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设计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创设情景
我们一起变魔术。在这个正方体的盒子里有一些小东西猜一猜有可能是什么?请同学到前面摸出物品,说说是什么放在桌子上。
环节意图:变魔术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同时充满了神秘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才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才有可能积极思考问题。活跃的课堂气氛为整节课做了情感上的准备。
二、揭示课题
1、观察桌子上的物品,师:桌子上的东西很多,怎样才能清楚的知道都有些什么物品呢?(学生经过思考回答把物品分类,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分类。多种方法比较后学生找到了最恰当的分法。
环节意图: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得到感性上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感受图形之间的不同。教师鼓励学生自圆其说不人云亦云。
2、引出新课《空间与图形》。
个别学生已经能说出图形的名称,老师要给予肯定。
环节意图:出示彩色的图形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三、巩固新知
1、动手分自己带的物品。
要求:仔细观察物体的外形。边摸边说是什么图形。
环节意图:自己带的物品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进一步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是对先前知识的复习巩固。通过动手触摸物体,让学生的多种感官综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种特殊的长方体学生分辨不清楚。)
2、出示:长方体,说说是什么图形?
环节意图:老师先不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经过争论学生动脑思考,老师在通过实验验证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3、实验验证:左边三组闭上眼睛,右边三组观察。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桌子上,分别放倒。让左边三组同学睁开眼睛,问他们长方体和正方体和刚才相比有什么不同?左边三组同学说:长方体倒了,正方体没有变化。再问右边三组的同学是不是这样。右边三组同学争着说:不是这样!正方形也倒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
环节意图:从学生分类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正好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从生活中来的思想。这也是培养学生有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对比观察等手段让学生自己找到它们的不同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很浓厚的兴趣。
四、巩固复习(游戏)
1、创设情景: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朋友嘟嘟。它邀请大家参加闯关大行动这个节目。顺利通过三关的同学会有小礼物。
环节意图:可爱的小猴子能激发孩子们关心保护小动物的热情。21世纪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发展,以此作为向学生渗透人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良好契机。好胜心强是儿童的天性,老师抓住儿童这个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吸引他们的注意。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1、第一关:知识小屋:先观察再分类。
环节意图:老师利用课件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教学服务。老师先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顺利过关的学生予以表扬。
2、第二关:组合变变变:
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先用8个小正方体摆一个大长方体,看那个小组摆的最多。再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老师用课件演示。
环节意图:一方面,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另一方面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能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在小组内把所有的智慧集中在一起,更有利发散学生的思维。小组的成功往往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开放式的练习目的是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的方法比老师要多,老师及时鼓励保护好他们的学习热情。
4、第三关:智力大比拼: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摆图形(比较难的)看一看说说图形是由几块儿小正方体组成的。简单说明理由。
环节意图:闭上眼睛增加神秘感,同时也是为了增加难度更好的教学。
五、联系生活实际
在生活中到处可见这几个好朋友你能说说吗?
环节意图: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六、点题小结
这节课是如何体现让学生参与、探索、感受数学的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就会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十分重视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愉快、主动的探索知识、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才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的空间。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做到了前后呼应。
如:创设情景这一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己摸出物品,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感到有趣。把抽象的图形和生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通过自己动手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很有趣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2、多种感官协调发展,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功能,思维活动的效率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规律,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如:多种感官协调发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摸自己带的物品;在组合变变变这一环节中体现的最明显。用8个小正方体摆大长方体、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等。在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设计开放式练习,启发思考,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良机。
北京市21世纪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设计练习时必须创设活泼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励,进行开放式练习。要多与学生做情感上的交流,即使学生的回答错误,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真正感到师生间的平等、民主与合作。想方设法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问,诱导学生多方面探讨,多方式表达,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灵活的思路选择余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如:用8个小正方体摆大长方体、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等。老师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学生的思维不受定势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起探索、交流。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开阔了,也轻松的学会了。
如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索参与数学的意识增强了,在学习中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有所提高。既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又掌握了学习的能力。这是老师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我愿意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做一点贡献。
第二篇: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空 间 与 图 形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97页的“整理与反思”和98-99页“练习与实践”1-6题。【知识要点】
1. 直线、射线和线段 名称 意义 相同点 不同点 直线 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一条直线.都是直的,没有端点,长度无限.射线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一个端点,长度无限.线段 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两个端点,长度有限.2、垂直与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角的意义及分类
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使学生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
2.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二、教学建议
在回忆并整理有关线和角的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分别画出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并看图说说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直线、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也是无限长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度的;射线和线段都可以看作直线上的一部分。然后,让学生在一张纸上画出两条直线,并说说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能具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不相交。当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当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接着,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各种类型的角。可以利用“练习与实践”第5题中的表格,先让学生照样子在表中填一填、画一画,再让学生说说每一类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让学生通过演示不同的活动角来说明: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围绕角的顶点旋转角的一条边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三、知识链接
