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1 21:1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太极拳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太极拳教学设计》。

第一篇:太极拳教学设计

太极拳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课标》为依据。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一书第十章武术运动实践部分中的太极拳。这项内容既有着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下肢步行的练习,而且要求全身各部位协调,符合高二学生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有较高的几倍运动能力。24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基础拳,整个套路动作少而且简单易学,学生们通过14个课时就能学完这套拳,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武术的兴趣,也让他们知道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本节课将学习24式太极拳前几节动作。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使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形式及运动风格,对太极拳动作的功防含义有所理解。技能目标: 75%以上的同学能够初步掌握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的动作

技术; 30%以上的同学能够简单运用攻防技术;提高学生柔韧、协调等素质水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武德修养;加

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乐于合作精神。

五、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开合穿掌

难点:立身中正、放松肌肉、上下肢协调配合

六、教法的利用

1、讲解法:语言精炼、讲解适度。

①通过揭题,阐明教学目标,让学出产生学习兴趣。

②精讲,辅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启示学生踊跃思维,学练结合。

2、示范法:完整示范,树立概念,动作准确精美,利于模仿。①教师的完整示范,让学生在心中树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激发学习欲望。②通过示范,培养学生察看思维的能力,使之明白要领,学会练习方法

3、练习法:

①通过尝试练习和模仿学习,教会学、练方法,懂得动作要领。②学、练结合,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首创一个协调、同等、高效 的学、练平台,掌握动作技术环节,从而发生运动愿望,开辟进取,达到目标。

八、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观看教师的完整示范,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学习太极步,初步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提高团体合作的意识。本课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为主的教学,以“师生互动”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为主,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统一规整,而以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的教学模式。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太极拳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有很高的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的欲望;太极拳可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和身心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学生学会了太极拳就有了一项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健身手段,改善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增强体质。为他们今后踏入社会,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使教与学有效地结合,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篇:太极拳教学案例

旧县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

太极拳教学案例

前言:在新课标不断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把太极拳纳人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这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太极拳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其教学效果总是差强人意,难以达到如期的教学目标。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承袭了传统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加上太极拳动作的特殊性,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其变化规律,练习起来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对运动技术认知能力,做到合理有效的安排。我们在太极拳教学中,应该遵循一般体育教学中的基本规律,还要结合太极拳自身运动的特点及其运动规律进行。必须立足于这一教学实际,提高发展教与学过程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期实现太极拳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案例介绍:小学生级太极拳教学 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练习,使学生领会每个动作的要领,做到路线清楚,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协调性、柔韧性、力量、平衡等身体素质。

4、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勇敢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上体正直,松腰松胯,上体协调一致,动作路线清晰,手形,步行正确到位。

教学目的:注重学生对太极拳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理解,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和爱好,和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能力,增强终身体育意识,以及发展中华传统项目,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

六、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枯燥的特点,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采用情绪激励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示范法,以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能更好更快的掌握动作要领打下基础。学法:本课学生主要采用“模仿学习法”“分组练习法”“对比练习法”“集体练习法”。首先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问题,而后在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流,评价和小组探讨,悟出动作要领,理解动作含义。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最后通过集体表演和个人展示解决所发现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性。

教学过程:学习太极拳十——十四式

准备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身体能够尽快兴奋起来,我采用了节奏感教强的“武术搏击操”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做一些专项练习,主要安排了(武术小组合动作)使身体各个关节充分活动开,为下面的练习打下基础。(师生同做)

设计意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师优美的示范动作来感染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高点。

基本部分:

1、复习:复习所学内容(1—10动作),随音乐师生同做,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2、新授:新授(10—14动作)。

教师示范表演,学生模仿练习。我在讲每一个动作时补充动作的攻防含义,从不同角度和方位进行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每一个动作,激发学生兴趣,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设计意图:太极拳属于肢体语言,每一招一式代表着学生内心世界,模仿教师的动作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用语言提示,以加强学生模仿更加逼真。

3、学生分组练习,体验动作。

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长带领,通过互相学习,互相评价,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问题所在。

设计意图:在学生体验练习中,学生之间互相纠正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4、集体练习,汇报表演。

