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教学设计(精选5篇)

时间:2020-10-31 09:4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教学设计》。

第一篇: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教学设计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 教学设计 1.听听声音 【教材简析】 《听听声音》是《声音》单元的起始课,声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科书通过“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这两个活动展开,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关注身边的声音世界。

“听听周围的声音”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能感受到它。

“描述你听到的声音”板块,通过用科学的词汇将听到的声音描述出来,并能对声音进行简单分类。通过对声音的描述,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原有的认识,激发学生想要更多的了解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声音问题的研究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这对本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础。

对于声音,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没有思考过他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些声音又是通过什么物体发出来的,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障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

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难点:能根据听到的声音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班级记录表、微课视频资料和课件PPT。

小组: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导课: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半分钟的时间仔细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

提问:都能听到什么声音呢?(预设:读书声、脚步声……)2.教师总结:是呀,只要我们仔细地、用心地倾听,你肯定能听到很多声音,声音无处不在。这个单元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听听声音》。(板书课题)二、探索:倾听周围的声音(预设27分钟)(一)活动一:听声、描述声音 [材料准备:课件微课视频材料、作业本、班级记录表] 1.课件播放声音,仔细听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呢?(要求学生:①教室内保持安静;

②把听到的声音记录在作业本中。)2.研讨: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 预设:鸡叫声、猫叫声、风声…… 3.描述声音:你能描述听到的声音吗?(教师播放微课视频,学生观看)通过视频,你学会用科学词汇来描述我们听到的声音了吗?(预设: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4.小组交流:看了微课后,把你听到的声音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5.反馈交流:教师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记录在“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中。

6.教师总结: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总能听到一些悦耳的或刺耳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一进行研究。

(二)活动二:声音分类 [材料准备:“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 1.提问:请大家看我们的班级记录表,这些都是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你能给这些声音分分类吗? 2.讨论:小组内讨论分类标准。

3.反馈:(提示学生按动物发出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分类。)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声音方面的知识或问题呢?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吧!三、拓展:听一段乐曲(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课件PPT音频]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声音,请大家看大屏幕,会唱的同学可以边听边唱。(播放音频)2.手势比划:学生根据边唱曲谱边唱边用手势比划音符的高低。

3.强弱变化:学生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曲子中声音的强弱变化 4.教师小结:声音有强弱变化,这些强弱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视听体验。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逐一了解声音的魅力。

【板书设计】 1.听听声音 高、低、强、弱 动物发出的:

悦耳、刺耳 自然界发出的: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聆听周围的声音,需要学生边听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表格旁边的科学词汇供声音描述时参考的,学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描述。

3.表格下面的选择,需要在学生学习完整节课后使用。

4.科学阅读部分作为这节课学习的补充进行阅读学习。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不能用来描述声音的是()A.高、低 B.强、弱 C.多、少 2.无论在任何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声音。()A.正确 B.错误 3.下列声音中,()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

A.海浪声 B.歌声 C.风声 二、简答题 食品保鲜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哪些方法可以使一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呢?试着写出3种方法。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材简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教学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继《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我们观察一个发声物体时,我们常常看不到这个物体的振动。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多个物体发声时的状态,为学生提供观察发声物体振动的机会。

聚焦板块围绕“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这个问题,开展全班讨论,了解学生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前概念。

探索板块,主要通过两个活动,实践揭示声音的本质。活动1:观察橡皮筋发出声音的状态,初步理解“振动”的含义,并初步在物体发出声音和物体的振动之间建立联系;

活动2:观察钢尺、鼓、音叉等更多物体发声时的状态,进一步确认振动与物体发声的关系,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停止振动时就不会发出声音。

研讨板块,先通过问题引导研讨,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突出科学的本质。然后猜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振动的认识。

拓展板块,以阅读资料《我们的发声器官》来介绍人的发声器官声带,以及声带的发声原理,拓展学生的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声音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觉得敲打、碰撞、摩擦……是物体发出声音的直接原因,他们关注的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缺乏深入的探究声音现象的本质。所以在设计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解水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科学技术随时都影响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概念。

难点:能尝试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观察到物体发声时在振动的证据。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锣、演示台、记录单等。

小组:1面鼓、1把钢尺、1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1个音叉,栓有细绳的 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和1个装有水(占水槽深度的2/3)的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导入新课(预设4分钟)1.同学们,我们不时的听到各种声音,我们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2.大家对于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有自己不同的想法,那我们先来看看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二、探索:物体怎样发出声音(预设发出声音20分钟)(一)活动一:研究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材料准备:橡皮筋、橡皮筋固定架、学生活动手册] 1.请大家拿出橡皮筋,请大家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搓揉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2.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3.为什么拉伸皮筋时没有发声,而弹拨皮筋却能发出声音?请大家用对比方法研究一下,皮筋发声的时你看到了什么? 将皮筋发声时的状态用文字或示意图的方法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4.小组活动后交流:

(1)是不是只要我们对物体用力,物体就能发出声音呢?(2)同样是对皮筋用力,为什么拉伸皮筋时没有发声,而弹拨皮筋却能发出声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3)皮筋发声时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来比画一下吗?(请学生上台演示)5.小结:在力的作用下,皮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称为振动。

6.皮筋在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那么现在你认为皮筋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们同意吗? (二)活动二:其他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材料准备:钢尺、鼓和音叉、水槽、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学生活动手册] 1.教师出示钢尺、鼓和音叉:刚才我们研究了皮筋发出声音时在振动,那么其他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是否也在振动呢?(1)与学生一起依次演示它们的发声方法。

钢尺--轻轻拨动(注意放在桌面的一端要压紧)鼓--轻轻敲击 音叉--敲击上方(2)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3)汇报交流:钢尺能明显观察到振动,鼓和音叉振动不明显。

2.音叉和鼓振动不明显,你打算怎样进一步来收集鼓和音叉在发声时振动的证据呢? (1)教师出示水槽、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思考一下,可以借助以上辅助材料证明音叉和鼓在振动吗?想到了就来领取材料,并补充记录。

(2)学生借助辅助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证明音叉和鼓的振动。

(3)汇报交流:音叉、鼓在发声时也在振动。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锣、竖笛] 1.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你认为物体怎样发出声音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1)教师播放尺子、橡皮筋、音叉和鼓的慢动作视频,你能说说它们在发声时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了吗?(振动)(2)这些物体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出声音吗? ①出示锣,师生合作演示:让锣发出声音,发声时锣有没有在振动? 如果正在发声的锣停止振动,声音会怎么样? ②这说明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 ③小结:看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2.教师出示竖笛,让学生吹一吹。

①提问: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②小结:空气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四、拓展:我们的发声器官(预设3分钟)1.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器 官,猜猜它在哪儿? 2.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汇报交流收获。

五、小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预设3分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怎么振动的? 【板书设计】 2.物体怎样发出声音 方法 敲 力的作用 打 重复地 物体振动 拨 往返运动 弹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可以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现象,也可以用图画的方式表示振动。

2.表格中“我的发现”,需要在学生通过观察其他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再研讨归纳后填写。

3.表格下面的选择,需要在学生学习完整节课后使用。

4.科学阅读部分作为这节课学习的补充进行阅读学习。

【作业设计】 1.声音是由物体__ __而产生的。

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钢尺没有()。

A.受到力 B.断裂 C.振动 3.我们平常听到蚊子“嗡嗡”声,是由蚊子的()振动引起的。

A.口器 B.翅膀 C.触角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材简析】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的第三课。教材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教材通过让同学们听鼓声,观察鼓面振动,提出今天的核心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二部分:探究。通过对比真空和空气状态下同学们的声音体验,知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通过比较靠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靠近桌面听到的声音,知道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通过观察音叉在水中的现象,听在水槽璧上的声音,知道声音也能在水中传播。第三部分:研讨。通过几个小问题,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加深对于声音在物质中传播途径的掌握和理解。第四部分:拓展。通过制作土电话,玩土电话的活动,让同学们加深对于声波的理解,感知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变化,但由于声波的不可见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仍然很难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同时也很难理解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虽然很多学生知道“声波”这个词,但对于真正描述什么是“声波”,“声波”的特征等,这部分概念仍然是空白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

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效果不同。

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科学探究目标 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在实验过程中,能积极大胆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

难点: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简单地描述声音的传播方式;

