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学教学设计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方案(2006年3月)
一.课程基本说明
管理学基础是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专科的必修课,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选修课,72学时,5学分,一学期开设。
管理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组织中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无处不在,任何一个部门、组织,要协同劳动,要经营要发展,都需要进行管理。当今世界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要在21世纪初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大中型企业要基本建成现代企业制度,这就更需要进行管理创新,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经营理念、经营体系和经营方式。学习“管理学基础”课程,对于适应我国经济形势的飞速发展,推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培养高级管理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管理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学员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全面地、系统地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为日后学习专业技术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学习“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要求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在学习中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理解与记忆、原则与方法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数学等。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系统介绍了管理的八项基本职能。具体内容包括: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计划、目标管理、预测、决策、组织及组织结构、人员配备、领导、激励、控制与协调。三.课程主要教学媒体
1.文字教材
《管理学基础》——王绪君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5月第1版。
2.音像教材
(1)配合文字教材的教学,录制9盘录像带,主要进行案例分析与重点讲授,由工商管理大学刘文纲博士主讲。
(2)制作7节IP课,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讲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岫岚主讲。
3.计算机网页:
按照教学进度,撰写辅导文章,定期更换网页内容。四.教学过程的组织、监督与管理
1.教学研讨 为保证该课程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保证教学质量,中央电大课程组与试点电大课程组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如师资培训会,网上BBS等。
2.中央电大提供网上指导与教学服务
主要内容包括;教学信息、重难点辅导、答疑、作业安排与要求等。网上内容依据实际需求及时更新。
3.电子信箱
中央电大、地方电大课程组都要开通电子信箱,并且课程组的每一成员都要有自己的网址,同时要求各教学点具备上网条件,以便及时传递、沟通信息,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4.直播课堂
中央电大课程组制作直播课堂节目,就有关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和说明。各试点电大要认真组织收看,将有关信息传达至每个教学点和学员。
5.形成性考核
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央电大至少安排4次形成性考核作业,其余由地方电大自行安排。要求学员必须完成,辅导教师要认真批阅,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形考成绩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占总成绩的20%)。
6.终结性考试
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考试题要全面,符合大纲要求,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题量适度。各试点电大要严格考试纪律,统一把握评分标准。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
五.教学安排建议
1.试点电大成立管理学基础课程组
课程组一般由3名专职教师组成,组长须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课程组也可吸收1——2名兼职教师参加。
课程组成立后,试点电大请将名单通报中央电大财经部管理学基础课程组。
2.集中辅导
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各试点电大应安排一定量的集中辅导。集中辅导一般每两周一次,辅导总时数原则上不超过课程总教学时数的25%,也可以视情况自行决定。3.课程实践 以下三个题目任选一题。
(1)利用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媒体,搜索有关目标管理的问题。
要求:撰写一篇短文,简要总结目标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利与弊。字数500左右。
(2)自己或老师帮助安排进入一家企业,了解该企业的人才激励状况。
要求:撰写一篇调查报告,论述该企业针对管理者、职员所采取的不同激励方法。字数500左右。
(3)由地方电大老师安排一次实践活动。具体内容自行决定。
第二篇:管理学教学讲稿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讲稿
第一篇 总论 第六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第196~217页)
教 材:社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六版)讲 授:×××
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总体布局进行简要概述本节课共分八大部分进行讲述,总体思路为前面设置课前语导读,梳理各章逻辑关系,中间各节间共穿插5个经典实际案例,结合书本内容设置9个相关问题,并针对技术方法进行适度课外延伸,最后进行课堂总结。
课前语