学生随着音乐口令集体练习,展示自己的风采,教师巡回指导并激励掌握动作较慢的同学。

设计意图:充分发掘学生潜能,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促进学生改进动作,以完美的动作表演体现“我能行”使学生能在表演过程中体验成功。

5、游戏:《蚂蚁搬家》

蚂蚁搬家这个游戏主要是发展学生的上下肢的协调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游戏方法及规则:

1、将学生分成四组迎面站立,每组十人。

2、游戏者双手背与身后撑地,身上放着“粮食”(书包)向前行进,交给对面同学,依次类推,以先运完者为胜者。

3、中途“粮食”不准掉地,如中途落地需原地捡起再进行。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集体荣誉感。

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音乐伴奏)

学生和老师随音乐缓慢的做一些太极拳的放松练习。设计意图:使学生在优美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2、师生“抱拳礼”道别

设计意图:上下课要有礼,使学生做到:“以礼始,以礼终”。案例分析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传统项目中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一种柔和缓慢的拳术运动,但是年青好胜的学生对于学习教材中的简化太极拳,都会因慢条斯理、运动缓慢、动作连绵不断而感到厌倦和烦躁。在专项化教学改革中,太极拳教学已经成为各校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所以在太极拳教学中,我们教师更应该仔细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

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步法和手法的单个动作练习是练好太极拳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精选出典型的几种步法和手法在开始阶段反复练习。步法不得当都会造成重心不稳。如迈步过小、过窄,出脚的位置、方向、角度不对,都会形成上身不正、重心不稳等现象。所以步形要准确,出步要适度,保持稳定性及培养身形、步法的协调性,为进一步学习太极拳打下基础。在初学太极拳时不要贪多求快,潦草从事,如果贪多求快造成错误的定型,再进行纠正就困难了。

二、心静体松,呼吸自然。太极拳教学时要注意呼吸自然。有些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会出现耸肩、僵脖、突肘、撅臀等现象,都是同呼吸憋气有关,因为姿势不正确造成憋气练习,连续几个动作之后,必须换气且这口气一定会换得比较深。这样就会迫使动作速度发生变化,造成呼吸不顺畅,动作不协调,既影响练习效果,又妨碍技术水平的提高。所以,只有在姿势正确、呼吸自然的情况下,做动作时劲力才能顺达,松柔、自然。

三、结合基本防卫技术,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太极拳动作徐缓、均匀而细致,尤其是男同学,总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锻炼的一种手段,导致学习及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防卫术,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更能领会太极拳中所含的挤、按、肘、靠等基本特征,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从全民健身的认识高度去教育学生端正认识,一方面也要结合基本防卫术,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在一个个徐缓的太极拳动作中,充满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利用多种教具和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效果。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具优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仅用单一的动作示范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要利用挂图,电视录像等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加深直观意识。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教具,如教“左右野马分鬓”时,有双手体前“抱球”的动作,光靠提示往往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如用篮球“抱”于体前,就能使学生更明确动作的要领。

五、太极拳练习必须持之以恒。“拳一天不练手生。”在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不断提高动作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自觉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为今后走入社会,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才是太极拳真正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在新课标不断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把太极拳纳人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这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太极拳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其教学效果总是差强人意,难以达到如期的教学目标。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承袭了传统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加上太极拳动作的特殊性,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其变化规律,练习起来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对运动技术认知能力,做到合理有效的安排。我们在太极拳教学中,应该遵循一般体育教学中的基本规律,还要结合太极拳自身运动的特点及其运动规律进行。必须立足于这一教学实际,提高发展教与学过程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期实现太极拳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三篇:太极拳教学步骤

太极拳教学步骤

一、先快后慢原则

“先快后慢“原则是指,先以较快的动作速度教会学员部分或全套动作后,再进行慢速练习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先以比太极拳正常快一至两倍的速度,教会动作的运动过程和基本方法,可称做“慢拳快教”,使学员再较快的时间内先粗掌握动作技术,待学员能够把部分或全套动作基本掌握后,教师再仔细“抠”每一个动作细节,此时,可配合太极拳音乐进行,让学员逐步体会合掌握太极拳“缓慢柔和”的运动特点。

