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提质、教师高质量教研、备课,教师队伍梯次培养,研究型教师答辩、小课题研究等话题不
断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其中,教研、课改、备课是关键,教研组、备课组高质量建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专业提
升是重点!
学校教研内容需要重点关注有没有解析课标,对准大单
元内容,设计目标的能力?有没有挖掘教材,准确解析教材
包含课后习题内在逻辑关系的能力?有没有课程开发,基于
大主题、大概念、大任务把教材内容问题化,关联化并赋予
相应认知策略(学习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
问题的能力?有没有多样化教学,即除新授课以外,导读
课、探析课、方法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多种课型的组织驾
驭能力?有没有统筹作业、设计作业和按照单元目标设计出
“符合目标思维标准等级”的检测试题能力?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
学又是如何设计的呢?
“大单元教学”思想的萌生源于课堂教学改革之初课时的不够用。一些教师在想能不能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三年
教材打通使用,这样可能会节省很多时间。河北围场天卉中
学的数学学科最先尝试进行了“大单元教学”的试验,在教
学内容上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增、删、补。根据系统
性整合教材,合成模块进行教学,真正加大了课堂的容量,使教材的示范作用,例子作用更加突出,在数学学科的成功
启示下,其他学科开始积极跟进。
我是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就以语文学科为例谈谈大单元
教学设计。语文学科可以按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模块单
元”归类,整合后的语文学科主要分为语基部分,包括识
字、写字、语法知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古诗文的阅读学习,含优秀诗文80篇;阅读与写作,分为记叙文、说
明文、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语文“大单元教学”着眼于
“大”字,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具体课文时不只是局限于一
篇课文,局限于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甚至不局限于课本,而是把眼光放远,将学生课内的学和课外的读结合起来,扩
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展学生的知识层次,开掘学生的人文视
野,让课内的课文学习成为激发学生阅读同类文章的引子,让课堂成为调动学生去作课外阅读的策源地。
“大单元教学”首先立足于“破”,大胆挑战传统教学
中的教材编排、课时安排、学期安排、学年安排。把学科知
识按照教学的实际需要重新规划整合,综合设计,有序实
施,从而把“三年”贯通起来,当成一首完整的曲子来谱、来弹。
从内容结构上看,把每一个学期的知识体系视为一个
“小单元”,每一个学年的知识视为一个“中单元”,三年的知识视为一个“大单元”。
从教学架构上看,传统的“单元教学”是单兵独斗,以
课本的编排单元为内容进行备课。而“大单元教学”是以两
个班为一小单元,四个班为一中单元,整个学科为一个教学
组织大单元进行教学安排。
从评价体系上看,传统的单元教学是对教师个体进行评
价,而大单元教学是对教学组、单元组、学科组进行单元整
体评价。
从教学管理上看,传统的单元教学管理指向教学个体,而大单元教学管理指向整体,有效捆绑,强弱组合,无缝隙
合作。大单元教学是从“大教育观”出发,遵循系统论,整
体论原则概括出来的。
从学习风格上看,有视觉优势,有听觉优势,有动觉优
势等等。
大单元设计下课堂教学不仅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教,更要研究怎么学、学的如何。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不同学科
不同课型内容时,有他们各自偏好的学习方式。
好的老师如何提供适合于每一位学生选择的教育,让学
生主动去发现,并运用自己的优势学习方式?这是今天的教
育应该关注的问题。
好的教师在大单元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关注视觉优势的学生,要有板书、视频;关注听觉优势的学生,要有讲述,可以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关注动觉触觉的学生,可以设计一
些情景的对话,引导学生排演小品,理化生学科更多的安排
一些实验,让学生尽量有一些活动的机会、练习的机会、实
