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发展 教学设计
第七课
共筑绿色家园
一、教材分析:本课有两个内容要点:1.环境污染面面观。2.绿色行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传统的发展模式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和生态破坏。学习本节课的目的就是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保护环境,让地球远离污染,让绿色走进家园!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了解国家制定了哪些关于保护环境的政策。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和自觉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和自觉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颜色? 大部分学生回答:喜欢绿色
老师也喜欢绿色,因为绿色象征着健康和谐,另外,绿色是由蓝色和黄色合成的,蓝天和大地筑成我们美丽的绿色家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共筑绿色家园》。
(二)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2007年2月7日,位于贵州省西南边陲的兴仁县城里异常热闹。菜农张应全这几天的生意也格外好。可是早晨忽然下起一场酸雨却让他万分沮丧。为什么呢?原来酸雨过后,菜地里各种蔬菜就像是被硫酸泼了一样,菜叶边缘都发黄了,菜心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烂。张应全长长叹了一口气说:“一场酸雨就是一场劫难呀!”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
(三)1.出示课件:大气污染、水污染图、沙尘暴来了脏乱不堪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图面。
2.下面同学们分成两大组快速阅读53-55页内容,各方找出代表自出问题相互提问。(答对一个题给本组加5分,优胜组下课后每人加一朵小红花。)一组讨论后代表问: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组讨论后代表回答: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的气体造成的大气污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加5分)
二组讨论后代表问:造成沙尘暴的原因是什么?
一组讨论后代表回答:过度放牧、滥伐森林,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沙尘暴的形成和发展。(加5分)一组讨论后代表问:怎样预防减少沙尘暴?
二组讨论后代表回答:植树造林,科学治沙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要有节制。(加5分)二组讨论后代表问:废电池有哪些危害? 一组讨论后代表回答:被废电池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被污染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沉积下来,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加5分)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问答都非常精彩,下课后每人奖一朵小红花,把污染问题及怎样预防分析的很透彻,每组各加15分,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家园真正变成环保和谐的绿色家园。
(四)阅读56-61页内容,回答课件上的问题。(全班分四组,哪一组回答不上来由另一组回答,回答不上来的小组减5分,替回答的加5分,得分最多小组的下课后每人奖一朵小红花)
出示课件:1.政府为改善环境,制定了哪些政策和措施?(①政府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提倡环保购物,②联合国决定将6月5日定位“世界环境日”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③我国2008年9月5日成功发射“环境一号”A、B卫星是我国揭开国家环境检测能力的重大举措。④“三北”防护林工程有效的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⑤天津将建成“生态城”)2.北京奥运会制定了哪些良好的环保措施?(北京奥运会上使用了绿色、环保、节能的纸质产品,赛事完成后可100%回收。)
3.获奖最多的中国农民是谁?(牛玉琴,十几年来,她矢志不渝的与沙漠作斗争,种草、树2537公顷,开发工地1.4公顷,在她的带动下,沙区植被覆盖率达40%以上。)
4.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标准是什么?(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文教卫体设施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5.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讲评,最后小结。6.小结:从政府到每个公民都在为保护环境尽职尽责。“生命和绿色拥抱,人类与生态共存”,从同学们兴奋的小脸上,老师看出你们一定在跃跃欲试,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实践活动
1.下面同桌互相讨论后决定:一人把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画下来。(画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人们应怎样保护环境);另一个人展开想象畅想环保后我们绿色家园的美景,从天空到工厂,到社区,到学校,到小河,到••最后大胆写出你对环保问题的建议,老师采取一条加一朵小红花,对你们的合理化建议,由老师挑选1-5条上报禹城市市委。2.画完后,老师整理后办一个专栏,“生命与绿色拥抱,人类与生态共存”,具体有班长和本课课代表负责。
(六)作业:
1、调查生活中使用一次性产品的情况。2.我们身边的垃圾是怎样处理的,你有何建议?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7.共筑绿色家园
汽车尾气
工厂排放物 酸雨
造成大气污染
灰色
过度放牧
沙尘暴
滥伐森林 生命和绿色拥抱 过度垦荒
人类与生态共存
塑料袋有偿使用
“世界环境日”
绿色
“三北”防护林
“生态城”
北京绿色奥运,100%回收
第二课
看变化 说发展
一、本课的主题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团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之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做好“三进”工作,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学生,武装学生头脑,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
本课本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使学生真正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这一切归功于发展,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以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把发展落到实处,使学生树立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本课主要讲述的内容。
第一、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体现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人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
第二、目前,我国高速发展的综合国力,使我国已迈上了新台阶。跻身于世界的前列。第三、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深刻理解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认知能力。(2)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及他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伟大作用。
(3)了解中国四代领导人的经典论述,使学生明白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动手搜集、分析、判断能力;
