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教案
11《项链》教案
白雪
学习目标
1.认识“蓝、又”等11 个生字和禾木旁 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 4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难点:读准“蓝、金、活”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的”等字。课时安排 2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二、领略美
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
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三、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2.自主识字: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3.同位交流: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
4.全班交流:把你喜欢的字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充。预设:
形声字:蓝、笑、和、活、金 数笔画:又、向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形近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反义词: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师随机引导: 挂:做动作“挂”。5.指导书写:
(1)白(第一次书写):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后临写,教师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己书写一个。(2)和:认识新偏旁“”。(3)学生练写“的”“又”。6.去掉拼音读一读。
7.师:都学会了吗?接受挑战吧!(开火车检验词语卡片)(开火车检验生字卡片)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大海的小文章,读一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教师引导: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生字,指名读全文。
2.教师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大海,去领略大海的美,体会大海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体会快乐--品味美(一)品味第1自然段--美景
1.指名读,问: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感受到大海很美。(板书)4.师:第1自然段只用了三句话就让我们体会到了大海的美,作者可真了不起。那他都用了哪些词语呢?和同桌找一找,用波浪线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的体会。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现这些词语: 蓝蓝的黄黄的小小的
②师:什么蓝蓝的?什么黄黄的?什么小小的?请你试着说出这样的短语:___的___。
③什么又宽又远?什么又长又软?你能说出这样的短语吗? ___又___。
④“雪白雪白”这是什么样的短语?(ABAB式)“雪白雪白”可以形容什么?试着说一说。⑤师:“哗哗地”是拟声词。
“哗哗地”可以形容什么?它的后面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所以用“地”。试着说一说其他拟声词。
师:你们说得真美,这么美的词句,我们该怎样读呢?(想象,带表情)按大家说的我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自己练一练--指名读,评价--男女生读。(二)品味第2 自然段--快乐
1.指名读,问: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快乐。(板书)4.第2自然段用了很多精彩准确的动词,你能找到吗?用三角号画一画,并和同桌做做动作来体会那份快乐。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会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 笑迎捡穿挂落穿挂 ②指名表演。
③师:让我们先快乐地读一读吧!自读--指名读,评价--小组赛读。
④师: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快乐,那小娃娃的快乐是什么呢?(有海螺和贝壳穿成的项链)其实啊,大海也很快乐,你知道大海的快乐是什么吗?
(有快活的脚印穿成的项链,所以说,大海的项链就是--快活的脚印!)⑤那就让我们带着小娃娃的快乐,带着大海的快乐齐读第2自然段。
三、升华快乐--欣赏美
1.多美啊,让我们尽情尽兴地随着音乐齐读课文吧!
2.大家读得太好了!读够了吗?我想这时我们看着书读已经表达不出我们心中 的酣畅了,那就让我们全体起立,边做动作,边带着表情,配着优美的旋律,背诵吧!
四、书写快乐--畅谈美
是啊,我们把一串串可爱的脚印留给了海滩,也把我们的快乐留给了大海,把童年的快乐永远地珍藏在了自己小小的心田里。此时此刻,你一定也回忆起自己童年中许多快乐的事了吧。
有哪里给你带来过快乐呢?你也当当小作家,写一写吧!(配乐)(投影,配乐指名展示作品)
五、热爱美
师:你们的童年真让人羡慕啊!感谢你们把我带回到美好的童年,我想把我童年时最喜欢的一首歌与你们分享,让我们一同走进童年的快乐中吧!(播放歌曲《童年》 在音乐声中自然结束课。)
六、布置绘画作业,创造美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大海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画出更美的画。回家后,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大海,明天带过来,好吗? 《升国旗》教案
白雪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4个字及一种新笔画
3、让学生感受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出示五星红旗,介绍讲解,引出升旗仪式。
同时认识“五星红旗”“升”几个字
二、初读指导
1、投影插图,请小朋友们边看图边听录音
2、再听录音,要求看着课文,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3、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句读课文
(3)齐读全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升、国、我、们、中
1、记忆字形
2、指导在田字格里书写,重点提醒“升”的两撇的不同和“我”的竖钩和斜钩的区别。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国、我、们、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指导看图,引读第一句
(1)什么是我们的国旗?
(2)出示句子,指名读
(3)讲述,指导学生用骄傲、自豪的语气读第一句。
2、指导看图,引读第二句
(1)看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你知道它是怎么升起来的吗?
(2)出示句子。
(3)课件演示升国旗
(4)指导读出自豪、崇敬之情。
3、指导看图,引读第三句
(1)升国旗时,我们少先队员应该怎样做?
