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用菌教学计划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食用菌产业具有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产业特点,其生产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有记载的不少于850种,著名的有150种,进行人工栽培的已超过60种,有一定生产规模的30种左右,除了已商业性栽培的常见菇类,如平菇、香菇、金针菇、滑菇、银耳、黑木耳、猴头菇等的生产得到巩固外,各种新开发或新引进的珍稀食用菌,如姬松茸、真姬菇、杏鲍菇、灵芝、阿魏菇、白灵菇、茶薪菇、杨树菇、大球盖菇等也引起各地菇农的重视,成为继常见品种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栽培品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不断地完善成熟,我县的下岗职工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使食用菌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次培训的人员大多是有一定食用菌基础的职工,因而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地把食用菌栽培的技术进行推广,使广大下岗职工快速脱贫致富,推动我县食用菌事业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选用教材是黄毅教授38年的研究成果,全书讲述了食用菌栽培的基础知识,讲解了食用菌类的基础知识、制种方法,详尽地讲述了香菇、蘑菇、秀珍菇、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茶树菇、滑菇、黑 1 木耳、银耳、草菇、鸡腿蘑、灵芝及竹荪等15种商业性较强的食用菌栽培步骤、操作要点,以及食用菌的保鲜加工、病虫害防治方法。
教材内容主要分基础篇、制种篇、栽培篇、保鲜与加工篇、病虫 害防治篇,共计九章,73节。具体包括:绪论、第一章大型真菌的形态与发育 ;第二章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第三章 食用菌的生理;消毒灭菌;第四章 菌种类型、制种设备与菌种场布局;第五章 菌种培养基的制备;第六章 灭菌与消毒;第七章 菌种的分离、提纯、扩大、培养与保存;第八章 香菇栽培;第九章 蘑菇栽培;第十章平菇栽培;第十一章 秀珍菇栽培;第十二章 金针菇栽培;第十三章 杏鲍菇栽培;第十四章 白灵菇栽培;第十五章 茶薪菇栽培;第十六章 滑菇栽培;第十七章 黑木耳栽培;第十八章 银耳栽培;第十九章 草菇栽培;第二十章 鸡腿蘑栽培;第二十一章 灵芝栽培;第二十二章 竹荪栽培;保鲜与加工篇 第二十三章 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技术;病虫害防治篇 第二十四章 食用菌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教材重点主要有:掌握常规、特殊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掌握消毒、灭菌技术;熟练掌握接种技术;掌握菌种培养的条件;掌握菌种质量鉴定与保藏的主要方法;掌握常规和一些稀特菌类的栽培技能;掌握一定的食用菌加工方法。
教材难点有:菌种类型、制种设备与菌种场布局;灭菌与消毒;菌种的分离、提纯、扩大、培养与保存;香菇、蘑菇、秀珍菇、金针 2 菇、杏鲍菇、白灵菇、茶树菇、滑菇、黑木耳、银耳、草菇、鸡腿蘑、灵芝及竹荪等15种食用菌栽培技术。
本册教材共安排120学时的讲授内容,60学时的实践内容。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员较为系统的掌握食用菌生产理论,提高对食用菌基本 概念的认识,了解食用菌的种类、分类、菌种等方法的基本知识,获得食用菌的基础知识。
2、掌握二级、三级菌种的制作和栽培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
3、认识食用菌菌种类型及作用,掌握各级菌种的培养、保藏与复壮的基本技术。能利用基本原理自行设计培养基配方。
4、能比较不同菇类的生物学特性,清楚对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法、不同栽培方法及不同管理措施,明确各菌类在栽培管理上的特点。
5、能判断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正确应用有效的防治措施。
6、利用自己制作的菌种,采用袋栽或畦栽法独立进行栽培实践,并总结出各环节的管理要点及成败的原因。
7、使学员通过实践学会3种以上具有代表性的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并初步具备利用当地农作物下脚料进行食用菌栽培,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本课程以教学为主,学员通过老师授课、文字教材、小组讨论和实习等多种途径完成本培训班要求的学习。
