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下《工业地域形成》教学设计[5篇模版]

时间:2022-07-07 01:0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地理下《工业地域形成》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地理下《工业地域形成》教学设计》。

第一篇:高一地理下《工业地域形成》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下《工业地域形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地理下《工业地域形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目标】

1.运用案例理解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因素。

2.了解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和优势以及工业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重点难点】

1.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原因。

2.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的关系及原因。

【学法指导】

充分预习、互相探讨、答疑解惑、合作探究。

【预习·导引·梳理】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探究一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山东省鄄城县是我国最大的人发原料购销集散地,是全国第二大人发加工出口基地。发

制品的加工生产由家庭作坊走入了现代化的工厂,产品也由原料型的档发,发展到人发和化纤发两大系列,包括了假发、曲发、发帘、发条、发块、色发等6大类500多个品种。假发生产大约需要整毛、分量、双针机制、机卷造型、蒸汽定型、造型处理、烘干、帽网制作、头皮仿制、手工织发、修补、发型修剪、产品包装等20多道生产工序,专业化生产愈来愈明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假发生产过程,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请说出各人发工艺品生产厂家之间存在的工业联系。各生产工厂之间有何特点?

(2)在鄄城,几百家发制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布局在以郑营乡、富春乡为中心的村镇,这些发制品厂近距离集聚有何优势?

(3)在鄄城工业园区内,除了人发加工企业外,还有食品加工、机械加工、化工、纺织、服装加工、木材加工、建筑装饰材料、塑料制品等众多企业,这些工业企业之间存在怎样的工业联系?各类工业企业在工业园大量集聚有何优势?

2.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工业地域按形成分为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和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按发育程度分为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和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类型

差异

目的工业联系

举例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上的工业联系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上的工业联系

上的工业联系

(2)世界上有很多“钢城”“汽车城”,但很少听说有“糕点城”“糖果城”,这是什么原因?

探究二

工业分散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手机主要零部件包括显示屏、芯片、电路板、照相模组、摄像头、电池、电池材料、天线、指示灯、充电器、内存条、滤光片、特殊显示模块、被动元件、五金件、开关器件、按键、连接器、SIM卡座、扬声器、蜂鸣器、受话器、振动马达。

材料二

美国新一代波音737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说明图

(1)诺基亚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成功的制造企业之一,在全球共有十家生产制造点,分别设在中国、印度、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英国、巴西和墨西哥。试结合材料一,分析诺基亚可以在全球各地建立手机生产基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试分析美国波音737飞机可以布局在多个地方的原因。

(3)诺基亚手机和波音飞机分散布局的优势有哪些?

(4)实现跨国公司总部与加工基地、销售部门、研发部门之间联系的方式有哪些?

第二篇: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本节目标

1、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重点)

3、分析工业集聚的原因和意义

4、理解工业分散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和结果(难点)

5、知晓工业地域联系的主要形式和意义。

导入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宣传片

讲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

1、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涉及哪些不同类型的工业联系?

专业化生产的工业联系(工序上)

2、根据惠州音响零件的来源百分比,说明惠州音响零件供应厂家的地 域分布有什么规律?

距离递减规律,距惠州越近的地区,零件来源比例越高

3、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

讨论工业集聚利弊

利:

1、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

2、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3、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

4、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弊:

1、工业“饱和”

2、污染加剧

3、资源供应紧张

4、交通负荷大

思考工业分散原因

工业集聚的弊端,市场最优化,利润最大化现代交通及通信的支持

完成随堂练习题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全球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使全球生产体系出现混合型多层次分工的结构。据此回答1~2题。

1、棉花及其制品跨国生产与跨国零售一体化的代表模式:美国棉花—巴基斯坦纱—中国布—意大利印染—法国服装设计—土耳其制造—跨国百货销售。该模式中法国所占据的位置主要是依靠本国的A.原料? B.技术? C.市场 D.政策

2、在上题的模式中,美国为世界性跨国生产提供初级产品,其收益主要得益于

A.耕地面积广大 B.生产成本低?? C.区域专业化生产?? D.劳动力素质高

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1、总结本节所学知识点

2、平板课后作业

3、学习指导本节内容

要求

红笔批注重点词句/该题涉及知识点/错因

反馈

下节课前检查

【完】

第三篇:2 工业地域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运用案例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

