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20:4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第一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4.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了解怎样进行工业的区位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联系本地实际,以广州钢铁厂为例进行案例教学,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工业区位选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 2.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

二、教学重点工业地域的形成

三、教学难点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工业城市图)工业的区位选择是将工厂定位,然后进行生产,其生产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企业的集聚则形成了工业地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来源: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一)工业联系

1.生产上的联系:有投入——产出的关系(课件教学)

工业生产的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工序上的工业联系。2.非生产上的联系:如地理空间上的联系(课件教学)

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建立在这种工业联系基础上的。

(二)工业集聚[来源:Z+(课件教学)xx+k.Com] 1.形成: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2.工业集聚可获得效应:

(1)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2)工业集聚还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例如,为了充分利用运输设备,运输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港口和铁路枢纽附近集聚;为了共同利用廉价的能源,减少能源成本,耗电最大的冶金工业,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等等。案例2:通过这个案例,完成活动

活动:1.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涉及哪些不同类型的工业联系? 点拨:惠州音响整机生产厂与周围音响零件专业生产厂集聚属于专业化的工业联系。

2.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 点拨:可以加强各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3.根据惠州音响零件的来源百分比,说明惠州音响零件供应厂家的地域分布有什么规律。

点拨:距离递减规律,距离惠州音响整机组装厂越近的地区零件来源所占比例越高。[来源:学科网]

(三)工业地域(课件教学)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之为工业地域。1.工业地域形成的两种情况 ⑴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

⑵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如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①把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密切的工厂布局在一起。②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形成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建成的。

2.两类不同性质的工业地域

课堂活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工业地域按其发育程度划分,各有哪些工业部门,其发展状况如何,然后填写表格:(表格中的内容可分组让学生先自行填写,然后,老师给予分析、讲解,并将标准内容用投影仪依次展示出来,供同学们学习使用)

两种工业地域的比较

工业部门 发展条件 区域特点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区域 面粉厂、制糖厂、糕点厂、糖果厂 经济较落后,受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只有依赖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初步 的加工工业

面积较小,发育程度较低,工业发展势力较小 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区域 钢铁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 工业的生产过程复杂,协作工厂多,工厂设备大,管线长,占地多 面积广,发育程度高,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众多,往往形成工业

城市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一)工业的分散(课件教学)工业分散的两个主要原因:

1.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之间并不要求工业集聚。如: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可以相距较远。

2.有些生产企业所需要的零件也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这就形成了工业分散现象。

如: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也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甚至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如美国福特汽车的生产网络)

工业分散的结果及意义:跨地区、跨国网企业趋向全球化;企业趋向中小型→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

[来源:学科网]跨地区、跨国网企业趋向全球化;企业趋向中小型。→→

(二)工业地域联系(课件教学)

工业地域联系的两种常见方式:

1.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为工业的地域联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更使工业的地域联系如虎添翼。今天,一个跨国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但是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座办公楼里—样方便。课堂练习(课件出示)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从工业联系到工业集聚与分散,再到工业地域的形成,层层紧扣。

第二篇: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本节目标

1、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重点)

3、分析工业集聚的原因和意义

4、理解工业分散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和结果(难点)

5、知晓工业地域联系的主要形式和意义。

导入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宣传片

讲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

1、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涉及哪些不同类型的工业联系?

专业化生产的工业联系(工序上)

2、根据惠州音响零件的来源百分比,说明惠州音响零件供应厂家的地 域分布有什么规律?

距离递减规律,距惠州越近的地区,零件来源比例越高

3、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

讨论工业集聚利弊

利:

1、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

2、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3、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

4、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弊:

1、工业“饱和”

2、污染加剧

3、资源供应紧张

4、交通负荷大

思考工业分散原因

工业集聚的弊端,市场最优化,利润最大化现代交通及通信的支持

完成随堂练习题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全球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使全球生产体系出现混合型多层次分工的结构。据此回答1~2题。

1、棉花及其制品跨国生产与跨国零售一体化的代表模式:美国棉花—巴基斯坦纱—中国布—意大利印染—法国服装设计—土耳其制造—跨国百货销售。该模式中法国所占据的位置主要是依靠本国的A.原料? B.技术? C.市场 D.政策

2、在上题的模式中,美国为世界性跨国生产提供初级产品,其收益主要得益于

A.耕地面积广大 B.生产成本低?? C.区域专业化生产?? D.劳动力素质高

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1、总结本节所学知识点

2、平板课后作业

3、学习指导本节内容

要求

红笔批注重点词句/该题涉及知识点/错因

反馈

下节课前检查

【完】

第三篇:高中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一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特点