2、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学习重点、选择学习内容。
3、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学员亲手现场操作。
4、利用多媒体教学,讲授食用菌的基本知识,着重讲解和分析 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帮助学员理解学习内容、并指导在实际生产、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5、每个学员要根据教学大纲及每个食用菌品种的教学要求,认真反复阅读教材,认真听课,真正读懂、听懂,掌握栽培要领。
6、根据学员居住、工作地点、安排小组活动,使学员之间互教互学,活动内容以讨论讲课中的问题为主,解决实践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7、兼顾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区的教学需要,以典型食用菌为主,适当介绍一些新的食用菌品种和新的食用菌栽培新技术。
8、学员要认真参加实践,结合实际,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础知识及技能,更好地为我区的食用菌栽培事业服务。
五、教学要求
1.教学中声像教学、辅导教学、实践教学、自学各环节有机统一,以学员自学为主体,声像教学为主导,辅导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员素质。
2.专业课程的教学要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员学习兴趣,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术打好基础。
3.专业课的教学要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和生活实际,加强针对性和适用性。4.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与现代农业岗位工作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就业和创业能力。
六、考核 1.考核方式
由学校统一命题组织考试。2.考核时间
每次培训结束集中进行所学课的理论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可参加该门课程的下一班培训考试作为补考。
3.理论考试及阅卷按学校考试办法办理。
第二篇:有机食用菌
有机食用菌产品标准
有机食用菌是在条件适宜的生态环境中,选用抗逆性较强的菌种,采用无污染的原辅材料和水,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保鲜剂等而生产的食用菌及相关产品。
一、菌种
菌种的管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的《全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的要求,菌种培养基中,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肥料及生长调节剂。
菌种应注明来源、品种清楚,并经认证机构认可。菌种应具有较好的生长性和较强的抗逆性。
二、环境
地栽食用菌的土壤,在采集前3年内,未使用过生产有机食品禁止使用的物质并符合NY/T391中4.5的要求。
拌料、菇床喷洒、环境加湿或清洗栽培用的各种材料、器具,必须用清洁的井水、河水、湖水或自来水,并应符合GB5749中的2.1、2.2、2.3、3.2.5及4的要求。
三、生产场所
食用菌的生产区与周围地区应具有明确的缓冲区和边界(不少于50米),以避免常规农业生产区的影响。有机生产区内的不同生产功能应合理布局,并标注清楚。
四、生产用原辅材料
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辅材料为:木屑、动物粪便、棉籽壳、各种秸秆、玉米芯、豆饼粉、麸皮、米糠等,有些还需要覆土。征得认证机构的同意,允许使用不超过20%的不带有化学合成农药、化肥、重金属、原微生物、虫害等有害物质的非有机物质(覆盖材料和添加水分除外)。
木屑由适宜食用菌生长树种的枝干,砍伐后不经化学处理,粉碎而成。对于树木的利用,应以不影响其生长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畜禽粪便应来源于以天然饲料或有机饲料喂养、以散养的方式养殖的动物,并明确其种类。
棉籽壳、各种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应来源于按有机方式生产的农作物。
覆土一般为天然的、未经化学处理的泥炭土、草炭土及其一些天然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持水性的物质,如藻类等。也可单独或混合使用符合有机生产要求的农田土壤。