2.了解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和优势,以及工业地域联系的主要形式。3.理解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工业部门之间、地域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综合看待复杂问题的教育。通过因果关系的分析,了解工业联系和工业部门集聚是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运用图表来理解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某一工业的实践调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对我国工业的促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2.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原因。3.不同工业地域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1.新工业在地域上趋向分散的原因。2.不同工业地域特点不同。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工业的区位选择是将工厂定位,然后进行生产,其生产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企业的集聚则形成了工业地域。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1.影响工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保护的要求及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的变化包括政策变化、个人偏好(乡土情感、兴趣爱好)、工业惯性、文化传统与消费习惯等。

2.工业区位变化的表现 ? ① 对原料地的依赖减弱; ② 对动力基地的依赖减弱;

③ 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减弱,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 ④ 交通运输通达性影响增强; ⑤ 环境标准成为重要区位因素。新课讲授

阅读课文P62第1、2自然段,思考:我们身上衣服的制成要经过哪些工业部门?这些工业部门之间有无工业联系?如有,存在怎样的联系?

生: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一、工业联系

(一)生产上的工业联系

各工厂分别完成某一产品的某道工序,负责前一道工序的工厂的产出成为负责下一道工序的工厂的投入。例如,上面所举布匹的生产过程,我们使用的课本、笔记本的生产过程等等,它们在生产上存在着一种直接联系,即上一道工序的“产品”是下一道工序的“原料”。

承转: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的企业还有哪些?看下图。

许多工厂各自生产某一产品生产零部件,生产零部件各厂家之间没有直接的投入─产出联系,它们分别与最终产品的组装厂家(或总厂)联系,或通过组装厂家互相取得联系。例如,为汽车厂生产各种零部件的工厂,出于各自生产的零部件不同,它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但所生产零部件经汽车厂组装,使各零部件的生产厂与汽车总厂发生了工业联系。这样的例子,我们的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如生产笔的厂家,还有暖水瓶生产厂家、电视机组装厂家等等,它们的生产过程中,各零部件均由不同的厂家(或部门)来生产(如笔尖、笔墨、笔管等),然后进行组装,即成产品(笔)。

(二)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展示材料:上海闽行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83年,是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截至2001年底,累计引进154个项目(其中世界500强著名跨国集团投资项目28个、跨国公司投资项目48个),现重点发展机电设备、现代生物工程与医药,以及饮料、食品为主的轻工业等三个产业。

上海闽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这些工业部门间有联系吗?如有,属于什么联系? 生: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这些企业布局在一起,主要共同利用开发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承转: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业联系往往导致工厂的集中分布,产生工业集聚现象。

二、工业集聚

(一)工业集聚的优势

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叫做工业的集聚。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可见,工业集聚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例如,在钢铁厂周围建立机械厂,机械厂所需钢材的运输费用会大大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种由工业集聚而带来的优势显而易见。

案列分析:投影图片“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

问题1 音响零部件生产厂和音响整机生产厂之间的工业联系属于哪种工业联系?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是何种工业集聚?

答案:属于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工业集聚属于专业化的工业集聚。问题2 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优势有哪些?

答案: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费和能耗,进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问题3 根据惠州音响零件的来源百分比,说明惠州音响零件供应厂家的地域分布有什么规律?

答案:距离递减规律。

(二)工业集聚的分类

师:烧结厂、焦化厂、炼铁厂、炼钢厂、轧钢厂等工业企业运输量如何?这些企业会近距离集聚吗?这种现象有什么好处?最终会形成怎样的集聚? 生: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

1.专业化的工业集聚

师:江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金属新材料、机械及配件、IT、高档纺织服装、轻工、化工、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会形成怎样的集聚? 生: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共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2.共用基础设施的工业集聚

承转:工业联系产生了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又促使工业地域的形成。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复杂,工艺日益专业化、自动化,各部门、各企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这一切为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师:阅读P63,完成下列两个表格中的内容:

(一)从成因分析,工业地域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二)从发育程度上分析,又是如何划分的?