二、先分后合原则

“先分后合”原则是指,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分解,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先教会学员分解动作并使之基本熟练,再把分解动作连合起来进行完整动作教学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动作的不同机构,选择合理的分解时机与方法:有的动作适合于分解成几个小分动,有的动作则适合于先上、下肢分解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分解方法,一旦分解动作基本熟练后,就应把分解动作连合起来,尽快向完整动作的教学过渡。

三、先静后动原则

“先静后动”原则是指,先教会每个动作的静止架势,再教会每个动作的运动过程,以及教会动作与动作之间连接的教学方法。教学时,教师先按太极拳套路动作的前后顺序,使学员明确每一个动作静止姿势的规格标准和要求,并通过对每个静止架势采用“站桩”似的练习,让学员在一定时间的静止姿态下体会身体各部位的感觉和技术要求,待把架势做的基本正确,规范后,再对每一个动作的运动过程进行讲示呵领做练习,以使学员逐步掌握动作的运动特点和配合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员学会动作与动作间的连接方法,从中把握其技巧和规律。

四、先高后低原则

“先高后低”原则是指,先以较高的重心姿势使学员学会部分或全套动作,再降低重心进行练习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先把太极拳中各种步型的重心升高,而步型不变,如虚步可做高虚步,弓步可做高弓步等,降低动作速度,待学员学会了全套动作后,老师再按标准姿势领做,强调步型到位,虚实分明,降低重心练习,以此达到太极拳运动对重心的要求。

五、先方后圆原则

“先方后圆”原则是指,先让学员按类似于长拳的方法划出动作,摆正架势,再进行动作圆活,连贯教学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先让学员在不用力的情况下划出动作,摆正架势,简化动作过程,降低路线要求,此时动作会有棱有角,也可停顿。待学员大体掌握动作后再及时向圆活,连贯方面要求发展。

六、先外后内原则

“先外后内”原则是指,先求外部形体动作的准确、规范,再求内在意、气、神、劲的运用和配合。教学时,教师先教会动作的外形,通过讲示、领做等手段,使学员学会动作的运动过程和架势结构,待较为熟练、规范、准确后,再进行意念、呼吸、劲力、精神等方面的教学。逐步要求用意念引导动作,精神贯注道每个细小的动作中,呼吸与动作相配合,劲力刚柔相济等。

第四篇:太极拳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传统运动,风格独特兼具有健身、自卫、表演、竞技、娱乐、怡情养性等功能,适合不同年龄的人士终生练习。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太极拳不单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更是一种有效的抗衰老保健运动。因其在运动过程中可得到宁静,从而能够达到静心养气的效用,尤其能够十分显著的降低抑郁、焦虑、困惑等其它消极情绪。在我们的学生学习现代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自己的古代文化思想,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思想,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终身受益,也是我们体育教师的责任。

一、太极拳教学的现状

在学校体育中,太极拳的内容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活中,所占比例是微乎其微的。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太极拳,只在部分大学里才有机会学到。也许,在他们的眼里,这种慢悠悠、软绵绵的拳种是给老年人锻炼身休的,而并不清楚太极拳中所包涵的中国古典文化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开展和深入,各种健身操、健身舞及各种健身器材的普及,提高了人们锻炼的意识,人们已深深地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太极拳面临着机遇,同样也面临着挑战。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有责任把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介绍给我们的学生。

二、太极拳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1、改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动、保持人体内部的完整统一,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太极拳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配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对精神创伤、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改善循环系统。扩大肺活量目前西医对这种疾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练习太极拳能预防心脏病,这是因为太极拳不同于其他运动,它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太极拳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锻炼,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经常锻炼太极拳,对心脏病、肺病、胃病、便秘、痔疮等有防治作用。

3、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机能。太极拳要求分清虚实,步法稳健,动作轻灵,迈步如猫行,对运动系统尤其是膝关节、双脚的骨骼、肌肉、韧带是很好的锻炼。

4、具有健美作用。太极拳的顶悬、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腹开胯、敛臀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练习时的腰部旋转,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型。