践的机会。这样,可以关注不同优势学习方式的学生,从而
使每一位学生学得更好。
好的老师是读懂学生,读懂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吸引导
与完善。确立适且的目标及达成评价,基于大主题,设计大
任务,创设大情景,制定可行的计划,运用正确的方法,付
诸持续的行动,进行及时的总结,并通过清醒的反思,提出
持续改进的方案,从而进一步确立新一轮的发展目标。学生
就是在这样循环的比较发现中,认识自己、认清自己,把元
认知的理论与策略更好的运用在学生的自我改进中,我学习,我成长,我快乐。
e
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概括为三大特点:大整合、大迁
移、大贯通。
所谓大整合,即按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模块单元”归
类,打破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限制,把相邻学科的知识“上挂下联、左顾右盼”,逐渐走向跨学科整合,达到
真正意义上的“同课异构”——不同学科的教师同上一节
课。
“大迁移”是指先小步进行跨学期、学年的界限,实现
同学科的纵向迁移、对接,形成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形成从
点到面的迁移,尽而逐步实现跨学科的纵向迁移,是学生体
会知识,广泛联系的美。从而实现知识教学的有序性、整体
性、完整性。
大贯通,即“弹钢琴”,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当成一首完
整的曲子来弹奏。在教学流程上,要求教师先整体消化知
识,然后在重新编程。把浓缩的营养反馈给学生,也就是说
教师要大把大把“吃草”,而挤给学生的一定是营养丰富含
钙极高的“奶”。
大单元教学模式体现出高效、减负的特点,较为巧妙地
处理好了“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既充分发挥了教师无
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较好地
规避了“任由学生自主”而导致的课堂无序、效益不好控制
等现象。
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概括为三大特点:大整合、大迁
移、大贯通。
所谓大整合,即按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模块单元”归
类,打破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限制,把相邻学科的知识“上挂下联、左顾右盼”,逐渐走向跨学科整合,达到
真正意义上的“同课异构”——不同学科的教师同上一节
课。
“大迁移”是指先小步进行跨学期、学年的界限,实现
同学科的纵向迁移、对接,形成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形成从
点到面的迁移,尽而逐步实现跨学科的纵向迁移,是学生体
会知识,广泛联系的美。从而实现知识教学的有序性、整体
性、完整性。
大贯通,即“弹钢琴”,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当成一首完
整的曲子来弹奏。在教学流程上,要求教师先整体消化知
识,然后在重新编程。把浓缩的营养反馈给学生,也就是说
教师要大把大把“吃草”,而挤给学生的一定是营养丰富含
钙极高的“奶”。
大单元教学模式体现出高效、减负的特点,较为巧妙地
处理好了“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既充分发挥了教师无
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较好地
规避了“任由学生自主”而导致的课堂无序、效益不好控制
等现象。
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概括为三大特点:大整合、大迁
移、大贯通。
所谓大整合,即按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模块单元”归
类,打破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限制,把相邻学科的知识“上挂下联、左顾右盼”,逐渐走向跨学科整合,达到
真正意义上的“同课异构”——不同学科的教师同上一节
课。
“大迁移”是指先小步进行跨学期、学年的界限,实现
同学科的纵向迁移、对接,形成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形成从
点到面的迁移,尽而逐步实现跨学科的纵向迁移,是学生体
会知识,广泛联系的美。从而实现知识教学的有序性、整体
性、完整性。
大贯通,即“弹钢琴”,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当成一首完
整的曲子来弹奏。在教学流程上,要求教师先整体消化知
识,然后在重新编程。把浓缩的营养反馈给学生,也就是说
教师要大把大把“吃草”,而挤给学生的一定是营养丰富含
钙极高的“奶”。
大单元教学模式体现出高效、减负的特点,较为巧妙地