(2)通过直观教学,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以实践育人为基本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寻找身边发生的深刻变化,体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明白过去和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让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得来考的就是发展;
(2)理解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使学生明白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重要位置,树立学生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四、教法与学法
1、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搜集资料,使他们感觉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2、通过课堂展示,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儿了解社会的变化。或者从电脑,报刊中搜集有关社会变化的资料,感受社会在发展。
(一)激情引入
1、放录音,播放歌曲《中国朝前走》,歌颂党的好政策,引起共鸣。教师借景抒情抒发对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的热爱。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结合课本插图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谈个人收获。小组总结后班内交流。
3、师小结后引出本课的基本观点。
多媒体播放新旧社会服装的对比、农村住房的变化的录像 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变化,这都是因为社会发展的结果。
4、多媒体展示我国1978——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示意图,看我国的综合实力,讲解“综合国力”使学生明白。并简单介绍“国内生产总值”通过一系列的数字来介绍。进而引出中国伟大的航天事业,并播放“神六”升天的镜头录像。
(三)实践活动
让学生运用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实践,看一看禹城的变化,谈一谈禹城的发展,激起他们热爱家乡的热情,更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举行一次“我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总结
六、板书设计 看变化
说发展 衣
综 食
合 住
国 行
力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禹城化工总厂小学
张风珍
第二篇: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教学设计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是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第二框题内容,本框一共有两目构成:第一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二目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介绍具体措施,了解每一种措施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二者的内在联系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具体措施来实现,本框题承接了上一框题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必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同时这一框在新教材中有着重要地位,对我们的经济生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教育意义。同时对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学生树立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此框题是新教材的教育目的和归宿。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经济生活常识,对经济生活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本框题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社会阅历的不足,对于本框题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经济术语理解起来会有一些困难,需要教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完成本框题的学习。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框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并按照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要求以及层层递进的原则,我将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片面发展观及其带来的后果的了解,以及对科学发展观的把握,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自觉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五项措施。
教学难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说教法
思想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六、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自学法、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1:自主自学法:阅读课本,根据设计的情景,完成问题,掌握知识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2、合作学习法:探究活动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利用基本知识分析经济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在观点的碰撞中把握真理。
3、自主探究法:设置探究活动并设问,让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设疑――讨论――启发――归纳总结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认识,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七、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失衡的发展方式”,也就是发展过程中只求速度造成的环境问题。观看图片后,学生思考探究:从这些图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结合课本87页的例子,从这个极端的例子来看,GDP增长了,社会财富增加了吗?为什么?请再举出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实例,并指出危害?这种GDP增长,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国家的发展有益吗? 4:以上的图片事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在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我的设计意图是:图片展示,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对同学心理形成震撼,能自觉关注环保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片面追求GDP,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让学生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2讲授新课,自主探究
操作1:教师过渡语: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的进步,更不等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必须同步,为此,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你能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了解吗?