课前回顾:在本篇总论中,我们前面已讲述了五章内容:第一章中重点讲述了人类的管理活动及其要素(包括职能与性质、角色与技能、对象与方法);第二章中重点讲述了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例如行为科学学派的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等,内容太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啦);第三章中重点讲述了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责任原理);第四章中重点讲述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大数据、云计算);第五章中重点讲述了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企业管理的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前五章内容具有这样的逻辑关系:在人类早期的管理实践活动中产生了朴素的管理思想,经过不断地总结与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复杂的管理学派及其代表思想,再经过实践活动的检验与论证,最终形成了管理学的四大基本原理。信息化是当今管理学发展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也是未来发展趋势,因此产生了信息化管理,并不断发展。为维护管理活动的正常秩序,企业应遵守一定的伦理道德,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本章导读:本章所讲的内容是第六章管理的基本方法,那么管理方法是什么?包括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如何正确使用?本章内容与教材前后章节又有什么联系?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去探寻其中的答案。
第一节 管理的方法论
一.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关键字记忆法)
⒈定义: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措施。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注①:在马仁杰、王荣科、左雪梅等学者主编,由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的《管理学原理》一书中这样定义:管理方法是指用来实现管理目的而运用的手段、方式、途径和程序等的总称。注②:管理手段是指保证管理方法发挥作用的工具,主要包括强制、交换、惩罚、激励、沟通与说服五个方面。管理方式是指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工作内容,包括完善的管理制度、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等。
⒉重要性:管理原理必须通过管理方法才能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管理方法是管理理论、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理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它的作用是一切管理理论、原理本身所无法替代的。二.管理哲学
⒈定义:管理哲学就是关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2.组成部分:①管理辩证法(管理活动的联系观、运动观、变化观、发展观);②管理认识论(实践是检验管理思想、理论的唯一标准);③管理文化(是指将一个组织的全体人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和标准,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成分);④管理的科学价值观(充分重视科学对管理的渗透……经常不断地从各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和动态中吸取营养是管理的科学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即他山 2 之石可以攻玉,前面第四章中所讲述的信息化管理,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方面的内容就充分展现了管理的科学价值观。)三.关于管理方法的分类
管理方法一般分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和管理的技术方法;按管理对象的范围分为:宏观管理方法、中观管理方法、微观管理方法(解释:宏观指方向、中观指方法、微观指方案,通俗讲,宏观好比菜系,中观好比菜名,微观好比做法。);按管理方法的适用普遍程度分为:一般管理方法、具体管理方法;按管理对象的性质分为:人事管理方法、物资管理方法、资金管理方法、信息管理方法;按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分为:定性方法、定量方法。
案例1:阿里巴巴精神控制术——马云打造职场乌托邦 自成立以来,阿里巴巴的团队在马云的带领下长期地保持着“亢奋”和“战斗欲”,然而这个团队的绝大部分人,拿着国内同行业中下水平的工资,却有着职场人士对职责少见的忠诚、幸福感和向心力。一位通晓心理学的商界人士将这种状态称之为精神控制术,阿里巴巴企业内部则称之为企业文化。因为在阿里巴巴内部,每一个淘宝雇员都有一个花名,它们来自马云酷爱的金庸小说、西游记等。当“令狐冲”、“郭靖”、“孙悟空”等在一起时,每一次平淡的业绩冲刺都会幻化为激烈的竞争。此外,阿里巴巴的雇员还要接受公司安排的独具企业文化特色的培训项目,例如阿里课堂、阿里夜校、百年大计等。严厉的赏罚分明制度也是阿里巴巴管理方面的一大特色,例如曾有一名销售冠军因对客户“过度承诺”,伤害诚信原则,而被开除。
提问:1.结合案例,你理解管理方法、管理哲学的含义。
2.根据你的理解,请初步判断案例中出现了哪些一般管理方法。
第二节 管理的法律方法(重点)
一.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1.内容:法律方法是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
2.实质:法律方法的实质是实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并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的管理。
二.法律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1.主要特点:
①严肃性:法律和法规的制订必须严格地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规定进行;②规范性:法律和法规是所有组织和个人行动的统一的准则,对他们具有同等的约束力;③强制性:法律、法规一经制定就要强制执行,各个企业、单位以至每个公民都必须毫无例外地遵守。2.主要作用: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三.法律方法的正确运用
1.法律方法的双重作用: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起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2.法律方法的局限性:法律方法由于缺少灵活性和弹性,易使管理僵化,同时它只是在有限范围内发生作用,范围之外还有各种经济关系、社会关系需要管理,因此,在管理活动中,要与其它方法一起综合运用、相互配合。
案例2:三鹿奶粉事件
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或称2008年中国奶粉污染事故、2008年中国毒奶制品事故、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故)是中国的一起食品安全事故。事故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三鹿前董事长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三鹿集团高层管理人员王玉良、杭志奇、吴聚生则分别被判有期徒刑15年、8年及5年。
提问:1.结合案例材料,谈谈管理的法律方法具有的哪些特点?