对比实验中对条件的控制等。

【教学准备】 教师:鼓、多媒体课件,有条件的准备真空仪(闹钟、抽气机等)。

小组:音叉(敲击小锤)、水槽、声音传播的观察记录、土电话(棉线、一次性纸杯)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鼓] 1.敲鼓,说说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2.鼓声是怎样传到你耳朵里去的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有什么变化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学习。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20分钟)(一)活动一:空气传播声音 [材料准备:视频,有条件的准备真空仪(闹钟、抽气机等)] 1.同学们,这是一个真空仪,这个是电铃,我们把电铃打开。现在我们把玻璃罩戴上,还能听到声音是吗?让我们把真空仪打开,慢慢抽干里面的空气,注意听。(没有材料用微课代替)2.大家还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 3.小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通过空气这个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二)活动二:声音在固定中传播 [材料准备:无] 1.教师敲击桌面,听到桌面的敲击声了吧。敲击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现在请我们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小实验。(实验要求通过课件出示)(1)同桌之间保持安静,一个同学抓挠桌面,一个同学听,抓挠桌面的声音。

(2)听的同学侧耳靠近桌面,另一个同学继续抓挠桌面。

(3)比较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4)同学之间互换角色,再进行上述实验。

2.学生分组活动,并填写记录单。

3.汇报交流: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和不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小结:声音能够在桌面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更加容易。(声音通过桌面这样的固体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三)活动三: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材料准备:每组1根音叉、水槽] 1.声音能够在空气中,固体中传播,那么在液体中能传播吗?我们可以怎么来进行探究呢? 2.实验指导,通过课件出示:

(1)把音叉放到水面上的时候,应等到水面平静之后。

(2)轻轻敲击音叉,同时轻轻地用敲击后的音叉去接触水面。

(3)重点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

(4)听一听声音,感受下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水是怎么传播声音的?(指向声波)4.小结:水面的波动是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声音通过水这样的液体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三、研讨: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8分钟)1.通过上述的活动,我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 2.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沟通呢? 3.为什么听铁轨就能判断火车有没有开来? 4.钓鱼时,我们可以大声说话吗?为什么? 5.小结: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水中传播,没有媒介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四、拓展:做个“土电话”(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土电话材料,包括纸杯两个、绳子一根] 1.出示一个土电话。请同学试试效果,然后制作。

2.分组实验:玩土电话游戏。

(1)说话人的声音的大小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

(3)两人彼此交换听和说。

3.交流现象,并思考: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 4.用“妙妙圈”模拟声音波的传播。(微课)五、总结: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2分钟)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板书设计】 声音的传播 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效果不同。

声波 → 物体振动 → 声音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倾听声音时要注意提醒学生保持安静。

2.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3.活动后小声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给出自己的解释。

4.表格下面的选择,需要在学生学习完整节课后使用。

5.科学阅读部分作为这节课学习的补充进行阅读学习。

【作业设计】 1.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A.波 B.气流 C.直线 2.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钟罩里的闹钟铃声()。

A.越来越轻 B.越来越响 C.不变 3.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不接触水槽壁),我们能听到“砰砰”的敲击声,这个实验能够证明()。

A.水不能传播声音 B.水能传播声音 C.无法确定 【资料阅读】 有趣的自来水管敲击实验 在水管的一端敲击水管,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两次或者三次的敲击声,这是由于声音在不同的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导致的,另一端的人听到的是声音通过钢管、水、空气分别传来的声音。声音在钢铁中每秒传播5200米,在水中每秒传播1500米,在空气中每秒仅能传播340米。可见,如果水管中无水,敲击水管另一端,传播介质是空气、水管,我们就可能听到2次声音。如果水管中有水,传播介质为空气、水、水管,我们就可能听到3次声音。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判断水管中是否有水。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本节课要研究耳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呢? 聚焦板块,通过“耳朵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这一问题的思考讨论,从而了解学生原有的认识。

探索板块,向学生介绍耳的结构,让学生推测耳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它们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通过学生的活动了解耳郭的作用,及模拟记录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进一步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对耳郭和耳膜结合实验说出他们的理解。通过观察听诊器,了解其工作原理。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耳朵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它的外部特征以及它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听觉器官等一些浅显的知识上。至于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大部分学生不清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

2.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模拟自制的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

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郭的作用。

3.能初步利用简单的表格来记录和整理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自制鼓膜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实验时的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初步了解对于鼓膜的保护。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模拟自制的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

难点:耳的各部位结构及功能。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耳的结构”挂图或耳的结构模型,塑料杯、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胶(气球皮)、橡皮筋、音叉(或锣等能发出声音的器具)、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听诊器。

小组:A4纸、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聚焦: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1.引导:我们生活在一个奇妙的世界,每天都要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这些声音呢,这主要和我们身体的哪个器官有关?(耳朵)2.提问:对于耳朵,你想了解一些关于它的什么知识呢?(预设: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二、探索:耳的结构及作用(预设22分钟)(一)活动一:观察耳朵的结构图 [材料准备:“耳的结构”的挂图或模型等。] 1.出示挂图或模型,提问:你发现耳有哪些结构呢?谁来说说看? 2.学生交流耳的结构。

3.追问:那么你认为这些耳的结构有什么作用呢? 4.小结:是呀,耳的这些结构都有各自的作用,缺一不可。它们是我们能听到声音的关键所在。

(二)活动二:感受耳郭的作用 [材料准备:A4纸或大书本等。] 1.学生小组活动:通过用纸卷成“喇叭”的活动了解耳郭的作用。

2.交流:借助“喇叭”听到的声音更清楚,更响亮。

3.小结:耳郭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收集声音。

(三)活动三: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材料准备:塑料杯、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胶(气球皮)、橡皮筋、音叉(或锣等能发出声音的器具)、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活动手册等。] 1.学生用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等制作鼓膜模型。

2.观察1:当保持音叉与气球皮距离不变时,用强弱不同的力敲打音叉,观察气球皮振动幅度。记录在活动记录表内。

3.观察2:用相同大小的力敲打音叉,改变音叉与气球皮的距离,观察气球皮的振动幅度。记录在活动记录表内。

4.交流:发现用力强时,气球皮振动幅度大;

距离近时,气球皮振动幅度大。

5.小结:声音能够引起气球皮的振动,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明显,距离越近,振动幅度越明显。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一)研讨一: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 1.学生反馈交流:我们对耳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新的认识,还了解了鼓膜的作用。

2.小结: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二)研讨二: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 [材料准备:听诊器] 1.交流:耳郭与纸喇叭能帮助更好的收集声音。

2.观察听诊器,了解听诊器的工作原理。

3.小结:听诊器头的薄膜能够帮助收集声音,胶管和听筒起到更好的传播声音的作用。

四、拓展:兔子的耳朵(预设2分钟)兔子有着长长的耳郭,能收集到各方面的声音,只要有风吹草动,立刻撒腿就跑。这对长耳朵就是它们逃避灾难的法宝。

五、小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预设3分钟)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

2.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板书设计】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声音——外耳——中耳——内耳——大脑 耳郭 鼓膜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表格中我的发现,需要在学生通过对现象的理解后总结出。

3.表格下面的选择,需要在学生学习完整节课后使用。

4.科学阅读部分作为这节课学习的补充进行阅读学习。

【作业设计】 1.鼓膜的特点是()。

A.薄而有弹性 B.厚而有弹性 C.薄而没有弹性 2.我们将手放在耳后,并朝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朵中()的作用。

A.鼓膜 B.耳道 C.耳郭 3.在用气球皮、口杯、橡皮筋做模拟鼓膜振动实验时,气球皮模拟的是()。

A.耳蜗 B.听小骨 C.鼓膜 5.声音的强与弱 【教材简析】 声音的强弱是声音的一个重要属性。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将用不同的力度拨动他们熟悉的钢尺和橡皮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探索影响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的本质。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的声音的强弱不同,从而认识物体的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是在学生收集了多种物体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声音强弱也不同的信息对比中实现的。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他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传播并且人耳如何接收,也学会了对多个发声物体进行观察、记录,寻找规律。那为什么我们会听到各种强弱不同的声音呢?这些强弱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同样也是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将“物体的振动状态”与“发出声音的强弱”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重点,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难点:能如实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振动幅度,并与发出的声音强弱相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一段音频(可在计算机上播放)、教学课件。

学生:1把钢尺或塑料尺、1根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鼓槌、几粒黄豆、学生活动单,(以小组为单元,材料充足,可2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聚焦: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一段音频] 1.感受音量的小游戏。教师播放一段鼓乐,里面有轻重不同的鼓声。学生伸出手臂,当听到比较弱的鼓声时,放低手臂;