操作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的相关内容,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从“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角度探究其内涵。同时教师课件展示材料(比如:重视农民工就业,西部大开发,取消农业税,限塑令,治理河道,经济适用房,奥运会,海尔在美国),设置探究问题:材料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同学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形成答案,老师对同学成果点评,讲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设计意图: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培养同学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阅读分析的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帮助同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操作3:教师过渡语:刚才大家一起感受到了咱们国家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举措,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社会就能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能顺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那么,我们怎样其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随着小陈同学的“暑假旅游”一起去见识一下他的所见所闻吧。。操作4:分别展示小陈同学暑假游的情景:情景一第一站:7月10日小陈在济钢当工程师的叔叔家,小陈每次来,叔叔都要给他讲济钢的故事,讲济钢的新发展。教师播放视频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济钢面临巨大压力:成本压力,能源压力,环境压力,被称为“夕阳产业”并设置探究问题:此时,济钢该如何选择:退出市场?还是迎难而上?学生讨论得出答案,教师过渡:那么济钢到底是如何走出困境,让“夕阳产业”重返生机的,教师播放视频:回顾”十五“以来的发展,济钢遵循一条”创新-----发展-----再创新------再发展“的企业发展之路。设置探究问题:从济钢的重返生机过程中,其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启示?学生进行讨论,得出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度展示我国自主创新的典型事例,并且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总结,使学生明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培养其创新意识。)操作5:完成上述任务之后,教师通过视频播放:济钢总经理的两个观点,强调济钢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设置问题:济钢让:”夕阳产业”重返生机,还得益于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及时评价并且总结,让学生明确: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做到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师此时再用课件展示:材料一:我国当前资源红灯已经亮起.以及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内容.设置探究问题: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二,请你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出”金点子”为构建节约型社会,我可以做些什么?学生讨论教师评价总结得出结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然后展示“地球一小时”这个贴近生活的例子和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出的”金点子”.(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鼓励同学们树立环保观念,并能鼓励他们亲身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列,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操作6:介绍小陈同学暑假游第二站:西部小姨家----服务业.教师首先过度:自从济钢叔叔家回来以后,小陈又想起了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自愿选择了西部青海,成为了一名导游的小姨,因距离远,小陈经常通过网络和小姨沟通信息,7月15日晚上,小陈收到了小姨发过来的一封电子邮件------三江源美景,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并设置问题:党和国家为什么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裕,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展示如下材料: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东部实现程度97.86%,中部实现的程度为93.18%,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设置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你觉得我国可以采取哪一些措施改变这一状况?师生互动分析得到措施后,教师展示党和国家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加深同学们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明确促进国家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操作7:介绍小陈同学暑假游第二站:农村姑姑家----农业。展示姑姑家所在的村子以前环境优美的图片和现在秃山,污水,黑烟的图片,村民笑不出来,以及数据显示的小陈姑姑所在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所在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较图。设置问题:开始村民为什么”脸上的笑容多了”?现在村民为什么“笑不出来了”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录音播放姑姑对这一情况缘由的讲述。设置问题:小陈很想帮助姑姑以及她所在的村子,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众人拾柴火焰高”,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学生讨论寻找措施.教师评价并总结.(设计意图:该情景设计在于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学以致用,为我国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出具体措施.这个问题旨在解决第三点措施: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学生明确: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操作8:教师过度:刚才同学们为姑姑村子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议,相信这些措施如果付诸于实践,将会促进姑姑村子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让村民继续”笑下去.一路走来,我们为小陈姑姑所在村子的农业担忧,为济钢的工业振奋,为西部旅游这样的服务业感到鼓舞,三大产业比例协调,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三大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呢?我通过课件展示我国三大产业的比例结构以及发达国家的三大产业的平均比例.设置问题: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请问在下一步经济发展中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探讨得出结论,教师总结.(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目标是让同学们认识到: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三大产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同时也存在着高增长高投资、高增长高能耗的现象。引领学生们寻找解决办法得出结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操作9:教师过度:至此,通过跟随小陈同学的一路旅行,使我们明确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而这些措施正生动地体现了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操作10:课堂小结,我将让学生自己建立知识结构图,同学们互相改正,老师提示、点评和补充。学生能自主的把知识系统化,逻辑化。培养整合归纳能力。同时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提纲.操作11课后作业
请同学做一份关于所在地科学发展的调研报告。
设计意图:培养同学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的能力。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加以指正,谢谢!