2.除本节管理的法律方法的内容外,案例中还体现了前面学到的哪些内容?
与第五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内容相联系。
第三节 管理的行政方法(重点)
一.行政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⒈内容: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⒉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二.行政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1.特点:权威性,行政方法所依托的基础是管理机关和管理者的权威;强制性,行政权力机构和管理者所发出的命令、指示、规定等,对管理对象具有程度不同的强制性;垂直性,政方法通过行政系统、行政层次来实施。因此,基本上属于“条条”的纵向垂直管理;具体性,相对于其他方法而言,行政方法比较具体;无偿性,运用行政方法进行管理,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人、财、物等的调动和使用不讲等价交换的原则。
2.作用:有利于组织内部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能够迅速有力地贯彻上级的方针和政策,对全局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行政方法是实施其他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可以强化管理作用,便于发挥管理职能,使全局、各部门和各单位密切配合,前后衔接,并不断调整它们之间的进度和相互关系;行政方法便于处理特殊问题。三.行政方法的正确运用
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行政方法本质是服务;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为领导者水平所制约;信息在运用行政方法过程中至关重要;不可单纯依靠行政方法,而是要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行政方法和管理的其他方法、特别是经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稍后我们讲述经济方法)
案例3:美国空军的绩效评价制度
美国空军所采用的考评制度是美国许多公共事务机构绩效评价的典型代表。这套考评制度要求,每位官衔在将军以下的军官的直接上级,每年一次为各位军官作出书面报告。评估报告的格式设计是统一的,适用于不同的军种和级别。表格留出的空白处较小,评估人员只能用精炼的语言总结各个军官的业绩。
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套评估制度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因为它对员工的工作指派缺乏专业化的定义,导致了评估的主观性和不合理性,如对参谋人员领导才能的评估,这种方法的作用就不大。评估导致了评估制度的修改。在每个单位内部,对业绩高低的评价比例进行了硬性规定,而且对评估程序也作了修改,每位军官要接受其主要上司以及一位附加评估人和一位审核人的共同评估。
提问:1.运用管理的行政方法分析本案例的考评制度有什么问题?
行政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进行管理。它特别强调职责、职权、职位,而并非个人的能力或特权。美国空军的考评制度强调直接上级的考评,群众未直接参与考评,使考评成果受到一定的影响,且评估的主观性的存在,降低了评估质量。因而这套评估制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受到广泛的批评。
2.从所存在的问题中你能联想到哪些管理学原理内容? 人本原理: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管理是为人服务的。3.你能替他们提出较好的评估方法吗?
我认为,员工业绩的评估,应注意:①群众参与的方法,即被评者业绩增加透明度; ②自我评估方法,使评估结果减少较大的差异; ③量化评估与定性化评估相结合,结合确定被评者的绩效;④要看今天的成绩,还要看昨天的绩效,综合分析研究。
第四节 管理的经济方法(重点)
一.经济方法的定义、内容与实质
1.定义: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2.内容: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利润、奖金、罚款以及经济合同等。
3.实质: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与劳动者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二.经济方法的特点
①利益性,通过利益机制引导被管理者去追求某种利益,间接影响被管理者行为;②关联性,经济手段之间,经济手段与其它手段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③灵活性,针对不同管理对象,要区别对待,对同一对象可以采用不同方式;④平等性,管理的组织或个人在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上是平等的。三.经济方法的正确运用
①要注意将经济方法和教育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②要注意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③不要迷信重奖重罚的作用,防止以罚代管的倾向。
案例4:TOM户外传媒集团的绩效管理飞轮
TOM户外传媒集团是香港上市公司TOM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户外媒体公司,也是单立柱和大型看板网络分布最广的公司。
TOM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奖罚分明的绩效管理制度。在TOM公司流传着一句话: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绩效,要么是正面绩效,要么是负面绩效。TOM公司总裁李践认为,在团队里面奖要奖得心花怒放,罚要罚得胆战心惊。