承转:有工业联系的工业部门一定要集聚吗?答案是否定的。

四、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

(一)工业分散的原因

师:美国工业分散到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原因是什么?

生:原工业区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师:福特汽车零部件厂分散在世界各地,分散的原因是什么?

生: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产品结构复杂化;分散──汽车、飞机制造工业)

师:除了产品结构复杂的工业会形成工业分散以外,还有没有别的类型的工业也会形成工业分散现象?其分散的原因是什么?

生: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也会形成工业分散;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原件小型化分散──电子工业)。

(二)工业的地域联系

“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福特汽车全球化生产网络”主要依靠什么来支撑发展?

生: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与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手段。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从工业联系到工业集聚与分散,再到工业地域的形成,层层紧扣,用较通俗的例子逐一分析,使我们了解到,工业地域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因素。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工业才得以发展,由工业联系逐渐产生了工业集聚与分散。一些传统的工业部门集聚,往往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工业地域或工业城市;一些新兴工业的分散是为了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区位条件,又能形成跨国公司,从事世界网络的生产活动。

板书

第四篇:《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反思

1、总体教学效果自评。

大部分学生能联系工业区位因素,根据实例,说明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能较好地达成课标中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正确途径的资料搜集,联系实际,自己举例,在课堂上交流,较好地实现了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工业区相关资料的搜集,较好地达成了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2、通过课堂实践,教学设计思想能基本落实。

学生能联系光泽工业园区,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一步提高。

3、本节课的教学特色与创新。

本设计最大特点是体现新课程“人文地理”课程标准强调的“案例教学”:讨论案例在于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从案例中抽取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如鞍山钢铁生产、泉州产业园区,光泽工业园区就属于讨论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工业联系的形式、工业集聚的意义等。运用案例在于通过设置相关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利用人教版教材中的活动“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这样,演绎与归纳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原理规律内化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其意义更有:

(1)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2)真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思维力度,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能将“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提高”等合为一体,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4、存在问题或有待改进的地方。

本节课以案例教学为主,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可再作适当的调节,让学生从案例中充分理解本节知识点,进一步加强教学效果。

第五篇:高三地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

高三复习课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

茂名市第十七中学

廖小桃

【考纲要求】

1、农业区位因素;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和高考趋势分析】

本单元在讲述了农业的区位因素之后,介绍了世界上比较典型、有代表性的五大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单元内容围绕核心原理的概念图展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掌握区位理论学习的一般方法。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本单元中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现代农业、农业发展方向等内容均是命题的热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把握好内容和方向。

【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内容,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基本的了解,但遗忘率比较高,不少同学没有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对世界比较典型、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因而,通过高三的复习,不但要求学生通过“温故”唤醒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还要求学生“知新”,学会通过分析某个案例,推理出地理分析的规律。如分析某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思考该地区在因时因地制宜的情况下,会形成怎样的农业地域类型,会有怎样的特点。然后学会将分析这个案例的方法加以推广,进行知识迁移来分析其它区域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及其特点。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4、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5、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6、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过程与方法

复习农业区位因素要围绕核心原理的概念图展开,区位因素要细分各类区位有可能出现的表现形式及其在农业区位选择中是处于有利还是不利的地位。通过 典型案例的分析,掌握区位理论学习的一般方法。然后,通过课堂训练,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特点的复习,可通过将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和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进行对比;将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进行对比,更有利于学生对农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特点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了解以下的基本地理思想:

1、自然环境是农业活动的基础,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2、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要因时因地制宜,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

3、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区域内的地理因素发生变化,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农业区位因素;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推理出相应的农业地域类型和特点。

【设计思路】

关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这一重点内容,教师可先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的梳理,让学生明确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方法,然后以高考题中的案例进行分析,以课堂练习对知识加以巩固。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特点的复习,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其中一组将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和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进行对比;另一组将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进行对比,通过案例对比分析,更有利于学生对农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特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一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区位含义:

2、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生;

社会经济:交通、政策、科技、市场、劳动力等。

3、区位选择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案例: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水、交通、市场、科)

复习重点:如何对某区域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

学生活动一:尝试用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2(2010全国文综)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4中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图4(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12分)

(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4分)

教师特别提醒:

1、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

2、区别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

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那个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