五、转换期
食用菌被称作有机产品前,一定要保证在其生产区域最短12个月内未使用过禁用物质。在转换期内,如果没有生产用原辅材料,所使用的替代品需要得到认证机构的认可。
六、生产管理
原料仓库应与拌料、制包、灭菌、冷却、接种区保持一 定距离,接种室和培养室要与栽培地隔离,并保持好周围环境干燥、通风,防鼠,防虫。
接种工具、接种箱、接种室、培养室、床架和栽培房等在使用前均要进行消毒处理,避免菌包被杂菌污染或发生病虫害。
在非栽培期或非栽培区,允许限量使用乙醇、次氯酸钙、次氯酸钠、石灰、石灰水、氯化钠、甲醛、高锰酸钾等消毒剂,在菌种培养和出菇期间,严禁喷洒任何化学药剂。
利用食用菌与杂菌、害虫对营养、温度、湿度、氧气、光线、酸碱度等生态条件的差异,创造适宜食用菌生长的条件,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七、收获和后处理
及时采收、包装、适温保藏。
最大限度地保证在收获、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
对食用菌废料进行合理的无害化处理。如:堆置发酵或作为有机肥的原料出售。
第三篇:食用菌自查报告
滔政发„2012‟40号
滔河镇2012年食用菌产业建设
半年自查报告
县委农工部:
2012年,在镇委、镇政府的关心下,农业站针对我镇今年的食用菌产业建设发展做了精心的部署和有效的管理,在食用菌的建设过程中农业站站长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食用菌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把我镇食用菌产业做好,现在就今年食用菌产业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完成情况
今年我镇的食用菌产业规划发展20万,完成20万,完成率100﹪,涉及农户13多家。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宣传动员。
我镇成立了滔河镇食用菌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细化分解任务,对食用菌产业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重点掌握大户的发展食用菌的信心和发展食用菌产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动员鼓励参与食用菌建设,通过宣传鼓励大户从而带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2、细化方案,组织实施。
根据了解的情况,严格按照线镇上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镇实际,确定食用菌发展农户,及时有效的沟通,同时结合村干部与包村干部共同协调发展产业责任制。把食用菌产业建设纳入到考核中去。安排好技术指导工作,全程进行精心指导。
3、是完善提高,巩固成果。
我镇村干部在督促食用菌产业农户搞好食用菌建设。同时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抓好食用菌的生产。同时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
三、存在的问题
部分农民思想上还存在一些片面认识,食用菌产业有理解却不敢做,另外一部分群众缺少资金和技术,同时缺少培育食用菌的场地。
四、2012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2012年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监督和指导,更好的完成食用菌的养菌和生产的过程,对生产出来的食用菌进行回收的同时,保护食用菌农户的利益,根据食用菌的级别进行分类定级,完成食用菌的销售。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滔河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六月五日
第四篇:食用菌论文
食用菌生产课程论文
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摘要:食用菌生产的环节很多,包括菌种制作、播种、栽培、生产管理、成品采收、产品贮藏等。在这诸多环节中,防污染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防止污染的关键在于生产环境消毒、培养基灭菌、接种操作、培养管理等技术环节。本文将对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做一一的讲解。
关键词:食用菌 消毒 灭菌