本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的深化,同时也为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初步学会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利与弊。

(2)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尝试对某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核心工业部门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工业地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一个工业区的发展规模、主要发展方向形成的内在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2.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案例分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对工业区位因素已有所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对不同类型的工业区域,如经济开发区等有所耳闻,但是真正要理解其含义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学生能接触到一些工厂,但并不见得能了解到整个生产过程,更难以知道工厂发展的过程及今后的方向。从这方面看,教材过于简单、抽象,学生对本节内容缺乏感性认识。

三、教学方法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认识并非是主体(学习者)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并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建立全新的教学体系即:“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材料分析、阅读归纳、生活经验总结、课题研究

教师协助促进——创设情境、思维牵引、方法指导、课堂调控

本节课具体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发现—推理式教学、问题探究教学、小组协作学习。这教学方法的实施,其根本性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实现人人参与、面向全体,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合作,进一步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四、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交往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为了贯彻这一理念,笔者将本节内容的教学形式设计为任务型教学。由教师指定任务,创设情境,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程序 1.课前准备

(1)结合《立体课堂》(我校教辅材料)中的“主干梳理”预习课文,熟悉本节内容。(2)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搜集资料,了解厦门工业发展情况。

2.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合作探究,教授新课----巩固小结----反馈练习”四环节。

【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工业区位因素的选择,知道一个工厂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建设工业区和工业城市,企业和政府在决策时需要考虑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工业的区位选择是将工厂定位,然后进行生产,其生产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企业的空间发展、集聚则形成了工业地域。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设计意图】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也说明本节在该章中的地位。【讲授新课】 案例1:

辽中南工业区 思考1:

分析图中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思考2:

图中工厂分布于同一多层标准化厂房的原因有哪些?

(课堂讨论)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展开分析讨论,然后请代表发言。

另外,还可以举出一些比较常见、简单的工业生产(如服装、汽车等)来说明生产上的联系。

【设计意图】一方面,由乡土地理素材引出工业联系,为学生提供身边的地理事物进行分析研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身边的事例归纳总结工业联系的几种情况,通俗易懂的例子辅助理解。(教师小结)

一、工业联系

1、生产上的联系

①有直接“投入-产出”生产联系(如服装)②没有直接“投入-产出”生产联系(如汽车)

2、空间上的联系(如经济开发区)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②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

【过渡】从材料1分析中我们发现,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集聚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工业联系促使工业集聚,工业集聚结果就形成了工业地域。

大量企业和工厂集聚往往是由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学生阅读自学P62)归纳:

工业集聚的优势是什么?

阅读教材P63分析概括

【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入分析,这部分涉及到企业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但此环节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所以给出材料辅助学生分析概括。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

阅读教材P63-P64,并列表比较:

1、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2、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 形成、发展和举例。

课堂练习: 案例: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

音响生产通常需要成百上千的零件,如线路板、机芯、电容、唱盘机、扬声器、开关等,这些零件全部由音响生产厂家自己生产是不可能的,整机厂家往往要从众多的专业厂家购买零件。因此,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以惠州的音响整机生产厂家为核心,形成了大批音响零件生产厂家的工业集聚。通常,机芯、天线等体积小的零件运输距离可以稍大一些,而塑料制品(如外壳)、外包装箱等体积较大者,运输距离则要尽可能小,以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惠州某音响厂82%的零件来自周围的专业厂家。

【过渡】前面我们分析了工业联系会形成工业集聚现象,从而形成工业地域。但是现实中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一些工业、企业出现了与集聚相反的现象,它们表现为布局分散:

案例2:丰田汽车的全球化生产网络

案例二

视频:日本丰田汽车召回事件 根据资料回答:

(1)丰田汽车工业的生产协作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什么特点?为什么丰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

(2)丰田公司在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设厂的主导因素?

(3)丰田公司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设厂的主导因素?

(4)保证工业分散布局、全球范围生产协作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提问)为了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类似福特汽车把有生产协作关系的工厂合并在一起,即形成跨国公司。想一想,跨国公司在全球布置生产协作的工厂,可能考虑哪些因素?

