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式太极拳教学训练方法研究
和式太极拳教学训练方法研究
来源: 作者: 点击: 59 发布时间:2011-03-09 双击鼠标滚 字体:[大 中 小] 一般太极拳的基本教学步骤:第一步,先教基本架势,手法步法,使学生建立明确的基本动作概念:第二步,进行分段教学,套路与单式动作同时进行,初期以套路动作为主,单式动作为辅,后期在巩固套路的同时,以改善动作为主。这只是个笼统的说法,大致的概述了太极拳教学的一般步骤。依我看来学习和式太极拳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明确和式太极拳的特点
和式太极拳除具有其他一般太极拳的特点外,又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归纳起来为合、顺、中、平、轻、柔、圆、活八个方面。
(一)合
“太极为浑圆之一气,怀阴阳之合聚。技理相合,太极真谛”。和式太极拳练习时要求周身上下、表里、处处相合,使周身之劲融为一体。和式太极拳不仅在技法上强调“合”的重要性,而且在编排上要求体用一致。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为一,拳架怎么练推手就怎样推。
(二)顺
“招法内劲圆为宗,顺遂轻灵刚柔用。习拳之道多留心,神敛体松法自然。”习练和式太极拳要求做到五顺:顺身、顺腿、顺手、顺脚、顺意。手去身顺之去,腿去脚顺着去,顺脚时以脚后跟为轴,摆脚尖随势而动。形顺气自顺,气顺周身顺遂。气以直养,经脉畅通,自可达到健身与养生的效果。
(三)中
“不贪不欠,不即不离。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这些理论都强调了中正,居中才能中正。和式太极拳行拳走架,要求身体不前俯后仰,不左右歪斜。上自百会、下至会阴形成一条直线。和式太极拳有耍拳如坐轿之说,不论拳势的进退侧移,身体始终像静坐一样端正不偏。行拳走架要“求中”,意念要“守中”,技击要“用中”。起于中,落于中,攻于中,守于中,守己在中,取彼也在中。
(四)平
“耍拳宜心平气和,松身敛神。身法以中平为宜。”运动时以手平衡姿势运转,在行拳走架时,两手要相吸、相系。两手之间、两脚之间、手脚之间、身手之间似有无形的绳线牵拉,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动作以圆或弧线的形态使身体的左右、上下、内外协调运转,让拳架动作紧凑圆活,形成身体各部分运动时阴不离阳、阳不离阴、此消彼长、和谐妙合的动态平衡。两肩平、头平、心平。心平能气和,气和身自平稳,身不散乱。
(五)轻
“轻,极轻,极轻则极灵,用气则滞。学者用功,身法运转要像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在空中迎风飘荡那么轻灵自然。此喻甚当,应切切深思”。轻则灵,心静意灵,表现出来身体的轻灵。灵则巧,步子轻灵进退自如。身法轻灵,则转侧纵横无不随心。起手轻灵,则听劲如秤之准确,加一羽、落一蝇就会随机而动。轻巧灵便才能步入人不知我、我独知人、随心所欲的境界。太极拳轻灵柔和的运动使身体各部分协调均衡,故太极拳能调养气血,陶冶性情,达到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气血顺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六)柔
“以柔中求刚为目的,以轻灵自然为原则”。和式太极拳强调柔是刚的基础,柔又能克刚。由松入柔,柔不是目的,是起劲化力的手段。通过松柔自然的盘架,除去后天拙力,从而生出自然之劲,这是化僵为柔,积柔成刚。有心求柔而无意得刚,正是太极拳无为之为的辩证结果。
(七)圆
“一圆即太极。击左左空,击右右空,如充气而圆,无处受力”。圆是太极之象,圆是活的基础。和式太极拳素有“圆太极”“步活圈圆”的说法。行拳走势,以圆为宗,手划圆、身行圆、步走圆,内劲圆转。周身协调配合,肩、肘、手、胯、膝、足、躯干都作圆、或弧形或抛物线的转动或滚动,形成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大圈,浑身都是圈,圆转连贯。
(八)活
“浑身一气如轮子圆活,虚实转换旋化随势。身如活蛇,击首尾应,击尾首应”。和式太极拳步法灵活,进必跟,退必随,步运身行,能进能退。松关节柔经络,使周身四大节、八小节节节贯穿,屈伸折叠灵活自如。故活在意,活在步,活在节,身灵手敏,活泼自然,粘连黏随,急应缓随,毫无滞机。