(2)出示句子,在生活中你喜欢用“您”称呼哪些人?
(3)指导朗读第三句,读出对国旗的崇敬热爱之情。
(4)学生表演读第三句,评价。
(5)齐读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
1、看图引背。
2、学生看图自由背诵
3、句子接龙背
4、边背诵边表演
四、看图,启发想象
听到雄壮嘹亮的歌声,看到小朋友们整齐有力的敬礼,小鸟们也向着国旗飞来了,你知道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吗?
五、指导写字:起、立、正、向
1、记忆字形
(1)说说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有哪个字需要别人帮忙。
(2)书写这些字时,你想提醒小朋友们什么?
2、指导在田字格里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
六、作业
回家向长辈介绍升国旗时的情景,要求边说边表演。
小学语文新课程心得体会
白雪
通过学习,我反复认真地阅读《小学语文新课标》,从中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作为一名一线的新教师,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五、突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性,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总而言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走出新的一条道路
第二篇:课题教案
2017-2018学上学期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与实践》课题教案
(一)18、《莫高窟》教学设计
前锋小学 张 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4.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师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
4.给课文分段。
(1)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2)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形态各异"。
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4.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读课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板书:《莫高窟》
彩塑 形态各异
壁画 个性鲜明
藏经洞 数量多
《莫高窟》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和藏经洞,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课文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是语言优美,有鲜明的特色,很值得细细品读。特别是一些排比句把彩塑和壁画描绘得惟妙惟肖。但是光是品读语言还不足以让学生真正走进莫高窟的世界,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括彩塑、壁画(飞天)的图片和莫高窟的视频材料,内容丰富,欣赏性很强。当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惊叹之声不绝于耳,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同时,多媒体的呈现还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宏伟瑰丽、精妙绝伦等。网络资源的利用让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丰富了想象力。
欠缺之处:课堂上学生缺乏思考,在让学生模仿说话的时候,似乎美妙的词语都让文章的作者给说尽了,学生的语言贫乏,没有美感。
2017-2018学上学期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与实践》课题教案
(二)15、《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前锋小学
张 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小斗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细读课文2、3、4节,感悟“不幸”。
1.读悟课文第2节。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从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2)让学生抓住相关的词语,朗读体会这一段中所包含的情感。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读悟第三、四节。
(1)让学生默读第三、四节,体会艾滋病的可怕。
(2)指名读课文,体会恩科西遭遇的不幸,命运的无辜、不幸、可怜。
(二)细读课文5.6.7节。
1.自由读第5.6节,恩科西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是怎样做的呢?
2.自由读第7节,同位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6.7节。
(三)细读课文8.9节,感悟“关注”。
1、自由读课文第8.9节,说说恩科西是哪一天离开人世的?
2、出示:第九节的内容。
(1)指名读。
(2)体会曼德拉的话的含义。(就是激励人们在天灾面前要像恩科西那样正视现实,敢于拼搏,做顽强抗争的斗士。)
三、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该怎么办?
(1)号召学生遇到“灾难”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从满信心。
(2)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板书设计:
顽强抗争
15、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
珍爱生命
关爱他人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无私奉献”,《艾滋病小斗士》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在单元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巩固运用的作用。
课文讲述了南非黑人儿童恩科西身患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与他一样患病的艾滋病病人的动人故事。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描写具体,用词准确生动,融科学知识、语言积累、思想启迪于一体,为启迪学生的思想智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要想使学生被课文中的主人翁恩科西感动,首先作为授课老师先要被感动。课前,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制作了课件,然后带领孩子在多媒体教室完成了教学,我和孩子们在一些图片及文字中被恩科西的坚强感动着。带着饱满的情感带着学生走入文本,抓住课题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进行展开,你认为什么人可以称为“斗士”。学生踊跃回答。通过老师的范读、指名读等方式让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感悟恩格西的“不幸、顽强、抗争”。了解恩科西是如何与社会偏见作斗争和如何呼吁人们一同关心其他艾滋病人的,从而加强对“斗士”的深层理解。最后引出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红丝带”,增长知识,了解它的象征意义。
第三篇:课题教案
课题教案:《认识青菜》
活动目标:
1.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比较,认识青菜的颜色和外形特征。
2.简单了解青菜的对身体的营养,愿意吃青菜。活动准备:
1. 每人一棵青菜
2. 集体记录纸一张、记录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盘子青菜)今天,老师带来一种蔬菜,它是谁呀?
教师以青菜的口吻向青菜宝宝问好。
二、幼儿观察、交流。
1.观察青菜。
每人拿一棵青菜,仔细观察。——青菜是什么颜色、什么样的?
