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的中国年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1 22:3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红的中国年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红的中国年教学设计》。

第一篇:红红的中国年教学设计

《红红的中国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在《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对春联。

2、欣赏歌曲《好日子》。

3、学唱歌曲《红红的中国年》。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听赏、歌唱等学习活动,以热烈、欢庆的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的家乡所呈现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家乡。

2、让学生通过听赏能体验音乐中热烈欢快的情绪,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3、让学生能以欢乐的情绪唱好歌曲《红红的中国年》第一乐段,体验歌曲中热闹欢快、喜庆的气氛。教学重难点:

通过听赏,让学生感受过节时候的气氛,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体验歌曲中的民族风格,感受歌曲带来的气氛。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 《幸福拍手歌》

一、板书学习目标:

1、感受新年的节日气氛。

2、学唱《红红的中国年》第一乐段。

二、欣赏音乐《喜洋洋》,学生对春联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做了哪些事情来庆祝节日的吗? 学生: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

教师:我想问问大家,春联为节日增添了什么气氛?? 学生:欢乐、热闹、喜庆的气氛 教师:这么喜庆的日子我们大家是不是有兴致来对上一幅春联呢?老师这里有几幅春联需要大家来对一对。

老师:在对春联的同时,我想让大家伴随着一首喜气洋洋的音乐一起来讨论讨论,可以四人一组看看谁说的最好,播放音乐《喜洋洋》,老师把对联贴在黑板上 老师拿出春联:春风春雨 风调雨顺

玉树银花 万户当门看瑞雪

人民江山千古秀

老师:同学们讨论的怎样了,请你们都说说,待会儿回答对了,老师这里还有奖励哟。学生:

老师:大家注意,对春联是很有讲究的,词和词是配对的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很不错,综合大家的回答,这几幅春联可以是这样的: 春风春雨 风调雨顺 爱国爱民(国泰民安)

玉树银花 万户当门看瑞雪 欢歌笑语,把酒(倚窗、临窗)赏红梅 人民江山千古秀(祖国)花木四时春 老师把手拍子奖励给答对的学生。

老师:同学们今天都表现得很不错,我相信,今年的春节呀,大家一定过的是最开心的。

三、欣赏歌曲《好日子》 老师:刚刚我们对上了春联,大家是不是感觉有点过节的气氛了?接下来,我想把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好日子》献给大家,来表达老师此时的心情,大家想不想听啊?我还想请同学们配合我一下,请你们拿上手中的拍子,没有拍子的的拍起手来,一起为老师打打节奏好不好?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老师演唱歌曲《好日子》,学生打节拍。

老师:同学们都非常不错,节奏打的很好。那么老师想想问问大家听完了这首歌曲,你们觉得这首曲子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呢? 学生:

老师:是的,听起来感觉很热闹,很欢快,我看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老师也觉得很开心。

老师:那么,一曲欢快热闹的《好日子》听完,我们是不是感觉到春节就快要来临了呢? 学生:是的

老师:接下来呀,我们就一起去过过《红红的中国年》好不好? 学生:好

四、展示课题:

《红红的中国年》

五、学唱歌曲《红红的中国年》

1、播放歌曲《红红的中国年》,学生认真听。

老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41页,随着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注意大家在听这首歌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地去体验一下这首歌带给大家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学生:热闹、欢快的

老师:这首歌曲有很多的难点,首先是歌词比较复杂,所以呢我希望大家在学唱前先要读熟歌词,并能按节奏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请同学们一起朗读一遍歌词。

3、学生读歌词

4、老师:这首歌曲比较长,这节课呢我们就学前半部分

老师教唱,学生学唱,对于较难的乐句,老师做示范,让学生跟唱。

5、老师:我们一起来把前半部分唱一遍,注意在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那种过年热闹欢快的气氛唱出来,希望大家能够面带微笑,开开心心的唱歌。

老师:接下我想把大家分成几个小组,我们来分组唱唱,比一比那个小组唱的最好 让学生分组演唱,鼓励学生大胆的演唱,老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红红的中国年》这一课,通过欣赏两首热闹欢庆的音乐,还学唱了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整节课都让我们充满了欢乐、喜庆的气氛,在新年快要来临之际,我祝愿在座的每位同学们和各位老师,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天天开心!万事如意!