第三篇:高中政治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教学设计
《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 : 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理解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能运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有关坚持或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典型案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坚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信念。【重难点问题】
1、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视频向学生展示幸福江阴建设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做为江阴人的幸福。
(一)师:江阴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江阴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接下来我们来详细的解读一下幸福江阴建设的种种措施。
探究一:播放视频,学生快速搜索信息并思考讨论这是江阴从哪个方面采取的措施。教师小结:创新对一个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整个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国家要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把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探究二:播放视频,学生快速搜索信息并思考讨论这是江阴从哪个方面采取的措施。教师小结:加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环境问题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介绍当前全球变暖形势严峻,介绍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相关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江阴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探究三:播放视频,学生快速搜索信息并思考讨论这是江阴从哪个方面采取的措施。教师小结:江阴城乡发展概括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且“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问题。
(过渡)同学们,享受幸福江阴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一下其它没有我们这么幸福的地方。
(二)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
1、资料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资料二: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东部实现程度97.86%,中部实现的程度为93.18%。
思考: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2、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
探究一:下表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哪两种方式?金融危机警示我国应该如何转变?
投资41.6%
出口37%
消费27%
通过财税政策调整,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等等 探究二:
材料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阴形成主要依靠工业的产业结构
材料二:2006年起,江阴农业园区、农业旅游(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形成农业紧接第二产业,密连第三产业“接二(第二产业)连三(第三产业)”的亮点。
上述材料说明江阴在三大产业方面是如何转变的? 探究三
材料一:江阴某企业由于单纯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缺乏技术创新最终倒闭。
材料二:近年来,法尔胜先后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0多个,拥有专利31项。建立了每年100万元的科技奖励基金。和北京科技大学联合举办培训班,对技术人员进行继续培训。以上两个公司的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发展经济要实现怎样的转变?
教师小结: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下,我们的出口必然受到影响,因此要想拉动经济增长,更多的是需要依靠另外两架马车——投资和消费,特别是国内的消费需求。而在我们国家,目前国内消费需求不旺,产业结构也不合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的地位和措施,请大家在书本上把它标注出来。(提醒“三个转变”是哪三个)。
(过渡)江阴正是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措施,才促进了江阴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这些措施也处处体现出江阴的发展是坚持了科学的发展观。那么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呢?
师:回顾前面的视频,幸福江阴的目标是“人人都有好工作,人人都有好收入,人人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可以看出科学的发展观是围绕谁的利益为核心的?必须以什么作为支持?科学发展观要求是怎样的发展?达到这样目标的方法是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
【教学板书】
1.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统筹城乡发展(4)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教学反思】
本课理论性较强,离学生生活有距离。我的设计思路是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幸福江阴”为主线,一例贯穿始终。课上过之后,仔细反思这节课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上课时间没有把握好,前部分花的时间过多,导致后内容时间上有点紧张。
2、设计思路上由于担心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前面两个问题的设计上事先先把角度给学生,这样可能有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能先放视频在让学生总结出这属于什么角度应该更合理。
3、有些过渡语上面还可以在深入思考和设计。
4、有的内容对学生引导的不够。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四篇:6 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教学设计 教案(推荐)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识记说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归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措施。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析不同的发展观,结合实例辩证分析我国现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社会公平与和谐,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2.难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情境介绍:某地区砍伐大片森林,制作家具,然后投放市场销售,该地区的GDP因此增长了。但是,砍伐森林导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甚至使人们失去家园和生存空间。
小组讨论:这种GDP增长,对改善人民生活、国家发展有益吗?会有什么后果?