太极拳的论述中多灵活、圆活、柔活并用。和式太极拳轻、灵、圆、顺的特点形成了活泼自然的特色。用意则活,用力则滞,神意活泼,手足灵活。
二、其次,采用分解教学法学习和式太极拳
在理解了和式太极拳的特点后再学习套路,能使练拳者少走很多弯路,能够很好的区分动作与其他拳的区别,注意细节动作的习练和练拳风格的培养。在进行分解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武术基本功的练习
练习太极拳就是为了强身健体,而太极拳这个项目又是对身体协调性要求很高的,故身体素质的好坏很重要。现代社会有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固然重要,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不管干什么事都是不行的。要想学好太极拳,必须有个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而提高身体素质的途径就是练基本功。
坚持练习基本功能够提高身体的协调性、自身的耐力素质、速度素质、柔韧性及弹跳能力。在每次教学前应该先练基本功,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在练习基本功时应该有针对性的练习,不能每次都做同样的动作。协调性差了就进行有关提高身体协调性的训练。弹跳能力差了,就进行加强腿部力量的训练。
太极拳中腰和腿都是重要的环节,腰为上下肢体相连之处,各动作的变换都要依赖腰的灵活性,腿是太极拳一切动作的根基。无论是进是退,重心移动,都必要靠腿的功底,功架是太极拳动作含义的直接表现。在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腰部和腿部,每次教学中都不能放松基本功的练习。
(二)教学时采用完整——分解——完整的教学法增进教学效果
太极拳的套路动作是由许多不同的单个动作组成的,而每个动作又是独立的。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完整——分解——完整的教学法,即先进行完整动作的示范和讲解,使学生建立整体动作概念,对整个套路有个大致的了解。
虚实分明是太极拳的一大特点,在和式太极拳套路中有的动作较复杂,路线变化大。对于这些动作复杂的,初学者易出现动作的不协调,上下肢动作的不灵活。因此,可采用“肢体分解法”,先教上肢动作,再练下肢动作,然后再进行整个动作的练习。在学习倒撵猴这个动作时就可以分开来练,先练习上肢动作,再练习脚步动作,然后再合起来练。
在运用完整——分解——完整的教学法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掌握好分解动作后必须多做整体动作的完整练习。以避免在一个完整动作中不能做到连贯均匀,出现脱节现象;另一方面:在完整动作连接阶段,首先要注意动作圆活,其次要松静结合,最后要做到手、腿、身法、步的协调一致。
(三)讲解要形象,示范动作定准确
太极拳的动作柔和缓慢,动作灵活,前后连贯,所以在进行讲解时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生动形象,力求多用简易明了的口令。比如在讲解弓步的要领时,可用“前腿弓后腿绷,挺胸塌腰身体正”来进行讲解,学生听懂后很容易记住。讲解还要注意动作的先后,逐层阐述。如在讲解“斜行”一式时,先讲解手的动作,再讲解朝哪个方向走以及两手两脚的运动路线。
在做示范动作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别进行镜面示范、正面示范和侧面示范。在选择示范位置时要适当,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示范动作。若是背向示范,应站在队伍的右前方,并随着学习套路的进展及动作方向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移动示范位置。另外示范动作要求做到完整、准确、规范,注意示范的多方位和示范方法的选择。以直观式教学展现出太极拳轻松柔和、圆活自然、协调完整的特点。整套动作连贯均匀似“行云流水,绵绵不断”。示范的时候要结合指导讲解,借助语言作用,使初学者不仅建立正确概念,而且能体会动作要领。
三、最后,要了解和式太极拳的技击方法,明确动作的攻防含义
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和式太极拳技击法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一个动作有很多种用法,比如斜行一式就有六种用法。踢、打、拿、靠、摔是和式太极拳技击中最主要的五种用法。和式太极拳在技击中要求融合“三盘”,活用“二十四法”,其中“上八法”(棚、捋、挤、按、探、捌、肘、靠)在和式太极拳中用途最广。