处理好了“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既充分发挥了教师无
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较好地
规避了“任由学生自主”而导致的课堂无序、效益不好控制
等现象。
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概括为三大特点:大整合、大迁
移、大贯通。
所谓大整合,即按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模块单元”归
类,打破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限制,把相邻学科的知识“上挂下联、左顾右盼”,逐渐走向跨学科整合,达到
真正意义上的“同课异构”——不同学科的教师同上一节
课。
“大迁移”是指先小步进行跨学期、学年的界限,实现
同学科的纵向迁移、对接,形成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形成从
点到面的迁移,尽而逐步实现跨学科的纵向迁移,是学生体
会知识,广泛联系的美。从而实现知识教学的有序性、整体
性、完整性。
大贯通,即“弹钢琴”,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当成一首完
整的曲子来弹奏。在教学流程上,要求教师先整体消化知
识,然后在重新编程。把浓缩的营养反馈给学生,也就是说
教师要大把大把“吃草”,而挤给学生的一定是营养丰富含
钙极高的“奶”。
大单元教学模式体现出高效、减负的特点,较为巧妙地
处理好了“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既充分发挥了教师无
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较好地
规避了“任由学生自主”而导致的课堂无序、效益不好控制
等现象。
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概括为三大特点:大整合、大迁
移、大贯通。
所谓大整合,即按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模块单元”归
类,打破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限制,把相邻学科的知识“上挂下联、左顾右盼”,逐渐走向跨学科整合,达到
真正意义上的“同课异构”——不同学科的教师同上一节
课。
“大迁移”是指先小步进行跨学期、学年的界限,实现
同学科的纵向迁移、对接,形成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形成从
点到面的迁移,尽而逐步实现跨学科的纵向迁移,是学生体
会知识,广泛联系的美。从而实现知识教学的有序性、整体
性、完整性。
大贯通,即“弹钢琴”,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当成一首完
整的曲子来弹奏。在教学流程上,要求教师先整体消化知
识,然后在重新编程。把浓缩的营养反馈给学生,也就是说
教师要大把大把“吃草”,而挤给学生的一定是营养丰富含
钙极高的“奶”。
大单元教学模式体现出高效、减负的特点,较为巧妙地
处理好了“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既充分发挥了教师无
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较好地
规避了“任由学生自主”而导致的课堂无序、效益不好控制
等现象。
“双减”背景下低段语文非书面家庭作业优化与设计
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精选有针对性、实践性、多
样化的作业,提倡设计分层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体验性作业。
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
面作业。这也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积极向课外拓
展和延伸,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设计非书面
化作业,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一、拓展低段语文非书面作业类型
(一)学习技能类作业
1.耳熟能详,美文聆听作业
美文是指文学、修辞、诗歌艺术的总称。小学一二
年级的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儿童趣味性,都是
启蒙阅读最好的示范性美文。
(1)游戏“诱”听。低段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作业中加入一些游戏的元素,更能激发学生倾听的兴
e
/
8趣。此0类推荐作业特别0
收藏适合一年级上册的每课拼音后面的儿
歌教学,这样的儿歌共计10首。每首儿歌中都藏着当天
