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6课 地球的形状

2022-05-05 02:2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6课 地球的形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6课 地球的形状》。

第6课地球的形状

(教材P54~55)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地球的形状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证据,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2.初步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古人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科学探索的兴趣。

2.积极参与模拟实验,乐于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技术的进步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

2.感受自然规律的发现需要经历不懈的探索。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难点:体会人类探索未知的艰难,提高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大球(如健身球等)、船模、手电筒、小球(如乒乓球等)、小方块、纸板、地球仪、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麦哲伦船队环球航海图、月食图片、海上行船的影像资料。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54地球的图片。)现代科学技术发达,可以从外太空中拍摄到地球美丽的景象,从而确定地球是一个球体。然而,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2.提问: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预设:观察地平线;实地考察。)当时的人们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预设:古代绝大多数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3.揭题:这节课让我们来回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吧!(板书:地球的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把聚焦问题的背景给学生铺垫好,让学生以古代人的视角进行思考。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提出猜想

1.过渡: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回到古代,当我们站在大地上时,你能猜测出地球是什么形状吗?(预设:能;不能。)

2.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猜想并且分享。

3.提问:(教学提示:展示教材P54天圆地方的假想图。)绝大多数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为什么他们会提出这样的猜想?(预设:在古代,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人们只能靠实地考察和观察天空去猜测天地的形状,因为天空有弧度,似乎是圆的,大地是平的,所以古人得出“天圆地方”的推断。)

4.过渡:肉眼观察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可以作为猜想的证据。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一部分人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究竟是什么样的现象让人们对“天圆地方”的观点产生怀疑呢?我们继续今天的课程学习。

【设计意图】了解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看法,能由此将学生带入古代生活,让学生体会古人没有科技力量时,探索未知的艰难。

探索二:验证猜想

1.讲解:(教学提示:展示海上行船的影像资料和月食的图片。)在海边,人们观察远方驶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才逐渐看到船身;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这些现象让人们推测地球可能是一个球体。

2.提问: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模拟这两种现象的实验,来验证一下“地球是球体”这一猜想。(教学提示:出示模拟行船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的是什么?(预设:船模模拟船只,健身球模拟球形地表,桌面模拟方形地表。)

3.布置任务:现在请大家分组进行模拟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4.过渡:刚刚我们完成了模拟行船的实验,接下来我们通过模拟月食来进一步验证地球是球体的猜想。

5.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模拟月食的实验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的是什么?(预设:手电筒模拟太阳光,乒乓球和小方块模拟不同形状的地球,白色纸板模拟月球表面。)

6.布置任务:现在请分组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猜想,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个生活现象进行模拟,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地球是球体才能解释这两种生活现象。

探索三:实践证据——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海

1.过渡:虽然有现象表明地球是球体,但大多数人还是不能接受这个观点。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回到了出发地。至此,人们才开始接受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2.活动:展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海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3.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海,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4.小结: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海是一种实际测试,这样获得的证据才让人们逐渐接受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设计意图】利用地球仪做示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麦哲伦船队的航海旅行是如何证明地球是球体的。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小结: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概过程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能让学生体会到人类探索未知的艰难,以及科技力量的发展对人们认识带来的影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学生知道地球是球体,但并不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这节课通过课件展示、教材信息和做模拟实验等方式向学生全方位展现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地球是球体”这个常识是人类通过艰辛漫长的探索得出的。不断修正这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人类探索自然、不断求真的过程。

本节课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实验、讨论、汇报、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地球形状的相关知识。最后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难度在于教学环节多,时间非常紧凑,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和课堂纪律的维持。

课后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44第二、三题。

二、判断题。

1.地球是太阳的一颗天然卫星。()

2.“天圆地方”的观点有一定科学性。()

3.用手电筒照射球形物体,得到的投影可能是方形的。()

4.在地球上,朝一个方向一直前行,能够回到出发点。()

三、选择题。

1.模拟帆船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实验中,观察者的眼睛要保持()。

A.俯视

B.平视

C.仰视

2.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

A.方形的B.不规则的C.圆形的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可概括为()。

A.观察猜测—实践证明—现象推断

B.现象推断—观察猜测—实践证明

C.观察猜测—现象推断—实践证明

参考答案

二、1.×

2.×

3.×

4.√

三、1.B

2.C

3.C

下载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6课 地球的形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6课 地球的形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