“要啥给啥,吃啥还啥”,这是和式太极拳经典的技击论。就是当对手出招时,要舍己从人,何处挨打就在何处解决问题,绝不能逃避,按照拳架走圆划弧,迅速改变对方力的方向,并进而还击,充分做到“舍己从人,化打合一”。最终达到“挨到何处何处击,周身无处不太极”的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学到某个动作时要把此动作的攻防含义进行讲解,让同学们了解该动作的攻防含义。这样就容易使学生们去更好的理解动作,使每一动作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客服一味求快、为做动作而动作的盲目性,利于做到形神兼备和富于节奏感。通过对攻防含义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拳意的理解,增强记忆并增加了趣味性,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牢固了运动技术表象的定型。使学生能主动地琢磨比划每个动作,促使技术动作更准确与规范。
四、结语
练好太极拳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要付出脑力和体力的复杂活动过程。在练习时,既要方法得当,又要坚持不懈,如此才能有所成,进而练好太极拳。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其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和式太极拳以自然柔活体现化刚为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的特色,以阴阳运转形成技法的圆活精妙。其独特的技理特点吸引着众人的参与,当今社会,传统体育健身项目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厚爱,作为太极拳的又一奇葩,我们应努力的挖掘和探究,使其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的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八式太极拳的教学程序研究
八式太极拳的教学程序研究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6-000-01
摘 要 八式太极拳也叫一段拳,是中国武术段位制初段位技术规定教程的一段太极拳,即初段位中的一段考评套路。对于太极拳的教学,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采用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了一些教与学过程中的合理性、科学性的程序,旨在提高八式太极拳的教学质量,以实现优化太极拳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八式太极拳 教学程序
八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段位制初段位技术规定教程的一段太极拳,即初段位中的一段考评套路。共有10式(含起势、收势),全部采用杨式大架太极拳,吸取了杨式大架太极拳中最为主要和基础的八个动作。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1]。八式太极拳以连续弓步为主要步型变化,整套八式太极拳基本上都是由原地左右对称的单个动作组成手法动作以中国传统太极拳的正手即棚、捋、挤、按为主线变化而成。按中等速度练习用时两分钟左右,对于初学者是一套行之有效、体验杨式太极拳动作风格的拳术。适合于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习练,均能起到养生、健身、防身的作用。一、八式太极拳桩功教学
(一)太极桩。即两脚开立同肩宽,两腿屈膝半蹲,重心落于两腿之间;两臂在胸前捧圆,指尖相对,目视两手之间。
(二)开合桩。站平行步,两腿自然伸直,从太极桩动作开始,两手五指指尖相对,徐徐向外拉开,使两臂与胸部连成大弧形,如抱大球状,目视前方。然后,两腿缓缓屈膝半蹲,重心均落两腿之间,同时两掌向内相合,与头同宽,掌心相对,指尖朝前,目视两掌中间。