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
它看上去像什么,它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了解青菜的叶子是一片一片的。
3. 了解青菜对身体的营养。
结合已有经验,引导幼儿说说青菜对身体的好处。——你们喜欢吃青菜吗?
青菜对我们身体有好处吗?
第四篇:课题2教案
课题二 网络通信
人们越来越多地依靠网络来彼此联络。人们通过网络从世界各个角落在线沟通。有效而又可靠的技术能随时随地满足我们对网络的需求。随着以人为本的网络不断扩大,连接和支持它的平台也必须同步发展。
现在,人们不是针对新提供的每项服务开发独立的专用系统,而是将整个网络行业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这意味着对于现有网络的分析和逐步增强可以同时并举。这样能确保在推出新服务时保持现有的通信,既节约了成本,技术上也合理。
网络学习的核心是使用描述网络功能的公认模型。这些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前网络,并促进新技术开发以支持未来的通信需求。
在本课题当中,我们要使用这些模型,还要使用分析和模拟网络功能的一些工具。其中,用于建立模拟网络并与之交互的两个工具是 Packet Tracer 4.1 软件和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器。
2.1 通信的平台 2.1.1 通信要素
通信的第一步是将消息或信息从一个人或设备发送给另一个人或设备。人们使用许多不同的通信方式来交流观点。所有这些方式都有三个共同的要素。第一个要素是消息来源,即发送方。消息来源是需要向其他人或设备发送消息的人或电子设备。第二个通信要素是消息的目的地址,即接收方。目的地址接收并解释消息。第三个要素称为通道,包括提供消息传送途径的介质。
现在我们以使用文字、图片和声音进行通信为例,这些消息都可以通过数据或信息网络来发送。首先将其转换为二进制数字,即比特(亦称位)。然后,将这些比特编码成可以通过适当介质传输的信号。在计算机网络中,介质通常是一种电缆或者无线传输。
本课程中的网络 一词指的是能够承载许多不同类型通信的数据或信息网络,这些通信包括传统的计算机数据、交互式语音、视频和娱乐产品。
2.1.2 传达消息
理论上来说,可以将一次通信的内容(如音乐视频或电子邮件消息)作为一大块连续的高容量比特流,通过网络从源发送到目的。但如果真以这种方式传输消息,那就意味着在传输此数据期间,同一个网络中的其它设备都不能发送或接收消息。这种大型数据流会导致严重的延迟。而且,一旦互联网络基础架构中有一条链路在传输期间出现故障,那么整个消息都会丢失,必须全部重传。
所以,更好的办法是先将数据划分为更小、更易于管理的片段,然后再通过网络发送。将数据流划分为较小的片段称为分段。消息分段主要有两个优点。
首先,通过从源设备向目的设备发送一个个小片段,就可以在网络上交替发送许多不同会话。用于在网络上将交替发送的多个不同会话片段组合起来的过程称为多路复用。
第二,分段可以增强网络通信的可靠性。每个消息的独立片段无需经过网络中的同一条路径从源设备传送到目的设备。因此,如果某条路径因数据流量过大或故障而堵塞,仍可以使用备用路径将各个消息片段转发到目的设备。如果有部分消息未能传送到目的,则只需重新传输丢失的部分。
使用分段和多路复用在网络上传输消息的弊端是提高了该过程的复杂程度。试想一下,这就如同您要邮寄一封 100 页的信件,但每个信封里只能装一页纸。写地址、贴邮票、邮寄、收信和打开全部一百个信封的过程对发信人和收信人而言都很耗费时间。
在网络通信中,每个消息段也必须经过类似的过程才能确保其到达正确目的设备并重新组装成原始消息的内容。
整个网络中各种类型的设备都要协同工作才能确保消息片段稳定可靠地到达其目的设备。
2.1.3 网络的组成部分
消息从源到目的所采用的路径各式各样,可能简单到只是一根连接两台计算机的电缆,也可能非常复杂,是真正覆盖全球的网络。这种网络基础架构构成了支持以人为本的网络的平台。它为通信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通道。
设备和介质是网络的物理要素,即硬件。硬件通常是网络平台的可见组成部分,如笔记本电脑、PC、交换机或用于连接设备的电缆。但有时候,某些组成部分并非如此直观可见。例如,无线介质就是使用不可见无线电射频或红外波通过空气来传输消息。
服务和过程是网络设备上运行的通信程序,称为软件。网络服务通过提供信息对请求做出响应。服务包括人们日常使用的许多常见网络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托管服务和 Web 托管服务。过程提供的是通过网络定向和移动消息的功能。过程不易觉察,但却是网络运行的关键。
2.1.4 终端设备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
人们最熟悉的网络设备称为终端设备。这些设备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网络与底层通信网络之间的界面。终端设备包括:
计算机(工作站、笔记本电脑、文件服务器、Web 服务器) 网络打印机 VoIP 电话 安全摄像头
移动手持设备(如无线条码扫描仪、PDA)