(回答)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或接近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地方。

可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举出具体的相关例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巩固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知识点。

在我国,电子工业也选择在科技发达、交通便利、环境幽雅的地方,如北京中关村等。

【设计意图】这里选择美国工业区作为案例是因为上一章讲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时对美国的基本情况有做了介绍。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为下一章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作铺垫。

(小结)

三、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的根本原因: 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

2、工业分散的实现条件:

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②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课堂小结】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两大块内容:工业联系形成工业集聚,近而形成工业地域;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的联系。了解到工业地域的形成有极其复杂的因素,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还会出现考虑环境因素和追求高质量的工业分散情况。【设计意图】加强本节知识联系。

【教学反馈】(知识的回顾和巩固拓展)练习:

1、结合教材“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音响生产厂家集聚在惠州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A、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工业联系

B、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该地区是音响的主要市场

D、该地区是音响生产原料的供应地

(2)音响生产通常需要成百上千个零部件,适宜在中山、广州等地布局的零部件生产厂是()A、塑料外壳厂

B、外包装厂 C、天线厂

D、机芯厂

(3)促使该区域生产厂家实现地域联系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网络的完善

B、信息联系的方便

C、国家计划的安排

D、环境污染的治理

2、结合预习第二题,请同学们在学完本节内容后,再用几分钟思考修改,举例来说明某一个工业区,围绕某一核心工业部门,考虑工业的联系和集聚,以及形成工业地域的问题,并说明这样的布局的优缺点。【设计意图】由浅入深设计反馈练习,以检验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情况。

设计练习1的目的是让学生复习时有资料依据,从而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设计练习2利用乡土地理引导学生举例来突破难点。

【课后作业】

构思设计一处工业地域,并画出示意图。要求:①至少包括三个在生产过程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②要有若干个向同一工厂提供零部件的工厂;③要有若干个围绕同一基础条件(如劳动力、交通等)集聚的工厂;④尽可能体现出一定的工业科技含量;⑤布局有序、合理,并能体现出对环境保护的考虑。【设计意图】通过联系身边现实思考,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反思

1.总体教学效果自评

大部分学生能联系工业区位因素,根据实例,说明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能较好地达成课标中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正确途径的资料搜集,联系实际,自己举例,在课堂上交流,较好地实现了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工业区相关资料的搜集,较好地达成了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2.本节课的教学特色与创新

本设计最大特点是体现新课程“人文地理”课程标准强调的“案例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先以典型案例为依托,通过解决问题,诠释和概括规律和原理;然后又以案例实证分析促进拓展和提高;最后再以案例应用达成巩固和深化。本设计对“案例的运用”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是以“通过不断解决问题”统整教学过程,其意义更有:(1)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2)真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思维力度,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3)能将“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提高”等合为一体,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3. 存在问题或有待改进的地方

本节课以案例教学为主,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可再作适当的调节,让学生从案例中充分理解本节知识点,进一步加强教学效果。

第四篇:《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反思

1、总体教学效果自评。

大部分学生能联系工业区位因素,根据实例,说明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能较好地达成课标中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正确途径的资料搜集,联系实际,自己举例,在课堂上交流,较好地实现了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工业区相关资料的搜集,较好地达成了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2、通过课堂实践,教学设计思想能基本落实。

学生能联系光泽工业园区,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一步提高。

3、本节课的教学特色与创新。

本设计最大特点是体现新课程“人文地理”课程标准强调的“案例教学”:讨论案例在于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从案例中抽取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如鞍山钢铁生产、泉州产业园区,光泽工业园区就属于讨论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工业联系的形式、工业集聚的意义等。运用案例在于通过设置相关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利用人教版教材中的活动“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这样,演绎与归纳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原理规律内化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其意义更有:

(1)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2)真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思维力度,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能将“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提高”等合为一体,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4、存在问题或有待改进的地方。

本节课以案例教学为主,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可再作适当的调节,让学生从案例中充分理解本节知识点,进一步加强教学效果。

第五篇:2 工业地域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运用案例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

2.了解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和优势,以及工业地域联系的主要形式。3.理解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工业部门之间、地域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综合看待复杂问题的教育。通过因果关系的分析,了解工业联系和工业部门集聚是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运用图表来理解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某一工业的实践调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对我国工业的促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2.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原因。3.不同工业地域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1.新工业在地域上趋向分散的原因。2.不同工业地域特点不同。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工业的区位选择是将工厂定位,然后进行生产,其生产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企业的集聚则形成了工业地域。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1.影响工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保护的要求及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的变化包括政策变化、个人偏好(乡土情感、兴趣爱好)、工业惯性、文化传统与消费习惯等。

2.工业区位变化的表现 ? ① 对原料地的依赖减弱; ② 对动力基地的依赖减弱;

③ 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减弱,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 ④ 交通运输通达性影响增强; ⑤ 环境标准成为重要区位因素。新课讲授

阅读课文P62第1、2自然段,思考:我们身上衣服的制成要经过哪些工业部门?这些工业部门之间有无工业联系?如有,存在怎样的联系?