(三)升降桩。两腿自然伸直。“升”时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自然伸直,肘微下垂,手心向下,指尖向前。“降”时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同时下按至与腹部同高,两掌与两膝、两脚均相对。目随手而动。
(四)抱球桩。两腿屈膝半蹲,重心落于两腿之间,右臂屈抱于胸前,右掌心向下;同时左臂屈抱于腹前,左掌心向上,两掌心上下相对好比在两臂和前胸之间抱着一个大球一样,当然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
二、八式太极拳基本功教学
八式太极拳虽然只有8个动作(除了起势和收势),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比较复杂。需进行基本功的练习,八式太极拳基本功主要包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法,眼法。步型步法是太极拳的关键,步型的练习有利于下盘动作稳定,培养身形步法的协调性。
(一)主要步型有弓步、丁步、独立步。做弓步时圆裆沉胯;做丁步时要虚实分明,屈蹬腿的膝盖与脚尖方向一致。做独立步时支撑要稳定,提膝,脚尖自然放松。
(二)主要步法和腿法有前进步、侧行步、蹬脚。做前进步时一脚,向前迈出,以脚跟先着地,然后重心前移;做侧行步时脚跟先起,落脚是脚尖先落,保持身体平稳移动,两脚交替进行。在整个步法的进行变化过程中身体重心要平稳过度,不能忽高忽低,身体姿势保持正中。做蹬脚上步,抱手,重心前移,分手蹬脚。
(三)主要的手型有掌,掌型虎口呈弧型,腕部保持松活;手法有单推掌、搂掌、侧分掌、立云手、挑掌等。
(四)身法是指腰带动躯干的运动方法。三、八式太极拳的套路教学
(一)单式动作
太极拳单式练习是指把套路中的动作单独拿出来进行动作规矩练习、进行发劲、技击的练习。单式训练,突出肢体特定部位技击功能是提高训练者技击意识的重要手段。要提高演练水平,就必须将套路拆开,将其中的每个动作进行细化、分解,增强身体各个部位的柔韧性.灵活性和爆发力。首先,外形动作与拳架符合,进一步对照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等内涵来检查。可挑几式拳招集中练习,先求势正招圆,劲力饱满。如倒卷肱、搂膝拗步、野马分鬃、云手等动作,都可进行单练。以左搂膝拗步为例:1.并步站立,2.开步举臂,3.马步双按,4.丁步举臂,5.屈臂出脚,6.弓步搂推,7.后坐翘脚,8.丁步举臂,9.弓步搂推。外表上的姿势、动作(手法、步法、身法、眼法等)要求达到正确、纯熟,而各项行功要得法,意、气、神、形要协调一致。具体作法是:动作进行到了半途停下来(进行中的姿势不变)站一会,通过检查体会之后再继续往前动作下去,一个动作分成若干段来练完,这样动动停停,不仅体会到动作在一个微小的范围内的合法性,还体会到在此微小范围内的整体平衡性。如此化粗为细地练,每次虽是一式重复百遍,而每遍都有新鲜感,同时有新体会。
(二)全套动作
太极拳的整套动作应该是连贯的,不能有明显的停顿,特别是劲不能断,意不能断,全套动作的完整练习是在单套动作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套路演练中,要求一招一式,动作准确、连绵、顺畅、缓慢,要能达到完整的效果,需要解决的是每个动作之间转换的衔接,前一个动作还没有结束就要酝酿下一个动作的形态,甚至可以把前一个动作的后半段和后一个动作的前半段看作是一个动作来处理,即动作之间的过渡,各起、止动作不能过渡地停滞。在做全套动作示范后,观察第一个动作结束时过度到下一个动作的手法变化如云手动作的重复性,教师讲解示范后运用完整教学法,要求学生在练习过渡动作时,除了体验过渡时的“圆”,亦要感受以腰为轴带动两臂运动的发力方法。
四、结论
在进行八式太极拳教学中,为了提高八式太极拳的教学质量,提出八式太极拳桩功教学法、八式太极拳基本功教学法、八式太极拳套路教学法的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产生的,教师应当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多下功夫,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擎玲,黄家莲.试谈高校太极拳的教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3).