生:略 通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树立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如此发展,长期看其不利后果,也要看到其短期的实际意义。板书展示:
片面追求经济(GDP)→导致问题:(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
甚至出现 “没有发展的增长”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后果。
问题跟进: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略 【设计意图】
水到渠成导入新课,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共鸣。通过图片对比,对学生视觉和心理形成震撼,引发学生关注环境问题,体会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2.教学推进
情境构建:2015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专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组讨论】有网友认为:“GDP增速越快越好。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降低,预示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衰退期。”你怎样看待这一观点?(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引入“新常态”概念,让学生关注社会。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归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介绍新常态下面临的突出问题:
●科研投入不足,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 ●城乡差距大,影响全面小康目标实现 ●环境压力较大,影响可持续发展 过渡:新常态,需要怎样的新作为?
【观看视频】结合视频,感受浙江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发展的魅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与归纳的能力。【投影展示】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原因 2.基本要求 ①第一要义:发展
明确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②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结合“东方之星”沉船事故,说明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解释: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
协调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④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总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和要求,让学生强化“四点要求”,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反思视频】互联网撬动浙江产业转型的事实给我们怎样的发展路径启示? 【设计意图】用好视频信息,将研究引入纵深。生:略
教师归纳:围绕主题主线→转方式、调结构 【投影展示】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1.原因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问题】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呢?
【情境】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4%,但自主品牌不足1%,且没有一个世界品牌我国彩电、手机、计算机、DVD等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关键芯片依赖进口。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生:略 师:总结展示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原因: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小组研讨】当前,制约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哪些?你有过创新的尝试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创新,反观创新的困难与意义,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紧迫感。
【过渡】新常态需要调结构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地位: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要求: ①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
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四化”)③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难点突破】 “三转变”:
①追 求
速
度 →追求质量、效益 ②依靠出口拉动→依靠内需拉动
③依靠投入拉动→依靠科技、管理、劳动者素质提高 实质:粗放型→集约型
“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对比“老四化”: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
【总结】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三转变、一条道路、一个战略
【情境导入】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只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整整落后10年,城乡消费差距令人震惊!【知识拓展】引导学生分析“你所知道的城乡二元结构?” 【问题探究】上述数据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略
【投影展示】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1)原因
①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②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2)要求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②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知识链接】工业反哺农业;多予少取放活 【图片展示】环境形势严峻 【用数据说话】
近1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却对资源和环境带来很大不利影响。
首先是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我国GDP增长的能耗是美国的5.5倍、日本的13倍、英国的4.6倍。
其次,环境污染严重。全国70%的河流污染严重,50%的城市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可以说,中国20年来的经济发展是以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资源浪费为代价换来的。
【合作探究】以上材料给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生:略
【投影展示】4.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求】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③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话题研讨】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 小组讨论,代表观点 【思路归纳】 ☆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企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科技、管理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和
资源利用率;守法诚信经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①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②老师提示、点评和补充。【设计意图】