当听到比较强的鼓声时,抬高手臂。(预设:通过这个小游戏感受到声音强弱的变化)2.教师指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也成为声音的强弱不同。提问: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呢?(预设:学生会提到和用力大小有关)3.揭示课题:声音的强与弱(板书)二、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变化(预设15分钟)(一)探究钢尺、橡皮筋、鼓面振幅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2把钢尺、1根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鼓槌、几粒黄豆、学生活动单] 1.出示尺子,提问:怎样让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教师揭示“音量”的概念。

2.学生相互合作,先尝试让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再进行观察发出不同声音时钢尺自身的变化。交流后出示“振动幅度”的概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上台来画一画看到的振幅情况,最后统一用“ ”来表示物体的振幅大小。

3.出示活动单,明确活动要求。组内合作,依次观察并记录尺子、橡皮筋、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振幅大小。(教师需要提出重复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多做几次再记录。)振动物体 振幅大小(可用示意图表示)声音强弱 钢尺 轻轻拨动 用力拨动 橡皮筋 轻轻拨动 用力拨动 鼓面 轻轻击鼓 用力击鼓(第5课 活动单内容)(二)探究小泡沫球与振动音叉的关系 [材料准备:音叉、线、铁架台、棒槌、小泡沫球] 1.出示悬挂式装置,将小泡沫球用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在小泡沫球旁放置一个音叉。

2.教师演示,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观察小泡沫球的变化。学生尝试解释现象。

3.发现:当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振动幅度就不同,带动泡沫球的振动幅度也就不同。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1.学生反馈交流:钢尺、橡皮筋、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变化。并能通过多次的观察对比,将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联系起来。

小结: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提问:在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能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预设:学生能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提到音叉等发声物品都具有这些特点。)四、拓展: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预设5分钟)1.围绕“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预设:联系到上节课,学生容易想到鼓膜的作用。若学生仅提到强弱不同的声音,使得鼓膜振幅大小不同,教师需要追问“各种强弱不同的声音是直接引起鼓膜的振动吗?”,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耳听到声音,必须是振动物体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在不断地带动下最终鼓膜附近的空气振动引起鼓膜的振动。)小结:因为物体振动幅度不同,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幅度也不同,传入我们耳中的声音强弱不同。

【板书设计】 6.声音的强与弱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完成表格后,可组织学生组内进行对比、分析,根据问题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业设计】 1.先轻轻拨动钢尺,再用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

A.变强了 B.变弱了 C.变轻了 2.与轻轻拨动橡皮筋相比,用力拨动橡皮筋后,它的振动幅度()。

A.变小了 B.没有变化 C.变大了 3.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答: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越弱。

6.声音的高与低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中的第6课,是在学习了第5课研究了声音的强弱的有关内容后,继续研究声音的另一个属性——音高。敲击钢片琴和吹口琴都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并通过观察,学生们可以猜测到音高可能跟物体的长短、薄厚有关。学生将采用改变钢尺发声部分长度的方法,让钢尺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来发现物体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揭开音高的秘密。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振动的幅度决定着声音的大小,学生研究声音时,已经开始将听到的声音与物体的振动联系起来。在本课,学生将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去认识声音的另一个基本属性——音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描述尺子伸出桌外长度的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情况,提高学生进行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钢尺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以及振动快慢的变化。

难点:推测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能用所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把尤克里里 小组:一个钢片琴、一把口琴、一把螺丝刀、1把钢尺、1 本厚的硬皮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预设1分钟)[材料准备:一把尤克里里] 1.在上课前,老师先考考大家的耳朵。接下来我会弹2个音,请你听一听这2个音有什么变化?(拨弹尤克里里,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第2组。(拨弹尤克里里,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接下来老师弹一组高低不同的声音,请你听听是从低到高还是从高到低变化的。(老师用尤克里里拨弹一组高低不同的声音。)3.声音有高低和强弱的变化,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的强弱变化与振动幅度有关,那么高低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的高低。【板书:1.6 声音的高与低】 二、探索:(预设9分钟)[材料准备:每组一个钢片琴、一把口琴、一把螺丝刀] 1.请大家拿出钢片琴,试着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思考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预设:敲击不同长度的钢片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接着拿出口琴,怎样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口琴高低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 3.大家见过口琴内部吗?请各小组小心拆开口琴外壳,看看它的内部结构,一边吹一边找它的发声部分在哪。

4.口琴的内部结构:由外壳、音格、金属板组成。金属板上是口琴的发声部分——簧片,当我们吹或吸气时,口琴的簧片会振动起来发出声音。

5.请你仔细观察,比较钢片和簧片,思考声音的高低与钢片、簧片有什么关系?(预设:簧片和钢片的长短不同,导致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越长的声音越低,越短的声音越高。)6.我们发现,钢片、簧片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钢片、簧片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板书:

物体越长 声音越低 物体越短 声音越高】 7.那么高低不同的声音又与振动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用钢尺来研究与振动的关系。

二、探索: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每组1把钢尺、1 本厚的硬皮书、《学生活动手册》] 1.用钢尺该如何研究呢?怎样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预设:改变伸出桌面的长度)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先进行预测,并说说理由。(预设: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低,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3.那么它的振动情况又会怎样变化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寻找规律。实验前,老师有几点提示:

n 按长度变化顺序依次拨动钢尺,寻找规律 n 从侧面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 n 为了保证公平,每个长度尽量按压到相同的幅度 n 重复实验至少3次 4.最后,请大家把实验结果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中。接下来就开始实验吧!5.学生相互合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1.学生反馈交流:通过实验发现,不同长度的钢尺,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振动的快慢也不同。

2.究竟谁振动得更快?我们可以利用手机“慢动作”拍摄功能,看看放慢32倍后结果如何。(播放微课)3.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高低不同的声音与振动有什么关系? 【物体越长 板书:振动越慢 声音越低 物体越短 板书:振动越快 声音越高】 4.练习:观察下图中的编钟、钢管、音叉,推测他们发出的声音高低将会怎样变化?并说说理由。

【板书设计】 6.声音的高与低 物体越长 振动越慢 声音越低 物体越短 振动越快 声音越高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根据你所使用的钢尺的长度来确定,课件内的长度仅供参考。

2.有条件的可以给每组 4 把钢尺,更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并按照学生 活动手册中提示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

【作业设计】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探索尺子音高变化时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长,()。

A.振动越快,音高越高 B.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C.振动越快,音高越低 D.振动越慢,音高越高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高的是()。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3.右图是一个弦乐器——尤克里里,它 可以通过一只手在按弦区按弦,另一只手在 按 弦 区 拨 弹 区 ① ② 拨弹区拨弦来发出声音。当我们拨弹同一根 弦时,手指按住①位置发出的声音和②位置 发出的声音()。

A.①位置高 B.②位置高 C.因为是同一根弦,所以一样高 D.无法判断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振动的幅度决定着声音的大小,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本节课学生将通过弦乐器发现更多影响物体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因素。

聚焦板块通过玩乐器,初步体验初步体验弦乐器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引出研究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发现影响弦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不同因素。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弦的粗细会影响弦发声的高低,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细发出的声音越高;

弦的振动部分长短会影响弦发声的高低,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弦的松紧会影响弦发声的高低,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弦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长短、松紧都有关系。

【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在乐器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拨动不同的弦,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手指按压再不同位置拨动弦,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甚至有的学生还知道了可以通过改变弦的松紧,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但是,对于具体是什么因素影响物体发声的高低,学生的认识不明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物体长短粗细的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 音高,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就低。弦乐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物体能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现象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能对影响物体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因素进行假设,说明理由。并通过反复的观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发现物体音高变化的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影响物体发出音高变化因素表现出探究兴趣,并提出假设。

2.能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影响弦乐器音高的因素 难点:设计能让弦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尤克里里。

小组:尤克里里、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尤克里里] 1.出示尤克里里,简单介绍,教师弹奏乐曲。学生欣赏。

提问:你们知道尤克里里是怎样发声的么? 提问:揭题:我们可以怎样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预设:拨动不同琴弦、按琴弦的不同位置、转动弦的松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弦的发声规律。

二、探索一:影响弦音高不同的因素有哪些?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材料准备:尤克里里] 1.出示实验器材,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研究? 2.出示实验要求及记录单:

1、仔细观察、思考,完成你的预测。

2、根据推测在乐器上反复试弹,验证推测。

3、根据实验结果,完成记录单。

3.学生相互讨论,试验,观察体会其中的现象并记录。

研讨一:实验发现 1.学生反馈交流:影响弦音高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小结:弦的粗细、弦振动部分的长短、弦的松紧 2.提问:弦的音高变化有什么规律?你是怎样研究的? 小结:拨动不同琴弦,我们发现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有关,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细,声音越高;