第三篇:小学校园足球训练方法研究
小学校园足球训练方法研究
姓名:王斌 单位:鹤壁市淇滨小学
摘要:做校园足球,不是为足球运动选拔人才,而是为了将校园足球纳入到阳光体育中,使我们的孩子享受到应有的足球快乐。文章试图探寻一种适合U(6——12)的综合训练方法。让快乐足球注入到训练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让从事校园足球的青少年在足球训练中真切体验到足球带来的快乐,使更多的少儿参与到足球训练这项运动当中。
关键词:校园足球,启蒙,兴趣,训练
Abstract: the campus football, not soccer talent, but to the campus football into the sunshine sports, so that our children should enjoy the fun of football.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a suitable U(6-12)of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method.Let happy football into a link for each training process, to engage in youth campus football in the football training to truly experience the football to bring happiness, more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to the football training in the sport.Keywords: campus football training in Enlightenment
一、前言
中国足球的未来在青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足球要发展,需具有强大的后备力量,而“校园足球”的普及和发展无疑是推动中国足球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从“校园足球”开始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教学与训练,这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人们大多数从生理学与训练学的角度对少年儿童足球训练进行研究,而较少从儿童心理及教育学上进行足球训练的研究,在儿童足球的教学训练中,常 把训练和提高技战术能力放在第一位而很容易忽视对儿童内在的教育,这就很难促进广大青少年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掘、发挥足球运动在青少年学生中的独特魅力和综合教育功能,将内在训练与外在训练有机的整合起来,通过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带动校园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二、抓好内在训练是前提
1、调动孩子主观参与足球训练的愿望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抹杀了孩子在课堂上的创造性,形成了一种老师教孩子学的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踢球的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在影响着老师的执教理念。在训练中老师应不断的调动孩子主观参与的意愿,而最好的办法是在训练中不断的向球员提问题。
2、形成团队合作比个人提高更重要的态度
足球比赛是集对抗和较强娱乐性、健身性为一体的集体比赛项目,是世界第一大运动,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源于足球比赛讲究团队精神,因此,将个人融入集体中去,个人刻苦地、积极地训练,是为了集体的荣誉,鼓励队员把注意力集中在淡化个人表现、强调集体融合,那么将更有可能使学生带着集体荣誉感,带着乐趣去踢球,提高的速度也将事半功倍。
3、建立一个积极的训练环境
(1)在训练中努力实现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变
内在动机:由于内在原因而参与的一系列活动。如果这项活动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并且能给球员提供清晰反馈和执行某项任务的自由,那么就有可能形成这种形式的动机。这也是大多数年轻球员最初踢球的原因。如果从内部受到刺激,一个人会感到快乐、自由、放松,能够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去,所以,教练应该努力使 2 训练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允许球员自由地执行某项任务并从中学习。
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把活动当做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参与其中,而不仅仅是为了活动本身。外在动机还指他们努力从活动中获得社会和物质的奖励,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原因。比如,为了得到朋友的欢迎和赞赏,或为了取悦父母等,由于球员不能完全控制这种奖励和回报,所以这种形式的动机可能让他们感到不安、压抑和紧张。
(2)在训练中努力使自我定位的球员向任务定位转化 自我定位:球员在训练中的唯一目的是为了显示他比别人优秀,或者说想取胜,这就是自我定位。自我定位的球员在竞争的情况下常常感到更加紧张和焦虑,在训练和比赛时比其他球员更有可能暴露他们的不良行为。
任务定位:球员控制场上形势的愿望。球员在训练中我们要权衡这两种定位,并且采取一种更加积极的有效态度,全神贯注于你的训练和比赛任务,表现就会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无论成败与否,当你注重于任务定位时,你通常会从你的球员身上得到最好的回报。
(3)多鼓励你的球员
做一个乐观的教练,在球员表现出色时给予肯定,当球员没有发挥他们的应有水平时,教练要保持平静;而当他们在某方面做的不错时,要给予口头的鼓励和表扬,认可球员并不一定要给他们一个像奖牌一样的实物奖励更有效。
三、解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是关键
1、单一与趣味相结合
传统的技术训练是重复的单一而且枯燥的,但是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但是缺少趣味性,而且脱离了比赛环境。而以趣味性为主的训练多以游戏比赛结束,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练习的趣味性和参加足球运动的动机。但是这样的练习会限制孩子的触球次 3 数,不利于孩子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同时现在青少年教练由于理论与时间知识的匮乏,在使用游戏时还很难真真切切的提高小球员在比赛中运用技术的能力,所以在训练中倡导单一与趣味训练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2、合理安排训练顺序与内容