学的拼音或者音节,这些音节也不是随便标注的,要么
是前鼻音或者后鼻音,要么是平舌音或者翘舌音等等,都是一些孩子平常容易出错的地方,孩子们可以在听的过程中,加强拼音的正确拼读能力。
(2)文段倾听。此类倾听方法更适用于二年级,侧重提高学生倾听习惯中梳理内容、捕捉细节的能力。
训练细节倾听由易渐难,提问可以在文段之前听到到听
记之后,问题由浅到深,学生回答时要求具有一定的正
确率和完整性。
2.绘声绘色,诵读体验作业
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诵读至关重要。诵读是一
个将无声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通过各种诵读方
式,提升诵读兴趣和水平。
(1)模仿诵读。鉴于低段孩子模仿能力强的特
点,名家朗读视频拿来“磨耳朵式”诵读训练最为合适。一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端午粽》开始第一次出现
读好长句这个要求,读好长句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低
段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与其告诉孩子怎么停顿的方
法,不如听名家范读的例子来得更直接,更容易把握如
何处理长句中的轻重缓急,从而降低朗读长句的难度。
(2)花式诵读。一成不变的齐读看似很认真,很
热闹,但是只要你仔细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你就会发
现大部分孩子他们只是小和尚念经式的应付老师。如何
做到让孩子们在诵读时做到面部表情丰富生动呢?我们
可以采取花式诵读,它包括个人自由读,分角色读,打
节拍读,配音乐读,班级竞赛读等。
e
3.惟妙惟肖,微文创编作业
微文创编作业不同于前面的两项输入型作业,它集
观察、想象、思考、表达于一体,并组织语言,通过口
头来表达的一份输出型作业。它可以通过说一说,演一
演的形式来完成。这是对前面两项作业能力习得的一种
检测、汇总。
(1)词句创编。照样子,说一说,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简短的句子。这是一个创编词句的过程,有时
候增加新的词语,让同一个事物用不同的形容词进行修
饰表达,如二上《妈妈睡了》一课课后习题二;有时候
是不同的情景下,相同句式的训练,使词句表达不再枯
燥乏味,如一下《荷叶圆圆》课后习题三。在鲜活的例
子当中,词句创编生动有趣,富有创意,每一个词语都
是一颗小珍珠,串联在一起就成了一串闪闪发光的项
链。
(2)图画创编。图画创编可以是一幅图和多幅
图,也可以是有图有文字提示,还可以是思维导图。以
二上《植物妈妈有办法》课后习题三为例,先读清楚提
示语的要求,再观察三幅图,选择其中一幅,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创编一段话,这段话中不但要说清楚植物种
子的样子特点,还要表达清楚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二
下《蜘蛛开店》课后习题一为例,这是一幅思维导图,有文字的提示,就要引导孩子进行有序观察,它能帮助
孩子更有效地把课文内容串联起来,明白故事发生的先
后顺序,让人觉得故事有始有终。
(3)诗文创编。儿童诗文讲究韵味和趣味,读起
来朗朗上口,只要给孩子搭建好支架,创编起来也是比
较得心应手的。以一下和大人一起读《谁和谁好》为
例,我们要根据诗歌的样板,通过多遍的朗读,让学生
感受形和味,引导学生编出童诗的形和味。以二上《场
景歌》为例,学生先照着样子填词,在口头推敲之间发
现量词的趣味性,然后教师给孩子一个合适抒发的场
景,让学生仿照课文,口述小诗。
2.劳动技能类作业
(1)井然有序,物品分类作业
分类思维属于一种模块化思维。学会分类思维,可
以培养孩子有序不紊、不重复不遗漏地思考问题,提升
孩子的分析能力。
以一下《语文园地六》识字加油站为例,课文出示
了12个词语,都和夏天的季节有关系,第一行“冰棍、西瓜、绿豆汤”是吃的食物,第二行和第三行“凉席、蚊香、花露水、蒲扇、竹椅”是用的事物,第三行和第四行“萤火虫、牵牛、织女、北斗星”是动物和景物。
给出一串词语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应该引导孩子观察这
些词语的总的特点,接着再从不同的特点或者作用进行
细分。从这一个例子,我们可以延伸到生活中,让孩子
说一说和春天、秋天或者冬天有关的一系列事物或者景
物。
“双减”背景下低段语文非书面家庭作业优化与设计
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精选有针对性、实践性、多
样化的作业,提倡设计分层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体验性作业。
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
面作业。这也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积极向课外拓
展和延伸,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设计非书面