拨动同一根琴弦,我们发现:弦的音高和弦的长短有关,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短,声音越高。转动琴准,我们发现:弦的音高和弦的松紧有关,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紧,声音越高。

探索二:设计弦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

1.提问:怎样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有规律的变化? 2.学生相互讨论,反复弹拨试验,设计方案。

研讨二:实验发现 1.学生反馈交流: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有规律的变化的方案。

小结:1.由粗到细,手指依次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2.从上往下改变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端的位置,另一手拨动琴弦。3.一手缓慢转动弦准,另一手拨动同一根琴弦。4.拨动不同琴弦,手指按住琴弦不同位置。

三、总结: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揭示课题:提问:怎样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板书)2.学生尝试总结。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长短、松紧都有关系。

【板书设计】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影响因素:

音 低 高 弦的粗细 粗 细 弦的振动部分长短 长 短 弦的松紧 松 紧 【作业设计】 1.在弹奏尤克里里前,小明发现弦的声音偏低于标准,他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来调节()A.转动弦准使弦更紧 B.转动弦准使弦更松 C.两种方法都可以 2.影响乐器发声高低的因素有()A.弦的粗细、长短 B.弦的松紧 C.A、B都会影响 3.在拨动尤克里里琴弦时,手指按在弦上的位置越往下,发出的声音越()A.高 B.低 C.不变 8.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教材简析】 《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最后一课,该内容适合运用工程设计思维进行教学。教材分两部分内容:设计自己的小乐器;

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这两部分内容如果都要展开,一节课的时间是不够的,于是尝试着运用STEM的理念与工程设计的思想,通过创设情境把项目要求、自主实践及交流反思这几个环节融合在一起,最终希望孩子初步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的过程,建构起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一概念,同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起来。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课内完成“制作我们的小乐器”的任务,实践部分应该是足够的。安排学生们在课内充分思考、充分讨论,要求必须有一个具体可实施的做小乐器的计划,鼓励他们及时完成简易“设计图纸”,能完成制作和调试,最终把小乐器改进,让它演奏出动听的乐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过程。

2.通过口述、图示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能从交流中提取信息改进自己的小乐器。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利用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可以改变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并演奏悦耳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不同的材料及工具。

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小乐器并画出草图。

【教学准备】 弹拨类制作:组装纸板、皮筋、琴码 打击类制作:烧杯(500ml)、水、勺子 吹奏类制作:试管、水 小乐器设计单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启发谈话,直接导入课题。

1.图片出示几种常见的小乐器。

你认识它们吗?这些都是什么小乐器?它们是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启发学生思考:我想做什么原理发声的小乐器、选择什么材料实现。)2.听一段《欢乐颂》乐曲,今天我们就一起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来演奏这首曲子。(出示课题)二、明确任务,探讨评价标准 1.问题:想要完成这个任务,小乐器必须满足哪些标准? 能发出声音→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能发出有规律的声音(在基本准确的音阶上)可先出示三大类小乐器的制作所需材料 问题:怎样让橡皮筋/烧杯/试管发出声音?——皮筋振动/烧杯与水共同振动/空气柱振动 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改变皮筋松紧/改变烧杯中的水量/改变空气柱长度 怎样确认发声是否在准确的音阶上?——借助调音器(电子屏)梳理标准:

1.设计图与小乐器成品相一致 2.能发出接近音阶的音高声音 3.便于使用,能演奏《欢乐颂》 4.制作精美,成本节约 5.分工合作,卫生整洁 出示材料,(1)6根皮筋、组装纸板、琴码均为免费,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购买。

(2)烧杯(500ml)、勺子(金属勺)、水(1200ml)均为免费,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购买。

(3)试管、水(100ml)均为免费,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购买。

2.明确任务分配(3分钟)(1)小组讨论确定三大类小乐器的设计制作小组:你想做弹拨类、打击类、吹奏类这三类中的哪类乐器?小组确定选择材料:用你选择的材料和工具,画一画设计图。你打算怎样让它演奏出1、2、3、4、5等的音节?画出示意图。

(2)分享两个小组的设计。

问题:你更喜欢哪个小组的设计?为什么?有哪些优点?(找到不足,针对问题,自己思考、与人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大胆设计乐器草图,让教学的难点在小组的交流、合作、探讨和老师的适机点拨中得到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为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乐器提供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二)制作与调试小乐器 1.学生制作我的小乐器。

(1)各组根据设计图,小组内几个同学分工制作,初步制作小乐器。同时小组内进行交流,边制作边调试。

(2)制作成的小乐器,能否用它试着演奏《欢乐颂》,看看它能否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3)调整和校对小乐器的音准,让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乐器。

小组内分工合作。制作小乐器时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影响到他人。制作时要注意安全,注意小乐器美观度。

(学生开始制作,学生进行制作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可以进行教学辅导,同时老师更应该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所展现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对其他的同学起榜样示范作用。)做完后组内自我交流。

2.交流分享:问题: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的?完善我们的小乐器。

三、展示:自制小乐器展示会。

根据评价标准,完成小组自评。

请得分较高的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并演奏《欢乐颂》。

四、拓展:小结延伸 1.同学们,我们还可以怎样改进我们的小乐器? 2.看一看:这些都是其他同学制作的小乐器。利用家中可以得到的材料,做一做其他类型的小乐器吧!课外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其他类型的小乐器。

【板书设计】 8.制作小乐器 黑板上贴上学生制作小乐器的设计图 【作业设计】 课外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其他类型的小乐器。

《制作我的小乐器》学习单 【项目名称】制作我的小乐器 【活动器材】选择相应材料,在()内打“ √ ”。

()纸板、琴码、橡皮筋 ★()烧杯、勺子、水 ★()试管、水★ 【过程记录】 1.探讨成功制作完成小乐器的标准。【评价标准】见反面 2.利用所给材料,设计你的小乐器,画出设计简图。

组号:

提示:图文结合 有标注更清晰 【制作步骤】 1.利用调音器调试所选材料,找到对应音高时材料的量,使它的发声更规律。

音高(唱名)1(dou)2(ruai)3(mi)4(fa)5(sao)音名 C D E F G 橡皮筋长度(厘米)(琴码之间)烧杯内水量(ml)试管内水的高度(厘米)确定几组长度/水量/高度后可利用图表推测下一个的数据哦。

2.根据我们的设计图小组合作完成乐器的制作,并不断完善。

3.尝试吹奏《欢乐颂》。

【解释交流】 1.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是如何来解决的? 2.我们还可以怎样改进我们的小乐器? 【小组自评】 利用评价表进行打星评价 设计制作小乐器的标准:

1.设计图与小乐器成品相一致 2.能发出接近音阶高低的声音 3.便于使用,能演奏《欢乐颂》 4.成本节约 5.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有分工有合作 1.根据成果与图纸相对照,完全一致得5星。

2.完成一个音阶可以拿到一颗星,完成5个可以拿到五星,类推。

3.便于演奏,方便操作得5颗星。

4.在给定材料外,每份橡皮筋或水会增加一块钱成本。不增加成本的小组得五星,每增加1元,减1星。类推。

5.分工明确,注个人卫生和实验卫生得5星。

【成果展示】 1、优秀小组成果展示 2、思考,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今天这样的方法自制其它类型小乐器吗? 《声音》单元复习【教材简析】 《声音》单元是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共8课,第1课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强、弱、高、低、悦耳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

第2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第3课说明了声音需要通过物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

第4课,学生通过对耳朵结构的学习,了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第 5 课和第 6 课,学生们通过多种探究活动,认识了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音量和音高;

第 7 课,学生通过弦乐器发现更多影响物体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因素,在对这些影响音高因素了解的基础上,第 8 课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声音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既具体又抽象的存在,通过《声音》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解开心中关于声音问题的疑惑,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并发现他们听到的声音和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声音的理解会得到不断加深,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用语言来描述他们的发现,同时配上简单的图表,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进一步巩固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音量与音高等相关知识。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单元复习的一般方法,会从单元中提取关键科学概念,并能用所学解决相关科学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自觉进行复习整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巩固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音量与音高的的相关知识。难点:从单元中提取关键科学概念,并能用所学解决相关科学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回顾 师: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本单元学了些什么。