三、对中学开展太极拳教学的展望 1.加强理论学习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太极拳强调“以心使身”、“以意识引导动作”,它要求身内外充分轻松,思想安静专注,用意而不用拙力,使每一动作始而意动,继而内动,而后形动,亦即每一动作之前,先有该动作之想象,随之内脏、骨骼、肌肉群向预定之方向做好安排,后使每一举手投足都做到“外之所形,莫非内之所发”。使学生明白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的含义。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先有其意而习其形,那么达到形似只是水到渠成,会出现不求形似而有形似的效果,否则将欲速而不达,会使动作成为机械式的体操,有形而无神,与“形神兼备”相去甚远。重视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特征的理解,学生会在学习初期就能有意识感觉太极拳,使学生学习从被动转化主动。

2.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太极拳运动特点较多为舒适缓慢,但对于没有这样运动体验的学生来说,如果按照正常的演练时的慢速进行教学,一方面学生对动作的路线掌握不够清楚,另一方面会让初学的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所以适时采用“慢拳快教”教学法则能将路线复杂、方向多变的动作简单化,使学生对动作一目了然,增强对学习太极拳的信心。“慢拳快教”的方法可以体现在:先下肢后上肢,先分解或组合,把运动路线在快速的情况下向学生讲解清楚,并加以练习,当动作基本掌握以后再将练习的速度慢下来,慢至正常的演练速度。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动作。

3.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加强感知训练。循序渐进是太极拳教学中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要求在太极拳教学中,通过有效教学方法和合理手段。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地完成教学任务。

依据体育心理学的理论:“要学会或完成一个身体运动,必须首先建立这一动作的本体运动感知觉。人们依靠本体运动感知觉,去学习运动技能,通过体育运动提高本体运动感知觉。”而太极拳又是非常讲究个人体悟的。初学者先通过一些基本动作体会身体各部位在“太极拳运动状态”下的运动感觉,会加快初学者掌握太极拳运动的速度。因此初学者首先找到练习太极拳动作的本体感觉,然后,依靠感知觉去逐步接受太极拳运动“用意不用力”等练拳要求就比较容易了。

4.鼓励学生课外练习,与终身体育锻炼结合起来。太极拳教学的重点是练,光学不练,起不到好的效果。往往会导致:“教过,学过,过段时间似风吹过。”在学生基本掌握全套动作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加以强化练习。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不断提高动作质量,进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学校体育文化,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有利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踏入社会,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使教与学有效地结合,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体育教学大纲对于体育课的要求业已发生变化,强调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要求,再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不难看出,太极拳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内容。总之,我们应该重视教育,重视体育教育,更要丰富体育课的内容,提深体育课的质量与效果。来加强个人身体素质,加强全民身体素质。

第五篇:太极拳教学原则

太极拳教学原则

一.太极拳教学的原则

1.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

这一原则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所决定的,教师起主导性作用,教师是主要方面,掌握教学的方向,控制着教学的全过程。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要由“学”来体现,“学”是学生独立的主动性的活动,是教师包办代替不了的。因此说,教师的主导性的实质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能顺利圆满,事半功倍。

太极拳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启发学生以意识为导向,用特定的方法进行教学,来达到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增强体质的目的。它的运动方式不是短期内身体的激烈运动,而是按动作的基本要求,循序渐进,调整姿势,呼吸,意念,因此提出了主动性原则。

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思想控制的,所以涵养道德成为主动性原则的基本内容。太极拳教学过程中要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进行自我暗示和精神调节,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和终身体育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无论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练习动作,还是自学自练,都应该主动的钻研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求学,积极思维,主动的进行自我暗示和精神诱导,才能收到良好功效。否则教学中若缺乏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动性,完成教学任务是不可思议的。2.自然性与渐进性相结合

首先要尽量创造一种有利于健康的环境,到环境优美宜人的地方学练太极拳。其次,要尽量解除身心紧张。学习的规律是“循序渐进”,太极拳教学也不例外,要先简后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切不可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功夫要逐渐长进,水到渠成。

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证明,学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的过程中,都经理了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从不巩固到巩固的渐变过程。一般来讲,这个渐变过程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即粗略的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阶段。要加速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取得动作技能的形成的良好效果,就必须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在学习太极拳中,我们从简单动作方法逐渐向较复杂的动作过渡,同时遵循自然性与渐进性相结合的原则,不要违背自然规律。

