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方程》
科
目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情分析
“方程”,学生已经有了上节课用字母表示数的认识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图形的面积、周长计算公式的知识经验。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方程,因此,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是一个难点,需要大量的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体验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从中体会它的优越性,促使学生建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形成初步的感知。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思维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实验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方程的含义。
三、知识与技能
1.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能力。
重点、难点
1.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1
(一)师生互动,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学生在学生游乐区玩跷跷板的视频,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活动2
(二)、创设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
1、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当两个托盘放入的物体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保持平衡。
2、教师指出:天平不仅可以称物体的质量,还可以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
3、教师出示一些情境图,学生用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4、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从学生所列的算式中提取14个,回顾一下这14个算式是根据什么情境得到的。(教师课件演示)
·
50>20
50>20+20
·
50=20+20+10
50+50=100
·
20+x=50
x+20=50+20
·
x+0.5=2.5
x+50>100
·
x+50<200
175-x=21
·
25+y=173
4a=380
·
4m=380
2x+200=20005、教师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用“=”连接的式子,课件中去掉不等式.观察剩下的10个等式,发现这些等式的特点,有的含有未知数,有的不含有未知数。
6、引导学生概括方程的概念。
教师结合课件,师生共同总结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7、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14
y-28=35
5y=408、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学生打手势判断)(题目略)
9、你知道吗?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尔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10、根据下面5个素材列方程。
此环节在教师引导下,师生一起完成。
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11、教师为学生提供8个素材,学生根据这些素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12、学生谈列方程的感受。
教学活动3
(三)拓展应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1、请你判断。(机动题)
(1)买5杯果汁一共40元。如果用a表示一杯果汁的价钱,下面哪个算式是对的?
□
a×5
=
□
a÷5
=
□
a÷40
=
(2)每辆游览车可以坐45人,五年级学生刚好坐满9辆游览车。如果用a表示学生的总人数,下面哪些算式是对的?
□
45÷a
=
□
a÷45
=
□
a÷9
=
教学活动4
(四)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