(教师与学生一起根据单元课时安排进行逐一回顾,并提炼每一课的学习重点)1.出示第一课重点后,请学生用关于声音的科学词汇对某种声音或某个场景进行描述。

2.说一说:我们是通过哪些证据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4.我们是怎么来模拟鼓膜的振动的?描述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

5.我们可以通过怎样实验发现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音量与物体振动幅度有怎样的关系? 6.我们可以通过怎样实验发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音高与物体振动快慢有怎样的关系? 7.说一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8.说一说:自己制作的小乐器是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

二、概念整理 提炼本单元重点概念: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音量、音高(利用课件,再次巩固重点科学概念)三、运用检测 根据课件出示,逐一解决两个问题。(见作业设计)四、答疑、练习1.师:关于本单元的学习,你还有哪些存在疑惑的地方?(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引导、解答)2.完成课堂作业本单元练习部分习题。

【板书设计】 《声音》 产生:物体的振动 传播:需要物质 气体、液体、固体 强弱——音量 振动幅度 大→强 小→弱 高低——音高 振动快慢 快→高 慢→低 【作业设计】 1.在看电视时我们会根据需要调节(),这是由物体振动的()决定的。

A.音量 B.音高 C.幅度 D.快慢 2.下图是一位同学自制的排箫,他想让其中一根管子发出更高的声音,他可以()。

A.将这根管子剪短一点 B.换一根更长的管子 C.用更大的力去吹 D.换一根更粗的管子

第二篇: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上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上[2011-9-5]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教学后记:

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樟树狗尾草 茎颜色 软硬 粗细 质地

叶颜色 形状 软硬 大小 气味

果实颜色 形状 大小 多少

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这是教学重点)

大树 小草

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篇: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科学四年级上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天气》单元

1我们关心天气

活动记录:

1.下雨、刮风、有霜、多云等

2.今天是晴天,天边有一些淡淡的云。早上比较冷,要穿厚厚的外套。有微风,能看见国旗在飘动。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4)√。

2.填图。大雨——穿雨鞋、带雨伞、不能晒衣服、小河流水急、凉、潮湿。

2天气日历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选择题。(1)C(2)B(3)B

2.××√

3.(略)

3温度与气温

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4)√(5)×

4风向和风速

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

2.选择题。(1)B(2)A(3)A(4)C

5降水量的测量

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4)√

2.选择题。(1)C(2)B(3)C(4)C

6云的观测

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4)√(5)×

2.选择题。(1)C(2)C(3)A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数据填写,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第三题需按具体观测数据来判断(4)×(5)√

单元练习

1.判断题。(1)√(2)√(3)√(4)×(5)√(6)×(7)√(8)×(9)√(10)×

2.选择题。(1)B(2)C(3)B(4)A(5)A

3.(略)

4.选择。雨天、有雾、寒冷、层云、西风、大风。

5.(略)

《溶解》单元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活动记录:

不搅拌

搅拌后

放置一会儿

过滤后

食盐

颗粒慢慢变小

颗粒慢慢消失

颗粒消失

没有出现颗粒

不变

不变

不变

沙留在滤纸上

面粉

不变

分散在水中

沉淀在水底

面粉留在滤纸上

课堂练习:

1.选择题:(1)C(2)A(3)D(4)A

2.玻璃棒、铁架台、漏斗、烧杯。

3.阅读资料:(1)B(2)B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活动记录:

1.(略)

2.面粉

食盐

高锰酸钾

能否看见颗粒

分布是否均匀

是否有沉淀出现

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是否溶解

课堂练习:

(1)C(2)B(3)C(4)C(5)A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活动记录:

1.(略)

2.胶水

酒精

食用油

进入水中后的状态

沉入水底

分散

分散

浮在水面

在水中怎样扩散

慢慢扩散

很快扩散

很快扩散

不扩散

充分搅拌或振荡后的状态

分散在水中

均匀分散在水中

看不见

浮在水面

是否溶解

课堂练习:

选择题(1)

C(2)A(3)C(4)C

资料阅读:(1)√(2)√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活动记录:

1.物质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分数

溶解能力的比较

食盐

食盐的溶解能力强

小苏打

2.(1)我发现注射器里的液体偶尔会冒出一些小气泡;(2)我发现注射器里的液体冒出的许多气泡;(3)我发现注射器的小气泡又消失了。

5。溶解的快与慢

活动记录:

1.(1)搅拌-快;不搅拌-慢;(2)冷水-慢;热水-快

课堂练习:

2.(1)×(2)√(3)×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活动记录:

实验材料:水、烧杯、筷子、食盐。

研究步骤:(1)在烧杯里倒入100毫升冷水;(2)往烧杯里加入2克食盐,用筷子搅拌到溶解为止。(3)重复第二步,直到水不能溶解食盐为止。(4)每次加食盐时,把食盐的重量加起来。研究结果:一杯100毫升水能溶解约36克食盐(实际数据为准)。

课堂练习:

选择题。(1)三种方法均可,提倡AB两种方法(2)

A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活动记录:

1.再加一些水,因为水能溶解食盐,水越多能溶解的食盐就越多。(或者:搅拌,因此搅拌能加快溶解)

2.食盐会分离出来,因为食盐溶解需要水,水少了,食盐就多出来了。

3.食盐颗粒

浓盐水的结晶颗粒

颜色

雪白

形状

颗粒

粉状

大小

其他

课堂练习:

选择题(1)C(2)A(3)C(4)C。

单元练习

1.选择题。(1)B(2)C(3)C(4)C(5)B(6)B(7)B

2.判断题。(1)√(2)√(3)×(4)√(5)√(6)×(7)×

3.能溶解于水的物品:食盐、白糖、肥皂、高锰酸钾、酒精、蜂蜜、洗手液、洗发水;

不能溶解于水的物品:石头、面粉、塑料、菜油、水银、胶水。

4.填图。从上到下:外焰、内焰、焰心、灯芯、酒精。

《声音》单元

1听听声音

活动记录:

1.走路的声音、读书的声音、讲话声、鸟声、风声等

2.实验器材

轻轻击打时对声音的描述

重一点击打时对声音的描述

大音叉

声音轻、弱

声音重、强

小音叉

比大音叉音高

比大音叉音高

大铁钉

声音清脆

音高不变,声音更强,持续时间变长长

中铁钉

声音比大铁钉高一点

同上

小铁钉

声音比中铁钉还高

同上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4)×(5)√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活动记录:

物体名称

使物体发生的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我的发现

敲击

发声时锣面轻微振动,摸上去麻麻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敲打

鼓面上下振动

钢尺

拨动、敲击

上下振动

橡皮筋

拨动、弹

来回振动

桌子

敲击

桌面上水杯里的水晃动

流动、滴落

水面出现波纹

课堂练习:

1.选择题。(1)B(2)C(3)C

2.判断题。(1)√(2)×(3)√

3声音的变化

活动记录:

1.实验操作

振动幅度

声音强弱

轻轻拨动钢尺

用力拨动钢尺

2.杯子序号

1号

2号

3号

4号

预测

第一次实验

较低

较高

第二次实验

较低

较高

第三次实验

较低

较高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

(4)√

2(1)高→低;(2)低→高;(3)低→高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活动记录:

1.略

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伸出桌面部分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

5声音的传播

活动记录:

传声物体

铝箔

木尺

棉线

尼龙绳

能否听到音叉的振动

能否感受到音叉的振动

哪种材料传声效果好

一般

一般

课堂练习:

选择题。(1)B(2)A(3)A(4)C(5)C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活动记录: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橡皮膜的振动情况

我们的猜测

实际的观察

声音的制造点到耳膜的距离相等

橡皮膜上方制造的声音较强

振动明显

橡皮膜上方制造的声音较弱

振动不太明显

制造声音

强弱相同

接受的声音离橡皮膜较近

振动明显

接受的声音离橡皮膜较远

振动不太明显

我们的发现

声音能够引起橡皮膜振动,距离越近越明显,声音越强越明显

课堂练习:

连线。

耳道——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活动记录:

摇的力量轻一些、在发声罐里加棉花、包上棉布、慢慢地摇,等。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4)√(5)√

单元练习

1.填空。

(1)树叶、小虫子等;汽车、铃等;(2)声带、翅膀;(3)强(或大、响)、弱(或小、轻);(4)高、低;(5)波(或声波)。

2.判断题。(1)√(2)×(3)√(4)×(5)×

3.选择题。(1)A(2)C(3)C(4)B

4.连线。

听到的声音高----拨动拉得较紧的橡皮筋,鼓皮振动得快,弹拨伸出桌面距离短的尺子

听到的声音低----拨动拉得较松的橡皮筋,鼓皮振动得慢,弹拨伸出桌面距离长的尺子

听到的声音强----用力敲击锣

听到的声音弱----轻轻敲击锣

5.高→低;低→高。理由:敲击试管时,振动的物体是玻璃和水,水越多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吹试管时,振动的物体是空气,空气越多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