第二篇:综合实践课《欢欢喜喜中国年》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课《欢欢喜喜中国年》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成果展示和交流,促进学生进一步合作学习,达到经验和智慧的分享。2.通过交流互动,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提问,培养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成果展示和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展示、表达和交流能力,变得更加自信。【时间】:1课时

【活动准备】:课件、展示道具等 【活动过程预案】: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个多月前,我们开始了以《欢欢喜喜中国年》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进行了分组,讨论确定了研究课题,制定了研究方案,通过上网、采访、问卷等方式展开调查,最后对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结论,我们每一个同学在整个过程中都非常投入。在今天这个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的课堂上,相信各个组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也能从别的组里汲取更多的收获。

二、进入展示、答辩、互动

1.展示《春节的由来》成果

(1)师:你们知道关于春节的由来吗?我们哪个小组是研究这个问题的?(2)小组上场展示《春节的由来》(课件、作品)(3)师:对于他们这个课题,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学生可以是对研究内容的质疑及补充,可以是对课题开展时研究方式的质疑,也可以提出课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4)学生质疑问答,教师再给予评价。2.展示《春节的传说》成果

(1)春节的传说主要有哪些呢?我们哪个小组是研究这个问题的?(2)小组上场展示《春节的传说》(课件、作品)(3)师:对于他们这个课题,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学生可以是对研究内容的质疑及补充,可以是对课题开展时研究方式的质疑,也可以提出课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4)学生质疑问答,教师再给予评价。3.展示《春节的习俗》成果(课件、采访录像)

(1)春节的习俗主要有哪些呢?我们哪个小组是研究这个问题的?(2)师:过新年,看到大人们忙忙碌碌,你参与其中的哪几项?交流体验日记。

(3)《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忙年》照片展示(4)展示后教师给予评价 4.展示《春节的诗词》成果

(1)师: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春节的诗篇,有请最后一个小组展示。

(2)小组背诵春节诗篇。

(3)展示后由队员向场下同学提问:看了我们的展示,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看了后可以是惊叹,也可以质疑,或者是建议等)(5)交流,教师评价总结

三、总结谈话,课外延伸

1.总结本节课学生活动表现。(同学们,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佩服你们得到了那么多的活动成果,佩服那么在这堂课上展示出来的智慧。)

2.出示“行动卡”,让学生在行动卡上写下自己的金点子,或者写下自己接下去最想去实践的一个行动。

A.出示小脚丫,请同学们猜猜这小脚丫的用处。

B.师:这小脚丫叫行动卡,一个月来,我们用实践去研究了饮料的相关问题,我们的活动成果是丰富的,我们已经懂得了很多关于饮料的知识,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活动成果。下一步,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在行动卡上写下你的金点子,或者写下你接下去最想去实践的一个行动。

3.行动延伸。

(学生写,写完的同学教师随机采访他,并请他把行动卡贴在黑板的主题旁。)师:瞧,有了这么多的小脚印,现在,我们该把我们的小脚丫向课堂外延伸了,下一步我们的行动目标是:地方名胜名吃研究

附:

1. 春节文化的由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 9 月 27 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春节传说:

春节文化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万年知道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

3.春节的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4.春节的诗词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第三篇:《欢乐中国年》

《欢乐中国年》

世纪之初的中国可谓好事连连。“七一”讲话如明灯照亮神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世纪的中国指明了前行的航向;“十一”中秋佳节重至,人们喜庆繁荣盛世,国泰民安;百年奥运,几经轮回,进驻北京;世贸组织,展开双臂,亲拥中国;还有那爱也不是,恨也不是的中国足球,四十载冲击梦,一夜梦想成真。可以说,公元2001,是辉煌的中国年,是欢乐的中国年。

<<咱当兵的人>>

一曲欢乐的中国年,让我们走进了今晚幸福而以美丽的时刻,战友们,在刚刚过去的中秋佳节里,身着绿军装的我们在本该与家人团聚的时刻依旧固守着入伍时的诺言。这就是咱当兵人特有的胸怀,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大合唱--<<咱当兵的人>>

诗朗诵〈〈从军之行,成长之路〉〉

<<红河谷>>

感谢三位战士献上了一段优雅的诗朗诵,亲爱的战友们,我们当中每一个看过电影<<红河谷>>的人,都还清晰的记得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不过,你是否仔细听过电影的主题曲呢?如果没有,不要紧,接下来你就会欣赏到由吉它为你弹奏的<<红河谷>>

