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二十一课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执教人:罗庆华(余庆县松烟小学)
时间:2010、5、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装饰”、“率领”、“归巢”、“和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
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情感与态度: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
2、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读;从读中感悟。
3、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句段,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从平凡的事物中展现乡村生活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从而产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和一些有趣的声音,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仔细聆听,看有没有什么发现。(指名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在哪里出现得最多呢?(乡下)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同走进乡下人家,感悟乡下人家的美好生活。(同时出示课题),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划出生字词。
2、借助书中的拼音或是小组同学的力量,把这些字词正确地读出来。
3、想一想,作者笔下的《乡下人家》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三、交流
1、出示生字课件,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2、说一说:《乡下人家》的什么景色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再读课文
1、指名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并作出正确的评价。
2、这篇课文里介绍了《乡下人家》的许多场景,看看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吗?请同学们找一找。
3、交流,同时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的、迷人的风景)找出重点词“独特、迷人”。老师板书在黑板上。
4、课文中到底写了哪些场景呢?(学生概括回答,有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等。老师板书)
五、品读课文,走进文本
1、师:你喜欢哪个场景?
2、生汇报,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老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品学该段落。
例:学习第一段
(1)让喜欢第一段的同学一起朗读这一段,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老师加以引导。如:“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理解装饰的作用,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农家小院独特的地方。同时出示课件:屋前搭瓜架、瓜藤攀檐园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段。例:学习第二段:让喜欢这一部分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这一段写了哪两处景物?用简短的文字进行概括。(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
出示句子: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并同时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并让学生说一说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花?(五颜六色、五彩斑斓、姹紫嫣红等)理解“时令”的意思,抓住朴素与华丽理解(朴素与华丽虽是一对反义词,但是在这个地方并不矛盾,朴素是说花种并不名贵,华丽是说花开得艳,开得美。)再看看屋后,有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抓住“探”字理解,出示课件竹园图和春笋图,图文结合进行理解。品味语言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引导学生概括学习段落的方法,(读——找重词句——品悟——读)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场景。(小组合作)
(5)学生汇报交流,老师适时引导。
第三自然段:林中鸡觅食:感悟写作方法(先写母鸡带小鸡觅食;然后写雄鸡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雄鸡好像护卫着家园一样。)
第四自然段:水中鸭嬉戏;
第五自然段:院中共晚餐(出示课件及句子:“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图。”体会乡下人家别致的晚餐图。
第六自然段:月落睡梦图。(知了——纺织娘,在瓜架上唱歌,伴着人们入睡。)
6、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文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小结拓展
通过作者的介绍,让我们感觉到乡下人家不论在什么时候,不论在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作者在文中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呢?(拟人)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将植物写活了,将动物写得更加可爱了,也把乡下人家写得更加迷人了。在自己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学一学作者这样的表达方法。
1、乡下人家除了这些迷人的风景,还有没有呢,结合自己身边的景物说一说。
2、画一画“我心中的乡下”,(选择一个场景展开想象,并把它画下来。)
七、板书:
屋前搭瓜架(比较)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拟人)
林中鸡觅食(拟人)
乡下人家水中鸭嬉戏(拟人)
院中共晚餐
月落催眠曲(拟人)
独特、迷人
第二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知道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几个生活场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知道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几个生活场景。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猜到我们第六单元课文的主题了吗?没错,就是乡村生活。(示语文书99页单元导读,全班齐读)
(2)(示刚才展示过的插图)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2.过渡。好一派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啊!作者是怎样通过文字描绘这样的乡村风光呢?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陈醉云先生走进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引读课题)——《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正音释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交流预习时已理解的词语。
2.示生字词,开火车读。正音。
3.全班齐读生字词后问:本课有哪些生字需要特别注意的呢?(学生自由说,特别注意的生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特别提醒:饰、菊、率、巢、谐
4.同学们在预习时理解了哪些词语呢?特别讲解几个难理解的词语。
装饰:修饰,打扮
朴素:朴实,不华丽
时令:季节
倘若:即使,假如
照理:按照往常的样子,惯例。
觅食:寻找食物
捣衣:用木棍敲平衣服,使衣服柔软。(示图)
和谐:指配合得适当。
三、读通课文,想象画面。
1.师:解决了生字词关,相信我们在乡下人家的旅程会更加畅通。(指名读课文)思考: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又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
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瞧,同学们很会读书,我们的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这句话就是全文的(引导生答:中心句)。请把这句话用“——”画出来。
3.齐读该句话,作者笔下的乡下人家有怎样的特点呢?