对教材重难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呈现,学生对知识的生成和升华。【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这是创新的重要环节。【诗朗诵】我有一个梦想
【设计意图】在唯美的意境中,引导学生对中国梦的向往和追求,实现教学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课后习题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测评练习
一、判断题
1.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2.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4.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5.传统发展观只追求速度,科学发展观只追求质量。
二、单项选择题
6.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生存发展的新模式,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①以人为本 ②全面发展 ③协调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2015年中国GDP增速设定为7%,再次低于8%。对政府调低GDP增速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济发展速度取决于国家宏观调控 ②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③政府积极引导人们树立科学发展观
④政府发挥促进协调发展的经济职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建大桥,这是GDP,让大桥塌了,拆了又是GDP,再建一次大桥还是GDP,这样干了三次GDP,浪费了大量社会财富,但是真正形成财富的就是那一笔。这说明
①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真正有效的经济增长
②要实现经济增长就必须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
③单纯的GDP不能衡量经济增长的代价和方式
④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9.下表显示的是我国几项经济指标占世界的比重。从经济学角度看,说明我国
①经济发展保持了比较高的发展速度
②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物质消耗过高
③必须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④必须正确处理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0.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关联强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房地产业发展向上可带动建筑业,向下可带动家电业,形成建筑业-房地产业-家电产业协同发展。下列选项中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的是
①钢铁产业
②信息产业
③保险业
④汽车产业
A.①-②-③
B.①-④-③
C.②-③-④
D.④-③-①
11.安徽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这说明政府
①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
②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③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城乡发展
④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下建议符合上述要求的有
①重点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产业
②经济建设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注重经济效益
③充分利用丰富的风力资源,发展风电产业
④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3.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
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
④提高存款利率,刺激居民消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中低产田约70%,大量劣质土地效益低。为此,财政部要求依靠科学技术和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此举有利于
①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产量,降低农产品价格 ③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
④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右图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
A.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 B.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 D.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
16.建设中原经济区,河南正在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这需要 ①统筹城乡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②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强工业基础地位,优化产业结构 ③建立以农促工、以乡带城长效机制
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7.珠三角地区家具制造、皮革、服装鞋帽等行业用了全省用工的25%,但是只创造了8.5%的增加值。对此,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②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充分利用外资,优化企业内部产业结构
④实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转变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8.汶川某镇重建思路:一是搬走58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二是复原再生禅寿老街、引进两所高校、开发3 000亩“企业+基地+农户”的茶园基地,形成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该发展路径是
①恢复传统农业经济,促进生态保护 ②注重现代工业发展,实现内涵增长
③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提升旅游商贸 ④着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如右图所示,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在一些产品上存在着成本剪刀差,尤其是高耗能产品。这启示国内企业要
①转变发展方式,注重自主创新
②扩大利用外资,增加就业岗位 ③降低能源消耗,注重环境保护
④降低人力成本,减少贸易摩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上海市碳排放交易启动,200家企业被纳入试点范围。企业如不能完成减排目标,可通过市场购买不足部分的配额来履行减排责任。同样,企业如通过努力超额完成减排目标,也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其剩余配额,从而获得一定收益。这一做法有利于
①确保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③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 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1.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出现小幅下降趋势
②我国经济增长乏力,需实行大规模刺激经济政策 ③适度控制经济增速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
④我国产业结构渐趋优化,调整已见成效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从下表可以推断出
我国近五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统计表
①财政收入是影响GDP增长的重要因素