在网络环境下,将终端设备称为主机。主机设备是指通过网络传输的消息的源设备或目的设备。为了区分不同主机,网络中的每台主机都用一个地址加以标识。当主机发起通信时,会使用目的主机的地址来指定应该将消息发送到哪里。
在现代网络中,主机可以用作客户端、服务器或同时用作两者。主机上安装的软件决定了它在网络中扮演的角色。
服务器是安装了特殊的软件,可以为网络上其它主机提供信息和服务(例如电子邮件或网页)的主机。
客户端是安装了特殊的软件,可向服务器请求信息以及显示所获取信息的主机。
2.1.5 中间设备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
除了人们熟悉的终端设备外,网络还要依靠中间设备来提供连通性并在后台运行才能确保数据在网络中通行。这些设备将每台主机连接到网络,并且可以将多个独立的网络连接成网际网络。中间网络设备包括:
网络接入设备(集线器、交换机和无线接入点) 网间设备(路由器)
通信服务器和调制解调器 安全设备(防火墙)
在数据流经网络时对其进行管理也是中间设备的一项职责。这些设备使用目的主机地址以及有关网络互连的信息来决定消息在网络中应该采用的路径。中间网络设备上运行的进程执行以下功能: 重新生成和重新传输数据信号
维护有关网络和网际网络中存在哪些通道的信息。 将错误和通信故障通知其它设备
发生链路故障时按照备用路径转发数据 根据 QoS 优先级别分类和转发消息 根据安全设置允许或拒绝数据的通行 2.1.6 网络介质
网络中的通信都在介质上传送。介质为消息从源设备传送到目的设备提供了通道。现代网络主要使用三种介质来连接设备并提供传输数据的途径。这三种介质是: 电缆内部的金属电线 玻璃或塑料纤维(光缆) 无线传输
每种介质类型必须采用不同的信号编码才能传输消息。在金属电线上,数据要编码成符合特定模式的电子脉冲。光纤传输依赖于红外线或可见光频率范围内的光脉冲。无线传输中则使用电磁波的波形来说明各个比特值。
不同类型的网络介质有不同的特性和优点。并非所有网络介质的特征都相同,也不一定适合同样的用途。选择网络介质的标准是: 介质可以成功传送信号的距离。 要安装介质的环境。
必须传输的数据量和速度。 介质和安装的成本。
2.2 LAN、WAN和网际网络 2.2.1 局域网
网络基础架构在以下方面可能存在巨大差异: 覆盖的区域大小 连接的用户数量
可用的服务数量和类型
独立的网络通常覆盖一个地域,向位于同一个组织结构(如一个企业、园区或地区)内的人们提供服务和应用程序。这种类型的网络称为局域网(LAN)。LAN 通常由一个组织管理。用于规范安全和访问控制策略的管理控制措施将在网络层执行。
2.2.2 广域网
当公司或组织分布于相距甚远的不同地域时,可能需要借助电信服务提供商(TSP)才能使位于不同地点的 LAN 相互连接。电信服务提供商运营的大型地区网络可以覆盖很长的距离。以前,TSP 一般使用不同的网络分别传输语音和数据通信。不过,现在这些提供商为用户提供的融合信息网络服务正日益增多。
单个组织一般通过电信服务提供商网络租用连接。连接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 LAN 的这些网络称为广域网(WAN)。尽管组织负责维护连接两端的 LAN 的所有策略和管理,但通信服务提供商网络内部的策略仍由 TSP 控制。
WAN 使用特殊设计的网络设备来建立 LAN 之间的相互连接。由于这些设备对网络至关重要,配置、安装和维护这些设备就成为组织的网络正常运行所必不可少的技能。
LAN 和 WAN 对每个组织的作用都非常大。它们连接组织内部的用户,实现了很多形式的通信,包括交换电子邮件、企业培训和其它资源的共享。
2.2.3 Internet-由多个网络组成的网络
尽管使用 LAN 或 WAN 有很多优点,但大多数人还需要与本地组织以外的其它网络中的资源通信。
这类通信包括:
向国外的朋友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网站上的新闻或产品 获取邻居计算机上的文件
与住在其它城市的亲戚发送即时消息 通过手机随时了解喜爱的体育赛队的表现
网际网络
由相互连接的网络组成的全球网(网际网络)满足了人们的这些通信需要。这些相互连接的网络中有一部分由大型公有组织和私有组织(如政府机构或工业企业)拥有并保留供其专用。在向公众开放的网际网络中,最著名并被广为使用的便是 Internet。
Internet 是将属于 Internet 服务提供商(ISP)的网络相互连接搭建而成的。这些 ISP 网络相互连接,为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用户提供接入服务。要确保通过这种多元化基础架构有效通信,需要采用统一的公认技术和协议,也需要众多网络管理机构相互协作。
内部网
内部网通常用于表示一个组织的私有局域网和广域网连接,只有该组织的成员、员工或其他获得授权的人员可以访问。
注意:以下术语可以互换:网际网络、数据网络和网络。两个或多个数据网络相互连接形成网际网络即 PC 或其它主机设备上的网卡或 LAN 适配卡,用于提供与网络之间的物理连接。连接 PC 与网络设备的介质将直接插入网卡。
物理端口网间设备上连接到独立网络的专用端口。由于路由器用于互连不同的网络,因此路由器上的端口称为网络接口。
2.3 协议
2.3.1 用于规范通信的规则
无论是面对面还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所有通信都要遵守预先确定的规则,即协议。这些协议由会话的特性决定。在日常的个人通信中,通过一种介质(如电话)通信时采用的规则不一定与使用另一种介质(如邮寄信件)时的协议相同。