《我们的身体》单元

1身体的结构

活动记录:

1.略

2.头、颈、躯干、上肢、下肢。打篮球:手、腿、头部、腰等。

课堂练习:

判断题。(1)√

(2)×

(3)√

(4)√

(5)√

2骨骼、关节和肌肉

1.判断题。(1)×(2)√(3)×(4)√

2.连线。骨骼—塔身,挖掘机,台灯;肌肉—挖掘机;关节—挖掘机,天线,活叶

3.选择题。(1)C(2)C(3)B

资料阅读:(1)B

(2)C

(3)A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填空。(1)氧气、二氧化碳;(2)气体交换、氧气、二氧化碳;(3)(略)

2.判断题。(1)×(2)√(3)√

(4)√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填空。(1)肺、血液、心脏

2.判断题。(1)×(2)√(3)√(4)√(5)√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4)×

(5)×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活动记录:

原有状态

短时间咀嚼后

长时间咀嚼后

食物的状态

固体米饭

软软的流质

更软,带甜味

课堂练习:

1.连线。牙齿—咬碎食物;舌头—搅拌作用;唾液—湿润食物,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2.判断题。(1)√(2)×(3)×(4)√

3.保护口腔的行为:(2)(4)(5)

资料阅读:(1)√

(2)×

(3)√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4)√(5)√(6)×(7)√(8)√(9)×

2.填图。早起早睡,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睡前不吃零食,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不挑食不偏食。

单元练习

1.填空:(1)实验、阅读资料

(2)支气管、肺

(3)氧气,二氧化碳

2.判断:(1)√

(2)√

(3)√

(4)×

(5)√

(6)√

(7)×

(8)√

3.选择:(1)A

(2)C

(3)A,B

(4)C

(5)C

4.简答:

(1)(例)与平静状态相比,运动后的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都增加了。人体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运动所需的氧气需要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所以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都需增加。

(2)使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灵活、肺活量增大、心脏更强健、……

(3)(略)

综合练习

1.选择题。(1)C(2)B(3)A(4)C(5)B(6)C(7)A(8)B(9)A(10)C

2.判断题。(1)√(2)√(3)√(4)×(5)×(6)√(7)√(8)×(9)×

东北

西北

西

东南

西南

4.高

5.简答题:

(1)溶解水的物质:食盐、洗衣粉、味精。不溶解于水的:沙、面粉、食用油

(2)加热、粉碎、搅拌。

(3)空气——听诊器——空气——耳

6、(1)略;(2)一天中气温逐渐上升,再慢慢下降,气温最高时刻大约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

第四篇: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随堂练习题

2.1感受我们的呼吸

练习题

一、填空。

(1)吸气,是含有的空气由鼻子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的过程。此时胸腔,腹部。

(2)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

到气管,再由

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腹部。

(3)我们呼吸时吸入的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4)一呼一吸算

次呼吸。

二、选择。

(1)下列器官不参与呼吸的是()。

A.肺部

B.胃

C.气管

(2)鱼用()呼吸。

A.鳃部

B.嘴部

C.鳞片

(3)()是维持生命的必需气体。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三、实验探究

3右图是演示呼吸运动的模型图,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A.B.C.D.(2)当用手往上顶橡皮膜D时,小气球变瘪表示

过程,拉下橡皮膜D时,小气球鼓起表示

过程。

四、培优训练

下图是肺吸气和呼气时的示意图,请在图中的括号中标注“吸气“或“呼气”。

(1)当吸气时,胸部和肋骨

运动;

当呼气时,胸部和肋骨

运动。也就是说,当吸气时,由胸骨和肋骨等围成的胸腔容积

;呼气时,胸腔容积。

(2)当吸气时,腹部

;呼气时,腹部

。原因是的下降和上升。

参考答案:

1.(1)氧气

扩张

收缩

(2)肺

口腔

收缩

放松

(3)氧气

二氧化碳

(4)一

2.(1)B

(2)A

(3)B

3.(1)气管

胸腔

膈肌

(2)呼气

吸气

4.吸气

呼气

(1)外

变大

变小

(2)扩张

收缩

膈肌

2.2

呼吸与健康生活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通过分析探讨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运动都会

我们的呼吸次数,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是有的。

(2)

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3)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与外界的交换。

(4)我们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吸入

进人血液,呼出

排出体外。

(5)与平静状态相比,运动后呼吸次数都会。

(6)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这一课时进行的记录。

平静状态

慢走一分钟

跑步一分钟

每分钟呼吸次数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发现

每分钟呼吸次数是最少的,每分钟呼吸次数是最多的。

二、选择题。

(1)下列()不是保护呼吸器官的正确方法。

A.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

B.经常开窗通风

C.经常吸二手烟

(2)对于吸烟者,我们要做到()

A.积极劝阻

B.大加赞赏

C.不理不睬

(3)体育课进行100米跑后,同学们出现的现象是()。

A.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

B.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

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

(4)关于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运动时呼吸变慢

B.运动时呼吸与平静状态下一样

C.运动时,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呼吸急促

(5)在安静状态下每位同学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是()。

A.一模一样的B.有一些差别

C.有很大差别

(6)人体从呼吸过程中获取()。

A.血液

B.氧气

C.细胞

三、实验探究题

下面是乐乐记录的自己在三种状态下意分钟的呼吸次数。

安静状态下

运动结束时

休息3分钟后

休息10分钟后

第一次

24次

45次

39次

27次

第二次

25次

44次

38次

26次

第三次

23次

45次

40次

25次

(1)乐乐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平均值是

次。

(2)在不同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

(填“相同”或“不相同”)。

(3)运动结束后呼吸次数比安静状态次数,说明运动时呼吸会。

四、培优训练

下图是奇奇根据自己的呼吸次数的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1)通过课堂实验以及观察、比较:运动后,每分钟呼吸次数明显,休息3分钟后,逐渐。

(2)呼吸时,奇奇吸入含有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这些气体在呼吸器官

中进行交换。

参考答案:

1、(1)增加

(2)肺

(3)气体

(4)氧气

二氧化碳

(5)增加

(6)平静状态

跑步一分钟后

2、CAC

CBB3、(1)24

(2)不相同

(3)多

加快

4、(1)加快

减慢

(2)氧气

二氧化碳

2.3测量肺活量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

(2)可以用

法测量肺活量,肺活量越大的同学会使塑料瓶里排出的水量越多。

(3)肺活量的大小对身体的影响。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

。如果一个人的肺活量较小,就说明他的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较差,那么一旦身体需要大量耗氧时,就会出现供氧不足、头痛、头晕、胸闷等症状。

(4)增加肺活量最显著的方法是多参加,也可以通过一些调整呼吸的方法来增加肺活量。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肺活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肺活量越大呼吸能力越强

B.用鼻子呼吸和用嘴呼吸肺活量是一样的C.一次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

(2)一呼-吸算呼吸()

A.一次

B.两次

C.不确定

(3)以下()状态下,肺活量最小。

A.跑步

B.跳绳

C.睡觉

(4)()越大,肺功能就越强。

A.肺泡

B.气管

C.肺活量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人在运动后呼吸加快了

B.呼吸对我们人体不重要

C.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弱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是每个人都有肺活量

B.每个人的肺活量大小都是一样的C.阳阳爱运动,豆豆不爱运动,阳阳的肺活量可能要比豆豆的大

(7)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

A.氧气

B.营养

C.肺活量

三、实验探究

如图是一个肺活量测试袋,飞飞和亮亮两个人各拿了一个,分别往测试袋里

用力吹气。

(1)他们这是在研究

大小的实验。

(2)飞飞的测量袋鼓起后的数值是1000毫升,亮亮的测量袋鼓起后的数值是1200毫升。的肺活量大一些。

四、培优训练

1.肺活量是()的气体。

A.轻轻吹一口气

B.深吸一口气,用力呼出

C.轻吸一口气,慢慢呼出

2.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比肺活量小的人吹得响,时间也()。

A.久

B.短

C.一样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增大肺活量的方法

吹气球是增加肺活量的好方法。当你走在路上,在家做家务,或短暂休息时,练习吹气球然后放气。当你多次尝试后,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肺变得更强大,可以吸入更多的空气了。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在鼻尖上贴一个长而轻的纸(或纸巾),吹动纸条使它尽可