顺序,如速度练习应该放在准备活动后期和开始部分前期进行,耐力练习应该安排在训练快结束的时候。内容:如身体素质练习,可使用多种手段(包括培养正确跑的姿势、利用绳梯等辅助手段培养学生跑动的节奏和身体柔韧性、协调和平衡能力)技术练习,中低年级以熟悉球性练习为主,包括揉球、踩球、颠球、左右拉球等,多借助游戏,提高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战术练习,中高年级向学生介绍足球比赛的战术思想和足球规则,借助1对1,2对2,3对3,4对4及5人制比赛,让学生多踢比赛,在比赛中不断渗透战术思想和比赛规则,强调集体配合意识,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提高技术能力和战术素养。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在训练过程中,要抓好学生的内在训练,不断培养学生踢球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采用方法、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特点,有目的有方法地采取各种有效的训练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练习环境,学生就一定会对足球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足球训练中来。
2、建议
(1)提高与球员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2)做孩子的头,有的时候不要将自己看成教练,而要亲自和 4 孩子们一起运动,一起做游戏,和他们融入到一起,带领你的队员体会成功的快乐。
(3)组织形式应多样性、趣味性、挑战性,每个练习应以游戏比赛结束同时还应有渐进性、单纯的技术练习向比赛技能转化,每个练习应在模拟比赛环境下练习结束。
参考文献
(1)王炳祥.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若干问题的探讨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4(2)张兆坤.从体教结合来探究我国青少年足球发展之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4)(3)段鑫,王永权.用心理学和教育学指导青少年足球训练[J].安徽体育科学.2001(1)
第四篇:太极拳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传统运动,风格独特兼具有健身、自卫、表演、竞技、娱乐、怡情养性等功能,适合不同年龄的人士终生练习。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太极拳不单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更是一种有效的抗衰老保健运动。因其在运动过程中可得到宁静,从而能够达到静心养气的效用,尤其能够十分显著的降低抑郁、焦虑、困惑等其它消极情绪。在我们的学生学习现代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自己的古代文化思想,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思想,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终身受益,也是我们体育教师的责任。
一、太极拳教学的现状
在学校体育中,太极拳的内容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活中,所占比例是微乎其微的。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太极拳,只在部分大学里才有机会学到。也许,在他们的眼里,这种慢悠悠、软绵绵的拳种是给老年人锻炼身休的,而并不清楚太极拳中所包涵的中国古典文化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开展和深入,各种健身操、健身舞及各种健身器材的普及,提高了人们锻炼的意识,人们已深深地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太极拳面临着机遇,同样也面临着挑战。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有责任把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介绍给我们的学生。
二、太极拳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1、改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动、保持人体内部的完整统一,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太极拳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配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对精神创伤、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改善循环系统。扩大肺活量目前西医对这种疾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练习太极拳能预防心脏病,这是因为太极拳不同于其他运动,它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太极拳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锻炼,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经常锻炼太极拳,对心脏病、肺病、胃病、便秘、痔疮等有防治作用。
3、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机能。太极拳要求分清虚实,步法稳健,动作轻灵,迈步如猫行,对运动系统尤其是膝关节、双脚的骨骼、肌肉、韧带是很好的锻炼。
4、具有健美作用。太极拳的顶悬、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腹开胯、敛臀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练习时的腰部旋转,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型。
三、对中学开展太极拳教学的展望 1.加强理论学习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太极拳强调“以心使身”、“以意识引导动作”,它要求身内外充分轻松,思想安静专注,用意而不用拙力,使每一动作始而意动,继而内动,而后形动,亦即每一动作之前,先有该动作之想象,随之内脏、骨骼、肌肉群向预定之方向做好安排,后使每一举手投足都做到“外之所形,莫非内之所发”。使学生明白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的含义。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先有其意而习其形,那么达到形似只是水到渠成,会出现不求形似而有形似的效果,否则将欲速而不达,会使动作成为机械式的体操,有形而无神,与“形神兼备”相去甚远。重视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特征的理解,学生会在学习初期就能有意识感觉太极拳,使学生学习从被动转化主动。
2.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太极拳运动特点较多为舒适缓慢,但对于没有这样运动体验的学生来说,如果按照正常的演练时的慢速进行教学,一方面学生对动作的路线掌握不够清楚,另一方面会让初学的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所以适时采用“慢拳快教”教学法则能将路线复杂、方向多变的动作简单化,使学生对动作一目了然,增强对学习太极拳的信心。“慢拳快教”的方法可以体现在:先下肢后上肢,先分解或组合,把运动路线在快速的情况下向学生讲解清楚,并加以练习,当动作基本掌握以后再将练习的速度慢下来,慢至正常的演练速度。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动作。