试想一下,规范世界上现存的所有通信方法需要多少种不同的规则或协议。
网络中不同主机之间的成功通信需要在许多不同协议之间进行交互。执行某种通信功能所需的一组内在相关协议称为协议簇。这些协议通过加载到各台主机和网络设备中的软件和硬件执行。
要直观地了解所有协议在特定主机上的交互方式,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将其视为协议栈。协议栈显示了在主机上实现协议簇中每个协议的方式。协议被显示为分层的架构,每种上层服务都依赖于其余下层协议所定义的功能。协议栈的下层负责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和向上层提供服务,而上层则负责处理发送的报文内容和用户界面。
使用分层方式来描述面对面的通信
以两人面对面通信为例。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使用三个层来描述此活动。底层是物理层,两人都可以通过声音说出词语。第二层是规则层,两人同意用通用语言交谈。顶层是内容层,两人实际说出来的词语,即通信的内容。
假使我们亲眼目睹这场谈话,实际上不会看到漂浮在空中的“层”。必须要了解,层的运用只是一种模型,藉由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方便地将复杂的任务划分为多个部分,从而分别描述其工作原理。
2.3.2 网络协议
在人类社会中,有些通信规则属于正式规则,其它一些则只是根据习俗和惯例达成共识的,即隐性规则。但是,设备若要成功通信,网络协议簇就必须精确描述要求和交互过程。网络协议簇说明了以下过程: 消息的格式或结构
网络设备共享通往其它网络的通道信息的方法 设备之间传送错误消息和系统消息的方式与时间 数据传输会话的建立和终止
协议簇中单独的协议可能是特定厂商的私有协议。这里所说的私有指的是由一家公司或厂商控制协议的定义及其运作方式。经过拥有者许可,其它组织也可使用某些私有协议。其它私有协议则只能在私有厂商制造的设备上执行。
2.3.3 协议簇和行业标准
组成协议簇的许多协议通常都要参考其它广泛采用的协议或行业标准。标准是指已经受到网络行业认可并经过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或 Internet 工程任务组(IETF)之类标准化组织批准的流程或协议。
在协议的开发和实现过程中使用标准可以确保来自不同制造商的产品协同工作,从而获得有效的通信。如果某家制造商没有严格遵守协议,其设备或软件可能就无法与其它制造商生产的产品成功通信。
例如,在数据通信中,如果会话的一端使用控制单向通信的协议,而另一端却采取描述双向通信的协议,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它们之间将无法交换信息。
2.3.4 协议的交互
Web 服务器和 Web 浏览器之间的交互是协议簇在网络通信中的典型应用示例。这种交互在二者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中使用了多种协议和标准。各种不同协议共同确保双方都能接收和理解交换的报文。这些协议包括:
应用程序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一种公共协议,控制 Web 服务器和 Web 客户端进行交互的方式。HTTP 定义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交换的请求和响应的内容与格式。客户端软件和 Web 服务器软件都将 HTTP 作为应用程序的一部分来实现。HTTP 协议依靠其它协议来控制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报文的方式
传输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用于管理 Web 服务器与 Web 客户端之间单个会话的传输协议。TCP 将 HTTP 报文划分为要发送到目的客户端的较小片段,称为数据段。它还负责控制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交换的报文的大小和传输速率。
网间协议:
最常用的网间协议是 Internet 协议(IP)。IP 负责从 TCP 获取格式化数据段、将其封装成数据包、分配相应的地址并选择通往目的主机的最佳路径。
网络访问协议:
网络访问协议描述数据链路管理和介质上数据的物理传输两项主要功能。数据链路管理协议接收来自 IP 的数据包并将其封装为适合通过介质传输的格式。物理介质的标准和协议规定了通过介质发送信号的方式以及接收方客户端解释信号的方式。网卡上的收发器负责实施介质所使用的标准。
2.3.5 技术无关协议
网络协议描述的是网络通信期间实现的功能。在面对面交谈的示例中,通信的一项协议可能会规定,为了发出交谈结束的信号,发言者必须保持沉默两秒钟。但是,这项协议并没有规定发言者在这两秒钟内应该如何 保持沉默。
协议通常都不会说明如何 实现特定的功能。通过仅仅说明特定通信规则所需要的功能是什么 而并不规定这些规则应该如何 实现,特定协议的实现就可以技术无关。