生: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一、工业联系

(一)生产上的工业联系

各工厂分别完成某一产品的某道工序,负责前一道工序的工厂的产出成为负责下一道工序的工厂的投入。例如,上面所举布匹的生产过程,我们使用的课本、笔记本的生产过程等等,它们在生产上存在着一种直接联系,即上一道工序的“产品”是下一道工序的“原料”。

承转: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的企业还有哪些?看下图。

许多工厂各自生产某一产品生产零部件,生产零部件各厂家之间没有直接的投入─产出联系,它们分别与最终产品的组装厂家(或总厂)联系,或通过组装厂家互相取得联系。例如,为汽车厂生产各种零部件的工厂,出于各自生产的零部件不同,它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但所生产零部件经汽车厂组装,使各零部件的生产厂与汽车总厂发生了工业联系。这样的例子,我们的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如生产笔的厂家,还有暖水瓶生产厂家、电视机组装厂家等等,它们的生产过程中,各零部件均由不同的厂家(或部门)来生产(如笔尖、笔墨、笔管等),然后进行组装,即成产品(笔)。

(二)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展示材料:上海闽行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83年,是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截至2001年底,累计引进154个项目(其中世界500强著名跨国集团投资项目28个、跨国公司投资项目48个),现重点发展机电设备、现代生物工程与医药,以及饮料、食品为主的轻工业等三个产业。

上海闽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这些工业部门间有联系吗?如有,属于什么联系? 生: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这些企业布局在一起,主要共同利用开发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承转: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业联系往往导致工厂的集中分布,产生工业集聚现象。

二、工业集聚

(一)工业集聚的优势

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叫做工业的集聚。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可见,工业集聚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例如,在钢铁厂周围建立机械厂,机械厂所需钢材的运输费用会大大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种由工业集聚而带来的优势显而易见。

案列分析:投影图片“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

问题1 音响零部件生产厂和音响整机生产厂之间的工业联系属于哪种工业联系?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是何种工业集聚?

答案:属于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工业集聚属于专业化的工业集聚。问题2 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优势有哪些?

答案: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费和能耗,进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问题3 根据惠州音响零件的来源百分比,说明惠州音响零件供应厂家的地域分布有什么规律?

答案:距离递减规律。

(二)工业集聚的分类

师:烧结厂、焦化厂、炼铁厂、炼钢厂、轧钢厂等工业企业运输量如何?这些企业会近距离集聚吗?这种现象有什么好处?最终会形成怎样的集聚? 生: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

1.专业化的工业集聚

师:江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金属新材料、机械及配件、IT、高档纺织服装、轻工、化工、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会形成怎样的集聚? 生: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共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2.共用基础设施的工业集聚

承转:工业联系产生了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又促使工业地域的形成。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复杂,工艺日益专业化、自动化,各部门、各企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这一切为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师:阅读P63,完成下列两个表格中的内容:

(一)从成因分析,工业地域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二)从发育程度上分析,又是如何划分的?

承转:有工业联系的工业部门一定要集聚吗?答案是否定的。

四、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

(一)工业分散的原因

师:美国工业分散到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原因是什么?

生:原工业区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师:福特汽车零部件厂分散在世界各地,分散的原因是什么?

生: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产品结构复杂化;分散──汽车、飞机制造工业)

师:除了产品结构复杂的工业会形成工业分散以外,还有没有别的类型的工业也会形成工业分散现象?其分散的原因是什么?

生: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也会形成工业分散;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原件小型化分散──电子工业)。

(二)工业的地域联系

“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福特汽车全球化生产网络”主要依靠什么来支撑发展?

生: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与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手段。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从工业联系到工业集聚与分散,再到工业地域的形成,层层紧扣,用较通俗的例子逐一分析,使我们了解到,工业地域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因素。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工业才得以发展,由工业联系逐渐产生了工业集聚与分散。一些传统的工业部门集聚,往往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工业地域或工业城市;一些新兴工业的分散是为了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区位条件,又能形成跨国公司,从事世界网络的生产活动。

板书

下载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