能舒展开。定期练习并计时,逐渐增加纸条长度,肺活量自然会慢慢提高。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我们的肺活量可以()

A.减少

B.增加

C,没变化

参考答案:

1、(1)肺活量

(2)排水

(3)强

(4)体育锻炼

2、BAC

CACA3、(1)肺活量

(2)亮亮

4、B5、A6、B

2.4

《一天的食物》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按食物的来源分,食物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_______中得到的。

3、番茄炒鸡蛋是______种食物。

4、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_____有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记录一天的食物时,八宝粥是一种食物。()

2、牛奶是食物,矿泉水不是食物。()

3、给食物进行分类,有利于食物的搭配、运输和储藏。()

4、西红柿、黄瓜和红薯既可生食又可熟食。()

5、平常吃的小零食不属于食物。()

6、一天中吃得最多的食物是主食。()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是植物类食物。

A、米饭

B、鸡肉

C、牛奶

2、下列()是动物类食物。

A、玉米

B、牛奶

C、西红柿

3、佳乐不爱吃主食,爱吃小零食。下面()会是他喜欢的食物。

A、包子

B、面条

C、牛肉粒

4、下列属于蔬菜类食物是()

A、牛奶

B、水

C、青椒

5、青椒炒鸡蛋属于()食物。

A、植物类

B、动物类

C、植物类和动物类

6、按照()的顺序我们一天吃过很多食物。

A、早餐

午餐

晚餐

B、午餐

晚餐

早餐

C、晚餐

早餐

午餐

7、按人们生活习惯,食物可以分为()

A、荤食

素食

主食

副食

B、粮食

蔬菜

水果

调味品

C、生食

熟食

植物类食物

动物类食物

四、给下面食物进行分类

①黄瓜

②鱼

③米饭

④青菜

⑤番薯

⑥馒头

⑦葡萄

⑧四季豆

⑨猪肉

⑩鸡蛋

(1)植物类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物类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吃的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熟吃的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熟都可以吃的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植物类食物

动物类食物

2、食物3、24、食物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选择题

1、A2、B3、C4、C5、C6、A7、B

四、给下面食物进行分类

(1)①③④⑤⑥⑦⑧

(2)②⑨⑩

(3)⑦

(4)②③④⑥⑧⑨⑩

(5)①⑤

2.5《食物中的营养》练习题

一、填空题

1、_______是构成人体肌肉、内

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2、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以及水。

3、脂肪和糖类是人体________的主要来源。

4、维生素和矿物质有________的作用。

5、含有______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

6、看标签或相关资料,可以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身体组织和骨骼生长离不开矿物质。()

2、我们要吃不同的食物,不能偏食和挑食。()

3、蛋白质放在火上烧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味道。()

4、食物中的淀粉遇到碘酒会变紫色。()

5、水在白纸上干燥后会留下痕迹。()

6、许多蔬菜、水果中都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在食物上滴碘酒是为了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

A、蛋白质

B、脂肪

C、矿物质

2、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是()

A、面包

B、牛奶

C、黄瓜

3、玉米粉中含有丰富的()

A、脂肪

B、蛋白质

C、糖类

4、植物油、花生、芝麻等食物含有丰富的()

A、维生素

B、脂肪

C、蛋白质

5、在下列食物中滴上碘酒后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面包片

B、土豆

C、牛奶

6、手指脱皮、口腔溃疡时,需多吃含_____的食物。

A.维生素

B、水

C、脂肪

7、某人牙齿经常出血,这是因为体内缺乏维生素C的缘故,医生嘱咐他应多吃()

A、海产品

B、豆制品

C、蔬菜水果

8、人体的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A、蛋白质、糖类、水

B、蛋白质、糖类、维生素

C、蛋白质、糖类、脂肪

四、连线题

把食物名称、营养成分与人体的主要作用连起来。

胡萝卜

蛋白质

馒头

糖类

输送营养物质

鸡蛋

脂肪

提供人体活动能量

肥肉

维生素

调节人体机能

食盐

矿物质

长身体的材料

五、实验探究题

小红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了面粉、黄豆、菠菜、核桃、牛乳粉五种食品,小红列出了这五种食物(各100克)中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C、钙的含量:

1、从表中可以知道A、B、C、D、E分别是哪种物质并说明理由?

2、食物中含有六类营养物质,请写出表中没有的一类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蛋白质

2、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维生素

矿物质

3、能量

4、调节身体机能

5、脂肪

6、蛋白质

维生素

矿物质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选择题

1、A2、C3、C4、B5、C6、A7、C8、C

四、连线题

胡萝卜

蛋白质

馒头

糖类

输送营养物质

鸡蛋

脂肪

提供人体活动能量

肥肉

维生素

调节人体机能

食盐

矿物质

长身体的材料

五、实验探究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A中主要含蛋白质,因此A是黄豆;B中主要含维生素C,是菠菜,C中主要含糖类较多,是牛乳粉D中主要含糖类,是面粉,E中主要含脂肪是核桃。

2、水

3.3《营养要均衡》练习

一、填空题

1、在平衡膳食宝塔中面积最大的底层是______食物。

2、营养的均衡就是指所获取的营养必须______搭配。

3、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______的食物。

4、“宝塔”中食物的用量呈现________的变化规律。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

2、人需要不同种类的食物,并从中获取多种营养成分。()

3、生活中,爱吃什么就多吃,因为身体需要。()

4、小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应该多食。()

5、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要做到营养均衡。()

6、“美味不可多用”是有科学道理的。()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糖既好吃又能提供能量,应该多吃

B、早上来不及吃早餐,中餐和晚餐多吃点补充回去

C、多吃零食,零食里的营养成分可以取代一日三餐

D、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莱

2、在“均衡膳食宝塔”图中,能支持我们身体生长的主要是()

A、第5层

B、第3层和第4层

C.第2层

D、第1层

3、在“均衡膳食营养宝塔”中,能让我们保持健康的主要是()

A、第5层

B、第3层和第4层

C、第2层

D、第1层

4、在“均衡膳食营养宝塔”中,给我们提供能量的主要是()

A、第5层和第3层

B、第3层和第4层

C、第2层和第4层

D、第1层和第5层

5、某校餐厅为学生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排骨、麻辣豆腐。小明认为这一食谱増加蔬菜类食物才均衡,添加下列()后这份食谱变得更为合理

A、素炒豆角

B、红焖羊肉

C、煮鸡蛋

D、炸鱼

6、制定一份合理的食谱,用量最多的食物是()

A、蔬菜水果类

B、五谷类

C、油脂类

D、禽畜肉、鱼虾和蛋类

7、我国民间有许多传统的膳食,比如“腊八粥”,其营养成特点是()

A、营养成分单一

B、营养成分比较全面

C、营养有所侧重

D、营养最齐全

8、下列选项中,符合科学饮食原则的是()

A、荤素搭配

B、多吃含蛋白质多的食物

C、喜爱吃的食物多吃

D、爱吃就吃,不爱吃就不吃

四、连线题

油脂类

脂肪

支持我们的生长发育

奶类和奶制品

糖类

豆类和豆制品

给我们提供能量

鱼虾类、蛋类

蛋白质

蔬菜、水果类

让我们保持健康

谷类

维生素

五、看图题

1、下图是平衡膳食宝塔,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每天人摄取最多的食物应是[

]__________类食物。

(2)、每天人摄取最少的食物应是[

]__________类食物。

(3)、青少年每天应比成年人多摄取含______多的食物,即金字塔第______、______层的食物。

(4)、李伯伯近期患了冠心病,你帮他分析一下,他在饮食中应尽量减少第______层的食物,适当多吃第______层的食物。

2、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A、B、C、D、E五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营养学家将这五类形象地设计成右图示的“____________”,并提倡居民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为保证身体健康,建议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比例是____________。

(2)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应多吃图中C、D类食物,原因是

该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_______和钙质。

(3)你每天吃的主食是______类食物,膳食中如果不搭配该类食物

会造成身体内缺乏供能物质。

(4)B类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是_______和无机盐。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谷类