以 Web 服务器为例,HTTP 并没有指定创建浏览器使用什么编程语言、提供网页应该使用什么 Web 服务器软件、软件运行在什么操作系统之上或者显示该浏览器需要满足什么硬件要求。而且,尽管 HTTP 说明了发生错误时服务器应该如何操作,但却并未规定服务器应该如何检测错误。这就意味着,无论 Web 服务器是哪种类型,使用的是哪种形式的操作系统,计算机和其它设备(如移动电话或 PDA)都可以从 Internet 上的任何位置访问存储于服务器中的网页。
2.4 使用分层网络
2.4.1 使用分层网络的优点
要形象地显示各种协议之间的交互,通常会使用分层模型。分层模型形象地说明了各层内协议的工作方式,及其与上下层之间的交互。
使用分层模型来说明网络协议及其工作方式有很多优点。使用分层模型的优点:
有助于协议设计,因为对于在特定层工作的协议而言,它们的工作方式及其与上下层之间的接口都已经确定。
促进竞争,因为可以同时使用不同厂商的产品。 避免一个协议层的技术或功能变化影响相邻的其它层。 提供了描述网络功能和能力的通用语言。
2.4.2 协议模型和参考模型
网络模型有两种基本类型:协议模型和参考模型。
协议模型提供了与特定协议簇结构精确匹配的模型。协议簇中分层的一组相关协议通常代表连接以人为本的网络与数据网络所需的全部功能。TCP/IP 模型描述了 TCP/IP 协议簇中每个协议层实现的功能,因此属于协议模型。
参考模型为各类网络协议和服务之间保持一致性提供了通用的参考。参考模型的目的并不是作为一种实现规范,也不是为了提供充分的详细信息来精确定义网络体系结构的服务。参考模型的主要用途是帮助人们更清晰地理解涉及的功能和过程。
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是最广为人知的网际网络参考模型,用于数据网络设计、操作规范和故障排除。尽管 TCP/IP 模型和 OSI 模型是讨论网络功能时使用的主要模型,但网络协议、网络服务或网络设备的设计人员也可以自行创建模型来代表自己的产品。不过,设计人员最终还是需要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与 OSI 模型和 TCP/IP 模型之中任一或全部相关联才能与行业通信。
2.4.3 TCP/IP模型
网际通信的首个分层协议模型建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称为 Internet 模型。它定义了四个功能类别,若要成功通信,就必须实现这些功能。TCP/IP 协议簇的体系结构遵循了此模型的结构。因此,Internet 模型通常被称为 TCP/IP 模型。
大多数协议模型描述的都是厂商特定的协议栈。但是,由于 TCP/IP 模型是一种开放式标准,因此并不由一家公司来控制该模型的定义。标准的定义和 TCP/IP 协议都在公开的论坛中讨论并在向公众开放的文档集中加以定义。此类文档称为请求注解(RFC),既包含数据通信协议的正式规范,也有说明协议用途的资源。
RFC 中还有与 Internet 相关的技术文档和组织文档,包括由 Internet 工程任务组(IETF)制作的技术规范和策略文档。
2.4.4 通信过程
TCP/IP 模型描述了组成 TCP/IP 协议簇的各种协议的功能。在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上实现的这些协议通过网络交互,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传送。
完整的通信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发送方源终端设备的应用层创建数据
2.当数据在源终端设备中沿协议栈向下传递时对其分段和封装 3.在协议栈网络接入层的介质上生成数据
4.通过由介质和任意中间设备组成的网际网络传输数据 5.在目的终端设备的网络接入层接收数据
6.当数据在目的设备中沿协议栈向上传递时对其解封和重组 7.将此数据传送到目的终端设备应用层的目的应用程序 2.4.5 协议数据单元和封装
在通过网络介质传输应用程序数据的过程中,随着数据沿协议栈向下传递,每层的各种协议都要向其添加信息。此过程通常称为封装。
一段数据在任意协议层的表示形式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在封装过程中,后续的每一层都根据使用的协议封装其从上一层接收的PDU。在该过程的每个阶段,PDU 都以不同的名称来反映其新的表现形式。尽管目前对 PDU 的命名没有通用约定,但本课程中根据 TCP/IP 协议簇的协议来命名 PDU。
数据传输层 PDU 数据包网络接入层 PDU 比特(位)-通过介质实际传输数据时使用的 PDU
2.4.6 发送和接收过程
在网络中发送报文时,主机中的协议栈自上而下工作。以 Web 服务器为例,我们可以使用 TCP/IP 模型来说明向客户端发送 HTML 网页的过程。
应用层协议 HTTP 向传输层传送设定为 HTML 格式的网页数据,从而开始了整个过程。应用程序数据在传输层被划分为多个 TCP 数据段。每个 TCP 数据段都添加了一个标签,称为报头,其包含的信息用于指定目的计算机上运行的哪个进程应接收报文。此外,它还包含供目的进程用于将数据重新组装成原始格式的相关信息。
传输层将网页的 HTML 数据封装到数据段内,然后将其发送到执行 IP 协议的 Internet 层。在这里,整个 TCP 数据段被封装到添加了另一个标签(称为 IP 报头)的 IP 数据包内。IP 报头包含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以及将数据包传送到其相应的目的进程所需的信息。