<<军中绿花>>

一曲清新的吉它独奏真是让人心旷神怡,与吉它独奏这种清新风格截然不同的另一种乐器合奏其实早已准备好了,下面就让我们欣赏旋律优美的电声合奏<<军中绿花>>

<<友谊地久天长>>

战友们,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从军的日子在一天天的变长,也在一天天的变短,而无论在怎样的一种变化之中,无论将来我们曾经战斗在一起的战友去向何方,在我们心中永远无法逝去的是那深深的战友情,请听小号演奏<<友谊地久天长>>

连务会

人们常说在未来的社会,一个合格的工作者必需具体三种技能,要会外语,会开车,会熟练使用计算机。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随着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新观念,新思维脱颖而出,深刻改变着社会的更个领域。军营做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不可避免经受着洗礼。就拿

计算机而言,落入了寻常百姓家。为战士将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连队适时开办了微机学习组,并且运用于连队的日常建设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就为大家演示如何将微机用在会议提高连队工作的效益。

<<红旗飘飘>>

记得听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老旗手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的牺牲了,在他奄奄一息的时候,对战友说:一定要让我们的红旗高高飘扬!我无法体会到当时旗手的内心世界,但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最为骄傲与自豪的就是看到五星红旗能够高高飘扬,下面请听电声合奏<<红旗飘飘>>

<<军港之夜>>

人说夜色最美,哪么,那一种夜色的情怀更美呢?我说是军港之夜,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萨克斯独奏<<军港之夜>>

《海之梦》

今天来到我们会场的有新兵,有老兵,还有老兵的老兵,大家原本天南海北素不相识,只因心中都有一个绿色的军旅梦才将我们召唤到同一片蓝天下。大连是座海滨城市,翻过西山,大家就可以看见海,领略海风的丝丝清凉。若是应对余辉,夕阳晚照,会有无限的瑕想。聆听大海的涛声,或婉转低沉、或激昂高亢,像述说什么。让我们一起揣磨海之梦,追思过去,沉思如今,构思未来。

小品

著名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在开展二课堂的最初阶段,我们年轻的士兵有的对此不与理解,有的消极对待,这也许就是常说的“万事开头难”。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纷纷理解了连队的一番苦心,自觉的置力于学习当中,迈出了正确的一步。望着这明确可喜的一步,关心我们成长的人都露出会心的微笑。下面的几位就是士兵里典型的代表,请看小品

<<书法>>

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我们的晚会已经进入到了高潮,刚才在下面许多战友都在问我,会不会换一个花样?我告诉你,会,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欣赏下一个节目<<书法表演>>

《壮志在我胸》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百学须先立志”。古人说:“夫志当存高远。”远大的志向会指引激励人朝着目标永往直前。我们的乐队从起先的一无所知,三更

灯火,五更鸡,凭着“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走到了如今小有所成。平日我们都喜欢那首歌《壮志在我胸》,它贴切的表白我们的意念,今晚也把它带来献给大家,让我们心中都充满了拼搏奋发的豪情壮志,共勉明朝事竞成。

《外面的世界》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样一句顺口流,叫做“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可以说这句话真实再现了军人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它紧张、忙碌、枯燥、时时刻刻还有危险与挑战。其中的醋甜苦辣也只有当过兵才知道。再苦再累再无味,可这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谁让咱是当兵的呢。军营是一个独立于社会又相对比较封闭的场所,因此平常人根本无法理解咱们的心愿和付出。在外人眼里,我们或许是一群只知喊口令的“傻大兵”。其实外面的世界我们也心动,我们也想丰富多彩,潇潇洒洒,只不过对外面的世界有着不同的理解;咱们的小伙子其实也是个顶个的聪明伶俐,玉树临风,用时下流行的话讲那就是“酷毕了”。接下来就有请连里的小帅哥王丹演绎军营版的老歌<<外面的世界>>

<<一去不回>>

情景对话<<小值日讲评>>

基层日常工作是又多又杂,涉及方方面面,千头万缕。比如说劳动,保障,打扫卫生等。当完成大的任务后,要召开总结讲评的会议,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安排下一步工作等。讲评制度是咱们连队工作中不可缺欠的一部分,对凝聚战斗力起了重要的作用。小而言之,对一个班级来说,小值日讲评也是班级成员间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在座的每一位,参加班务会的次数都记不清了,可有一种形式大家一定没经历过,而且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小评这么奇特,就让我们静心的观看。