②我国GDP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国民经济不断下滑 ③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④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目前,一些知名外资企业或计划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本国,或纷纷在东南亚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导致外企撤离中国的原因可能有 ①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
②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③中国立足于扩大内需
④中国应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由于设施简陋,装卸运输过程遗漏,粗放式加工等,造成我国每年粮食浪费3500万吨以上,是我国粮食年进口量的一半,相当于两亿人两年的口粮。下列措施中不符合题意的是
A.加强宏观调控,引导粮食加工向集约型转变
B.加大财政投入,支持粮食企业完善设施
C.扶持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减少粮食进口
D.转变经营战略,加快粮食加工技术创新
25.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要求经济发展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下列措施符合“新常态”要求的是 ①经济发展方向进一步向要素、资源驱动型转变 ②经济发展进一步由制造业主导逐步向服务业转型
③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将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进一步转到扩大外部需求上来 ④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未来一段时间内物价可能持续走低,通缩压力明显增大。这一趋势可能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合理增长,其传导路径是 ①企业生产增速放缓
②劳动者收入增长乏力 ③国内消费需求不足
④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D.④→①→②→③
27.右图的正确解读是
A.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代价 B.E点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最佳时期 C.两难就难在人类与自然难以和谐相处 D.经济发展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有力支撑
28.中国高铁不仅遍布华夏大地,还走向了世界,俨然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金名片。高铁建设将会为我国带来的影响是 ①百姓享受出行便利
②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③调整国际经济秩序
④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9.下列有助于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是
①针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程度偏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②加快土地所有权自由买卖和流转,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③使农业由单纯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等领域延伸 ④引导农民在家乡就地打工,减少“空心村”和农村医疗保险总额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0.科技创新引领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下列选项正确反映这种变化顺序的是
①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
②大批高新技术的突破
③经济社会的重大发展需求
④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
A.③②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三、简答题
31.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9.9%,2010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短短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西方经济学界以苏联、东欧为参照,不能合理解释中国改革与经济高速增长并行的独特现象,将比称为“中国之谜”。
材料二:中国经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以高能耗、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形成了重速度、轻结构的局面。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简析 “中国之谜”的原因。⑵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32.材料一
2005-2013年中国创新指数图
注: 单位GDP能耗指每产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所消耗的以标准煤计算的能源,反映创新对降低能耗的效果。
材料二
浙江省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创新驱动两大战略,主动适应新常态,支持省人大进一步完善促进创新的相关法律法规,领导、支持省政府依法推动创新引领转型,做优企业创新主体,做强各类创新平台,健全技术要素市场,完善市场准入,鼓励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创新领域,构建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源,加快推动浙江经济向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中高端迈进。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阐明上述材料对浙江转型升级的启示。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测评练习参考答案
31.(1)①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③我国充分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发挥了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2)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促进社会公平,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2.(1)2005-2013年中国创新指数及其分指数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都持续增长。表明我国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创新产出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成效显著增强,其中劳动生产率指数值最高、增速最快,单位GDP能耗指数持续提高,创新对降低能耗的效果明显,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数不断提高,创新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显著。
(2)省政府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制定相应创新政策和规划,加大财政、货币等创新投入,推动创新引领转型。做强各类创新平台,健全技术要素市场,完善市场准入,鼓励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创新领域,构建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发挥市场对创新的决定性作用。
第五篇: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改善民生
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将“民生”问题与“国计”问题相提并论的传统,儒家治国的核心讲的也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中国现实情况下,民生问题显得比民主问题更为紧要,更为急迫。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 民生 改革 社会建设 和谐