3.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加强感知训练。循序渐进是太极拳教学中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要求在太极拳教学中,通过有效教学方法和合理手段。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地完成教学任务。
依据体育心理学的理论:“要学会或完成一个身体运动,必须首先建立这一动作的本体运动感知觉。人们依靠本体运动感知觉,去学习运动技能,通过体育运动提高本体运动感知觉。”而太极拳又是非常讲究个人体悟的。初学者先通过一些基本动作体会身体各部位在“太极拳运动状态”下的运动感觉,会加快初学者掌握太极拳运动的速度。因此初学者首先找到练习太极拳动作的本体感觉,然后,依靠感知觉去逐步接受太极拳运动“用意不用力”等练拳要求就比较容易了。
4.鼓励学生课外练习,与终身体育锻炼结合起来。太极拳教学的重点是练,光学不练,起不到好的效果。往往会导致:“教过,学过,过段时间似风吹过。”在学生基本掌握全套动作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加以强化练习。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不断提高动作质量,进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学校体育文化,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有利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踏入社会,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使教与学有效地结合,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体育教学大纲对于体育课的要求业已发生变化,强调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要求,再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不难看出,太极拳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内容。总之,我们应该重视教育,重视体育教育,更要丰富体育课的内容,提深体育课的质量与效果。来加强个人身体素质,加强全民身体素质。
第五篇:太极拳教学案例
旧县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
太极拳教学案例
前言:在新课标不断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把太极拳纳人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这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太极拳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其教学效果总是差强人意,难以达到如期的教学目标。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承袭了传统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加上太极拳动作的特殊性,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其变化规律,练习起来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对运动技术认知能力,做到合理有效的安排。我们在太极拳教学中,应该遵循一般体育教学中的基本规律,还要结合太极拳自身运动的特点及其运动规律进行。必须立足于这一教学实际,提高发展教与学过程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期实现太极拳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案例介绍:小学生级太极拳教学 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练习,使学生领会每个动作的要领,做到路线清楚,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协调性、柔韧性、力量、平衡等身体素质。
4、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勇敢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上体正直,松腰松胯,上体协调一致,动作路线清晰,手形,步行正确到位。
教学目的:注重学生对太极拳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理解,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和爱好,和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能力,增强终身体育意识,以及发展中华传统项目,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
六、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枯燥的特点,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采用情绪激励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示范法,以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能更好更快的掌握动作要领打下基础。学法:本课学生主要采用“模仿学习法”“分组练习法”“对比练习法”“集体练习法”。首先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问题,而后在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流,评价和小组探讨,悟出动作要领,理解动作含义。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最后通过集体表演和个人展示解决所发现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性。
教学过程:学习太极拳十——十四式
准备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身体能够尽快兴奋起来,我采用了节奏感教强的“武术搏击操”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做一些专项练习,主要安排了(武术小组合动作)使身体各个关节充分活动开,为下面的练习打下基础。(师生同做)
设计意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师优美的示范动作来感染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高点。
基本部分:
1、复习:复习所学内容(1—10动作),随音乐师生同做,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2、新授:新授(10—14动作)。
教师示范表演,学生模仿练习。我在讲每一个动作时补充动作的攻防含义,从不同角度和方位进行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每一个动作,激发学生兴趣,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设计意图:太极拳属于肢体语言,每一招一式代表着学生内心世界,模仿教师的动作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用语言提示,以加强学生模仿更加逼真。