<<从头再来>>

参军入伍,从一名普通的地方青年转变成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是要有许多的锻炼且还是较长的过程。在这个期间,许多同志不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挨过许多的批评乃至训斥。但重要的一点,无论如何不能灰心丧气。决不能因一时一事做错了,挨了训就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有句话说的好:“成长是错了再试的过程。”一点点挫折失败算什么,大不了我们再来一次,从头再来罢。只要有面对的勇气,再大的困难,再多的烦恼也一定能迎刃而解,下面请欣赏电声合唱《从头再来》

《情深意长》

一个连队的全面建设不仅靠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上级的指导,友邻的支

持。我们连队在过去的发展中,得到了大队,教练营首长的关怀,得到了兄弟连队的通力支持,至此向各位首长,兄弟连队的战友们道一声了谢谢了。我们定将不负首长的深情厚爱,不忘兄弟连队的情意绵长,继续努力,走好每一天的每一步,用成绩回报关心和支持过我们的人。

<<同一首歌>>

无论是老兵,还是新兵,无论是首长,还是战士,无论是男兵,还是女兵,我们相聚在军营,就是为了同一个梦想,就是为了曾经同唱同一首歌,请欣赏<<同一首歌>>

<<难忘今宵>>

喜悦的心情,幸福的时刻,今宵太美,今宵太醉,就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今晚最后一个节目<<难忘今宵>>

第四篇:调查报告 中国年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谁动了我们的“年味”?

国际会计

0924班

杨小曼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要过年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映出一些节日的气氛。然而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总会听到一些声音,说“年味”越来越淡,平时工作忙的,这两天休息一下,就相当于“双休日”;工作不忙的,就像平时一样。

一、打捞记忆中的年味

关于春节,已有很多被遗忘的记忆,那是合家团聚的温馨,那是写春联、品春联的雅兴,那是挤在人群中观看踩高跷的专注,那是往日中国的生活意趣。春节表现出中华民族渴望幸福、安康和吉祥,重视团圆和珍视亲情友谊,期盼未来美好生活是春节的文化内涵,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记忆。

王安石《元日》中写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记得小时候还是家里人自己写春联、贴春联。在华北的农村,临近年底时煮肉,炸鱼、炸耦合、丸子。大年三十全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杀鸡宰鱼。三十晚上四五点多,天色渐暗,村民们都聚在道口,家家户户一起放鞭炮,在爆竹声中除旧岁,异常热闹。初一大家都早早起来,互相送饺子,走家串户拜年,初二到初六去各亲戚家拜年。

年,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又是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当生活和理想混合在一起,就有了年的意味。也就是说,过年是人们对未来一年的美好祝愿,它集结了幸福、吉祥、平安、团圆、长寿、富

贵于一身,更多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愿望、理想与憧憬。其实,过年也好,过节也罢,其精髓就是如何享受生活、感受幸福,这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追寻并体会那种喜庆祥和的氛围,这样,才能把年过得有滋有味,过年的意蕴才能传承和发扬。

二、失落的年味

一进腊月,真正的“年味”还没有闻到,一股浓浓的“金钱味”却率先袭来。年关似乎成了“钱关”。一是对狂轰滥炸的各类消费广告感到厌倦。二是为送礼和给压岁钱的繁琐而发愁。三是忧虑即将到来的应酬和客套,担心自己成为吃饭喝酒的机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年”像中国的春节这样,充满如此多的金钱气息和功利主义,而且似乎愈演愈烈,不断花样翻新。被金钱气息所笼罩,几乎都成了缺少文化内涵的购物节了。

旧时的“年味”,处处洋溢着一种拜亲谒友的浓浓氛围,可如今,只需打个电话发个短信。然而对于亲情和友情的表达,再精彩华丽的语言,与登门造访相比,也都显得苍白平淡了许多。

而借助鞭炮、春联、福字、年画、年糕、元宵、灯谜等构成了庞大深厚的年文化的载体和道具,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已经变得可有可无,甚至已成为落后的象征。而新流行的种种都市文明元素,不仅难以营造出旧时过年的文化氛围,更难以承受中国传统年文化的传承重任。过年难免被抽去人文内核,只剩娱乐之外壳。浓浓的“年味”,失去了应有的“精神支撑”。

中国春节的年俗文化,有精华,有糟粕;而精华中的核心,在“情”字。人情是其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承载。小的时候过年,年三十家人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全家穿上新衣服然后给长辈邻居拜年。而现在千篇一律的短信代替了亲友间的问候,城市里邻居之间“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说话”,更不用说串门拜年了。更多的人窝在家里打麻将,或者留连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家庭色彩的淡薄,导致春节越来越简单。传统社会家族里有几十口人,现在只有一家三口,人际关系的疏离,小型化的家庭模式,影响了热闹程度。