化作业,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一、拓展低段语文非书面作业类型
(一)学习技能类作业
1.耳熟能详,美文聆听作业
美文是指文学、修辞、诗歌艺术的总称。小学一二
年级的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儿童趣味性,都是
启蒙阅读最好的示范性美文。
(1)游戏“诱”听。低段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作业中加入一些游戏的元素,更能激发学生倾听的兴
e
/
8趣。此0类推荐作业特别0
收藏适合一年级上册的每课拼音后面的儿
歌教学,这样的儿歌共计10首。每首儿歌中都藏着当天
学的拼音或者音节,这些音节也不是随便标注的,要么
是前鼻音或者后鼻音,要么是平舌音或者翘舌音等等,都是一些孩子平常容易出错的地方,孩子们可以在听的过程中,加强拼音的正确拼读能力。
(2)文段倾听。此类倾听方法更适用于二年级,侧重提高学生倾听习惯中梳理内容、捕捉细节的能力。
训练细节倾听由易渐难,提问可以在文段之前听到到听
记之后,问题由浅到深,学生回答时要求具有一定的正
确率和完整性。
2.绘声绘色,诵读体验作业
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诵读至关重要。诵读是一
个将无声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通过各种诵读方
式,提升诵读兴趣和水平。
(1)模仿诵读。鉴于低段孩子模仿能力强的特
点,名家朗读视频拿来“磨耳朵式”诵读训练最为合适。一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端午粽》开始第一次出现
读好长句这个要求,读好长句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低
段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与其告诉孩子怎么停顿的方
法,不如听名家范读的例子来得更直接,更容易把握如
何处理长句中的轻重缓急,从而降低朗读长句的难度。
(2)花式诵读。一成不变的齐读看似很认真,很
热闹,但是只要你仔细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你就会发
现大部分孩子他们只是小和尚念经式的应付老师。如何
做到让孩子们在诵读时做到面部表情丰富生动呢?我们
可以采取花式诵读,它包括个人自由读,分角色读,打
节拍读,配音乐读,班级竞赛读等。
e
3.惟妙惟肖,微文创编作业
微文创编作业不同于前面的两项输入型作业,它集
观察、想象、思考、表达于一体,并组织语言,通过口
头来表达的一份输出型作业。它可以通过说一说,演一
演的形式来完成。这是对前面两项作业能力习得的一种
检测、汇总。
(1)词句创编。照样子,说一说,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简短的句子。这是一个创编词句的过程,有时
候增加新的词语,让同一个事物用不同的形容词进行修
饰表达,如二上《妈妈睡了》一课课后习题二;有时候
是不同的情景下,相同句式的训练,使词句表达不再枯
燥乏味,如一下《荷叶圆圆》课后习题三。在鲜活的例
子当中,词句创编生动有趣,富有创意,每一个词语都
是一颗小珍珠,串联在一起就成了一串闪闪发光的项
链。
(2)图画创编。图画创编可以是一幅图和多幅
图,也可以是有图有文字提示,还可以是思维导图。以
二上《植物妈妈有办法》课后习题三为例,先读清楚提
示语的要求,再观察三幅图,选择其中一幅,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创编一段话,这段话中不但要说清楚植物种
子的样子特点,还要表达清楚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二
下《蜘蛛开店》课后习题一为例,这是一幅思维导图,有文字的提示,就要引导孩子进行有序观察,它能帮助
孩子更有效地把课文内容串联起来,明白故事发生的先
后顺序,让人觉得故事有始有终。
(3)诗文创编。儿童诗文讲究韵味和趣味,读起
来朗朗上口,只要给孩子搭建好支架,创编起来也是比
较得心应手的。以一下和大人一起读《谁和谁好》为
例,我们要根据诗歌的样板,通过多遍的朗读,让学生
感受形和味,引导学生编出童诗的形和味。以二上《场
景歌》为例,学生先照着样子填词,在口头推敲之间发
现量词的趣味性,然后教师给孩子一个合适抒发的场
景,让学生仿照课文,口述小诗。
2.劳动技能类作业
(1)井然有序,物品分类作业
分类思维属于一种模块化思维。学会分类思维,可
以培养孩子有序不紊、不重复不遗漏地思考问题,提升
孩子的分析能力。
以一下《语文园地六》识字加油站为例,课文出示
了12个词语,都和夏天的季节有关系,第一行“冰棍、西瓜、绿豆汤”是吃的食物,第二行和第三行“凉席、蚊香、花露水、蒲扇、竹椅”是用的事物,第三行和第四行“萤火虫、牵牛、织女、北斗星”是动物和景物。
给出一串词语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应该引导孩子观察这
些词语的总的特点,接着再从不同的特点或者作用进行
细分。从这一个例子,我们可以延伸到生活中,让孩子
说一说和春天、秋天或者冬天有关的一系列事物或者景
物。