公司制定的策略是:不管公司效率再好员工都是低底薪加高绩效。在三级城市,员工底薪是700块,低底薪了考什么?就要靠高绩效。因此,即使是在三级城市,他们的销售人员每个月也可以拿到6000块。
奖罚分明为什么会带来那么大的力量?李践认为,人永远是趋利避害的动物,所有的管理者都不要低估物质的力量。提问:结合案例分析管理的经济方法定义。
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奖励和惩罚是企业常用的激励方法,可以重点分析。
第五节 管理的教育方法(重点)
一.教育方法的实质与任务
1.实质: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从德、智、体诸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的行为符合管理的要求。
2.任务:管理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
1.强制性。某些教育内容在组织的规章制度中作了强制性的规定。例如安全教育、保密教育、上岗资格教育等。
2.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职工十分重视领导者的日常做法。3.群体性。注重对群体的教育及非正式组织的教育与引导。4.个体性。教育工作必须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实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5.自主性。管理者的重要作用在于激发职工寻求教育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并形成机制和制度。三.经济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育方法是管理的最好方法,应用方式不当不仅起不到应有效果甚至产生抗拒和反作用,常用的较好方式有以下几种:专业式教育、情景式教育、启发式教育、互动式教育。
案例5:惠普之道
威廉·休利特,惠普的创造人之一,曾这样总结惠普的精神:“惠普之道,归根结底就是尊重个人的诚实和正直。”
惠普是最早实行弹性工作制的企业,公司没有作息表,也不进行考勤,职工可以从早上六点七点或八点开始上班,只要完成八小时工作即可,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需要来调整工作时间。在惠普,存放电气和机械零件的实验室备品库是全面开放的,不仅允许工程师在工作中任意取用,而且还鼓励他们拿回家供个人使用。惠普的观点是:“不管这些零件是否用在工作相关之处,反正只要他们摆弄这些玩艺就总能学到点东西。”惠普的包容性很强,它只问你能为公司做什么,而不是强调你从那里来。在处理问题时只有基本的指导原则,却把具体细节留给基层经理,以利于作出更加合适的判断,这样公司可以给员工保留发挥的空间。
提问:案例中重点体现了管理的教育方法的哪种特点?
自主性。管理者的重要作用在于激发职工寻求教育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并形成机制和制度。
在处理问题时只有基本的指导原则,却把具体细节留给基层经理,以利于作出更加合适的判断,这样公司可以给员工保留发挥的空间。
第六节 管理的技术方法(重点)
一.技术方法的定义、内容与实质
1.定义: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根据管理活动的需要,自觉运用自己或他人所掌握的各类技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的管理方法。
2.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决策技术、计划技术、组织技术和控制技术等。
3.实质:把技术融进管理中,利用技术来辅助管理。善于使用技术方法的管理者通常能把技术与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根据不同的管理问题,选用不同的技术;在了解每种技术的适用范围的前提下,尽可能把所掌握的技术用到实处,发挥技术的积极作用。
二.技术方法的特点
①客观性,技术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人的意识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技术方法产生的结果也是客观的;②规律性,技术脱胎于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技术方法是有规律的,每种方法都是有章可循;③精确性,只要基础数据是正确无误的,由技术方法产生的结果就是精确的;④动态性,针对管理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也要改变。三.技术方法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信息获取的速度与信息的质量,决策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决策的速度与质量;计划、组织和控制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有关职能的执行效率,促进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技术在组织中的运用和被重视为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而只有那 12 些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的组织才有可能长盛不衰。四.技术方法的正确运用
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既然技术不是万能的,管理者在解决管理问题时,就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方法;管理者使用技术方法有一定的前提,即他本人必须努力学习新技术的应用方法,知道技术的价值所在和局限所在,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多向组织内外的技术专家请教,弥补自身某些方面知识的不足。五.技术方法课堂延伸
管理的技术方法中,较为经典和常用包括PDCA循环、危机管理、教育训练、时间管理、沟通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人性管理等,下面重点介绍一下PDCA循环和危机管理理论:
1.PDCA循环:计划阶段(Plan)、实行阶段(Do)、检讨阶段(Check)、改革行动阶段(Action)。管理PDCA循环是周而复始,永不停止。
2.危机管理理论:罗森塔尔和皮恩伯格指出,危机(Crisis)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构成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危机管理者去考虑怎样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怎样做好危机管理的准备工作、怎样应对危机事件、怎样恢复危机造成的损失。以上 4 个方面简要来说就是危机情景的预防(Prevention)、危机发生前的准备(Preparation)、危机发生时的应对(Response)和危机结束时的恢复(Recovery)。
针对医患冲突的特殊情况,可以把医院比作一个健康的人,而医患冲突就相当于人类健康生活的危机———疾病,医患冲突主要分为保健期、诊断期、治疗期和康复期。
【课堂总结】
第三篇:大学管理学基础:教学设计(教案)文稿
教学设计文稿
学科门类:管理学
专业类别:全校公选(通识教育类)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 知识点:沟通中的非语言提示 适用对象:本科、非经管类专业
一、教学背景
1、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开设的通识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学校规定除经管专业外的其他专业要选修6学分的经管类课程。
2、授课对象是全校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的学生,大
一、大二学生居多,专业覆盖理、工、文、法、艺术、教育等,不具有管理学专业知识基础。
3、学生对管理学基础课程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想要通过通识课的学习对管理学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认知和了解,乐于接受活泼有趣、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设计。
4、本微课是根据《管理学基础》第九章沟通中的第三节人际沟通部分的内容设计的,该知识点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容易引发共鸣。
5、沟通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非语言提示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人际沟通中承载了大量的、真实的信息,无论是对于大学生们目前的学习、生活,还是未来的工作,都具有无比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非语言提示的含义。
2、了解非语言提示的类型和特点。
3、理解非语言提示与语言沟通的关系。
能力目标:
1、更好地理解沟通中大量存在的非语言提示,在沟通中更好地表达非语言信息,从而提升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引导学生将教材之外的现象和素材与管理学知识相结合学习和理解的能力。情感目标:
1、理解沟通中非语言提示的重要性。
2、激发对沟通中非语言提示的深度认知。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思路
1、设疑导入:采用设疑导入的课堂导入方法,建立旧知识(语言沟通)与新知识的联系,引发学生对沟通中的非语言提示的思考,对本部分知识点的学习目标产生指引作用。
2、创设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先用2018年央视春晚小品《提意见》的片段情节展开,通过对小品中人物表现的观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有共鸣,达到交互。
3、情境导入,引出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对视频情境进行分析,通过其体现的沟通中非语言提示的重要性,进一步导入系列知识点,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指示。
4、动画演示,拓展知识点: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法,展开讲授非语言提示的概念、非语言提示的类型、非语言提示的特点、非语言提示与语言沟通的关系等各个知识点。
5、视频案例分析:采用实例解析法,用一分钟左右的影视片段作为素材,立体化展示上述知识点,对片段中四个沟通瞬间的分析,既是对沟通中非语言提示的基本知识点的多次强化记忆,又是对知识点的应用举例。
6、自然式、总结式、激励式结课:承接视频案例分析,自然地对沟通中的非语言提示的一系列知识点进行总结巩固、重点说明,并激励学生要善于观察和理解沟通对象的非语言行为反应,进而更好地实现有效的沟通。
四、教学特色与总结
沟通除了是管理者最基本的技能之外,对于任何人、任何角色都非常重要。良好的信息沟通会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际关系,如果因为对沟通知识和技能的不熟悉、不了解未能实现有效的沟通,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的后果。对沟通进行认识了解并加以分析是必需要进行开展的一项教学任务。
本节微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和代表性,沟通中的非语言提示作为人际沟通中独立的知识点,要通过一段微课呈现完整的知识点,设计难度很大。本节微课综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按照设疑导入-创设情境-知识点导入-知识点讲授和演示-知识点应用-知识点巩固-课程总结的逻辑展开。教学形式新颖,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适用于选修管理学基础通识课程的非经管类专业、本科低年级的学生特点。还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资源、启发思维。