预设:独特、迷人。
随机板书 :独特、迷人
4.作者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6自然段,然后找一找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可以概括为哪几处乡村美景?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尝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2.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门前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3.同学们,作者描绘了乡下人家有这么多风景。请你给这些景物归归类。(随机板书:植物、动物、人三类)
4.看来,乡下人家真是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统一啊!这么美丽的景色,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诗歌,让我们齐读诗歌,再次欣赏乡下人家的美景吧!
乡下人家
瓜藤攀上房,鲜花轮绽放,雨后春笋探,鸡鸭觅食欢,门前吃晚饭,月夜入梦乡。
乡下风光美,人家共享欢。
五、小结,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随着课文游览了一次乡下。那么作者陈醉云先生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描绘乡下人家的美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吧!
第三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感受乡村生活独特的田园风光之美。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
一、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2、导入。
二、探究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联系课文内容,每人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小组长汇总。
边读课文,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给出学习指导一:
1、同桌轮读课文,注意互相纠正字音。
2、自读课文,把文中带生字的词语画出来,互相读读。
3、自读课文时,遇到难读的句子用*标出来,并与同桌交流读。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分享互助
1、出示文中的词语,学生齐读。
2、请学生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
(三)引领探究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风景?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了什么?
3、作者是怎样用普通的事物来展现美好的乡村生活的?
三、拓展练习
基础达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能力拓展:按原文填空
()的红霞,()的微风, 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 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看我显身手:小练笔:
结合我们身边的乡村生活,用几个词写几句话来描绘一下我们的家乡。
四、课堂小结
第四篇:乡下人家 教学设计
一、谈话:让学生说说城市与乡下人家的一些生活习惯。
二、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说出文中有几副画面?(房前屋后、院内院外、夏秋生活)并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词。
五、学习1-2自然段。(自由朗读)
思考:
1、作者看到了什么?(瓜、藤、花、竹)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划出来读一读并用心感受一下。
六、学习3-4自然段。(小组读)
思考:
1、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鸡、鸭)
2、课文是怎样描写鸡和鸭的?划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七、学习人们生活的片断(5、6自然段)
思考:
1、课文是怎样描写人们的生活?(他们把桌椅搬到。仿织娘。)
2、作者为什么只写夏天和秋天?(抓典型内容)
八、总结。
九、小练笔:假如你是乡下人家的主人,试着给客人介绍家乡的风景。(用上本课三、五句词句)
十、作业:写好小练笔。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体氛围创设得比较好,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一节课下来,师生对“乡下人家”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的和任务。不足的是:学生在小练笔中口头表达能力不强。
第五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认读5个生字,书写14个生字;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并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二、过程与方法:读中整理课文写作顺序,感情朗读,欣赏优美句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
重
点
:
学生品读重点句段,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 教学
难
点
:
从平凡的事物中展现乡村生活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从而产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请同学们背一背。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优美恬静的农家风光。(板书,齐读)
二、扫清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想想乡下人家是一道怎样的风景?找一找课文的原句。
3、围绕这句话,课文描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
四、品读,感悟
1、画面一:屋前搭瓜架。指明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段写了乡下人家屋前的什么?是怎样写的? 在这一段中“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出示重点句,品析。朗读。
2、画面二:门前种鲜花。看幻灯片,用自己积累的词形容繁华一派的画面。体会“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指导朗读
3、画面三:雨后春笋冒。看幻灯片,用你喜欢的话来形容一下。“探”让你联想到什么?能模仿一下动作吗?指导充满好奇、调皮的语调朗读。
4、画面四:院里鸡觅食。仔细读,你觉得这个画面里哪个词最有意思。“率领,大踏步”一般用在谁的身上?来读一读。
5、画面五:河中鸭嬉戏。说画面,你有什么问题?欣赏,齐读
6、画面六:门前吃晚饭。指名读,想一想“天高地阔”表现在哪里?
7、画面七:秋虫伴人眠。课文描写的这幅画面,你能把它的宁静读出来吗?
五、拓展延伸:作者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想想作者在文中没有写哪一个季节的风景!你们都是农村孩子,对乡下冬天的景象应该很熟悉吧,来说说。
六、课堂小结:有了同学们补充的冬景图,现在我们真的可以说,乡下人家,不论„„(生补充)。看起来作者写得非常随意,但其实文章是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遵循一定的顺序。我们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眼中毫不起眼、司空见惯的画面,在作者眼中却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们以后也要善于观察积累,这样才能更好的感受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搭瓜架
种鲜花
春笋冒 乡下人家 鸡觅食 独特、迷人
鸭嬉闹
吃晚饭 秋虫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