中国是食用菌生产的大国。食用菌产业己经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经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食用菌不仅改善了人们的膳食结构,而且大量出口,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收入。目前,食用菌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展现了喜人的前景。食用菌产业具有两大风险,一是市场风险,二是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关键在于消费水平的发展变化。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需求量稳步上升,市场波动相对稳定。而技术风险相对突出。在食用菌生产中始终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污染导致减产,严重的污染甚至导致绝收,给菇农造成极大的损失,因而影响菇农的积极性,进而限制了食用菌生产的更大发展。因此在食用菌生产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污染,是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接下来笔者将谈谈食用菌生产过程当中的防污染措施——消毒与灭菌
1基本概念 1.1消毒
食用菌生产课程论文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全部彻底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例如医用酒精兑制成75%酒精等。
1.2灭菌
灭菌是指把目标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抱在内)全部彻底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无菌即不含活菌的意思,是灭菌的结果。
1.3无菌操作
防止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物体或培养基中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例如一级菌种、二级菌种、三级菌种和菌袋栽培袋中的接种过程即为无菌操作。
2消毒剂与灭菌工具设备 2.1常用消毒剂
2.1.1酒精利用医用消毒酒精或用95%工业酒精兑制75%酒精,用于器皿、菌种瓶、菌袋表而、接种工具表而消毒。
2.1.2气雾消毒(剂)盒主要成分二氧化氯,用于接种箱、接种室、菌种菌袋培养室、菇棚环境消毒。
2.1.3高锰酸钾强氧化剂,用于器皿、菌种瓶、菌袋表而、接种工具表而消毒。
2.1.4硫磺用于接种室、菌种菌袋培养室、菇棚环境消毒。2.1.5甲醛高锰酸钾烟雾剂用于接种室、菌种菌袋培养室、菇棚等环境消毒。由于甲醛剧毒危害人与环境,不提倡使用。
食用菌生产课程论文
2.1.6来苏儿用于接种室、菌种菌袋培养室、菇棚环境消毒。2.1.7生石灰用于接种棚、菌种菌袋培养室、菇棚等过道地而的消毒。
2.2常用灭菌工具与设备
2.2.1酒精灯常用于食用菌实验室、接种箱、接种室、接种帐内接种等无菌操作。酒精灯点燃后火焰外焰温度达600-750摄氏度。可在几秒时间内杀灭接种铲、接种钩、菌种瓶口表而杂菌;并使火焰上方几厘米内成为无菌区,接种操作同时用于封闭菌种袋(瓶)和被接种袋(瓶)口,防比空间游离杂菌进入。
2.2.2紫外线灯常用于食用菌实验室、接种箱、接种室、接种帐内接种等无菌操作和菌种培养室空气净化。紫外线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抱、分支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等,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的表而、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
2.2.3电力高压灭菌锅大型容积70-100L,,小型容积10L左右,额定工作压力1.5MP/平方厘米,灭菌温度121-125摄氏度。常用于接种工具、试管菌种培养基、小容量培养基灭菌。多用于试管母种(一级种)培养基灭菌。使用方便、快捷,灭菌效果好。
2.2.4超净工作台超净工作台原理是在特定的空间内,室内空气经预过滤器初滤,由小型离心风机压入静压箱,再经空气高效过滤器二级过滤,从空气高效过滤器出风而吹出的洁净气流具有一定的和均匀的断而风速,可以排除工作区原来的空气,将尘埃颗粒和生物颗3
食用菌生产课程论文
粒带走,以形成无菌的高洁净的工作环境。常用于实验室、接种室等菌种生产的无菌操作。
2.2.5臭氧离子风机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消毒剂和催化剂,在消毒学上属于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臭氧能破坏或分解细菌的细胞壁,迅速扩散透入细胞里,氧化破坏了细胞内的酶而杀死病原菌。臭氧在水中分解的中间产物氢氧基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分解一般氧化剂难以破坏的有机物,而且反应完全、速度快。臭氧为气体消毒剂,其杀菌过程为强氧化作用,使微生物细胞中的多种成分产生反应,从而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而死亡。臭氧灭活病毒是臭氧直接破坏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臭氧杀灭细菌和霉菌类微生物是臭氧首先破坏细胞膜,使细胞膜受损,导致新陈代谢障碍并抑制其生长。常用于接种室和培养室消毒。