2、合理

3、维生素

4、由多到少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选择题

1、D2、B3、C4、D5、A6、B7、B8、A

四、连线题

油脂类

脂肪

支持我们的生长发育

奶类和奶制品

糖类

豆类和豆制品

给我们提供能量

鱼虾类、蛋类

蛋白质

蔬菜、水果类

让我们保持健康

谷类

维生素

五、看图题

1、(1)①

(2)⑤

油脂

(3)蛋白质

(4)⑤

2、(1)均衡膳食宝塔

3:4:3

(2)蛋白质

(3)A

(4)维生素

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习题

1、填空

(1)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我们的牙齿可分为()三类。

(2)

口腔里的牙齿能(),舌头能()。

(3)口腔中的唾液可以消化(),使它变成()。

(4)在消化过程中,门牙将食物()、犬牙将食物()、臼齿()食物,经过舌的(),和唾液混合,变成(),进入()。

(5)牙齿从结构上分可以分为(),()。

(6)龋齿又叫()。

2、判断

(1)

每个人的口腔中有32颗牙齿。()

(2)

门牙、犬牙、臼齿分工明确,互不干涉。()

(3)

牙齿可以帮助消化,所以它也是消化器官。()

(4)

牙槽脓肿会使牙髓坏死,所以要讲究口腔卫生。()、(5)

经常刷牙可以防止蛀牙,保护牙齿,所以每天要刷一次牙。()

(6)为了减轻消化器官的负担,我们吃食物,要细嚼慢咽。()

3、填图

答案

1、填空题

2、判断

(1)

(2)×

(3)×

(4)√

(5)×

(6)√

3、填图

2.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时,我们可以用

模拟胃。

2.将食物传送到胃。

3.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

4.肠道是人体的消化器官,成人肠道长6.5~8.5米,约为身长的倍。

5.胃可以储存和搅拌,吸收一些。

二、选择题

1.负责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的消化器官是()。

A.咽部

B.口腔

C.胃

2.食物开始消化的地方是()。

A.胃

B.小肠

C.口腔

3.小肠的作用是()。

A.传送食物至胃

B.储存和搅拌食物

C.完成消化和吸收

4.下面有利于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的做法是()。

A.平时多吃生的食物

B.每天的饮食要有规律

C.多吃辛辣的食物

5.通过反复揉挤塑料袋里的食物可以模拟()的功能。

A.胃

B.小肠

C.大肠

三、判断题

1.吃太多会增加胃的负担,但饿肚子不会影响胃的健康。

()

2.夏天天气太热,吃过冷的食物可以解暑,并不会伤害消化器官。()

3.每天的饮食不需要有规律。()

4.食物在被消化的过程中,其中的营养物质会被慢慢吸收。()

5.胆囊能够产生胆汁。()

四、连线题

口腔

传送食物至胃

小肠

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

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大肠

完成消化和吸收

食道

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

五、综合题

(A)

(C)

(D)

(B)

(E)

上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型图,请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消化器官各部分的名称。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D:_______

E:_______

(2)食物在口腔中经历了初步的消化过程,在_______

里化学性消化,变成食糜;食物的营养主要是在_______

中被吸收的。

答案参考

一、1.塑料袋

2.食道

3.大肠

4.最大

4.5

5.食物

营养

二、BCCBA

三、×××√×

四、口腔

传送食物至胃

小肠

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

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大肠

完成消化和吸收

食道

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

五、(1)口腔

食道

小肠

大肠

(2)胃

小肠

第五篇: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

一、单元教学目标: A、科学概念:

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

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4、植物种子和动物卵的构造是与它们发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适应的。

5、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

B、过程与方法:

1、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花和种子的内部构造。

2、用适当的形式记录花的变化过程和果实的生长过程。

3、按一定顺序对雄蕊、雌蕊这样细小的结构进行观察。

4、持续观察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

5、经历观察卵的构造和动物卵的孵化的过程。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探究新生命产生的奥秘的好奇心。

2、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认识到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对于每个物种的延续都至关重要。

二、教学准备

器材:镊子、放大镜、剪刀、烧杯、培养皿、小刀

材料:开花的油菜植株、南瓜的雄花和雌花、油菜果实、栗子果实、蒲公英果实、蚕豆种子、黄豆种子、各种动物的卵、棉花、棉签、白纸、胶带

1、油菜花开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教学后记:

2、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2、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成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花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提示完成花的专题研究,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

2、以报告会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形成自觉珍爱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花的专题研究。

【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教学准备】

分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顾: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问题:其他的花和油菜花一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花。

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花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

(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

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

(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

(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2、“花的观察”报告会。(1)分组汇报。

(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有的少雄蕊或雌蕊。

(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与两性花。

(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察其他的花,判断属于哪一类?

(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

4、交流与小结(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三、质疑拓展

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观察更多的花

五、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花

不完全花与完全花

单性花与两性花 教学后记:

3、花、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2、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发展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

2、按一定顺序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结构进行专题观察。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教学难点】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教学准备】

演示: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

分组: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开花与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

(出示: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观察雄蕊和雌蕊呢?放大镜。(2)教师在展示台上演示观察过程,学生归纳研究方法。a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b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

c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

d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4)全班交流汇报。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件。(6)指导阅读课文P28: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提问: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1)发放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的果实并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排列。

(2)小心剥开一个快要成熟的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3)全班交流汇报。比较各组的数据与发现。

三、总结拓展

雄蕊和雌蕊的结构。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植物还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花、果实和种子

雄蕊(花丝和花药)

受精

结果 教学后记:

雌蕊(子房、花柱和柱头)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

演示:椰果,水槽

分组:油菜、鬼针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实和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忆: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你发现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种子怎样传播出去的? 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分组观察)

(1)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外壳有什么特点?

(2)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3)油菜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

(4)油菜果荚的结构特点:干裂。

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1)鬼针草种子的传播。回忆:上山时裤脚经常会粘上什么?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番茄种子的传播。a发放番茄观察。b推测传播方法。c讨论交流。

d类似的植物。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a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b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c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d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e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f还有哪些植物果实和种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4)教师演示:在水中漂浮的椰果。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4、阅读教材。

三、总结。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四、质疑讨论。

种子成熟后,不散播到远处,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教学后记:

5、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五、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根

茎和叶

养分 教学后记:

6、动物的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孵化的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各种动物的卵,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放在透明水槽内的青蛙卵和水草。分组:一个新鲜鸡蛋和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鲫鱼卵,蚕卵,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动物的卵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卵

(1)出示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小组观察鸡蛋、鲫鱼卵、蚕卵: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3)观察鸡蛋外形: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外壳:你有什么发现?

表面很粗糙;外壳有很多小孔;壳很脆容易破。这些小孔有什么用?透气。(4)观察鸡蛋的内部 观察:

打在盘中的鸡蛋:蛋清﹙蛋白﹚、蛋黄、胚﹙蛋黄上的小白点﹚、壳。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

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蛋壳上有膜。指出蛋白、蛋黄、气室。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蛋白供给养料和水分;蛋黄提供营养;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有保护作用。

2、青蛙卵的孵化观察指导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透明水槽。水草。

3、小鸡的孵化

(1)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2)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等。(3)小鸡孵化的时间:大约3个星期。

三、小结

像青蛙、鸡、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发放青蛙卵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

蛋白、蛋黄、气室、胚、壳、膜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 时间:大约3个星期。教学后记:

7、动物的繁殖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教学准备】

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 分组:记录纸,纯牛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卵的构造。卵生动物。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1)胎生与胎生动物。

自读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2)汇报交流。(3)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

(4)了解克隆技术。阅读P39—40资料库。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四、质疑与讨论

(1)教师质疑: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为什么?(2)学生质疑。(3)讨论。

五、板书设计

7、动物的繁殖活动

﹙产卵孵化﹚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哺乳

植物繁殖--﹙受精﹚--动物繁殖 克隆技术 教学后记:

http://blog.163.com/wdlczsj@126/blog/static/107***1055437750/

下载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教学设计(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教学设计(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机械是能使我们审理或方便的装置。 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这些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简单的机械又被人们习惯的成为工具。 2、在一根棍子下面放......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电 一、单元教学意义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光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光的传播》、《镜子》、《彩虹》和《光与生活》四课。《光的传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小孔成像的原理,会自制简易......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放大镜》教学反思我对这课是这样设计的: 活动一、 让学生说说对放大镜已有的认识; 活动二、 先用肉眼观察写有钢笔字的宣纸、......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学期全套单元测试卷试题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试题一、判断题1.轻轻打击大音叉与重一点打击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2.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3.耳郭可以放大声音。4.我们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一、我会填(1‘×13) 1、花岗岩的主要由( 石英 )、( 长石 )、( 云母 )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2、......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三维目标: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了解自然界各......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金鱼教学设计

    《金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