的真多,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美丽的大草原吧。
3、(播放课件)师:这里空气清新、天空明朗,到处绿草茵茵。在牧人动听的歌声中,可爱的羊群好像朵朵白云在茫茫的绿海中慢移,马儿也悠闲地吃着嫩草,一切都是那样的恬静、祥和。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同胞大多以游牧业为生,他们喜欢摔跤、射箭、骑马,马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当中非常重要,他们放牧离不开马,外出也离不开马,因此他们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师:蒙古族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大多来源于生活。骑马动作就经常在蒙古族舞蹈里出现。(现在,同学们请起立,每个人摆个骑马的动作)看谁的小马跑得又快又轻(脚下要轻)如果想让小马跑得快点呢?小马的速度减慢了,小马停下来了。生:学生马上举起一只手扬起小马鞭。师:(老师做硬肩动作)大家看这个动作叫做硬肩,跟老师一起做,这个动作是由一个传统的活动演变而来,谁能猜一猜?(学生猜)那就是——摔跤!(老师做挤奶动作)再看这个动作,(教动作)我们一起做,猜出这个动作是在干什么呢?(师生一起做)。
(三)学习歌曲、培养兴趣(播放歌曲)
1、初听歌曲
师:了解了蒙古族,当然还要听听来自大草原的歌声啊,它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觉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在歌声中你的脑海里呈现怎样的画面呢?(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
师:孩子们,大草原的歌声美吗?赶快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听后的感受吧。(你最想做什么)生:我仿佛来到了大草原,和小牧民一起放羊。生:„„„„.2、二次聆听歌曲,跟着音乐做舞蹈动作
师:大家想不想做一回小牧民,去体验一下放牧时的乐趣?(想)好,那我们就把教室比作美丽、辽阔的大草原,现在你就是神气的小牧民,请同学们轻轻起立,小牧民们请骑上你们的小骏马,和蒙古族小伙伴放牧去喽!(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学生随音乐做动作)大家说当小牧民的感觉怎么样?(好)草原的小伙伴说了,要想真正成为小牧民,还要会唱草原的歌曲,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一学这首好听的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板书)
3、学打节奏 1)(出示筷子)(示范打节奏。)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新的自制打击乐器,是什么呀?(筷子)筷子不仅是我们吃饭的工具。还发出美妙的声音,大家听听。(示范)好听吗?老师也给大家每人准备了一双筷子,拿出你们的筷子跟老师打一下。跟老师一样拿好啊!认真听。(生打)老师又换一个,注意听,会不会呀,孩子们。(师生共打)我又换了,认真看(一起做)。2)(出示课件)
师:这个呀就是刚才老师领大家敲打的节奏,我们在分别来敲一敲,第一行节奏就是老师敲的第一组节奏,(师示范,生学打)第二行(继续打)第三行(继续打)。3)分组打节奏
师:现在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三组,你们根据自己对应的节奏敲一下,一会儿我们一起来合奏好不好?现在听老师指挥,我指挥到哪组,哪组就演奏。(师哼唱打击)两遍。4)听伴奏打击
师:下面我们随着伴奏一起演奏一遍。(师生演奏)谁听出来了,哪组同学演奏了两次?第二组同学先接了哪组,又接了哪组?这回我们听着音乐再来一遍好不好?()大家的表演的太精彩了。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师:下面我们把这首歌完整的听一遍。(听歌)小牧民在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呢?我们来读一读,因为音乐是流动的文学,我们只有把歌词清晰流畅的朗读出来,才能更好的演唱歌曲,请同学们先跟老师有节奏的读一遍。
(1)老师边敲双响筒边有节奏的读词,学生跟读。(2)同学们完整的读一遍。(学生完整读词。)
(3)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读“啊哈嗬”这句歌词时特别高兴,为什么呀?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很高兴的意思。表达很快乐的心情。很开心地吆喝声。师:大家理解的非常准确,“啊哈嗬”是一句衬词,表现愉快的心情,就像我们平时“哼哼”小曲时的样子。所以我们在演唱歌曲时要怀着怎样的心情演唱呢?(愉快、快乐)速度上应该怎样把握?(稍快)
5、再次聆听歌曲
师:接下来,想不想听顾老师为你们演唱这首歌曲呢?(想)大家在认真听的时候,用你那双机灵的大眼睛,找找有没有我们以前没见过的音符宝宝?(师演唱)(教师范唱歌曲)顾老师唱得好听吗?(好听)掌声鼓励鼓励我吧!(学生拍手)谢谢大家。谁说说歌曲里没见过的音符宝宝是什么?