1.直线、射线、线段(教科书四上P16、17页)2.角(教科书四上P18—29页)
3.平行和相交(教科书四上P39—47页)
四、教学过程
㈠
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小数和分数。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几何初步知识。这节课先复习线和角的知识。(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㈡ 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
请同学们看表里各是什么图形,填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小黑板出示表格,指名口答图形名称,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根据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想法,你能找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吗?请大家填在课本上的表里。指名口答填写的联系和区别,老师板书。追问: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得出结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练一练:
⑴填空:一个平面有4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连接其中任意两个点,最多能画()条直线。
⑵判断:一条射线长5米。
()㈢
复习角
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老师同时画出角的图形。
2.复习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各部分名称,指名一人板演写角的各部分名称。提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指出: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追问: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提问: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板书: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锐角是怎样的角?(老师画出图形并写出相应的特征)大家能画出其余几种角的图形和说出每种角的特征吗?请同学们在第98页“练习与实践”第5题的表里画一画,填一填。指名口答,并板书出来。
4.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让学生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指名学生口答量的度数,并说明各是什么角。
㈣
复习垂线和平行线
1.提问概念。
我们知道了角大小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3.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4.练一练:
⑴判断: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⑵填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和()。㈤ 课堂小结
习题 精 编
一、对号入座。1. 面上5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角,4时30分时针和分针组成()角,()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平角,()时整或()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直角。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其中一个角是90度,其余3个角都是(),它两条直线一定()。3.经过1小时,钟面上分针转过的角度与时针转过的角度相差()4.过一点能画()条直线,过两点能画()条直线。
二、火眼金睛。
1.同一平内两条直线要么平行,要么垂直。
()2.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一互相平行。()3. 如果用一个5倍的放大镜看一个12度的角,那么看到的还是12的角。()4.一个平角减去一个锐角,得到一个钝角。
三、慎重选择。
1.从12时到12时15分,分针旋转的角度是(A、周角
B、平角
C、直角 2.属于射线的是()
A、圆的半径
B、角的边
C、平行线
3.如图,从A至B的最近路线有()条。A、8
B、9
C、10
()。
D、弧)
第三篇:第七册《空间与图形》 教学设计
空间与图形的复习喀什十小 郑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9页的第11、12题,教科书的第122、123页练习二十一的第9、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4、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5、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教具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1)画一个点,再在点上画一条线,这是什么线?如再画一个点,这时有什么线? 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课件出示表格。
(2)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3)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点呢?试一试。
2、复习角
1)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2)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汇报量角方法。画指定度数的角。65度、100度、155度、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用三角板拼角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角可以分为几类?什么叫平角、周角?
判断:周角就是一条射线;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3、复习垂直和平行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2)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3)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4、复习近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什么?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关系?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3)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这四种图形,那这四种图形之间有关系吗? 长方形是四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的长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也可以说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都平行的梯形吗?(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强调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不存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情况,因此平行四边形不是特殊的梯形)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三、练习内容:
1、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
2、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3、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5、完成总复习12题和13题。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9——10题。
空间与图形教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直接感受生活的基础之上的体验,以及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感受认知图形的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更要注意体现下面几个意图:(1)获得必需的知识与技能;(2)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觉;(3)在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究问题的意识,.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测、建立数学模型等数学活动.并指出正确认识空间与图形的课程目标,能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生存空间.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上完课后,感觉到,要做到讲练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不了。可将本节课分成两课时。
第四篇:空间与图形《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
空间与图形《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学会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节课继续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揭示课题)
2、回顾图形变换的有关知识:我们小学阶段学习了那些图形变换的内容?(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缩放)
3、课件演示:(电梯、升国旗、电扇、滑雪、小船行驶、转动方向盘等)下面请大家认真观察,它们各用了哪些图形的变换方法?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
教师指出:图形的变换可以用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缩放等到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来复习这些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中,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从而导入复习课题。
二、整理、复习知识。
(一)复习轴对称图形
1、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做课本103页第一题。
3、在学过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再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感知,最后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对称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复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怎样为平移、旋转现象,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
2、生活中有哪些平移或旋转的现象?