越来越多的人感觉过年平淡地只是轮到那天了,所以就过了。回想过年的情形,残留下的仅仅是鞭炮声和浓烟味,以及单调的吃吃喝喝。年变成了时间序列中的一个不起眼的点,附着在这个点上的文化传统意义日渐枯萎„„

三、年味,是家的味道

年与家是分不开的,年事实上是以“家”为载体的,有了“家”,年才能更显现出年味,年与家联姻,情与味交融,绵延数千年的年更有了它实在的意义。因为“家”倾注了情和爱,年有了“家”,年味就更浓了,“家”中过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习俗。

对于离家在外的人来说,对过年有一种最真切的期盼,也许期盼得不是“年”本身,而是过年的时候能够回家,能够体验一种合家团圆的氛围。离家在外的人,只有回到自己的家,在外漂泊的疲惫才可以完全抖落,积了许久的孤独和苦闷才可以在那种喜洋洋的气氛中

被渐渐融化掉„

家的味道,小而化之,是妈妈熬的香喷喷的粥,是晚归时爸爸的轻声呵斥,是院子里的那棵伴随整个童年的浓密大树„„家的味道,大而化之,是家乡的味道,静静地蛰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柔韧地塞满每一根神经末梢,细细密密、盘根错节,却构成我们心底最深沉的情结。那里涌动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隐藏着无数人的欢喜与悲伤。

过年了,给自己个机会,放松即是返璞归真。四处找不到年味,因为它就在我们的家里。在父母眼里,年味不是你手里拎的大包小包,而是拎着它们的你;在另一半眼里,年味不是你捧着的厚厚荷包,而是捧着它们的你;在孩子眼里,年味不是你抱着的新奇玩具,而是陪他一起玩耍的你。

季羡林曾经撰文:“年,像淡烟,又像远山的晴岚,我们握不住,也看不到,但当它走来的时候,只在我们心头轻轻一佛,我们就知道:年来了。”

年,本源发于民间。年味,仍存在于民间。对于年,父辈祖辈也许不知道看春晚、发短信、视频拜年、年终奖金、酒店年夜饭、外出旅游„„不管我们是辨证的态度还是平常的心态,年还是那个年,千古不变,它每年如约而至,从不爽约。它的味道的浓与淡,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能为自己营造一个浓浓的年。

第五篇:中国年文化__调查报告

“中国年文化”主题调查报告

从进入腊月门儿开始,距离我们中国的最传统节日——春节,一天一天的临近。从腊月初八到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春节。

1春节是什么 ○

2“腊八”——腊月初八 ○

3“小年”——腊月二十三 ○

4除夕——大年三十 ○

5春节——大年初一 ○

6元宵节——正月十五 ○

7拜年 ○

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

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腊月初八,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腊八”,这一天,我们要吃腊八饭,所谓的腊八饭,就是把几种杂粮放在一起熬成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腊八粥的品种花样也日益繁多。关于为什么要喝腊八粥,民间也流传着许多传说。有说某人坐吃山空后苦思悔改,痛改前非以此为鉴的;也有说朱元璋当皇帝后,为不忘从前的艰难经历而教育后人的。但不管哪种传说,都表达了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好年景的美好心愿。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小年,民间叫法是“辞灶”。每年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会“请”来“灶王老爷”,有的叫它“灶码”。上面是“灶王爷”的画像,下面是一个二十四节气表。

辞灶这天是灶王老爷上天见玉皇大帝的日子。“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所以灶王老爷走的时候要给他吃糖,让他上天以后多说好话,以此保佑一家人来年丰衣足食。

“灶王老爷本姓张,一年一碗大面汤”,这天人们要放鞭炮,吃面汤(面条),有的地方吃水饺。吃饭前要祭祀,摆供桌,供桌上面用小碟盛着糖、水果等供品。晚饭时把灶码上面的灶王老爷剪下来烧了,把剩下那块灶码头(二十四节气表)贴在锅台上面。

