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和能量的变化情况。
2、理解晶体熔化图像的意义。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巩固边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技能,同时培养实验过程中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科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现象解释等教学过程培养科学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认识。
2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三态变化
难点:利用物质三态变化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学具准备
干冰、烧杯、橡胶手套、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
4.1
神奇的干冰——物态变化(总复习)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自然界常见的现象霜和雾,并提出在教室里制造雾和霜。
活动2【活动】干冰实验
按下面步骤完成实验:
(1)、将干冰放于烧杯中,同时将橡胶手套套在烧杯口上,观察并记录所看到的现象并思考原因。(当心橡胶手套飞天)
(2)、摘下橡胶手套,观察烧杯外壁看到的现象并思考原因。
(3)、往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水,观察你所看到的现象并思考原因。
(4)、用手擦拭一下烧杯外壁,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并思考原因。
总结和交流1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物态变化?
(1)、橡胶手套膨胀,因为干冰升华产生气体。
(2)、烧杯外壁有霜生产,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预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3)、产生气泡,同时出现白雾,白雾消失。因为干冰遇热升华,产生气体,水蒸气预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汽化形成水蒸气。
(4)、霜熔化成水。
总结该实验,我们看到了固态气态之间的变化看到了气态和液态间的变化,让然也看到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唯独没有看到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那么在本实验中是否存在凝固现象呢?
生:存在,烧杯里的水结成了冰。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看到了物质之间三种所有的状态变化,所以这是很神奇的干冰。那么请大家完成下图并注明吸放热情况。
活动3【讲授】现象解释
1、云、雨、雪、雾、霜、冰形成的原因。
云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或凝华成的小冰晶。
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不能被上升的气流托住时,会降落形成雨和雪,甚至冰雹。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雾
水蒸气凝华在地面或植物上形成霜
冰是水遇冷凝固形成
2、湿衣服慢慢晒干。
蒸发
3、烧水时,锅内的水变少了。
蒸发和沸腾
总结:蒸发和沸腾湿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
活动4【练习】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1、若想在高山上将饭煮熟,可采用的方法是()
A.减少加热时间
B.减小火力
C.用高压锅煮
D.打开锅盖
2、观察水的沸腾曲线,从图中可看出:实验的起始温度是___________;加热到第_______分钟时开始沸腾;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_________℃不变;因此实验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_______熔化曲线,其中物质在B点是_______态,在C点是_______态,在AB之间是________态,在BC之间是_________,在CD之间是_______态。80℃时该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可能是___________,可能是___________
活动5【练习】拓展应用
1、烹调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2、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B.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C.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D.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
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活动6【讲授】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核心是物质的三态变化,同时围绕着物质的三态变化有一系列知识,例如蒸发和沸腾,晶体和非晶体等等,这些内容希望课后同学们完成作业本A的同时自己能够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