知识梳理二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

2、农业地域

(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时),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因素),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3)差别:农业地域的形成因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三、世界主要的几种农业地域类型

(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地区:亚洲季风区(热带季风区、亚热带季风区、温带季风区)(2)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① 气候:处在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这种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的生长。② 地形:地处平原,地势平坦 ③ 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④ 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社会经济因素 ①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 生产习惯: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③ 食物喜好: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物 ④ 人均耕地: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这样可以缓解对土地的压力和粮食的需求(3)、生产特点:(小农大水利,高产低商技)①小农经营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2、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俄罗斯(2)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① 气候温和 ② 地势平坦开阔 ③ 土壤肥沃 ④ 降水丰富 社会经济条件 ① 交通便利 ②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 ③ 市场广阔 ④ 地广人稀

(3)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经营方式:国外一般是家庭经营,我国东北和西北一般是国营 案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地区: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2)区位条件: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3)基本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案例: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 区位条件 ①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②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为农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③ 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2、乳畜业

(1)概念: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相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2)分布地区: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3)区位特点:紧邻消费市场 案例:西欧的乳畜业 区位因素 ① 饲料因素:

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

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的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 市场因素:

欧洲人具有以肉奶等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

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

复习重点:

如何根据影响某区域农业的区位因素推理出相应的农业地域类型和特点?

学生活动二:案例分析

(分组活动,将班分为两组,分析不同的案例)

第一小组: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VS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

第二小组:案例: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VS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 分析流程:

第一步,根据地图及所給材料分析分析影响其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第二步,推理其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

第三步,思考其是否存在不足?今后发展方向?

教师特别提醒:

3、季风水田农业区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少,粮食问题突出,水稻作物单产高,故以水稻种植为主,但因技术水平低,商品率低,属于自给农业、传统农业。

4、日本的季风水田农业已实现了生产机械化,科技水平高,进入农业现代化阶段,实行家庭农场经营,商品率高。

5、大牧场放牧业是典型的商品性农业地域类型,其分布地区一般具有地广人稀的特点。

学生活动三:学以致用

高考真题(2010高考文综北京卷)

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原因。(8分)

(2)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乙区相比,说明两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6分)„„

(参考答案)36.(1)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较丰富),夏季(1月)少雨,(1分)冬季(7月)多雨; 夏季(1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7月)受西风控制。

(2)乙、丙两区为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带或小麦—牧羊带;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平原范围广(地形较平坦)。

【课堂总结:知识脉络】

【课后作业】

《世纪金榜》P85页“新题预测”1—7题

P89页“新题预测”1—6题;

【教学反思】

1、本课的复习不拘泥于教材,而是从考纲出发,根据考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地理能力进行训练。

2、教师收集了大量的图、文信息,训练学生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上,通过探究、对比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从而使之对知识的理解上到更高的层次。

4、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通过提供相应的有效资源,让学生不是死记知识点,而是把握地理的相关原来,并学会运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

5、通过课堂实践,发现本课通常在40分钟的课堂内无法完成,课堂的进度很多时候取决于学生课堂讨论和解决问题的状况,因此,本课合理的课堂时间应为1.5课时。

下载高一地理下《工业地域形成》教学设计[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地理下《工业地域形成》教学设计[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练习题

    一、单选题 某品牌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建有饮用瓶装水厂。读图6,回答第1、2题。 1.瓶装水厂如此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A.利用优于授权地的水源B.靠近技术发达地区 C.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D......

    工业地域教学反思

    “工业地域的形成”的教学反思 汤阴一中李立 1.总体教学效果自评 大部分学生能联系工业区位因素,根据实例,说明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能较好地达成课标中知识与技能的要......

    高中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一课的教学设计(共5篇)

    高中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特点 本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的深化,同时也为第三节传统工......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1.运用案例理解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因素。2.了解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的主要表现......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查找信息:利用网络、报刊书籍查找或者向亲戚朋友了解两三种不同类型的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带来怎样的污染?其中应包括轻重工业、......

    七年级地理工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生产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

    高一地理下教学计划

    高一下学期进行了文理分科,文科周五课时。地理教学工作出现了一些变化,要结合实际进行调整。现将本学期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计划如下: 一、做好上下册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工作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