辞灶这天还要大扫除,把买来的新笤帚用绳子绑在长棍上,把家里的边边角角都打扫干净,以除旧布新,让灶王爷将这家干干净净的情况上报天庭,以祈降幅。

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还要贴春联,有的人家会在大门前挂两个大红灯笼,有的人家把灯笼挂在院子里的树上,除夕晚亮一夜长明灯。大红灯笼的确给这个快乐的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有的人家年三十不但贴春联,贴福字,还要贴萝卜钱(也叫过门钱),就是在每个门的门楣上,窗户上都贴上萝卜钱,有贴万事如意的,有贴招财进宝的,有贴吉祥如意的,都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三十下午,女人们包饺子,臵办吃食,男人们还要拿着供品,粮响到祖宗的坟地里上坟,请祖宗们回家过年。年三十晚上吃的饺子是肉馅的,随着噼里叭啦的鞭炮声,一个个胖嘟嘟的饺子也端上了饭桌。有的人家会把钢蹦洗净,一般放十个,象征十全十美;把泡好的小枣十个,象征甜甜蜜蜜;把年糕切成十小份,象征步步登高,包到饺子里。除夕夜吃到钱的预示来年钱财满贯,富贵有余;吃到枣的家庭幸福,甜甜美美;吃到糕的事业有成,新的一年一定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当然这些都是人们的美好理想与追求罢了。

然后就是守岁了,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除夕夜要进行一系列的祭祀和祈福活动,院里摆上供桌,供上香案,烧上高香,把叠好的金元宝用笸箩盛好,等到快十二点时,拿到院子里烧了,这时早已挂好的长长的鞭炮也已点着,四面八方噼里叭啦响起了鞭炮,万家灯火,彻夜的欢声笑语。

一大家子人,老的少的,一个都不缺,大家脸上都挂满了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看电视,吃瓜子,满屋子的和谐,满屋子的喜悦。各家各户都吃起了团圆饺子,大家互相问好拜年。老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崭新的压岁钱喜笑颜开的塞到孙子孙女们的口袋里,孩子们高兴的依偎在老人的怀里,大人们拿出给老人买的喜庆的唐装,给老人穿在身上,多好的一副天伦之乐图。

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地方已不再那么早过年了,有的早起四五点钟过年,有的六七点钟,一切都以当地风俗为主。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成群结队的人们便穿着崭新的衣服开始走东家串西家,互相拜年问好。先是自己本家的,一个老祖宗,到处去转转,挨着问个好。平时忙没功夫串门的,也趁这个机会访一访老邻居、看看老朋友,走到哪里,哪里都有笑声,哪里都有祝福。现在信息发达了,不管相隔多远,一个电话,一条信息,就把年来拜了,就把福来祝了,而且也乐在其中!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吃元宵,庆团圆。新春期间的节日活动也将在这一天达到一个高潮。

元宵节,也叫“灯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门逛花市、放焰火,猜灯谜,载歌载舞欢度元宵佳节。

这样人们就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和美、幸福、团圆的新春佳节。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派“红包”是中国人新年的一种习俗,中国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臵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下载红红的中国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红的中国年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度张红红工作总结

    2012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张红红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012年过去了,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药学服务者,应使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有责任的、与药物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

    红红红红火火总结

    2014年春节 “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发展,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节......

    红红的证书

    红红的证书晚上妈妈从包里拿出一个证书,红红的本子很鲜艳,上面还有一个党的标志,下面写着党费收据,最下方写是山西省委组织部,打开一看里面很漂亮,上面写着党费收据。内容是**同志......

    五年级英语 Be Helpful at Home微课教学设计——刘红红

    五年级英语Be Helpful at Home微课教学 梅江小学 刘红红 〔教学目标〕 1、能掌握make the bed ,sweep the floor ,do the dishes ,water the flowers,clean the windows,coo......

    欢乐中国年亲子同乐会综合教学反思

    2012年在“欢乐中国年,亲子同乐会”中悄然落幕了,这次活动的欢歌笑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回望已经“恢复原样”的教室,脑海里还是会不禁联想到那个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教室。这几日......

    中国年总结[5篇范例]

    中国年活动总结 1月10日上午我园举行了中国年亲自手工活动,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难忘的节日,我们精心准备节目、布置教室,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我们为孩子们精心排练了新年......

    姹紫嫣红中国年春晚 节目单

    姹紫嫣红中国年·2012十二城市百姓春节联欢晚会 节目单1、片头2、开场秀3、12位主持人开场词4、拜年歌曲串烧[曲目1]《恭喜恭喜》长春刘缤上海陈蓉[曲目2]《祝福你》广东姚思安......

    “欢乐中国年”活动方案

    走进十二月,预示着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新年就要到来,我们将以“人文快乐”为宗旨,以“迎新年、送祝福、传递爱、齐欢乐”为主题,让每一位少先队员在体验中回味,在快乐中收获,在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