3、出示 六年级上册第48页练一练第1题的图,你能说出图A是如何变化得到图B的?图B又是如何变化得到图C的?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
1、图A向右平移9格得到图B。
2、图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C。
3、以直线 MN为对称轴作图B的对称图形得到图C。
4、总结:
(1)引导学生说出平移时要注意说清平移的方向,以及平移的距离,而要正确数准平移了几格,最好的方法时先找一个对应点。
(2)图形的旋转,一定要说清围绕哪个点旋转,向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3)引导学生说出平移、旋转时图形的大小、形状都没改变,只是位置变了。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实际中寻找平移、旋转的现象,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再通过让学生观察、交流、动手数一数、画一画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平移与旋转的几个要素。
(三)复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一个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根据什么进行的、引导学生说出:把图形的长度按一定的比进行缩放。
2、出示一个三角形,你能按1:2缩小画出来吗?
3、观察并回答: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图形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图形的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使学生明白图形的缩放的依据是什么,再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更清晰感受到图形缩放前、后的变化情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综合练习。
1、第103页上面第一题。
2、第104第二题。
3、第104页第三题。
4、设计图案,105第6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既可巩固学生对知识理解与记忆,又可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各知识点要注意什么?还有疑惑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整理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同时了解和解答部分学生存在的困惑。
第五篇:《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学设计
《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6--127页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整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意识,能够正确地确定平面上某个点的位置。
2.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对于所学几种三角形特征的掌握,加深对不同三角形联系和区别的认识。
3、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物体间的位置与方向,三角形的特征、特性。
难点: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知识。
课前准备:做一张方位图(只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学生做各类三角形各一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师(站在教室的一个位置):同学们现在你们能确定老师在教室里具体的位置吗? 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同学们会出现不同的说法呢? 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空间”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兴趣]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1、教师出示课前制作的方位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这幅方位图,它全面吗:为什么?你能将它补充完整吗? 让一个学生上去将方位图补充完整。师生共同进行评价或补充。
3.师: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确定平面上某个点的位置呢?请同桌合作,回顾、整理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学生同桌结合进行复习。4.师:同学们你们整理出来了吗?谁来说一说? 集体交流,师生评价。
5.教师小结:要确定平面上某个点的确切位置,首先要确定一个参照点,参照点不同,该点的位置描述也就不同,正像刚才同学们确定老师所站的位置一样。第二要描述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除了明确该点与参照点的方向关系,还要明确该点到参照点的位置,两者缺一不可。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进行知识的整理,并在整理中实施知识的再创造,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的巡视指导实现了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6.应用练习。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126页第7题教学插图。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小动物们居住的位置和方向。要确定小动物们居住的位置和方向,首先应该做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结合说说小动物们居住的位置和方向。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确定的方法说清楚。
师:根据题目中[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的插图和同学们的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师生进行交流。
7、引导小结:
你觉得那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还有那些知识让你感到有什么困难?
(设计意图:给小动物找家,在活动中使学生对位置和方向有了直观的的认识和进一步的理解,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复习“图形”知识。
1.师:这学期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个图形的知识?(生:三角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课前制作的各种三角形,同桌结合完成教科书第127页的第8题。学生同桌合作,完成表格。集体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哪几种三角形?(学生回答)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交流,分别说一说每类三角形的特征。学生汇报交流
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相等并且都是60度。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两个角是锐角。师:那么这几种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 小组内交流,指生汇报。
1、等腰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是60度,所以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情感,使学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的棒,有信心解决下面的问题吗?(1)出示练习二十一第10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将相应的一组用线连起来。学生连线。集体交流。
(2)练习二十一第11题。学生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们展示求图上几个角度数的过程,并介绍自己的思路。学生汇报,师生评价。3)练习二十一第13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你怎样做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呢? 学生独立尝试。
[设计意图: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集体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证明自己做的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并展示自己的制作过程。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同学们表现的太棒了,我们一起检测一下我们的智慧又提升了几级好吗?请同学完成下面的自测题,开始吧
一、我会填
1、三角形两边之和()第三边。
2、三角形的高和它的底边()。
3、三角形具有()。
4、等腰三角形的()相等()相等。
二、我会算
1、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29度;角3=?
2、妈妈买了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它的一个底角是25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3、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三、我能行
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来巩固空间与图形的概念。练习中发掘位置与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知识不断拓展深化。)
生做完题后,师生互评
(二)评价完善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小组的表现哪些地方比较满意?还有哪些地方有待加强?生谈收获,说疑问。
生1:我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特征 生2:这节课我们小组内合作整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合作的非常愉快!
生3:这节课我学得很开心·······
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
1、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
2、三角形的基本元素(高、底、边、角)
3、三角形的分类 A、按边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B、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