1、问题情境体现生动有效性和适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导入使学生快速建立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的学习目标,辅助导入本节知识点学习。
2、教学资源设计体现生动有效性和适用性,针对本科低年级学生特点,精心选取和设计教学素材,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针对性强,有较好的吸引力,视频案例等素材的使用对于知识点的呈现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课件制作体现精细化和适用性,每一张课件的内容都经过反复推敲,从内容到形式力争完美,有条理、形象化地展示出本节内容的各个知识点,文字、图片、动图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相关知识点。
4、知识建构体现出逻辑性和完整性,主题明确,聚焦沟通中的非语言提示,从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到内涵、类型、特点及与语言沟通的关系,再到案例分析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环环相扣。
5、教学过程设计体现出整体性和实效性,注意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用问题引导、情境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吸引学生快速引入主题;内容讲授线索清晰,突出主干,明了易懂;总结收尾快捷,让学生清晰感觉到通过本节微课学到的知识。
6、微课视频具有相对短小精悍的特点,有的地方播放比较快,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对象等的需求采用差异化的使用方法。如,本节内容注重基础,可以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与复习,可以反复观看学习,也可以在学习时随时暂停使用,既有普遍适用性,又可以根据个人特点个性化应用。还可以用于教师课堂讲授插播视频,在课堂教学使用时,情境导入部分可以暂停后启发和引导学生讨论,更好地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目标的作用;视频案例演示后也可以暂停,作为学生知识点应用练习素材,并承接下面的分析内容形成即时反馈,能起到非常好的知识点巩固记忆和应用探究的作用。
第四篇:《管理学——期望理论》微课教学设计
《管理学——期望理论》教学设计
参赛单位: 所在部门: 授课教师: 所属学科:管理学 课程:管理学
授课适用对象:工商管理类专业本、专科学生 教学背景:
《管理学》是工商管理类本、专科学生学习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管理学概述、管理思想产生及演变、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知识的讲解。其中,本微课教学内容——期望理论将在第八章激励一章介绍。该理论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研究如何促使个体对已经产生需求的动机付诸行为的管理激励问题。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期望理论模型含义;
2.理解期望理论对管理现实实践问题的启示; 3.能够掌握该理论并应用其分析管理现实问题。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设计:
1.采用案例引入法,引用商鞅变法——徙木立信的典故,引入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该典故中的百姓前后会有各种不同的行为?为该问题的引入埋下伏笔;
2.对模型公式 M=E*V 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讲解并且举例说明; 3.对该模型进行完善 M=E*I*V 并加以解释;
4.提问并启发学生该模型给管理实践带来的启示,并做出进一步的讲解。5.最后组织大家讨论课前的徙木立信典故中百姓前后的行为原因并给出总结。教学总结:
1.期望理论问题的讲解重点和难点在于对模型公式M=E*I*V的讲解。经过对各要素的讲解和举例解释,学生一般能够理解并且掌握该理论内容;
2.对该问题掌握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际管理问题。根据以往授课经验,对给学生列举实例并且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一般能达到这个目标。
第五篇:管理学计划 设计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做„四有‟新人”
——邓小平为全国青少年题词
充分利用大学四年时段,规划自我大学生活、学习计划
计划编制过程
1,确定目标,,做一个四有青年。。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2,认清现在。。。。
3,研究过去
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即预测在执行计划中可能有一些对计划产生这种或者是那种有影响的重要事件发生。并克服,需要达到什么前提条件下才能有效地让计划顺利实现执行。。就是预测假设条件。
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多听听别人说大学时段应该做什么,应该定什么计划,从中选择对自己有用的计划。评定行动计划并选择合适自己的。
6,制定主要计划,从可行性行动计划中选择对目标最为关键的计划为主要计划。将所选择的计划用文字形式正式地表达出来,5W1H,做什么,为什么做,谁去做,何地做,何时做,怎样做。还有,重要性重要程度,执行难度,,花费时间。。。。
7,制定派生计划,就是对实现主要计划你要做到的一些派生计划,并执行。主要计划需要派生计划支持。。。
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用指标体系更加明确,更加容易地对执行计划的控制,,定量的计划具有对目标实现的较硬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