2.2.6燃料高压灭菌锅容积1.0-1.5立方米,额定工作压力1.5MP/平方厘米,灭菌温度121-125摄氏度。常用于二级菌种、三级菌种和小型菌袋培养基灭菌。
2.2.7蒸汽高压灭菌柜容积1.0-1.5立方米,额定工作压力1.5MP/平方厘米,灭菌温度121-125摄氏度。常用于二级菌种、三级菌种和小型菌袋培养基灭菌。
2.2.8常用蒸汽灭菌灶(槽)一般为砖混结构底座,上而铺钢筋铁帘或木制帘,帘下设有承重支撑底座、通气道、冷凝水排水孔。灭菌灶(槽)底座高400cm、平面面积25平方米左右,四周边缘台而宽4
食用菌生产课程论文
600cm,镶嵌钢筋钩环和钢管立柱。灭菌灶(槽)底座留有1-2个通气孔和管道,外接常压锅炉供气。
2.2.9高压蒸汽锅炉常使用中小型高压蒸汽锅炉,根据灭菌锅容量和菌袋数量来选择锅炉大小。大锅炉供气充足,灭菌效果好。
2.2.l0常压蒸汽锅炉常使用中小型常压蒸汽锅炉,根据灭菌锅容量和菌袋数量来选择锅炉大小。可以同时用2个小型锅炉供气,加水时可持续供气,供气充足,灭菌效果好。
3消毒灭菌方法与注意事项
3.1菌种接种室、接种帐、接种箱和培养室的消毒处理 3.1.1接种室消毒经常使用的接种室要每隔5-7天消毒杀菌1次。先用3%来苏儿向地而喷洒,向空气喷雾以及擦洗四壁和桌而进行消毒;借来苏儿喷雾后的湿度,然后用二氧化氯气雾杀菌剂点燃熏蒸,使用剂量依说明书,如果2日内不接种,剂量可加倍;若要准备接种,要在前一天将菌种、接种袋(瓶)、接种工具、工作服放入接种室后,用来苏儿喷雾处理和二氧化氯气雾熏蒸,次日接种前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后,方可接种。接种室的日常湿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低,湿度过大容易滋生杂菌,尤其是雨季更要通风降低湿度;过于干燥容易起尘,空间杂菌飞扬增加感染几率。
3.1.2接种箱消毒接种箱一般放在接种室内,使用前一定要严格消毒处理,与接种室消毒处理同时进行。接种前一天用高锰酸钾水溶液里外擦洗一遍,再用二氧化氯气雾杀菌剂熏蒸1日,次日使用。接种前将菌种、接种袋(瓶)、接种工具放入接种箱内,用来苏儿喷雾5
食用菌生产课程论文
处理和二氧化氯气雾熏蒸30分钟后开始接种。接种箱封闭要严,要有多层纱布通气孔,保持酒精灯氧气供给和杂菌过滤。接种箱接种方便,低成本,接种成功率高。
3.1.3接种帐消毒接种帐一般安排在接种棚内,接种后菌袋就地培养,接种帐流动作业。接种棚要按照接种室消毒处理方法预先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接种帐的消毒杀菌处理与接种室、接种棚相同,每次接种处理一次。一般经一夜熏蒸,烟雾
自然消散,即可进入接种。接种帐接种数量大、时间长,最好每帐不超过3 000袋,每次接种时间不超过3小时。
接种室(棚)、培养室(棚)一定要保持清洁干净,不宜乱放杂物,尤其是有机物料和杂菌污染袋,要及时清除。采用夏季休闲、阳光照射、雨季开放、阶段消毒杀菌方式来防比环境杂菌积累。
3.2试管母种(一级种)的灭菌
3.2.1首先将内层灭菌桶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而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注意防比水量太少出现干锅现象。
3.2.2装入待灭菌工具与试管培养基。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妨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注意防比物品堵塞排气阀和安全阀通气孔。
3.2.3清理密封胶圈锅口,加盖封闭,勿使漏气,关闭排气阀。3.2.4供电加热,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当锅内压力升到0.05MPa/cmz压力时,停电排除冷空气,直到锅内6
食用菌生产课程论文
压力为0,关闭排气阀。供电继续加热,直到0.15MPa/cmz压力后,持续30分钟。
3.2.5关闭电源,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试管培养基。
3.3原种栽培种(二、三级种)的灭菌
通常采用中大型高压灭菌锅(柜)。灭菌操作过程基本与小型高压灭菌锅大致相同,只是增加排污和灭菌时间。当压力达到0.05MPa/cmz压力时,通过打开底部排水阀排放冷气,排放内锅沉积的污水。如果灭菌物是菌种瓶需达到额定压力持续灭菌时间1.5 ^-2.0小时。如果是1.1 kg菌袋需持续灭菌时间2.0 ^} 2.5小时。
3.4栽培袋的灭菌
通常采用常压灭菌锅(灶)灭菌。最好用自制的菌袋周转筐,装好料袋,整齐摆放在帘子上,不用铺麻袋片,灭菌时间短,效果好,料袋保持原型和松紧度。如果不用周转筐直接摆放堆置,要求稳固整齐,不倒堆,一般堆放3 000标准袋(扁径15 X55cm)。