生:在“草儿”的上面多了两个零、在歌词“肥”字上出现的小音符。
师:我们看看它都出现在哪句歌词上?老师把它放大在屏幕上。“草儿青青,羊儿肥” 歌谱上出现的这两个红色的符号叫休止符,遇到休止符要停一停,在这里我们要唱半拍,在演唱时要有跳跃的感觉,在“肥”字的谱子上面出现了小音符,它是前倚音,我们唱的时候要拐个弯(老师范唱)老师来唱一下,你们分辨哪个是加了休止符和前倚音的。(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认真分辨)
师:这些音乐符号的加入,让我们感觉好像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
6、哼唱旋律。
(用学生名字轻声哼唱旋律)
师:让我们赶快来唱响欢乐的旋律吧?以前咱们都是用“啦、啊”来哼唱旋律,今天老师突然有个想法,那就是用咱们班同学的名字来唱行吗?注意要选择适合模唱的开口音,先用谁的名字呢?大家推荐一位。(学生推荐)XX同学你愿意吗?好,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用“董”轻声的哼唱旋律。咱们先两小节两小节的哼唱。一句一句的哼唱。完整的哼唱。注意歌曲的前奏出现了四分休止符,听老师弹一遍前奏,在心里喊空拍,咱们再完整的哼唱一遍(教师完整弹琴、学生跟唱,用稍慢的速度模唱歌曲旋律。)
7、带词演唱。
(1)学生轻声带词半句演唱。
师:熟悉了旋律之后,让我们把歌词加进来,跟老师先两小节两小节的唱。(2)学生整句演唱。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琴声一句一句的演唱。
(3)学生轻声带词完整的演唱。师:下面让我们跟着琴声,用悄悄话的声音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老师的前奏。(4)解决难点:
师:通过唱词,同学们感觉哪里不太好唱? 生:“啊哈,啊哈嗬”等(师生共同帮助解决)师:(课件出示这句歌词)“啊哈啊哈嗬”在第一个音处出现了大附点节奏,要唱得长一些,后面的音要唱得短一些。(老师边打拍子边示范唱)我们一起边打拍子边唱一唱。要唱出欢快、自豪的感觉,跟着老师的琴声再唱一唱。(5)让我们把声音放开,用自豪、欢快的声音唱一遍
8、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1)完整演唱
师:刚才在演唱时,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唱得美美的,有的同学眼睛睁得亮亮的,让我们大家都像他们一样,随着老师的琴声愉快的演唱,好吗?(好)看看谁的表情最美啊!(2)放音乐跟唱
师:下面我们跟随音乐在唱一唱。(3)加入打击乐器跟唱
师:孩子们,拿出你们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再跟唱一遍。(4)接龙游戏 师:歌曲大家已经基本上学会了,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仙女棒我来唱”。我来起头,仙女棒对准谁,谁就接下去唱下一句,有可能仙女棒对准的是两名同学,也有可能是一位同学或者是大家,所以请同学们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啊。(开始游戏)(放伴奏)师:仙女棒施展了她的魔力说了,我们的歌唱得不错,但唱得还不够神气。让我们再听听小牧民是怎么唱的。
9、聆听歌曲,跟伴奏演唱 师:(播放歌曲)听到小牧民唱的这么自豪,大家服气吗?(不服气)让我们也来比一比,谁唱得更神气?(生唱)除了采用合唱的形式,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形式唱呢?(独唱、小合唱、男女生对唱)下面我要请一名同学上前面来唱一唱,看看谁最勇敢?(生边唱边做动作)老师把大家分成男女两队,女生唱第一句,男生唱第二句,衬词的地方我们一同来唱。(放录音伴奏)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做舞蹈动作表现歌曲,熟悉旋律,体会歌曲的情感情绪,在学习歌曲中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帮助突破歌曲的难点,然后完整演唱全曲,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
(四)拓展延伸 师生跳起摔跤舞
师:从大家的歌声中让我感受到你们越来越像个小牧民了。大家还记不记得“硬肩”是什么活动演变而来的?我要找一名男同学和我一起来跳摔跤舞,大家在用愉快的歌声演唱好吗?(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把本课教学推向又一个高潮,让孩子们真正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陶冶高尚情操。)
(五)课堂小结
师:快乐的四十分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请大家骑上你们的小骏马,随着优美的歌声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