3、学生分组练习,体验动作。
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长带领,通过互相学习,互相评价,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问题所在。
设计意图:在学生体验练习中,学生之间互相纠正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4、集体练习,汇报表演。
学生随着音乐口令集体练习,展示自己的风采,教师巡回指导并激励掌握动作较慢的同学。
设计意图:充分发掘学生潜能,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促进学生改进动作,以完美的动作表演体现“我能行”使学生能在表演过程中体验成功。
5、游戏:《蚂蚁搬家》
蚂蚁搬家这个游戏主要是发展学生的上下肢的协调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游戏方法及规则:
1、将学生分成四组迎面站立,每组十人。
2、游戏者双手背与身后撑地,身上放着“粮食”(书包)向前行进,交给对面同学,依次类推,以先运完者为胜者。
3、中途“粮食”不准掉地,如中途落地需原地捡起再进行。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集体荣誉感。
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音乐伴奏)
学生和老师随音乐缓慢的做一些太极拳的放松练习。设计意图:使学生在优美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2、师生“抱拳礼”道别
设计意图:上下课要有礼,使学生做到:“以礼始,以礼终”。案例分析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传统项目中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一种柔和缓慢的拳术运动,但是年青好胜的学生对于学习教材中的简化太极拳,都会因慢条斯理、运动缓慢、动作连绵不断而感到厌倦和烦躁。在专项化教学改革中,太极拳教学已经成为各校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所以在太极拳教学中,我们教师更应该仔细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
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步法和手法的单个动作练习是练好太极拳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精选出典型的几种步法和手法在开始阶段反复练习。步法不得当都会造成重心不稳。如迈步过小、过窄,出脚的位置、方向、角度不对,都会形成上身不正、重心不稳等现象。所以步形要准确,出步要适度,保持稳定性及培养身形、步法的协调性,为进一步学习太极拳打下基础。在初学太极拳时不要贪多求快,潦草从事,如果贪多求快造成错误的定型,再进行纠正就困难了。
二、心静体松,呼吸自然。太极拳教学时要注意呼吸自然。有些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会出现耸肩、僵脖、突肘、撅臀等现象,都是同呼吸憋气有关,因为姿势不正确造成憋气练习,连续几个动作之后,必须换气且这口气一定会换得比较深。这样就会迫使动作速度发生变化,造成呼吸不顺畅,动作不协调,既影响练习效果,又妨碍技术水平的提高。所以,只有在姿势正确、呼吸自然的情况下,做动作时劲力才能顺达,松柔、自然。
三、结合基本防卫技术,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太极拳动作徐缓、均匀而细致,尤其是男同学,总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锻炼的一种手段,导致学习及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防卫术,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更能领会太极拳中所含的挤、按、肘、靠等基本特征,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从全民健身的认识高度去教育学生端正认识,一方面也要结合基本防卫术,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在一个个徐缓的太极拳动作中,充满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利用多种教具和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效果。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具优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仅用单一的动作示范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要利用挂图,电视录像等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加深直观意识。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教具,如教“左右野马分鬓”时,有双手体前“抱球”的动作,光靠提示往往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如用篮球“抱”于体前,就能使学生更明确动作的要领。
五、太极拳练习必须持之以恒。“拳一天不练手生。”在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不断提高动作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自觉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为今后走入社会,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才是太极拳真正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在新课标不断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把太极拳纳人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这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太极拳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其教学效果总是差强人意,难以达到如期的教学目标。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承袭了传统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加上太极拳动作的特殊性,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其变化规律,练习起来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对运动技术认知能力,做到合理有效的安排。我们在太极拳教学中,应该遵循一般体育教学中的基本规律,还要结合太极拳自身运动的特点及其运动规律进行。必须立足于这一教学实际,提高发展教与学过程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期实现太极拳教学效果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