随后,会将 IP 数据包发送到网络接入层以太网协议。在这里,会将数据包封装到帧头和帧尾中。每个帧头都包含源物理地址和目的物理地址。物理地址用于唯一标识本地网络中的设备。帧尾则包含错误检查信息。最后,服务器网卡将比特编码到以太网介质中。
接收主机上的过程与之相反。数据在朝着最终用户应用程序沿协议栈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被解封。
2.4.7 OSI模型
OSI 模型最初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设计,旨在提供一套开放式系统协议的构建框架。其初衷是希望使用这套协议开发一个独立于私有系统的国际网络。
不过,由于基于 TCP/IP 协议的 Internet 迅速得到广泛采用并且扩展速度极快,致使 OSI 协议簇的制定和认可相对滞后。但即使目前只有少数使用 OSI 规范制定的协议得到了广泛使用,七层 OSI 模型对适用于所有新兴网络类型的其它协议的制定和产品的开发作出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作为一种参考模型,OSI 模型详细罗列了每一层可以实现的功能和服务。它还描述了各层与其上、下层之间的交互。虽然本课程将围绕 OSI 模型组织内容,但是 TCP/IP 协议栈中确定的协议将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请注意,我们提及 TCP/IP 模型的各层时只使用其名称,而提及 OSI 模型的七个层时则通常使用编号而非名称。
2.4.8 比较OSI模型与TCP/IP模型
根据 OSI 参考模型可以说明构成 TCP/IP 协议簇的协议。在 OSI 模型中,TCP/IP 模型的网络接入层和应用层被进一步划分,用于说明这些协议层需要实现的详细功能。
TCP/IP 协议簇在网络接入层并没有指定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时使用的协议,而只是描述了从 Internet 层到物理网络协议的传递。而 OSI 模型第 1 层和第 2 层则论述了接入介质所需的步骤以及通过网络发送数据的物理手段。
这两个网络模型之间主要的相似之处在于 OSI 模型第 3 层和第 4 层。OSI 模型第 3 层是网络层,几乎全部用于论述和记录发生在所有数据网络中的用于编址并在网际网络中路由消息的过程。Internet 协议(IP)是 TCP/IP 协议簇中包含第 3 层所述功能的协议。
OSI 模型的第 4 层是传输层,通常用于描述管理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各个会话的一般服务或功能。这些功能包括确认、错误恢复和定序。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这两个 TCP/IP 协议提供了这一层需要的功能。
TCP/IP 应用层包括许多协议,为各种最终用户应用程序提供特定功能。OSI 模型第 5 层、第 6 层和第 7 层供应用程序软件开发人员和厂商参考,用于生产需要访问网络进行通信的产品。
2.5 网络编址 2.5.1 网络中的编址
OSI 模型描述了对数据进行编码、格式化、分段和封装以便通过网络传输的过程。从源设备向目的设备发送的数据流可以划分为多个片段,并与从其它源主机传输到其它目的地址的消息交替发送。随时都有数十亿这类信息片段在网络上传输。因此,每个数据片段必须包含充分的标识信息才能到达正确目的地。
为了将数据从一台主机上运行的源应用程序成功传送到另一台主机上运行的目的应用程序,必须包含几种不同类型的地址。我们可以使用 OSI 模型作为依据,了解每一层需要的不同地址和标识符。
2.5.2 数据送达终端设备
在封装过程中,当数据在源主机上沿协议栈向下传输时添加了地址标识符。正如有多层协议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以便将其传输到目的地一样,也有多层编址用于确保其传送。
第一个标识符是主机的物理地址,包含于第 2 层 PDU(称为帧)的帧头中。第 2 层涉及报文在单一本地网络中的传输。第 2 层地址在本地网络中是唯一的,代表物理介质上的终端设备地址。在使用以太网的 LAN 中,此地址称为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当两台终端设备在本地以太网络中通信时,它们之间交换的帧包含目的 MAC 地址和源 MAC 地址。一旦目的主机成功接收帧后,会删除第 2 层地址信息,因为数据已经解封并沿协议栈上移到第 3 层。
2.5.3 数据通过网际网络
第 3 层协议主要用于在网际网络内将数据从一个本地网络移动到另一个本地网络。第 2 层地址仅仅用于同一个本地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而第 3 层地址则必须包括供中间网络设备定位其它网络中主机的标识符。在 TCP/IP 协议簇中,IP 主机地址中包括有关该主机所在网络的信息。
中间网络设备(通常是路由器)在每个本地网络的边界解封帧,以便读取数据包(第 3 层 PDU)报头中包含的目的主机地址。路由器使用此地址的网络标识符部分来确定到达目的主机应采用的路径。一旦路径确定后,路由器会将数据包封装到新的帧中,然后将其发送到目的终端设备。当帧到达最终目的时,将删除帧和数据包的报头并将数据上移到第 4 层。
2.5.4 数据到达正确的应用程序