用棚膜和棚被扣盖,用绳子绑紧,固定在铁栏上,棚被底角用沙袋压实,准备灭菌。使用常压蒸汽锅炉供气,装锅前锅炉先点火,或和装锅同时起火。大火攻头,保证气压,争取在4^}6小时内使菌袋达到1000C,达到100℃后不掉火,不降温,保持24^28小时,即可达到灭菌效果,料袋数量增加,适当加长灭菌时间。
4接种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4.1试管母种(一级种)接种操作
食用菌生产课程论文
4.1.1操作过程事先做好接种室、接种箱或净化台的消毒处理。消毒以后进入接种室。在净化台前或接种箱内,用75%的酒精溶液棉球擦双手、接种铲(钩)及母种试管口处。点燃酒精灯。左手持住母种试管(上)和空白斜而试管(下),使两试管口处于火焰上方,火焰封口;右手持接种钩(上)小指夹持棉塞(下)。将接种钩用火焰杀菌后,挑取母种豆粒大小菌丝块,迅速移接到空白斜而中央,将棉塞塞回试管。
4.1.2注意事项
4.1.2.1酒精灯火焰要高酒精灯火焰不够高时,火焰周围的无菌范围小,不利于无菌操作,也易造成接种钩灼烧灭菌不彻底,影响接种后的成品率。
4.1.2.2母种试管表而和管口要灭菌彻底作为接种物的母种试管表而并未处于无菌环境下保存,因此,接种时要注意试管表而和管口的灭菌。拔下棉塞后,在酒精灯火焰上转动2-3圈,这样可有效地减少杂菌造成的污染。
4.1.2.3拔塞、取种、接种及塞棉塞必须在火焰上方或附近操作母种试管和待接种的试管一旦打开棉塞,就不能远离火焰,因为只有在火焰周围很小范围内才是无菌的。
4.1.2.4接种钩要灼烧彻底接种钩最好用较薄的材料制成,灼烧时烧至红色。并注意接种钩灼烧的长度,灼烧长度以试管长度为度,在火焰上方反复灼烧3^}4次即可。4.1.2.5接种时掉到地上的棉塞小能使用接种时棉塞要夹于右手指间,不可放在操作台上。一旦掉到台而上,塞之前要在火焰上过一遍再用。掉到地上的棉塞严8
食用菌生产课程论文
禁使用。接种钩火焰灭菌后要冷却。不经冷却的接种钩会烫死菌种。冷却一般在无菌待接种的试管上部空间进行,也可在斜而上端冷却。
操作要熟练、到位,动作轻盈、敏捷、快速、准确。4.2原种栽培种(二三级种)接种操作
原种栽培种的接种操作通常在接种室、净化台前或接种箱内进行。事先做好接种室、接种箱和净化台的消毒处理。消毒以后进行接种,需两个人共同操作。用75%的酒精棉球擦双手、接种铲、母种试管或菌种瓶;点燃两个酒精灯,一个人左手持母种试管或原种瓶,右手持接种铲,菌种瓶口于火焰上方开启,接种铲经火焰杀菌;另一人右手把握接种袋或接种瓶,将袋(瓶)口对着火焰上方,左手打开袋(瓶)口,前者用接种铲将菌种块迅速放入后者开启的接种袋或接种瓶中,后者迅速封口。两人要密切配合,互不等待,瞬间完成。两个瓶口不离开火焰上方,接种铲时常火焰消毒,防比携带或空间游离的杂菌进入感染。
4.3栽培袋的接种操作
栽培袋的接种通常在培养室(暖棚)里的接种帐内进行。事先按上述方法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次日进入接种。一般4个人配合完成。甲负责菌袋搬运堆放,乙负责袋表消毒和打眼,丙和丁负责接种(点种)。4个人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互不交叉。甲将菌袋搬运堆放好后,乙用消毒酒精棉球擦拭菌袋表而消毒,然后用火焰杀菌后的打孔棒均匀扎4个孔,孔径2cm,深度在3cm左右。丙和丁的手经过酒精严格消毒,将菌种册成适度大小的长锥形菌种块,待打孔棒拔出菌袋后,立9
食用菌生产课程论文
即塞入孔内。要挤满孔径,实撑饱满,突出表而。各种消毒杀菌环节处理严格到位,打孔与接种人密切配合,互不等待,瞬间完成。操作要熟练、到位,动作要轻盈、敏捷、J决速、准确。
第五篇:食用菌工作总结
2011年双井办事处食用菌工作总结
2011年是我省食用菌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年,众所周知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国内食用菌消费量以18—20%比例增长,可见生产食用菌市场潜力巨大,因此蘑菇种植产业,符合农业产业化有关政策,对进一步优化我办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办事处香菇产业处于起步阶段,2011引入食用菌种植户两户,产量约为7万吨,产值达到四十万,即便如此,我办食用菌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一交通便利,通讯便捷我办毗邻107国道,距离市区约12公里;全办所涉及的村部皆达到了村村通,交通运输方便,通讯设施齐全。二劳动力资源丰富
食用菌发展劳动强度小,老人、妇女、小孩均可从事生产,我办事处拥有丰厚的人力资源作保障。
三政策倾斜,给予扶持
办事处领导将食用菌发展放到工作的重要议程里,对食用菌的发展进行规划,试用食用菌专项补贴政策。
争取在2012紧跟全省食用菌发展进度,为双井办事处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双井办事处
2011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