对于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来讲,实实在在地提升国家的软硬实力、造福所有百姓,就是人民之所盼,所期待的最为迫切的话题。因此,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对当前涉及民生方面的几个问题作了一些研究了解。具体情况如下:
1、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渐大;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教育乱收费;
3、当前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生态破坏、资源约束的矛盾突出。目前中国最严重的四大污染问题分别是: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垃圾处理,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4、食品安全问题;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头共管导致监管缺失政府监管组织的多头与空白,导致监管的内耗严重行政组织结构是行政组织的载体,而行政组织权力分配关系则是行政组织结构的灵魂和核心,也是整个行政组织运行的动力。我国在食品监管部门权力分配上不科学,组织结构上混乱具体表现为:一是部门间的职责权限不清;二是机构改革后的组织体系仍不能适应执法的需要,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5、就业指标、社会保障问题和劳动者工作环境的问题。比如说劳动者的生命保障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存在被就业的问题,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6、物价飞涨、房价居高不下,工资不涨,让普通工薪阶层难以承担,买不起楼、结不起婚,强大的经济压力使许多人住房成了老大难。关于科学改善民生问题的几点建议
1、打造民生政府,着力转变政府的发展思路:要从谋求经济高速发展转向社会公平分享改革利益,从单纯提高GDP转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民生政府,就是要把贫富差距缩小,使富者恒富,使穷人不穷。要通过政府调控,建立有效的分配和保障机制,使全体人民都富裕起来。如果说市场在拉大贫富差距,那么政府就要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
2、政府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要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把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向公共服务薄弱的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体,包括遭受灾害的地区。要逐步实现公共财政向公共事业、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民生方面倾斜,向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倾斜,向社会治安倾斜,向环境保护倾斜,向综合治理倾斜。公共财政要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政府必须划清财政埋单的范围,定期向社会公示公共财产的资金流向。
3、对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通过财政拨款来改善教学设备,培养并改善师资力量,加大教育投入,把教育的投入比例作为考核各地政府施政的标准之一,同时鼓励并帮助教师到困难地区支教,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
4、实行医药分开。一是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严格限定医院的收入比例,全面推行医药分开;二是辅之以严格的价格监管和相应的惩戒手段,最大限度的控制医药合谋问题。
5、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第一,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大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继续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第二,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名优产品生产,扶持规模化、集约化的食品企业集团,强化“原料——加工—— 流通 ——销售”的全程质量管理。第三,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 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从宏观上看,自然与人类的和谐至关重要,这个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整个人类同时积极努力才能够遵循的自然法则;从微观上看,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监管部门,乃至企业都应从百姓餐桌无小事的角度出发,完善政策、加强监管、提高意识;从个人的角度看,不能只等着国家相关制度的完善等来解决食品安全的本质问题,需要自觉环保、自觉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获取,时刻注意树立科学饮食观念,正确地处理好饮食、营养、健康的关系。
6、处理住房难题、拉动内需、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对策
第一,创建全民保障住房体制。这里所说的保障房是:由政府牵头,大量建设面积为6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的过渡房和标准房,房价是本钱加10%—15%的利润,利润用于保障房的人员工资,即不增加政府的财政包袱。图纸设计好后公示,凡年满法定结婚岁数的城市居民,在结婚后即具备购房资格,均可报名,政府包管符合购房资格者均有住房,购房者按工程进度分期付款,即政府只是牵头,不增加政府包袱,说白了便是政府组织实施(实际的行为),本身掏钱盖房。为什么房子为有60—120平方米呢?由于尽管房价很低,依然会有人买不起房子,那么60平方米便是给这些人准备的,买不起120平方米,就买60平方米,再买不起就租。60平方米对三口之家来说是可以满足其必要的,120平方米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充足体面生活了,它的目的便是使拥有此房的人不再想着换房,即一步到位。这样以来,每个市民都知道本身迟早会有房子住,也就不会抢着去购房了,父母也不用提前给子女购置房产。另外,政府可规划5%的商品房土地,价格放开,大小不限,满足高收入阶层和外来户,以此增加政府税收。
第二,非本地居民不得购买保障房。房子是用来住的,非本地居民购房何用?即便其子女将来大概来此地工作,但到时候政府会考虑啊!其他在本地工作和旅游的人员,如有必要,两条路—商品房和出租房(即商务房和宾馆),这样做是为了支持本地的宾馆业和商品房业,并且增加了政府税收,提升了居民就业率。果真可以如此,人无担心后方发生的问题,政府还用为刺激消费而绞尽脑汁吗?而这样的消费和现在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的消费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样的消费对GDP贡献巨大,并且是实实在在的,不会像用钢筋、水泥堆起来的GDP那样让人感觉不踏实。内需自然也就处理了。不但如此,随着以上难题的处理,在人们收入不停增长的情况下,人们消费水平会不停提升,对消费品的质量标准要求也就会普遍提升。那些抱着落后的财产的企业在人员工资提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空间缩小、市场需求减少的压力下,必将自然淘汰。这一切将迫使企业不得不改变思路去谋求创新和发展,真正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现代化企业将不停发展壮大,中国经济也将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政府的收入不但补充了房地产收入减少的损失,并且会实实在在地稳步增长,令外国人羡慕不已的巨大的中国市场将得天独厚地呵护着国内企业成长,国民的幸福指数将不停提升,咱们的国家也将更加富强。
参考文献:
[1]余晖。行政执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10)。[2]马英娟。政府监管机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2)。[3]齐良书。发展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83)。[4]卢维理。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制问题。人大研究。2005(l)。[5]刘宁杰.企业办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6]林杨.晋城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7]方光罗.市场营销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