在第 4 层,PDU 报头中包含的信息并未标识目的主机或目的网络。它真正标识的是在目的主机设备上运行并且将要对送达的数据进行操作的特定进程或服务。无论主机是 Internet 上的客户端还是服务器,都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网络应用程序。使用 PC 的人通常都在运行电子邮件客户端的同时运行 Web 浏览器、即时消息程序和若干流媒体,甚至可能还同时运行游戏。这一切独立运行的程序都是典型的单独进程。
查看网页至少要调用一个网络进程。单击超链接会导致 Web 浏览器与 Web 服务器通信。与此同时,电子邮件客户端可能正在后台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而一位同事或朋友可能正在发送即时消息。假设某台计算机只有一个网络接口。由该 PC 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创建的所有数据流都要通过这一个接口出入,但是即时消息不会在字处理程序文档中弹出,电子邮件也不会在游戏中显示。
这是因为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上运行的单独进程会彼此通信。每种应用程序或服务在第 4 层都由一个端口号来代表。设备之间的独有的对话则用代表两个正在通信的应用程序的一对第 4 层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来标识。主机收到数据时会检查端口号,从而确定哪个应用程序或进程是该数据的正确目的。
第五篇:课题:可能性教案
课题: 第四单元:可能性(1)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P44例1及教材练习十一第1、2、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实地参与中积累与学习知识。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抽签卡纸、盒子、彩色球、铅笔。生:棋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
2.师揭题:学生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定性事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3.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学生可能会说:铅笔。
师追问:确定吗?让学生肯定回答一定是铅笔或确定是铅笔。
4.出示奖品铅笔,并说明这是奖励表现最优秀的学生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
二、互动新授
1.引入: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但节目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
组织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3.抽签指生抽一张。(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
指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以学生抽到的是朗诵为例)
4.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
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卡片了。
5.师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板书:可能 不可能 一定)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红棋子,二号盒子放的有红棋子和绿棋子。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哪个盒子里可能会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等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组织摸一摸活动,并验证,再集体汇报。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2题。
先让学生自主连一连,教师发彩色球让学生验证摸一摸,再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连。4.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
1.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2.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它通常包含经常、偶尔两种情况。
作业:教材练习第47页第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