3.直观性与整体性相结合

太极拳是通过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利用各种直观的手段,通过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对所要学习的动作获得生动的表象、正确的思维,从而掌握基本知识、动作方法,进行自我练习。教授太极拳从基本功、基本动作入手,不要急于教授套路动作,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只有遵循直观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科学实验证明,在感知外界事物时,参与的器官越多,掌握知识的数量也越多,记忆的牢固程度也越好,形成动作技能也越快。因此在太极拳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参与学习,即除了视觉,听觉,还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等来感知动作要领,肌肉的用力程度和方法,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形象和概念。因此,在运用各种直观手段时,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进行反复实践,防止一般化的观察和单纯形式的模仿。直观是前提,思维是核心,实践是关键,通过相互观察、分析、练习,使生动的直观、抽象的思维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体现出整体性,对加速掌握动作过程会起积极的作用。4.用意领悟与练养相结合

“用意”指意识主导动作,并将动作含义的理解关注于动作。用意主导动作,能使身体各部分协调配合,达到“内外合一”,以意识控制气息,使内气循一定的经络路线流动,意气所到即引动肢体按照意识的规范运动,展示动作的整体性特色。“领悟”指让学生用心揣摩动作精微,细心体验动作感受,追求动作诀窍的豁然悟通,步入“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的境地。

“练养结合”指动练与静练结合运用。太极拳理论认为“气”是人体运动的物质基础,气有赖阴液的滋养。运动时阳生,气属阳,故肢体运动能导引气的运行。但是,若一味运动不休,阳气过多消耗,阴液也随出汗流失过多,不仅不会促进技能提高,还会给身体带来损害。因此,动练就必须有静养。以静养来调养气血,滋生阴液。而“静养”并不是绝对的静,而是相对于消耗性动练而言的修养。

这一原则,是太极拳达到一定程度者,必须遵循的训练原则,只有做到“用意领悟与练养相结合”才能达到太极拳的高超境界。5.传授技术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技术技能的传授,积累,巩固,又要培养学生能力。同时它也反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巩固与发展能力的辨证关系。

这一原则实际上是与教学目标相关的,从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整个过程来看,技术技能(知识)的积累,巩固,理解和智能培养是贯穿人才成长的全过程的,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的是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目的是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应用。

在太极拳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向学生教授基本技术,动作要领,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利用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技术与教法应用分析。

在上述教学原则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突破教师水平的局限性,使太极拳教学生动活泼,既富有传统教学特点,又融入现代教学方法手段。

下载太极拳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太极拳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太极拳教学

    大学太极拳教学.txt30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

    六年级杨式太极拳24式教学设计

    六年级杨式太极拳24式教学设计 石柱县渝中实验小学曾 武 教学内容:1、起式。 2、左右野马分鬃。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与要领。 2、发展上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杨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设计

    杨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设计 中海小学 苏其平一、教学设想: 在本单元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始终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响应......

    太极拳(本站推荐)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孙子兵法读书心得冯洪波专家评语:[作者阅读《孙子兵法》一书后结合自身的创业历史从企业谋道、企业制将之道、企业治众之道、企业同心之道等六个方面谈......

    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一、起式 二、左右野马分鬃 6 78 11 12 三、白鹤亮翅 17181921 四、左右搂膝拗步 22232425 26 27282930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五、手挥琵......

    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关键词: 24式太极拳一、起式 1二、左右野马分鬃 11121314三、白鹤亮翅 17 18 21 四、左右搂膝拗步 22 23 24 25 26 2728293031 32 33 34 35......

    二十四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二十四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拳 谱 第一段 一、起式;二、左右野马分鬃;三、白鹤亮翅; 四、左右搂膝拗步;五、手挥琵琶;六、左右倒卷肱。 第二段 七、左拦雀尾;八、右拦雀尾;九、单 鞭;十......

    四十二势太极拳分解教学

    四十二势太极拳分解教学 第一段 01,起 势: 左脚分开,两臂前平展,屈腿向下按拳。要点:左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脚平行向前,举手下蹲成马步 ,身体要保持中正,端正的坐在自己的腿上,两手轻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